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新疆四大歷史是哪個

新疆四大歷史是哪個

發布時間:2021-02-04 01:16:43

『壹』 新疆歷史上屬於哪個國家

新疆在古代就屬於中國,但是新疆古稱西域,西域一詞特指新疆地域范圍從古代一直延續至清朝中期乾隆帝統治時期。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西域各地和西漢建立了聯系,公元前60年西漢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自此西域正式列入漢朝版圖。

王莽篡漢時期受匈奴襲擾西域陷入分裂,東漢初期(公元73年)竇固等擊潰匈奴收復西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許多少數民族進入西域,如柔然,土谷渾,高車等族。

隋唐時期中央政府繼續統治西域,唐朝(640年)在西域設置安息四鎮(龜茲,於闐,疏勒,碎葉),702年(武周時期)設立北庭都護府。

契丹族遼被金滅前後部分契丹族在遼朝皇族耶律大石帶領下西遷西域建立西遼統一西域,成吉思汗西征,征敗西遼將西域封給其次子察合台建立察合台汗國,察合台開始推廣伊斯蘭教,至十六世紀西域伊斯蘭教取代佛教成為主要宗教。

清朝雍正,乾隆先後平定準格爾,大小和卓叛亂,乾隆改西域為新疆,1762年清朝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統一管理新疆,清末左宗棠再收復新疆,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劉錦堂任首任新疆巡撫。

武昌起義之後中華民國實際管理新疆,1949年9月25日王震收復新疆,1955年10月1日新疆建立自治區。

(1)新疆四大歷史是哪個擴展閱讀:

在古代歷史上,曾有許多部落、民族在新疆聚居。新疆居民的族屬,從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開始才有明確的記載,當時主要有:塞、月氏(音:肉支)、烏孫、羌、匈奴和漢人。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以後,清朝(1644年-1911年)政府為進一步加強新疆邊防,從東北陸續抽調滿、錫伯、索倫(達斡爾)等族官兵駐防新疆,成為新疆少數民族中的新成員。

又有俄羅斯、塔塔爾等民族移居新疆,至十九世紀末,新疆已有維吾爾、漢、哈薩克、蒙古、回、柯爾克孜、滿、錫伯、塔吉克、達斡爾、烏孜別克、塔塔爾、俄羅斯共13個民族,以維吾爾族為主體,形成了新的多民族聚居分布格局。

『貳』 新疆的四個歷史什麼

應該是下列歷史。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劉徹建元類卯三年),張騫奉命出使西域,當時在現新疆境的西域三十六國,經考證在如下地方:

(一)烏孫——現新疆伊寧市及附近幾縣是烏孫當時一部分。絕大部份,為沙皇俄國侵佔。

(二)龜茲——現新疆庫車、拜城一帶。

(三)焉耆——現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一帶。

(四)於田——現新疆和田一帶。

(五)若羌——現新疆若羌東南,羅布泊西北,離古陽關最近。

(六)樓蘭——現新疆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羅布泊旁沙漠中。後改國名,為鄯善。現存有樓蘭遺跡。

(七)且末——現新疆且末縣西南,現有周圍二十里古城兀立,牆垣斷續。唐玄奘取經,在此停留過。

(八)小宛——現新疆且末臣河南,有人口只有一千五百多人,國家最小。

(九)戎盧——現新疆於田縣南。

(十)彌——現新疆南疆策勒縣東。

(十一)渠勒——現新疆策勒縣南。

(以上四個小國,全在現和田東部一帶,均已被塔克拉瑪干沙漠湮沒)。

(十二)皮山——現新疆皮山縣東南,藏桂附近,尚有漢皮山國城墟,當地人叫破城子。

(十三)西夜——現新疆皮山西南。

(十四)蒲犁——現新疆葉城東一帶地方。

(十五)依耐——現新疆英吉沙東南東勒庫爾依耐和蒲犁兩國雖小,但是漢唐以來東西交通要道。唐玄奘從天竺(現印度)取經回國,取道於此。

(十六)莎車——現南疆莎車縣,後被於田吞並。

(十七)疏勒——現新疆喀什市和疏勒縣一帶。

(十八)尉頭——現新疆南疆烏什、巴楚地。

(十九)溫宿——現新疆阿克蘇和溫宿一帶。

(二十)尉犁——現新疆庫爾勒、尉犁地方。後被焉耆吞並。

(二十一)姑墨——現新疆南疆拜城一帶。

(二十二)卑陸——現新疆阜康縣以北

(二十三)烏貪訾——現新疆離現瑪納斯北和昌吉附近。

(二十四)卑陸後國——現新疆阜康縣東。

(二十五)單桓——現新疆瑪納斯東北。

(二十六)蒲類——現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西北。

(二十七)蒲類後國——現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西北。

(二十八)西且彌——現新疆烏蘇縣東南。

(二十九)東且彌——現新疆昌吉縣以西。

(三十)劫國——現新疆呼圖壁東北。

(三十一)狐胡——現新疆吐魯番以北。

(三十二)山國——現新疆南疆尉犁縣東。

(三十三)車師前國——現新疆吐魯番交河城。

(三十四)車師後國——現新疆烏魯木齊及附近地方。

(三十五)師車尉都國現新疆吐魯番東南。

(三十六)車師後城國現新疆奇台周圍。

6世紀中期,唐太宗擊敗東突厥,在新疆設都督府,任用突厥貴族管轄

『叄』 誰知道新疆的歷史

新疆,古稱西域,絲綢之路從境內穿過。歷史上長期受游牧民族如匈奴、突厥、蒙古控制。中原王朝強盛時,也在此開設官府進行地域管轄,並對一些綠洲城市國家進行羈縻。

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駐烏壘城(今輪台縣境內)。 640年,唐軍擊敗隨突厥反唐的高昌王朝,於該地置西州,又於可汗浮圖城(今吉木薩爾)設庭州;同年在高昌設安西都護府,後遷至庫車,改置為安西大都護府。702年在庭州設置北庭都護府,後又升為北庭大都護府,管理天山北麓及新疆東部地區的軍政事務,而安西大都護府管理天山南部和蔥嶺以西的廣大地區。唐玄宗年間,唐朝又在兩大都護府之上設磧西節度使,是當時全國八大節度使之一。非漢民聚居區,則設置羈縻府州。同時,還在龜茲、於闐、疏勒、碎葉(一度是焉耆)設軍事建制,史稱安西四鎮。

五代宋遼金時期,因中原大亂而無暇顧及西域,西域出現了幾個地方政權並列的局面。其中主要有高昌、喀喇汗王朝和於闐等地方政權。840年漠北回鶻汗國覆滅高昌與喀喇汗王朝後,由西遷西域的回鶻人匯同其他操突厥語諸族建立地方政權。於闐是古老的塞人居地。唐朝以後,於闐尉遲王族執政,與中原地區往來密切,因曾受過唐朝冊封而自稱李姓。

元朝前後,察合台汗國系王侯控制當地人民。1757年,清朝征服長期割據西北的准噶爾政權。兩年後,清朝平定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大、小和卓反叛,1762年設立伊犁將軍、統一行使對天山南北各地的軍政管轄。

1875年,清朝陝甘總督左宗棠就任欽差大臣,督辦新疆事務。到1877年底,清軍陸續收復了中亞浩罕汗國阿古柏侵佔的天山南北諸地。1881年,清政府收復被沙俄佔領長達11年之久的伊犁。1884年設立新疆省,由巡撫統管全疆各項軍政事務,新疆政治中心由伊犁移至迪化(今烏魯木齊)。1911年辛亥革命後革命黨人在伊犁策動起義,成立新伊大都督府。後來在烏魯木齊成立比較獨立的新疆地方政府。1949年9月25日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在王震將軍率領下進駐烏魯木齊,新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省,1955年改為自治區。

『肆』 新疆有什麼歷史文化

新疆,漢稱西域西域,意思是中國西部的疆域,最原始的稱呼是柱州,這一名稱自漢代出現於我國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統一新疆,之後改稱新疆。新疆大部自西漢便屬中國,今天新疆大部分從中國西漢一直到西晉都屬於中國版圖,唐朝再次納入中國版圖,元朝時為蒙古族察合台汗國地,清朝時再次納入中國版圖。最後一次被侵佔是在明清換代時期。1757年,清乾隆帝再次收復故土,把這片土地命名為"新疆",取"故土新歸"之意。
近代新疆各地考古發掘資料表明,還在大約距今二三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天山南北各地,都已出現人類祖先活動的遺跡,其石器型制、打刻技術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紋與我國甘肅、內蒙、寧夏等地相近。
在漢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開始設置地方政府機構。至西漢初年,天山南北各地社會經濟已有很大發展。 西漢王朝統一西域大業是從討伐匈奴開始的。匈奴是秦漢之際在我國北方草原地區活動的一個實力強盛的游牧民族,初弱,後強盛。匈奴對北方地區,包括西域的統一管轄,為後來全國性的統一局面形成創造了條件。
漢武帝劉徹為了打敗匈奴,鞏固其統治,決定「通西域,以斷匈奴右臂,隔絕南羌,月氏」。為此他先派張騫兩度出使西域,以加強同西域諸地的聯系,共同對付匈奴。張騫西使加深了中原地區對西域的了解,密切了兩地之間政治、經濟聯系,擴大了漢朝在西域諸地的政治影響,為漢朝統一西域創造了條件。
公元前109年,漢軍將領趙破奴等率部西征攻破樓蘭、姑師等西域重鎮。公元前60年,駐扎西域的日逐王賢撣降漢,天山南北諸地均歸漢朝中央政府統屬。西域都護府的建立,標志著西域諸地自此成為我們統一多民族偉大祖國的組成部分。漢朝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加強了西域同中原地區的關系。 西漢末,外戚作亂,王莽篡權,內地政局不穩天山南北各地復陷入分裂割據狀態。東漢初年,匈奴南下,重新統治了西域各地。
公元73年,東漢王朝派遣大軍攻伐北匈奴,其中漢將竇固、耿忠等率部出酒泉,於天山一帶擊敗匈奴呼衍王部,占據伊吾(今哈密市)。同時,竇固部將、時任假司馬的班超受命順天山南麓西行收復失地,班超以其卓越的政治、軍事家才幹,在西域各地人民大力幫助下,南征北戰,有力地穩定了西域的政治局勢,後受封為西域都護「定遠侯」。班超在任期間,還派甘英等人於公元97年出使大秦(東羅馬帝國),其使團足跡曾抵達波斯灣,使東西方之間的交往聯系得到進一步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域出現了社會大動盪和民族大融合的局面。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空前繁榮、昌盛的時期。唐朝統一了西域,並在西域設立了安西大都護府和北庭大都護府,以及回鶻西遷,是這一時期西域歷史上的兩件大事。 北宋時期,西域存在著高昌回鶻王國、子闐王國、喀喇漢王朝三個並立的地方政權。到了南宋時期,於闐王國並入喀喇汗王朝,但又出現了西遼王朝。
1206年,蒙古汗國建立,1271年改國號為元。蒙元時期西域大部分地區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 明代,西域在東察合台汗國統治之下。明朝中葉,東察合台汗國演變為葉爾羌汗國。18世紀中葉,清朝先後平定了准噶爾貴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亂,統一了新疆,並採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治理措施,這對於我國西北疆域的最後界定,新疆各主要民族及其分布格局的形成,以及新疆各民族之間、新疆與中原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系與交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771年,土爾扈特人在首領渥巴錫的帶領下回歸祖國。
乾隆二十四年(1759)後,改稱西域為「新疆」或「西域新疆」,清政府開始在新疆各地置官立府,行使中央政府對天山南北各地的管轄治理。新疆與內地的軍政體制基本一致,國家的統一局面得到進一步加強。 1840年是中國近代社會的重要分界,鴉片戰爭以後,新疆和祖國其他地區一樣,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新疆各族人民反地外國入侵,反對分裂以及反對封建剝削壓迫的斗爭任務更為繁重。
新疆同祖國的命運越來越密切。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大清王朝日益衰弱,中國領土主權遭到帝國主義的踐踏。位處祖國西北邊陲的新疆更深受沙俄侵吞之害。沙皇俄國在完成對西伯利亞的擴張之後,開始蠶食侵佔我國領土。1860年到1851年前,沙俄迫使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訂》和《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由於清朝衰落,就連毗鄰新疆的浩罕小國都有伺機吞並我國領土的野心。一些反動和卓打著「聖戰」的旗號,攻城掠地,無惡不作,給新疆人民帶來沉著災難。
沙俄又借口伊犁農民起義和阿古柏勢力威脅到俄國安全,打著保護和代守的旗號,公然出兵佔領伊犁。新疆面臨為外國瓜分侵佔的危險。清政府在經過一場所謂「海防和塞防密瓜」的爭論之後,西北防務生新得到清統治者的關注和重視。
光緒元年(1875年),陝甘總督左宗棠受令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清軍入疆順應歷史潮流,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擁護和支持。至光緒三年底,清軍已陸續收復到天山南部諸地,阿古柏的侵略政權覆沒。光緒七年二月,清政府使臣曾紀澤(曾國藩之子)經過與沙俄艱苦的談判,幾經周折,雙方簽訂《中俄伊犁條約》,條約議定次年沙俄軍隊撤出伊犁,中國以賠款和允許俄商在新疆貿易不納稅,俄國在嘉峪關和吐魯番設領事作為代價。
1882年,伊犁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光緒十年(1884年),清政府發布新疆建省上諭,劉錦棠被任命為首任新疆巡撫。將迪化直隸州升為府,新疆軍政中心由伊犁移到烏魯木齊。實行以軍府制為主體的多元性行政管理體制到單一郡縣制的轉換,使新疆行政建置與內地趨於一致。清朝對新疆的經營,無論是規模和范圍皆遠勝從前歷代,社會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進步和發展。

『伍』 新疆歷史上出現過那些國家

焉耆、姑墨、溫宿、鄯善、於闐等。

1、焉耆

焉耆(維吾爾文Qarasahr):地名來自《漢書·西域傳》的焉耆國,又稱烏夷、阿耆尼,新疆塔里木盆地古國,出高昌故地,自近者始,曰阿耆尼國(舊曰焉耆)。今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回族自治縣附近。

清朝光緒二十五年設焉耆府,1950年成立的焉耆專署就是現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前身,只是治所由焉耆遷於庫爾勒。

2、姑墨

姑墨國的分布地區為今葉爾羌河以北,天山騰格里峰以南地區,治所在今新疆阿克蘇。漢時屬西域長史府。

南北朝時屬魏,附於龜茲。稱姑墨,又稱亟墨,唐時稱跋祿迦,於其地置姑墨州,屬龜茲都督府。

3、溫宿

溫宿國,都城溫宿城,東去長安八千三百五十里。有戶二千二百,人口八千四百,軍隊一千五百人。有輔國侯、左右將、左右都尉、左右騎君、譯長各二人。

東到西域都護治所烏壘城二千三百八十里,西到尉頭三百里,北到烏孫赤谷六百一十里,土地物產等都與鄯善諸國相同。東到姑墨二百七十里。王莽統治時期,姑墨王丞殺溫宿國王,吞並了溫宿國。

4、鄯善

鄯善國是西域古國之一,國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東通敦煌,西通且末、精絕、拘彌、於闐,東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扼絲綢之路的要沖。產馬、驢、駝等。

本名樓蘭。樓蘭和鄯善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不同概念。漢昭帝元鳳四年(前77)以前稱樓蘭,以後改國名為鄯善。公元448年,北魏滅鄯善國,共存國600多年。

5、於闐

於闐(tian)國(前232—1006年)是古代西域佛教王國,中國唐代安西都護府安西四鎮之一。君主國姓為尉遲(讀音yù chí),國祚長達1238年。

古代居民屬於操印歐語系的吐火羅人。1006年被喀喇汗國吞並,逐漸伊斯蘭化。11世紀,人種和語言逐漸回鶻化。

於闐地處塔里木盆地南沿,東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車、疏勒,盛時領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於田、民豐等縣市,都西城(今和田約特干遺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焉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姑墨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溫宿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鄯善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於闐國

『陸』 求關於新疆的歷史!

看這來個自吧:http://ke..com/view/2824.htm
夠全面了吧

『柒』 新疆的歷史

在古代歷史上,曾有許多部落、民族在新疆聚居。新疆居民的族屬,從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開始才有明確的記載,當時主要有:塞、月氏(音:肉支)、烏孫、羌、匈奴和漢人。

塞人,原游牧於東起伊犁河、楚河流域,西抵錫爾河地區。因被月氏排擠而西遷,一部分退至錫爾河北岸,另一些南下帕米爾,散居各地。月氏人,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時期活動於河西走廊到塔里木盆地的廣大地區,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漢之際最為強盛。公元前176年前後,受匈奴的攻擊,被迫向伊犁河流域遷徙,驅走那裡的塞人而居其地。烏孫,最初活動於河西走廊。秦末漢初,受月氏人的攻擊而依附於匈奴,後在匈奴的支持下,襲擊月氏人,並將其逐出伊犁河流域。 羌人,最初活動於黃河中上游地區。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戰國時期,一部分羌人經河西走廊,沿祁連山、昆侖山向西遷徙,從而在新疆留下了足跡。匈奴人,主要是在公元前176年前後進入新疆的。漢人,是較早進入新疆地區的民族之一。公元前101年,漢朝軍隊開始在輪台、渠犁等地屯田,後來擴大到全疆各地,各屯田點成為漢人進入新疆後最初的分布區域;公元前60年西域都護府設立以後,或為官、或從軍、或經商,進入新疆的漢人連續不斷。

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時期,是中國民族大融合時期,各民族遷徙往來頻繁,又有許多古代民族進入新疆,如柔然、高車、噠、吐谷(音:玉)渾等。柔然,是北方草原古老民族東胡人(中國古族名)後裔,五世紀初興起於蒙古草原,公元402年建立了強大政權,同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爭奪西域。高車,亦稱敕勒、鐵勒,最初游牧於貝加爾湖及鄂爾渾河、土拉河流域。公元487年,高車副伏羅部首領阿伏至羅與其弟窮奇率所屬十餘萬部落(戶)西遷, 在車師前部(今吐魯番交河故城)西北建立高車國。噠,起於塞北(古指長城以北地區),五世紀末東進塔里木盆地,南攻月氏,建立政權,並越過帕米爾高原,曾一度控制南疆部分地區。吐谷渾源於鮮卑(中國古族名),四世紀初自遼東(泛指遼河以東地區)西遷,逐漸控制了今甘南(甘肅南部地區)、四川和青海地區的氐(中國古族名)、羌等民族,建立政權。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時期,突厥、吐蕃等古代民族對新疆歷史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突厥是公元六世紀到八世紀活躍於中國西北和北方草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公元552年突厥首領土門打敗柔然,以漠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區)為中心建立政權,爾後分裂為東西兩部,為爭奪汗權爭斗不休。八世紀中葉,東、西突厥汗國相繼滅亡,其後裔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六世紀末興起於青藏高原,佔領青海後,開始與唐朝爭奪西域。公元755年,中原地區爆發「安史之亂」(唐代安祿山、史思明發動的叛亂),大批駐守西域的唐軍調往內地,吐蕃乘機佔領南疆及北疆部分地區。

公元840年,大批回鶻人進入新疆。回鶻,原稱回紇,是鐵勒(中國古族名)諸部之一。最初活動於色楞格河和鄂爾渾河流域,後遷居土拉河北。公元744年,發展壯大了的回鶻於漠北建立政權,並兩次出兵幫助唐朝中央政權平息「安史之亂」。公元840年,回鶻汗國因自然災害侵襲、統治集團內訌及黠戛斯(中國古族名)的進攻等原因而崩潰,其部眾大部分向西遷徙。其中一支遷往今吉木薩爾和吐魯番地區,後建立高昌回鶻王國;還有一支遷往中亞草原,分布在中亞至喀什一帶,與葛邏祿、樣磨等民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自此,塔里木盆地周圍地區受高昌回鶻王國和喀喇汗王朝統治,當地的居民和西遷後的回鶻互相融合,這就為後來維吾爾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1124年,遼朝(公元916年—1125年)皇族耶律大石率眾西遷,征服新疆地區,建立西遼政權,一批契丹人(中國古族名)由此進入新疆。十三世紀初,成吉思汗率軍進入新疆後,把他征服的地方分封給其子孫。回鶻人進一步同化、融合了部分契丹人、蒙古人。

瓦剌,是明代(1368年—1644年)對漠西蒙古的總稱,初分布於葉尼塞河上游地區,後不斷向額爾齊斯河中游、伊犁河流域擴展。十七世紀初,逐漸形成了准噶爾、杜爾伯特、和碩特、土爾扈特四部。十七世紀七十年代,准噶爾占據伊犁河流域,成為四部之主,並統治南疆。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以後,清朝(1644年—1911年)政府為進一步加強新疆邊防,從東北陸續抽調滿、錫伯、索倫(達斡爾)等族官兵駐防新疆,他們成為新疆少數民族中的新成員。以後,又有俄羅斯、塔塔爾等民族移居新疆。至十九世紀末,新疆已有維吾爾、漢、哈薩克、蒙古、回、柯爾克孜、滿、錫伯、塔吉克、達斡爾、烏孜別克、塔塔爾、俄羅斯共13個民族,以維吾爾族為主體,形成了新的多民族聚居分布格局

『捌』 四大汗國哪個在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

欽察汗國存在時間最長,亦稱金帳汗國或術赤兀魯思,由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創立,從1243年一直延續到1420年前後。

蒙古三次西征,鐵騎所到之處紛紛歸附蒙古,由蔥嶺至東歐的廣闊土地多為蒙古所佔。第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率領,西征之後,成吉思汗將征服所得的土地分封給兒子作為領地,在此基礎上先後建立了窩闊台汗國和察合台汗國。第二次西征由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率領,拔都在西征後於被征服的土地上建立了欽察汗國。第三次西征由成吉思汗的孫子旭列兀率領,西征之後,他同樣在被征服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汗國,稱為伊利汗國。這樣,蒙古人在東亞大陸蒙古本部之外,先後建立了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和伊利汗國四大汗國。後三個汗國在相互爭斗中先後滅亡,只有欽察汗國一直延續到十五世紀二十年代以後才漸漸衰落以至於滅亡。

1.窩闊台汗國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由窩闊台及其兒子貴由及他的後人管理,建於1225年,亡於1309年,是四大汗國中國祚最短的汗國。
窩闊台(1186—1241年),成吉思汗三子及其汗位繼承人。窩闊台汗國是窩闊台氏族諸汗的世襲領地,疆域包括原蒙古乃蠻部落的廣闊土地和西遼國的部分領土,即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建都葉密立城。
1229年,窩闊台繼承大汗位後,將汗國領地封給其子貴由。
窩闊台汗死後,中間經過五年的汗位虛懸和三年的貴由汗的統治(1246—1248年)。貴由汗死後,術赤、拖雷後裔宗王與窩闊台、察合台後裔宗王間發生汗位紛爭,在欽察汗拔都的支持下,拖雷之子蒙哥於1251年即汗位,汗權由窩闊台後裔轉至拖雷後裔。
蒙哥汗即位後,即著手鞏固汗的地位,加強汗的權力。對窩闊台後裔諸王中的反抗者進行鎮壓,將封地分割,分授諸王,以去其勢。窩闊台之子合丹領別失巴里地區,滅里領額爾齊斯河之地,窩闊台之孫脫脫領葉密立地區,海都領伊犁以西地區。
1260年,忽必烈稱帝後,海都自以窩闊台嫡孫不得立為由,先後聯合阿里不花、乃顏、篤哇爭奪帝位。1264年,阿里不花之亂被平息後,蒙古統治階段內部的矛盾和斗爭並未終止,當時北方東有乃顏之亂,西有海都稱兵。與海都斗爭的時間持續更久,繼而戰敗察合台汗國巴刺汗,並於1272年扶立巴刺之子篤哇為汗,使察合台汗國也納入其勢力范圍。海都又於1289年進兵哈刺和林城,忽必烈率兵親征之後,聞訊遠逃。但直到忽必烈死時(1294年),海都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海都、篤哇於1301年又舉兵東犯,為元軍擊敗,不久海都病死,窩闊台汗國勢力漸衰。1303年,海都之子察巴兒與篤哇遣使請和,戰事始平。1310年,海都之子察巴兒汗為察合台後裔篤哇之子怯伯所敗,窩闊汗國被並入察合台汗國。
2.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元朝的西北宗藩國,統治中亞地區的蒙古汗國。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建。最盛時,疆域東至吐魯番、羅卜泊,西及阿姆河,北到塔爾巴哈台山,南越興都庫什山。
成吉思汗建國後,分蒙古民四千戶屬察合台;後分授諸子封地,察合台得到從畏兀兒境一直延伸至河中的草原地區,這一帶的城郭地區則由大汗直接派官管轄。察合台的大帳設在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他在窩闊台在位時期,曾企圖排擠大汗在河中城郭地區的勢力,遭到窩闊台制止。1241年,察合台卒,次子抹土干之子合剌旭烈繼立。1246年,貴由即大汗位後,因與察合台第五子也速蒙哥友善,借口不當舍子傳孫,廢合剌旭烈,改立也速蒙哥為察合台汗國之汗。貴由去世後,也速蒙哥與窩闊台系諸王一起反對選立蒙哥為大汗,拒不參加選汗的大聚會。蒙哥即位後,命擁護他的合剌旭烈回國復位。合剌旭烈在途中病逝,其妻兀魯忽乃回至阿力麻里,殺也速蒙哥,自任監國。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後,為控制中亞,派跟隨他的察合台曾孫阿必失哈回汗國奪取權力,途中被阿里不哥的軍隊俘獲。阿里不哥另派察合台孫阿魯忽去阿力麻里統治汗國。這時,由於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大蒙古國已陷於分裂狀態。阿魯忽從兀魯忽乃手裡奪取了汗國的權力,並控制了原由大汗直轄的中亞城郭地區,於是不再聽命於阿里不哥,拘殺他派來征取錢糧兵械的使者,轉而承認忽必烈為大汗。忽必烈將按台山(阿爾泰山)至阿母河間之地劃歸阿魯忽統轄。阿里不哥親率大軍往攻阿魯忽,大掠阿力麻里等地,阿魯忽避居斡端(又譯忽炭,今新疆和田)。其後雙方約和,阿魯忽娶兀魯忽乃為妻,穩定了統治地位。1265年阿魯忽卒,兀魯忽乃未得大汗忽必烈允許,立己子木八剌沙為汗。忽必烈遣抹土干之孫八剌持詔回國繼承汗位。八剌回國後,先不出示詔書,偽裝擁護木八剌沙,逐步奪取了汗國的兵權,然後廢掉他,自立為汗。不久,八剌即背叛大汗,奪取了大汗屬地斡端,同時又因爭奪中亞城郭地區與海都發生戰爭,遭到失敗。1269年,八剌與海都在答剌速河畔舉行大聚會,劃分了各自在中亞的勢力范圍。其後八剌借口份地不足,渡阿母河攻入呼羅珊,但被伊利汗阿八哈擊退,1271年卒。於是斡端等地復歸元朝所有。八剌之子篤哇在海都的支持下即位,從此察合台汗國即被海都所控制。篤哇追隨海都,與忽必烈為敵,不斷侵擾元朝邊境,攻掠畏兀兒地區。1298年,篤哇又襲擊駐守於金山一線的元朝軍隊,俘殺守將、汪古部首領闊里吉思。1301年,隨同海都與元朝軍隊大戰於帖堅古山(阿爾泰山與扎卜哈河之間),篤哇中矢受傷,海都亦受傷致死,他的勢力從而大大削弱。篤哇與海都之子察八兒被迫向元成宗鐵穆耳請和,重新承認元朝皇帝的宗主地位。不久,篤哇與元朝聯兵擊敗察八兒,吞並了大部分窩闊台汗國領地。1306年篤哇卒,其子寬■繼立,繼續實行與元朝友好的政策。1308年,元朝使臣至撒麻耳干,當地萬戶向元廷進呈了成吉思汗時代所■造的戶口青冊。寬■死後,汗位為抹土干之孫塔里忽所得,篤哇諸子舉兵反對,國內大亂,察八兒趁機謀圖復國,篤哇子怯別殺答里忽,並擊敗察八兒等,召集忽里台,立其兄也先不花為汗。也先不花為擴大牧場,率軍入寇元朝,被元軍擊敗。為了彌補損失,又入侵伊利汗國,元軍趁機再度深入中亞草原,他才被迫從呼羅珊撤兵。1320年,也先不花死,怯別立,1323年,與元朝恢復友好,此後雙方經常遣使往來。怯別統治時期,察合台汗國統治中心逐漸西移。怯別在那黑沙不附近築一城,名合兒昔(qar■i,意為宮殿),為可汗居地。1326年,怯別死,其子燕只吉台繼立,元朝政府遣木華黎五世孫乃蠻台赴其地「送太宗皇帝舊鑄皇兄之寶」。1330年,怯別弟篤來帖木兒繼承汗位。同年,元政府頒布《經世大典》,其中附圖稱察合台汗國為篤來帖木兒位下,與金帳汗國、伊利汗國相並列。
1331年,怯別之弟答兒麻失里繼汗位,他改變以前可汗每年到東境視事的舊例,長期留居汗國西部。在位期間,他下令摒棄佛教,皈依伊斯蘭教。1334年,篤來帖木兒之子不贊起兵爭位,答兒麻失里戰敗,被擒殺。不贊改變了答兒麻失里推崇伊斯蘭教的政策,優容基督教、猶太教。不贊在位僅數月,同年即為篤哇之孫敞失取代。敞失常駐阿力麻里,因此阿力麻里恢復了它的重要地位,成為察合台汗國東部最重要的城市,羅馬教廷派出許多傳教士到此傳教。不久,敞失被謀殺,其弟也孫帖木兒繼立。近代吐魯番出土的畏兀兒語文書表明,從也先不花到也孫帖木兒,察合台汗國東西部一直維持著統一。後來窩闊台後王阿里算端篡奪了也孫帖木兒的汗位,阿里算端信奉伊斯蘭教,故阿■力麻里的伊斯蘭勢力得到很大發展。1340年,該城發生了許多歐洲傳教士被殺事件。阿里算端之後,寬■之孫麻哈沒的統治了察合台汗國。不久,察合台後王牙撒兀兒之子合贊又取代了麻哈沒的汗,稱合贊算端汗。1346年,合贊算端在與大臣合扎罕的戰爭中被殺,此後繼立的察合台汗成為諸侯的附庸,各部也競相選立傀儡可汗,使察合台汗國陷於分裂。合扎罕控制了汗國西部,立窩闊台後王答失蠻為汗;1349年,又廢殺答失蠻汗,立篤哇之孫拜延忽里為汗。合扎罕死後,其子烏巴都剌殺死拜延忽里汗,立也孫鐵木爾之子鐵穆耳沙。控制今南疆地區的禿忽剌氏貴族卜剌只宣布禿忽魯帖木兒是也先不花之子,並於1348年立為汗。禿忽魯帖木兒在札馬剌丁長老的說服下信奉了伊斯蘭教,並逐步控制了汗國東部。1360年以後,他兩度率領大軍入侵河中,並留其子亦里牙思火者駐兵其地,使東察合台汗國、西察合台汗國得到短暫的統一。1362年,喬忽魯帖木兒死。這時,西部諸侯烏巴都剌之侄迷里忽辛與巴魯剌氏貴族帖木兒將亦里牙思火者的軍隊逐出河中,並立麻哈沒的汗之子阿的勒算端為可汗。此後,帖木兒的勢力迅速發展起來,他擊敗自己的同盟者迷里忽辛,廢殺阿的勒算端汗,另立燕只吉台之子合不勒為汗,並陸續兼並各部諸侯,自稱算端,不斷向外擴張,西察合台汗國於是演變為帖木兒帝國。禿忽魯帖木兒的後裔仍保有東察合台汗國的汗位,明初,其孫居別失八里。永樂十六年(1418年),可汗歪思西遷亦力把里(今新疆伊寧),明朝史籍即以此城名其國
3.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術赤兀魯思,大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13世紀上半葉蒙古人建立的封建國家。1225年成吉思汗劃分了四子的封地,長子術赤的實際統治地域包括烏拉爾河以東的欽察草原東部和阿母(阿姆河)、錫爾(錫爾河)兩河下游花剌子模地區。1243年,術赤第二子拔都結束西征建立了東起也兒的石河(額爾齊斯河),西到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裏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的遼闊廣大的欽察汗國。欽察汗國境內居民成分復雜,社會發展水平不一。由於統治民族蒙古人只佔少數(約數萬人),因此,逐漸被周圍的大量欽察、突厥蠻等突厥部族所同化,到11世紀前葉,蒙古人已使用突厥語。拔都西征歸來後,建都於伏爾加河下游的拔都薩萊城(今俄羅斯阿斯特拉罕附近)。在汗國內,拔都的13個兄弟及其後裔各有世襲封地,擁有軍隊,形成了隸屬於拔都及其後裔的半獨立國。汗國建立後保持軍政合一的統治組織,萬戶、千戶、百戶、十戶既是行政單位,又是軍隊編制單位。拔都的兄長斡兒答及其後裔據有今西西伯利亞、哈薩克,形成了白帳汗國。1255年,拔都去世。拔都之弟別兒哥在位時,名義上仍對蒙古大汗稱藩,實際上汗國已成為獨立國。1262年和1265~1266年,別兒哥為了同伊利汗國爭奪高加索地區,與埃及建立聯盟,由此發展了與埃及的貿易關系,伊斯蘭教文化也開始影響欽察汗國。1266年,別兒哥去世,拔都之孫忙哥帖木兒嗣位,得到忽必烈的正式冊封。1277年,蒙哥之子昔里吉背叛,劫走防禦海都進攻的皇子那木罕,送到與海都聯盟的欽察汗國拘留了數年。到1282年脫脫蒙哥嗣位時,那木罕才被放回。脫脫蒙哥和禿剌不花在位時,領有黑海北岸地區的宗王那海操縱了汗國大權。脫脫汗即位後 ,恢復了汗權。1302年,歸順元廷。1308年,元武宗冊封脫脫為寧肅王。1313年,脫脫去世,其侄月即伯嗣位,1314年元仁宗遣使冊封,予以承認,此後雙方經常遣使往來。月即伯在位時,建立了中央集權,欽察汗國達到了極盛時期。汗國遷都別兒哥薩萊城(今俄羅斯伏爾加格勒附近),與伊利汗國、埃及等國通好,對外貿易興隆。伊斯蘭教在伏爾加河下游廣泛傳播,此後諸欽察汗都信奉伊斯蘭教。1357~1380年間,由於內訌,欽察汗更替了20多人,1380年,白帕汗脫脫迷失控制了欽察汗國的主要疆土,成了欽察汗,從此欽察汗全都出自白帳系。
14世紀90年代後期起,白帳汗國那顏也迪古把欽察汗國大部分疆土統一起來。蒙古貴族對外不斷進行掠奪戰爭,內部又互相爭斗,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使汗國走向衰落和瓦解。先後分裂出了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克里木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等獨立國,欽察汗國中央直轄的只剩下有限的疆土,被稱為大帳汗國。1502年,大帳汗國滅亡。
欽察汗國從建立之初就分裂成斡兒答家族、拔都家族、昔班家族、莫斡勒家族、脫花帖木兒家族,只是拔都家族實力最大,一般提到欽察汗國,都是拿拔都家族來代表。明朝消滅元朝的那一個時候,連實力最大的拔都家族都被新興起的大帳汗國所取代,而後俄羅斯開始崛起,蒙古人在東歐逐漸失去了影響力。
4.伊利汗國大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元朝西南宗藩國,13世紀中葉至14世紀中葉統治波斯的蒙古汗國。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旭烈兀及其繼承者自稱伊利汗。伊利(il),突厥語「從屬」之意。
1221~1222年,成吉思汗在攻滅花剌子模的戰爭中,佔領了波斯東部呼羅珊諸城。1231年,窩闊台遣大將搠里蠻統諸部軍三萬西征,攻滅在波斯西部復國的花剌子模算端(Sulan,阿拉伯語「國王」之意)札闌丁,征服和招降了波斯大部分地區。其後,谷兒只(喬治亞)、亞美尼亞、魯迷(小亞細亞的塞爾柱王朝)等國也先後歸附蒙古。窩闊台命搠里蠻領所部軍隊鎮戍波斯,並設置了管轄阿母河以西波斯各省的行政機構。1251年蒙哥即位後,置阿姆河等處行尚書省,以阿兒渾為行省長官,設治於呼羅珊的徒思城(今伊朗馬什哈德附近)。1252年,蒙哥遣同母弟旭烈兀分鎮波斯,統兵徵討尚未降服的國家,以搠里蠻軍和出征怯失迷兒(克什米爾)等處的蒙古軍並隸旭烈兀,又命諸王各從所屬軍隊中簽發十分之二隨從出征。1256年,旭烈兀軍攻滅盤踞拶答而(今伊朗馬贊德蘭省)諸山城的「木剌夷國」(伊斯蘭教亦思馬因派勢力。其他伊斯蘭教徒稱他們為mulidah,意即「異端者」)。1258年攻陷報達(伊拉克巴格達),殺末代哈里發(Khalifat,伊斯蘭教主的稱號),滅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國阿拔斯朝)。1259年,分兵三路,侵入敘利亞。次年春,旭烈兀得知蒙哥卒於四川,於是留先鋒怯的不花繼續征進,自率其餘軍隊退回波斯。九月,怯的不花軍在阿音札魯特被密昔兒(埃及)算端忽禿思軍擊潰,蒙古所佔敘利亞諸城盡失。 旭烈兀回波斯後,獲悉忽必烈已經即大汗位,並與幼弟阿里不哥發生了汗位之爭,遂不再東返蒙古。他向爭位雙方派出使者,表示擁護忽必烈為大汗,指責阿里不哥。元世祖忽必烈遣使傳旨,將阿母河以西直到密昔兒邊境的波斯國土和該地蒙古、大食軍民劃歸旭烈兀統治。於是,原由大汗政府直接管轄的波斯地區,實際上成為旭烈兀的領地,從而建立了又一個汗國。其領土東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麵包有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南抵波斯灣,北至高加索山。旭烈兀以蔑剌哈(今伊朗亞塞拜然馬臘格)為都城,設宰相以掌管全國政務,任命了各省長官,命長子阿八哈領汗國東部呼羅珊等省地。1262年,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別兒哥汗為爭奪旭烈兀控制下的亞塞拜然地區,發兵來攻,雙方激戰兩年多。別兒哥雖然退回,但此後兩蒙古汗國經常為領土爭端發生沖突。 1265年旭烈兀卒,諸王、大臣奉阿八哈嗣位。阿八哈以未得大汗許可,只權攝國政,同時遣使報喪,於是忽必烈派使者持詔立他為汗。現存1279年阿八哈頒發的一張敕令上,蓋有漢字「輔國安民之寶」方印,當是忽必烈頒賜給他的王印。阿八哈即位後,始定都於桃里寺(今伊朗亞塞拜然大不里士),以蔑剌哈為陪都。忽必烈大舉攻宋,征工匠於阿八哈,回回炮手阿老瓦丁、亦思馬因等入京應命,回回炮技術因而傳入中國。1282年阿八哈卒,弟貼古迭兒(又名阿合馬)繼立。1284年,阿八哈子阿魯渾聲言其父嘗受大汗冊命,汗位應當屬己,於是在權臣不花支持下起兵推翻其叔,並遣使入元奏報。忽必烈命他繼承汗位,並授不花為丞相。在此之前,忽必烈遣孛羅丞相等出使伊利汗國,1284年到達。孛羅在元朝歷任要職,學識豐富,阿魯渾將他留在汗廷參議政事。阿八哈、阿魯渾父子為奪取敘利亞之地,採取與歐洲基督教國家結盟的政策,和拜占庭親,並遣使赴羅馬教廷及英、法等國,建立了友好關系。1291年阿魯渾卒,弟海合都(又名亦鄰真朵兒只)繼立。海合都揮霍無度,國庫空虛,於是仿效元朝鈔法,在孛羅丞相指導下印造發行交鈔(見鈔),但行用未久即廢。1295年,權臣謀殺海合都,奉諸王拜都為汗,阿魯渾子合贊起兵討滅叛者,奪取汗位。合贊為取得當地封建主和穆斯林的支持,改信伊斯蘭教,並定為國教。他的即位和改變宗教信仰,都得到元成宗鐵穆耳的承認。1298年,合贊遣使入朝,貢珠寶等物。蒙哥時,曾以彰德路為旭烈兀分地,這時,成宗即將旭烈兀分地歷年應得歲賦賜合贊。現存1302年合贊致法國國王信上,鈐用漢字「王府定國理民之寶」方印,當是元朝新頒給伊利汗的王印。合贊汗即位後,大力進行社會改革,制定新的土地、賦稅、驛站、貨幣等制度,限制蒙古貴族、將校和官吏對人民的橫徵暴斂,使農業、工商業得到發展,財政收入增加。他還鼓勵發展科學文化,在首都興建天文台,設立學校,命宰相拉施都丁編纂《史集》。合贊通曉多種語言,對天文、醫學和許多工藝都頗有知識,尤精通歷史,被譽為賢君。他與密昔兒的馬木路克王朝為爭奪敘利亞多次發生戰爭,察合台汗國的篤哇汗乘機攻佔伊利汗國東部的吐火羅(今阿富汗東北部)之地。1304年合贊卒,弟合兒班答繼立,號完者都汗,遷都於新建的孫丹尼牙(今伊朗亞塞拜然蘇丹尼耶)。合兒班答遵循其兄政策,仍用拉施都丁為宰相,繼續發展經濟、文化。拉施都丁除完成《史集》巨著外,還編纂了一部《伊利汗的中國科學寶藏》,介紹中國歷代的醫學成就。這時,元成宗與篤哇、察八兒達成和議,蒙古皇室的內爭暫停,東西驛路暢通,伊利汗國和元朝的使節往來更加頻繁。1305年,合兒班答致信法國國王腓力四世宣告此事,信上鈐用漢字「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方印。1316年合兒班答卒,子不賽因嗣位,還都桃里寺。權臣出班有擁立之功,不賽因為他向元朝請封,1324年泰定帝授出班「開府儀同三司、翊國公」,賜銀印、金符。出班專擅國政,諸子皆居要職,與不賽因發生矛盾。不賽因殺其第三子,出班舉兵叛,兵敗被殺。經過這次內亂,國勢削弱,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和國內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同時迸發。 1335年不賽因死後,伊利汗國迅速瓦解,權臣、統將各自擁立傀儡可汗,互相攻殺。1355年,欽察汗國札尼別汗攻入桃里寺,殺操縱朝政的出班後人,伊利汗努失兒完不知所終。在紛亂中,一些地方貴族也乘機獨立,形成割據局面。據有報達的蒙古貴族哈散(札剌亦兒氏)於1340年自立為汗。1358年,其子兀窪思汗兼並亞塞拜然等省地,移都於桃里寺,史稱札剌亦兒朝,14世紀末被帖木兒帝國所滅。

閱讀全文

與新疆四大歷史是哪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