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的遼國是現在的哪裡
遼朝全盛時,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與當時統治中原的宋朝相對峙,形成南北朝對峙之勢。遼朝初期的疆域在今遼河流域上游一帶,在遼太祖及遼太宗時期不斷對外擴張,遼太祖時征服奚(今河北北部)、烏古、黑車子室韋(今內蒙古東部呼倫湖東南)、韃靼、回鶻與渤海國。938年遼太宗時取得燕雲十六州,並一度佔有中原。1005年遼聖宗與北宋簽定澶淵之盟,最後確定了與宋的邊界。
簡介:遼朝(公元907年—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國北方地區建立的封建王朝。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稱汗,國號「契丹」,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公元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滅五代後晉,改國號為「遼」,1066年改為「大遼」。公元1125年,遼朝被金朝所滅。契丹本是游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展,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遼朝還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有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由於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覆蓋西域地區,一些中亞、西亞及東歐地區的語言用契丹代指中國。
2. 古代大遼是現在的哪裡
遼朝全盛時,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與當時統治中原的宋朝相對峙,形成南北朝對峙之勢,《遼史》稱「幅員萬里」。
遼朝初期的疆域在今遼河流域上游一帶,在遼太祖及遼太宗時期不斷對外擴張,遼太祖時征服奚(今河北北部)、烏古、黑車子室韋(今內蒙古東部呼倫湖東南)、韃靼、回鶻與渤海國。
938年遼太宗時取得燕雲十六州,並一度佔有中原。1005年遼聖宗與北宋簽定澶淵之盟,最後確定了與宋的邊界。
(2)歷史上的大遼現在在哪裡擴展閱讀:
遼國的體系大體上是道、府(州)、縣三級。共有5京、6府,156州、軍、城,309縣(根據《遼史·地理志》。遼朝如同宋朝,也有五京制度,主要是為控制因戰爭獲的土地而設置的,或是因為爭奪一地而設置的前進基地。
遼朝先後形成五京制度。五京為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東京遼陽府(今遼寧省遼陽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
但只有上京和開封是首都,其他均是陪都。至遼宋澶淵之盟後的極盛期,中京政治作用雖然加強,但仍沒有改變上京首都的地位。
3. 古代遼國是現在哪裡
遼朝全盛時,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回西到阿爾泰山,南部答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涿州、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
遼朝(907年—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八年。
(3)歷史上的大遼現在在哪裡擴展閱讀:
遼(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是契丹族在我國北方建立起來的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政權,它與五代同時開始,又和北宋幾乎同時結束。作為少數民族的統治,雖然與中原地區常年征戰,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它卻深受著中原漢文化的影響。
契丹的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原是部落聯盟的軍事首長,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他擊敗了的剌葛、迭剌等人,於公元916年即皇帝位,成立了契丹國(契丹於938年改國號為遼,983年復稱契丹,1066年仍改為遼)。契丹建國後,阿保機逐步消滅了周遍的弱小部落,又於公元926年,消滅了渤海國(今遼寧東部到黑龍江南部一帶),基本完成了其統一的征程。
4. 古代的大遼是現在哪個省
大遼是歷史上的遼朝。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專河、大屬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
遼朝(907年—1125年 )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年。
(4)歷史上的大遼現在在哪裡擴展閱讀:
「遼」、「契丹」二號的本義,「契丹」可解為「鑌鐵」,乃民族之號;「遼」則國號,得名於遼水。也有學者認為「遼國」一號得名於「遼遠」之意。有學者研究「遼」與契丹語「遼」的內涵,強調遼「雙國號制」的意義。也有學者主張主張契丹是改「晉」為「大遼」,而非改「契丹」為「大遼」。
5. 遼國是現在的哪裡
位於東三省,內蒙,河北一帶。
遼朝初期的疆域在今遼河流域上游一帶版,在遼太祖及遼太宗時期不斷權對外擴張,遼太祖時征服奚(今河北北部)、烏古、黑車子室韋(今內蒙古東部呼倫湖東南)、韃靼、回鶻與渤海國。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遼史》稱「幅員萬里」。
(5)歷史上的大遼現在在哪裡擴展閱讀
遼朝全盛時,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涿州、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與當時統治中原的宋朝相對峙,形成南北朝對峙之勢,《遼史》稱「幅員萬里」。
遼朝初期的疆域在今遼河流域上游一帶,在遼太祖及遼太宗時期不斷對外擴張,遼太祖時征服奚(今河北北部)、烏古、黑車子室韋(今內蒙古東部呼倫湖東南)、韃靼、回鶻與渤海國。938年遼太宗時取得燕雲十六州,並一度佔有中原。1005年遼聖宗與北宋簽定澶淵之盟,最後確定了與宋的邊界。
6. 古代」大遼」是指現代的哪裡
大遼是歷史上的遼朝。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
遼朝(907年—1125年 )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年。
遼末,耶律淳建立北遼,與西夏共同抗金,後被金滅 。遼朝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建立西遼,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滅 。
遼朝宗室耶律留哥與其弟耶律廝不分別建立了東遼和後遼,最後東遼滅後遼,東遼則於1269年被蒙古所滅。1222年西遼貴族在今伊朗地區建立了小政權後西遼,1309年被伊爾汗國吞並。
(6)歷史上的大遼現在在哪裡擴展閱讀:
遼朝初期的疆域在今遼河流域上游一帶,在遼太祖及遼太宗時期不斷對外擴張,遼太祖時征服奚(今河北北部)、烏古、黑車子室韋(今內蒙古東部呼倫湖東南)、韃靼、回鶻與渤海國。
938年遼太宗時取得燕雲十六州,並一度佔有中原。1005年遼聖宗與北宋簽定澶淵之盟,最後確定了與宋的邊界。
漠北地區於931年設立「轄戛斯國王府」,隸屬上京道;1004年建成了鎮州、防州、維州三邊防城(皆在今蒙古烏蘭巴托西、西南),以鎮州(又稱可敦城,今蒙古鄂爾渾河上游哈達桑東北古回鶻城)為西北路招討司駐地,並駐軍鎮戍,開辟屯田。
西北路招討司是遼西北邊疆地區的最高軍政機構,負責鎮守西北邊疆地區,管轄阻卜等部落。1068年設置烏古敵烈都統軍司為統轄兩部的最高機構,其最高長官為統軍使(有時仍稱都詳穩),由契丹人擔任。
僻處今鄂嫩河及貝加爾湖東南面的萌古部,在遼大康十年(1084)向遼廷遣使進貢,其酋長接受了遼廷封授的部族官稱號令穩、詳穩,成為遼的屬部;
例如,成吉思汗的五世族祖,海都次子察剌哈寧昆(又譯察剌孩領忽)受有遼朝的「令穩」(即領忽,小部族官)官號,四世族祖必勒格被遼廷升號「詳穩」(即想昆,大部族官),父子相繼任遼屬部官。 遼代也築有長城,稱為遼代長城(遼邊壕)。
7. 歷史上的大遼國國都都在哪裡
遼國前後共擁有5個都城,分別為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東京遼陽府(今遼寧省遼陽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
第一、上京臨潢府
公元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稱帝建國,並效仿漢人王朝開始物色國都位置。918年,耶律阿保機命令禮部尚書築造了遼皇都。耶律阿保機死後,由耶律德光即位,這就是遼太宗。遼太宗繼續營建皇都並且完工,將之改名為臨潢府。臨潢府就是遼國的真正意義上的都城,後來的四京都屬於陪都的性質。臨潢府位於今天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林東鎮,分為南北兩座城,北城和南城分開,實行胡漢分治。
第二、中京大定府
公元1003年,遼聖宗耶律隆緒開始修建遼國的中京城,這就是大定府最初的起源。一直到遼興宗耶律宗真在位時期,大定府才修築完成。遼國皇帝不僅常年居住在這里,還在城中鼓勵漢人百姓養殖桑蠶,推廣紡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京都是遼國的商業都市。金國滅遼以後,繼續使用這里,直到後來蒙古興起。大定府的遺址也在蒙古自治區境內,也就是今天的寧城。
第三、東京遼陽府
遼陽府原本是渤海國的都城,後來被遼國所佔領。918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將之劃歸東丹國管理。遼太宗耶律德光在位時期,又將之改為東京城。遼國的東京就是今天的遼寧省遼陽市,也是遼國在東北的行政中心。12世紀女真族攻陷了這里,並依然作為陪都使用。
第四、南京析津府
南京析津府就是幽雲16州中的幽州城。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高祖石敬瑭將幽雲16州全部割讓給大遼。遼太宗耶律德光在938年得到了這座幽州城,並部署下重兵鎮守。遼南京是阻擋漢人北伐的前沿陣地,柴榮、趙光義等人均未能突破這里北上。北宋宣和2年,太監童貫率領19萬宋軍北伐,也在遼南京被守將耶律大石擊潰,可見遼國南京城池堅固,十分難以攻取。非常有趣的是,遼國的南京其實就是今天的北京市。
第五、西京雲中府
西京是遼興宗耶律宗真所修建,位於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1044年,遼興宗出於防禦西夏和北宋的目的,將原來唐代遺留下的舊城改建為西京。這里也是典故「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的出處。西京是遼國西南的軍事重鎮,可以管理西北諸路軍馬,意義重大。許多年後,金國人得到西京城,將之改名為大同府並沿用至今。
8. 歷史上的遼國是現在的哪個國家
屬於中國北方內蒙古大部分地區,吉林黑龍江哈爾濱大部分大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