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上有哪些「文武雙全」的人
第一名:李世民。隨其父李淵晉陽起兵後統率兵馬四處征戰,用李淵的話講叫做百戰百勝,洛陽虎牢關之戰為經典之戰,3000多騎兵正面迎戰援助洛陽的河北竇建德部十萬人,結果一戰而定,擒竇建德、降王世充,一戰定天下。即位後決心以文治國,開創「貞觀之治」。本人擅長騎射,能拉硬弓,喜好書法。千古一帝,文能治國安邦,武能統一天下。當之無愧排在第一。
第六名:曾國藩。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組建湘軍,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曾國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他的倡議下,建造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曾國藩家書》成為傳世經典~
㈡ 三國歷史中,有哪些是文武全才的
三國歷史中文武全才的十大人物:張遼、周瑜、姜維、鄧艾、陸遜、鍾會、關羽、趙雲、呂蒙、郝昭;
一、張遼
三國魏名將,隨曹軍征討,戰功累累。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於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
濡須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215年的逍遙津之戰,更是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成為歷代推崇的名將之一,「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故事。
曹丕登基後,仍令張遼守御孫權。221年,張遼屯駐雍丘,染病。張遼大病期間,孫權依舊對其非常忌憚。222年,張遼不負眾望,抱病擊破吳將呂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謚剛侯,享年五十四歲。後世將其與樂進、於禁、張郃、徐晃並稱為曹魏「五子良將」。
張遼為曹操統一北方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直到晚年,他還帶病徵戰。張遼的一生幾乎全部是在戰爭中度過的。他先後跟隨曹操戰山東、討袁譚、滅袁尚、平遼東,在極端混亂的三國時代,結束豪傑並起、軍閥混戰的局面,使北方漸趨統一,這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的。
二、周瑜
三國名將數不勝數,但是若論文武全才風流儒雅又少年得志,則非周瑜莫屬。人們多以「周郎」代稱周瑜,就是表示他年輕有為才華橫溢,易中天先生說就是「周帥哥」,大致如此。
周瑜的驕傲絕對比任何人都有資本,無論是正史記錄還是《三國演義》中的小說家言,他都是很有才能的人。年級輕輕就成為江東軍事上的第一把手,我們從電視中也能看到江東文武群臣都對這個年輕人畢恭畢敬,連孫權也讓他三分。
周瑜不光會打仗,而且精通音律,彈得一手好琴。新《三國》中他和孫策出去玩,聽見二喬彈琴,居然能從中聽出一個彈錯的音節,這說明周瑜還是個音樂家。年輕帥氣而又有才乾和地位,難怪小喬會喜歡,這樣的人物哪個女人不愛呢。《三國》也重點突出了他和小喬的愛情,那真是郎才女貌,人人羨慕。在工作中是領導賞識的好乾部,在生活中是風流倜儻的好丈夫,可以說周瑜已經占盡了人生的便利,做人要做到周瑜的地位那就是一種成功的人生。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赤壁一戰三分天下.「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何等氣魄,何等壯哉.24歲任東吳三軍統帥,受孫策遺托,輔孫權成就一方霸業。
不管是正史還是演義,周瑜都是一個文武全才的人物,沒有他就沒有赤壁之戰,甚至三國格局都有可能改寫,只可惜三十六歲就死了,也算是天妒英才。
三、姜維
蜀之大將,曾隨諸葛出祁山,久經沙場,累立戰功。繼諸葛之略,以攻代守,伺圖中原,恢復漢室。又思實際:練西方風俗,欲以羌胡為翼,斷隴西所屬,拓界厲兵。伺機七伐中原,降李簡部、斬魏將徐質、破大敵王經,挫魏國之威。絕倫超群,智勇雙全。
姜維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
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魏晉文學史》中說姜維在文學上有著獨特的才能,在漢魏晉的文學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作品如《蒲元別傳》等。
鍾會評之:「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
明末李贄評價他說:「又一孔明。」
四、鄧艾
鄧艾(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范,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
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後因遭到鍾會的污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
鄧艾初協郭淮御姜維犯境,又於毋丘儉亂退吳孫峻眾。合眾將於段谷、侯和敗維。司馬興兵伐蜀,艾險渡陰平,入成都,降劉禪,滅蜀。一生用兵有道,忠勇可嘉。
鄧艾在戰爭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具有難得的戰略頭腦。作戰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其偷渡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爭史上歷次入川作戰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而載入史冊。
鄧艾在生活中能與將士同甘共苦,在作戰中又能身先士卒,種田時手執耒耜,陰平道上,他以氈自裹,推轉而下。正因為他能處處作出表率,部隊才上下相感,莫不盡力,取得一系列的勝利。但鄧艾雖善於作戰,卻不善自保。
《三國志通俗演義》:「當年鄧艾襲西川,曾把陰平石徑穿。 越嶺雄兵齊貫索,臨岩大將自披氈。五丁破路應難及,三國論功合讓先。漢祚將終須換主,直饒山向上摩天!」「自幼能籌畫,多謀善用兵。凝眸知地理,仰面識天文。馬到山根斷,兵來石徑分。功成身被害,魂繞漢江雲。」
五、陸遜
少年奇才陸遜,書生拜大將,出將入相,東吳舍伯言其誰?
江東大族,官拜上大將軍。助蒙大敗關羽,軍暗渡取荊州。平內亂敗詹晏、屈陳鳳。破房陵鄧輔、南鄉郭睦,誘降文布。論治荊州「拔人才、未親疏。」督軍五萬西陵拒劉,與夷陵火燒備七百里連營,致備亡白帝。輔國之良將,曠世之奇才。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東吳大帝孫權兄長沙桓王孫策之婿,世代為江東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陸遜在夷陵擊敗劉備所率蜀漢軍,一戰成名。夷陵之戰也成為戰爭史上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以後陸遜在東吳出將入相。
陸遜是東吳繼周瑜、魯肅、呂蒙之後的又一個聲望頗高、功績卓著的將領。他智勇兼備,武能安邦,文能治國,並且品質高尚。孫權把他比做成湯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陸遜的軍事才能主要表現在他足智多謀善於用兵。在討伐山越暴亂時,他巧設疑兵,多建部隊番號,乘夜進入山谷,到處鳴起軍號鼓角之聲,造成有干軍萬馬的聲勢,從心理上瓦解了叛軍。然後一鼓作氣勇猛進擊,終於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幾萬人的山越暴亂。
巧奪荊州一戰,他利用關羽驕傲自大的弱點,以卑下的言辭寫信吹捧關羽。使關羽完全喪失警惕,全力對付曹操。這樣,呂蒙才得以兵不血刃輕取荊州。
夷陵之戰時,陸遜則又根據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採取了誘敵深入、疲敵師志的戰略方針。劉備十萬之眾來勢兇猛。陸遜則主動放棄大片土地和戰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區讓給蜀軍。待蜀軍銳氣頓減之時,陸遜巧用火攻大獲勝利。從指揮藝術上說,作為一軍之帥,陸遜的確是善於審時度勢,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確捕捉戰機,出奇制勝。
陸遜雖置身行伍,卻還有一套治國安民的謀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時,政績明顯,深受百姓擁戴。他從當地土地貧瘠且連年乾旱的實際出發,一方面開倉賑濟貧民,一方面「勸課農桑,鼓勵生產」,「百姓蒙賴」,稱他為「神君」。他還曾上書孫權,對國家的嚴法苛刑提出批評,指出:「峻法嚴刑,非常王之隆業,有罰無恕,非懷遠之弘規」。他建議孫權要象西漢劉邦那樣輕刑便民,用黃老之法治理國家,要盡量少動干戈,務以養本保民為要,只有與民休息輕徭薄賦才能富國強兵,統一天下。這些主張說明陸遜並非「一介武夫」,而是一個文武兼備的政治家、軍事家。
晚年因捲入立嗣之爭、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責罰,憂憤而死。
六、鍾會
魏博才,少機敏、多學識,屢出奇謀,助司馬氏兄弟征毌丘儉、平諸葛誕叛亂,並在司馬氏奪權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鄧艾等滅蜀,後欲自立。有城府有膽量。
鍾會(225年-264年1月),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書法家。太傅鍾繇之幼子,青州刺史鍾毓之弟。自幼才華橫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對他非常賞識。在征討毌丘儉、諸葛誕期間,鍾會屢出奇謀。被人比作西漢謀士張良,又曾為司馬昭獻策阻止了曹髦的奪權企圖,鍾會得以成為司馬氏的親信。名士嵇康被殺,便是他的主意。
景元年間,鍾會獨力支持司馬昭的伐蜀計劃,從而發動伐蜀之戰。
公元263年,他與鄧艾分兵攻打蜀漢,導致蜀漢滅亡。此後鍾會欲據蜀自立,與蜀漢降將姜維共謀其事,卻因部下的反叛而失敗,自己也死於部將兵變。
鍾會之父為著名書法家鍾繇,而鍾會本身在書法上亦有相當造詣,唐朝時尚有作品傳世。
唐張懷瓘在《書斷》中稱其為:「稍備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隸書。遂逸致飄然,有凌雲之志。」
七、關羽
蜀四大上將之首,官至前將軍。初隨劉備亡命天涯,白馬之戰中,策馬刺河北名將顏良於萬人之中,袁軍皆披靡。赤壁之戰後,劉備盡收荊州諸郡,任關羽守襄陽、駐江北。隨後關羽率軍北攻樊城,降於禁、斬龐德,一時間威震華夏。義薄雲天,肝膽昆侖。
「單刀赴會」深刻的反映出關羽的英勇無畏,並非是匹夫之勇,而是一位有智謀、有膽識的將軍!當諸葛瑾奉孫權命找到諸葛亮讓劉備歸還荊州時,劉備有些慌張,但在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的計策下,給當時駐守荊州的關羽寫了封特別的信。信中雖是表面上讓關羽同意歸還荊州,但是關羽並非是個無腦的武將,他憑著對劉備的了解,讀懂了信中含義,在諸葛瑾去討荊州時,並未歸還。這個可以看出,關羽的智慧。在魯肅邀請關羽相見時,關羽更是帶著十個隨從,架著一條小船,提著單刀赴會去了。雖然知道魯肅早已布置好了許多伏兵,但是仍然親自前去赴宴。魯肅也是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特意與關羽會面。他親自到岸邊迎接關羽。宴會間,魯肅卻不敢抬頭看關羽。關羽若無其事,談笑風聲。酒喝一半,魯肅剛提出歸還荊州的事,關羽說:「只談舊情,不談國事。」魯肅還想談荊州的事。立在關羽身後持刀的周倉氣的大叫起來說:「荊州乃我主之地!」關羽故意發怒說:「國家大事,你豈能多言!」周倉一聽,馬上領會了他的意思。他趕到岸邊,揮動紅旗,關平駛戰船飛箭似地駛來。這時,關羽裝作喝醉了。拉著魯肅的手,一直扯到江邊。
東吳的將士們想沖出去,又怕傷著魯肅,所以不敢輕舉妄動。關羽一直把魯肅拉到船邊才放手。關羽跳上接應的船隻。向魯肅告別。魯肅驚恐未定,眼巴巴地望著關羽的船乘風破浪,揚帆而去。關羽的機智、勇敢,在伏兵圈裡,也能鎮定自若、不慌不忙,巧妙地脫離了險境,可謂真正的大將軍!在我看來,魯肅也並沒有真的想要取關羽的性命,這才讓關羽順利逃脫了險境,魯肅本身就是提倡孫劉合作的,所以在這個「單刀赴會」中,既表現出了關羽的機智、勇敢,也表現出了魯肅的深明大義。
陳壽:「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 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八、呂蒙
東吳名將,以膽氣稱,初從孫權破黃祖時作先登,圍曹仁於南郡,並於濡須數御曹軍,屢獻奇計。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於合淝戰奮勇抵抗魏軍追襲,敗追擊之曹軍,白衣渡江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大將關羽。善於用兵,膽識過人。
呂蒙(178年-219年,一說180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
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勛殊隆。然而「蒙疾發」(後世人或猜測建安二十四年發生瘟疫,因史載呂蒙、孫皎、蔣欽死於同年,或猜測是呂蒙年輕時在戰場上吃苦受累導致積勞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歲。
呂蒙發憤勤學的事跡,成為了中國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
九、趙雲
蜀國英傑,當陽長阪惡戰中保護劉禪和甘夫人脫險。劉備西征時,趙雲又截江奪回了後主。後隨諸葛亮、張飛等人沿江而上,攻打江陽、資中一帶,完成了對成都西南部的包圍。漢中爭奪戰中,趙雲以微弱兵勢設伏,使曹軍撤退。隨諸葛亮北伐,在斜谷之戰成功吸引了曹真主力,使得諸葛亮順利奪取了涼州三郡。品性忠良,直言敢諫,英武瀟灑,通身是膽。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景耀四年,劉禪下令追謚趙雲,姜維與眾臣商議後建議劉禪追謚趙雲為順平侯。
單騎救主是指趙雲單槍匹馬救出劉備的兒子劉禪的事情。歷史上一共發生了兩次,一次是長坂坡之戰,一次是截江救阿斗,分別發生在建安十三年與建安十六年。趙雲的單騎救主的情節常被藝術加工出現在小說、評書、戲曲等文藝作品裡。
其實截江救阿斗是趙雲和張飛共同完成的,並且二人有帶領兵馬,所以嚴格來講不是單騎救主,但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民間還是習慣性的將此行為也稱為單騎救主。
陳壽: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十、郝昭
這也許是三國史中最為被低估的人物,魏之良將,為人雄壯,可能是因不適官場之風一直未受重用,後因崔琰之事反受牽連,不得守河西十餘年,卻民夷畏服。後經司馬懿薦守陳倉,太和元年西平麹英反,亮出祁山圍陳倉,昭以三千兵擋孔明三十萬大軍二十餘日,亮不能拔,隨退。後在其有限歲月中屢次致亮北伐無功。卻說以亮之曠世之才,天下匹敵更有幾人!
郝昭為人雄壯,少年從軍,屢立戰功,逐漸晉升為雜號將軍,據《山西通志》記載,他曾隨張遼參加逍遙津之戰並斬殺孫權部將偏將軍陳武。
郝昭的名字似乎很少進入人們的視野,在三國智力排名中,也似乎從來沒有郝昭。其實這也並不奇怪,郝昭所表現的並非謀略過人,也非用兵如神,而是其打技術戰爭的過人才能:「深溝高壘」、「遍排鹿角」、火箭破雲梯、「矢石如雨」、「運石鑿眼,用葛繩穿定飛打,沖車皆被打折」、「掘重壕橫截鍬钁軍」,一直打的最富有發明創造力的諸葛亮無計可破,郝昭這方面實在是很強大!
雖然《三國演義》中郝昭的出場時間太短,表現次數太少,並像流星一樣的迅速隕落,但是我們至少應該記住這顆流星曾經的耀眼光芒。謹以此文力挺才能出眾的、當之無愧的、令人惋惜的三國英雄郝昭!
鍾敬伯:「郝昭盡有智略。」
毛宗崗:「孔明不減公輸,郝昭不減墨翟。」
㈢ 中國歷史十大文武全才的將領
1,孫武:春秋吳國將軍,《孫子兵法》作者,經典戰例——五戰五勝,直取郢都。
2,李靖:唐開國名將,正統文人出身,有軍事理論著作《李衛公問對》傳世,戰功戰績。
3,周瑜:三國吳名將,史傳「妙通音律,時人諺曰:曲有誤,周郎顧」,指揮赤壁大戰。
4,左宗棠:晚清中興名臣,舉人出身,自比「今亮」,戰功顯赫,入疆平定阿古柏,收復新疆。
5,岳飛:南宋名將,著名的民族英雄。《滿江紅》和《小重山》兩詞作者,戰功顯赫。
6,袁崇煥:明著名將領,進士出身,寧遠大捷指揮者。
7,曾國藩:晚清中興名臣,進士出身,知名理學家,能詩善文,戰功顯赫。
8,吳起:戰國楚名將,與孫子齊名,軍事著作《吳子兵法》作者。
9。陸遜:三國吳名將,書生出身,指揮火燒連營七百里的夷陵之戰。
10,孫臏:戰國齊將田忌高級幕僚,《孫臏兵法》作者,兩大經典戰例:圍魏救趙和馬陵之戰的參與者。
㈣ 中國歷史上文武全才的將領是誰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儒將
所謂儒將,蓋指出身讀書人並具有儒雅風度的將帥。一部中國古代戰史,正可謂武將如雲,而儒將卻寥若晨星、屈指可數,而能擠身十大之列的,除出身文人、風度儒雅這兩條基本條件外,還須胸有韜略(最好有軍事理論著作傳世)腹有文墨(棋琴書畫詩詞歌賦俱通)戰績卓著。但諸如曹操,諸葛亮等人,因其本身已經遠遠超過了所謂的將帥行列,所以不考慮將其列入。
1,孫武:春秋吳國將軍,可謂世界級的軍事鼻祖人物,一部《孫子兵法》已開全世界軍事理論之先河。最牛比的則是將其理論付諸實踐的經典戰例——五戰五勝,直取郢都,更是讓後代無數軍事專家為之望塵莫及。應名列中國古代戰史十大儒將之首。 2,李靖:唐初開國名將,正統文人出身,有軍事理論著作《李衛公問對》傳世,最輝煌戰績是滅東 突厥一戰,其過程簡直是韓信滅齊的翻版。應名列中國古代戰史十大儒將次席。 3,周瑜:三國吳名將,史傳「妙通音律,時人諺曰:曲有誤,周郎顧」僅憑彈著古琴「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的儒雅勁頭,便可當然在中國十大儒將之列中占個席位。 4,左宗棠:晚清中興名臣,舉人出身,自比「今亮」,鎮壓太平軍戰功顯赫,一生最值得驕傲的戰績是入疆平定阿古柏叛亂,收復新疆之戰。僅憑此一項即可入選中國戰史十大儒將之列。 5,岳飛:南宋名將,著名的民族英雄。僅憑其《滿江紅》和《小重山》兩詞便可贏得初選,再借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一句軍事語錄可進入復賽,最後憑其堰城一戰擠身中國十大儒將之列。 6,袁崇煥:明著名將領,進士出身,金庸先生曾專門撰文推崇袁督師為中國一代儒將之冠,其輝煌戰績當屬著名的寧遠大捷,一戰擊斃悍酋努爾哈赤。如果崇禎後來不中皇太極的反奸計,滿清能否入關還很難說。僅憑這點就該入選。 7,曾國藩:晚清中興名臣,進士出身,知名理學家,能詩善文,最露臉的戰績當然就是平定發匪之亂了,但對太平軍作戰中也多有敗績,屬屢敗屢戰、最後成功性的人物。 8,吳起:戰國楚名將,與孫子齊名,曾為孔子高徒子夏的學生,後因品德問題被學校開除,但反而成就了一代軍事家的英名。有軍事著作《吳子兵法》傳世。 9。陸遜:三國吳名將,出身「奶油書生」,經典戰例當然是火燒連營七百里的夷陵之戰。 10,孫臏戰國齊將田忌高級幕僚,有軍事理論著作《孫臏兵法》傳世,也有擊敗其同班同學龐涓的兩大經典戰例:圍魏救趙和馬陵之戰,只因其非主帥的身份只能位居末席。
㈤ 歷史上你認為有哪些文武全才的人
有很多呀,三國演義中文武雙全的好漢真的不少,例如關羽、張飛、趙雲、周瑜、孫權、曹操等,南宋岳飛還有唐代李世民都是文武雙全的人,都是有勇有謀的大英雄人物。
㈥ 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文武全才
第一次從中國歷史這個宏觀層面接觸文武全才這個詞是從我的中國法律思想史老師李啟成先生那裡,他眼中的這樣的人只有兩個:王陽明和曾國藩。ms余秋雨也這么說。只是我從前並不明白什麼叫文武全才。現在也只是抹零兩可的明白,大概就是匡國濟世之才吧,應該是文的來說要有自成一派的學說理論,武的來說要能領兵抗敵。這只能算是我對於此的很膚淺的理解。 這么看來就要分析分析了,首先是王陽明。王陽明針對宋明理學清談空疏的趨向,提出陽明心學與之對抗。他強調"知行合一",發揚儒家經世致用的積極意義,以求振衰救弊,挽救封建統治危機。他為朝廷平定了寧王叛亂,親自擒獲叛王朱宸濠。他更為朝廷鎮壓了多次農民起義。出任江西巡撫時,對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省的農民起義軍和少數民族起義軍大施殺伐,據他自己給明武宗請功的奏疏中記載,被他殺害的起義軍人數達一萬一千七百二十八人之多。而且直到他臨死之前,他還總督兩廣軍務,在剿滅起義軍的歸途,病死在南安舟中。他為極權專制者賣命,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但同時有人指出,王陽明,只是一個自惑惑人的「劊子手」。王陽明在「哲學」思維上,未給後人留下任何真正可以有助於人們進行真思辨的方法或工具。王陽明的「知」,純粹是「知」「天理」,「知」「君臣父子」、「三綱五常」、「孝悌忠恕」等等倫理道德,而絲毫不是「知」任何其他的一切知識。王陽明的「行」也同樣是「行」「君臣父子」、「三綱五常」、「孝悌忠恕」等等倫理道德,而絲毫不是「行」任何其他一切具體的諸如生產活動。正是因此,王陽明可以把「行」看作是「一念發動」,因此,「行」了也就是「知」了,「知」了也就是「行」了,於是如此便是「知行合一」了。正是因為他只說「知」、「行」倫理道德,所以他能說「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離」,正「如言學(知)孝,則必服勞奉養,躬行孝道,然後謂之學(知),豈徒懸空口耳講說,而遂可以謂之學(知)孝乎?」縱觀王的一生,只能是一個偽哲人。 其次是曾國藩。曾國藩以"末世扶危救難之英雄"自命,決心以剛毅的精神肩負起挽回大局的重任。他對太平軍、捻軍的鎮壓,他倡導洋務運動自救圖強,都與儒家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有著密切聯系。曾國藩作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對「乾嘉盛世」後清王朝的腐敗衰落,洞若觀火,他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對於「士大夫習於憂容苟安」,「昌為一種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風」,「痛恨次骨」。他認為,「吏治之壞,由於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誠為探源之論」。基於此,曾國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時需用德器兼備之人,要倡廉正之風,行禮治之仁政,反對暴政、擾民,對於那些貪贓枉法、漁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嚴懲。至於關系國運民生的財政經濟,曾國藩認為,理財之道,全在酌盈劑虛,腳踏實地,潔已奉公,「漸求整頓,不在於求取速效」。曾國藩將農業提到國家經濟中基礎性的戰略地位,他認為,「民生以穡事為先,國計以豐年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縣,以重農為第一要務」。受兩次鴉片戰爭的沖擊,曾國藩對中西邦交有自已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國,認為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並反對借師助剿,以藉助外國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張向西方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總的來說,「曾國藩事功之大,譽稱晚清『中興名臣』,創辦洋務,不愧為洋務派領袖,著作豐富,可當之為學者,研究古文辭,無忝於文人,治軍有方,調配得宜,堪與古代兵家相媲美,擁兵而不自重,善權變而又謙退,足見道德修養功夫之深厚;吏治清廉,教養兼施,鞠躬盡瘁,以身作則,不啻為青天,治家有道,關懷子弟,亦為後人楷模」。 真正的文武全才,曾能算上一個,但他還是比不過毛澤東。毛澤東認為歷史上的名人可分為「辦事之人」和「傳教之人」,前如諸葛亮、范仲淹,後如孔丘、孟軻、朱熹、陸象山、王陽明等,而認為范仲淹、曾國藩既是辦事之人又是傳教之人,因他們既掌握了大本大源,又會辦事,所以收拾洪楊一役,做到了「一干豎立、枝葉扶疏之妙」。其實毛澤東自己絕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的文武全才。他的功過我們這一代人根本沒資格去評價,我只知道在他說那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時的胸襟與氣魄!他文有毛澤東思想影響不止一代人,武能力壓蔣介石從零打造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達到這種成就的人才敢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那麼在我看來,真正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文武全才就是毛澤東。
㈦ 歷史上,有沒有文武全才的人
中華五千年文明,人才輩出!
既然有「文武全才」這個成語,就一定有這樣的人。在中華文明的歷史上,文武全才的人物還是比較多的,下面我就列舉一二!
第一:秦始皇!
諸葛亮在劉備一窮二白的時候跟他出山,並和劉備進行了著名的《隆中對》,幫助劉備制定戰略目標。
之後幫助劉備出謀劃策,讓劉備逐漸有了自己的地盤。而且在帶兵打仗,和治理國家方面也很有一套。
我相信諸葛亮的《出師表》大家都能說上一兩句!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中國歷史上文物全才的人實在太多了,要是一一列舉,空白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比如岳飛啊,辛棄疾啊,文天祥啊,於謙啊,王陽明啊,曾國藩啊等等等等,所以也就不在贅述了,最後再說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人!
在你的心目中,哪一位才是「文武全才」的人,歡迎留言評論!
㈧ 中國歷史上文武全才君王有哪些,不僅打仗厲害,且個個都有千古名句
中國歷史上文武全才的君王非常的多,留下的千古名句更是數不勝數。其實出了開國的君王外,其他的君王從小就有一群名師對其進行教育,別說是那些認真學習的,就是不太喜歡學習的人在文采上面也都遠遠的超過了普通人。至於武這方面,只要是那些君王小時候喜歡舞刀弄槍的,那肯定也是有很多的名師對其進行傳授。
唐太宗李世民在古代的君王裡面更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李世民年少的時候就跟著父親李淵一起四處征戰,最終建立了唐朝。而且,李世民所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和“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指導今天依然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㈨ 歷史上哪些文武全才的英雄你知道多少
(像不像丐幫幫主)
他不但是一個文武全才的人,還建立了,武功高強的江湖團體,「墨家」,其頭領被稱為「巨子」。簡直就是武林盟主的樣子!這個團體,有嚴密的組織紀律,人員必須,穿短衣草鞋,參加勞動,以吃苦為高尚,這個又極其的像,金庸武俠小說裡面經常提起的「丐幫」。
墨子提出「非攻」的理念,而其主要做法,就是帶領弟子,為弱小的國家守城牆。
上學的時候我們都學過一篇課文,說是魯班要幫助楚國攻打宋國,墨子就不願意了,去講理,最後的時候,魯班想要殺死墨子,墨子說了這樣一段話
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
看到了嗎?墨子做的是什麼事情,看過《戰狼》的你們都知道,裡面提到的僱傭軍,再回來瞧瞧墨子,跟他們唯一的區別就在於,墨子不收錢!並且打仗不怕死,書上說他們「赴湯蹈火,死不旋踵」,什麼意思,就是墨子大手一揮,說「奪碉堡,殺四郎」這些人,才不管你是什麼炮樓,直接給你打平,就算戰死都不會後退一步!
但是因為,墨家這種,江湖習氣,這種嚴密的紀律,加上為民請命的特點,他們是皇權最為可怕的敵人,所以在秦漢時期,被定為「異端」,然後遭到剿滅!
所以墨家,漸漸的就不為人知。只是在小說中流傳,比如什麼《墨子劍法》還有我們開始提到的「丐幫」。
另外墨子,文化水平相當高,很多人舉例子,都是會寫詩,寫詩算是文學。可是墨子會幹啥?你看
第一、武器裝備製造,相傳他還造出了飛機,一種可以飛行的木鳥。
第二、數學,中國早在商代就已經比較普遍地應用了十進制記數法,墨子則是對位值制概念進行總結和闡述的第一個科學家。他明確指出,在不同位數上的數碼,其數值不同。
第三、物理學、大家都知道小孔成像的事情,他明確指出,光是直線傳播的,物體通過小孔所形成的像是倒像。
第四、哲學,這就更不用說了,墨家學說創始人,當時顯學,有非儒即墨的說法!
第五、邏輯學、在中國邏輯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辯、類、故等邏輯概念。並要求將辯作為一種專門知識來學習。
第六、文學,做《墨子》,被歸入《漢書藝文志》之中,算的上是文學了吧!
文武全才,有比得上這位的?
另一位人物孔子,身高一米九,《呂氏春秋》說他能扛起西城的大門,只不過不太願意表演!
另外說一下,先秦時期,君子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
禮、樂是政治和藝術
射、御是軍事和武藝
書、數是文學和數學
所以那時候「百家爭鳴」的百家,大概都是能夠打架的吧!因為畢竟那時候,大家都是非常具有尚武精神的呢!
㈩ 中國古代那幾位是文武全才
紂王
別吃驚,就是那個大暴君紂王。我們且先不提人品,此人勇力過人,文采也不錯,而且早期開疆擴土,也算是有歷史貢獻的。只可惜一身的本領沒往好處使,暴君還是暴君……
吳起
又是名聲不好的一個,主要是因為殺妻求將的故事。其實論能力,此人還是不錯的。軍事方面自不必說,擔任相國的時候搞內政也有一套。
張飛
……怎麼全是叫人吃驚的。其實張飛只是脾氣暴躁,但絕對不是沒文化的粗人。誰規定知識分子就不能脾氣暴躁?張飛的書畫還是不錯的。相比之下,關羽雖然稱作智勇雙全,但沒見著他在文學藝術或者在內政方面有什麼成就。
曹操
人品同樣糟糕,但軍事能力還是有一套的,還專門把他的軍事理論整理成書(不過據傳是孫子兵法的盜版),治國能力雖不見什麼過人之處,但他的文學成就還是不錯的。
諸葛亮
好多人認為諸葛亮是被神化的,軍事能力不行,其實不然。不信可以看三國志中陳壽對其的評價。
周瑜
軍事方面自不必說;此人精通音律,有道是「曲有誤,周郎顧」。
謝安
東晉名相,指揮淝水之戰,以少勝多。
賀若弼
北周—隋朝人,當時有人評價文武全才,滅陳國有他一份功勞,其餘不詳。
李白
著名詩人,還是個俠客,善使劍。民間有李白射虎救人的故事。
顏真卿
唐朝著名書法家,也是個賢相,安史之亂時曾消滅過2萬叛軍。
岳飛
武藝不錯,軍事能力出色,文采嘛,除了一首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滿江紅」,還有另一個詞,可惜在下忘了……
陸游
南宋著名詩人,曾有過槍挑猛虎的記錄。
辛棄疾
南宋著名詞人,曾經飛騎追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