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中真實的程咬金是怎樣的人
民間有句諺語: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在《隋唐演義》、《說唐全傳》等隋唐歷史小說中,程咬金跨越的篇幅是最長的,從瓦崗寨起事,到玄武門之變,從薛仁貴征東,到薛丁山征西,從薛剛反唐,到中宗復位。小說中程咬金大腹便便,雖然本事不高,只會三斧子半(三板斧),但他粗中有細、機警過人,常常化險為夷,同時運氣極好,還曾經在瓦崗寨做過混世魔王。
歷史中真實的程咬金又是什麼樣的人呢?是否真如隋唐歷史小說中所描述的傳奇人生呢?據文獻記載,程咬金字義貞,後改名為程知節,濟州東阿人。程咬金並非貧寒出身,從他的曾祖父程興到他的父親程婁,程家一直在北齊政權的擔任地方大員。589年隋朝滅陳,統一天下之時,程咬金才剛剛出生。
年少時程咬金驍勇善戰,喜歡舞槍弄棒,但最為擅長的兵器並不是板斧,而是馬槊(在馬上使用的長矛)。時值隋朝末年,盜賊遍地,為保衛鄉里,20歲左右的程咬金招集幾百個鄉親組織起了「民團」。隨著天下局勢越發的動盪,程咬金投奔了瓦崗軍的首領李密。歷史上李密的首領位置是翟讓推讓給李密的,而非程咬金。
此時瓦崗軍的勢力如日中天,李密通過精挑細組織了8000精兵,號為「內軍」,充當自己的親兵,分別由四員猛將率領,程咬金是其中之一。也大概在此時,程咬金才第一次遇見大約年長自己18歲,同樣擔任內軍驃騎將領的秦叔寶,從此兩人的命運也連在一起。
618年9月李密率領瓦崗軍與王世充在洛陽附近展開決戰。李密率領程咬金等人駐軍邙山,派遣單雄信率領外馬軍,駐扎在偃師城北。王世充率軍突襲單雄信部,李密派遣程咬金、裴行儼率軍援助,雙方展開血戰。激戰中,裴行儼身中流矢,墜落馬下,程咬金上前連斬數人,抱起裴行儼,兩人共乘一馬撤退。王世充追兵用槊來沖擊他,反被程咬金將槊折斷,並「斬追者,乃免」。
邙山之戰瓦崗軍的勢力遭到重創,李密逃亡關中,投靠李淵,程咬金等人則被王世充俘獲。王世充雖然收編了程咬金、秦瓊等瓦崗寨的猛將,但程咬金十分厭惡王世充的為人,於是與秦瓊等人在陣前倒戈,率領十幾個人投向唐軍。李世民大喜,封程咬金為秦王府左三統軍,秦瓊為秦王右三統軍。此後程咬金成為李世民的心腹,追隨他出生入死,「從破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搴旗先登者不一,以功封宿國公。」
隨著唐朝統一戰爭的結束,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圍繞著皇位展開了激烈的政治斗爭。621年李建成為削弱李世民的力量,將程咬金外調為康州刺史。程咬金拒絕上任,對李世民說道:「大王手臂今並翦除,身必不久。知節以死不去,願速自全。」
626年6月4日作為李世民的親信,程咬金參與了玄武門之變,因功被封為太子右衛率、右武衛大將軍之職。李世民即位後,程咬金先後擔任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左屯衛大將軍、鎮軍大將軍等職,並改封為盧國公。643年李世民將追隨他開創大唐的24位功臣畫影圖形供奉於凌煙閣之中,時年55歲的盧國公程咬金位列第十九,而排在末位的秦瓊已於五年前病逝。
649年李世民病死,程咬金奉太宗遺命命率領禁衛軍護衛太子李治回京即位,並在左延明門外連續宿衛三個月之久。李世民死的消息傳到西域,被唐朝封為瑤池都督府都督的阿史那賀魯(西突厥人)開始反唐,奪取西州、庭州等西域地區,統一西突厥部眾,與唐朝對抗。
經過幾年的准備,655年唐高宗李治派遣程咬金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統帥軍隊討伐阿史那賀魯。9月唐軍在鷹娑川擊潰阿史那賀魯兩萬人,「追奔二十里」。當先鋒總管蘇定方建議乘勝追擊時,副帥王文度以有密旨為由拒絕,而年邁的程咬金也喪失了當年的銳氣,默許了王文度的指揮。大軍不僅喪失殲敵良機,反而「馬多瘦死,士卒疲勞,無有戰志」。當大軍抵達怛篤城時,數千家胡人開城投降,程咬金不顧蘇定方的阻攔,聽從王文度建議,「取其資財,屠城而去」。
大軍回京後,程咬金被免官,但不久再次被任命為岐州刺史。此後程咬金上表請求致仕,唐高宗李治批准。此後戎馬一生的程咬金渡過了一段難得的閑暇時光,直到665年2月7日程咬金於長安懷德里的宅邸中病死,時年77歲,此時唐朝的皇帝還是李治。此後朝廷追封他為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並陪葬於李世民的昭陵旁邊。
在小說、影視劇中程咬金娶了裴元慶的姐姐裴氏,但在真實的歷史中程咬金一生中先後有兩位正妻,前妻孫氏628年病死,時年31歲;繼妻崔氏,出身百年名門清河崔氏,於659年病死,時年67歲。
文學作品中程咬金有兩個兒子,程鐵牛、程萬牛。但在歷史中程咬金共有嫡子3人,庶子3人(文獻中有名字的)。長子名叫程處默,後來承襲了父親盧國公的爵位。次子程處亮(有的文獻也叫程懷亮)於633年迎娶了時年10歲唐太宗的第11個女兒清河公主李敬(早婚在古代很正常),兩人年紀應該相當。程處亮成為駙馬都尉,被封為東阿縣公,先後擔任左衛中郎將、寧遠將軍等職。此外程咬金還有一個少子,名叫程處弼,庶子有程處寸、程處立、程俊等人,留下的資料很少。
這就是歷史中的程咬金,他是一員能夠沖鋒陷陣猛將,卻不是一員能夠指揮千軍萬馬的大將。這就是今天的話題。不要把文學當成歷史,但文學中包含歷史的因素,這正是歷史小說的魅力。
㈡ 如何評價程咬金
程咬金在歷史上並不是什麼混世魔王,那個只不過是一些小說或者演義當中版的,歷史上並無此稱號,包括程權咬金的三板斧在內也都不是歷史上真實的。 其實關於「程咬金三板斧」很多都是演義,並不是正史,很多情節都是虛構或誇張的,正史中真實的程咬金半路殺出來時,手裡拿的兵器,其實根本不是什麼板斧,而是十八般兵器中的另一種。 後晉·劉昫<舊唐書>卷七十二程知節列傳記載:「程知節,本名咬金,濟州東阿人也。少驍勇,善用馬槊。」歐陽修、宋祁的<新唐書>卷一〇三程知節列傳記載:「善馬槊」。至於程咬金是如何使用馬槊這種兵器的,史料中沒有什麼細節,倒是記載了他在戰斗中受傷掛彩、「刺槊洞過」、折斷其槊、救人危難的過程。
㈢ 程咬金的歷史評價
李世民:志懷銳穎,氣干強果,業預艱難,效宣行陣。入司禁衛,勤誠著於軒陛;出鎮方隅,惠化洽於黎俗。疇庸有典,式隆寵命。
《舊唐書》:敬德奪槊陷陣,鼓勇王師,卻賂報恩,竭忠霸主。然而奮拳負氣,非自全之道;文皇告誡之言,可為功臣葯石。叔寶善用馬槊,拔賊壘則以寡敵眾,可謂勇矣。知節志平國難,拜隼籞則致命輔君,可謂忠矣。而並曉世充之猜貳,識唐代之霸圖,可謂見幾君子矣。志玄中鏑不言,竟安師旅。公謹投龜定議,志助儲君。皆所謂猛將謀臣,知機識變。有唐之盛,斯實賴焉。
贊曰:太宗經綸,實賴虎臣。胡、鄂諸將,奮不顧身。圖形凌煙,配食嚴禋。光諸簡冊,為報君親。
《新唐書》:帝王之將興,其威靈氣焰有以動物悟人者,故士有一概,皆填然躍而附之,若榱椽樑柱以成大室,又負偃植,各安所施而無遺材,諸將之謂邪。然皆能禮法自完,賢矣哉!
《大唐故驃騎大將軍盧國公程使君墓誌》:繞星飛貺,捧日摛祥。鴻源浚遠,慶緒靈長。曾父德邁,大父名揚。懿哉顯考,粹范昭彰。其一。惟公挺生,載標時傑。敏識韶亮,逸韻高絕。猛概桓桓,英規烈烈。影媚虯浦,聲馳鵷穴。其二。性符端確,志葉貞醇。詳善服義,砥行棲仁。踐直無隱,基忠有津。智兼二略,藝總六鈞。其三。昔在隋季,卷懷昏德。日斗星亡,風回霧塞。聿逢運始,投誠徇國。撫劍要功,褰旗靜慝。其四。洪勛允著,大齎斯酬。分竹為牧,疏茅俾侯。要鞬睢籞,司戟搖丘。恩滋業泰,寵洽名休。其五。出總外台,入居中壘。抑揚風政,肅清姦宄。擁旆祁山,建旗汧水。雲誰樹績,我昭其美。其六。辭榮養素,宅靜凝玄。方期介祉,奄愴歸全。山扃聚月,野隧銜煙。雄圖遽已,盛德空傳。其六。
㈣ 對程咬金的評價
程咬金,濟州東阿(今山東東阿)人。原為瓦崗軍勇將,李密敗亡,與秦叔寶投秦王帳下,以平宋老生、竇建德、王世充功封宿國公。玄武門之變有功,遷右武衛大將軍,實封七百戶。貞觀中,歷瀘州都督,改盧國公。高宗時出征賀魯,因屠城罷官。卒後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 程知節是程咬金成為唐朝官員以後的名字,其曾祖父程興,是北齊兗州(今屬山東)司馬,其祖名程哲,是北齊晉州司馬,其父名程婁,是北齊濟州(治所在今山東茌平西南)大中正,唐又贈使持節瀛州諸軍事、瀛州刺史。由此可見,程知節應是世家大族之後,絕非寒門出身。 隋末四海鼎沸,大亂之中,程咬金聚數百徒眾,捍衛鄉里。他青年時就驍勇異常,善於馬上擊槊。李密起兵反隋,他前去投靠參加瓦崗軍,署為內軍驃騎。成為李密左右的重要人物。當時李密揀選八千名勇敢異於常人的兵士,以四驃騎統領,號為內軍,程咬金即四驃騎之一。李密常對人講,「此八千人可當百萬軍」。李密與王世充交戰時,程咬金領內馬軍與李密在北邙山指揮。王世充率眾猛攻單雄信統領的外馬軍,李密見狀就命程咬金與裴行儼前去支援。裴行儼也是勇猛騎將,先行沖陣,行到中間被流矢所中,滾落馬下。程咬金挺身而出,一騎先行,擊殺敵人,王世充那些爭前想斬大將人頭的兵士望之披靡。程咬金下馬把受重傷的裴行儼抱上馬,兩個人騎一匹馬往回走。王世充又派騎兵追擊,由於馬上還有裴行儼這名傷員,程咬金的動作不如平時靈活,一根尖槊洞穿其身,這位大英雄牙關緊咬,回身生生把槊把折斷,順手一帶把追刺他的兵士拉至近前,刀斬其頭,後面追騎大駭,誰都不敢再近前,最終兩個人平安歸營。(裴行儼就是《隋唐演義》中第三條好漢裴元慶的原型。正史中,他勇猛善戰,號「萬人敵」,降於王世充後,心有不甘,想行刺未成,被王世充所殺。) 李密與王世充大小近百戰,勝多敗少,但洛水之戰,由於王世充事先索得一個貌似李密的人,他把此人推向陣前,聲言已捉得李密,瓦崗軍誤以為李密真的被俘,遂軍心動搖,陣勢混亂,結果大敗,程咬金、單雄信、秦叔寶等人不得已,歸於王世充。王世充這位隋煬帝寵臣、西域胡人出身的梟雄對這幾位大將「接遇甚厚」,很希望他們幫助自己掃平天下。相處沒多久,程咬金就對秦叔寶說:「王世充器量淺狹,平時胡亂妄語,喜歡詛咒發誓,迷信神怪,簡直就是個跳大神的老娘們兒,根本不是撥亂濟世之主!」不久,王世充與李世民戰於九曲,程咬金等人列於戰陣,忽然與秦叔寶等人撥轉馬頭,面向王世充說:「蒙您接待,極欲報恩。但您性多猜疑,身邊又多小人,不敢在您身邊久留,今謹奉辭!」言畢,與左右數十人躍馬而奔唐軍,投奔李世民。王世充身後數萬兵馬,但因懼怕程咬金等人的勇武,只得眼睜睜望著他們離去,無一人敢躡追其後。 歸唐後,程知節「每陣先登」,隨李世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以軍功封宿國公。高祖武德七年,太子李建成為了翦除秦王李世民左右羽翼,把程知節外調為康州刺史。情急之下,武人出身的程知節對李世民以言相激:「大王手臂今並翦除,身必不久。我冒死不走,請大王您也速下決心!」「玄武門之變」後,升為右武衛大將軍。貞觀年間,改封盧國公,是唐太宗至始至終的忠臣之一。 唐高宗顯慶元年(公元656年),程知節任蔥山道(在今新疆西)行軍大總管討伐西突厥,擊其歌邏、處月二部落,斬首千餘級。十二月,程知節引軍至鷹娑川,遇突厥強兵四萬騎,其前軍總管蘇定方師五百騎馳迎沖擊,西突厥大敗,追奔二十里,殺獲一千五百多人,繳獲的戰馬及器械,漫山遍野,不可勝計。副大總管王文度非常嫉妒蘇定方的大功,對程知節說:「現在雖說是獲勝,但官軍也有死傷,千萬不要急追敵寇,應自結方陣,慢慢謹慎前行,敵則戰,萬全之策。」更出格的是,王文度還對人講皇上有密旨給他自己,讓程知節及全軍歸他指揮,並下令軍隊不許深入追敵。可憐遠道萬里的唐軍士卒終日騎行馬上,嚴冬朔風,身披重甲緩緩而行,糧草不繼,人馬相繼凍病而死。蘇定方勸程知節:「我們出師目的是為了殲敵,現在反而坐困自守,敵來必敗,如此怯懦,何以立功!皇上以您為大將,怎麼可能又密詔副手發號施令,其中肯定有詐。請下令把王文度抓起來,飛表上奏皇上弄個清楚。」英雄老矣,此時程知節全無青壯年時代的銳氣,搖頭不從。 唐軍至恆篤城,有胡人數千歸降。王文度說:「這些人等我們離開,肯定又會反叛,不如全部殺掉,還能得大筆資財。」蘇定方切諫:「這樣干我們自己倒成賊了,怎能稱得上是為國伐叛!」程知節默許王文度。幾千胡人被殺得干凈,王文度「分其財,獨定方不受」,史書雖未明講程大將軍也貪財寶,但「獨定方不受」,已表明程老自己肯定也分了一大份兒。回師以後,事情敗露,王文度因矯詔當死,特除名免職。程知節因逗留不進及不努力追敵,減死免官。大英雄晚節不保,殺降利財,貪生怕死,令人遺憾。雖然不久又被朝廷起用為岐州刺史,畢竟氣短,程知節上表退休。高宗麟德二年(665年),程知節善終於家。贈驃騎大將軍,賠葬昭陵。 其子程處默,襲盧國公爵;程處亮,以功臣之子娶太宗女清河公主,授駙馬都尉、左衛中郎將;少子程處弼,官至右金吾將軍。 程咬金墓位於陝西禮泉縣煙霞鄉上營村西,關中環線路南。歷盡盜劫,考古工作者曾進行過清理,出土《程知節墓誌銘》和《程知節碑》,現存昭陵博物館。根據這些出土文物,文史工作者考證清楚了程咬金的生卒年月和其出身,彌補了以往史料記載的不足,也還原了歷史上真實的程知節。 而在以《說唐》為代表的系列話本及歷史演義小說中,程咬金,被演義成使一柄八卦宣花斧、性格直爽、粗中有細的福將,而且特別長壽,活了一百多歲,直至武則天政權垮台。程咬金也是《隋唐演義》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其絕技就是夢中學會的三板斧,外號「混世魔王」,人如其名,乾的混事數不勝數,以販賣私鹽起家,和秦瓊是姑表兄弟,曾為瓦崗寨大魔國國王,後投降李唐。據此改編的戲曲影視中,程咬金也是一個重要而可愛的角色。各種版本常有出入,但「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這兩句俗諺,中國人耳熟能詳。這就是通俗演義小說的民間力量,盡管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已經被演義或塗改,卻使程咬金的名子婦孺皆知。
㈤ 歷史上的程咬金是怎樣的
程咬金是個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直至今天,在我們使用的俗語中還有「半路里殺出個程咬金」這樣的話。在《隋唐演義》《薛仁貴傳》《薛剛反唐》中,他是一個重要人物。二十多年前聽廣播評書是件很時髦的事,許多老百姓正是從評書里了解了程咬金這個人物,還有一些票友是從戲劇中認識他的,現在也有許多朋友是從影視劇中看到這個人物的。人們往往把程咬金和《說岳全傳》中的牛皋、《明英烈》中的胡大海聯系在一起,因為這些人性格豪邁,似有些憨傻,常做出些令人捧腹之事,雖然武藝不高,在戰場上卻是常勝將軍、「福將」。關於程咬金的故事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這個人物在正史中又是怎樣一個形象呢? 程咬金生於何年已無從查考,但在隋末恐怕是沒有人會質疑的,他死於公元665年,評書中說他活了108歲,比後來的葯王孫思邈(581—682)還要長壽。程咬金是唐初大將,後來改名叫程知節。他是濟州東阿(今山東)人,隋末從李密參加瓦崗軍,任內軍驃騎(評書中說他當過瓦崗軍的首領,自號「混世魔王」,後又禪位李密,改任先鋒官)。李密兵敗後,他又歸附了王世充,後歸唐,任秦王府左三統軍。他跟著李世民鎮壓了竇建德起義軍,又擊敗了王世充。程咬金歷任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等職,封盧國公(評書中說他被封魯國公直至魯王)。唐高宗時他率軍攻西突厥,無功而還,被免職。後起為岐州刺史,致仕。 《唐書?卷二?本紀第二》記載:「金剛列陣,南北七里,以拒官軍。太宗遣總管李世勣、程咬金、秦叔寶當其北,翟長孫、秦武通當其南……」這恐怕是程咬金的名字在《唐書》中的初次亮相了。 很快,書中又寫道:「太宗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寶、宇文歆等揮幡而入,直突出其陣後,張我旗幟。賊顧見之,大潰。追奔三十里,斬首三千餘級,虜其眾五萬,生擒建德於陣。」這是程咬金參加過的一次輝煌戰役,消滅了竇建德這支起義軍的力量,為唐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九年,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這段簡短的文字說明了程咬金(程知節)是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中的重要參與者,他為李世民剪除政敵,立下了汗馬功勞。當然,李世民也沒有虧待這位功臣,於是大加封賞,其中「程知節七百戶」。 《卷四?本紀第四》記載:「夏五月癸未,命左屯衛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等五將軍帥師出蔥山道以討賀魯。」「御玄武門,餞蔥山道大總管程知節。」「左衛大將軍程知節與賀魯所部歌邏祿獲剌頡發及處月預支俟斤等戰於榆幕谷,大破之,斬首千餘級,獲駝馬牛羊萬計。……程知節與賀魯男喗,斬首數千級,進至怛篤城,俘其部落戶口及貨物巨積。」「左屯衛大將軍程知節坐討賀魯逗留,追賊不及,減死免官。」這些文字記錄了程咬金所經歷的又一次大的戰役,但結果似乎並不理想,他也因此 「減死免官」了。 《卷五七?列傳第七》中說「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寶、程知節四人食七百戶」,講的是程咬金的待遇問題,和前面有點重復。 《卷六四?列傳第十四》記載:「建成乃薦元吉代太宗督軍北討,仍令秦府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等並與同行。」連李世民的政敵都知道要拉攏程咬金等人的重要性,可見在當時這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卷六五?列傳第十五》中提到「左領軍大將軍、宿國公程知節可普州刺史,改封盧國公」「十七年,令圖畫無忌等二十四人於凌煙閣……盧國公程知節」,這恐怕是唐王朝統治者所能授予功臣的最高榮譽了。 直到《卷六八?列傳第十八》中,才對尉遲敬德、秦叔寶和程咬金等人單獨立傳。可惜上述這段文字對於程咬金這位大英雄的描寫過於簡略(不足1000字),比起評書中的那個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相去甚遠。 《卷八三?列傳第三十三》為蘇定方立傳時提了幾筆程咬金,因為這是給老蘇立傳,老程也只能給當當配角,沒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 《卷一九五?列傳第一百四十五》中提到「詔程知節、蘇定方、任雅相、蕭嗣業領兵並回紇大破賀魯於陰山,再破於金牙山,盡收所據之地,西遂至耶羅川。」 這恐怕是程咬金的名字最後一次出現在《唐書》中了。 我對《唐書》中關於程咬金的描寫感到非常不過癮,覺得比起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項羽、韓信、李廣等人的描寫相去甚遠,於是又翻開了《新唐書》。 《新唐書?卷三?本紀第三》提到的「伐賀魯」之事與《唐書》雷同。 《卷七十九?列傳第四》重復了「乃多引秦王府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與行,又籍秦府精兵益麾下」的內容。 《卷八十六?列傳第十一》中「王令李世勣、程咬金、秦叔寶為北軍,翟長愻、秦武通為南軍。」與程咬金在《唐書》中的初次亮相重復了。 《卷八十八?列傳第十三》又說了一遍「程知節戶七百」,簡直味同嚼蠟。 《卷八十九?列傳第十四》記載:「(秦叔寶)與程咬金計曰:『世充多詐,數與下咒誓,乃巫嫗,非撥亂主也。』」這段內容有點滑稽,在《唐書?卷六八?列傳第十八》中,類似的話明明是程咬金對秦叔寶說的,在這里卻倒了過來。反正是兩個人在背地裡說王世充的壞話,並且達成了一定的共識,至於是誰說的,也就並不重要了。 《卷九十?列傳第十五》是為程咬金作傳的,內容和《唐書?卷六八?列傳第十八》雷同,文字比前者還要少。 《卷一〇五?列傳第三十》提了句「程知節普州刺史,國於盧」,也沒有什麼新東西。 《卷一一一?列傳第三十六》《卷二一五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下》還是講征討賀魯的事情,和《唐書》中的內容差不多。 《卷一九一?列傳第一百一十六》又提到凌煙閣的事,「右武衛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比《唐書?卷六五?列傳第十五》中多了個「右武衛大將軍」的頭銜。 從感覺上講,對於程咬金的事跡《新唐書》未必比《唐書》中的「新」到什麼地方去,於是我又一次感到失望了。 原本是想從正史中找到些比程咬金賣耙、販私鹽、劫皇杠、賈柳樓聚義、斧劈老君堂、三斧子半……更精彩的內容,沒想到我的想法實在是太幼稚了,那些內容在歷史學家的眼裡恐怕只是「野史」「稗史」之類的東西了,是難入正史的大雅之堂的。事實上,就連程咬金使用的兵器也不是我們所熟知的八卦宣花斧或者八卦開山鉞,而是槊。 在許多時候,如果你想了解一個未必真實但卻鮮活的人物形象,還是去聽評書、看小說吧。因為在歷史上,像司馬遷這樣能寫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人畢竟是鳳毛麟角。
㈥ 歷史上的程咬金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史上真實的程知節卻是個世家大族出身,程知節的曾祖父名叫程興,當過北專齊兗州司馬屬,程知節的祖父名叫程哲,當過北齊晉州司馬,程知節的父親名叫程婁,當過北齊濟州大中正,大中正的職位,程知節擅長的兵器是馬槊,也就是長度超過一長八尺的矛。
隋朝末年,朝廷橫征暴斂,又連年對外用兵,民生艱難,百姓揭竿而起,程知節率眾投奔李密,負責保護李密的安全。
公元618年,王世充擊敗了李密,大破瓦崗軍,程咬金和許多將領,因走投無路,不得已暫且跟隨了王世充。跟隨王世充不到半年時間,他和秦瓊都認為王世充人品太差,便不肯與之為伍。更重要的是,這時唐王朝已經建立,各路起義軍再與新生的政權對抗、廝殺,只能是塗炭生靈,禍害百姓。程咬金便於次年二月投奔唐軍,歸順唐王朝。程咬金和秦瓊歸唐後,唐高祖李淵讓他們跟隨秦王李世民。李世民敬重二人的為人,也深知二人英勇善戰,任命程咬金為秦王府左三統軍,任命秦瓊為馬軍總管。此後,程咬金如魚得水,跟隨李世民各地征戰,屢建戰功。
㈦ 歷史上真實的程咬金,你們真正的了解么
在不少電視作品中都出現過程咬金這個人物,不少人被電視劇作品的人物印象所迷惑了,然而,真實歷史上的程咬金是怎樣的呢?
在李淵的安排下,降唐後的程咬金被安排在李世民手下。知人善任的李世民任命程為秦王府左三統軍。李世民在全軍中挑選千餘精銳騎兵,皆著黑衣皂甲,分左右隊,由程咬金、秦叔寶、尉遲敬德等驍將統領,號稱玄甲隊。程咬金每次交戰都身先士卒,因戰功卓著,被封為宿國公。
在玄武門事件中,程咬金也發揮了重大作用。事變後,程咬金拜授太子右衛率,升任右武衛大將軍。
貞觀年間,程咬金歷任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與長孫無忌等人世襲刺史,改封盧國公,授普州刺史。高宗時期被拜為左衛大將軍。但後在征討突厥阿史那賀魯時,因聽信假傳聖旨的王文度的話而被免官。不久,高宗皇帝念其有功,又任命他為岐州刺史。此時的程咬金已經身心疲憊,向朝廷請求告老還鄉,得到批准,從此在家頤養天年。麟德二年(665年),程咬金去世,朝廷追贈他為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陪葬於唐太宗的昭陵。
㈧ 歷史上的程咬金是什麼樣的人
電視劇而已 何必當真
㈨ 在歷史中,程咬金是個怎樣的形象
的傳奇人生呢?
據文獻記載,程咬金字義貞,後改名為程知節,濟州東阿人。程咬金並非貧寒出身,從他的曾祖父程興到他的父親程婁,程家一直在北齊政權的擔任地方大員。589年隋朝滅陳,統一天下之時,程咬金才剛剛出生。
年少時程咬金驍勇善戰,喜歡舞槍弄棒,但最為擅長的兵器並不是板斧,而是馬槊(在馬上使用的長矛)。時值隋朝末年,盜賊遍地,為保衛鄉里,20歲左右的程咬金招集幾百個鄉親組織起了「民團」。隨著天下局勢越發的動盪,程咬金投奔了瓦崗軍的首領李密。歷史上李密的首領位置是翟讓推讓給李密的,而非程咬金。
此時瓦崗軍的勢力如日中天,李密通過精挑細組織了8000精兵,號為「內軍」,充當自己的親兵,分別由四員猛將率領,程咬金是其中之一。也大概在此時,程咬金才第一次遇見大約年長自己18歲,同樣擔任內軍驃騎將領的秦叔寶,從此兩人的命運也連在一起。
618年9月李密率領瓦崗軍與王世充在洛陽附近展開決戰。李密率領程咬金等人駐軍邙山,派遣單雄信率領外馬軍,駐扎在偃師城北。王世充率軍突襲單雄信部,李密派遣程咬金、裴行儼率軍援助,雙方展開血戰。激戰中,裴行儼身中流矢,墜落馬下,程咬金上前連斬數人,抱起裴行儼,兩人共乘一馬撤退。王世充追兵用槊來沖擊他,反被程咬金將槊折斷,並「斬追者,乃免」。
邙山之戰瓦崗軍的勢力遭到重創,李密逃亡關中,投靠李淵,程咬金等人則被王世充俘獲。王世充雖然收編了程咬金、秦瓊等瓦崗寨的猛將,但程咬金十分厭惡王世充的為人,於是與秦瓊等人在陣前倒戈,率領十幾個人投向唐軍。李世民大喜,封程咬金為秦王府左三統軍,秦瓊為秦王右三統軍。此後程咬金成為李世民的心腹,追隨他出生入死,「從破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搴旗先登者不一,以功封宿國公。」
隨著唐朝統一戰爭的結束,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圍繞著皇位展開了激烈的政治斗爭。621年李建成為削弱李世民的力量,將程咬金外調為康州刺史。程咬金拒絕上任,對李世民說道:「大王手臂今並翦除,身必不久。知節以死不去,願速自全。」
626年6月4日作為李世民的親信,程咬金參與了玄武門之變,因功被封為太子右衛率、右武衛大將軍之職。李世民即位後,程咬金先後擔任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左屯衛大將軍、鎮軍大將軍等職,並改封為盧國公。643年李世民將追隨他開創大唐的24位功臣畫影圖形供奉於凌煙閣之中,時年55歲的盧國公程咬金位列第十九,而排在末位的秦瓊已於五年前病逝。
649年李世民病死,程咬金奉太宗遺命命率領禁衛軍護衛太子李治回京即位,並在左延明門外連續宿衛三個月之久。李世民死的消息傳到西域,被唐朝封為瑤池都督府都督的阿史那賀魯(西突厥人)開始反唐,奪取西州、庭州等西域地區,統一西突厥部眾,與唐朝對抗。
經過幾年的准備,655年唐高宗李治派遣程咬金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統帥軍隊討伐阿史那賀魯。9月唐軍在鷹娑川擊潰阿史那賀魯兩萬人,「追奔二十里」。當先鋒總管蘇定方建議乘勝追擊時,副帥王文度以有密旨為由拒絕,而年邁的程咬金也喪失了當年的銳氣,默許了王文度的指揮。大軍不僅喪失殲敵良機,反而「馬多瘦死,士卒疲勞,無有戰志」。當大軍抵達怛篤城時,數千家胡人開城投降,程咬金不顧蘇定方的阻攔,聽從王文度建議,「取其資財,屠城而去」。
大軍回京後,程咬金被免官,但不久再次被任命為岐州刺史。此後程咬金上表請求致仕,唐高宗李治批准。此後戎馬一生的程咬金渡過了一段難得的閑暇時光,直到665年2月7日程咬金於長安懷德里的宅邸中病死,時年77歲,此時唐朝的皇帝還是李治。此後朝廷追封他為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並陪葬於李世民的昭陵旁邊。
在小說、影視劇中程咬金娶了裴元慶的姐姐裴氏,但在真實的歷史中程咬金一生中先後有兩位正妻,前妻孫氏628年病死,時年31歲;繼妻崔氏,出身百年名門清河崔氏,於659年病死,時年67歲。
文學作品中程咬金有兩個兒子,程鐵牛、程萬牛。但在歷史中程咬金共有嫡子3人,庶子3人(文獻中有名字的)。長子名叫程處默,後來承襲了父親盧國公的爵位。次子程處亮(有的文獻也叫程懷亮)於633年迎娶了時年10歲唐太宗的第11個女兒清河公主李敬(早婚在古代很正常),兩人年紀應該相當。程處亮成為駙馬都尉,被封為東阿縣公,先後擔任左衛中郎將、寧遠將軍等職。此外程咬金還有一個少子,名叫程處弼,庶子有程處寸、程處立、程俊等人,留下的資料很少。
這就是歷史中的程咬金,他是一員能夠沖鋒陷陣猛將,卻不是一員能夠指揮千軍萬馬的大將。這就是今天的話題。不要把文學當成歷史,但文學中包含歷史的因素,這正是歷史小說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