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都有哪些跟三國有關的景點,急用!!!!
成都武候祠
成都武侯祠是中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內宇及惠陵組成。
主體建築容坐北面南,擺在一條中軸線上,依次是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諸葛亮殿五重,西側是劉備陵園及其建築。二門至劉備殿與東西廊,過廳至諸葛殿東西兩廂房,形成兩組四合建築結構。軸線建築兩側配有園林景點和附屬建築。
現作為三國遺跡博物館,分文物區(三國歷史遺跡區)、園林區(三國文化體驗區)和錦里(錦里民俗區)三部分。
成都市郊八陣遺址
在成都市郊彌牟鎮,相傳諸葛亮曾在此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② 成都有關三國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成都武候祠
成都武侯祠是中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劉備、版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權。
主體建築坐北面南,擺在一條中軸線上,依次是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諸葛亮殿五重,西側是劉備陵園及其建築。二門至劉備殿與東西廊,過廳至諸葛殿東西兩廂房,形成兩組四合建築結構。軸線建築兩側配有園林景點和附屬建築。
現作為三國遺跡博物館,分文物區(三國歷史遺跡區)、園林區(三國文化體驗區)和錦里(錦里民俗區)三部分。
成都市郊八陣遺址
在成都市郊彌牟鎮,相傳諸葛亮曾在此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③ 成都歷史各時期的重大事件和代表人物等
歷史各個時期的成都:
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前367年)將都城從廣都樊鄉(華陽)遷往成都,構築城池。
早期為百濮地,據《華陽國志》載: "越嶲郡會無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記 · 楚世家》說:「(楚武王)於是始開濮地面有之,建寧郡南有濮夷,濮夷無君長總統,各以邑落自聚,故稱百濮也」。
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最後的都邑。
東周慎王四年(前316年),秦國兼並蜀國,並設置蜀郡於成都。秦張儀、司馬錯築太城(府南城),次年,張儀在太城以西築少城(府西城)。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該地人民,主持修建了沿用至今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並造石人作測量都江堰水則,是中國最早水尺。 秦末漢初,成都取代關中而稱「天府」。
西漢元封五年,漢武帝分天下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為庸部,蜀郡為導江,治臨邛。新朝地皇五年,公孫述稱帝,定成都為「成家」。又改益州為司隸,蜀郡為成都尹。東漢時仍為蜀郡。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從原廣漢郡雒縣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
三國時期成都為蜀漢國都。延康元年,曹丕篡漢,次年,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在蜀地成都稱帝,延續了漢朝大統。蜀漢政權始於昭烈帝劉備,鼎盛時期占據荊州、益州,國力強盛,但是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後元氣大傷,後來諸葛亮治國,恢復生產,使得能與魏、吳抗衡。
晉武帝改蜀郡為成都國,不久恢復稱呼。永興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稱帝,國號「大成」。至咸康四年(338年)時,李雄侄李壽又改國號為「漢」,史稱為「成漢」。永和三年(347年),大成國被東晉所滅。
南朝宋、齊以後,益州及蜀郡的治地址都是成都,益州刺史治太城,成都內史治少城。隋朝開皇二年(582年),改為西南道行台。次年,復置總管府。大業初年(605年),府廢,隋煬帝復改益州為蜀郡。
唐朝復為益州,武德初年(618年),置總管府。武德三年(620年),改為西南道行台。武德九年(626年),又改為都督府。龍朔二年(662年),升大都督府。天寶初年(742年),復為蜀郡。至德二年,唐玄宗幸蜀駐蹕,升蜀郡為成都府,作為南京,是唐王朝的陪都,改成都守為尹。
後梁開平一年(907年),朱溫滅唐,中國歷史進入五代時期。王建、孟知祥先後割據川蜀,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和「後蜀」。
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川峽四路之一)為成都府路,治所在成都。
南宋寶佑五年(1257年),蒙元軍攻佔成都,使當地的生產和經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23]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設成都路,為四川行省首府駐地。
元末,至正二十年(1360年),明玉珍建立大夏國,改曰成都刺史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軍攻滅大夏國政權,在成都設四川承宣布政司,其中成都為首府。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王,王府設在成都,今人稱其為「皇城」。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率軍攻入成都,自立為帝,國號大西,稱成都為西京。
清軍入川,四川漢人極力抵抗,戰亂多年,人口大減。康熙年間,清廷實施「湖廣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漸恢復生氣,並繁榮至今。清朝設置四川省於成都。皇帝另簡派四川總督、成都將軍駐成都府。
民國元年(1911年)6月,保路運動在成都發起,清廷四川總督的趙爾豐因鎮壓民眾而造成的「成都血案」引發民眾起義,這直接導致了辛亥革命的總爆發,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績。11月27日,立憲黨人蒲殿俊在成都宣布四川脫離清朝,成立大漢軍政府並擔任都督。
民國二年(1912年)3月12日,成都之大漢軍政府改為四川軍政府,軍政府駐成都,尹昌衡任都督。民國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通令在成都設置西川道,領成都、華陽等31縣;後廢道復省,成都仍為四川省會。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立成都市。
1949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成都,撤銷四川省,成都成為川西行署區的駐地。
1952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撤銷各行署、恢復四川省建制後,在成都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
1989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都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享有省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成為全國14個計劃單列市之一。
1994年5月,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通過,將計劃單列市確定為副省級市,成都加強了省級機構統籌規劃和協調的地位和作用,成為全國15個副省級市之一。
(3)成都三國哪些歷史擴展閱讀:
成都簡介:
成都,簡稱蓉,別稱「蓉城、錦城」,是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市, 特大城市,西部戰區機關駐地, 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重要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是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2018年,全市下轄20個區(市)縣和高新區、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面積143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33萬人,GDP15342.77億元。成都位於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內地勢平坦、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農業發達,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作為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有國家級科研機構30家,國家級研發平台67個,高校56所,各類人才約389萬人;世界500強企業285家。成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古蜀文明發祥地, 中國十大古都之一。 公元前四世紀,開明王朝九世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
先後有7個割據政權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漢為全國五大都會之一;唐為中國最發達的工商業城市之一,史稱「揚一益二」;北宋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會,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紙幣交子。擁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遺址等名勝古跡,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先後獲世界最佳新興商務城市、中國內陸投資環境標桿城市 、國家小微企業雙創示範基地城市 、中國城市綜合實力十強 、中國十大創業城市等。 2016年4月,國務院明確成都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
2019年3月1日,成都獲得2021年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舉辦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成都
④ 成都周邊哪些地方可以體驗三國的文化和歷史
除了茶館和武侯祠的話,丹景山佛興寺也可以去一下,那裡現在還有不少遺址和文化印記可以探尋
⑤ 三國時稱成都
成都是三國名抄城,地處四川盆地襲中部的成都平原上,沃野千里,號稱「天府」。劉備因為成都之主創建蜀國,名噪三國,流傳至今。但是成都在劉備入主之前並非叫做「成都」,籠統稱做「益州」而已。這從有關成都的史料中可以得知。 成都之名出自劉備:「一年成市,三年成都」:先主劉備入蜀之後重視發展,決心讓成都發達成為象當時的洛陽、長安,以為蜀都,與曹魏爭雄;於是定下了讓成都一年成市,三年成都的目標,成都由此得名。後明朝羅貫中在著《三國演義》時候也許沒有顧及到這點。
⑥ 成都哪裡保留了三國時期的文化遺址。
成都武侯祠,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是中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始建於公元223年修建劉備陵寢。千多年來幾經毀損,屢有變遷。武侯祠(指諸葛亮的專祠)建於唐以前,初與祭祀劉備(漢昭烈帝)的昭烈廟相鄰,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並入了「漢昭烈廟」,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現存祠廟的主體建築1672年清朝 康熙年間(康熙十一年)重建。196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成立博物館,2008年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享有「三國聖地」之美譽。成都境內除武侯祠外其他三國文化遺跡
(一)、市區:
1.衣冠廟/在武侯祠南約1.5公里處,其得名源於此地原有關羽衣冠墓。
2.桓侯巷/成都萬里橋和衣冠廟之間原有一座墓,人們認為是桓侯墓,墓所在的巷道也被成為桓侯巷。
3.萬里橋/成都南門原大橋名叫萬里橋,其橋為秦國蜀郡太守李冰所建。自三國後,人們一直稱其為萬里橋。此橋今已不存。
4.諸葛井/成都江南館街有一井,人們稱為諸葛井,相傳為諸葛亮所開鑿。井旁曾修有諸葛祠,現井、祠皆毀。
5.龍泉洛帶鎮/相傳劉禪在此落玉帶於井。
6.黃龍溪/相傳劉備稱帝時,此地出現黃龍。
7.黃忠墓/成都西郊在清道光年間曾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有「黃剛侯諱漢升之墓」,於是人們在此修建了黃忠祠,塑黃忠像。「文革」中黃忠祠、墓被毀。
8.洗馬塘/在成都市和平街小學內。塘邊相傳為趙雲住地遺址,而池塘就是趙雲洗戰馬的地方,清初,塘邊尚有「漢順平侯洗馬池」的刻石。現塘池被填平。
9.向寵墓/原在成都市城北公園內,現已不存。
10.九里堤/成都金牛區和平鄉九里村,殘存有一條長2000多米、寬7~8米的土埂,這就是人們稱為九里堤或者諸葛堤的遺跡。諸葛亮當年為發展經濟,防禦水害,提高糧食產量,住持修建了這條攔水堤壩。宋代太守劉熙曾重修,並在堤旁修諸葛廟,現已不存。
11.張飛營/在成都龍泉驛區。這里原為漢、唐時期的古驛站,張飛營遺址就在驛站口旁邊的山上。遺址面積約一平方公里,張飛曾屯兵於此配合劉備攻打成都。唐、宋時,這里有「古張飛營」石碑,現石碑已不存。
(二)、新都
1.彌牟鎮八陣圖遺址/明代已毀壞過半,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曾加以補修,道光十年(1837)曾勘清,當時佔地36畝4分4厘,當時還存71壘。1981年公布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至今還存4壘,每壘高3米多。
2.八陣圖碑/新都桂湖公園,即升庵祠內收藏有原彌牟鎮武侯祠的「八陣圖碑記」明碑。碑高185厘米,寬115厘米,碑帽及篆書碑額已失,僅存碑身。碑文為陰刻楷書。
3.馬超墓/新都城南2.5公里處。新都馬超墓在明代有四川按察使楊瞻立的「漢故征西將軍馬公諱超字孟起之墓」石碑,清人馬維祺曾在墓前建馬超祠,並親書碑一通。如今馬超祠已被毀,墓僅存方圓百米的土堆。馬超祠舊址蓋起了一所馬超小學,明楊瞻碑收藏在新都文管所。
(三)、雙流
1.葛陌/在雙流縣北4公里,金花、永福鄉交界處,為諸葛亮舊居。此處原有葛陌廟,已毀,現仍有葛陌村、諸葛井。
2.大口井/九江鄉大井村,相傳諸葛亮曾於此汲水灌田。
3.石刻張飛頭/又名「福頭」,在太平鄉與簡陽縣武廟鄉交界處。
4.蔣公舊治坊/紀念蔣琬,已拆。
(四)、都江堰
1.都江堰/諸葛亮曾在此設置堰官,以兵1200守衛。
2.青城山/青城山是天師道發祥地,三國時張魯的祖父張陵曾在此設壇傳道。
(五)、大邑
1.趙雲墓和趙雲廟/趙雲死後下葬於大邑縣城東銀屏山麓。趙雲墓依山而建,狀若小丘,墓前有清康熙年間的墓碑,上刻「漢順平侯趙雲墓」。
2.鶴鳴山/鶴鳴山在大邑縣城北15公里處,張陵曾修道於山中。
(六)、邛崍
1.臨邛火井遺址/在火井鄉,諸葛亮曾在此取天然氣煮鹽煉鐵。
2.孔明鄉/今孔明鄉。
3.邛雅驛道遺址
(七)、蒲江
1.太清觀遺址/東漢道教創始人張陵曾在此居住。
其他地區:
1、德陽市
(1)德陽市:
a.秦宓墓宅(德陽市城北2.5公里秦宓村)
b.三造亭(秦宓村)
(2)廣漢市:
a.張任墓(金雁橋西北側北外鄉桅桿村)
b.鄧芝墓(向陽鄉勝利村)
c.馬岱墓(向陽鄉張化村)
(3)綿竹市:
a.諸葛瞻父子雙忠祠(綿竹市城西郊)
b.蜀漢三叛石雕跪像(城區關岳廟內出土,鐫刻於明代,像背刻有「叛逆糜芳」、「叛逆傅士仁」、「叛逆郝普」,現存於雙忠祠內。)
(4)羅江縣:
a.白馬關(羅江縣白馬山上)
b.龐統墓、祠(羅江縣白馬關山)
c.落鳳坡(羅江縣北2公里處)
⑦ 三國時期,四川屬於哪個國家
三國時期,四川屬於蜀漢。
蜀漢(221年5月15日 —263年),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版在成都稱帝,國號權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
佔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為魏所滅。共歷二帝,四十三年。
蜀漢的郵驛事業
與曹魏在北方建立政權同時,劉備在四川建立了蜀漢政權。當時四川的交通比較落後,山路居多。劉備和丞相諸葛亮在開辟四川郵驛事業上,作出了重要貢獻。
劉備建漢後,為了對付北方的曹魏,在漢中地區建立了北伐的軍事基地。為打通軍輸要道,在四川與漢中之間開通了四條主要道路,這就是著名的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和金牛道。蜀國還在漢中設置了重要軍事關隘白水關。
白水關周圍的山上布滿了烽火樓。從白水關到國都成都400里間設置了一系列的亭障館舍,以保障郵驛的正常運行。在與東吳交界的荊州地區,大將關羽也在沿江設立了軍用通信的「斥堠」,烽火台從後方一直通達襄樊前線。
⑧ 成都有哪些名勝古跡
成都是歷史文化名城,有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樓、文殊院、昭覺寺等眾多歷史名勝古跡。
五:昭覺寺位於成都市北郊5公里,素有川西"第一叢林"之稱,在唐貞觀年間(627-649)改為佛剎,名建元寺,宣宗時賜名"昭覺"。宋崇寧年間(1102-1106)佛果克勤(宋高宗賜號圓悟禪師)說法於寺,復名昭覺。南宋紹興初年,敕改昭覺為禪林。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毀於兵火。清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殿宇規模宏大,林木蔥蘢,為成都著名古剎之一。
⑨ 請問下三國時期有哪些重大的歷史事件
184年 2月 黃巾起義。
10月 張角病死。
187年 曹操任東郡太守。
189年 9月 董卓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立九歲的陳留王劉協為帝,是為獻帝。
12月 曹操號召各鎮諸侯共起討伐董卓。
190年 1月 各路諸侯起兵反董卓。
董卓令李儒毒死弘農王(少帝) 卒年15歲
2月 董卓焚洛陽,遷都長安,洛陽古都殘破
公孫度自立為遼東侯
191年 孫堅破董卓,斬華雄。
袁紹奪州牧韓馥的冀州,自領州牧。
192年 4月 王允設連環計,呂布殺死董卓。
6月 李?、郭汜圍長安,殺王允,敗呂布。
曹操擊敗青州黃巾軍,收編為「青州兵「,實力得以壯大。
孫堅攻擊劉表,戰死。
193年 曹操東征徐州,大敗陶謙。
194年 呂布攻擊曹操。
陶謙病亡,劉備領徐州牧。
195年 10月 曹操領兗州牧。
孫策攻打江東大敗劉繇。
李?、郭汜爭奪獻帝。
196年 7月 獻帝在楊奉等人護送下,回長安。
呂布占徐州,劉備投曹操。
曹操始興屯田,將獻帝劫持到許。
197年 袁術在壽春稱帝。
曹操討伐張綉,失敗。
袁紹佔領冀、幽、青、並四州。
198年 9月 呂布攻打劉備,破小沛。
12月 曹操擒殺呂布。
周瑜同小喬成親。
199年 11月 張綉投降曹操。
董承與王子服等密謀除曹操。
孫策襲取廬江,敗劉勛。
劉備討伐袁術,袁術病死。
200年 曹操誅殺董承一夥。
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位。
陳琳撰寫討曹檄文,官渡之戰開始。
10月 曹操偷襲烏巢。
201年 曹操敗袁紹於倉亭。
劉備投奔劉表。
202年 5月 袁紹病死。
203年 孫權討伐黃祖。
204年 曹操平定冀州。
遼東公孫度死,子公孫康繼位。
205年 曹操平定青州。
206年 曹操平定並州。
207年 8月 曹操大破烏桓,消滅袁氏殘余勢力,統一了北方。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
曹操從南匈奴贖回蔡文姬。
208年 6月 曹操封為漢丞相。
7月 曹操南征劉表。
8月 劉表病死。曹操殺孔融。
9月 劉琮投降曹操。
11月 赤壁之戰,曹操被孫劉聯軍打敗。
209年 10月 劉備與孫權之妹成親。
210年 曹操建成銅雀台。
周瑜亡。
211年 曹操攻破馬超。
劉備入川。
212年 10月 曹操南下進攻濡須口。
劉備駐扎霞萌關。
孫權移治秣陵,改名建業。
213年 5月 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
214年 5月 孫權攻破宛城。
7月 孫權進攻合肥,被張遼擊敗。
10月 獻帝、伏後與國丈伏完密謀除曹操,事泄,曹操誅殺眾人。
劉璋投降劉備,劉備自領益州牧。
215年 7月 曹操征張魯。
11月 張魯降曹操。
逍?津之戰。曹操在濡須打敗孫權。
216年 曹操稱魏王。
217年 2月 曹操進攻濡須口,孫權敗。
218年 曹彰大破烏桓軍,鮮卑部落投降,北方平定。
219年 7月 劉備進位漢中王。
關羽水淹七軍。
10月 關羽失荊州,被孫權殺害。
220年 1月 曹操病亡。
10月 曹丕稱帝,建魏國。
221年 4月 劉備稱帝。
劉備伐吳。張飛遇害。
222年 孫權稱吳王。
彝陵之戰,陸遜火燒連營,大敗劉備。
223年 4月 劉備死於白帝城,劉禪繼帝位。
8月 曹丕五路伐蜀。
蜀吳重修和好。
雍?叛亂。
225年 諸葛亮南征。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平定蜀國南方。
226年 曹丕病亡,曹睿繼位。
12月 曹睿封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
孫權圍攻江夏,兵敗。
227年 諸葛亮上書北伐。
228年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姜維降蜀。
馬謖失街亭。
周魴詐降誘曹魏攻吳,陸遜大敗曹休。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
229年 孫權稱帝。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
230年 吳派衛溫、諸葛直航海到夷洲。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真病亡。
231年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
234年 諸葛亮六齣祁山。
8月 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
吳大舉攻魏合肥。
235年 1月 曹睿封司馬懿為太傅。
馬鈞製造司南車和水轉百戲。
237年 遼東公孫淵自立為燕王。
238年 司馬懿平遼東,殺公孫淵。
日本邪馬台女王卑彌呼派使者到魏,魏封卑彌呼為「親魏倭王「。
239年 1月 曹睿亡,曹芳繼位。
240年 蜀將張嶷平定蠻族之亂。
241年 魏國在淮河興修水利。
242年 孫權派軍攻打海南島。
244年 曹爽派兵攻打蜀漢不利,傷亡慘重。
245年 吳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爭權,陸遜因受牽連,憂憤而死。
246年 ?丘儉兩度攻破高句麗。
247年 蜀姜維出隴右攻魏,接應附蜀的羌、胡部落。
248年 司馬懿封為丞相。
249年 1月 司馬懿殺曹爽一夥。
夏侯霸降蜀。姜維伐魏。
250年 孫權廢太子孫和為庶人,賜魯王孫霸死,立孫亮為太子。
姜維攻魏西平失敗。
251年 魏國太尉王凌陰謀叛變,被司馬懿平定。
7月 司馬懿亡。
252年 司馬懿長子司馬師為大將軍。
孫權亡,孫亮繼位。
司馬昭攻吳,失敗。
253年 諸葛恪進攻魏國,無功而返。
姜維攻魏狄道失敗。
吳孫峻誅殺諸葛恪。
254年 9月 司馬師廢曹芳。
10月 曹髦繼位。
吳孫英謀殺孫峻未果。
255年 鎮東將軍?丘儉與揚州刺史文欽討伐司馬師。
司馬師亡。司馬昭為大將軍。
姜維攻魏狄道,先勝後敗。
256年 4月 司馬昭討伐諸葛誕。
姜維伐魏被鄧艾擊敗。
吳孫峻死,弟孫琳專吳政。孫?殺死滕胤等人。
257年 魏諸葛誕與孫吳聯合起兵反魏。
姜維出駱谷攻魏失敗。
258年 魏軍攻破壽春,斬諸葛誕。
孫?廢吳帝孫亮為會稽王,立琅琊王孫休為帝。
孫休與丁奉設計殺死孫?。
260年 5月 賈充、成濟殺死曹髦。
6月 曹奐繼位。
262年10月 姜維攻魏,被鄧艾擊敗,退屯沓中。
263年 司馬昭三路伐蜀,蜀亡。
264年 鍾會和姜維密謀失敗被殺。
司馬昭稱晉王。
孫休亡,孫皓繼位。
265年 司馬昭亡,其子司馬炎繼任晉王。
12月 司馬炎廢曹奐為陳留王,自稱晉武帝,建立西晉,魏亡。
271年 吳孫皓出兵攻晉,因士兵怨恨而止。
272年 司馬炎派楊肇、羊祜等率軍支持戰略要地西陵。
陸抗大敗楊肇,殺步闡。
277年 晉文鴦擊破鮮卑族。
278年 羊祜死、杜預駐扎襄陽。
279年 西晉出動六路兵馬攻打吳國。
280年 西晉消滅吳國,吳帝孫皓投降,吳亡
桃園三結義:《三國志》上沒有關於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義的記載,只是說他們恩若兄弟。
青龍偃月刀:關羽的兵刃是長矛,其實呂布的兵刃也是長矛,張飛的兵刃並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三英戰呂布: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人也未曾參加,也就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溫酒斬華雄:此乃江東猛虎孫堅所為。
徐州誅車胄:此乃劉備所為。
斬顏良,誅文丑:斬顏良卻有其事,誅文丑的卻是曹操。
土山關公約三事:關羽是戰敗被擒,並非「土山約三事」如此堂皇。
過五關,斬六將: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了劉備,並未發生過過五關,斬六將之事
古城斬蔡陽:此亦乃劉備所為。
華容道放曹: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劉備,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關羽戰長沙:劉備南征荊南四郡,四郡守望風而逃,黃忠便隨長沙太守韓玄同降,並未發生戰斗。
單刀赴會:本末倒置,實乃魯肅單刀會關羽。
水淹七軍:此乃天災人禍,非人謀。
刮骨療傷:此時華佗已經死了兩年了,因此並非華佗所為,似乎只是一般的軍醫所為。
麥城凜然拒降:孫權使人勸降,關羽詐降,在城頭虛插旌旗,從別門撤退,被呂蒙算到,半路截殺之。
關公月下斬貂蟬:關於貂蟬,正史上沒有記載。《三國演義》在呂布死後,也未對貂蟬作交待。關公月下斬貂蟬,大多史學家認為是虛構。
關羽的兒子:關平是關羽的親生長子;關興是文官,年輕的時候就死了;關索乃虛構人物;關羽還有一女,相傳叫銀屏,嫁與李恢之子。另外,張飛之子張苞未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馬和周倉:赤兔馬卻為呂布所騎,但呂布死後就不知去向。周倉在《三國志》中沒有記載,而且也有
很多和《三國演義》記載不相符的野史,很可能是虛構人物;至於追命呂蒙,玉泉顯聖等,也是子虛烏有。綜觀《三國演義》關羽之壯舉,也就斬顏糧是史實,其他的均為移花接木或虛構。
諸葛亮用兵如神:歷史上諸葛亮善於內政治理,用兵並非其專長。
火燒播望坡:此乃劉備所為,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
草船借箭:此乃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
諸葛亮借東風: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
三氣周瑜: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赤壁之戰:只有智激孫權是史實,其他諸如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群英會,苦肉計,連環計等均為虛構。
諸葛亮征漢中:征漢中時的前線總指揮是劉備,諸葛亮留守成都搞後勤工作。
七擒孟獲:歷史上確有諸葛亮南征之事,也確有孟獲其人。但七擒孟獲《三國志》上沒有記載,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漢晉春秋》時說了一句「七擒七縱」,但具體過程沒有記載。孟獲後來在蜀國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六齣岐山: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岐山。
空城計:當時諸葛亮駐今陝西安康縣,司馬懿屯今河南南陽,如此之遙遠,何談空城計?
《後出師表》:乃後人托偽,並非諸葛亮所作。
木牛流馬:其實,木牛就是獨輪車,流馬是今天很常見的四輪小拉車。一說木牛是四輪車,流馬是一種頭部比較尖的船。
死諸葛嚇跑活仲達:並非諸葛亮遺計,而是司馬懿心虛。
蔣干中計:歷史上的蔣干沒有說服周瑜,就回來了,稱贊周瑜雅量高致,並沒有中計,而且這件事發生在赤壁之戰幾年以前。
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沒有七十二疑冢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