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上名人的缺點
1、元稹
元稹在蒲州的普救寺,與崔鶯鶯一見鍾情,私定終生。數月後,元稹赴京趕考,置崔鶯鶯於不顧,改娶高官之女韋叢。
韋叢因病去世,元稹悲傷不已,並為亡妻寫了一系列悼亡詩,其中「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更被視為用情專一,情有獨鍾的千古佳句。然而,同年,元稹即在成都邂逅薛濤,才子佳人風花雪月。兩年後,元稹還在江陵府納妾。
(1)歷史上名人之子是如何坑爹的擴展閱讀:
1、元稹與崔鶯鶯
元稹的原配夫人是韋叢,娶韋氏之前曾與一女子頗有私情,此女便是崔鶯鶯。關於崔鶯鶯,描寫較多的乃是元稹的《鶯鶯傳》(又叫《會真記》),《鶯鶯傳》則成為王實甫撰寫《西廂記》的藍本。
唐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濟市)任小職,與其母系遠親崔姓之少女名「雙文」者(即後來傳奇小說《鶯鶯傳》中的崔鶯鶯)戀愛。根據唐代的舉士制度,士之及第者還需要經過吏部考試才能正式任命官職,所以元稹於貞元十六年(800年)再赴京應試。
元稹自從赴京應試以後,以其文才卓著,被新任京兆尹韋夏卿所賞識,且與韋門子弟交遊,從而得知韋夏卿之女韋叢尚未許配與人,於是意識到這是一個走門路、攀高枝的絕好機會。求官心切的元稹棄鶯鶯而娶了韋叢。
也許是受良心的譴責,也許是對初戀情人崔鶯鶯的難以忘懷,所以很多年以後,元稹以自己的初戀為原型,創作了傳奇小說《鶯鶯傳》,即後來《西廂記》的前身。
2、朱熹
作為一位博學多識的大學問家,朱熹有很多方面值得後人學習。
他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博覽經史,治學嚴謹,著作宏富。他在訓詁、考證、注釋古籍,整理文獻資料等方面都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另外,他對天文、地理、律歷等許多自然科學,也都進行過廣泛的研究。
他作為封建社會的一位官員,他在努力維護那個制度的同時,也能體察民情,反對橫征暴斂與為富不仁者,敢於同貪官污吏和地方豪紳的不法行為作斗爭。
在地方官的任期內,朱熹也做了一些如賑濟災荒、鼓勵生產等安定民生的有益工作,在封建社會的官員中,不失為一位正直有為的人。最後還應指出,朱熹還是中國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之一。
Ⅱ 明初開國功臣之子周驥是怎樣坑爹的
歷史上沒有最坑爹的人,而有更坑爹的人。
朱元璋不許,對周德興說:“福建的功業沒有完成,你雖然老了,尚可勉強為我前往。”
沒辦法,周德興重回到福建,操兵築要,為防倭亂,在沿海地區築銅山城等十六座,設置巡司四十五個,修建了鎮海衛等五衛。
從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周德興每年入朝,賞賜不絕。
但是到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十日,周德興突遭橫禍,被朱元璋賜死。
為何?
因為他那坑爹的不肖子周驥入宮中和宮女淫亂,周德興受到了株連,公田被收,全家被殺。
但是,前面提到的淮西二十四將,除了花雲和耿再成陣亡;費聚、唐勝宗、陸仲亨、鄭遇春(注意,是鄭遇春,不是常遇春)四人坐胡惟庸案被殺;陳桓坐藍玉案被殺;李新貪污被誅;以及周德興被兒子坑害。其他十六人全部善終。
Ⅲ 歷史上名人的後人們現在怎麼樣了
我,盤古後人😘
Ⅳ 不論行為是否正確,歷史上有很多坑爹的不孝子女。你能說出幾個
他老爹是大名鼎鼎的嚴嵩,嚴嵩做了二十幾年的首輔,權傾天下,嚴氏集團乾的大半壞事都是嚴世蕃出的主意。
陷害忠良(抗倭總督張經),貪污軍費,貪污工程款,受賄等等,壞事做絕,嚴嵩沒有辦法,只能拚命給他打掩護,結果乾的壞事越來越多,最後走上不歸路。
為了讓他老爹信服,袁大公子叫人無中生有搞假新聞,印報紙說很多人都擁戴袁世凱當皇帝,袁世凱信以為真,結果坐上皇帝八十幾天就掛掉。
Ⅳ 歷史上名人的英名如何被兒子敗壞
龔自珍啊
龔自珍是名人,龔自珍的兒子,應該也算得上是個名人,因為圓明園是他引領英法聯軍去燒的。
龔自珍
龔自珍,又名定庵,是清代文學史上的一個亮點。他是一位有思想,有才華的愛國詩人,在他的詩篇中,往往表現出強烈的憂國憂民意識。但他的兒子,不但不愛國,而且賣國,當時就被人視為漢奸。後人讀近代史,知道這個名父之子的行徑,無不以敗類視之。
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化為灰燼,固然是英法帝國主義的罪惡。但龔自珍之子為向導,為高參,為狗頭軍師,出這惡主意,壞點子,是不能饒恕的。歷史的這一頁,就永遠留下這個丑類的名字,遺臭萬年。
如果龔自珍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冬烘先生,也許人們不至於株及。然而,他是詩壇翹楚,他是文學精英,這樣,他就不得不吃他兒子的「瓜絡兒」,看你生出來的這個禍國殃民的狗東西。幸而他兒子干這事的時候,他已死去。如果活著,別人指著他的鼻子這樣損他,他也只能沒脾氣。
正如清人趙翼所言,「名父之子多敗德」。這雖然不是必然規律,但名父不幸而有逆子,而不能辭其咎,也就不能怪罪他人的苛責。所以,如今談到這位詩人,就不能不令人想起他的不肖子,只要談火燒圓明園,就不能不說引領英法聯軍燒毀一代名園的龔半倫。龔自珍當然不用為這個喪心病狂的漢奸負任何責任,但他的這個混賬兒子,給他一世聲名抹了黑,卻是事實。這一點,不僅是名父,即使非名父,也是應該引以為鑒的。
定庵子孝拱,……晚號半倫。半倫者,言其無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而尚愛一妾,故曰半倫雲。……半倫幼好學,天資絕人。……又性冷僻,寡言語,儔人廣眾中一坐即去,顧好為狹邪游。中年益寥落,至以賣書為活。旅居滬上,與粵人曾寄圃稔。是時英使威妥瑪方立招賢館於上海,……威與之語,大悅之。旅滬西人由是呼半倫為龔先生而不名,……月致萬金為修脯。庚申之役,英以師船入都,焚圓明園。半倫實同往,單騎先入,取金玉重器以歸。(《清朝野史大觀》卷十)
凡是提到火燒圓明園,就會涉及這個敗類,而只要談到此人,無不從龔自珍開始寫起。兒女作惡,父母受譴,清人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二十,在一則《名父之子多敗德》的讀史心得中,舉了很多發生在唐朝的例子。
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唐代的名臣,治國有方,政聲卓著,為人所欽敬。而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杜如晦的兒子杜荷,最後是以謀反的罪名被殺了頭。狄仁傑在武則天執政時,以堅持正義,抗拒邪惡著稱於世。可他的兒子狄景暉為魏州地方官員,很不爭氣,貪婪搜括,酷暴無比。被欺壓的老百姓,對他恨之入骨,遷怒於狄仁傑,將其生祠也給砸了。
房玄齡
宋璟也是一代名相,無人不知他正直磊落的名聲。但他的兒子宋渾等行為不檢,放盪無行,成為社會渣滓,為人所不齒。李泌,在唐朝,歷仕四帝,謹慎自愛,剛正不阿,稱得上是高風亮節的賢相。可他的兒子李繁,卻墮落為奸相裴延齡的一個內應外合的死黨。陸贄彈劾這個無恥的佞臣,讓李繁起草奏書,然後,陸贄親筆改定。這小子將全文默記在心,然後偷著先去報告裴延齡,使其得以先下手為強。還未等陸贄將參奏之書送呈御鑒之前,裴延齡就誣告陸贄要發動兵變的消息,使得德宗皇帝火冒三丈,差點要砍了這位直臣的腦袋。
宋璟
所以,趙翼嘆息:「此皆名父之子,而敗德墜其家聲,不可解也。」
還是在唐代,那個上官儀,更是遺憾不盡。他是被武則天殺死的,想不到他的孫女上官婉兒,卻成為武則天作惡的左膀右臂。據《新唐書》記載:「初,武後得志,遂牽制帝,專威福,帝不能堪。又引道士行厭勝,中人王伏勝發之。帝因大怒,將廢為庶人,召儀與議,儀曰:『皇後專恣,海內失望,宜廢之以順人心。』帝使草詔。左右奔告後,後自申訴,帝乃悔,及恐後怨恚,乃曰:『上官儀教我。』後由是深惡儀。」
這個怕老婆的皇帝,也夠德行的,一推六二五,自己躲清凈去了。
武則天可不是善碴,老公可以饒恕,背後出主意的傢伙,絕不放過。不久,她就使人出手告密上官,借這個碴口,大開殺戒,凡上官家的男人,都殺無赦,凡上官家的女人,都沒入宮里做奴婢。刀架在脖子上時的上官儀,想不到那時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兒,後來長大成人,忘了國恨家仇,先附武後作惡,後助韋後為逆,成為徹頭徹尾的敗類。
掉了腦袋的上官儀,死不瞑目。同樣,不幸暴卒的龔自珍,更恨的未必是那鴆死他的情敵,而是他那無可救葯的人渣兒子,借帝國主義之手,將圓明園夷為平地。圓明園毀於他早就預言過的來者不善的「英夷」,即使在九泉之下,龔自珍那熱血沸騰的志士之心,也無法平靜得下來。
他曾著文指出:「近惟英夷,實乃巨詐,拒之則叩關,狎之則蠹國。」可見,他對帝國主義侵略者,對於英國這個殖民主義大國的野心,看得最為清晰。當年林則徐到廣東禁煙,他不但賦詩壯行,鼓舞士氣,還出謀畫策,多所建言。他哪裡想到,他的兒子偏偏當了英國殖民主義者頭子巴夏禮的謀主。
謀主的說法,出自章炳麟的《檢論》。但也有人說,他在上海,也已經沒落到無以為生的狀態,靠洋人每月數百大洋,吃花酒,逛窯子。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後,「所以焚掠圓明園者,因有龔半倫為引導。半倫名橙,自珍子,為人好大言,放盪不羈,窘於京師,輾轉至上海,為英領事紀室。及英兵北犯,龔為向導曰:
『清之精華在圓明園。』及京師陷,故英法兵直趨圓明園」(據《圓明園殘毀考》)。
引狼入室,還沆瀣作惡,這恐怕是中國有漢奸以來最為十惡不赦的一個了。
咸豐十年八月癸亥之諭里,有這樣一段話,也足以佐證龔半倫為敵前驅的罪不可逭:「該夷去國萬里,原為流通貨物而來,全由刁惡漢奸,百端唆使,以致如此決裂。」逃到熱河承德的奕詝,在詔諭里出現「漢奸唆使」之詞,當有所指,絕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有頭有臉之輩,自然是沖著龔自珍這樣有大名聲的人而言,若他地下有知,將何以堪?
名父之子多敗德,敗到龔半倫這種程度者,是很鮮見的。但名人之子多不肖,卻是常見。所以,大樹底下好乘涼的現代少爺們,以先人的名聲,作為生財有道的本錢;以前代的光榮,化作討價還價的資源;以上輩的功勛,充當無惡不作的庇護;以家族的榮譽,干出為非作歹勾當者,不也時常可見於報紙屏幕,而使人想起《三字經》里「養不教,父之過」那句話嗎?
因此,龔自珍及其子的這段故事,也許有一些值得深思的地方。
Ⅵ 歷史名人中的父子關系有哪些
曹操父子:東漢末年的曹操是傑出的政治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與其子曹丕、曹植版合稱為「權三曹」長子曹丕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次子曹植是名文學家,被廣泛傳播的是他的那首《七步詩》。
蘇洵父子。父子三人都是北宋文學家,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父親蘇洵著有《衡論》《管仲論》等。蘇軾著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弟弟蘇轍是北宋散文家,著名文章有:《新論》《六國論》《黃州快哉亭記》《老子解》等
孫堅父子:孫堅是東漢末著名將領,又稱「孫破虜」。其子孫權即為孫吳的開國皇帝。孫策是東漢末軍閥,三國時期吳國的奠基者,《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
王獻之父子。父親王獻之和兒子王羲之都是東晉著名書法家。
班彪班固班超父子。
班彪著《史記後傳》,班固《後傳》的基礎上撰寫《漢書》,弟弟班超被任為西域都護,出使西域各國。
Ⅶ 歷史上一些名人失敗多次才成功的例子,不要太多 兩個就行 但要詳細點
1、勾踐
越王勾踐(約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5年),姒姓,本名鳩淺,古時華夏文字不同,音譯成了勾踐,又名菼執,夏禹後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荀子·王霸》》認定的春秋五霸之一 。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即位,同年,在檇李大敗吳師。越王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吳軍敗於夫椒,被迫向吳求和。
三年後被釋放回越國,返國後重用范蠡、文種, 卧薪嘗膽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越王勾踐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興兵參加黃池之會,以彰顯武力率精銳而出。
越王勾踐抓住機會率兵而起,大敗吳師。夫差倉卒與晉國定盟而返,與勾踐連戰慘敗,不得已與越議和。
越王勾踐十九年(公元前478年),勾踐再度率軍攻打吳國,在笠澤之戰三戰三捷大敗吳軍主力。
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破吳都,迫使夫差自盡,滅吳稱霸,以兵渡淮,會齊、宋、晉、魯等諸侯於徐州(今山東滕州南),遷都琅琊,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因其「卧薪嘗膽」的典故,勾踐如今已經成為中華民族不懼怕失敗與屈辱,敢於拼搏的楷模形象。
2、孟明視
孟明視(生卒年不詳),姜姓,百里氏,名視,字孟明,史稱孟明視,春秋時期虞國(今山西平陸縣)人,秦相百里奚之子,秦穆公的主要將領。
他曾率領秦軍與晉國決戰,屢戰屢敗,但最終還是戰勝了晉軍。秦穆公見晉國屈服了,就率領軍隊轉到崤山,掩埋了三年前在這里陣亡的將士的骨骸,祭祀了三日才回國。
秦國打敗了中原的霸主晉國,威震西戎,有二十來個小國和部族都爭先恐後地歸附了秦國,使秦國擴地千里,成了西戎的霸主,這都與孟明視有著一定的關系。
3、劉邦
劉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豐邑中陽里(今江蘇徐州豐縣中陽里街道)人。
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出身農家,豁達大度,不事生產。初仕秦朝,授沛縣泗水亭長,釋放刑徒,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義之後,集合三千子弟響應,攻佔沛縣,自稱沛公,投奔名將項梁,任碭郡長,受封為武安侯,統領碭郡兵馬。率軍進駐灞上,接受秦王子嬰投降,滅亡秦朝。
廢除秦朝苛法,約法三章,收買人心。鴻門宴之後,受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及漢中一帶。楚漢戰爭前期,屢敗屢戰。
但能夠知人善任,注意虛心納諫,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積極整合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擊殺西楚霸王項羽,贏得楚漢之爭,統一天下。即位於定陶汜水之陽,後來定都長安,建立西漢。
4、劉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所以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
但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准則,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於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5、蒲松齡
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
蒲松齡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
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方撤帳歸家。
他畢生精力完成《聊齋志異》8 卷、491篇,約40餘萬字。內容豐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譽為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除《聊齋志異》外,蒲松齡還有大量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農業、醫葯方面的著述存世,總近200萬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孟明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勾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蒲松齡
Ⅷ 歷史上不孝順的名人
太多啦!茲抄舉一二:襲
1.漢高祖劉邦,其父親太公被項羽所俘,劉邦竟然說可以殺死他,分給我一杯羹!後來當了皇帝竟然不給父親以帝王的封號,還嘲諷他過去偏向了大兒子。
2.三國時的馬超,自己一反被曹操控制的漢廷,父親被殺,後來自己無謀,又導致妻兒全數被害,自己落荒而逃先至張魯後歸蜀漢。
3.中國歷史上最不孝的公主:唐朝安樂公主,專一弄權,挖父親的牆角,殺害父親唐中宗。
4.商代紂王之子武庚,自己的父親國破人亡,自己卻不吸取教訓,反周,導致自己的小命也滅了,親屬一系根除。
5.唐代武三思,自己的姑母武則天當了皇帝,自己想繼位卻沒繼成,有幸保持了高官厚祿,卻妄想奪權,最後禍滅三族,不得善終,連後代也斷絕了。
6.秦檜,宋代大臣,自己賣國,導致千秋罵名,子孫受牽連,實太不孝。
7.吳三桂,為了小孝道對付起義軍替父親報仇,引狼入室,清兵入關,山河被毀,自己投清,復又反叛,民族罪人,自己三族被清所滅,實是大不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