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學歷史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
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師除具備教師的整體素質要求外(如師德修養、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等),還需要與其它學科教師的素質有所不同。對中學歷史教師的素質要求,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歷史教師要具有良好的史德。 我們知道,歷史是已經逝去的客觀存在,是不能改變也無法改變的。歷史與文學不同,文學可以發揮豐富的想像,塑造人物,構思情節。而歷史則以想像和主觀構思為大忌。秉筆直書,是我國歷史學家的優良傳統。因此,作為歷史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更要有良好的史德,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說真話,講真史,做到字字有出處,事事有根據,不隨便下結論,要做到論從史出。在史實之外憑空捏造不存在的"史實",或隨心所欲想當然,用虛假不實,模糊不清的東西教學生,那無異於欺騙。良好的史德不僅表現在講述真實的歷史,而且講課中投入的感情也必須是真情實感。老師的喜怒愛憎,完全是隨著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評述而真實的流露,情感豐富真摯而不矯揉造作,這樣容易使學生隨著老師對歷史的評述與老師產生共鳴,以至"觀史如身在其中",以老師的激情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意志和品質。 二、歷史教師要充分認識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要寓思想教育於歷史知識的傳授之中。 這看起來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不值得花費太多的筆墨,實際上,在高考大棒重壓之下的歷史教學,將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卻並未形成真正的共識。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因此,歷史教師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形成一種職業習慣,善於挖掘歷史教材中的德育內容,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同時,歷史教科書本身在德育功能方面又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只要我們重視,就會很好地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當前情況下,特別要正確理解"考試"與"素質教育"的關系。人們往往把"考試"與"素質教育"對立起來,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它們之間實際上是有內在聯系的,歷史高考試題本身也體現著德育的功能,體現著素質教育的要求。考試能力實際上是道德思想,知識能力,思維能力,身心素質在一種特殊氛圍中的直接或間接的反映,應該能較好的檢驗教育效果。歷史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著能力培養和"德"的教育,這是相輔相承的。人為地輕視德育功能,也勢必影響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三、歷史教師要具有扎實、系統、廣博的歷史專業基礎知識。 歷史貫穿於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發展的整個過程和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師必須具備系統淵博的扎實的歷史知識。而系統的淵博的歷史知識需要長期的學習積累。因此,歷史教師要有一種危機感,首先不能僅僅滿足於自己最後學歷取得時的知識水平,即使是本科畢業或是研究生,也要經常鑽研教學大綱,學習最新的大學教材,還要經常研究史學動態和史學專著。要站在歷史學科和歷史研究的高度來研究教材,做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另外,不能讓自己的認識水平停留在與教科書相同的淺層次上,要深化教學內容,深化對高考目標的研究,努力達到或接近高考命題人員認識中學教材的水平,從而准確地把握教學和考試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做到居高臨下,旁徵博引,厚積薄發和深入淺出。但長期以來,由於部分學校對歷史教學的不重視,一些歷史教師未受過正規、嚴格的歷史專業訓練,缺少系統的專業理論和知識,教學中拘泥於歷史課本和參考書涉及的內容。這樣的教學很難講清歷史的來龍去脈,原因及影響。也就很難揭示出歷史現象掩蓋的歷史發展規律,因而難免照本宣科,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素質了。我們常講欲教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桶水。這是有深刻哲理和事實依據的。 四、歷史教師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論的修養。 歷史學科的功能要求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以正確的理論作指導,幫助學生認識歷史的發展規律,形成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學會初步運用這些觀點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因此,作為歷史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政治理論修養。要熟悉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原理,把握好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現象和本質,量變和質變,認識和實踐等矛盾的對立和辯證統一關系,以及國家與政黨,階級和階級斗爭,民族與宗教,人民群眾及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等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並能夠以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講解、分析、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培養學生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評價歷史的能力。實際上,近幾年的高考命題中已經充分體現了命題者的這一思想,在考查知識能力的同時,加大了對學生基礎理論的考查。而這部分試題常常是學生感覺最難解答的,原因就在於我們部分教師缺乏基本理論的修養。一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史學理論不甚了解的歷史教師,是不可能培養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學生的。如果歷史教師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能夠自覺運用正確的歷史理論和史學理論來分析教材,指導學生,那麼,學生就能較好地解答理論問題。 五、歷史教師要具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學有很強的表述性。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通過准確、生動的語言表述,能使學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實,獲得科學的歷史知識。歷史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歷史知識吸收程度和學習歷史的興趣,關繫到教育效果的好壞。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說話的藝術,同人心交流的藝術。""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日常教學中,有的歷史教師,學識淵博,滿腹經論,但拙於言辭,缺乏嫻熟的教學技能,"壺里有倒不出",使課堂無生氣,枯燥無味,這樣的教學就很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歷史教師要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規范專業語言,做到:敘事說理要條理清楚,全面周密具有邏輯性;描人狀物要有聲有色,情景逼真具有形象性;談話范讀要情真意切,平易流暢,具有感染性;藉助手勢,穿插事例,比喻新穎,生動有趣具有趣味性;舉一反三,弦外有音,留有餘地富有啟發性。切忌拖泥帶水,拉里拉雜與題無關的廢話;顛三倒四疙里疙瘩、濫用詞藻、花里胡哨,華而不實的巧話;不懂裝懂,"或許""大概"模稜兩可的混話;乾巴枯燥、平淡乏味,催人慾睡的淡話;挖苦譏笑、低級趣味、不幹不凈的粗話;粗詞濫調、生搬口號,八股味很濃的套話。只要我們努力實踐錘煉,就一定會提高自己的語言藝術水平,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歷史教師除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外,還要有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做到能說會寫。文字表達能力,實際上就是寫作能力,也就是教學研究能力。它以探索教學規律、總結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理論、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有利於教師深入研究教學大綱和教材,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總結能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因此,作為歷史教師,在教好課的同時,對自己在歷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和感受,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討和研究,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這既有利於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又有利於同行之間相互交流,共同促進,共同提高。 六、歷史教師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時代,知識的更新迅速加快,這就要求我們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信息技術。Internet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資源庫,我們利用互聯網可以迅速地查找我們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我們必須學會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和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技術,能夠熟練地製作多媒體課件,充分運用一切媒體資料(如電影、電視、圖片等)製成生動、形象的豐富多彩的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如果條件允許,還應當把一些科技發明,著名戰例製成軟體,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演示。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好奇心,更能由此提高他們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此外,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利用,可以組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對培養高素質的有創造性的人才起著重要作用。在這方面許多先進地區的學校已走在了前邊,如東北師大附中,上海市七寶中學在這方面做的就很好,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總之,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提高教師本身的素質和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上幾項對歷史教師的素質要求,是由歷史學科的特點所決定 的,也是我們歷史教師所應具備的。只有具備了這些基本素質的歷史教師,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Ⅱ 一名優秀的歷史教師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教師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熱愛歷史教育事業
教師要具有較淵博的文化科學知識
Ⅲ 想成為一名歷史老師該具備哪些專業知識素養
上傳:吳銀平語言教學是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在教與學這一矛盾的對立、運動和發展中,有很多因素在起著作用。從教的方面來講,就有課標、教材、教師、教法、學法及評價等因素,但這里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為教師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為了成功地駕馭教材,通過語言教學這一活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言語技能,必須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英語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大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語言基礎知識與基礎理論知識我們的世界正處在不斷變化之中,語言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英語的新詞也在成批的產生,傳統的語法規則也在不斷被突破,作為英語教師也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使自己的知識理論化、系統化、現代化,從而做到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作為一個教師,應該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里,使學校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二、教師應具備的教學基本功英語教師要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即聽、說、讀、寫、唱、畫、演、教學設計等等。教師在課堂朗讀時,表情要豐富,保證其語音、語調正確無誤;教師的語言要規范、流暢、簡潔、生動、帶有啟發性,從而創造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要讓學生在聽、說、讀、寫、譯等方面取得好成績,教師必須練在前面。緊張的工作之餘,讀讀原著,聽聽英美人士的錄音,對提高英語教師自身的英語水平大有益處。只具有較強的聽、說、讀、寫能力,並不是一名成功的教師。要想把英語課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教師還要學會教學中增長知識,提高能力,或進一步提高繪畫(簡筆畫)、唱歌、表演等能力。有些語言知識學起來枯燥乏味,單靠死記硬背收效甚微。通過表演或將它編成歌曲或歌謠,學生就會感到有趣,學習、記憶起來也容易。目前,簡筆畫在英語教學中頗受青睞,其優越性也毋庸置疑,一篇難解的課文,只要畫上幾筆,稍加解釋便一清二楚,無論句型、課文或語法,都能派上用場。教學設計,必須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分清個單元之間的聯系,抓住每課的重點、難點,結合學生特點設計教案、教法,這要求教師不斷提高其綜和能力。在上活動課之前也必須設計相應的教案。對活動課的目的、活動方式、內容、層次、做出規定,對學生准備的節目胸中有數,對可能出現的問題,要准備解決措施。三、教師應具備的知識領域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只有具備了淵博的知識,才能對各種類型的文章講得透、講得深,做到旁徵博引,讓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地涉獵知識。對於學生來說,能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歷史、風土人情,多了解一些外面的世界,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求知慾。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中樹立起較高的威望,這對英語教學也會產生巨大動力。四、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方面的教育理論知識馬卡連柯在總結自己的教育工作時,深有體會地說:我非常尊重教育理論,離開教育理論,我是干不下去的。科學的教育理論可以給教師以正確的觀點,指導教師科學地工作。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的學習,能使教師在掌握教育教學規律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博採眾長,向學生傳授英語語言知識,培養學生的言語技能。五、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時代的發展使電子技術成果、電教設備進入英語課堂。這就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學會熟練地使用電化教學設備,如錄音機、幻燈、投影儀、錄象機、機算機等等,這些設備對英語教學能起到輔助作用。六,人格的魅力在長期的教學中,我能深深地體會到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良好的品格培養起到的潛移默化的作用,身教效果往往勝過言傳。教師的美德會成為學生學習模仿的榜樣。教師的品格魅力將吸引學生,一個擁有淵博的專業知識,較強的教學能力及優雅風度的教師必然會贏得學生的喜愛,學生往往會將對老師的尊敬和喜愛轉化為對該教師所教學學科的喜愛。最終將英語等學科學得更好。
Ⅳ 歷史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
我是個高中生我在我們市裡面的重點高中,我感覺我們的歷史老師的講課方式就非專常好,他講課非常有激情並且偶屬爾還和同學開開玩笑,在每次上課前都提問,並且在提問前會給2-3分鍾回顧一下所學過的知識,她不是刻意的找好同學和那些舉手的回答而是找她認為基礎差的來回答,並且在她講課的時候她會把她認為練習冊或者課外涉及到的難點來給你整理到書本上而她不會說下面我問大家到什麼題.在一點做為一個老師要能把課堂能放的出去並且能收的回來這樣子才不會讓學生只想你所開的玩笑而不繼續聽你講課.這樣子我們班級的歷史成績是全年部第1.我認識她的講課方式真的非常好所以我希望你會從中受益並且讓得到同學和學校領導的厚愛最後祝你在教學的路上一帆風順.
Ⅳ 中學歷史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
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師除具備教師的整體素質要求外(如師德修養、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等),還需要與其它學科教師的素質有所不同。對中學歷史教師的素質要求,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歷史教師要具有良好的史德。
我們知道,歷史是已經逝去的客觀存在,是不能改變也無法改變的。歷史與文學不同,文學可以發揮豐富的想像,塑造人物,構思情節。而歷史則以想像和主觀構思為大忌。秉筆直書,是我國歷史學家的優良傳統。因此,作為歷史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更要有良好的史德,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說真話,講真史,做到字字有出處,事事有根據,不隨便下結論,要做到論從史出。在史實之外憑空捏造不存在的"史實",或隨心所欲想當然,用虛假不實,模糊不清的東西教學生,那無異於欺騙。良好的史德不僅表現在講述真實的歷史,而且講課中投入的感情也必須是真情實感。老師的喜怒愛憎,完全是隨著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評述而真實的流露,情感豐富真摯而不矯揉造作,這樣容易使學生隨著老師對歷史的評述與老師產生共鳴,以至"觀史如身在其中",以老師的激情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意志和品質。
二、歷史教師要充分認識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要寓思想教育於歷史知識的傳授之中。
這看起來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不值得花費太多的筆墨,實際上,在高考大棒重壓之下的歷史教學,將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卻並未形成真正的共識。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因此,歷史教師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形成一種職業習慣,善於挖掘歷史教材中的德育內容,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同時,歷史教科書本身在德育功能方面又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只要我們重視,就會很好地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當前情況下,特別要正確理解"考試"與"素質教育"的關系。人們往往把"考試"與"素質教育"對立起來,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它們之間實際上是有內在聯系的,歷史高考試題本身也體現著德育的功能,體現著素質教育的要求。考試能力實際上是道德思想,知識能力,思維能力,身心素質在一種特殊氛圍中的直接或間接的反映,應該能較好的檢驗教育效果。歷史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著能力培養和"德"的教育,這是相輔相承的。人為地輕視德育功能,也勢必影響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三、歷史教師要具有扎實、系統、廣博的歷史專業基礎知識。
歷史貫穿於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發展的整個過程和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師必須具備系統淵博的扎實的歷史知識。而系統的淵博的歷史知識需要長期的學習積累。因此,歷史教師要有一種危機感,首先不能僅僅滿足於自己最後學歷取得時的知識水平,即使是本科畢業或是研究生,也要經常鑽研教學大綱,學習最新的大學教材,還要經常研究史學動態和史學專著。要站在歷史學科和歷史研究的高度來研究教材,做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另外,不能讓自己的認識水平停留在與教科書相同的淺層次上,要深化教學內容,深化對高考目標的研究,努力達到或接近高考命題人員認識中學教材的水平,從而准確地把握教學和考試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做到居高臨下,旁徵博引,厚積薄發和深入淺出。但長期以來,由於部分學校對歷史教學的不重視,一些歷史教師未受過正規、嚴格的歷史專業訓練,缺少系統的專業理論和知識,教學中拘泥於歷史課本和參考書涉及的內容。這樣的教學很難講清歷史的來龍去脈,原因及影響。也就很難揭示出歷史現象掩蓋的歷史發展規律,因而難免照本宣科,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素質了。我們常講欲教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桶水。這是有深刻哲理和事實依據的。
四、歷史教師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論的修養。
歷史學科的功能要求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以正確的理論作指導,幫助學生認識歷史的發展規律,形成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學會初步運用這些觀點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因此,作為歷史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政治理論修養。要熟悉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原理,把握好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現象和本質,量變和質變,認識和實踐等矛盾的對立和辯證統一關系,以及國家與政黨,階級和階級斗爭,民族與宗教,人民群眾及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等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並能夠以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講解、分析、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培養學生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評價歷史的能力。實際上,近幾年的高考命題中已經充分體現了命題者的這一思想,在考查知識能力的同時,加大了對學生基礎理論的考查。而這部分試題常常是學生感覺最難解答的,原因就在於我們部分教師缺乏基本理論的修養。一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史學理論不甚了解的歷史教師,是不可能培養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學生的。如果歷史教師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能夠自覺運用正確的歷史理論和史學理論來分析教材,指導學生,那麼,學生就能較好地解答理論問題。
五、歷史教師要具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學有很強的表述性。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通過准確、生動的語言表述,能使學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實,獲得科學的歷史知識。歷史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歷史知識吸收程度和學習歷史的興趣,關繫到教育效果的好壞。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說話的藝術,同人心交流的藝術。""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日常教學中,有的歷史教師,學識淵博,滿腹經論,但拙於言辭,缺乏嫻熟的教學技能,"壺里有倒不出",使課堂無生氣,枯燥無味,這樣的教學就很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歷史教師要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規范專業語言,做到:敘事說理要條理清楚,全面周密具有邏輯性;描人狀物要有聲有色,情景逼真具有形象性;談話范讀要情真意切,平易流暢,具有感染性;藉助手勢,穿插事例,比喻新穎,生動有趣具有趣味性;舉一反三,弦外有音,留有餘地富有啟發性。切忌拖泥帶水,拉里拉雜與題無關的廢話;顛三倒四疙里疙瘩、濫用詞藻、花里胡哨,華而不實的巧話;不懂裝懂,"或許""大概"模稜兩可的混話;乾巴枯燥、平淡乏味,催人慾睡的淡話;挖苦譏笑、低級趣味、不幹不凈的粗話;粗詞濫調、生搬口號,八股味很濃的套話。只要我們努力實踐錘煉,就一定會提高自己的語言藝術水平,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歷史教師除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外,還要有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做到能說會寫。文字表達能力,實際上就是寫作能力,也就是教學研究能力。它以探索教學規律、總結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理論、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有利於教師深入研究教學大綱和教材,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總結能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因此,作為歷史教師,在教好課的同時,對自己在歷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和感受,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討和研究,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這既有利於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又有利於同行之間相互交流,共同促進,共同提高。
六、歷史教師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時代,知識的更新迅速加快,這就要求我們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信息技術。Internet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資源庫,我們利用互聯網可以迅速地查找我們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我們必須學會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和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技術,能夠熟練地製作多媒體課件,充分運用一切媒體資料(如電影、電視、圖片等)製成生動、形象的豐富多彩的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如果條件允許,還應當把一些科技發明,著名戰例製成軟體,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演示。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好奇心,更能由此提高他們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此外,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利用,可以組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對培養高素質的有創造性的人才起著重要作用。在這方面許多先進地區的學校已走在了前邊,如東北師大附中,上海市七寶中學在這方面做的就很好,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總之,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提高教師本身的素質和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上幾項對歷史教師的素質要求,是由歷史學科的特點所決定 的,也是我們歷史教師所應具備的。只有具備了這些基本素質的歷史教師,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Ⅵ 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師應具備哪些專業能力
新課標的實施對高中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讓高中歷史教師「通過各種經驗學會再現他人,與別人進行交往,探索世界,學會繼續不斷地、自始自終地完善自己」,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高中歷史教師的總體要求。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實施的主體是高中歷史教師,老師的專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成敗。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拓展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理念,提高專業能力,以促進高中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我從兩個方面談一下:
一、拓展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石,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具備系統、扎實的高中歷史教學專業知識。
第一,應具備系統的歷史學科專業知識。高中歷史新課程採取中處歷史合編和專題化的課程結構。因此,高中歷史教師首先要精通中國通史、世界通史、課標所涉及的主要專題史、地區史、國別史、斷代史和史學理論知識等。
第二,應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社會科學,它涉及到語文、政治、地理、音樂、美術、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如歷史(Ⅲ)中的「近代以來世界科學技術的歷史足跡」、「19世紀以來世界文學藝術」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等專題。同時歷史教學一方面要從多角度對重要歷史問題作微觀分析,另一方面又要作綜合的、整體的研究,即宏觀地由前後(時間)、中西(空間)的往復觀照來審視歷史。這些都要求高中歷史教師不僅要掌握歷史學科專業知識,還要掌握相關學科、交叉學科的基礎知識,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這樣才能把高中歷史學科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才能融會貫通,得心應手,更好地理解所授知識,才能使自己的歷史課堂教學豐富多彩,滿足學生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
第三,應具備扎實的高中歷史教育教學理論知識。高中歷史新課標倡導高中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高中歷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根據所授高中學生和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恰當的教學方式。這就需要有科學的歷史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
第四,應具備良好的關於學生的知識,即熟悉所授高中生的歷史學習情況。高中歷史新課標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學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而現在的高中生生活在物質相當豐富和信息傳播多樣化的現代信息社會,再加上獨生子女和家庭獨居方式的影響,他們的生長、學習無疑都有了根本性變化,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熟悉授課的對象——高中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要熟悉他們獲取歷史知識的主要途徑,已有哪些歷史知識;熟悉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如何和在高中歷史學習中的疑難點、關注點、興奮點;熟悉他們學習高中歷史的習慣和方法;熟悉他們對新課標課本的感受;熟悉他們學習歷史的願望和要求;熟悉他們對你授課的接受程度乃至他們對你本人的接受度等。熟悉了這些,你的教學才會目中有「人」,才能真正關注你的學生,關注你的學生的學習,關注你的學生的發展。
二、提升專業理念
專業理念是教師專業發展之魂,是支撐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它指引著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深刻領會新課標的精神,摒棄傳統觀念中與高中歷史新課標不相符的觀念,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重新構建自己的專業理念體系。它包括課標意識、課程資源觀、教學觀、學生觀等方面的內容。
(一)增強課標意識
增強課標意識就是要確立以新課標為教學依據的思想;增強課標意識,就是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鑽研教材是怎樣體現課標理念、貫徹課標目標和內容的;增強課標意識就是要將新課標的精神,特別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落實到備課、課堂教學、課後作業、教學反思等教學過程的每一環節中去。
(二)轉變教師觀
教學的根本在於學生的學,教師必須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中心。因此,教師的角色亦被賦予新的內涵:教師的職責現在是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他必須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相互影響、討論、激勵、了解、鼓舞。高中歷史課程改革要求高中歷史教師的角色應發生以下變化。
1.由單純的歷史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高中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信息源。
2.由高中歷史教學的「權威」轉變為高中歷史教學的參與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3.由強制式的教學管理者轉變為高中學生成長的引導者。
(三)轉變教學觀
新課標要求改變舊有的單一、被動的教學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促進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的完善發展。高中歷史課程改革,要求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也應發生以下的轉變。
1.必須從偏面的歷史知識傳播轉變為更關注三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的發展。
2.必須從偏重教師的「教」轉變為重學生的「學」,特別是高中歷史的學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
3.必須從單一的講解、單向的提問轉變為師生多向互動,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和閱讀自學,多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
4.必須從重結果轉變為重過程,關注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
5.必須從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轉變為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發展,重視學生差異性發展。
希望學校和政府能根據新課改的需求,有步驟分階段對老師進行專業培訓,以促進教師盡快成長,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Ⅶ 歷史老師應具有哪些技能
歷史是過去發生的歷史史實,這要求歷史教師具有崇高的師德。第一,要客觀分清歷史史實,不要帶有主觀感情色彩講授給學生。因為中學生現階段的思想意識發展還不完善,此時教師的思想會對學生起到重要的影響,歷史教師要分清楚主客觀的歷史觀,實事求是,要正確客觀的評價歷史。,因為教師是作為學生學習的傳授者和塑造者,歷史教師可以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觀點,但一定要保證遵循客觀的歷史史實,不要篡改歷史;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能在授課中歪曲事實,融入個人情感。歷史是求真,客觀公正。例如:講到希特勒的時候,不要因為他是侵略者就毀滅他自身的軍事領導才能,要客觀地辯證地教給學生正確的歷史觀。第二,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論基礎高素質修養。歷史一定要遵循歷史唯物主義,要把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有機的集合起來,做到客觀辯證,對中學生形成高度的、正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是極其重要的。第三,要充分客觀的認識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要有效將考試與教育素質聯系起來,將其中孕育的思想教育於歷史教育知識的傳授之中。
二、有廣博的專業知識
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在《史通》中,提到史學家治史應具備「才、學、識」。「學」,即史學,便要求史學家們應該具備系統淵博扎實的歷史知識。優秀的歷史老師之所以優秀,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老師本身具有廣博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了解並能跟上專業領域的變化。首先,面對中學生,他們的歷史基礎知識儲備還不完善,囫圇吞棗式的講授給中學生,這會給正在處於記憶力發展期的中學生來帶不利影響,也會阻礙孩子們的正確歷史觀的形成,因此歷史教師擁有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對教材內容要有深刻認識,善於對教材進行分析,才能正確客觀處理教材,准確地講解歷史,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各種棘手問題。其次,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的知識越深湛,視野越寬廣,各方面的學科知識越深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僅是一名教師,而且是一名受歡迎的教育工作者。」一個教師有廣泛的視野,有和學生們一樣的興趣和愛好,那樣的教師無疑是受歡迎的。學生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慾望,接觸新事物的能力強,要求教師知道的新鮮事物廣泛,才能使學生們引起興趣。歷史這門學科包容性強,多接觸書本以外的新鮮事物也是極其必要的,這對學生們提高學習興趣起到了重要作用,間接的提高了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們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們對歷史學科產生興趣進而增長知識。如,歷史教師在講到「蹴鞠」,可以講解它的歷史意義,另外,教師對體育這方面感興趣,便更好的講解足球的相關知識,可以讓學生們容易接受,產生聯想記憶,使講解更吸引人,可以使學生們和教師產生共同語言,使學生對教師樹立崇拜思想,擁有良好的師生間的關系,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第三,要有連貫、系統的歷史專業素質。歷史課堂,存在講授內容過多。講授時,學生們對知識掌握的不好,記憶內容容易混亂。因此,歷史教師要有扎實、系統、廣博的歷史專業基礎知識,可以間接幫助學生更好的縷清線索,整理歷史時間發展順序。例如:在講牧野之戰,這是歷史上典型的以少勝多的歷史戰爭,就可以將以少勝多的戰役事件連貫起來。俗話說:「需要你到一瓢水,那麼你最好就准備一缸水。」歷史教師有系統的專業知識,以防學生們課外的需求。
三、掌握全面教學技能
劉知幾在《史通》中提到「才」,即史才,是指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第一,具有較強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歷史的過去性和時序性決定了歷史學科表述的特性,讓學生成功了解和掌握史實,教學的成敗便是以語言優先。清晰系統的掌握史實,可以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人際的溝通能力;另外,板書書寫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第二,具有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高科技時代,熟練運用信息化教學的手段,合理充分的利用現有的高科技資源,有效的增強歷史課堂的趣味性,與時俱進,利用多媒體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歷史課堂。第三,要有很強的科研創新教學素質。歷史要有創新,要鑽研發展。要求歷史教師的思維創新的能力。日新月異的現代化的發展,時刻的關心歷史科研研究成果的變化,使自己知識結構得到完善,開拓學生視野,增長自己教育創新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第四,完善自己教學方法。正確的教學方法有效率的節省時間達到最高效果。首先,掌握學生興趣點,有效的增強歷史課堂的趣味性;其次,尊重學生,樂觀感染學生。適當的使用批評態度,不要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用自己樂觀幽默的教學方式和生活樂觀態度感染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是一面鏡子,才能更好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然後,與時事相聯系。歷史不是一成不變的,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是變化的,這要求我們結合時事,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歷史與當今時事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增強對歷史政治觀的培養和形成。再者,系統的進行比較式的學習。歷史無非不是縱向就是橫向的發展線索展開的,可以適當的將類似的歷史事件竄在一起,類似比較記憶,增加學生知識儲備。最後,教師進行個人的能力提升和正確的方法指導。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專業教學素養,對學生們進行正確方法指導,樹立正確歷史價值觀。第五,注重自己的衣著站姿。中學生的模仿能力強,不要奇裝異服,要做到為人師表~
Ⅷ 中學歷史教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
首先,歷史學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是比較不喜歡的,要教好歷史,首內先要和學生打成一片,用容鮮明的故事來隱射這些歷史,讓學生在聽故事中學到很多事情,歷史不是死記硬背,記得小時候考試商鞅變法,我們的老師就給我們變成了一個不是特別順的順口溜,只要大概記住了這個順口溜,幾個拿分的要點就能抓住,就是這么回事,我高中時候是歷史課代表,比較有感觸啊。
Ⅸ 中學歷史教師應具備怎樣的專業知識
首先,史才,即駕馭史料用以敘述歷史事實和撰寫文章的才能。歷史的過去性和時序性決定了歷史教學有很強的個性特點,要求歷史教師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歷史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歷史知識吸收的程度和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關繫到教師教學效果的好壞。 其次,史學,即系統的、淵博的、扎實的歷史知識。歷史教師要站在歷史學科和史學專著的高度來研究教材,做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而不能把自己的認識水平停留在與教材相同的淺層次上。要弄懂、弄通教學大綱、教本,理清線索,完全掌握教材的知識框架。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居高臨下、旁徵博引、厚積薄發和深入淺出,課本知識簡約化、系統化和整體化。 最後,史識,即一定的政治、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思想品質的塑造者。歷史教學要以正確的理論作指導,幫助學生認識歷史發展規律,形成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學會初步運用這些觀點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一名合格的歷史教師,首先要熟悉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有關原理,把握好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現象與本質、量變與質變等辯證關系和發展觀、宗教觀、民族觀等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並能夠以正確的立場、觀點講解、分析、評價歷史人物和事件,寓思想教育於歷史教學中。
Ⅹ 歷史教師應該具備哪些學科素養
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師除具備教師的整體素質要求外(如師德修養、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等),還需要與其它學科教師的素質有所不同。對中學歷史教師的素質要求,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歷史教師要具有良好的史德。 我們知道,歷史是已經逝去的客觀存在,是不能改變也無法改變的。歷史與文學不同,文學可以發揮豐富的想像,塑造人物,構思情節。而歷史則以想像和主觀構思為大忌。秉筆直書,是我國歷史學家的優良傳統。因此,作為歷史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更要有良好的史德,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說真話,講真史,做到字字有出處,事事有根據,不隨便下結論,要做到論從史出。在史實之外憑空捏造不存在的"史實",或隨心所欲想當然,用虛假不實,模糊不清的東西教學生,那無異於欺騙。良好的史德不僅表現在講述真實的歷史,而且講課中投入的感情也必須是真情實感。老師的喜怒愛憎,完全是隨著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評述而真實的流露,情感豐富真摯而不矯揉造作,這樣容易使學生隨著老師對歷史的評述與老師產生共鳴,以至"觀史如身在其中",以老師的激情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意志和品質。 二、歷史教師要充分認識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要寓思想教育於歷史知識的傳授之中。 這看起來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不值得花費太多的筆墨,實際上,在高考大棒重壓之下的歷史教學,將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卻並未形成真正的共識。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因此,歷史教師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形成一種職業習慣,善於挖掘歷史教材中的德育內容,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同時,歷史教科書本身在德育功能方面又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只要我們重視,就會很好地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當前情況下,特別要正確理解"考試"與"素質教育"的關系。人們往往把"考試"與"素質教育"對立起來,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它們之間實際上是有內在聯系的,歷史高考試題本身也體現著德育的功能,體現著素質教育的要求。考試能力實際上是道德思想,知識能力,思維能力,身心素質在一種特殊氛圍中的直接或間接的反映,應該能較好的檢驗教育效果。歷史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著能力培養和"德"的教育,這是相輔相承的。人為地輕視德育功能,也勢必影響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三、歷史教師要具有扎實、系統、廣博的歷史專業基礎知識。 歷史貫穿於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發展的整個過程和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師必須具備系統淵博的扎實的歷史知識。而系統的淵博的歷史知識需要長期的學習積累。因此,歷史教師要有一種危機感,首先不能僅僅滿足於自己最後學歷取得時的知識水平,即使是本科畢業或是研究生,也要經常鑽研教學大綱,學習最新的大學教材,還要經常研究史學動態和史學專著。要站在歷史學科和歷史研究的高度來研究教材,做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另外,不能讓自己的認識水平停留在與教科書相同的淺層次上,要深化教學內容,深化對高考目標的研究,努力達到或接近高考命題人員認識中學教材的水平,從而准確地把握教學和考試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做到居高臨下,旁徵博引,厚積薄發和深入淺出。但長期以來,由於部分學校對歷史教學的不重視,一些歷史教師未受過正規、嚴格的歷史專業訓練,缺少系統的專業理論和知識,教學中拘泥於歷史課本和參考書涉及的內容。這樣的教學很難講清歷史的來龍去脈,原因及影響。也就很難揭示出歷史現象掩蓋的歷史發展規律,因而難免照本宣科,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素質了。我們常講欲教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桶水。這是有深刻哲理和事實依據的。 四、歷史教師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論的修養。 歷史學科的功能要求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以正確的理論作指導,幫助學生認識歷史的發展規律,形成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學會初步運用這些觀點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因此,作為歷史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政治理論修養。要熟悉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原理,把握好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現象和本質,量變和質變,認識和實踐等矛盾的對立和辯證統一關系,以及國家與政黨,階級和階級斗爭,民族與宗教,人民群眾及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等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並能夠以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講解、分析、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培養學生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評價歷史的能力。實際上,近幾年的高考命題中已經充分體現了命題者的這一思想,在考查知識能力的同時,加大了對學生基礎理論的考查。而這部分試題常常是學生感覺最難解答的,原因就在於我們部分教師缺乏基本理論的修養。一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史學理論不甚了解的歷史教師,是不可能培養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