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天樂版乾隆大帝在哪裡看
優酷上就有
② 乾隆年間的歷史,越詳細越好啦!
乾隆被劉庸所參,不得已下了江南,結果又上了劉J
身上帶鎖的兜肚,形同發配,心裡憋了一肚子氣,老想j
劉庸。
乾隆與隨從們出了皇宮,看見北京城裡人特別多,腦子一
轉,找到了個治劉腐的茬口。乾隆先問和坤: 「愛卿,你說清朝,~
這么大國,一年得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哪?」私沖是旗人,官職
是世襲的,他什麼也不會,哪知道這些,琢磨了老半天,才紅著
臉說; 「奴才才疏學淺,算不上來。」劉庸在一邊瞅著就樂。
「劉愛卿,那你說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呢?」乾隆這才繞-
到劉庸這兒。劉庸不緊不慢,從從容容地說: 「為臣我早就算出
來了,一年生一人,死十二人。」
乾隆火了: 「劉愛卿,你這可是欺君之罪呀,這么大個國,
一年怎麼才生一人死十二人呢? ,,
「吾主萬歲,你怎麼忘了,一年生下來的是同一個屬相的:
人,而死的是十二個屬相的人啊l ,,
乾隆無言以對。.
一、梁家 井
一天,乾隆一行來到新城縣地面,正走到方官鎮與新城鎮中』
間,口渴得厲害。可巧遇見一個無名的小村,村旁有一日石頭大
井。隨從急忙打來井水,乾隆喝了,覺得如飲甘露一般,比在皇宮」
飲的玉泉山水還要甘甜爽口。他贊不鳧口,心想:何不要下這眼,
井,專供宮廷用水l於是,令隨從把井的主人喚來。皇帝路過,、
村人早已奉命迴避了,隨從找了半天,才找到一個姓梁的老頭
兒。乾隆指著井問老頭兒: 「這眼井是你家的嗎tl V梁老頭答『
道: 「這是一口官井,全村百姓過路行人都喝這井水。,,「那這
井是誰鑿的? ,,「聽老輩人說,這井很早很早以前就有。是天生.
的不是人鑿的,連井旁逮幾棵樹也鬧不清是誰栽的了。」乾隆聽一
了,感慨地說: 「原來是天然形成的,怨不得這么甜l ,.梁老人接著說: 「聽說有一個風水先生看過這里的風水,說我們這一『
帶是一條龍,南邊的大鋪(村名)是龍頭,北邊的龍虎庄(村
名)是龍尾,我們這兒是龍身。這口井正在龍身正中。它的水與
.北京玉泉山下的水是連著的。這井水象是撒了蜜糖似的.夏天嗥j{
了,又清涼又爽口,冬天喝了,溫暖全身,……」老人說起沒完, j
乾隆打斷說: 「你跟村民說,朕買下這釀井。」梁老頭一聽皇上j
要買井,立刻傻了眼,不回答,直愣愣地站在那裡。站在一旁{
的劉庸,看透了老人的心思,上前奏遭: 「啟稟萬歲,剛才老頭:
講明,此井之水乃連玉泉山水,皇宮有玉泉山水享用,萬歲還要I
它何用?況且萬歲收了這井,村民無水可吃,豈不怨恨萬歲? ,, 1
「朕飲此水比玉泉山水甜得多。」「那是萬歲渴急了,才覺得
更加甘甜。」乾隆一聽,覺得在理,於是打消了要井的念頭,
使對梁老人說.「這么一眼寶井,要好好保護,朕就令你看管,
只許村民行人飲用,不準毀壞。」「小民謝恩l」梁老人趕緊叩
頭退去。
從此以後,這井就叫梁家井,這個村也被稱作梁家井村了。
= 「為什麼不盛南北,)
一、 /
乾隆下江南,一路之上飢餐渴飲,曉行夜宿,這天來到新城
習匕關。乾隆見百姓住的房上有一物,挺高,圓底兒,便問劉庸那
是竹么。劉庸回答說是簍子。
、 「簍子有什麼用? ,,
「盛東西。」
乾隆故意找茬,想憋住劉庸,便說:「它就不能盛南北
』碼7 ,
矗不能?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故東西能盛?南為丙丁
狄,北為壬癸水,故南北不能盛.』』
劉庸回答得頭頭是道,乾隆又「吃冰棍拉冰棍——沒話」了..
四、 「新城」與「破城」
乾隆一行人進了新城,見城裡破破爛爛的,一點也不興旺,
很生氣。便問手下人。「這地方叫什麼名字?真是一片狼籍I ,.
隨從趕緊說: 「回稟皇上,現在我們到的這個地方叫新城。」乾
隆氣乎乎地說: 「哼,什麼新城,純粹是座破城!」
乾隆下江南回來以後,曾派人去修補新城的城牆。臨行時
說: 「你們去修修那座破城。」據說由於皇帝說它是破城,便算
封定了。所以,無論怎麼修,也修不成一道完好的城牆,不是這壞『
就是那壞。乾隆一生氣就不再過問此事了。「破城』』的綽號一直j
流傳到現在。
五、新城二放糧
乾隆見新城一片蕭條、冷落,很是納悶,便差人四處查訪。
回來的人們稟告說: 「新城這一帶鬧了水災,百姓貧苦不堪,封:
處是賣兒鬻女的慘景,目不忍睹。」乾隆聞奏,決定親自放糧。
百姓們聽說皇上要親自來放糧,很高興。雖然一個個餓得打不起,
精神來。但也得和官兵一起垂頭跪迎皇土。貪官們聽說皇上為百
姓放糧,就想趁此撈它一把,便讓大批打手換上百姓的衣服,溫
在領糧的隊伍中。
發糧的時刻到了,乾隆來到新城糧倉,准備放糧。當他看薊:
百姓當中有許多白胖白胖的人,料想其中必有富人想趁機撈糧。
於是靈機一動,下令讓所有領糧的入圍著四里長的城牆跑一圈,
誰先到,就多給誰一些。一聽這話,冒充窮人的那些打手、無賴
來了勁頭,飛快地跑了一遭。百姓們可犯了難,有的沒跑幾步被起不來了。這時,皇上又下了一道令:禁衛軍把栽倒的和跑孽後i
軍森磊,』發給糧餮,並一同送回家,而那跑到前面的一幫打手, j
卻一粒糧食也不給。 ;
六、新城的蛤蟆一一干鼓肚 ,
古代年間皇帝出行,興師動眾。先要修好御道,建好行官。:,
新城南關這兒就專為乾隆修了一座行官。行宮的周圍設有假山,『j
引來了泉水(紫泉河),築有釣魚台,風景很美。修行富時,把,
當地居住的百姓趕走了。人們無處居住,只好在城西順城牆建房I
立庄,這就是現在的順城街。乾隆和劉庸等文武大臣放糧後來到
行官安歇。為使行宮安靜,把馬匹都放到了行官以東一里多地的
一個地方。後來,有人在此居住,起名叫了馬家場。 , }.
晚上,乾隆在行官休息,四周河裡、池塘里的蛤蟆叫得正。
歡,吵得人根本睡不著覺。乾隆問道: 「劉愛卿,外邊是什麼nq j
得這么吵人?」劉庸回答說: 「稟萬歲,是池塘里的蛤蟆在叫
喚。,,乾隆很惱怒,本想讓人們把蛤蟆殺光,但又想,年景這樣
不好,發一次澇災,百姓就受這么大的苦,要是再鬧別的災荒那
就更不得了。蛤蟆是捕蟲的能手,如將它們捕殺干凈,將來發生
了蟲災又怎麼辦。這些年,沒發生蟲災,全是蛤蟆的功勞呀!千:
萬不能把蛤蟆殺光。可又感到蛤蟆叫得討厭,便說丁一句:「蛤,
麒不要叫了!好讓人們睡個安生覺呀!」 :
③ 錢塘傳奇乾隆那些事在哪裡可以看
在u c瀏覽器上可以看。
④ 乾隆的歷史-----急啊
乾隆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形成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乾隆的一生,為後世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其中人們最愛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他的身世了。首先乾隆究竟生在哪裡?
乾隆自己認為,他生在雍和宮。雍和宮坐落在北京城的東北,是著名的喇嘛廟。在康熙時代這里不叫雍和宮,而是雍親王府,也就是雍正做皇子時的王爺府。
乾隆曾經多次以詩的形式表明自己是生在雍和宮。在一首雍和宮紀事詩中,乾隆更明確地寫到:「齋閣東廂胥熟路,憶親唯念我初生。」這里,乾隆不僅認定自己誕生在雍和宮,而且還點出了具體的出生地點,就在雍和宮的東廂房。
可是,就在乾隆皇帝還在位的時候,就有人對乾隆皇帝的出生地有不同的議論。朝中有一個官員叫管世銘的,到避暑山莊的時候,寫了三十首詩,其中有一首詩,就涉及乾隆皇帝的出生地:「年年諱日行香去,獅子園邊感聖衷。」管世銘在這首詩的後面有個小注,這個小注說:「獅子園是乾隆皇帝的誕生地,因此乾隆常常到先帝雍正駕崩的忌日到那裡小住幾天。」
這獅子園,是承德避暑山莊外的一座園林,因為它的背後有一座形狀像獅子一樣的山峰而得名。管世銘等一些朝野人士認為,這個園子才是乾隆的降生地。
大概是乾隆在晚年對自己出生地的流言蜚語有所耳聞,他在72歲那年正月到雍和宮拜佛後寫詩作注說:「余實康熙辛卯生於是宮也。」他說,我確實是在康熙辛卯年生在這雍和宮。
乾隆79歲那年正月,到雍和宮拜完佛,又寫下一首七律《雍和宮瞻禮》,在注釋中他不但再一次重申,他的確是在康熙五十年生於雍和宮,而且在那裡生活了12年。
在嘉慶剛登基的那年八月,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到避暑山莊過生日,嘉慶跟隨去了,而且寫詩慶賀,在詩的後面,做出這樣的註解,說康熙老太爺在辛卯那年題寫了「避暑山莊」的匾額,皇父乾隆也是恰好在這年降生在山莊。第二年,乾隆又到避暑山莊過生日,嘉慶再次寫詩祝壽,在詩文的注釋中把「皇父」的出生地說得更明確了。他明明白白地寫到:皇父在辛卯那年誕生於山莊。
嘉慶這兩次寫的詩和注釋表明,在他看來,「皇父」乾隆生在熱河是一件確鑿無疑的事。
可是,過了十幾年以後,嘉慶又放棄了這一看法。原來清朝每一位皇帝登基以後,都要為他的皇父撰修《實錄》和《聖訓》。
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嘉慶皇帝命令朝臣編修乾隆的《實錄》和《聖訓》。嘉慶在審閱時發現,這兩部非同小可的文獻典籍,把「皇父」的出生地都寫成了雍和宮。他當即命令編修大臣認真核查。
這時,翰林出身的劉風誥把乾隆當年寫的詩找出來,凡是乾隆自己說生在雍和宮的地方都夾上紙條,送給嘉慶審閱。面對白紙黑字,嘉慶開始感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嘉慶只好放棄獅子園說法,批准在《實錄》和《聖訓》里寫道:「……以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時,誕上於雍和宮邸。」經明確把乾隆出生地寫成雍和宮。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嘉慶皇帝到塞外打獵,住在避暑山莊,第二天突然死去。在軍機大臣以嘉慶的名義撰寫的遺詔中說,皇父乾隆當年就生在灤陽行宮,即避暑山莊,今天我死在這里,也沒什麼遺憾了。新繼位的道光皇帝發現這一情況後,立即命令以每天六百里加急,將已經發往琉球、越南、緬甸等藩屬國的嘉慶遺詔從路上追回來。把原來說乾隆生在避暑山莊,改寫成乾隆的畫像掛在避暑山莊。
道光為了把他的爺爺乾隆生在北京雍和宮的說法作為結論確定下來,他不得不把他父親嘉慶當年說乾隆生在山莊的詩作都改過來。由於嘉慶的詩早已公開流行天下,這樣大張旗鼓地修改,結果是越抹越黑,使天下的官員百姓對乾隆的出生地問題愈加議論紛紛。
乾隆這么一位很有名的皇帝,不但他的出生地鬧不清楚,甚至就連他的母親是誰人們也產生了懷疑。其中一種很有意思的說法,說是熱河行宮里有一個很醜的宮女在草棚裡面生下了乾隆。
不過,乾隆的生母究竟是誰,只要看一看清朝皇家的家譜《玉牒》和乾隆時期的《實錄》以及《聖訓》,問題就一清二楚了。
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存的《玉牒》和生卒記錄底稿上,都清楚地寫著:乾隆的親生母親是鈕祜祿氏。在《實錄》和《聖訓》中也有同樣的記載。
乾隆是個大孝子,他在慈寧宮為母親60歲誕辰舉行盛大壽宴,並把它繪畫叫《慈寧燕喜圖》,侍奉母親三次上泰山,四次下江南,多次到塞外避暑山莊。乾隆還別出心裁,用3000多兩黃金做了一個金塔,專門用來存放供奉他母親梳頭時掉下來的頭發,所以叫金發塔。乾隆愛寫詩,在他的詩中,有不少是稱頌生母鈕祜祿氏養育之恩的。
盡管史料上記載得很清楚,乾隆的生母就是鈕祜祿氏。但還是有人硬要從裡面挑出毛病。例如在清朝後期,長沙湘潭有位名叫王闓運的學者提出,乾隆的生母雖然是鈕祜祿氏,但的確與山莊有關。王闓運是曾國藩的幕友,也是晚清著名的詩人。
王闓運在《湘綺樓文集》內的「列女傳」中說:乾隆的生母鈕祜祿氏,老家在承德,家道平常沒有僕人,十三歲時到北京混入姐妹群中入選秀女,被分到雍親王府當使喚丫頭,後來竟生下了乾隆。
在清朝,選秀女的制度是非常嚴格的,清宮的門衛制度更是森嚴。怎麼可能讓承德當地一個女子隨隨便便混進去呢?
圍著乾隆的出生問題,又冒出來另一個說法:說乾隆是浙江海寧一個大鹽商陳閣老的兒子。
浙江海寧縣,在清朝時屬杭州府,是海邊的一個小縣。相傳,海寧有位鹽商叫陳世倌,俗稱陳閣老,在康熙年間入朝為官,與雍親王一家常有往來。這一年,恰好雍親王和陳閣老的兩家夫人分別生了孩子,而且是同年同月同日,雍親王讓陳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等孩子再送出來時,陳家老小個個目瞪口呆,自家的胖小子竟變成了個小丫頭。那換入皇宮的胖小子,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
小說家金庸也是浙江海寧人,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便是圍繞乾隆身世之謎展開的。金庸在小說中有聲有色地寫道:陳世倌的小孩抱進雍親王府,「哪知抱進去的是兒子,抱出來的卻是女兒。陳世倌知是四皇子掉了包,大駭之下,一句都不敢泄露出去。」
民間甚至傳說,乾隆登基後六下江南,目的就是探望親生父母。而他六次南巡竟有四次住在陳閣老的私家園林,這是明顯的「假公濟私」,為的是探望自己的生身父母。
所謂的陳閣老,也就是陳世倌,他在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擔任內閣大學士以後時間不長,就因為起草諭旨出錯被革職了,當時乾隆罵他:少才無能,實不稱職。
至於乾隆為什麼六下江南,有四次到浙江的海寧,而且每次都住在陳家的私人花園?據考證,乾隆南巡到海寧,主要是視察耗資巨大的錢塘江海塘工程。
海寧是一個偏僻小縣,找不到比陳家花園更好的地方讓皇帝住了。再說陳家花園離陳家的住宅實際還有幾里路遠,乾隆在陳家花園住過四次,但對陳家子孫卻一次也沒有召見過,更談不上「探望親生父母」了。
有一本晚清文人天嘏寫的野史叫《清代外史》。這位作者在書中還進一步說: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滿族人,因此在宮中常常穿漢服,還問身邊的寵臣自己是否像漢人。
乾隆的確經常穿漢服,現在故宮還保存著不少乾隆穿漢服的畫像。也許這就是引起傳說的原因之一。
參考資料:http://www.cctv.com/program/tsfx/topic/geography/C12859/20040913/101526.shtml
⑤ 乾隆的歷史!
乾隆皇帝(1711—1799年),中國清朝皇帝(1735—1795年在位)
前代所以亡國者,曰強藩,曰外患,曰權臣,曰外威,曰女倡,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令皆無一彷彿者——乾隆自評
我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本不需外夷貨物,……朕體諒西洋各國的難處,所以准許在澳門開設洋行,滿足夷人所需。……天朝法制森嚴,每一盡土地都開於版圖,不容分制,英人請求賞給土地一事,斷不可行,……爾國王惟當善體朕意,益勵款誠,永矢恭順,以保全爾有邦,共享太平之福——乾隆答外國通商使臣
乾隆皇帝,名愛新覺羅·弘歷,廟號清高宗,是清朝入關之後第四任皇帝。他60年的穩定統治,維持了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盛世,他的時代,是中國封建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經過漫長沉澱之後的集大成的時代,他個人也成為這一切的總代表。
乾隆是雍正皇帝第四子,也是雍正諸子中最有才乾的一位,自小甚得其祖父康熙喜愛,在雍正即位當年,就被以「秘建皇儲」的方式確立為繼承人。1735年,雍正暴崩,乾隆順利繼承皇位。自小得寵,且幾乎沒受到挫折就登上最高寶座,也許是釀成乾隆後來「好大喜功」的一個原因。
雍正在位時期進行一系列改革以加強統治,並大力反貪,整肅朝綱,為乾隆的統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他的統治也留下了「嚴苛」的惡名。乾隆即位之後,首先想樹立寬大政治的形象,平反了雍正時期被迫害的一些要員。但實際上,終其60年的統治,「寬大」只是表面文章,嚴苛才是其真正內核。
乾隆在內政方面創舉不多,最大的成績是繼續施行雍正時期的「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等政策,並以個人的威望維持統治高層的穩定,使社會經濟在穩定發展中達到繁榮。最為乾隆自己引以為豪的,是他的「十全武功」,他也因此自稱為「十全老人」。所謂「十全武功」包括兩次平定西北的准噶爾部,一次平定新疆回部,兩次征服西南的大小金川,一次鎮壓台灣林爽文起義,一次出征緬甸,一次出征越南和兩次出征尼泊爾的廓爾喀。實際上,對歷史影響較大的只有西北方面的軍事行動。
盡管蒙古准噶爾部首領噶爾丹被康熙擊敗,但他的侄子策布阿拉布坦在西北仍擁有很大的勢力,控制了新疆、西藏、青海等地,煽動這些地區的少數民族與清廷為敵。策布阿拉布坦死後,其子噶爾丹策零繼續統領其眾。乾隆時代,遇上准噶爾部內亂的大好時機,果斷地在1755年出兵攻佔伊犁。但噶爾丹策零的外甥阿睦爾撒納降而復叛,清廷在1757年第二次出兵,終於完全清除了准噶爾部的反叛勢力。這場戰爭,從噶爾丹時代算起,已持續了近70年。
准噶爾部平定之後,維吾爾族的首領大、小和卓木回到新疆,策動維族各部反清。乾隆被迫第三次對西北用兵,這場戰爭延續了三年,終於迫使大、小和卓木逃亡國外。隨後,乾隆設置伊犁將軍,並在喀什等地設參贊大臣、領隊大臣等,同時大幅減輕了維族地區的賦稅負擔。西北190多萬具有離心傾向的土地,終於鞏固在中央政權之下,這是乾隆對中國歷史的一大貢獻。
此外,西南的大小金川之戰也打得十分艱辛,兩次反叛總共持續了近30年,貫穿了乾隆統治期的中段。乾隆先後兩殺主帥,耗銀七千萬,才壓服了這里的藏民。
除了「十全武功」外,乾隆時期最大的亮點就是文化上的作為了。乾隆本人是個熱心的文藝愛好者和贊助者。他本人據說作詩達四萬多首,所遊玩之名勝古跡,常親題詩於上。他也是一個藏書家。為了粉飾太平,顯示自己的文化修養,也或許是出自真心的熱情,他在位期間組織了許多大規模的文化工程,包括編撰《四庫全書》、《大清會典》、《周易述義》、《三禮義疏》、《皇朝通志》、《八旗通志》等書籍,還校刊重刻了《十三經》、《二十二史》、《三通》等書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庫全書》的編撰,共收入古書3457部,共79070卷,裝訂成36275冊,保存了許多珍貴古書,為中國古籍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此外,乾隆的時代還誕生了一部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紅樓夢》,雖於乾隆本人沒有關系,卻也為這個時代增添了光彩。
但是,乾隆時代(也包括整個清朝前期)文化成就的特點是,缺少創造型的成果,而較多的是考訂、編撰、總結這一類的成就。這與這個時代的特點有關。清代的「文字獄」到乾隆時代達到了高峰,數量之多,株連之廣均遠超過前代,累計達130多起。與他的前輩康熙、雍正相比,乾隆更熱衷於此道,且明顯在借「文字獄」來強化自己在思想文化界的壟斷地位。在編撰《四庫全書》期間,有十幾萬部圖書因各種原因犯忌而被禁毀,這也是不得不提的一樁文化公案。
乾隆是一個很有福氣,也很會享福的帝王。他晚年時曾深深陶醉於同歷代帝王的比較,認為不但「得國之正,擴土之廣,臣服之普,民庶之安」罕有人能相比,甚至連在位時間、年壽、子孫數目等方面自己都是數一數二。乾隆的自我陶醉固不可取,不過他舉的事實都還有些道理,他本人也確實天生睿智,多才多藝,而且一生無數次地享受豪華的慶典、巡遊(其中包括孕育了無數風流傳說的「六下江南」)等,他統治時期,是中國封建文化的集大成時期,君主專制的程度,無論思想上還是制度上都達到頂點。
乾隆時代中期以後,奢侈之風上行下效,逐漸蔓延整個統治階層。與奢侈相伴相生的是腐敗。與乾隆的後半生保持著特殊關系的寵臣和紳,正是腐化的總代表。他在乾隆死後被抄家時的家產,相當於18年的全國賦稅收入。
當乾隆在自我陶醉的時候,也是中國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睡得最沉的時候。歐洲列強的堅船利炮已經在中國周邊出沒,正在想方設法打開中國的大門。而中國則被看似「超穩定」的社會結構和思想體系束縛住了前進的腳步,乾隆時代的清王朝,開始成了腐朽落後的代名詞。
盡管大清王朝和乾隆盛世已經成為歷史的背影,但由於乾隆在維持中國領土完整方面的作用和他在文化方面的作為(包括正負兩面)等,他仍「勉強」被列入本排行榜中,位列第100位。
小提示: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乾隆皇帝都是一個天生強勢的帝王,先輩給他留下的,不僅有遼闊的疆域和治世的積累,還有皇帝以天下為私產的思想基礎。乾隆的成功,正在於他最完全充分地利用了強勢的地位,與出色的個人能力相結合,將各方面的影響發揮到極大。只有在一個完全強勢的帝王經營下,才會有中國2000年來制度和思想文化上「大一統」的巔峰。
乾隆
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歷,全稱為「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八月,卒於嘉慶四年(1799)正月。他是雍正帝第四子,在位六十年,退位後又當了三年太上皇,終年89歲。
弘歷是雍正帝第四子,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於雍親王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年號乾隆。
弘歷幼年天資聰穎,頗受皇祖康熙帝寵愛,曾為其慎擇良師,進行多方面教育。雍正元年(1723年)被密立為太子,十一年封為和碩寶親王,開始參預軍國要務。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弘歷即位。由此,他站到了當時中國社會的至高點,開始施展其「文治武功」。
乾隆帝的「文治」表現於他在政治、經濟上的作為和文化上的貢獻。
乾隆帝即位後,政治上矯其祖寬父嚴之弊,實行「寬嚴相濟」之策,整頓吏治,釐定各項典章制度,優待士人,安撫雍正朝受打擊之宗室。經濟上獎勵墾荒,興修水利,全國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之勢。從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備受後人稱頌的時期。後期倚重於敏中、和珅,尤其寵信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致使吏治敗壞,弊政叢出,貪污盛行,使乾隆帝輝煌的一生罩上了陰影。
乾隆帝儒雅風流,一生著文吟詩,其詩作竟達四萬二千餘首,幾與《全唐詩》相埒。又重視文物典籍的收藏與整理,令將內府珍藏編成《石渠寶笈》、《西清古鑒》等。乾隆帝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是在全國范圍內徵集圖書,編纂巨帙《四庫全書》。然而與此相悖的是他大興文字獄,焚毀中國歷史上許多重要文化典籍,使其「文治」黯然失色。
乾隆帝還曾六下江南,六蒞五台,奠孔林等,數十次木蘭秋獮,多次於避暑山莊宴見西北邊疆少數民族首領,這些舉措對發展經濟、鞏固統治、安定邊疆產生了重要作用。但乾隆帝的視角還僅限於中國本土,對同時期已經蓬勃發展的歐洲各國的科學文化尚無足夠的認識。
乾隆帝的「武功」主要是對邊疆的戰事,雖有勝有負,有義與不義,然而他皆自詡為「十全武功」。
乾隆帝執政60年後,雖禪位與其子顒琰,但又以太上皇的身份進行了3年統治。他不僅是中國歷代帝王中壽命最長的皇帝,而且也是實際執政時間最久的皇帝。
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帝去世。卒謚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孝慈神聖純皇帝。廟號高宗。葬河北遵化清東陵之裕陵。
清高宗乾隆(純)皇帝(1711年9月25日子時—1799年2月7日),愛新覺羅氏,諱弘歷,是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卒於嘉慶四年。於雍正十三年即位,乾隆六十年禪位於十五子顒琰,自己成為太上皇。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國封建史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僅次於祖父康熙帝,而且是壽命最長的皇帝。
他自稱文治武功十全老人。乾隆一生喜文喜詩,作詩數以萬計,又精通擅長武術。主要施政特點是寬猛相濟。他在位時期,平定新疆、蒙古,還使四川、貴州等地繼續改土歸流,人口不斷增加,突破了三億大關,約占當時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強大的中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但他同時又比較好大喜功、專制驕橫,曾六下江南,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興文字獄,政治上也越來越腐敗。尤其是其晚年重用大奸臣、「貪官之王」--和珅,使清朝國庫逐漸虛空,百姓生活貧苦,據說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應該說,清朝是從乾隆中後期開始走向衰落的。乾隆六十年(1796年),高宗以在位期不越祖父康熙帝為名禪位於子顒琰,是為清仁宗,又號嘉慶帝,自稱太上皇,仍然繼續執政,直到嘉慶四年(1799年)去世為止。
乾隆統治時期的幾項治國措施:
(一)、大興文字獄,毀壞中華文明的根基。
文字獄的特徵是:罪狀由權力人物對文字的歪曲解釋而起,證據也由權力人物對文字的歪曲解釋而成。一個單字或一個句子一旦被認為誹謗元首或諷刺政府,即構成刑責。滿洲人入主中國後,因為滿洲民族在漢人眼中屬於尚未開化的「野蠻人」(夷狄),因此統治者基於病態的「自卑心理」,經常自覺或不自覺地用殘酷的暴力摧殘漢人的「優越感」,對於漢人的佼佼者——知識分子則摧殘得尤為得力。而「文字獄」則是摧殘知識分子最有力的工具。清王朝從征服中國的那一天起就興起「文字獄」,順治、康熙當政時「文字獄」還只是個別現象,到五任帝雍正在位時則成為一種暴虐的「制度」。在文字獄浪潮中表現得最為癲狂的人物則是乾隆皇帝!這里把乾隆當政時最著名的文字獄列舉如下:
一七五三年,乾隆屢次到江南遊歷,民不聊生。江西撫州千總盧魯生假借宰相孫嘉淦名義撰寫勸止乾隆再下江南的奏章,辭意悲切,全國廣為傳頌。案發後盧魯生千刀萬剮,兩個兒子處斬,受牽連定罪下獄的有一千多人。
一七五五年,內閣學士胡中藻所著《堅磨室詩抄》中有詩句「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認為他故意把「濁」字加在「清」字上,居心叵測,處斬。廣西省長滿族人鄂昌跟胡中藻作詩唱和,在《塞上吟》一詩中稱蒙古人為「胡兒」,乾隆認為鄂昌自己就是胡兒,詆毀同類,喪心病狂,下令自殺。
一七六四年,秦州州長賴宏典向北京高級官員請托謀求升遷,信里說「點將交兵,不失軍機」,乾隆認為他明目張膽謀反,砍頭。
一七七八年,江蘇東台詩人徐某早已去世,遺著《一柱樓詩》中有「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舉杯忽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拋半邊」。乾隆認為「壺兒」就是「胡兒」,顯然誹謗政府,嘲諷滿清沒文化。徐某剖棺戮屍,兒孫和地方官員全部斬首。
乾隆非常賞識教育部長沈德潛,作詩常請他刪改,乾隆作不出詩時還請他秘密代筆。沈德潛死後,乾隆命他的家人進呈沈的詩集,發現他把代乾隆捉刀的詩也收錄其中,這對乾隆的虛榮心是一個極大的打擊。恰好詩集中有詠黑牡丹一首,有詩句「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乾隆認為是影射入主中國的滿族為「異種」,下令剖棺戮屍。
一七八一年,退休家居的最高法院院長(大理寺卿)所著書中自稱「古稀老人」,又有句說「為王者師」。乾隆說「我自稱古稀老人,早已布告天下,他怎麼也敢自稱古稀老人?」絞死。
…………
上面列舉的是乾隆朝有代表性的「文字獄」案,基於篇幅的限制,還有許多沒有列舉出來。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乾隆製造的「文字獄」全是強加給文人身上的「莫須有」罪名。如徐某的「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純乎是描述生活閑情的隨興之作,硬讓乾隆曲解為諷刺清政府沒有文化還故作斯文。文字獄中的乾隆和《還珠格格》里那位風流儒雅愛才如命的「皇阿瑪」相去何止十萬八千里!
(二)、六下江南遊逸揮霍,耗盡國力民財。
乾隆皇帝和七世紀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亡國暴君楊廣有一個同樣的愛好:那就是喜好去繁華似錦的江南遊玩。乾隆的英雄祖父康熙皇帝也曾到過江南六次,但康熙下江南的目的主要是看堤防和了解東南地區的社會和民生疾苦,每次都很儉朴,且多數情況下是微服私訪。沒有驚動更沒有騷擾地方百姓。乾隆也曾六下江南,聲言他的目的和祖父一樣,其實他的目的恰恰不是如此。他的主要目的是變著法子尋開心和炫耀他的偉大。
乾隆的南巡集團聲勢浩大,每次都在萬人以上,所到之處極盡奢侈糜費,地方供給極盡華麗壯觀,百姓的財富經歷巨大的浩劫。江蘇學政(教育廳長)尹會一曾上奏章說南巡造成「民間疾苦,怨聲載道」,乾隆大為光火:「民間疾苦,你指出什麼地方疾苦?怨聲載道,你指出什麼人載道?」被乾隆封為「大清第一才子」的皇家教師紀曉嵐曾趁便透露江南人民的財產已經枯竭,乾隆怒不可遏:「我看你文學上還有一點根基,才給你一個官做,其實不過當作娼妓豢養罷了,你怎麼敢議論國家大事?」看看今天的影視劇《鐵齡銅牙紀曉嵐》,和真實的歷史相差究竟有多大?乾隆南巡的花費超過康熙百倍以上,和儉省自律的祖父形成鮮明的對比。今天的影視劇津津樂道乾隆下江南時「微服私訪」的「美政」,其實是把康熙的故事嫁接到乾隆身上。乾隆從不「微服私訪」,即使有也是出於「獵奇」和「嫖妓」的用心,絕不是因為了解民生疾苦。乾隆第二次下江南時,就因為「微服出巡」,去秦淮河上嫖妓徹夜不歸,皇後在傷透了心的情況下把萬縷青絲一刀剪下,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截發皇後。
乾隆除了下江南遊盪獵奇外,還花費巨資在北京西郊營造繁華蓋世的皇家園林「圓明園」。東造琳宮,西增復殿,南築崇台,北構傑閣,說不盡的巍峨華麗。又經文人學士,良工巧匠,費了無數心血這里鑿池,那裡疊石,此處栽林,彼處蒔花,繁麗之中,點綴景緻,不論春秋冬夏,都覺相宜。又責成各省地方官,搜羅珍禽異卉,古鼎文彝,把中外九萬里的奇珍,上下五千年的寶物,一齊陳列園中,作為皇帝家常的供玩。從前秦二世胡亥築阿房宮,陳後主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隋煬帝營顯仁宮、芳華苑,華麗也不過如此,所不同的是前兩位是著名的亡國君王。
乾隆的揮金如土,使康熙、雍正辛苦積攢的「家當」很快被消耗殆盡。
(三)、虛飾浮華,好大喜功,是「假、大、空」行政的始作甬者。
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喜歡周圍的人歌頌他英明偉大,更喜歡別人頌揚他的智慧和才能。他在任時大興文字獄,但又故作斯文,作了五萬多首不堪入目的「打油詩」,並且把這些詩全部刊印出來供官員學習吟誦。當他絞盡腦汁仍作不出「打油詩」時,竟然不惜請當朝儒士捉刀代筆。其實皇帝會不會作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會治理國家就成。乾隆作詩並非真的愛詩,而是利用作詩裝璜門面,在國人心中形成皇帝才華蓋世的假像。想不到弄巧成拙,反而暴露出乾隆的淺薄和無聊。
乾隆除了炫耀他的「絕世文才」外,還挖空心思渲染他的「蓋世武功」。乾隆最得意的是宣稱他有下列十大武功,因而自封為「十全老人」。
1、1747年:平大小金川;2、1755年:平準部;3、1757年:再平準部;4、1759年:平回部;5、1769年:平緬甸;6、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7、1788年:平台灣;8、1789年:平越南;9、1791年:平尼泊爾;10、1792年:再平尼泊爾。
縱觀乾隆的「十大武功」,絕大多數都是自我宣傳的結果:大金川(四川靖化)和小金川(四川懋功)是西藏民族部落間的紛爭,清政府加以干涉;台灣是漢人林爽文的抗暴革命;這三大武功都是血腥的對內鎮壓,不能稱之為「武功」。平緬甸、平越南和平尼泊爾都是丑劇和敗仗,更稱不上「武功」。其實乾隆的武功只有一個——征服准噶爾汗國,開辟新疆省,可乾隆卻把這一個分為三個——平準部、再平準部、平回部。一百九十萬方公里遼闊疆土的開辟,僅此就足以成為中國歷史上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可乾隆非要湊足十項不可,進一步襯托出他的虛榮浮華和把肉麻當有趣。
乾隆皇帝的虛榮心還體現在帝國的「外交」上。乾隆的外交理念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進貢」。凡是肯向中國「進貢」的國家都是小國和窮國。中國和這些國家「建交」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益處」,他們向中國進貢的目的很少是出於「友好」的動機,而是貪圖中國的「賞賜」。乾隆皇帝為了鼓勵中國以外的國家向他「進貢」,對前來「進貢」的「藩屬國」的「賞賜」十分豐厚,賞賜的價值往往十倍甚至百倍於「貢金」的價值。例如中國與印度之間有一個芝麻國巨坎堤王國,它每三年向中國進貢一次,每次進貢砂金一兩五錢(價值相當於一個人兩周的伙食費)。中國的回報則是堆積成山的綢緞、銀幣和茶葉。假使世界上有一種一本萬利的交易,那就莫過於向乾隆皇帝進貢了。當周邊的國家發現向乾隆進貢的好處時,就紛紛利用進貢的名義敲榨中國,並不惜用戰爭相威脅要求增加「進貢」的次數。乾隆皇帝為了一己虛榮和「面子」,把百姓的稅錢不當回事,使中華帝國的財富大量外流。
(四)、惡直好諛,重用大貪官和珅。
乾隆皇帝對部下的阿諛奉承有狂熱的愛好,這一嗜好直接導致了中國歷史上前於古人後無來者的大貪官和珅的出場。
和珅是一位侍衛出身的滿洲花花公子,因為特殊的機緣受到乾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在他統治的後期把帝國的行政大權交給他,擢升他為宰相(大學士·軍機大臣)兼首都治安總司令(九門提督)。和珅有著絕頂的小聰明,熟諳做官技巧,用肉麻的諂媚和恭謹的外貌,把自以為英明蓋世的乾隆皇帝玩弄於股掌之上。和珅的全部行政才能是貪污和弄權,對乾隆重用他的回報是在全國建立一個史無前例的貪污系統,把清帝國的牆基掏空。全國官員發現,如果不向上級行使巨額賄賂,就要被無情地淘汰出局,甚至被投入監獄,他們不得不適應這一形式。乾隆死後,和珅也跟著倒台,查抄他的家產摺合白銀九億兩,相當於全國十二年財政收入的總和。如果包括他揮霍掉的和親人貪污的款項,總數應該不下二十年的財政收入,和珅當權剛好二十年!
今天,當國民對貪污受賄深惡痛竭時,我們的劇作家卻把製造出中國歷史上最大貪官的乾隆皇帝「美化」成神話般的英明帝王,這是一個多麼深重的悲劇?!
詳細
http://ke..com/view/2677.htm
⑥ 想了解一下乾隆的歷史,看什麼書好
史籍類:《清實錄》、《乾隆起居注》、《乾隆朝上諭檔》、《星源集慶》、《清皇專室四譜》;書籍類屬:《愛新覺羅家族全書》、《正說清朝十二帝》、《清宮秘檔》
還有
1、戴逸《乾隆帝及其時代》
2、[法] 佩雷菲特 :《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
3、[美] 歐立德 《乾隆帝》
4、張宏傑:《乾隆皇帝的十張面孔》
5、張宏傑:《乾隆:政治、愛情與性格》
6、二月河:《乾隆皇帝》(全六冊)
注:二月河的《乾隆皇帝》為小說,並非正史!
⑦ 在哪裡還可以看乾隆大帝全集
你可以去yy找6080頻道去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