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彭州有哪些歷史

彭州有哪些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2 01:54:50

㈠ 彭州的由來

彭州歷史悠久,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即有彭人在此生息繁衍,之後立業興國,建內都瞿上(今彭州新興鎮容)。
唐武後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置彭州。彭州稱謂《元和郡縣志》釋為「彭州以岷山導江,江出山處,兩山相對,古謂之天彭門,因取以名」。此為今彭州名稱的由來。

㈡ 彭州龍興寺的歷史

彭州龍興寺相傳始建於東晉義熙年間,初名大空,歷經梁、隋等朝代的不斷擴建、培修,漸具規模。唐武則天稱帝時有沙門法明等10人,進《大雲經疏》,內稱有一女身為佛之傳世,當代唐為天子,今神皇是也。武後大悅,令將此經頒行天下,並於天授元年(690年)十月二十九日,詔令天下諸州各置大雲寺一所。翌年,大空即易名為大雲寺,供有以她新造的年、月、日等字表示時間的石刻銘文佛像。神龍元年(705年)武後病卧,其子中宗宣布復位,再造唐室後,命各地造中興寺為國行道,大雲寺遂改為中興寺。到神龍三年忌用中興一語,又詔告天下,把以前諸州所立的中興寺,一律改為龍興寺。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再度宣布「敕天下諸郡立龍興、開元二寺」,彭州龍興寺之名,從此確定下來。
唐武宗時,因全國約5萬所寺院,僧侶太多,皆不納稅,且需寄食於人,實經濟上一大損失,乃於會昌五年(845年)七月下詔,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滅佛政策,限期拆毀寺廟,強令僧尼還俗,派出四個御史,分行天下督察,彭州龍興寺在劫難逃,一時「廢為閑地,僧峨巾像示滅,鍾聲絕耳,樓台為薪」。次年三月武宗卒,宣宗李忱五月繼位,立即恢復對佛教的崇信,於大中元年(847年)五月下令復佛,每州造兩寺,各地「斤斧之聲不絕」。龍興寺也由預知禪師主持重建,殿宇、寺牆均一一修復,裝塑金身佛像,繪制天堂、地獄的壁畫,為世人善惡的「箴規」,還創建浮屠(佛塔),利用漢魏六朝幾何紋墓磚和隋代寶相花紋磚壘砌成巧奪天工的密檐式17級、高41.5米的方形磚塔,並以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間檐馬、朱雀銜鈴等遺物裝飾塔身,還把「會昌法難」中被砸的大小不等、服飾華麗、雕刻精美、形象逼真的數十軀(合)石刻造像,置於塔基下面長寬各2.6米,深3米的正方形地窖中。寺塔同建,共同起到「弘揚佛法」的作用。時彭州刺史陳會專門為此撰有《彭州九隴縣再建龍興寺碑》,以紀其事,載入史籍。
北宋時有寺僧平潤常講《圓覺經》,龍興寺一度稱為圓覺禪院,其徒保聰請文學家蘇洵撰有《彭州圓覺禪院記》。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僧智潤進行重修,錦城張賁撰有記事碑立於塔旁。明末戰亂,寺廟受到破壞。清初興建後,到道光時,龍興寺已廡序傾圮,林木蕭疏。同治初,縣令傅培梅始新建大殿5間,兩序24間,鍾鼓樓2座,培修天王殿3間,新築照牆、圍垣100餘丈,山門2間,並補修塔座。
龍興寺千百年來歷經滄桑,幾度興衰,先後五易其名,到20世紀40年代,共佔地80餘畝,地域宏敞,規模寬廣,僧眾100餘人。主體建築為天王、大佛、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四重,均排列在南北向中軸線上,布局規整,風格古樸,加上客堂、祖堂、戒堂、方丈室、僧房、五觀堂等共150餘間,是一組完整的佛寺建築群。各殿堂房舍之間均有走廊連接,遮陽蔽雨,莊重美觀,精巧實用,是川西平原上一座「十方叢林「,開期傳戒的大寺,素稱」七佛聖地「,享譽西蜀。

㈢ 彭州的歷史沿革

相傳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即有彭人在此勞動生息繁衍。之後立業興國,建都程上,成為古巴蜀族立國的原始核心部分。《華陽國志》說:「蜀工魚鳧於湔山 ,後有王日杜字,教民務農,移治郫邑」。今考「程上」即為彭州新興鎮,「湔山」即起於新興鎮附近之陽平山,「郭邑」即桂花鎮、隆豐鎮、麗春鎮、慶興鄉相毗連的「九隴」黃土丘陵。
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後推行郡縣制度,始於境內置縣,今境內為繁、郫、湔氐三縣地,束手蜀郡。南北朝時期,由於政權割據,更迭頻繁,彭州的建置沿革也變化紛繁,境內先後置為繁縣、南普壽縣、南晉壽郡、天水郡、九隴郡、東益州等等。隋統一全國後,推行州縣二級制,公元583年罷九隴郡為九隴縣,公元602年置蒙州,領九隴、清城、郭縣。唐高宗儀風二年(公元677年)又在九隴界南置蒙陽縣。
唐武後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置彭州。《元和郡縣志》說:「彭州以岷山導江,江出山處,兩山相對,古謂之天彭門,因取以名」,此為今彭州名稱的由來。彭州歷唐宋元三代,均以天彭鎮西北故繁城為州治,先後領九隴、導江(今都江堰市地)、唐昌(今郫縣地)、蒙陽等縣。這個時期彭州商賈雲集,市場繁榮,為川西重要的商貿中心。明代在地方行政建置上推行府州縣三級制,在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降彭州為彭縣,蒙陽縣亦廢州為鎮。明、清兩代,彭縣皆隸於成都府。
中華民國(1912年),廢除清朝帝制,設省、道、府、州、等行政區,彭縣隸屬大漢四川軍政府,改知縣作為知事公果,知縣改稱知事。
中華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北洋政府通令在成都設置西川道,彭縣屬之。
中華民國十三年(1924年),川政統一,全川劃為十八個行政督察區,彭縣屬第一行政督察區,直至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年(公元1949年),同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後,隸屬川西行署區的溫江專區。
1970年,溫江專區改稱溫江地區,隸屬之。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溫江地區,彭縣劃歸成都市管轄。
1993年11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彭縣,設立縣級彭州市,以原彭縣的行政區域為彭州市的行政區域,彭州市人民政府駐天彭鎮。彭州市由四川省直轄,成都市代管。

㈣ 成都市彭州丹景山有什麼歷史

丹景山位於四川省成都彭州市境內,坐落在沱江之源——湔江南岸,自古就是「靈秀獨鍾」的「西蜀名山」,享有「丹岳岱宗」之稱,為省級旅遊區。

丹景山為龍門山余脈,相對高度不大,但是山巒迭翠,風光秀麗,漢時即為道家先哲靜修煉丹處,佛教東漸後又為佛道共處之山,寺觀特盛。「崇巒架殿,疊嶂營樓,鶴林聖跡,龍泉佛影」,就是其真實寫照。

丹景山自古就是著名的牡丹觀賞地,現為全國著名三大牡丹觀賞地之一,是中國西部最大的牡丹種植和觀賞中心。丹景山牡丹種植肇源無端,唐時即成規模,歷五代至宋大盛。南宋大詩人陸游稱:「牡丹在中州,洛陽第一;在蜀,天彭為第一」。洛陽淪陷於金,丹景山為全國唯一著名牡丹觀賞基地,但絕非僅因洛、曹陷落而彰名,最主要的是丹景牡丹盛開於山野崖間,花時倒垂,極具野趣而聞名遐邇。

丹景山自古就是「靈秀獨鍾」的「西蜀名山」,享有「丹岳岱宗」之稱。漢時即為道家先哲靜修煉丹處,佛都東漸後又為佛道共處之山,寺觀特盛。古人稱之為「崇巒架殿,疊嶂營樓,鶴林聖跡,龍泉佛影」,現山頂有唐金華公主所建「金牛宮」,現改名「金華寺」;山腰有道教聖地「天師宮」以及三國奇人張松的葬地等。

丹景山和牡丹不僅為歷代名流學者、文人墨客嚮往、鍾愛和折服,平民百姓更是如此,每年四月花期,人們蜂擁而至,朝山、拜佛、賞花(自唐以來逐漸形成勘花節),熱鬧非凡,不亞洛陽。

1985年彭州市正式將牡丹定為市花,每年四月在丹景山舉辦牡丹花展,觀者如潮,已成為著名旅遊節。

㈤ 彭州有哪些歷史性的標志性建築》

這個要根據不同的地方來看,不能一概而論
總體來說一般最繁華地方的建築就是標志性的了
還有政府性質的,比如政府這些

㈥ 四川彭州名人有哪些

彭州地傑人靈,名人星列。主要的有:圓悟禪師、彭 曉、唐宗海、楊永風、尹昌衡、陽友鶴、李一氓、蔣 敏、李玲娟,等等

㈦ 成都彭州有哪些古鎮

海窩子
途徑清道鎮到什邡市,再經彭州三界鎮、九尺鎮到彭州市,再走彭州二環路上彭白公路,到新興鎮就可以了。全程約59公里。

㈧ 彭縣歷史上發生過什麼戰爭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抄末,在四川近襲代史上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彭縣「劉、鄧、潘」三將軍起義。起義從1949年12月9日劉文輝等起義人員入駐彭縣古廟龍興寺起至27日撤離龍興古剎止,歷時18天。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極短的十八天還不足稱浪花,但在轟轟烈烈的人民解放戰爭中,在中國現代歷史上卻是閃光的史跡。彭縣起義,是我軍在圍殲國民黨胡宗南集團及川境其它殘敵的緊要關頭的率先義舉。
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彭州有哪些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