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究竟是誰創造的
張克文 是哪個英雄成就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嗎?不是,這是經歷了文革劫難的全體中國人民與黨員幹部的共同創造。是哪一批企業家成就了中國的經濟繁榮嗎?也不是,更有廣大勞動群眾尤其是幾億農民工付出的艱辛勞動。人民的行動並不是卡萊爾所說是被英雄喚醒的;企業家的出現也正如恩格斯所說,只是時代的需要。沒有你,也會有他,「歸根到底總是會出現的」。 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告訴我們,社會發展是由生產力決定的,而勞動者是社會生產力中首要的能動的要素。勞動創造了價值,勞動創造了財富,勞動創造了世界。但真正在生產第一線、技術開發第一線的勞動者,在今天卻成了資本英雄們身後的背景。 我們的媒體很勢利,他們的鏡頭總喜歡對著有錢人,不管是老總,還是影星球星;我們有的幹部也很勢利,只喜歡與富商交朋友。如果他們能夠看到勞動群體中聚集著一批懂圖紙、懂材料、懂新技術,懂得協調生產進度的優秀人才時,他們是否會明白:勞動群眾也是英雄?如果他們能夠看到中國的幾億勞動者在建設鐵路、公路、隧道與高樓時所付出的不可計量的血汗甚至生命時,是否會想到要為這些犧牲者建造一座紀念碑? 企業家與領導幹部們他們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黨和人民從來是肯定的,他們加快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然後也希望他們不要像普列漢諾夫批評的那樣自命不凡,視勞動群眾為草芥。因為他們只能「改變事變的個別外貌和事變的某些局部後果,但他們不能改變事變的總的方向」。 曾為統一德意志做出決定性貢獻的俾斯麥說,我們不能創造歷史。今天中國的企業家不能,領導幹部也不能。
⑵ 歷史到底是誰創造的:人民還是英雄
主觀唯心主義英雄史觀主觀唯心主義者把歷史的發展看作是由少數英雄人物和帝王將相的意志﹑品格﹑才能決定的﹐認為人民群眾不過是消極﹑被動的「惰性物質」﹐是少數英雄人物的盲目追隨者。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梁啟超說:「歷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幾無歷史」。在他看來﹐大人物「心理之動進稍易其軌﹐而全部歷史可以改觀」。英國的T.卡萊爾(1795~1881)認為﹕全世界的歷史「實際上都是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偉大人物的思想外在的﹑物質的結果」﹐「這些偉人的歷史真正構成了全部世界歷史的靈魂」。英雄史觀在德國哲學中有著深厚的基礎﹐19世紀德國青年黑格爾派中的一些人把具有「批判的頭腦」的個人看作是歷史的創造者﹐如鮑威爾﹐B.就說﹐「批判」是絕對精神﹐而他自己就是「批判」。在他們那裡﹐「改造社會的事業被歸結為批判的批判的大腦活動」。他們認為﹐只要少數傑出人物提出了更高的思想﹐歷史馬上就會改觀。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德國產生了尼采﹐F.W.的「超人」哲學。尼采認為「超人」是歷史的主宰者﹐沒有「超人」就沒有歷史﹐而人民群眾則是「奴隸」和「畜群」﹐是「超人」用以實現其意志的工具。這種哲學後來成了法西斯主義獨裁政治的思想武器。客觀唯心主義英雄史觀某些客觀唯心主義者的歷史觀也帶有英雄史觀的色彩﹐黑格爾﹐G.W.F.雖然認為﹐歷史不是個人隨心所欲的結果﹐而是由某種客觀精神決定的﹐但他又認為偉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他曾把拿破崙(1769~1821)稱為騎在馬背上的世界精神。他認為這些偉大人物是為了滿足世界精神對於發現自己﹑實現自己﹑返回自身的需求而創造歷史的。他雖然看到沒有人民群眾﹐即「進行再生產的個人」﹐社會生活不能繼續下去﹔但他又認為﹐群眾只是一群無定形的東西﹐他們的行動完全是自發的﹑無理性的﹑野蠻的﹑恐怖的﹐而偉大人物的優越性就在於他能知道和表述絕對意志﹐所有的人都集合在他的旗幟下﹐他就是人們的上帝。十八世紀法國唯物主義者提出人是社會環境的產物。但是他們所說的社會環境主要指政治和法律制度。這樣﹐社會的發展仍然決定於少數具有思維理性的立法者﹐即開明君主一類的「偉大天才」人物。存在的根源英雄史觀在社會歷史發展中長期占據統治地位﹐有其深刻的社會的﹑階級的和認識的根源﹐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決定力量﹐但他們的力量和智慧總是集中地體現在他們的代表者──領袖人物的活動中﹐並在領袖人物的領導下從事歷史的創造活動。當人們看不清隱藏在領袖人物行為的動機背後的﹑推動一個民族或階級行動起來的物質動因時﹐他們就會把個人看作推動歷史的決定力量。在剝削制度下﹐少數統治者憑藉權勢和所能支配的物質力量﹐可以在歷史上打上自己的印記﹐而創造歷史的勞動群眾則處於受剝削﹑被壓迫的地位﹐他們創造歷史的能力和作用的發揮﹐受到極大的壓抑和限制﹐他們作出的貢獻往往被湮沒﹐有的成果則為統治階級所竊取。剝削階級的思想家出於階級的偏見﹐總是把歷史說成是帝王將相創造的﹐極力貶低人民群眾的作用﹐以此欺騙和蒙蔽人民群眾﹐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與唯物史觀的區別歷史唯物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原理同英雄史觀的根本區別並不在於是否承認個別傑出人物的作用﹐而在於如何回答誰是歷史發展中的決定力量。歷史唯物主義科學地闡明了人民群眾和個別人物的關系﹐使被顛倒了的歷史重新顛倒了過來。在現代西方哲學中﹐英雄史觀仍然以新的形式不斷出現﹐如存在主義主張少數領袖人物所體現的神秘化了的個人情感﹑意志的存在是歷史發展的支配力量﹐認為「負責的個人是社會變化的先鋒」。
⑶ 你還知道歷史上有哪些名人他們創造了什麼
你還知道麗莎爺奶姓名讓他們創造了什麼歷史上的名人非常多中外的有中國的外國的比如說啊電燈泡的發明子啊還有我我的沙發名什麼的非常多的這些人
⑷ 誰是歷史的創造者
經典的誤解(一) 我們一直以來接受著這樣的「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句話寫在我們中學的政治課本里和大學的公共課教材中。一開始我對此深信不疑,直到後來接受了另外一些教育,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使我陷入了困惑。 何謂人民?教科書和老師都告訴我們:「人民是指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人民是政治概念;人民不包括全體社會成員,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和敵對分子不屬於人民。」但這個概念還是解決不了問題。比如,「被剝削政治權利的人」在被剝奪政治權利之前是否屬於人民?如果是一種錯誤的剝奪,他算不算人民的一員?「與人民為敵的人」如何界定?這個概念是不是適合古代社會?如果不適合,古代社會又是如何定義人民?如果適合,皇帝算不算人民?他不是最大的剝削者嗎?他是不是敵對分子?好皇帝和壞皇帝的區別在哪裡?不管怎麼界定,總會有人不是歷史的創造者。 看來老師沒有把這個問題說清楚,於是我們求助於專家。有一個專家的定義比較中肯。他認為:人民只是一個政治概念,其內涵和范圍可大可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在不同的歷史問題面前,人民的范疇始終沒有一個固定的值,或者可以這樣界定人民:人民是占據國民主體的力量,這只力量反映了該國的主流民意,凡是為主流民意出頭的政治力量就擁有了人民的支持,所以人民是倡導或者順應主流民意的團體的政治基礎,也就是該團體的「人民」。 他的意思是說,不同時間不同團體都有自己的「人民」。而且人民並不一定都代表進步和正義,只是反映主流民意。 這樣就會得出一個結論:歷史只是一部分人創造的。而且,歷史上那些叱吒風雲的卻又站在主流民意對立面(或稱敵對分子)的人物,卻沒有創造歷史。 看來這不是個好結論。但問題出在哪裡?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最近閱讀《黎澍文集》,才豁然開朗。黎澍早在1984年就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兩種提法提出公開批評。他在《歷史研究》上發表的《歷史的創造及其他》一文中說: 「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物質財富的生產是創造歷史的前提,也是人們第一個歷史活動,並有它自身的歷史。……實際上,創造歷史的前提即當時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構成經濟條件,好比是舞台,沒有舞台唱不成戲。舞台提供演出的物質條件,戲的內容必然要受到舞台的制約,只能在物質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演出,如在奴隸社會的舞台上登場演出的角色,只能是和奴隸社會有關的各階級、階層及其代表人物。但舞台不能決定在他提供的物質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戲的具體內容。」 也就是說不能因為人民群眾是物質資料的生產者就認為只有他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而各階級、階層及其代表人物都參與了歷史的創造。 黎澍的文章給不讀原著的那些歷史學家當頭一棒。他們打著維護馬克思主義的大旗,紛紛撰文質問黎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命題辯護。為了回應反對者的質問,他在1986年又發表了《再論歷史的創造及其他》一文,提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命題在邏輯推理上的錯誤: 「我認為可以作出一個判斷:『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觀點完全錯誤,不僅有轉述中產生的錯誤,而且最初提出這個命題的邏輯推理也是錯誤的,不值得苦心加以維護。」 黎澍進而指出,這兩個命題都不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提法,而分別是蘇聯學者普"尤金和我國歷史學家範文瀾提出的,而在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的經典提法是「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 我們終於明白了,原來是「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這個經典提法是不易誤解的。
⑸ 歷史由什麼人創造
歷史是由當權的統治階級創造的。
⑹ 歷史是由誰創造的為什麼
歷史這個詞嗎?那你就么必要深究了,很深奧。
每個朝代都有歷史,有史官記載,傳至下一代,這是正史;
也有百姓中頗有文採的記下當代的事件,成為野史;
但無論正史還是野史都不一定是真實的,因為歷史是勝利者的玩物,他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他讓史官把自己的污點掩蓋,盡寫好的也說不定,而野史也有可能是百姓痛恨當代統治者的制度,刻意把其寫的滿身污點,所以歷史不是誰創造的,它是歷史考古學家一定的根據加推理研究出來的
⑺ 歷史是誰創造的
是人民建造的`偉人是帶頭的`就像獅群`有頭獅有其他的獅子`總體促進獅群發展``在他們看來有領袖區別`在我們來看`是一群獅子沒什麼區別`
⑻ 誰創造的歷史
偉大領袖毛主席說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
第一版,人民群眾是社會權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供給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會物質生活資料,創造了人類的物質文明。
第二,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不僅以其實踐活動為創造精神財富提供取之不盡的源泉,而且以其千
百萬創造者的偉大的力量和智慧,為人類社會提供不可勝計的精神財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人類社會經歷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演變,
都必須通過人民群眾自覺的革命斗爭,勞動人民是革命斗爭的主力軍。
總之,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
造者
⑼ 是誰創造了歷史,又是誰在歷史中薪火相傳
有關手工藝的表述,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當中。無數巧奪天工的創版造構成了中華文權明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無數能工巧匠更為中華民族留下了一件件瑰寶。然而今天,這些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精華,正在以極快的速度流失,令人扼腕痛惜。所以,我們願意為它發聲,我們要為它發聲!
4000位候選人,12位非遺級別手工匠人從中脫穎而出,傳承文化使命。史無前例的極致內容,12位國寶級匠人——這不是一檔節目,而是一場對於傳統文化的發揚與傳播的文藝復興運動,將那些不為人知的精湛工藝展現給世人。內容以陳述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節奏明快,用大量的鏡頭語言在二十分鍾內呈現出每位匠人獨有的神韻。
⑽ 歷史是由誰創造的
歷史是由人民抄群眾創造的襲,毛澤東說「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和「歷史是人民創造的」。
毛澤東為什麼要說「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因為他從走上革命道路的第一天起,就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就把自己的雙腳牢牢地踏在中國廣大人民群眾這塊土地上,才使他所領導的革命從弱小走向強大,從小勝取得大勝,從而使中國革命走向成功。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所提出來的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方略,就是打人民戰爭,將日本侵略者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的淮海戰役,陳毅曾說,淮海戰役是上百萬老百姓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10)哪些人創造了歷史擴展閱讀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體,是歷史進步的根本推動力量;一切英雄人物只有代表人民群眾的意志和願望,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才有可能在歷史進步中發揮一定作用,但這種作用歸根到底還是人民群眾的作用,而不是英雄人物個人的作用。
因此,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