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讓學生樂學會學
如何做到讓學生樂學會學
杜小紅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整個小學階段學生的識字總量約為
3500
個,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之一。而低年級就要求認識常用漢字
1600
~
1800
個,因此在低年級階段,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識字的興
趣,正確引導,使學生樂於識字,學會識字。
一、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
「
樂
」
學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
在學習上並沒有
明確的目的性,有意注意的時間持續很短,因此,在四十分鍾的課堂
教學中,
入何牢牢抓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
得尤為重要。
1
.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要想讓學生喜歡識字,首先
得讓學生沒有心理負擔,
敢於在課堂上暢所欲言,
因此創設一種民主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只有放下架子,親近學生,
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接受知識。
實踐證明,
在這種氣氛下
進行的學習,
學生的興趣濃,
主動性高,
往往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採用直觀的教學方式。遵循教學的直觀性原則,恰當地運用
直觀教具,尤其是電教手段,可以使復雜、抽象的教學內容顯得比較
簡單,明確和具體。艷麗的色彩、生動的形象、動聽的聲音把學生牢
牢地吸引住,
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識字的效率,
還能讓學生很快領悟
字詞的意思。例如:在教學生認識生字
「
筆
」
字時,我先拿出一支毛筆
讓學生摸一摸,
問:
這支筆是用什麼來做的?學生們很快地說:
用
「
竹
子
」
和
「
毛
」
做的。然後再引出生字
「
筆
」
。實踐證明,採用直觀的教學方
式,能使生字的出現更為形象、自然,符合學生的形象思維,因而形
成的印象就更為深刻。
3.
少批評多表揚。低年級學生思想單純,愛聽好話,愛受表揚,
只要教師一表揚,便勁頭十足,會有出色的表現;受到批評,則萎靡
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低年級教師要學會
「
哄
」
孩子,要准備一百頂
「
高帽
」
給學生戴,
而且要真心實意地給他們戴。
因此,
教師在教學中,
應以表揚為主,我在課堂中經常說的是
「
你真聰明!
」「
你真棒!
」「
有進
步了
」……
有時,學生說得好的時候,全班同學還和我不約而同地一
起說:
「
你真棒!
」
於是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更濃了。
二、採取各種方法,讓學生
「
會
」
學
學生的興趣有了,
得把生字正確識記下來,
該如何引導學生學會
正確識記字詞呢?我歸納了以下方法:
1.
聯想形象識字。在生字中,有的字是象形字,如:《口耳目》
一課的生字,
這類字很容易讓學生由字聯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
還有
一些字雖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筆畫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圖畫。
利用
這一特點,在識字過程中可以用聯想形象的方法幫助識記。如:學習
「
鼠
」
字,
「
鼠
」
它像只小老鼠,上面的
「
臼
」
是老鼠的臉,下面的是小老鼠
的牙齒。這樣一想,這個字就會深深地印在腦子里,學生的想像力和
創造力也就得到了發展。
2.
構字規律識字。在學習的漢字中,有許多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
上漢字組成的,
有趣的是它們的意思就是這幾個漢字意思的組合。
如
學習
「
明
」
字,課件先出示一個太陽圖和漢字
「
日
」
,讓學生觀察,感受
太陽的明亮,再出示月亮圖和漢字
「
月
」
,說明太陽和月亮在一起時就
更明亮,就組成一個
「
明
」
字。會意字的結構特點,讓人隱約感受到中
國人造字的智慧,
讓學生感受到了識字的樂趣,
激發了學生更大的識
字熱情。
3.
比較聯系識字。在生字中有許多相近的字,在學習時,不要讓
學生單獨去認字,而是把相近的字一並出現,在比較中識字,在聯系
中區別。如:學習
「
目
」
字,可與
「
日
」
字相比較,
「
日
」
太陽只有一個,所
以
「
日
」
里只有一橫,
「
目
」
眼睛有兩只,所以,
「
目
」
里有兩橫。如:學習
「
她
」
字,
可與
「
他
」「
地
」
相聯系比較,
在學生觀察比較後,
讓他們總結出:
這三個字的右邊都是
「
也
」
,
但又有不同,
男人他是
「
亻
」
旁,
女人她是
「
女
」
旁,
「
地
」
是與土有關,所以是
「
土
」
旁。這樣,學生通過比較它們的偏
旁及其表示的意義,便不會混淆了。
4.
表演動作識字。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肢體動作演示字的形義
聯系。在所學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動詞。學動詞時可以想一想動作,
再做一做動作。
如:
學習
「
跑
」
字,
先想一想跑的動作,
然後再做一下,
這樣學生就會明白
「
跑
」
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這樣不但讓學
生記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義,學起來不費力氣,學生還很踴躍。
5.
游戲識字。學生學過的字很快會忘記,在教學過程中,要巧妙
利用游戲,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樂學,喜歡學,有主動學
習的意願,能夠主動識字,快樂識字。在學習了合體字後,設計了一
個
「
摘蘋果
」
游戲。把所學字的偏旁與部首分別寫在半個蘋果上,打亂
貼於一棵蘋果樹上,
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思考、
判斷把偏旁和部
首組成字,誰讀准了,讀對了,就把
「
蘋果
」
送給他。這樣學生不僅學
習情緒高漲,而且也培養了學生快速思考、判斷的能力。
6.
結合生活識字。漢字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要讓學生養成留
意周圍事物、學習生字的習慣。創設識字環境,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
能力。
讓學生將自己作業本上的名字都標上拼音,
讓學生輪流發本子,
擴大識字量。還可通過
「
每日一句話
」
、
「
每周一首古詩
」
誦讀活動,讓
學生鞏固學過的生字,認識新字,同時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通
過各種教法,
各種途徑,
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熟練地掌握所學的生
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識字學習由枯燥變為有趣。讓他們獨
立探索、大膽想像,去想各種各樣的巧妙辦法,這樣,識字教學會變
得很容易。
總之,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有了學習方法,
就有了學習的效率,這對學生來說是
終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2.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樂學思想
初中生正處於由少年向青年過渡的時期,在課堂上引入「快樂教學」是完全必要的。尤其是歷史課的課時較少,教師更應該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之樂學、愛學,以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1.以圖激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鑒賞能力。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的興趣。」我們現行的歷史課本把知識性、趣味性和思想性融為一體,設置了豐富多彩的課堂板塊,如「動腦筋」、「議一議」、「比一比」、「找一找」等都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究欲。尤其是現行歷史教材大量使用插圖,圖文並茂,更是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歷史圖片是史實某一瞬間的再現,它包含了許多文字所不能表達的信息,成為了歷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之一。它既可以具體、形象、直觀地進行教學,也可以藉此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理解能力。
2.靈活採用歷史資料,突出情景,活躍教學。歷史的思維能力不是自然生成的,需要培養和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依據教學內容引入歷史材料,隨著一節課內容的展開,在必要的地方插入恰當的歷史材料,依託材料給出的情景對問題進行設置。當然,問題的設計不能過於膚淺,也不能太難而讓學生頭痛,要以思維訓練為核心,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如在講授《經濟大危機》一課時,就展示了這樣的材料:材料一:在密西西比河畔,農場主們正在將一桶桶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車車的大肥豬倒進河中。僅1933年一年,就有640萬頭豬被扔到河裡活活淹死,有5萬多畝棉花被點火燒光。材料二:在英國、法國、荷蘭、丹麥,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魚、整袋的咖啡豆被倒進大海,無數的奶牛、小羊被殺死。依據所學內容,筆者設置了如下問題:①這兩則材料反映了當時資本主義國家的什麼情況?②材料中的農場主為什麼要銷毀大量產品,而不是轉送或廉價出售給農民呢?這反映了資本家的什麼本性?依據材料和問題,學生不僅對經濟危機加深了理解,也鍛煉了分析、思維能力,從而激發了學習熱情。
3.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鞏固、小結。一節課的最後15分鍾,學生已感到有所疲勞,注意力開始下降。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課堂的最後時刻是教學的「收獲季節」,一個好的結尾,不只是對一節課的總結,好的結束語如同撞鍾,響亮、警醒而又「餘音繞梁」,它能極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教學再次推向高潮,並延伸到課後,直至課外。比如,學完《難忘九一八》後,我們就可以用「高梁葉子青又青,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先佔火葯庫,後佔北大營,殺人放火真是凶,中國軍隊幾十萬,『恭恭敬敬』讓出了沈陽城」這首歌謠來小結。既撼動了學生的心靈,又便於理解記憶。當然,我們還要精心研究適合教材、適合學生、促進教學的結課方式,靈活運用實踐,使結束語真正發揮其應有的潛在功能,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4.採用現代、詼諧的語言重新包裝課堂,使學生喜聽、樂思、好學、樂學。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幽默的語言,既可以吸引學生,調動學習氣氛,又能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其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幽默既要有愉悅性,又要有啟迪性和教育性,以幫助學生理解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而不單單是調動課堂氣氛。
「快樂學習是登上智慧之峰的雲梯」,在歷史教學中引入快樂教學法,使學生樂學、好學,從而實現教學相長~
3. 如何歷史課與學生互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初中歷史教學在現代教育的大嬗變中,應重構具有歷史學科特點的素質教育模式。傳統教學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單純追求學生認知的發展,而新課程體現素質教育觀念,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的是培養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重視個性的發展,讓學生成為歷史課堂的主人。那麼怎樣讓學生成為歷史課堂的主人呢?本文從教師對歷史課堂教學的組織和指導及落實學生學習主體性原則必須遵循的環節這兩方面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教師對歷史課堂教學的組織和指導
首先,要使學生成為有獨立行為的人和有自覺的、有意識的人,才能在歷史學習中具有自主性和主動性。學生自覺主動參與與學習的程度將直接影響和制約整個歷史教學過程的發展和教學的結果。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須躬行。」空洞抽象的講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地實踐活動將使人終身難忘。
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善於發現和開發學生潛在素質的閃光點,因材施教,給學生創造一個自主發展的空間,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靈活的組織方式會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當學生對一個歷史問題認識模糊時,可以把問題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討論,各抒己見,共同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論。當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後,合作學習更成為一種需要,通過課堂內互動,讓不同思維在合作中碰撞,讓他們發現問題,激勵他們去探索,去創新。根據初中學生具有好奇性心強,接受能力強,可塑性強的明顯特點,教師應讓學生感到進行大膽想像是合理的,這樣對培養強化學生的創造意識,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歷史興趣是極為有益的。
其次,創建寬松和諧的氛圍。課堂教學的空間不是真空場所,它充滿著無形但又是最敏感的人為因素。和諧的人際關系,活躍的課堂氣氛,高漲的學生情緒,競爭的學習機制已成為現代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關愛學生,寬容大度,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在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礎上,學生能勇於參與教學,樂於參與教學,教與學才能共融互促。
二、要落實學生學習主體性原則,必須在「我要學習」——「我能學習」——「我會學習」幾個環節上下功夫
第一、首先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學習興趣與求知慾,使其形成學習歷史的內在動力,積極主動的探索無限的知識,把握好培養學生發展思維能力的關鍵。同時還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意識。只有學習的目的明確,方能轉化為自覺學習的行為。從終級目標看,知識經濟時代需要智力型人才,從學科目標看,要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歷史不是單純地應付升學考試,而是具有獨特的學科優勢,它能使人豐富知識,涵養品德,健全人格,發展特長。學好歷史,發展自身整體素質,終身受益無窮。
第二、培養主動參與學習的習慣。首先應養成預習的習慣,它是課堂上主動學習的前奏曲,通過感知教材,初步認識學習內容,才能延伸到深化理解的層面。其次要是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善於參與到歷史教學中來。再次要學會與他人交流,質疑問難,互問互議,各抒己見,教學互長,相益得彰。
第三、提高學生的自學自研能力。從實質而言,學生主動參與歷史教學的程度和質量,取決於學生的自學自研能力。教師的導向作用是催化劑,那麼學生的自學自研能力則是內在動力。當學生具備了自學能力,自己獲得信息的能力,自己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才能對歷史知識有新的認識和體會,才能進一步探求新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第四、變被動聽講型為主動學習型。從學習的角度看,除了獲得信息外,還需要內化為自我的成果,學習過程不僅是視覺和聽覺的活動,還需要多動口、動手、動腦,充分調動各種學習器官的功能。教師在設計活動中要重視細節,給學生充分選擇的自由。通過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
第五、應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影響和制約學生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等,除了這些因素外,還有學生自身成長過程中的因素,這些因素都對學生心理適應能力、心理健康水平、心理調節能力有直接或間接影響。歷史教學在預防和矯正學生不良的心理行為和心理障礙上,應該是有所作為的。重視學生心理疏導,引導學生克服學習心理障礙,形成良好的學習情緒,增強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總之,幫助學生適應不斷變化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學會和世界和諧相處應該是歷史教學中的人文性的重要目標之一。
最後,應引入競爭的學習機制,促使學生樂於思考、樂於探索。即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次數和質量(尤其是創造性思維的含量),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進行量化,作為平時成績,使其在學期或學年的考核中佔一定比例。這樣,既有利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動腦筋的習慣,又有利於創造能力的培養。如此,學生必將愛學歷史,樂學歷史,學好歷史。
以上,便是筆者在實施課改中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幾點體會。當然還有許多方法有待探索。總之,教師要以提高歷史教學效率為宗旨,以實施素質教育為目的,不斷探索和改進,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日臻完善。
4. 如何讓學生會學、善學、樂學
注入式教學只是授之以魚,實行「滿堂灌」、「填鴨式」,學生總是處在被支配的地位,嚴重阻礙了學生素質的發展和提高。我認為,學生是未來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學習的主人,教師不但要授之以魚,還要授之以「漁」。不斷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進而達到樂學的學習境界。 (一)要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在過去漫長的教育史上,許多人都孜孜不倦地研究教法,我也是這個隊伍中的一員,也曾提出並試驗過不少教法。隨著頭腦中思想的更新,我認識到光重教法還不行,必須研究學法,使教與學和諧統一,學習效率會不斷提高。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技巧 教學中我不但注重讓學生會學,同時也注意訓練學生善學。我認為,任何知識都有規律可循,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在一定意義上說也是一個尋找規律的過程,找到規律就能會學,會找規律,就能善學。沿著找規律的軌跡發展,學生的學習技巧就會得到培養。(三)要培養學生強烈的、穩定的學習慾望,積極主動地學習 現在的小學生獨生子女多,多數家長都重視智力開發,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造成了許多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發展不協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兒童成長的兩個翅膀,哪一個不豐滿都會影響起飛,影響發展。在教學中,我竭力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學習興趣。我想,學生要變被動學為主動學,就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慾望,產生「我要學」的心理需要。 一是以美引趣。我用美的語言、美的表情、美的動作和美的板書等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二是以奇誘趣。用新奇的內容和方法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設疑激趣。抓住知識內容的關鍵處設疑引思,開拓學生的思路,使之產生求知慾望。四是以動喚趣。課堂上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等多種教學活動形式,喚起學生興趣。
5. 如何讓學生樂學
一、重訓練,促進師生的交流與合作
接手班級之後,等到班級秩序穩定,我就開始對學生進行讀書、說話、小組合作等方面的訓練。訓練學生怎樣以正確的姿勢看書讀書,訓練學生說完整的話,說標準的普通話,還有就是站在自我的角度練慣用我認為我感覺我想進行說話,樹立學生學習的自我意識,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奠定基礎;訓練學生小組合作怎樣學,怎樣匯報,怎樣評價,並且注重每一個細節。
二、重積累,豐富學生的語言
豐富的語言來自於積累。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我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字詞、古詩、名言諺語、課外閱讀等方面的積累。我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分三步驟展開這方面的教學。第一步,我首先抓住教材語文園地中的日積月累,通過記憶比拼、開火車、快速接龍等游戲活動,讓學生體驗到積累的樂趣和收獲。第二步,使學生能用課本中教給的識字方法來識記生字,例如把簡單的熟字,也就是已經認識的字加一加,減一減,變成另外一個字,或是熟字加偏旁減偏旁。第三步,圍繞日積月累這個主題,我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比比誰認識的字多、摘蘋果、登山,通過這些游戲來讓學生認識字詞,不但調動學生積極性,而且表現好的學生或是小組還有獎勵,能夠做到讓他們在樂中學。
三、 重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
培養學生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讀中感悟。一年級的課文是富有時代氣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的,而且文章篇幅不長。用來鍛煉朗讀是很好的材料,加上錄音教學,讓學生先模仿錄音跟讀課文,在了解了課文後再試著自己朗讀,一些重點的句子和段落還可以幾個學生來比賽讀,讀完評價再讀,看看有沒有進步。採用這種教學方式,每一篇課文的閱讀都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引導學生理解,並且注重朗讀的指導。記得我對學生進行過這樣一次語感訓練,出示一句非常簡單的話這是我的要學生讀出不同感情來。學生反復讀,反復品味。一句簡單的話被學生讀出了豐富的感情,有自豪的,有驕傲的,有疑問的,有害羞的,有毫不在乎的。
四、開展游戲、表演、競賽等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動態的,只有在活動中興趣才能發揮其對認識和活動本身的推動作用,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限制甚至剝奪兒童的活動,他們很快會對學習感到厭倦,乏味,從而降低學習積極性。在教學《公雞的臉紅了》第5小節時,讓學生扮演公雞,表演風雨交加,雷電轟鳴的背景時,請小朋友分別扮演鴨子,兔子,松鼠等幫助公雞搶修屋頂,通過游戲,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懂得了集體力量大,朋友,鄰居之間相互幫助,互相關心。
五、評價,樹立學生的信心
課堂上,對學生的發言,盡量避免用不對、不行、錯了這樣很否定的詞語來評價學生。對學生的上課表現可以用這樣的語言來評價:謝謝你,給老師帶來了驚喜,你的想像好奇特,你的朗讀很動聽,你真會觀察,你的小腦瓜真會想問題等,如果學生答問有偏差,可以說,你的想法不一樣,沒關系,老師很欣賞你積極發言的表現,再靜下來想想一定會找到答案的。學生往往在得到這樣的評價之後,表現都更加踴躍,更加主動大膽。孩子們的表現告訴我,教師善於用親切的語言來評價學生,能帶給學生學習的快樂,讓他們發現自己的閃光點,敢想敢說,更加充滿自信,從而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更高。
另外,可以積極引入課外知識。愛聽故事是兒童的天性,上課開始,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一些有針對性的故事作為引題,也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巧妙運用故事導入,常常能調節課堂氣氛,引起興趣,使學生產生樂學情緒。
6. 如何讓學生要學,會學,樂學
初中生物的教學內容,有些是很抽象的,學生不易理解與掌握,新課改下,在進行生專物教學過程中屬要建構具有趣味性、創造性、實踐性等的學生主體活動,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輕松、自主、和諧的氛圍中快樂地學習,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也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1]。1.適時地運用好多媒體課件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的認識能力還不夠,思維也有限,教學中出現的難點也比較多,而利用多媒體則可以很容易地攻破這些問題[2]。1.1化靜為動法在進行「花的受精過程」的教學中,可以對其這樣設計:先將花粉粒落在雌蕊柱頭上,然後再開始萌發,先使花粉管伸出一點,之後逐漸地生長、伸長,花粉管中的兩個精子隨著花粉管的伸長向下移動,而且會伴隨著花粉管進入到胚珠中。兩個精子隨後從花粉管中出來,依次融合於卵細胞、兩個極核。旁邊的註解同時換成受精卵、受精極核。如此,就將課本中的知識變靜為動,無形變有形,抽象化直觀,因而對於在教學中的難點,採用此方法可以很容易地解決。此外,在進行講解「草履蟲的形態結構」時,最難的是其功能。
7. 如何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歷史
湖南省懷化市靖州三中 唐八一 我國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兩千多年前的孔子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怎樣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對學習的熱愛。不同的人在同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習效果不一樣,自身的素質固然是一個方面,但更重要的還在於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態度或感覺。因此我們在歷史教學中,應努力讓學生成為「樂知者」,使之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才能打破過去沉悶的課堂氣氛,真正在落實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回歸學習的本位,成為學習的主人。本文就如何讓學生快樂的學習歷史,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希望同行們能給予我幫助和指導。 一、巧妙的導語設計,幫助學生打開了快樂學習歷史之門 特級教師於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新穎獨特的導入就能先聲奪人,激發學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為上課提供良好的氛圍和心理條件,讓學生愉快地走進歷史課堂,愉快地接受歷史新知,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作為歷史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並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積極心理,根據不同教學內容,設計出能讓學生產生興趣的導語,使之成為一把打開快樂學習之門的鑰匙。 新課的導入要針對學生的實際,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特徵、心理狀態、知識層次等。筆者在上《五四愛國運動》時,就嘗試了音樂導入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讓學生欣賞中國共青團團歌《光榮啊,中國共青團》,熟悉的旋律讓部分學生跟著輕輕哼唱,大家共同感受當中振奮人心的精神,然後質疑學生:①你知道青年節是哪一天嗎?②為什麼要把這一天定為青年節?這兩個問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既能激發他們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又能很好的切入本課的主題。 新課的導入還要有啟發性,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要讓學生從學習中得到滿足的良好情感,以便從這種情感中產生和形成一種情緒狀態——即強烈的學習願望。」導入時要緊緊圍繞激發學生的思維來設計,注意從授課內容出發,抓住授課內容的重點和關鍵,巧妙設置學生感興趣而又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情境,以此撥動學生求知的心弦,激發學生急於探索的心理狀態。 二、豐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品味到快樂學習歷史之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變換自己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對自己所傳授的知識感興趣,才能讓歷史課長久的「保鮮」。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就嘗試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情境體驗法。根據教材內容,設計一個歷史情境,讓學生全面、深入的了解所學歷史知識。我在上《絲綢之路》一課時,就設計這樣的情境:讓學生扮演漢代的商人,然後根據教材內容設計簡單的台詞,體味絲綢之路上的苦與樂。學生在歷史情境中,可能會出現一些知識性的錯誤。但如果我們常這樣去練習,不僅能幫助學生記憶,還能加強他們的文字素養和表演能力,歡聲笑語中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 3.幽默教學法。歷史課堂上缺乏幽默是悲哀的,我們教師應結合有關知識巧妙地融幽默於教學中,含而不露地引發學生的聯想,出神入化地推動知識的領悟,能夠獲得非比尋常的功效。正如法國一位著名的演講家說過:「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能為人所接受。」在識記「八國聯軍」是哪八國時,我設計了這樣一段話:英俄(英國、俄國)為了得(德國)到美(美國)麗的太陽(日本)花(法國)了一億(義大利)奧(奧匈帝國)元。話音未落學生大笑,結果他們便能用很短的時間記牢八國聯軍的組成;識記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逝世的時間,我又是這樣設計的:一爬爬上山,去見馬克思(1883年)。這樣讓學生在笑聲中,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歷史,學好了歷史。 4.圖示表格法。針對歷史教材涉及的人事眾多、信息量大、頭緒紛繁復雜等特點,歷史教師不應照本宣科,而應取其綱要信息,用簡練的文字或圖示表格展示給學生。通過圖示,不但使歷史知識簡單明了,也使這一節課的內容系統、豐富、有序,改變了單純的語言講述和單一的條目性板書,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從而獲得了1+1>2的教學效果。 三、得體的課後作業,讓學生感受到快樂學習歷史之美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往往追求課堂教學的新理念,但學生的課後作業仍然是傳統作業,側重知識,形式呆板,學生的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課堂上的探究熱情被冷卻。因此課後布置得體的實踐活動,就尤為重要。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做了這樣的嘗試,歸納起來布置的課後作業可分為: 1.探究式。為了切實的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筆者嘗試布置探究式的作業,這樣的實踐活動不但有效地完成對學生歷史知識的考查,還對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與方法也做了考查,正可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分層式。為了使學生樂於做題並做有所得,我在設置課後作業時,改變以往硬性規定、呆板單一的做法,將作業分為「必做題」「選做題」「自主題」三個層次。「必做題」一般為基礎題,主要用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題目難度較小,所以要求學生必須完成。「選做題」是指在老師布置的幾組題目中根據自己的情況可以選擇其中的一部分題目來做。而「自主題」是指教師不做任何規定的作業,自己根據學習的情況選擇與課堂相關知識的拓展延伸題或創新題,每個學生可視自己的學習基礎量力而為,自主選擇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學生完成這類作業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有所選擇,不再感到單調枯燥,從而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的需求。這樣既激發了學生探索慾望,擴大了視野,更重要的是做作業不再成為負擔,而變成了一種樂趣。 總之,我們教師要把握住新課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學生敞開學史之門,指明知史之路,讓他們暢所欲言,施展才能。不斷地向課堂注入「活水」,才能增強歷史學科的魅力,真正讓學生快樂的學習歷史。
8. 如何讓學生想學,樂學,好學
老師的教學風格很重要,要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自然想學。怎麼讓課堂氣氛活躍,回到句首跟老師的教學風格有關,幽默輕松的教學,學生會比較喜歡
9. 求問如何讓學生「樂學」
1.問題成因
教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設計教案,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學
習得好不好,決定權在學生,取決於他們對所學的知識、所開展的活動有沒有興趣,只要有了
興趣,學生就會產生要學的動力。
2.問題本質
生命在於運動。教師進行運動技能和技巧的傳授時,通過一定量的運動練習,以達到增強
學生體質、健康體魄的目的。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要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當學生真正認識
到體育運動對於自身的意義時,就會內化為學習需求,以更飽滿的熱情和激情投身於學習之
中。
3.解決策略
(1)知識引領。教師首先要分析教學內容,努力探尋、挖掘該教學內容與學生個體發展
需要之間的關系,結合自己的理解,選擇、改編、歸納成適合學生學習的知識點,並通過一定
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逐步建立起學習內容和個體需要之間的聯系。
(2)切身體驗。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親自操作練習,體驗體育運動給他們帶來
的快樂和影響,從而進一步鞏固並完善體育與自身密切聯系。
(3)評價反饋。進行體育運動後的效果怎麼樣,學生迫切需要得到認可和提醒,這時教
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評價。如跑操教學,特別是在期末考試臨近之時,組織學生進行跑操,可以
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在跑操活動結束之後,可以讓學生談談跑操之後的感覺,並和跑操
前的感覺進行比較,使學生感受到跑操活動可以緩解疲勞、減輕壓力,不僅鍛煉了身體,而且
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10. 學習(語文、數學等)的意義是什麼如何讓學生樂學、會學
讓自己多得到一些來東西 不知是知識源 還有學習過程中懂得堅持懂得吃苦的精神吧
讓學生樂學,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調動起積極性。會學則需要教師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比如:怎樣背誦課文,中年級怎樣寫好一段話,怎樣寫日記,怎樣解答閱讀題等,只要學生學會了方法,課堂上在反復練習,學生對語文就會達到樂學、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