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宣城歷史上出現了哪些名人

宣城歷史上出現了哪些名人

發布時間:2021-02-22 04:14:19

① 古往今來宣城有哪些名人

古代:梅堯臣來,宗杲(南宋高自僧),吳柔勝,吳淵,吳潛
近現代:1、吳作人(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院長,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副主席、主席等,是我國著名畫家。)
2、王稼祥(涇縣人)
3、任新民(導彈總體和液體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② 辛亥革命中的宣城歷史人物有哪些

宣城,古稱宛陵、宣州,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地處安徽省東南部,東臨浙江內省杭州、湖州,南倚黃容山,西和西北與池州市、蕪湖市毗鄰,北和東北與馬鞍山及江蘇省南京、常州、無錫接壤,是東南沿海溝通內地的重要通道。處在滬寧杭大三角的西部腰線上,是中部地區承接東部地區產業和資本轉移的前沿陣地。敬亭山、柏梘山、水西山、龍須山四山峰巒疊翠;青弋江、水陽江兩水相依。
宣城地處江南,楚頭宣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說。自西漢設郡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為中國文房四寶之鄉、國家園林城市、南吳尾,江南通都大邑,江南魚米之鄉。
宣城文化底蘊深厚,自西漢時起就一直是江東大郡,晉永嘉年間,首開文化昌盛之風,歷經六朝, 隋、唐、宋、元、明、清諸朝文化發展,其文脈源遠流長,中國鱷城、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一翼。

③ 安徽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胡適口述自傳—我是安徽徽州人 作者:胡適來源:網路點擊:101

讓我先把安徽省最南部,徽州一帶的地理環境,做個綜合的敘述:

徽州在舊制時代是個「府」,治下一共有六個「縣」。我家世居的績溪縣,便是徽州府里最北的一縣。從我縣向南去便是歙縣和休寧縣;向西便是黟縣和祁門縣;祁門之南便是婺 源縣。婺源是朱子的家鄉,朱熹原來是在福建出生的,但是婺源卻是他的祖籍。

徽州全區都是山地,由於黃山的秀麗而遠近聞名。這一帶的河流都是自西北向東南流的,最後注入錢塘江。因為山地十分貧瘠,所以徽州的耕地甚少。全年的農產品只能供給當地居民大致三個月的食糧。不足的糧食,就只有向外地去購買補充了。所以我們徽州的山地居民,在此情況下,為著生存,就只有脫離農村,到城市裡去經商。因而幾千年來,我們徽州人就註定地成為生意人了。

徽州人四齣經商,向東去便進入浙江;向東北則去江蘇;北上則去沿長江各城鎮;西向則去江西;南向則去福建。我們徽州六縣大半都是靠近浙江的;只有祁門和婺源靠近江西。近些年來[抗戰前後],最西的婺源縣,被中央政府並入江西。但是婺源與安徽的徽州有長久的歷史淵源,居民引以為榮,不願脫離母省,所以群起反對,並發起了一個「婺源返皖」運動。在中國...統領大陸前幾年,婺源終於被劃回安徽;但是我聽說在中國...治下,婺源又被劃給江西了

④ 關於與安徽宣城有關的歷史名人文化介紹

給個范圍,古代、近代、現代,是否包含古徽州……

⑤ 安徽歷史上出過哪些名人

管仲、曹操、包拯、朱元璋、李鴻章、陳獨秀、胡適等等。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 ,穎上人(當時無今潁上縣,應為潁河上遊人),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明朝開國皇帝。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
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慶同,官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今安慶)人。中國近現代史上偉大的愛國者、偉大的革命家與改革家、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偉大的啟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五四運動的思想指導者;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是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創始人;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最主要的領導人;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個深刻總結、反思蘇聯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經驗、教訓的人。
胡適(1891.12.17-1962.2.24),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筆名胡適,字適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徽州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

⑥ 宣城歷史上出現了哪些名人

這兒只列出在中國歷史文化上有所影響的人物。

宣州區:
陶謙,三國丹陽郡人(今宣城),徐州太守,三讓徐州的主人公。
梅蕘臣,被舉為宋代詩歌開山祖,和歐陽修齊名。
周紫芝 (1082-1155)字小隱,號竹坡居士,宣城(今屬安徽)人。高宗紹興十七年(1147)為右迪功郎敕令所刪定官。歷任樞密院編修官、右司員外郎。紹興二十一年(1151)出知興國軍。詩著名,無典故堆砌,自然順暢。也能詞,風格與詩近,清麗婉曲,無刻意雕琢痕跡。譬如《踏莎行》(一)寫離人別情:游絲飛絮,斜陽煙渚,愁情無數。給人的感覺是情深意切,景物迷離。堪稱難得的上乘之作。其中「淚珠閣定空相覷」一句的用詞尤其巧妙,最後這一問更是催人淚下。其他如《生查子》(一)、(三)、(四),《西江月》(二)、(五)、(七),《菩薩蠻》,《謁金門》、《卜運算元》等都是佳作。著有《太倉稊米集》、《竹坡詩話》、《竹坡詞》。
貢師泰,1298-1362年,元進士,字泰甫,寧國府之宣城人。父奎,以文學名家,延佑、至治間,官京師,為集賢直學士,卒,謚文靖。師泰早肄業國子學為諸生。泰定四年,釋褐出身,授從仕郎、太和州判官,作有《詩經補注》《玩齋集》等。
梅鼎祚,明代戲曲家,宣城人,代表作《玉合記》為崑山派扛鼎之作,湯顯祖好友。
沈有容,字士弘,號寧海,安徽宣城人,出身儒門,但自幼好兵略,後投筆從戎,成了有名的勇將。經過一番部署之後,萬曆三十年農歷十二月初八日(l603年1月8日),沈有容直搗竄入台灣的倭寇 巢穴,全部加以殲滅。「神兵飛出鬼不覺,談笑成功人始知」。由於在平倭中沈有容屢建戰功,頗有名聲,就被調到泉州任都司。在這期間,他參加了抗荷斗爭。明朝福建當局抽調50艘戰船,開到澎湖,同時派出「政令都司」沈有容為代表,曉諭荷蘭侵略者,先禮後兵。1604年11月18日,沈有容到澎湖同荷蘭侵略軍頭目韋麻郎談判。在談判桌上,他伸張正義,以「舌槍唇劍」,據理力爭,聲韻雄朗,意氣磊落,大長中華民族志氣。荷蘭侵略者理屈詞窮,狼狽不堪,便惱羞成怒,拔劍示威說:「中國兵船到此,想似要與我等相殺,就與相殺如何?」沈有容聽了怒不可遏,厲聲說道:「中國甚慣殺賦,爾等既說為商,故爾代客,爾何言戰斗?想是原懷作反之意,爾來睹天朝兵威耶!汝等不聽說過?我破倭海上,海水盡赤。吾不忍看汝等步倭之後塵啊!」荷蘭侵略者再不敢言語,面色如土,灰溜溜地從強占近4個月的澎湖撤退。沈有容不費一槍一彈,把荷蘭侵略者趕出去,保衛了澎湖。後來在澎湖的馬公島上的「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的碑刻,就是為此而立的。
梅清,字淵公,號瞿山,安徽宣城人。生於明熹宗天啟三年(1623年),卒於清聖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順治十一年(1654年)舉人,與石濤交往友善,相互切磋畫藝。石濤早期的山水,受到他的一定影響,而他晚年畫黃山,又受石濤的影響。所以石濤與梅清,皆有「黃山派」巨子的譽稱。 梅清以畫黃山著名,「得黃山之真情」,與石濤、弘仁成為「黃山畫派」中的代表人物。現代畫家賀天健在《黃山派和黃山》中評道:「石濤得黃山之靈,梅瞿山得黃山之影,漸江(弘仁)得黃山之質。」
他善詩和書法,並著有《天延閣集》、《瞿山詩略》,畫有《黃山紀游》冊。 梅清擅長山水、松石、尤其好畫黃山,自謂「游黃山後,凡有筆墨,大半皆黃山矣。」他筆下的黃山,以氣勢取勝,行筆流動豪放,運墨酣暢淋漓。取景奇險,用線盤曲,富有運動感。有異於新安派比較生澀清峻的畫風。他長期深入黃山。多寫生黃山真景。雖經常自稱學元代,卻有自己獨特的創造。他風格清俊高逸,表現山巒的雲煙變幻,松多奇蒼。曾用卷雲皴,給人蒼茫感覺。他的《宣城二十四景圖冊》,堪稱平生嘔心之作。人稱他山水入妙品,松入神品。他間亦畫梅,其梅畫煙雲歷落,枝幹奇古。72歲時所作的《高山流水圖》軸,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作品蒼勁的運筆、酣暢的墨色、及皴法、用點均更多石濤意韻。梅清筆下松馳中見功力,零亂中求整秩,經緯明快,恬適流暢。
施閏章(1618-1683)字尚白,號愚山,安徽宣城人。清順治六年進士,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科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講,纂修《明史》。與萊陽宋琬齊名,時稱「南施北宋」。又與同邑高詠友善,據東南詞壇者數十年,號為「宣城體」。著有《學余堂文集》二十八卷、《學余堂詩集》五十卷,舊章回小說《施公案》主人公。
梅光迪 (1890—1945),字迪生、覲庄,安徽宣城人。1911年赴美留學,先在西北大學,後到哈佛大學專攻文學。1920年回國任南開大學英文系主任。1921年任東南大學洋文系主任。創辦《學衡》雜志。1924年去美國講學。1927年回國後任中央大學(即原來的東南大學)代理文學院院長。後又去美國哈佛大學工作。1936年任浙江大學文理學院副院長兼外國文學系主任。1939年文理學院分開,任文學院院長。1945年在貴陽去世。

寧國:
任新民 安徽省寧國縣人,1915年生,男,中共黨員,航天技術和火箭發動機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0年重慶兵工學校大學部畢業。1945年赴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院留學,獲機械工程碩士和工程力學博士學位。1949年8月回國,在華東軍區軍事科學研究室任研究員。1952年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任教,1956年8月參加籌建國防部五院的工作,歷任總體室主任、液體火箭發動機設計部主任、一分院副院長兼液體火箭發動機研究所所長,七機部副部長,航天工業部科技委主任,航空航天部高級技術顧問。1964年作為型號副總設計師,領導和參加了第一個自行設計的液體中近程彈道式地地導彈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製工作,保證了東風2號導彈飛行實驗取得圓滿成功。他相繼領導組織了中程、中遠程、遠程液體彈道式地地導彈的多種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製、試驗工作。1980年5月在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遠程彈道式導彈的飛行試驗中,作為首區總指揮,協助領導和指揮了這一重大的飛行試驗任務。組織研製長征一號運載火箭,保證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獲得成功。領導組織了氫氧發動機、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和整個通信衛星工程的研製試驗;領導組織了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把亞洲一號通信衛星准確地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實現了中國運載火箭國際發射服務零的突破。1984年榮立航天部一等功,1989年和1990年兩次榮獲航空航天部通令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廣德(含郎溪):

吳均,南朝詩人,詩集 - 包含《戰城南》、《入關》、《雉子班》、《梅花落》、《城上烏》、《從軍行》等。

張光藻,字翰泉, 安徽廣德人。 清咸豐六年( 1856年)進士。歷任曲周、望都、完縣、邢台等縣知 縣,正定府知府。清廉自守,剛正不阿,能體察民情, 官聲斐然。同治九年(1870年)二月任天津府知府。
一八六0年, 清廷與英法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 北京條約》以後,天津被開為商埠,帝國主義列強和 宗教勢力侵入天津。法國在望海樓設立天主教堂,又 打著「慈善」的幌子在東關設立仁慈堂。縱容教徒橫 行,倚勢欺壓人民,與百姓積怨甚深。
張光藻到天津後,即遇上了外國兵艦撞翻天津漁 船,和法國人在通衢馳馬,踩死百姓的案件。張光藻 雖明知在當時情勢下,「事涉外夷」,案件棘手,但 他不計個人得失,敢於據理力爭,能替人民講話,因 而得到輿論的好評。
不久,天津府所轄各地連續發生迷失幼兒的案件 多起,紛紛傳聞是被洋人拐去挖眼制葯。恰在此時, 法國仁慈堂收養的中國幼兒,因遭虐待而大批死亡。 仁慈堂的主事者為掩人耳目,即趁黑夜將幼兒屍體送 至荒郊埋葬,因掩埋草率,被野狗刨出棺木,竟是一 棺數屍。群眾聞訊大嘩,認定是洋人殺害幼兒制葯的 罪證,於是抬著棺木至天津府喊冤。張光藻為辨明事 實,旋即派干員緝兇。數日後,捕獲拐匪張拴、郭拐 二名。張光藻親自審訊,拐匪供認不諱,旋即就地正 法,民心得以稍安。在人民心目中,張光藻已是「能 為百姓作主的好官」。
同年四月,女拐武蘭珍在作案現場被群眾捕獲, 扭送至天津府,張光藻又連夜審訊。據武蘭珍供稱: 迷拐幼兒是天主堂管事王三指使,迷葯也是王三所給。 由於案件牽涉教堂,張光藻即會同清廷通商大臣崇厚, 向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交涉,婉言約請豐大業至教 堂查詢,有否王三其人。誰知豐大業暴戾成性,態度 倨傲,根本不把中國官府放在眼下,不僅橫蠻無理, 甚至縱仆行凶。崇厚媚外怕事,以「和睦邦交」為借 口,主張「息事寧人」。張光藻則認為「委屈求全, 何以立國!堅決主張會同天津縣親往教堂查詢,若果 有王三其人,定當正以國法,以平民憤。
五月二十三日(陰歷),「張大人要查教堂」的 消息不脛而走,民情振奮,蜂湧至教堂外圍觀。崇厚 懼民心有變,迅即調派兵丁前往彈壓。天津的教民們 為給教堂助威,也聚集教徒多人與群眾對峙,情勢十 分緊張。豐大業聞訊,帶領武裝巡捕,匆匆趕到,恰 遇天津知縣劉傑,揚手一槍,擊中劉傑的親隨寶升。 圍觀群眾見洋人在眾目睽睽下開槍殺人,憤怒到極點。 一人喊打,眾人齊上,當場打死了豐大業!怒火填膺 的天津人民一不做,二不休,又鳴鑼聚眾,分頭沖進 望海樓教堂和東關仁慈堂,見洋人就殺,見教徒就打; 尚且不能泄憤,最後燒毀瞭望海樓。在火光熊熊,人 心大快。這就是歷史上震驚中外的「天津教案」。
「教案」發生後,清政府嚇破了膽,火速派直隸 總督曾國藩到天津查辦。曾國藩在主子面前是癩皮狗, 在人民面前卻是劊子手。他到天津後,首先將張光藻 和劉傑革職,向外夷獻媚。可法國公使羅淑亞不領情, 一面將兵艦調至大沽口示威,一面提出數十條苛刻條 件。賠款、重建教堂不算:還要張光藻的人頭給豐大 業抵命,一口咬定張光藻是「唆使刁民行凶」的罪魁 禍首,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曾國藩雖是號稱殺人如剃頭的「曾剃頭」,但他 還不敢殺張光藻。他知道張光藻在天津深得民心,殺 了張光藻不僅會遭萬人唾罵,甚至會因此身敗名裂。 此案拖到九月,經曾國藩與他身邊的智囊、幕傣反復 磋商,又與羅淑亞多次「協議」,才給張光藻定了個 「臨陣失於彈壓,事後不能緝兇」的罪名,充軍發配 到黑龍江。又以「無供定罪,變通辦理」的毒辣手段, 將十六名天津義民作了犧牲品。
張光藻蒙冤謫戍,天下人卻深表同情。在北戍途 中,沿途都有素不相識群眾擔食攜酒來迎送。夜晚投 宿,旅店主人聽說是「天津張大人」,不但拒收飯金, 臨行還饋贈禮品。甚至遠在百里外的群眾聽說張光藻 要路經此地,舉家趕來慰問。到黑龍江後,「天高皇 帝遠」,當地官民都沒有把他當「罪官」看待,而且 優禮相加。
張光藻有感於人民的深情厚誼,在北戍途中和戍 所作了幾百首詩,薈集成上下二冊,時而題名《北戍 草》.這些詩篇都是發抒作者胸臆之作。有對人民的 感激之情,有對流放生活的描述,更多的是憤世嫉俗, 憂國憂民的慨嘆。如七律《庚午九月十一日定讞奉發 黑龍江效力》詩中,就直接發泄了胸中的忿懣:
「五月秋曹對簿來,罪干嚴譴眾人哀。
和戎暫變蕭何律,御敵誰為寇準才?
萬里獨行榆塞遠,一樽共餞菊花開;
荷戈絕域男兒事,不用思家首重回。」
「和戎暫變蕭何律」罵的是曾國藩媚外辱國, 殺 戮無辜人民,連祖宗的國法都不顧了;「御敵誰為寇 准才」則嘆的是國家缺少寇準這樣的人才。「荷戈絕 域男兒事,不用思家首重回」分明是詩人未因蒙冤而 喪志氣餒,還在勉勵自己。一個封建官吏,有此胸懷, 也是難能可貴的。
《北戍草》中的《義雞行》,可以說是一篇諷喻 詩。詩前有小序雲:
「李公雨蒼寓館畜二雞,一雌一雄,飲啄棲止若 夫婦。雌每卵,輒為犬所攘食,雄乃為雌守護,犬弗 敢近。一日,雄又卵,雄偶弗在,犬突然噬之,卵未 出而雌斃。雄歸與犬斗,啄盲犬目,犬亦隨斃。李公 以為不祥,竟殺是雞。予聞而傷之,作《義雞行》。」
「......古稱五德良不愧,禽類無如雞品高。
沖鋒陷陣不畏死,古來烈士皆如此。
一雞猶解報私仇,愧殺世間庸懦子。
此事若以法律言,一命一抵犬非冤。
縱援擅殺律科斷,罪有可恕情可原。
不圖李公意見左,操兵一割毅然果。
犬戕雞命不責償,雞復犬仇竟反坐。
我聞此事心不平,為雞報冤代雞鳴。
中夜起舞發長嘆,萬雞一齊號五更。......」
雞能把犬啄死,豈非奇聞?作者顯然是借題發揮, 另有所指。他是在替「天津教案」中的無辜冤雞不平! 另一方面,他還在憧憬著一個「萬雞一齊號五更」的 光明世界!
一九七二年(同治十一年),在全國輿論的壓力 下,張光藻被減刑釋回。從此,他無官一身輕,得以 暢游名山勝跡,寄情古剎園林,進一層體察到民間疾 苦。他在廣德城內只住了一段時間,經常關心家鄉的 公益事業,對獨山煤礦的開采,城內古跡的保護,提 過不少建議。以後又到浙江湖州寓住,結識了布衣丁 寶書,經常在一起談論文,評論時政。同是天涯淪落 人,交誼甚厚。
一八八0年(光緒六年)春,張光藻在友人贊助 下,將《北戍草》鐫板付印,並寫了一篇《序》。其 中說到:「......津門之役,距今十年矣。偶一思及, 尚有餘痛,豈為一官之去就,一身之榮辱計哉!江河 日下,大局如斯,憂憤孤衷,不能自己。留此一篇, 聊以質當世之知我者。」一個被罷官的庶民,竟敢發 出「江河日下,大局如斯」的議論,直指封建王朝, 其性格之剛勁耿直,可見一斑。
同年冬,張光藻曾多次謁見廣德直隸州知州胡有 誠,誠建議重修《廣德州志》,並上書雲:「《州志》 自乾隆壬子州守胡君修後,道光丁未州守裕君續補, 筆墨雖不及胡君,而嘉慶道光間事,幸賴以傳。迄今 八十餘年,續修此其時也。況今客民麇集,土著調零, 數十年間,諸父老猶有能傳其軼事者,倘遲遲又久, 文獻無征,幾不可問矣!......」
當時廣德在太平天國戰後,又發生過瘟疫,全州 三十六萬人口(包括所轄建平縣)只剩下六千餘人, 以後號如移民墾殖,經濟才得復甦,張光藻說:「客 民麇集,土著凋零」就是指此。所以胡有誠採納了張 光藻意見,重修州志。以張光藻為總理,並由張推薦 丁寶書為纂修,還組成了二十八人的編修班子,歷時 一年,於光緒七年告竣。這部《州志》計六十半,分 裝二十冊,其中按語廣征博引,查證核對,詳實地訂 正了以前各志的舛誤。但張光藻在《人物誌》中卻沒 有列出自己,僅在《選舉志》的「進士」欄內「援例」 寫了有關自己的幾十個字。光緒十年,他又主修了《 祠山志》。
詩集《北戍草》的後面, 還附錄了一篇張光藻寫 的《同治庚午年津案始末》,詳細闡述了「天津教案」 的前因後果,是很有價值的歷史資料。六三年春,筆 者和廣德花鼓戲劇團導演彭斯神福君合作的歷史劇《 津門怒潮》,就是依據這一資料,參照其他史料編寫 的。
《安徽歷史述要》的作者李則綱教授,稱贊張光 藻是「封建官吏中比較有血氣的人物」,有些資料還 說他是「站在人民一邊,敢於反對帝國主義的英傑。」 但這樣一個歷史人物,《清史稿》上無傳,連生卒年 月也不清楚。書至此,不禁擱筆唏噓!

涇縣:

王稼祥,1906-1974,安徽涇縣人,中共創始人。

吳組緗(1908.4.5- )原名吳祖襄,字仲華,安徽涇縣人。1921年起先後在宣城安徽
省立八中、蕪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學。在蕪湖五中念書時曾編輯學生會創辦的文藝周刊《赭
山》,並開始在《皖江日報》副刊發表詩文。
1929年秋進入清華大學經濟系,一年後轉入中文系。1932年創作小說《官官的補品》,
獲得成功。1934年創作《一千八百擔》。作品結集為《西柳集》、《飯余集》。
1935年中斷學習,應聘擔任了馮玉祥的家庭教師及秘書。1938年發起並參加中華全國
文藝界抗敵協會,擔任協會理事。抗戰時期創作長篇小說《鴨咀澇》。1946年至1947年間
隨馮玉祥訪美,此後任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
大學教授,潛心於古典文學尤其是明清小說的研究,任《紅樓夢》研究會會長。

包世臣(1775-1855) 字慎伯,晚號倦翁,安徽逕縣人,逕縣古名安吳,人亦稱「包安吳」。嘉慶十三年舉人,後任江西新喻知縣。他是鄧石如的得意弟子。自稱:「慎伯中年書從顏、歐入手,轉及蘇、董,後肆力北魏,晚習二王,遂成絕業。」自擬為「右軍第一人」,自負之極。然而他的書法作品並非如自詡的那樣不可一世,他的草書中堂大有肉多筋少之感。不過他的《小草詩冊》卻很有特色,確有集碑貼於一人之感。如果說包世臣的書法稱不上是第一流的,那麼他的書論確是第一流的。所著《藝舟雙楫》是一部倡導北魏的力作。是清代碑學思想的經典之一。

吳玉如(1898-1982)當代著名學者、書法大師。字家琭,後以字行。1898年生於南京。原籍安徽涇縣茂林村,故早年號茂林居士,晚年自署迂叟。漢族。
曾在天津南開中學就讀,與周恩來同班,因嫻熟古文,受校長張伯苓賞識。後入北京大學預科,又轉入朝陽大學,因丁先祖憂而輟學。1916年,曾遠赴吉林、哈爾濱一帶謀生。1921年以後歷任黑龍江交涉局秘書、中東鐵路局監事會秘書、北京煙酒督辦公署秘書、南開大學文學院講師兼經濟研究所秘書、重慶國民黨參政會秘書等職。
抗戰勝利後,吳玉如曾在志達中學、達仁學院、工商學院等校任教,工商學院改為津沽大學後,任中文系主任,直迄天津解放。其間從不涉足政界。「文化大革命」以前,始終在北京以教書、鬻字、注釋古籍、編撰《辭源》、《辭海》條目為生。1968年文革期間,全部藏書被抄一空。建國後,曾任天津市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天津市文聯委員、天津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吳玉如自幼酷嗜書法,5歲時學寫字,到十二三歲時,寫小楷、行書已具有相當功力。後經幾十年博覽勤習專研,能熔合諸家風格,取唐、宋、元、清各朝名家之長,而又以二王(羲之、獻之)為依歸。形成了他端麗秀勁、遒健豪放、空靈飄逸的獨特書風。隸、楷、行、草、篆無不精能。其小楷,放大後可作為大字帖臨摹,可見功力精湛。他的行書、草書,在四體書法中造詣最高,集歷代名家之長。在穿好扇骨的凹凸不平的扇面上懸腕寫大草而無一敗筆。
他在用紙、用筆、用墨方面,都有自己的習慣和見解。早年作字,不用玉版宣,喜用生宣、料半,中年以後只用綿連;他喜用淡墨,惡用墨汁;還善使細管長鋒羊毫筆。
吳玉如在古文、詩詞、文字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曾多次在國內和日本舉辦個人書法展覽會,受到國內外的推重贊賞。並有《吳玉如書法集》、《迂叟魏書千字文》、《迂叟自書詩稿》、《吳玉如行書千字文》等傳世。而他最受人崇敬的不僅限於在文學、書法上的成就,主要是由於他那剛直不阿,一輩子不肯隨波逐流的品格。他對後學,一生都是循循善誘,門人弟子以至私淑者,遍及南北,遠至新疆力境尼克勒縣,雲南昆明、大理,廣東、廣西等地。
1982年8月8日吳玉如在津病逝。他生病期間為天津市政協和天津市民革書寫的兩幅中堂,成為最後遺作。

績溪:

胡宗憲(1512—1565),字汝員,號梅林,績溪大坑口人。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授山東益都令,屢決懸案,平反冤獄,獲朝廷嘉獎,晉3級。後任杭州知府,修西湖,擴岳墳。三十四年,任浙江巡按御史、總督。時因海盜作亂5島,倭寇騷擾沿海,宗憲總制七省軍務,轉戰江浙,弭平倭患,以戰功獲殊榮,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書,並加少保。四十一年,因被劾為「嚴黨」,入獄後瘐故。隆慶六年(1572)得以昭雪,並錄平倭功勛。戎馬倥傯中著有《籌海圖編》。

胡雪岩,出生於1823年,安徽績溪人。年少喪父,家境貧寒,從小就在錢庄時當學徒。也就因為出身貧窮,胡雪岩自小就明白:做事要靠朋友,助人就是助己。台灣作家高陽所著《胡雪岩全傳》中講,胡雪岩20歲左右的時候,遇見了一個窮困潦倒的書生,名叫王有齡。這個書生很有才華,也很有包負,有機會做官,但是缺少進京的盤纏和做官的「本錢」。胡雪岩雖然和他並不相熟,但二話沒說,立即私下借用了錢庄的500兩銀子送給了王有齡。這樣一來,他雖因此失業了,但卻為自己鋪就了錦綉前程。做了官後的王有齡感其恩德,視其為生死之交。得勢的胡雪岩也利用王有齡在官場上的發達,開設了錢庄、當鋪、葯鋪,經營絲、茶,從而迅速暴富。

胡適(1891~1962),原名胡洪(馬辛)、嗣糜、字希疆,後改名適,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現代學者,歷史學、文學家,哲學家。以倡導「五四」文學革命著聞於世。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校長、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等。

等等……

⑦ 安徽宣城市有哪些名人

謝脁    南齊的著名詩人,南齊明帝建武年間(公元491年-496年)任宣城太守。他「視事高齋,吟嘯自若,而郡亦治」,為官清廉,勸民教士的惠績較多,世稱「謝宣城」。   謝脁傳存的詩作有四分之一寫於宣城,故其詩集名曰《謝宣城集》。他的詩被認為有「繼漢開唐之功。」與他同時代的詩人沈約稱謝詩為「三百年來無此作也」,詩仙李白竟然「一生低首謝宣城」,詩聖杜甫自稱「詩接謝宣城」。宣城的青山秀水亦由於謝月兆吟詠而揚名於世。從此,歷代名士賢達,慕名接踵而至。他們詠賦懷賢,游覽湖光山色,留下了不少有名詩篇,宣城成了人文薈萃之地,故有「宣城自古詩人地」的稱譽。   自唐以後,宣城市區以紀念謝脁命名的建築有:「謝脁樓」、「謝公亭」、「懷謝亭」、「雲齊閣」(以謝脁《游敬亭山》「合沓與雲齊」詩句命名)、「綺霞閣」(以謝詩「餘霞散成綺」句命名)、「澄江亭」(以謝詩「澄江靜如練」句命名)。敬亭山歷代修建的先賢祠,謝脁均被列在首位。因此,曾有人將宣城呼之為「小謝城」、「謝公城」。 

梅堯臣    梅堯臣(1002年-1060年) 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宣州區人。蔭庇河南主簿,歷任縣主簿、知縣,國事監直沖,累官尚書都官員外郎。善詩,詩意深遠古淡,間出奇巧,有「宋詩開山祖」之稱。歐陽修自稱不如,並尊之為「詩聖」。司馬光說:「我得聖俞詩,勝有千金珠。」時有「宋文歐公第一,詩梅公第一」之評論。他的詩,語 意新工,能得「前人所未道,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於言外」。宋史稱:「宋興以詩名家為世所傳,如梅堯臣者,蓋少也。」著名詩人陸游稱梅堯臣是李杜以後的第一大家。著有《唐載記》、《毛詩小傳》、《宛陵集》等,皆刊行問世。   施閏章   施閏章(1619—1683)清初著名詩人。字尚白,一字屺雲,號愚山,媲蘿居士、蠖齋,晚號矩齋,後人也稱施侍讀,另有稱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屬安徽)人,順治六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舉博學鴻儒,授侍講,預修《明史》,進侍讀。文章醇雅,尤工於詩,與同邑高詠等唱和,時號「宣城體」,有「燕台七子」之稱,與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處「海內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學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學餘堂文集》、《試院冰淵》等。

 吳作人    (1908年-1997年)涇縣茂林鎮人。早年受業於徐悲鴻,先後就讀上海藝大、南京藝術學院、南京中央大學、巴黎自由畫院、盧偉爾學校巴黎美術學校西蒙教授工作室,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並榮獲「桂冠生」稱號。學成回國後,在南京中央大學任教。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其美術作品,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並擔任中國美協主席,國家文化部藝術委員、全國政協七屆常委會常委、民盟中央常委等職。1985年,法國政府授予最高文化藝術勛章。

詳見網路文庫:網頁鏈接

⑧ 宣城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第一位:吳作人

吳作人(1908年11月3日-1997年4月9日),男,安徽宣城涇縣人,生於江蘇蘇州,1926年入蘇州工業專科學校建築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後就讀於上海藝術大學、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及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從師徐悲鴻先生,並參加南國革新運動。早年攻素描、油畫,晚年後專攻國畫,境界開闊,寓意深遠,以凝練而准確的形象融會著中西藝術,是繼徐悲鴻之後中國美術界的又一領軍人物。1984年法國政府文化部授予他「藝術與文學最高勛章」,1986年比利時國王授予他「王冠級榮譽勛章」。

第二位:吳半農

吳半農(1905年-1978年) 原名吳祖光,號曲林,安徽涇縣人。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曾赴美留學,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碩士學位。中國現代經濟學家,著有《工資指數論》、《我國對外貿易分析》、《當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形勢》等。1934年夏,吳半農被派赴美留學,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碩士學位。1936年12月取道蘇聯西伯利亞回國至南京,任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國民政府經濟部秘書。1940年12月改任經濟部統計長、資源委員會駐美國技術委員會專門委員,再度赴美。1944年任太平洋國際學會美國分會客座研究員。抗日戰爭勝利後,任中國政府駐日本代表團第三組(經濟)組長和中國駐盟軍總部賠償歸還代表團首席代表。1956年8月2日,沖破阻力,獲得機遇攜全家離開日本返回祖國,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重用,先後任外交部國際關系研究所日本組與世界經濟組組長、研究員、顧問等職。1978年病逝於北京。

第三位:梅子涵

梅子涵,1949年生,兒童文學作家,上海師范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20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發表文學作品。 作為兒童文學家,他為兒童寫了幾十部書集,如《女兒的故事》、《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等;作為兒童文學的研究者,他寫作、主編了多部理論著作,如《兒童小說敘事式論》等。作為兒童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培養了幾十位兒童文學研究生,為兒童文學事業培養人才做出很大貢獻。他還寫過一本《女兒的故事》,這是一部出自大學教授之手卻沒有絲毫書卷氣的活潑有趣的長篇小說。小說以口語化的語言寫作,語感獨特,風格幽默風趣,恰似談笑風生,親切感人。小說將一個女孩日常的生活和平凡的成長經歷藉助語言的魅力使之藝術化,從而激起讀者的強烈的審美愉悅和心靈的共鳴,創造了兒童小說的一種新的敘述方式和小說藝術的新領域。

第四位:章基嘉

章基嘉(1930.1.1—1995.10.5),安徽省績溪縣瀛州鄉油坑口人。長期天氣預報專家,任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南京氣象學院教授及副院長、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中國氣象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並被選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1951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1958年畢業於蘇聯列寧格勒水文氣象學院研究生部,獲地學科學副博士學位。先後從事氣象教學、科研和組織領導工作,在大氣環流和中長期天氣預報、青藏高原對東亞環流和天氣氣候影響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為紀念在章基嘉氣象學上的貢獻,南京氣象學院設立了章基嘉獎學金。

第五位:胡家健

胡家健,字建人,安徽省績溪縣人。教育家。早年就讀胡氏小學、安徽學府。後考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育專修科,國立東南大學教育學系畢業。曾任河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教育學專任教員兼附屬小學主任,安徽省教育廳編譯處主任,安徽省省立第四中學(宣城中學)校長,國立浙江大學教授兼學校總務長、浙江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國立東南大學)教授兼校柏溪分校主任、學校總務長,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長,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香港中山圖書館董事長等職。

第六位:洪德元

洪德元,男,1937年1月出生於安徽績溪,植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生物系;1966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生畢業;1988年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1991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8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副主任;2001年增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洪德元提出了多個屬的新系統,發現8個新屬、50多個新種;在英文專著《Taxonomy and Evolution of the tribe Veroniceae, Scrophulariaceae》(婆婆納族的分類和進化)運用了新方法,提出了起源和進化的新觀點,建立了該族的進化系統;對毛莨科、桔梗科和百合科的細胞分類學和物種生物學研究有新發現;1990年出版的《植物細胞分類學》是世界上該領域的第一部專著,為植物細胞分類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⑨ 歷史上有哪些詩人來過宣城

宣城,自公元前109年設郡以來,歷代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輟,范曄、謝眺、沈括、文天祥等先後出守於此,李白、韓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繼來此寓居,眾多的人文遺跡,優美的自然風光,使得這座古城不僅贏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贊辭,更因謝朓、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詠,而享有「宣城自古詩人地」的美譽。 宣城人文勝跡遍布。臨風懷古,謝朓樓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江南四大名樓;「茲山亘百里,合 敬亭山沓與雲齊」的敬亭山,自南齊謝朓以采,先後300多位詩人墨客登臨此山賦詩作畫,留下詩文600多篇,為名符其實的「江南詩山」;現存敬亭山麓的廠教寺雙塔,以其對唐塔風格的繼承與革新,成為全國僅存,因而被列為國家級保護文物;大文學家馮夢龍發現並稱為「天下四絕」之一的太極洞,以其中空博大的氣象成為溶洞奇觀;以三雕藝術、徽墨、徽菜.明清古民居居稱譽海內外的績溪,歷代人才輩出,著作《笤溪漁隱叢話》的胡仔,紅頂商人、一代巨賈胡雪岩,徽墨傳人胡開文,新文化運動倡導者胡適,「湖畔詩人」汪靜之,小品文學家章衣萍,新文化出版家汪孟鄒等,使績溪贏得「邑小士多」的美名;黃山北坡之下的江村,古稱金鰲,村中聚秀湖、獅山古廟、江氏宗祠等古跡文氣盎然,江淹、江澤涵、江紹原等名流碩儒皆從此村走出;涇縣桃花潭不但因夾岸十里皆桃花而得名,更因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而名揚海內外。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⑩ 宣城有哪些名勝古跡又有哪些名人還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宣城市位於安徽省的東南部,與江蘇、浙江兩省接壤。全市總面積12340平方公里。屬上海經濟區域的南京經濟區和杭州灣城市群的銜接邊緣,市政府所在地宣州區距上海、南京、杭州、合肥、黃山、景德鎮均只有二、三百公里,對外經濟、技術、信息交流便利,是東南沿海連接內陸腹地的重要通道,也是皖江開發開放的重要城市之一。
宣紙、宣筆、徽墨「文房三寶」和績溪古建築、飲食文化,代表了「徽文化」的最精彩篇章;全市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達50餘種,其中螢石、石棉、石墨等,不僅儲量大,而且品位極高。敬亭綠雪、涌溪火青、瑞草魁等高檔名優茶,以及山核桃、蜜棗、板栗、銀杏、青梅、筍乾等都是宣城享譽全國的名貴特產。涇縣是傳統的「中國宣紙之鄉」,郎溪縣被農業部授予「中國綠茶之鄉」稱號,廣德縣被林業部命名為「中國十大竹鄉」之一,寧國市被譽為「中國元竹之鄉」和「中國山核桃之鄉」。

敬亭山素有「江南詩山」之稱,太極洞自古即為「天下四絕」之一,國家級揚子鱷繁殖研究中心及「中國鱷魚湖」舉世無雙,太平湖水清山秀,風光旖旎,與桃花潭交相輝映。新四軍軍部舊址馳名中外,皖南事變烈士陵園氣勢恢宏。胡氏宗祠、王稼祥故居、胡適故居等大量的人文景觀和名勝古跡遍布全市各地。

閱讀全文

與宣城歷史上出現了哪些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