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區的琉璃河鎮,遺址尚存。又封堯之後人(一說黃帝後人)於薊,在今北京西南。後燕國滅薊國,遷都於薊,統稱為燕都或燕京。
秦代設北京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
漢高祖五年,本市被劃入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親分封於此,故更為廣陽國首府。
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西晉時,朝廷改廣陽郡為燕國,而幽州遷至范陽。十六國後趙時,幽州駐所遷回薊縣,燕國改設為燕郡,歷經前燕、前秦、前燕、後燕和北魏的統治而不變。
隋開皇三年廢除燕郡。但很快在大業三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
唐初武德年間,涿郡復稱為幽州。貞觀元年,幽州劃歸河北道管轄。後北京成為范陽節度史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在北京稱帝,建國號為「大燕」。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歸盧龍節度使節制。
五代初期,軍閥劉仁恭在這里建立地方政權,稱燕王,後被後唐消滅。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市海淀區)與遼戰斗,北宋大敗,對燕雲十六州從此望眼欲穿;遼於會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以此為起點計算北京建都史,至2009年,則為1071年),號南京幽都府,開泰元年改號析津府。
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以此為起點計算北京建都史,至2009年,則為856年),稱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此後元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於此,明朝在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為了便於防守蒙古軍,將都城遷至北京。從那之後,北京成為了明朝的新都城。
成吉思汗麾下大將木華黎於1215年攻下北京,遂設置燕京路大興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稱中都路大興府。至元九年,中都大興府正式改名為大都路(突厥語:Khanbalik,意為「汗城」,音譯為汗八里、甘巴力克)。據馬可波羅游記敘述:元人篤信佛,象為佛教祥獸,當時大都常有象只漫步。
明朝初年,以應天府(今南京)為京師,大都路於洪武元年八月改稱為北平府,同年十月應軍事需要劃歸山東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駐地。燕王朱棣經靖難之變後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改北平為北京,是為「行在」(天子行鑾駐蹕的所在,就稱「行在」)且常駐於此,現在的北京也從此得名。朱棣定都北京後,禁止象只再行走於北京。北京城秩序井然,繁榮安樂。永樂十九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遷都北京,以順天府北京為京師,應天府則作為留都稱南京,明仁宗、英宗的部分時期,北京還曾一度降為行在,京師復為南京應天府。
清兵入關後即進駐北京,亦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清政府在北京實行旗民分居政策,即八旗居住內城,漢人和回民居住外城。清代的北京衛生問題奇差,皇宮里,太監如蟻陣。李家瑞《北平風俗類征》說:「街衢凸凹,塵風泥雨,牛溲馬勃,囂濁蒸郁,穢區也。」
近代
晚清時期(1860年-1912年)
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以後,外國使節和傳教士得到特許進北京,在城內各處興建教堂,使館則集中在東交民巷。1860年,英法聯軍打進北京;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
中華民國初年(1912年-1928年)
1911年辛亥革命後,民國元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同年3月遷都北京,直至民國十七年中國國民黨北伐軍攻佔北京,張作霖敗回東北,北洋政府垮台。
民國伊始,北京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稱順天府。直至民國三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直轄於北洋政府。這一時期,北京新建了有軌電車系統,和一批現代的文化教育機構,如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協和醫學院等。
國軍北伐至人民解放軍進駐北平(1928年-1949年)
1928年北伐戰爭後,中國的首都遷到南京,撤銷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為北平特別市。1930年6月,北平降格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這一時期,北京盡管不具首都的地位,但在教育方面仍有關鍵的優勢,被國際人士稱為「中國的波士頓」。 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佔領。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此成立,且將北平改名為北京。1945年8月21日,日本宣布投降,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接收北京,並重新更名為北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49年-)
1949年1月31日,傅作義將軍與中國共產黨達成和平協議,率領25萬國民黨軍隊反正,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北平市,實現對北京的解放。同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更名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Ⅱ 為什麼北京是歷史悠久的古城
北京位於風水大師們所津津樂道的極佳之地,是方術大師和眾多大臣們給後人留下的一處風水之都。北京坐落在華北平原的北部,位於平原與山地奇絕的交會處和交通要沖,集山脈之險峻、河流之幽靜、平原之肥沃於一身,以藏風蓄水之吉地形成古都。北京的西邊是太行山山脈、西山拱衛,北邊是太行山、軍都山形成一處半圓形山灣,東北部就是著名的北龍燕山山脈構成的天然屏障。
北京坐落在華北平原的北部,位於平原與山地奇絕的交會處和交通要沖,集山脈之險峻、河流之幽靜、平原之肥沃於一身,在藏風蓄水之吉地形成古都。太行山巍峨雄渾,自北向南,氣勢磅礴,奔騰而來。燕山莽莽蒼蒼,蜿蜒曲折,像兩條巨龍守衛著京師。森林密布,山色青蒼,如歌的山風在林海中激盪,霧氣郁集,雲蒸霞蔚。東邊是潮白河、溫榆河,西邊是永定河、小清河,自西北向東南,繞城蜿蜒流淌。雄渾的桑乾河夾雜著大量的黃土高原的泥沙呼嘯而來,與來自蒙古草原的洋河匯合,在北京地區形成浩浩盪盪的永定河,一路奔騰澎湃,洶涌激盪,如入無人之境地穿梭在青山密林之間。在北京西部的三家店,永定河彷彿從天而降,呼嘯著沖出山谷,沖向胸懷博大、幽靜美麗的平原,這就是有小江南之稱的北京小平原。其間,玉泉河、高梁河、濕余河等大小河流,縱橫交錯,滋潤著這塊土地,在蛛網般的河流之間,構成星羅棋布的湖海、水淀和河泊。
北京就建築在這太行山和燕山兩條山脈交會之地,永定河與潮白河之間的永定河沖積扇平原的頂端,跨越山麓和平原、丘陵之地,在滄海之畔的永定河古渡口之上,南臨大河。這里是龍脈之地,是藏風蓄水、聚氣蓄勢的龍虎奔騰之都會,更是三大地理區域和文化區域的交匯之區。
華北大平原、東北大平原、蒙古高原,在北京地區交會。華北大平原是以農耕種植業為主,是中原農業經濟文化區域。東北大平原是以林業和種植相結合,是北方型的經濟文化區域。蒙古高原是以游牧業為主,是沙漠高原的經濟文化區域。三種地理形態,三種經濟類型,三種文化形式,在這里交會、融合、沖撞和吸收,將一座古渡口演化為一座文化古都,進而成為政治、文化中心,巍然聳立數百年,依舊風華正茂。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歷史悠久,文明源遠流長。先後有燕、前燕、大燕、遼、金、元、明、清8個朝代建都在這里。
北京是一座歷史名城,也是一座文化古城。周口店北京猿人,在70萬年前創造了燦爛的山頂洞文明。
從西周到唐代,北京稱為薊。自西周燕國算起,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這一帶肥沃之地,盛產一種奇異之草,人稱薊草,尤其是西北隅的山丘,薊草十分繁茂,人稱薊丘,因此,人們習慣於稱這里為薊。從薊丘到周末的燕都,從唐代的幽州城到遼代的燕京,從金中都到元大都到北平、北京,八朝古都,數百年的興衰繁華,在這風水吉地輪番上演。
明清時期北京城區圖西漢時,北京地區稱為燕國、燕都、涿郡、幽州、廣陽國、廣陽郡。東漢時,又稱為上谷郡。隋時稱為幽州、范陽,唐人稱為漁陽。遼代時,正式改稱為燕京。金代稱北京為聖都、中都,元代稱為中都、大都。明代時,稱為北平、北京,清代改稱為燕京。民國時,稱為京都、北平,1949年以後,稱為北京。
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是:居庸疊翠、玉泉垂虹、瓊島春蔭、太液秋風、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盧溝曉月、金台夕照。
同時,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歷代帝王都對北京進行了營建。
北京北面、西面、東北面三面高山環繞,形成天然屏障,拱衛著這座氣勢非凡的文化古都。北京北扼居庸關,右聳太行山,左面是滄海,南襟河、濟。地理位置十分險要。
周武王封功臣召公奭於燕地,北京成了燕都邑,時稱薊城,城址在今北京房山琉璃河鄉董家村。當時營造的薊城呈長方形,東西850米,南北600米,城牆都是用細土夯築而成。早期的薊城城牆十分獨特,分為三個部分:主牆、內附牆、護城坡。這是為了有效的防禦和自衛。燕王在燕都薊城營建了輝煌壯麗的宮殿,著名的有寧台、元英宮、燕昭王建碣石宮,築黃金台,招納天下英豪才俊。
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鮮卑貴族慕容傍統兵打敗了大將石季龍,佔領薊城,建立前燕,作為燕都。前燕正式建築太廟、宮城、正陽殿。
隋唐時,北京稱為幽州城,城牆高大結實,四面設門,南北7里,東西9里,周長32里。
五代時期,劉守光囚禁他的父親,奪取幽州城,建立大燕,以幽州城為都城。遼主耶律德光升幽州為燕京,就是遼南京。燕京牆高三丈,牆厚一丈五尺,城周36里,四周設8個門。遼燕京城店鋪林立,十分熱鬧。大內位於燕京西南,宮室樓閣鱗次櫛比。著名的宮室包括永興宮、積慶宮、興聖宮、延慶宮、太和宮、延和宮、長春宮、永昌宮、延昌宮、長寧宮、洪武殿、昭慶殿、元和殿、臨水殿。金王完顏亮改燕京為聖都,不久改稱中都。金中都在遼寧省燕京城址上仿北宋汴京宮室規制大規模營建,由漢人張浩、孔彥舟主持。徵用民夫一百萬,歷時三年,中都建成。金中都城分三重:大城、皇城、宮城。金中都宮城位於大城正中。宮城前有千步廊,正門是通天門,門樓系琉璃瓦頂,高8丈,深11間。宮城中主要宮殿有仁政殿、仁政門、大安殿。
元世祖忽必烈在開平府即蒙古汗位。開平府在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四年後,忽必烈下詔升開平府為上都。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頒詔,以燕京為中都。至元八年,忽必烈建元。第二年,改中都為大都。
元大都的營建早在至元四年便已著手進行,主持營建工程的是漢人劉秉忠,歷時二十餘年方基本完成。元大都是在元中都東北郊大寧宮元大都城圖的基礎上,利用高梁河的水源加以全面、系統地改造,形成一座宮殿密布、水網交錯的繁榮大都城。
元大都系三重城結構:大城、皇城、宮城。元大都大城周長60里,城呈長方形,四周城牆設門11座。城牆都是用上好的細土夯築而成,堅固結實,牆基厚度達24米,土中間夾雜永定柱和纖木。城牆上部有半圓形瓦管,用以排水。城牆外表覆以蘆葦編成的草席。大城城牆四隅建有巍峨的角樓,城外還設有墩台。
元大城內前為宮殿,後為坊市,五十條街坊錯落有致,星羅棋布。大旅遊家馬可·波羅來到大都,置身於一片繁華之中,不禁由衷感嘆:「大都城實在太美了,城市布局這樣巧妙,我簡直是無法形容、無以描述!」
元皇城在大都城內,城周20里,俗稱闌馬牆。皇城中心是萬歲山和太液池,以此將宮室分成三個宮殿群:大內、隆福宮、興聖宮。元宮城在皇城東部,位於太液池延東一帶,城周9里,四周設6個城門:南面三門是星拱門、崇天門、雲從門;北為厚載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
元宮城正門是位於南面正中的崇天門。門樓是琉璃瓦頂,深11間。崇天門後為大明門,門內是宮城正殿大明殿。大明殿是元朝皇帝舉行大典的所在,登極、朝會、節令等一應重大典儀都在這里舉行。大明殿深11間,南北120尺,東西200尺,彩磚玉石,威嚴壯觀。大明殿戒備森嚴。元宮城大明殿東為文思殿,西為紫檀殿,後為寶雲殿。寶雲殿後是皇後正宮延春閣。
元隆福宮在大內西部,環境幽雅,景緻宜人,東臨碧波盪漾的太液池。皇太後通常住在隆福宮。元興聖宮位於隆福宮正北,在大內西北部。興聖宮十分僻靜,環境優美。元皇太後、皇後、嬪妃常居興聖宮。元帝後宮中生活,有一首宮詞作了生動的描述:
北幸和林幄殿寬,句麗女侍婕妤官。
君王自賦昭君曲,敕賜琵琶馬上彈
Ⅲ 北京市歷史最悠久的城區
東單西單前門王府井大柵欄前海後海中南海
你這樣問實在沒有什麼意義,解放前都內沒有這樣的行政區劃,這容四個區都是解放後設立,58年前都不叫什麼東城區西城區,分的更細,什麼東四區西四區東單區西單區,一區到九區什麼的,直到58年才有了東城西城的概念
具體的你可以看看網路里的北京市行政區劃
http://ke..com/view/2621.htm#4
Ⅳ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它不僅歷史悠久,還是中國的哪幾大中心呢
現在可以稱得上中心的 是經濟文化中心 政治中心吧。
Ⅳ 北京有哪些歷史文化
廟宇
北京的宗教寺廟遍布京城,現存著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雲居寺、八大處等。道教的白雲觀等。伊斯蘭教的北京牛街禮拜寺等。藏傳佛教(喇嘛教)的雍和宮等,天主教西什庫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門教堂等。
燕京八景
燕京八景指北京舊時的八個景觀,包括薊門煙樹(西土城)、盧溝曉月(盧溝橋)、金台夕照(金台路)、瓊島春蔭(北海公園)、居庸疊翠(八達嶺)、太液秋風(中南海)、玉泉趵突(玉泉山)和西山晴雪(香山、八大處)。
北京地區八景的說法最早見金代古籍《 明昌遺事》,此後歷代方誌包括《 宛署雜記》(明)、《 宸垣志略》(清)等對燕京八景均有提及,早期的燕京八景與之後的燕京八景略有出入,至清乾隆年間,乾隆皇帝親自主持修訂了燕京八景的說法並下旨建造御書燕京八景碑,燕京八景的景觀和描述才固定下來。
京劇
京劇是地道的中國國粹,深受京城老百姓的喜愛,走在北京的街頭,經常可以聽到路邊傳來抑揚頓挫的京戲段子。京劇的源頭還要追溯到幾種古老的地方戲劇,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戲班——三慶班、四喜班、春公班、和春班——先後進京獻藝,獲得空前成功。徽班常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演出,於是,一種以徽調「二黃」和漢調「西皮」為主,兼收崑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戲精華的新劇種誕生了,這就是京劇。
在200年的發展歷程中,京劇在唱詞、念白及字韻上越來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樂器,也融合了多個民族的特色,終於成為一種成熟的藝術。京劇集歌唱、舞蹈、武打、音樂、美術、文學於一體,與西方歌劇有類似之處,所以被西方人稱為「peking opera」。除京劇外,北京還有雙簧、 相聲、評書、京韻大鼓等,樣樣堪稱國粹。
胡同
胡同是最具北京特色的民居之一,最早起源於元朝,「胡同」一詞在蒙古語中是「小街巷」的意思。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羅棋布,數目達到7000餘條,每條都有一段掌故傳說。胡同的名稱五花八門,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場、商品命名,如金魚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語命名,如悶葫蘆罐胡同等。
經調查,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三廟街,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最長的胡同就是東西交民巷,全長6.5里;最短的胡同,長不過十幾米;最窄的胡同要數前門大柵欄地區的錢市胡同,寬僅0.7米;而位於東城區的南鑼鼓巷,現在已經成為北京八條特色商業街之一,國外友人眾多,胡同兩旁明清風格的建築和各式各樣的酒吧為北京增色不少。
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東南西北四面建房,合圍出一個院子,院子的外牆又組成了胡同的邊牆。院內北房為正房,東西兩側為廂房,除大門外,沒有窗戶或通道與胡同相連。四合院里寧靜、封閉,是老北京的傳統民居。散落在市區的名人故居和王府一般都是比較正宗的四合院,如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近年來北京的高樓大廈越建越多,四合院已經不多見了,現在只有在二環路里還有兩片較完整的四合院區。
Ⅵ 北京的近代史歷史景點都有什麼
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長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天壇、頤和園、明十三陵
世界地質公園
北京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八達嶺長城: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首]
八達嶺長城: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首
八達嶺―十三陵、石花洞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北京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國子監街、煙袋斜街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密雲縣古北口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門頭溝區: 齋堂鎮爨底下村、齋堂鎮靈水村、龍泉鎮琉璃渠村
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大運河; 北京雲居寺塔、藏經洞及石經; 北京古觀象台; 北海公園; 盧溝橋
風俗特產
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很多地方特色的民風習俗:北京小吃、京劇、京韻大鼓、相聲、舞台劇、鐵板快書、景泰藍、牙雕、毛猴、漆雕、賽蟈蟈和蟈蟈籠、吹糖人、捏麵人等等。
博物館
北京是「博物館之都」,注冊博物館多達151座,列世界第二(僅次於倫敦)。國家博物館為世界最大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
首都博物館、中華世紀壇、北京天文館、中國科技館、自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抗日戰爭紀念館、軍事博物館、航空博物館等。
現代文化
798藝術區、北京國際音樂節、糖果俱樂部(TANGO)、Cargo、Babyface、Banana舞會俱樂部、唐會、三里屯酒吧街、後海酒吧街、南鑼鼓巷、Lost In Beijing、地鐵客、北京時尚地圖、SOHO等。
人文景點
故宮、長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天壇、頤和園、明十三陵、什剎海、圓明園、蘆溝橋、慕田峪長城、司馬台長城、金山嶺長城、居庸關長城、箭扣長城、恭王府花園、醇親王府、北海公園、北京大學、胡同、北京動物園、北京植物園、潘家園古董市場、古觀象台、德勝門、正陽門、景山、香山、鍾樓、鼓樓等。
宗教文化
中國是一個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而且充分地尊重每一種宗教。北京地區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北京的寺、廟、觀、堂是宗教界和信教群眾的宗教活動場所。其中最著名的有:天主教東堂、天主教南堂、缸瓦市基督教堂、崇文門基督教堂、牛街清真寺、東四清真寺、廣濟寺、廣化寺、白雲觀和雍和宮等。
佛教:主要為潭柘寺(北京最古老寺廟,在北京建成800年前就已經建立)、雲居寺、戒台寺、法源寺、報國寺等。
道教:白雲觀 (全真道)、東岳廟(正一道)
藏傳佛教(喇嘛教):雍和宮
伊斯蘭教:主要為牛街禮拜寺、東直門外清真寺、東四清真寺。
天主教:西什庫天主堂、宣武門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西直門天主堂、東交民巷天主堂。
基督教:崇文門堂、缸瓦市堂、珠市口堂、寬街堂、海淀堂等。
東正教:聖尼古拉教堂(遺跡)
購物街區
北京是唯一入選世界15大購物之都的內地城市,擁有百餘家大中型購物商場。王府井大街、前門大柵欄、西單商業街是北京的傳統商業區;國貿商城、東方新天地、中關村廣場是近年來新崛起的商業巨擘。
如果您對古玩感興趣,就到琉璃廠或潘家園的古玩城逛逛吧。如果您對外貿服裝情有獨鍾,那可一定別錯過秀水街和雅秀服裝批發市場。景泰藍、玉器、絲綢刺綉等歷史悠久;民間手工藝品,如泥人、京劇臉譜、風箏、剪紙等物美價廉,都是饋贈親友的上佳禮品
Ⅶ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也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的城市,有著許多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轄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教和內國際交往中心,中國經濟容、金融的決策和管理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所在地,也是中國大陸第二大城市和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東北邊緣,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經老城西南,毗鄰天津市、河北省.
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擁有6項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文化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三千餘年建城歷史、八百六十餘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眾多歷史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比較著名的有: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宮紫禁城、祭天神廟天壇、皇家園林北海公園、頤和園和圓明園,還有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勝古跡
Ⅷ 北京的歷史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薊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克商以後,封帝堯之後於薊,封召公奭於燕。另說周以前就有燕國,後燕並薊,以薊城為國都,這就是現在北京的前身。秦滅燕之後,設置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以後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為北京的別稱,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出版過一種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日下始見於《晉書》,潁川距晉國都洛陽極近,故稱日下。後來唐朝詩人王勃作《滕王閣序》時有「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之句,即運用於此典故,此後便以「日下」為國都的代稱。作為北京的代名詞來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舊聞》和乾隆年間成書的《日下舊聞考》等。
幽都唐代曾設置幽都縣,遼時也曾設置過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燕京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稱燕帝,以范陽為燕京。安史之亂平定後,罷燕京。後來北京的正式命名雖屢有變動,而燕京這個名稱卻廣泛使用。近百年來,「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個別稱,甚至一些企業的名稱、產品的命名也多用這兩個字。
春明起源於唐代,唐朝首都長安的正門(東門)名為春明門,古人認為東方主春,於是後人遂以「春明」作為首都的別稱,北京成為國都後,也曾被稱為「春明」。清人孫承澤著有《春明夢余錄》,蓋其意即此。
京城唐天寶元年(742年)以前,稱首都長安為京城,以後京城就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時至今日也是人們稱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詞。
南京遼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聯合伐遼,攻佔燕京。宋、金議和後,燕京回歸北宋,建燕山府(因臨近燕山腳下),故燕京又稱燕山。
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佔領宋的燕山府。金貞元元年(1153年)金人遷都燕京,改稱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帶。
大興金在將燕京改為中都的同時,設大興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東南部,包括今東城區、崇文區、朝陽區及大興區的東部。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汗八里元時蒙古人稱大都為汗八里,蒙語的意思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處。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後也被稱為汗八里,馬可·波羅在他著的游記中就稱大都(北京)為汗八里。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將准備都城遷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京師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大雅·公劉》:「京師之野,於時處處。」後世遂稱國都為京師。還有一種說法,陝西鳳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師,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統名為京師,以後便將京師當成國都的代稱,北京被稱為國都後,也曾被稱為京師。
宛平這是老北京人對北京的泛稱,其實不準確,明清的宛平縣治區只是今天北京的一部分,大致方位是現在的北京西南部,包括今西城區、宣武區、海淀區的一部分以及石景山區、門頭溝區和大興區的西部。
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北京歷史上除了用過上述名稱外,還有秦漢之時,北京曾是廣陽郡的治所;隋大業年間,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寶年間,曾是范陽郡的治所;遼代時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時,曾是順天府的治所,於是廣陽、涿郡、范陽、析津和順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別稱。
Ⅸ 你到過北京首都北京嗎知道北京的名勝古跡有哪些北京歷史文化悠久旅遊資源十分
北京的名勝古跡有:北京故宮,天壇,頤和園,圓明園,北海公園,景專山公園,盧溝橋,恭王府屬,王府井小吃街的一口井等等,這些都是有一定歷史的名勝古跡了,如今也成為了旅遊勝地。具體如下:
1、北京故宮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
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