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張學良將軍,國民黨歷史是如何評價的
老將在的時候,國民黨官方負面評價居多,這一基調定下來後之後,張很難翻身。
② 歷史上對張學良的評價
1、政治來上他在西安事變中發揮重要源作用,促成了國共合作的基礎,是對中華民族有功的大功臣。
2、軍事上他在父親張作霖死後,東北易幟,維護了國家形式上的統一,避免了日本趁虛而入。
3、在民族大義上,他在和紅軍的對抗中,採取明打暗和的態度,是共產黨的朋友。
(2)歷史如何評價張學良擴展閱讀:
1、在政治上,張學良積極主張抗日,反對內戰,曾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促成國共二次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2、在軍事上,1928年6月4日,張作霖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張學良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開始統治東北。張作霖被炸死後一星期,以「東北易幟」的果斷行動,宣布服從南京國民政府,維持了中國領土完整。
3、在民族大義上,張學良不與紅軍為敵,積極與紅軍進行合作,1936年6月末,在中共北方局領導下,東北軍內的地下黨員成立了東北軍內工作委員會。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指引下,東北軍內和西北地區的地下黨組織互相配合,不斷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③ 在近代歷史上,後人對張學良的評價是怎樣的
沒什麼正面評價,大部分都是老子(張作霖)英雄,兒(張學良)混蛋
④ 中外名人對張學良的評價
張學良將軍的功績是不容質疑的,他是民族英雄,為中國做出過巨大的貢獻.周恩來總理說過,不要忘記我們在台灣的朋友,就是說的張將軍,周總理對張學良的評價就非常高
⑤ 台灣歷史如何評價張學良
他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堅持「東北易幟」,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
1920年畢業於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先於奉系軍中擔任要職,「皇姑屯事件」之後,他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堅持「東北易幟」,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後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陸軍一級上將。
西安事變後遭蔣介石父子長期軟禁。1990年恢復人身自由,1995年起離台僑居美國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於檀香山,享年101歲。張學良積極主張抗日,反對內戰,曾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促成國共二次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5)歷史如何評價張學良擴展閱讀:
張學良的相關情況:
1、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張學良率領奉軍第三軍與姜登選的奉軍第二軍為東北軍入關的主力軍,經過張學良部隊的猛攻,奉軍突破山海關,直搗北平。
2、直系全面潰敗,全軍覆沒,吳佩孚成為張作霖手下,直系從此走入歷史。奉系由此一戰奪取了中央政權,張作霖成為了北洋軍閥領導人,奉系軍事實力此時達到頂點。戰後,張學良升為京榆地區衛戍總司令。
3、。張作霖被炸死後一星期,以「東北易幟」的果斷行動,宣布服從南京國民政府,同年7月1日,張學良向國民政府發出《絕不妨礙統一電》,促使中國從形式上走向統一。後被國民政府任命為陸海空軍副司令、東北邊防司令長官。
⑥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上的張學良將軍,他到底是一個怎麼樣
張學良將軍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爭議頗多的人物,有人認為正是由於張學良的失誤,才導致九一八事變——其實其中因素頗多,張學良不戰而退並不是不敢戰,而是形勢嚴峻——「1931年7月6日,張學良電告東北政務委員會說:「此時如與日本開戰,我方必敗。敗則日方將對我要求割地償款,東北將萬劫不復,亟宜力避沖突,以公理為周旋」。9月6日張學良又致電臧式毅、榮臻:「對於日人,無論其如何尋釁,我方務須萬方容忍,不可與之反抗,致釀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屬,確實注意為要。」。
九一八張學良的錯誤在於沒有關注到近在眼前的威脅,而是把矛頭指向了蘇聯的「中東鐵路」。從大民族主義來說,張學良沒有做錯——他維護了中國的尊嚴,但從戰時角度來說,他可就是大錯特錯了——大量的東北軍死在了蘇聯的戰役里,同時也徹底激怒蘇聯,使唯一有能力解決日本的蘇聯與中國反目。
當年張學良九一八撤退,從大君子主意上是對人民的不負責任,而從戰時情況上卻可能是正確的(張學良當時秘密處決了楊宇霆,黑龍江省省長常蔭槐),吳俊升楊宇霆常蔭槐的死對當時士兵影響很大,如果迎戰,士氣低迷,可能會傷亡更加慘重。
這里不得不再次謾罵一下學良將軍——人跑了,武器都留下了!這些從外國進口的一流武器全部淪為日本殺戮中國人的武器……此事實在不妥,確實是大錯。
不得不說張學良的軍事策略不如其父親,做事優柔寡斷,但後期也確實為抗日戰爭國共合作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作為民國四大美男,他的情史也是值得一看的。
In a word,他是一個愛國的,渴望和平的人,但他的優柔寡斷和退讓卻又讓和平之前的黑暗更為殘暴。
⑦ 怎樣評價張學良的歷史功過
:評價張漢卿先生有三個基本原則:第一,我們是把中華民族的利益得失版放在第一位,權還是把國民黨、共產黨的利益得失放在第一位?第二,推動蔣中正參加抗日戰爭,是抬高了他在歷史上的地位,還是貶低了他在歷史上的地位?第三,「西安兵諫」,是只有張、楊能夠起這種作用,或者還有別人能起這種作用?「西安兵諫」是個人或少數人的行為,還是代表了全民族的意願?根據以上三條原則去衡量,我們講歷史的人,只要不是負鼓盲翁,就很容易對張學良的是非功過做出判斷。學術討論可以各說各的,但像張漢卿這樣的人物,千秋青史自有定評。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要從民族大義去考慮問題,一切以民族大義為重。
⑧ 歷史上怎樣評價張學良
張學良(1901年抄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漢族,籍貫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東風鎮,生於遼寧省鞍山市台安縣桓洞鎮鄂家村張家窩堡屯(舊稱桑子林詹家窩鋪),國民革命軍將領,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
⑨ 歷史上怎樣評價張學良的
偉大的愛國者。
⑩ 該怎樣評價張學良這個歷史人物
1936年12月12日發生的 「西安事變」,以及此前東北軍與中共領導下的工農紅軍建立的統戰關系,是張學良對抗日戰爭、對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如果沒有這些,那麼當時的抗戰局勢將向何方發展確實難以預料。如果沒有這些,那麼中共及其領導下的紅軍能否在陝西立足並取得日後的迅猛發展也很可能是個未知數。從這個意義上說,張學良不僅對於中國抗日戰爭的早日勝利,而且對於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完全配得上「偉大的愛國者」、「民族英雄」這樣的稱號。 「西安事變」,是張學良人生中最重大的事件。此後,他被蔣介石軟禁了五十多年,許多志向再也無從實現。這種喪失自由的生活,對於他這樣一個胸懷大志、才幹突出、當時正值盛年的人來說,其痛苦豈能以語言來表達?因此,張學良是一個悲情英雄。在值得我們敬仰的同時,更是極為令人扼腕。 在上述主要評價之外,張學良: 是一個具有堅強意志力的人——他戒掉了鴉片,更忍受了五十餘年的監禁生活。 是一個重義氣、重感情的人——他的部下,上至軍長下至士兵,幾乎沒有不尊重、擁戴他的;他和趙四小姐的愛情故事更是傳為佳話。然而,他也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兵諫」快要成功之時,他因為擔心蔣介石的安全,事前沒有跟任何人商議(包括當時就在他身邊、對他的安危非常關注的周恩來),就匆忙拉著楊虎城陪同蔣介石夫婦乘車直奔機場,並且陪送他們回南京,從此被監禁。他關心蔣介石,蔣介石卻對他心狠手辣。 縱觀張學良一生,盡管也犯下過較大的錯誤,如奉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寇不費一槍一彈就盡占我東三省,但瑕不掩瑜,他後來通過「東北易幟」和「西安事變」,為祖國統一、抗擊法西斯立下了豐功偉績。因此,他的功績大於過失。 總之,張學良不失為一個張學良青年時代的照片(9張)偉大的愛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