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和日本在歷史上的交往過程
中國和日本在歷史上的交往過程如下:
645年,日本向中國唐朝學習,進行大化改新。
1926年12月25日,由於統制派軍人由外而內改變國家政體的思想,日本開展了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各國的大規模侵略。
1972年9月29日,中日兩國簽署《中日聯合聲明》,實現邦交正常化,並放棄了日本侵華戰爭的國家賠償,1973年1月互設大使館。
2012年9月11日,日本單方面宣布釣魚島「國有化」之後,中國政府採取了空前的積極手段表達對日本此舉的抗議和反對。
2014年11月8日,APEC部長級會議召開之前,王毅部長表示,中方重視日方多次提出的願望,我們在中日關繫上的原則立場是明確和一貫的。
(1)歷史如何與日本正常交往擴展閱讀:
中日文化淵源:
茶道作為一種審美儀式,自古以來就受到上層社會的青睞。茶道是一種獨特的飲茶儀式和社交禮儀。日本茶道最早是在唐朝貞觀年間傳入日本的。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事實上,書法不僅在日本很受歡迎,也是人們培養自己的一種方式。佛教傳入日本後,書法開始在日本流行起來。和尚和佛教徒用毛筆抄寫經文,模仿中國。
相撲起源於日本的神道教,起源於中國。相撲是奈良和平時期宮廷觀賞性的運動,戰國時期在鐮倉成為武士訓練的一部分。
和服是模仿中國隋唐的。雖然它們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日本風格,但它們仍然包含著中國漢服的許多特點。
柔道是中國拳擊的發展,起源於少林。明末,中國武術大師陳元贊將中國傳統武術傳入扶桑,成為現代世界第一位柔道大師。
空手道是一種結合了500年前古老的搏擊技術和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拳擊技術。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只使用拳腳,與其他格鬥運動相比,是一種比較具有實戰意義的運動形式。
㈡ 如果我是當今外交部部長,應該如何跟日本正常交往
現在的交往已經很正常了,鄰里齷齪這種事情哪個國家都有的
㈢ 歷史上中日兩國交往的狀況。急求答案,快點快點
中日恩怨最早起源唐朝,日本傾舉國之兵卻在白江口被劉仁軌擊敗,才有了回後來的向中答國學習;元朝時候蒙古人曾經試圖攻打日本,但是載有二十萬大軍的艦船遇到了風暴,二十萬人全軍覆沒;還有就是明朝時候的倭寇、清朝時候的甲午海戰、八國聯軍、九一八事變、然後是抗戰,冷戰時候中美關系變好,作為美國的狗,日本和中國的關系那時候也變好了,但是島國的心態就是嚮往大陸,且還有意識形態和歷史原因,中日關系真正變好是基本不可能的。
㈣ 中國歷史上哪個城市與日本交往最多
那個京都不就是仿照唐代的長安街建的
是不是長安?
㈤ 歷史題-關於中日交往
溫故創新應該是回顧歷史上中日兩國的友好交往史,不忘兩國在二戰中的創傷回;然後就是答面向未來,積極發展兩國友好關系和經濟文化交流的意思吧……
另外,LS是極端激進的民族主義者,鑒定完畢。小日本在我國南京大屠殺30W人,我們說他們是披著人皮的禽獸;如果我們搞個東京大屠殺300W人,那我們不就是比禽獸還禽獸了嗎?那我們不是比當年的侵華日軍更沒人性、更令人發指嗎?那樣我們還有什麼資格說小日本的罪行呢?
我覺得現在中日兩國的人民應當面向未來了,中國人民不要在因為抗日時的日軍的作為而一聽見是日本的就無端的仇視;日本人民也不應忘掉歷史甚至去篡改歷史,日本對中國造成的傷痛,施暴者越是要否定,就越會激起受害者一方的強烈反感和對抗。中日之間的經濟、文化、政治都有很強的互補性,為什麼不去用他們的先進技術、知識和資金來發展我國呢?我國強大起來,還怕小日本不聽話?
㈥ 歷史中日關系
中日之間的歷史早在東漢就有記載,而戰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 假如你也和我一樣認同秦始皇派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渡海求仙丹始為倭人祖的傳說是無稽之談 ),當時唐軍夥同朝鮮的新羅滅掉南部的百濟和韓國的祖先高勾麗後,又反目成仇廝打了起來,我小時特別喜歡聽的評書<<薛仁貴東征>>就是這段歷史前期遼東戰役的演繹( PS: 薛仁貴尚未得志之前,與妻子清苦的住在一個破窯洞中,衣食無著落,全靠王茂生夫婦經常接濟.後來,薛仁貴參軍跟隨唐太宗李世民東征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平遼王".前來王府送禮祝賀的文武官員絡繹不絕,可都被薛仁貴婉言謝絕了,只留下了王茂生送來的"美酒兩壇".但開壇時發現裡面盛的是清水,薛仁貴非但沒生氣還喝了三大碗,表示理解王兄的清寒,兩君子之間的友誼更深厚了.此後"君子之交淡如水"傳為佳話 ).公元663年,日本試圖幫助被唐朝吞滅的百濟復國,但同年8月27日日軍在白村江口於同期抵達的唐軍遭遇,盡管日本"千艘艦船,萬余水軍",唐軍只有7000將士,不到150艘軍艦,但唐軍船堅炮利,裝備精良.最終,"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 白村江口戰役結束後,日本朝野震驚,開始開昧求知,向大唐學習,萬里迢迢派遣唐使到長安.
當時留學人員無不為長安的龐大和繁榮而驚嘆,當時的唐長安城面積約有84平方公里,是現在西安城面積的9.7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古代羅馬城的7倍.更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達到百萬人口的大城市,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大都市.伴隨著對文明的驚嘆和崇拜,大唐的政治,文化,商品,金融全面入侵,甚至大唐錢幣由於具有更好的質地和優越的流通性,也成了日本的硬通貨.當時日本經濟受到很大沖擊,於是出現了抵制唐貨(有點像現在的抵制日貨^_^),直至後來因"安史之亂"後"大唐凋敝"停止了唐遣,但民間走私唐貨依然頻繁.
隨後階段,基本上中國和日本都是時而來往,個子發展的過程,雙方的沖突基本上都被浩瀚的日本海淹沒了.至於明朝的倭患,其實只是被豐臣秀吉驅逐的敵對武士和一些海盜,跑到浙江沿海打家劫舍罷了,直到雙方在朝鮮半島大打出手,才是雙方的第二次正式較量,結果也是明將李靖揮軍入朝,豐臣秀吉兵敗.粉碎了日本對朝鮮的圖謀.
至於向近代史轉變的起點其實日本和中國相差也不大,1840年英國人為了鴉片的利益結束了大清帝國閉關鎖國的歷史.14年後,美國人培里率艦隊就叩開了日本國的大門.
但政治中心卻是大為不同.中國,道光的愚昧和反復無常,咸豐的懦弱和恥辱,到了光緒帝雖然試圖變法維新,但皇權卻已經落到了一個只知道玩弄權術以求私利的慈禧手裡,結果發自統治階級內部的上層改革百日壽終;而在日本,明治天皇重奪皇權後,一面肅清幕府勢力,一面勵精圖治,改革社會,開始邁向自強之路.
㈦ 日本和中國在古代歷史中是怎樣一種關系(急急急急急!!!)
總體是處於一種交往階段
關系歷史來說還行
唐朝開始,日本和中國交往開始頻繁。日本派遣使者來唐朝進貢,唐王朝也相應的賜予日本禮物。
日本大化革新就是模仿唐朝制度進行改革的。
到了明朝,因為日本進入戰國時期,天皇無權,將軍也成了傀儡,大批浪人組成強盜集團進入中國,稱為倭亂。這段時間,中日交往暫停,但是官方並沒有交惡,因為倭亂其一為首的是中國海盜王直,第二並非官方的意思。
後來,德川家康取得天下,再度和中國保持友好關系。
上個世紀7,80年代,中日關系回復正常化,開始再度進行友好交往
這是中日友好交往的記錄
中日戰爭:第一次是元朝時期,忽必烈兩度征伐日本,這也是唯一一次中國對日本的侵略
因為台風,忽必烈兩度失敗
之後,就是明朝時期,日本關白豐臣秀吉對朝鮮進行侵略並妄圖以此為跳板侵略中國,被明朝聯軍擊敗,秀吉病死
再後來,就是中日甲午戰爭,因為慈禧太後的原因,中國戰敗(歷史給李鴻章正名了,包括李鴻章,丁汝昌等統帥都希望教訓日本,但是慈溪這傢伙...),割讓了台灣和遼東半島,後來因為列強利益被損害,日本索要了3000萬兩賠償後歸還遼東
在後來,是日本侵略中國東三省,建立偽滿洲國
之後是全面侵華戰爭(二戰),日本戰敗,台灣回歸
之後,中日之間一直保持敵視但是沒有沖突的關系,就是類似冷戰
直到上個世紀7,80年代,隨著中日關系解凍,雙方也本著睦鄰友好態度,回復了關系
之後,中日關系一直處於波動,總體關系還行,但是在某些問題上依然存在分歧
後來,某泉首相上台,中日關系一度降到冰點
現在重新回春
㈧ 當歷史的腳步邁入21世紀的今天,我們應該與日本怎樣進行交往
1、繼續開展正常的來經貿自往來和民間交流活動。無論政治關系如何,兩國之間如果能保持正常的經貿交流,互通有無,戰爭就會遠離,有利於兩國人民的福祉。所謂的抵制日貨是與兩國人民利益相悖的。
2、領土和歷史問題堅決不讓,這是底線,無論日本右翼政客採取什麼卑劣的手段,都不可以被迷惑,底線不可碰。
3、繼續快速發展國家經濟和國防力量,任何國際關系都是建立在自己國家強大的基礎上的,弱國依然無外交,所以練好自己的內功是使中日兩國關系走向正常與和平的關鍵內因。
4、中國要學習日本先進科技和管理技術經驗,比如垃圾分類、汽車節能工藝、跨國公司經營經驗等等,為我所用。中日兩國的走向不應該是一國滅亡另一國,而是共同進步與發展。
簡略提幾點,樓主可以自己發散。
㈨ 中國歷史上和日本的交往
鑒真東渡
日本侵華
南京大屠殺
要總的還是細事
㈩ 如何和日本人相處
一個先進一個落後的差別 你能把自己變先進了也就不難相處了 還有那個二戰的事知道就行了 被侵略是很恥辱的事 強大自己不要讓歷史重演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