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勉縣歷史上曾出現哪些有影響的人物
方濟眾(1923.6 .11~1987.7.18)著名國畫家。筆名雪農。陝西省勉縣武侯鎮(原老城鄉)方家壩村人。受兄長和美術教師影響,自幼學畫。一九四四年於漢中普通高中畢業後,曾先後在中、小學任美術、語文教師。1946年從師著名國畫家趙望雲學畫,參加革命後,在陝甘寧邊區文協工作,後於中國美術家協會西安分會國畫研究室從事創作,為「長安畫派」主要畫家之一。
楊育才(1926年~1999年5月2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曾參加了1951年陣地防禦作戰、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和金城戰役。1999年5月26日病逝於北京解放軍總醫院。 楊楊懷保,男,漢族,80後,中共黨員。出生於陝西省漢中市勉縣定軍山鎮的一個貧困山村。現為團中央委員,湘潭大學商學院07級金融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湘潭大學商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楚爾鳴教授。2007年2月,楊懷保當選為「陝西省十大孝子」,並先後榮獲「湖南省大學生品學獎」、「全國優秀共青團員」、「2007中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首屆中國大學生十大自強之星標兵」「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等榮譽稱號。
唐繼明,男,漢族,1955年生於陝西勉縣定軍山下,青年時即問業於玉溪道人,墨道人並受何海霞,方濟眾,張浦生諸先生指教。唐繼明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美術院高研班。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陝西分會會員,省齊白石研究會理事,上海民族畫院院士,南京國際梅花研究會特聘副院長,北京燕京書畫研究院藝術委員,漢中市人大代表,中國民建勉縣委員會副主委,勉縣政協委員。
⑵ 勉縣在哪裡的人
勉縣,陝西省漢中市轄縣,位於陝西省南部、漢中市(漢中盆地)版西端,地處漢江權上游。北依秦嶺,南連巴山,中為漢江流域平川地帶。坐標:北緯32°53′~33°38′,東經106°21′~106°57′之間,南北長約140公里,總面積2406平方公里。東接漢中市漢台區,南鄰南鄭縣,西靠寧強縣、略陽縣,北連留壩縣、鳳縣和甘肅省兩當縣。
⑶ 三國演義上的漢中在現在的什麼地方
三國演義中的「漢中」 是今天的陝西省漢中市。漢中市位於陝西省西南部,古稱:南鄭、梁州、天漢是漢王朝的發祥地,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的源頭,秦巴山片區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的美譽。
在三國時期,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占據漢中,自立漢中王於沔陽(今勉縣)。章武元年(221)稱帝,以巴、蜀、漢中、犍為蜀漢國。設漢中郡,隸屬益州,郡治南鄭,轄南鄭縣、褒中縣、沔陽縣、成固縣、南鄉縣。其後,增設黃金縣、蒲池縣、興勢縣(楊晨《三國會要》)。蜀漢武都郡轄有沮縣(今略陽縣),梓潼郡轄區含今寧強縣地。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所著,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0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自《三國演義》問世以來,各式各樣的版樣層出不窮,明代刻本有20多種,清代刻本也有70多種,在中國民間流傳甚廣。康熙二十八年,日僧湖南文山編譯出版日文本《通俗三國志》之後,朝鮮、日本、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英國、法國、俄國等許多國家都對《三國演義》有本國文字的譯本,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⑷ 三國時期的漢中現屬於哪個地區
還叫漢中市,陝西省地級市,簡稱「漢」,古稱南鄭、興元、梁州、天漢。位於陝西省最南端,北依秦嶺山脈,南屏巴山淺麓。東漢建武元年至6年(25-30年),郡治改遷南鄭(在今漢中市區)。
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漢武帝在全國設13刺史部。漢中郡隸屬於益州刺史部。東漢建武元年至6年(25-30年),郡治改遷南鄭(在今漢中市區)。東漢末,張魯割據漢中,改為漢寧郡;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降張魯,又改為漢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據漢中,仍設漢中郡。
1949年12月6日,漢中解放後,設立陝甘寧邊區陝南行政區漢中分區。1950年3月3日,陝南行政公署(簡稱「陝南行署」)由湖北鄖縣遷駐南鄭市,下轄商洛、兩鄖、安康、漢中4個分區,直轄南鄭市。
漢中分區,轄南鄭縣(政府駐鋪鎮)、城固、洋縣、佛坪、鎮巴、寧強、沔縣、褒城、留壩、西鄉10縣。1950年5月,將寶雞分區的鳳縣劃入漢中,縣城由鳳州遷雙石鋪。
(4)歷史上的勉縣是現在的哪裡擴展閱讀
漢中郡最初設置於戰國時期,治所在南鄭縣(今陝西漢中市),因其地處漢水中游而得名「漢中」。西漢王朝統治時期,把它的郡治移動到了西城縣(今陝西安康市)。到了東漢王朝開國後,又將它的郡治移動回了南鄭。
三國時期的漢中郡轄境相當今陝西省的秦嶺以南,留壩縣和勉縣以東,干佑河流域以西;湖北省的鄖縣、保康縣以西,粉青河、珍珠嶺以北地區,因此在益州的北方。
漢代實行州、郡、縣三級行政制度,將全國劃分為13個州,當時的漢中郡屬於益州(四川的古稱)管轄,同時也是益州北部的門戶。
《三國志》稱: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割蜀人之股臂也(三巴:益州的巴郡、巴東郡、巴西郡)。可見,漢中郡對於益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從地理位置上看,漢中郡與關中盆地隔著秦嶺,與四川盆地隔著米倉山與大巴山,形成一個獨立的小版塊。在歷史上,四川盆地得到漢中,可以仰攻關中;關中盆地得到漢中,可以俯沖四川。
當年的漢高祖劉邦被分封到蜀地,也是從漢中郡北上,最終平定諸侯、克定天下。同時,這也是為什麼劉備和曹操要激烈爭奪漢中的原因了。
⑸ 勉縣在哪裡
勉縣陝西省漢中市勉縣
勉縣位於陝西省南部,漢中盆地西端,北依秦嶺,內南垣巴山,居容川、陝、甘要沖。全縣轄30個鄉鎮,372個行政村,總人口42萬,總面積2406平方公里。勉縣轄17個鎮、8個鄉:勉陽鎮、武侯鎮、周家山鎮、同溝寺鎮、黃沙鎮、新街子鎮、老道寺鎮、褒城鎮、長林鎮、金泉鎮、定軍山鎮、溫泉鎮、元墩鎮、阜川鎮、新鋪鎮、青羊驛鎮、茶店鎮、二道河鄉、鎮川鄉、小河廟鄉、漆樹壩鄉、土關鋪鄉、小砭河鄉、長溝河鄉、張家河鄉。
勉縣資源豐富,具有廣闊的開發發展潛力。這里生物資源獨特,氣候溫暖濕潤,長江最大支流漢江橫貫全境,渠網蛛織,土地肥活,物產豐饒。境內盆地珠串,山巒起伏,森林覆蓋率達 58%,自然風光旖旎, 生態環境良好,素有「西北小江南」、「陝西後花園」之美譽。這里礦產資源貯量大、品位高,位於「勉略寧」金三角,被地質學家李四光譽為亞洲的「烏拉爾」。現為全省全市重要的冶金工業基地和化工工業基地。
⑹ 勉縣是哪裡啊
勉縣位於陝西省南部,漢中盆地西端,北依秦嶺,南垣巴山,居川、陝、專甘要沖。全縣轄屬25個鄉鎮,242個行政村,總人口42.9萬,總面積2406平方公里。勉縣轄17個鎮、8個鄉。勉縣資源豐富,具有廣闊的開發發展潛力。這里生物資源獨特,氣候溫暖濕潤,長江最大支流漢江橫貫全境,渠網蛛織,土地肥活,物產豐饒。境內盆地珠串,山巒起伏,森林覆蓋率達 58%,自然風光旖旎, 生態環境良好。這里礦產資源貯量大、品位高,位於「勉略寧」金三角,被地質學家李四光譽為亞洲的「烏拉爾」。現為全省全市重要的冶金工業基地和化工工業基地。
⑺ 三國時期的漢中是現在的哪裡
三國時的漢中就是現今的漢中地區。漢中,位於關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間的一塊狹窄緩沖地,北靠秦嶺山脈,南連大巴山脈。過去,這里依憑著幾處堅固的關卡和地形凶險的山谷牽制各方,因而在群雄逐鹿的年代,就有「得漢中者可得天下」的說法。尤其在兩漢三國時期,漢中的地理位置舉足輕重。
定軍山之戰後,魏軍大敗,劉備遂得漢中,為了名正言順討伐曹操,平西將軍馬超等百來位文員武將上表漢帝,推舉劉備為漢中王。史書有載:「設壇場,陳兵列眾,群臣陪位,讀奏訖,御王冠於先主。」在這次「漢中王」大典中,將士和百姓雲集,廣場上載歌載舞,數百面戰鼓齊響,器樂齊鳴,聲勢浩盪,形成了後來傳承千年的「定軍戰鼓」,劉備還當場宣讀了一道他給漢獻帝劉協的《奏章》,以表自己的態度和決心。受璽銜冠之後,劉備留英勇善戰的魏延鎮守漢中,自己率眾回成都。人們在劉備稱王設壇處立碑紀念,將所在地舊州鋪稱為「興劉寨」。
⑻ 三國里漢中為現在的什麼地方
陝西漢中勉縣一帶。
⑼ 古代漢中是現在的哪個地區
古代的漢中指的是陝西省漢中市。
漢中市,簡稱「漢」,古稱南鄭、興元、梁州、天漢。位於陝西省南部,北依秦嶺山脈,南屏巴山淺麓。漢中市因漢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漢」之美稱。漢中是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的源頭,陝南地區最大城市,是關中-天水經濟區和成渝經濟區的重要連接樞紐,也是兩漢三國文化的主要發祥地。
漢中的歷史發展如下:
1、約120萬年前,在漢江沿岸的今梁山鎮龍崗寺地區就有古人類活動,龍崗寺遺址是我國發現的為數不多的超過10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遺存。龍崗寺古人類遺址公園的文化面貌接近北首嶺中期前段,屬於仰韶文化半坡類型較早的階段。
2、夏代,境內有褒國。《國語·鄭語》及《史記·周本紀》中均記有夏末褒國國君化龍故事。褒國地望約在今漢中地區中部漢江以北、秦嶺以南一帶。
3、商代:此地屬褒國(漢江以北)及古蜀國(漢江以南)。
4、西周先後屬梁州、雍州。境內仍有褒國,為周朝「南國領袖」,又稱周南(國務院公布漢中為歷史文化名城,稱漢中上古時期為周南)。
5、春秋戰國時,漢中境內為南鄭地,先後分屬於秦國、蜀國。
6、戰國中期,南鄭是秦蜀爭奪的要地。前451年,秦國進攻南鄭,蜀人一時手忙腳亂,人力糧草等補給供應不上,丟失了南鄭,秦左庶長修築南鄭城。蜀人在其後的10餘年時間里,不斷集結兵力反攻,最後將南鄭艱難奪得。
公元前387年,秦國再度大舉進攻蜀國,奪取南鄭,但不料,蜀國再次反攻,占據南鄭。
公元前312年,秦攻楚,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初設南鄭縣(今漢中市漢台區境內),西漢初郡治遷至西城縣(今安康市漢濱區境內)。東漢初郡治復還南鄭縣(今漢中市漢台區境內)
7、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漢武帝在全國設13刺史部。漢中郡隸屬於益州刺史部。
8、東漢建武元年至6年(25-30年),郡治改遷南鄭(在今漢中市區)。東漢末,張魯割據漢中,改為漢寧郡;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降張魯,又改為漢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據漢中,仍設漢中郡。
9、三國魏景元四年(263年)魏滅蜀漢,分梁、益二州,梁州領八郡,治於南鄭。
10、晉太康十年(289年)改設漢國,不久即廢。
11、南北朝時,漢中先後屬劉宋、蕭齊、北魏、蕭梁、西魏、北周,境內設梁州、興州(今略陽縣)、洋州(今西鄉縣),並僑置秦州及70多僑縣。
12、隋初,境內仍置梁、興、洋州,後改為漢川郡、順政郡、洋川郡。
13、唐代設梁州總管府,後改為都督府,下設梁、興、洋、集4州;貞觀元年(627年),廢府設道,漢中屬山南道。
14、五代十國時期,前蜀、後唐、後蜀先後據有漢中,仍設興元府及洋、興2州。
15、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境內置興元府及洋、興2州,屬峽西路(即「峽路」,路治夔州今重慶奉節)。熙寧五年(1072年)設利州路(川峽四路之一)及所屬興元府,治所均設於漢中。利州路轄秦嶺以南、長江以北地區。
16、南宋紹興十年(1141年)分利州路為利州東、西兩路,東路治設於興元(漢中),西路治設於興州(略陽);後利州東、西路幾經分合。
17、元代為了加強對四川地區的控制,設興元路於漢中,為隸屬於陝西之始。
18、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路為府,設漢中府。
19、清代設陝安道於漢中,轄漢中府、興安府(今安康市)。
(9)歷史上的勉縣是現在的哪裡擴展閱讀
漢中北依秦嶺,南頻巴山,中部為漢中盆地。漢中盆地是中國著名的糧倉,也承載著漢中絕大多數的人口。這里是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江河分水嶺,四季分明、氣候溫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並因此造就了物種的多樣性。
公元前206年,漢王劉邦以漢中為發祥地,築壇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統一天下,成就了漢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漢朝、漢人、漢族、漢語、漢文化等稱謂就一脈相承至今。
⑽ 歷史上的「漢中」是今天的哪
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