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如何仿製歷史文物

如何仿製歷史文物

發布時間:2021-02-21 20:50:21

A. 仿製歷史文物用什麼材料怎樣仿製

如果是歷史文物,就選擇最簡單的吧,文房四寶就可以了。

文 房 四 寶

筆在林林總總的筆類製品中,毛筆可算是中國獨有的品類了。傳統的毛筆不但是古人必備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達中華書法、繪畫的特殊韻味上具有與眾不同的魁力。不過由於毛筆易損,不好保存,故留傳至今的古筆實屬鳳毛麟角。古筆的品種較多,從筆毫的原料上來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黃羊毛、羊須、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須、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獺毛、猩猩毛、鵝毛、鴨毛、雞毛、雉毛、豬毛、胎發、人須、茅草等。從性能上分,則有硬毫、軟毫、兼毫。從筆管的質地來分,又有水竹、雞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雞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況香木、雕漆、綠沉漆、螺細、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銀、瓷等,不少屬珍貴的材料。最早的毛筆,大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雖然迄今尚未見有毛筆的實物,但從史前的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覓到些許用筆的跡象。東周的竹木簡、縑帛上已廣泛使用毛筆來書寫。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發現了春秋時期的毛筆,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筆。其後,湖南省長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戰國筆,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甘肅省天水市放馬灘出土的秦筆,及長沙馬王堆、湖北省江陵縣鳳凰山、甘肅省武威市、敦煌市懸泉置和馬圈灣、內蒙古自治區古居延地區的漢筆,武威的西晉筆等都是上古時代遺存的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文 房 四 寶

墨給人的印象似稍嫌單一,但卻是古代書寫中必不可缺的用品。藉助於這種獨創的材料,中國書畫奇幻美妙的藝術意境才能得以實現。墨的世界並不乏味,而是內涵豐富。作為一種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現於今者,當十分珍貴。在人工制墨發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來做為書寫材料。史前的彩陶紋飾、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簡牘、縑帛書畫等到處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遺痕。文獻記載,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繩(木工所用)、墨龜(占卜)也均曾用墨。經過這段漫長的歷程,至漢代,終於開始出現了人工墨品。這種墨原料取自松煙,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後來用模製,墨質堅實。據東漢應劭《漢官儀》記載:"尚書令、仆、丞、郎,月賜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陝西省千陽縣,靠近終南山,其山右松甚多,用來燒製成墨的煙料,極為有名。從製成煙料到最後完成出品,其中還要經過入膠、和劑、蒸杵等多道工序,並有一個模壓成形的過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項重要的工序,也是一個藝術性的創造過程。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長方、圓、橢圓、不規則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塊組成,圓形或偶像形墨模則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內置墨劑,合緊錘砸成品。款識大多刻於側面,以便於重復使用墨模時,容易更換。墨的外表形式多樣,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邊墨。

文房四寶

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曾經為歷史上的文化傳播立下了卓著功勛。即使在機制紙盛行的今天, 某些傳統的手工紙依然體現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煥發著獨有的光彩。古紙在留傳下來的古書畫中尚能一窺其貌。在紙張發明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是採用什幺來作為記事材料的呢?根據文獻和實物資料, 最早的人們是採用結繩來記事的,遇事打個結,事畢解去。後來又在龜甲獸骨上刻辭,所謂"甲骨文"。在青銅產生以後,又在青銅器上鑄刻銘義,即"金文"或"鍾鼎文"。再後,將字寫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稱"竹木簡",如較寬厚的竹木片則叫"牘"。同時,有的也寫於絲織製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記事材料外,還發現了刻於石頭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一般人們皆知,紙是在東漢由蔡倫發明的。但近年的考古發掘,卻對此提出了疑問。隨著西北絲綢之路沿線考古工作的進展,許多西漢遺址和墓葬被發現,其中也不乏紙的遺物。這些古紙均據其出土的地點而被冠名。從目前出土古紙自身的年代順序,可以分別排列為:西漢早期的放馬灘紙,西漢中期的灞橋紙、懸泉紙、馬圈灣紙、居延紙,西漢晚期的旱灘坡紙。這些紙不但都早於蔡倫紙,而且有些紙上還有墨跡字體,說明已用於文書的書寫。

文 房 四 寶

硯雖然在"筆墨紙硯"的排次中位居殿軍,但從某一方面來說,卻居領銜地位,所謂"四寶"硯為首,這是由於它質地堅實、能傳之百代的緣故。所以,現今社會上"四寶"中以硯最為多見,受人喜愛的范圍也最為廣泛。中國最早的硯台是什久時候產生的?它和我們現在使用的硯台有何區別呢?考古學家曾在陝西省臨潼縣姜寨一處原始社會的遺址中,及現了一套原始人用以陶器彩繪的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硯,硯有蓋,硯面微凹,凹處並有一根石質磨杵,硯旁留存數塊黑色顏料。很顯然,這是先民們藉助磨杵研磨顏料的早期硯的形制。由於這處遺址歸屬於母系氏族時期的仰韶義化,故這方硯台的實際壽齡已超過了五千個春秋。硯這種附帶磨杵或研石的形制從什幺時候才開始發生改變,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於現在的硯呢?目前所知,要直到兩漢時期。漢代由於發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硯上研磨,故不須再藉助磨杵或研石來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如此看來,磨杵或研石經過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長跋涉,才逐漸消隱,盡管今天已不為所用,但其為傳播文化立下的功績仍不可沒。


我國紙的文化源遠流長,歷代名紙很多,早期的紙如絮紙,灞橋紙,居延紙,中 紙,羅布淖爾紙,旱灘坡紙,蔡侯紙等等,有的見於著錄,有的是現代考古的實物發現。由於歷史久遠和當時生產的數量有限,這些紙已均無傳世。
這里介紹一些唐宋以後的名紙。
1、宣紙。因產於宣州而得名。唐以前開始製造,開始以檀樹皮為原料。宋元以後又用楮,桑,竹,麻等十數種原料製作。宣紙質地綿韌,紋理美觀,潔白細密,搓折無損,利於書寫繪畫,墨韻層次清晰,有獨特的滲透,潤墨和一次吸附性能,落墨著色,能呈現出明顯的書畫虛實相同的獨特風格,寫字骨神兼備,作畫墨韻生動。另外它還耐老化,防蟲蛀,耐熱耐光,適合長期保存,有「千年年美紙」,「紙中之王」的美稱。宣紙根據其加工不同可分為生宣,熟宣和半生不熟宣。生宣紙又叫生紙,生產後直接使用,吸水性,潤墨性強,強用於潑墨畫,寫意畫。筆觸層次清晰,干,濕,濃,淡,變幻多端。熟宣紙,以生宣紙經過礬水浸制者叫做熟宣或礬宣。經過加礬,砑光,拖漿,填粉,深色,灑金,加蠟,施膠等工序而製成,作書畫不易走墨暈染,適宜於畫工整細致的工筆畫和寫楷隸書。此紙久 後會漏礬脆裂。唐朝寫經的硬黃紙,五代北宋的澄心堂紙都是熟宣紙。半生不熟宣即半熟宣,是用生宣浸以各種植物汁液而成,具有微弱的抗水力,用以寫字或作畫,墨色洇,散較緩,適用於書寫小幅屏條,冊頁或用作兼工帶寫的繪畫。
宣紙又按用皮料的不同比重分為棉料,凈皮,特種凈皮三大類;按尺寸分為二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七尺,八尺,丈二,丈六,尺四,尺六,尺八等規格;按厚度分有單宣,夾宣,二層,三層,四層幾種。最薄型的宣紙是特製的,主要用於拓片,拷貝,印刷古籍,裝幀印譜;品名有棉連,扎花,羅紋,龜背紋,蟬翼等。
2、薛濤箋,唐末五代名紙。是一種加工染色紙,因為由薛濤創制,所以得名。薛濤,唐長安人,幼年隨父親宦居四川,後父逝,淪落風塵成為樂妓。她善作詩填詞,感當時紙幅太大,親自指導工人改制小幅紙。因用薛濤宅旁浣花溪水製成,因而又稱「浣花箋」。相傳薛濤曾把植物花瓣撒在紙面上加工製成彩箋。這種紙色彩斑讕,精緻玲瓏,又稱「松花箋」。後歷代有仿製。
3、水紋紙,唐代名紙,又名「花簾紙」。這種紙迎光看時能顯示除簾紋外的透亮的線紋或圖案,目的在於增添紙的潛在美。製法有二:一為在紙簾上用線編紋理或圖案, 出於簾面,抄紙時此處漿薄,故紋理透亮而呈現於紙上;其二為將雕有紋理或圖案的木製或其他材料制的模子,用強子壓在紙面上,猶如現在通用的證卷紙,貨幣紙的水印紋。明楊慎《丹鉛總錄》雲:「唐世有蠲紙,一名『衍波箋』,蓋紙紋如水紋也。」
4、澄心堂紙。南唐時徽州地區所產宣紙,薄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有的五十尺為一幅,從頭到尾,勻薄如。南唐後主李煜特別喜愛這種紙,特意用自己讀書批閱奏章的處所——澄心常來貯藏,供宮中長期使用,所以稱「澄心堂紙」,後世視為藝術瑰寶。
5、謝公箋。這是一種經過加工的染色紙,為宋初謝景初(1019-1084)創制,因而得名。謝氏受薛濤造紙箋的啟發,在益州設計製造出「十樣蠻箋」,即十種色彩的書信專用紙。這種紙色彩艷麗新穎,雅緻有趣,有深紅,粉紅,杏紅,明黃,深青,淺青,深綠,淺綠,銅綠,淺雲十種 色,與薛濤箋齊名。
6、高麗紙,又名韓紙,高麗貢紙。古代高麗國(又稱高句麗,朝鮮)所產之紙。北宋陳 《負暄野錄》雲:「高麗紙以棉,繭造成,色白如綾,堅韌如帛,用以書寫,發墨可愛。此中國所無,亦奇品也。」此紙多為粗條簾紋,紙紋距大又厚於白皮紙,經近人研究,宋元明清時我國書寫所用高麗紙,大部分是桑皮紙。清乾隆時我國有仿製的高麗紙。
7、金粟箋紙。宋太祖趙匡胤提倡佛教,全國印經之風盛行,為適應這種需要,當時歙州專門生產一種具有濃淡斑紋的 經紙——硬黃紙,又名蠟黃經紙,或稱金粟箋。金粟寺在浙江海鹽金粟山下,因寺內抄經需紙特多,故紙名「金粟箋」。它的特點是質地硬密,光亮呈半透明,防蛀抗水, 色美麗,壽命很長,雖歷千年,猶如新制。
8、白鹿紙,古紙名。《至正直紀》:「世傳白鹿紙乃虎山寫 之紙也。有碧,黃,白三品,白者瑩澤光凈可愛,且堅韌勝江西之紙。趙松雪用以寫字作畫,闊幅而長者稱白 ,後以白 不雅,更名白鹿。」
9、玉版紙,古代名紙。一種潔白堅致的精良箋紙。宋黃庭堅《豫章集,次韻王炳之惠玉版紙》詩:「古田小箋惠我百,信知溪翁能解玉。」元費著《蜀箋譜》:「今天下皆以木膚為紙,而蜀中乃盡用蔡倫法,箋紙有玉版,有貢余,有經屑,有表光。」《紹興府志》:「玉版紙瑩潤如玉。」
元,明,清以來,造紙原料及生產技術都有了很大突破和發展,出現了許多精品,成為可供人觀賞珍藏的藝術品。
明代生產的「宣德貢箋」,在製作技藝上較為湛。這種加工紙有許多品種,如五色粉箋,金花五色箋,五色大簾紙,磁青紙等。明代還仿製了唐代「薛濤箋」和宋代「金粟山 經箋」。這種仿製紙中加雲母粉,紙面露出光亮耀眼的顆粒,這是明代人的創新。明代江蘇蘇州一帶有一種灑金箋也名重一時。
清代以來仿製加工的紙品種更多,尤其康熙,乾隆年間(17-18世紀)的製品最為精細,且有傳世紙品留存。乾隆年間仿製的「澄心堂紙」,這種紙多為斗方式,紙質較厚,可分層揭開,多為彩色粉箋,還繪以泥金山水,花鳥等圖案,紙上均有長方形隸書小朱印,印文為「乾隆年仿澄心堂紙」,紙料為皮料。清仿「薛濤箋」,是一種長方形粉紅小箋,印有長方形小印,印文「薛濤箋」,多用於信紙。乾隆年間又仿製「金粟 經紙」,乾隆帝喜用此紙寫字,又用此紙印《波羅蜜多心經》。有些內府的名畫也用此紙做「引首」,故宮博物院尚有保存。乾隆時期還仿製元代名紙「明仁殿紙」,如「清仿明仁殿畫如意紋粉蠟箋」,紙上用泥金如意雲紋,紙厚,表面平滑,紙質勻細,纖維束甚少,屬桑皮紙。這種紙兩面均有精細的加工,背面有黃粉加蠟,且以金片灑之,紙的正面右下角陽文「乾隆年仿明仁殿紙」隸書朱印。此紙為內府庫 品,造價極高,有很高的工藝水平。清代除仿製古名紙外,還有一些創新的產品。如保存在故宮博物院內的「梅花玉版箋」,紙為斗方式,皮紙,紙表加以粉蠟,再用泥金或泥銀繪以冰梅圖案,有方形「梅花玉版箋」朱印。這種紙創於清康熙年間,乾隆年間復制盛行,薄於仿明仁殿紙。
清代還新創「五色粉蠟箋」。這種粉蠟箋始於唐代,是以魏晉南北朝時的填粉和唐代的加蠟紙合二成一的加工紙,成為多層粘合的一種宣紙,具備粉紙及蠟紙的優點。底料的皮紙,施以粉加染藍,白,粉紅,淡綠,黃等五色。加蠟以手工捶軋砑光,稱為「五色蠟箋」。有的在紙面上用膠粉施以細金銀粉或金銀箔,使之在彩色粉蠟箋上呈金銀粉或金銀箔的光彩,稱「灑金銀五色蠟箋」;有原用泥金描繪山水,雲龍,花鳥,折枝花等圖案,稱「描金五色蠟箋」。此紙防水強,表面光滑,透明度好,具有防蟲蛀的功能,可以長久張掛。書寫繪畫後,墨色易凝聚在紙的表面,使書法黑亮如漆。由於製作精細價高,故多用於宮廷殿堂書寫宜春貼子詩詞,供補壁用或作書畫手卷引首,室內屏風,多見於宮廷內府殿堂的書寫匾額及壁貼等,民間很少流傳。乾隆內府製作最精,也稱「庫蠟箋」。
明清以來還有一種新的加工紙,為砑花紙。紙料為上等較堅韌的皮紙,有厚有薄,圖案多以山水,花鳥,魚蟲,龍鳳,雲紋或水紋,也有人物故事或文字。此紙透光一看,能顯示一幅美麗的暗紋圖畫。故宮保存的「砑花蠟印故事箋」,用的是細簾紋皮紙,纖維交結勻細,紙厚,色以土黃為多,紙上砑有《赤壁賦》,《盧仝烹茶》等人物故事圖案的暗紋。繪畫風格均受宮廷繪畫的影響。紙的表面施粉,非常精細,很適於筆墨書寫。此紙加工方法為加粉染色,再把畫稿刻在硬模上,再以蠟砑紙,模上 示的花紋因壓力作用而呈現光亮透明的畫面。明清以來還製造羅紋紙,發箋,白雲母箋,各色雕板印花壁紙等。紙的加工工藝創造了染色,加蠟,砑光,施粉,描金,灑金銀和加礬膠等各種技術,人們以「片紙非容易,措手七十二」來形容工藝的繁雜及艱苦。
明清時期我國造紙業在各方面都達到了很高水平,安徽的「宣紙」,江蘇的「粉蠟箋」,福建,浙江,陝西的「竹紙」,均為當時著名品種,並流傳到國外,為人類文化的發展和交流作出了很大貢獻。
下面介紹幾種明清時期的書畫和習字用紙:
1、毛邊紙,這是一種竹紙。明末江西出產竹紙,紙質細膩,托墨吸水性能好, 適宜於寫字,又可用於印刷古籍。因明代大 書家毛晉嗜書如命,好用竹紙印刷書籍,曾到江西大量訂購稍厚實的竹紙,並在紙邊上蓋一篆書「毛」字印章,人們習慣稱這種紙為「毛邊紙」,並沿用至今。現在我國南方產竹的地方均有生產,以嫩竹作原料,用石灰漚爛發酵,搗碎成漿,再添加適當的黃色染料,不施膠,手工竹簾抄造而成。毛邊紙質地細嫩,柔軟,韌性好,略帶蛋黃色,吸水性強,用於書寫,印刷,容易吸干墨水,字跡經久不變。較重的毛邊紙又稱為「玉扣紙」。江西橫江出產的仿毛邊紙又稱為「重紙」。現在有些地方如浙江一帶用鹼法制漿,在竹簾絲網的圓網造紙機上造出,稱「機制毛邊紙」,這種紙的質地,外觀與手工造的毛邊紙均有較大差別。
2、元書紙,產於浙江省富陽縣一帶。用竹漿抄造。紙質較差,但吸水性好,呈蛋黃色。多用作小學生寫大小楷毛筆字練習本,有時也用作農村糊窗紙和加工成衛生紙。
3、連史紙。又叫「連四紙」,「連泗紙」,紙質較厚者又稱為「海月紙」。原產於福建省邵武,以及閩北地區和江西省鉛山縣一帶。採用嫩竹做原料,鹼法蒸煮,漂白制漿,手工竹簾抄造。紙質薄而均勻,潔白如羊脂玉,書寫圖畫均宜,多用來製作高級手工印刷品,如碑帖,信箋,扇面原紙等。相傳是福建邵武連姓兄弟二人經過多年研製,精工抄造而成,因他們排行「老三」,「老四」而得名。

墨的種類
按照制墨的原料劃分,可分為松煙墨、桐煙墨、漆煙墨等。
按照制墨對象不同則可劃分為:
一、普通墨:一般人用來書寫的墨,形式簡朴,墨品名稱與墨家字型大小直接用金藍色書寫。
二、貢墨:古代封疆大吏請墨家製造進呈皇帝或按舊制征貢的墨,都署有進呈者的名款,有的也署墨家的名款。大多為墨中珍品。
三、御墨:皇帝用墨。唐以後設墨務官,專制御墨。清代御用墨分兩類:,內務府墨作所制和徽州墨家所制;前者外流很少,但價值不高。
四、自製墨: 按照制墨者意願製造的墨。始自東魏韋誕。

B. 哪種文物是最容易仿製的

個人覺得仿製的贗品是不能稱之為文物的,假的就是假的,做的再像,它身上也沒有真正的文物所帶有的那種歷史的沉澱中才能具有的厚重感,滄桑感。歷盡千年它們都有自己的故事。

2,欺世。這種就是做假的當真的騙人了。事實上,他也可以做的很像,但是在這之中有一個成本問題。既然做出來是用來賣的,那麼就一定要成本低於售價才能獲利。特別是一些重要文物,當年製作時就是不惜人力物力造成的,現在再做可不可以?可以。劃不劃算?不劃算。於是人們就沒有再造的動機了。舉個例子,我們再造圓明園,技術上可行嗎?可行。但是真要動工,花那麼多民脂民膏,太不可行了。或者像知友提到的絲衣,沒記錯的話是為了仿製這件東西專門養蠶,整個下來多麼費時費力啊。所以科技因素並非仿製文物中的主要矛盾,而是是否有充足的動機推動這個事。

總的來說,欺世仍然是仿製文物最主要的動力。畢竟不計成本的仿製文物這種事,國家不太會做,因為經費緊張。收藏家也不會做,他通常寧可拿這筆錢去買同一時期的其他真跡。所以到頭來這個問題就不太是個事。

C. 歷史文物仿製怎麼寫簡介

寫來源

D. 怎麼仿製歷史文物

  1. 做甲復骨文制仿製品,找一個龜殼或骨頭刻上甲骨文。

  2. 砍竹子做竹簡,一片一片穿起來,在白的那面用毛筆寫一首古詩。

  3. 用木頭做一個銅錢,寫幾個字。

  4. 用木條或牙簽做一個古代房子。

  5. 用硬紙盒或泡饃做司母鼎茂。

    上面這些比較簡單,建議!

E. 仿製歷史文物

X寶上很多樹脂做的雕像。。。字畫用醋一泡也能做舊。。。還有找個龜殼刻字。。。竹子做竹簡都很簡單,或者弄點泥土做茶壺活字印刷都行

F. 怎麼做簡單的文物仿製 (歷史手工作業)

什麼學校還有這種作業?按照古錢幣圖鑒用石蠟刻一個錢樣,用泥封好,用火將石蠟烤化流出,再把銅液灌進去,打碎泥范,把銅錢用硫酸燒過後埋入土中,半年後取出,然後你就能交作業了。

G. 怎樣仿製歷史文物

1 你仿製這個用來做啥?如果是蒙蒙同學和女朋友很簡單,可以私信版我啊,如果是想出權售牟利的話成本會很高的,也可以私信我啊
2 你仿製哪個方面的東西?大體來說可分為青銅器、玉器、傢具、瓷器、書畫這幾類吧,每樣不太一樣
答題不易,希望採納啊,謝謝

H. 仿製歷史文物需要什麼材料

石頭,舊石器時代的打制石器或新石器時代的磨製石器。

I. 怎樣仿製文物

仿製文物 首先要知道文物所在年代的歷史,在這個歷史背景下文物都有什麼特點。

J. 歷史老師讓我們仿製歷史文物,仿製什麼好,要准備什麼東西

最簡單的:去買一個干甲殼,在上面寫點甲骨文就行了。

閱讀全文

與如何仿製歷史文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