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三國歷史古跡有哪些

三國歷史古跡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2-04 00:42:40

『壹』 三國遺跡都有哪些啊

‎去過漢中的諸葛古鎮,‎挺火的一個三國景點,‎有武侯祠、‎馬超墓,還有《‎出師表》‎演藝專演出,‎喜歡三國文屬‎化的人,‎很值得一去。

『貳』 《三國演義》 古跡有哪些

赤壁、銅雀台

『叄』 蘇州有什麼三國時期的古跡

孫權宅址與報恩寺 孫權宅址蘇州有兩處,一即今天人民路上北寺,亦稱報恩寺;還有東大街上開元寺,即原吳縣縣政府所在地。
今人民路上「吳中第一古剎」 報恩寺俗稱北寺,是蘇州最古老的佛寺,距今已1700多年。始建於三國東吳赤烏年間(公元238-251年),相傳是孫權為報答母親吳太夫人的恩情,而舍宅而建。因報恩寺而生北寺塔一直是古城的最高點,俯瞰蘇州1000多年。
報恩,報的是母恩。孫權要報答母親吳太夫人的恩情。他的母親是蘇州人,也是蘇州歷史上最傑出的母親之一。這個女子是孫氏家族的福音。丈夫戰死後她鼓舞兒子孫策繼續開拓東吳疆土,兒子不幸被刺身亡後,她又輔佐年輕的次子孫權。一個進入王權家族的女子要忍的痛她都忍了,要做的犧牲她也犧牲了。吳太夫人的隱忍與果斷在《三國演義》中也淋漓盡致。周瑜宅址 今肖家巷內市教委辦公處和景德路東段的城隍廟,相傳均為周瑜宅址。陸遜遺址 蘇州城北相城區區政府所在地即原陸墓鎮,東吳名將陸遜最後的安棲之所,陸墓因陸遜墓在此而得名。誰說蘇州多狀元少將才,陸遜虎虎生風立在潮頭,武能安邦、文能治國。對他的相貌,羅貫中只有一句:「面如美玉」。 陸遜(183-245)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東吳名將,歷任東吳大都督、丞相。吳大帝孫權兄孫策之婿,世代為江東大族。曾是多次率領吳國軍隊抵禦北方的魏國及西方的蜀國的核心人物。 東吳丞相顧雍墓:在蘇州木瀆鎮小王山南麓。東吳丞相闞澤府第及墓:府第在西山橫山島,後為盤龍寺,墓在禹期峰下文化寺旁。東吳鬱林郡太守陸績墓:在蘇州東瀦鎮寶山麓。陸績字公紀,著名學者,著有《渾天圖注》、《易經注詮》等書。他從廣西鬱林郡帶回來的「廉石」,現存蘇州孔廟內。

『肆』 三國時期有什麼名勝古跡

銅雀台(今河北邯鄲臨漳縣)
關林(河南洛陽市)
定軍山(陝西漢中)
白帝城(重慶三峽)
岳陽樓(湖南嶽陽市)

『伍』 三國名勝古跡

荊州離上海不是很遠 你可以先做動車到武漢也就幾個小時 再從武漢到荊州就很近了

『陸』 三國時期有哪些名城古跡

三國遺址公園 合肥三國遺址公園位於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淝河故道北岸,史稱三國「合肥新城」。據嘉慶合肥縣志記載,曹魏將軍滿寵為抵禦孫吳軍隊而固守合肥,在合肥西三十里,建新城屯兵於此。曹魏視其為「淮右襟喉,江南唇齒」和「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是曹魏抵禦吳、蜀(主要是東吳)的「橋頭堡」。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合肥新城」破土動工,到青龍元年(公元233年),「合肥新城」基本建成。孫吳曾於公元230年、233年、234年、253年4次進攻「合肥新城」,均未取得勝利。直至公元280年,吳烏程候、暴君孫皓被西晉大將玉睿活捉,宣告三國時代完結,南北軍事對抗局面終於結束,「合肥新城」所肩負的戰時指揮中心的歷史任務也隨之完成。被《三國志》多次提及的「合肥新城」 是一座固若金湯的「英雄城」,距今已有1773年的歷史。它存在的50年,是可歌可泣、流光溢彩的50年。
現三國「合肥新城」遺址尚存夯築土城牆殘基大小土墩18處,地形崗巒起伏,護城河水系豐富,西郊風景區蜀山湖就在眼前,秀麗的大蜀山在水一方,信步古城,遺垣古跡,依稀可辨。1985年7月,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三國遺址新城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三國遺址新城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國遺址公園佔地約24.3h㎡,總體規劃按功能分為四大部分,即三國遺址保護區、旅遊服務區、三國文化區、行政生活區。
● 三國遺址保護區
三國新城尚存夯土城牆殘基大小土墩18處,土墩外圍為護城河,內為城區。規劃將護城河范圍內區域劃為「三國新城遺址保護區」,保護區待考古發掘後,作為公園二期工程建設。
一期工程對遺址18個土墩進行保護性修復,移掉與古文化不協調的樹木。為了防止城牆的崩塌,鋪植本地生長的扒根草之類地被植物。
● 旅遊服務區
三國新城以北為旅遊服務區,為遺址公園主要出入口。遺址公園大門為仿漢式建築,大門兩側布置一組服務設施,如售票、旅遊紀念品等。大門外布置廣場供人流集散,在路北布置停車場。大門東邊建遊船碼頭、休閑茶樓和綜合服務樓。
● 三國文化區
在三國新城以南建三國文化區,主要建有漢代建築金虎台、新城遺址陳列館、聚閑堂、滿寵草堂。
金虎台:仿漢代禮制建築,在高4.9m的夯土高台上布置一組對稱的建築群。內部展示三國文化及漢文化,台上布置8個大銅鼎。
新城遺址陳列館:採用漢代建築,以設置新城考古發掘出的文物,供遊人參觀。
聚閑堂:用蠟像再現三國名將及有識之士,展示當年戰爭場面,讓遊人彷彿置身於當年戰場之中,給遊人以感染力。
滿寵草堂:設置滿寵塑像,配以滿寵自傳及史載資料。
● 行政生活區
在三國新城遺址大門西側,建職工生活區,以解決職工住宿問題。新城外圍為寬度不等的護城河,用片石砌駁岸。護城河上共架不同形式的橋6座,其護欄式樣為仿漢式。公園大門前為一個3000㎡石塊鋪砌的廣場。
● 周邊大環境
為豐富公園游覽內容,滿足合肥市民旅遊、休閑的需要,公園外周邊大環境結合租地綠化的形式,來豐富景觀內容。在公園北面建一污水處理站,解決公園污水排放問題,中水用於綠化苗木澆灌。
三國公園建設投資估算和建設時間
公園一期工程估算投資5200萬元。建設時間為三年:2003—2005年。2003—2004年完成投資1000萬元;2004—2005年完成主體工程及部分綠化;2005年全面完工投入運營,具有接待能力。
合肥三國遺址公園建設已列為合肥市「十五」園林規劃項目、園林旅遊「十大工程」之一。三國遺址公園管理處嚴格按照施工規范建設三國遺址公園,科學管理,提高資金的利用率,確保把三國遺址公園建設成合肥市一流的集歷史、旅遊、休閑為一體的遺址公園,為合肥市園林旅遊事業作出貢獻。

『柒』 想進行一次關於三國歷史文化的旅行, 有那些值得去的遺跡,或者名勝符合史實

三國題材,歷來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頭戲,世世代代為人們高度關注。近年來,三國文化迅猛升溫,無論研究領域還是普及層面,熱愛三國文化的人群越來越龐大。這種局面的出現,給三國旅遊帶來了機遇。襄樊作為三國文化名城,必將在三國文化旅遊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襄樊是我國三國旅遊線的起始點,三國文化豐富、歷史遺跡很多。
襄樊三國歷史文化資源的價值評估文化價值評估
襄樊在三國歷史地位中舉足輕重。《三國演義》120回中有30餘回與襄樊有關,「三顧茅廬」、「隆中對策」、「馬躍檀溪」、「
孫堅跨江擊劉表」、「劉備攜民渡江」、「諸葛亮登樓去梯計」、「徐庶走馬薦諸葛」、「水淹七軍」、「刮骨療毒」等史實和故事均發生在這里。
三國的開頭始於襄樊,即「隆中對」。沒有諸葛亮的三分天下戰略分析,就不可能有以後三國鼎立的局面;三國的結尾終於襄樊,即羊祜、杜預先後屯兵襄樊,精心策劃了滅吳大計,後又從襄樊發兵,順江而下,一舉滅吳,實現了三國歸晉的結局。三國歷史的這一頭一尾,說明了襄樊在三國歷史中的地位,這種地位,是其他任何城市不可比擬的。三國旅遊,唱響這個主題,不僅可以吸引人們的關注度,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大大提升襄樊在三國旅遊中的城市地位。
襄樊在東漢末年,作為荊州的首府,統轄兩湖及兩廣、河南、貴州部分地區,一度成為區域性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和全國的文化學術中心。當時匯集在襄樊的都是各學科的頂尖人物,他們在襄樊興學術、辦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也是吸引諸葛亮到襄樊來和他成才的重要因素。
以上三點,是襄樊在三國時期的亮點,自然也應是襄樊三國旅遊的亮點。
景區、景點價值評估
古隆中古隆中是國家4A級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已形成「隆中十景」:躬耕田、六角井、古柏亭、梁父岩、抱膝石、老龍洞、小虹橋、半月溪、野雲庵。新中國成立後又陸續修建了隆中書院、諸葛草廬、碑廊、騰龍閣等景點。隆中是三國文化旅遊的龍頭景區,其影響越來越大。
襄陽古城池襄陽城始建於西漢時期,古城牆周長7.3公里,外牆內土,高8.5米,寬5至10米,基本保存完整。護城河平均寬180米,最寬處250米,是我國最寬的護城河。襄陽城與護城河合稱襄陽古城池,自古有「鐵打的襄陽」贊譽。三國時期,劉表將荊州首府設在襄陽。諸葛亮從14歲至17歲住在襄陽,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曾一度也駐兵襄陽,因此,將襄陽古城列入三國旅遊線,是符合歷史事實的。襄陽古城池2001年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襄樊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依據,經過多年整修,內外環基本形成,護城河基本溝通,初步形成了古城池環城風光帶,具有極高的旅遊開發價值。
荊州古治及荊州北街歷史文化街區荊州古治遺址位於荊州街北段,距大北門南280米處,原為券門式建築,其上有「荊州古治」匾額。它是中國古代行政區標志性建築;也是襄樊一度為區域性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的標志。東漢末年,劉表把荊州治所由漢壽徒至襄陽,使襄陽一躍而成為轄今湖北、湖南兩省和河南、貴州及廣東、廣西一部分的荊州首府。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劉備投靠劉表,諸葛亮登樓去梯計等故事均發生在這里。
鳳林關三國古戰場遺址東漢末年,孫堅與劉表爭奪襄陽,在鳳林關戰斗中,孫堅被劉表伏兵亂箭射死。「三國演義」第七回《孫堅跨江擊劉表》有描述。此處還有鳳凰池、鳳凰台、觀音閣等景點,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的故里澗南園亦在此處。鳳林關除有眾多的歷史景點外,其靠山臨水的自然風光也是十分獨特的,極具旅遊開發價值。
馬躍檀溪處劉備馬躍檀溪是不亞於三顧茅廬的三國故事。馬躍檀溪處留有摩崖石刻及古人附會的蹄窩。此處尚有「襄樊銘」摩崖石刻及真武山「擦擦石」等景點。
樊城會館截至民國初年,樊城有19家會館。現存山陝、撫州、黃州、中州、小江西等5家會館。尤其是山陝會館目前保留基本完整。山陝會館歷史上即供奉關羽。這些會館雖然不是三國遺跡但它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三國文化,其民居價值也很高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資源。
構建三國旅遊線勢在必行
全國三國旅遊線大體上分布在河南、江蘇、湖北、四川等省。襄樊是這個線路上的重要一站。但是,現代旅遊方式發生重大變化,人們不可能依照專業部門設計的線路,在如此大的范圍內進行專題旅遊。旅遊者來襄樊,也不可能只看一個隆中就會滿足。所以,襄樊必須把三國旅遊題材做充分,形成品牌,變三國旅遊的過境游為目的地游。
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市必須要有一個內涵豐富,形式獨特,布局合理的三國旅遊線路。只有這樣,才能吸引遊客,延長遊客在樊時間。我們認為,經過二至三年努力,我市三國旅遊線是可以建成的。
這個旅遊線包括:古隆中、襄陽古城池(含荊州古治、夫人城、仲宣樓)、鳳林關、馬躍檀溪、樊城會館。然後再輔以廣德寺、米公祠、習家池、鹿門山等景區景點。只有景區景點豐富了,才有可能為旅行社提供可以自由組合、為旅遊者提供可以自由選擇的旅行線路。
上述景點、景區,是我們的旅遊產品。大的品牌是「三國文化游」。這個品牌推向市場後,可以整體銷售,也可以拆零銷售、甚至可以搭配銷售。在此基礎上,可以設計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
按照這個思路,首先是襄樊旅遊的目的性增強。襄樊的三國文化游,在全國旅遊市場上增加了一個品牌,為旅遊者提供了選擇的機會。來襄樊旅遊的人數會有一定幅度的增長,特別是高速公路全部開通後,將會出現旅遊目的地的需求,從這個角度講,襄樊更應抓緊機遇,早作準備。其二,來襄樊的遊客延長駐留時間,多停留一天,旅遊綜合收入就會增加1到1.5倍。其三,襄樊旅遊的潛力在於荊山生態旅遊,三國文化游的開通,將為荊山生態游奠定基礎。襄樊兩大旅遊品牌相得益彰,互相促進,最終形成良性循環。
三國旅遊資源開發和利用
依託襄陽古城池,開發乘舟攬勝游
重點恢復南城門城樓及湖心環島和吊橋,定期舉辦開城儀式和襄陽民俗表演,使其成為環城游的亮點。全線疏通護城河,開辟乘舟(船)環城游,中途辟襄陽公園、文園、薈園、仲宣樓、襄陽人家、鐵佛寺、夫人城等為停靠點,讓遊客上岸觀光。將臨漢門、仲宣樓、長門開發為襄陽軍事(戰爭)、名人書畫以及古城牆博物館、增加游線文化內涵。控制古城內的建設與發展。一是徹底將城內生產企業外遷;二是控制城內常住人口;三是控制城內建築密度及高度,盡快恢復古城風貌。
開發荊州北街及荊州古治,將其建設成三國旅遊線的起點和旅遊紀念品市場
荊州北街以西建設兩層以下仿古民居,整修附近古城牆和大北門瓮城,修復荊州古治券門,開辟諸葛亮登樓去梯計紀念處。
建設鳳林關文化公園
在207國道側建鳳林關牌樓,劉表擊斃孫堅雕塑及記事碑等。擴建觀音閣,重建鳳凰亭,整修鳳凰池。在觀音閣北側復建澗南園,即孟浩然故居,為唐代二進宅院,建浩然詩碑園。鳳林關景區開發的關鍵在於南渠的污水治理,此問題不解決,直接影響景區環境。
開發檀溪文化公園
檀溪文化公園包括馬躍檀溪遺址,襄樊銘、真武山采空區及南渠流經段。在公園內恢復檀溪原貌(南渠),並修建劉備躍馬雕塑,在山頂修建漢亭,在沿山處修依山迴廊並於其中彩繪馬躍檀溪故事,在采空區建「穿楊亭」等景點。鑒於這一帶景點密集,建議現有公路向東移30米。
開發以關公文化為內涵的樊城會館群
把山陝會館從二中剝離出來,退還會館地盤,拆除對文物有影響的違章建築,逐步恢復會館原來面貌。在此基礎,做好殿內陳列。建議按歷史原貌,恢復對關羽、周倉、關平的供奉,並增設關羽在襄樊的「刮骨療毒」、「水淹七軍」等歷史故事的陳列和展示。就近開辟撫州會館及陳老巷歷史文化街區、小江西會館等景點。

『捌』 漢中有哪些三國歷史文化遺跡,略做介紹

漢中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漢中是漢文化的發祥地,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400年以前,漢中就已設郡,迄今已有2400多年歷史。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跡有古漢台、拜將壇、張良廟、蔡倫墓、武侯墓、古褒斜棧道、石門十三品、靈崖寺摩崖石刻等,是兩漢、三國旅遊熱線,其中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武侯墓、褒斜道石門及其石刻,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8處。
古褒斜棧道
在秦嶺山脈中,有一條貫穿關中平原的漢中盆地的山谷,其南口曰褒,在今漢口區北25公里;北口曰斜,在眉縣西南15公里,長凡235公里。自戰國起,就有人在谷中鑿石架木,修築棧道,歷代踵繼,多次增修,後人就命名為「褒斜道」。漢武帝大加修鑿褒斜道250公里,從而出現了「棧道千里,無所不通」的盛況。
褒谷山勢險峻,怪石崢嶸,翠峰林立,清凈幽雅,四季景色各異。清代文人王晚香將這里概括為「石門二十四景」,石門水庫建成後使褒谷錦上添花。石門水庫是以灌溉為主的大型水利工程,庫容1.05億立方米,灌溉50多萬畝農田,發電裝機4.05萬千瓦。壩高88米,頂長260米雙曲拱壩,造型優美,宏偉壯觀,高峽平湖,碧波盪漾,遊船、快艇穿梭在17公里長的人工湖上,可盡情瀏覽湖光山色怡人美景。山間溪流潺潺,清泉涌溢,山瀑流水叮當,水產水禽種類繁多,以大鯢、甲魚、白鷺等最為珍貴。
褒谷石門是個天然立體文博館。自春秋戰國以來,這是溝通我國中原、西北與西南交通的要沖,在「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上,開鑿與架設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跡」的棧道,石門是棧道最險最奇之處。這里山上水下文物古跡薈萃。古代、近代、現代的道路建築、水利工程、石門隧道都交織陳列在此。新建的仿古棧道獨具一格,飛架在陡壁懸崖上成為古褒斜道縮影;歷史上蕭何月下追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典故就發生在這里;諸葛亮北伐曹魏常由此出入。開鑿於東漢永平年間,採用「火燒水激」而成的石門隧洞,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通車隧道。石門附近有漢代以來文人墨客題留摩崖石刻一百多處,最著名的「石門十三品」「國之魂寶」,被日本書道界稱為「漢中石門,日本之師」。曹操「袞雪」;張良「玉盆」;鄭子真「石虎」蒼勁渾撲,運筆流暢,尤其《石門頌》、《石門銘》自古被作為中國書法藝術的楷模。連城山腰的連雲棧道,沿途石刻林立,散布著先祖足跡,淹沒於水下的褒姒鋪,相傳是西周褒國美女褒姒的故里。
山河堰是西漢相國蕭何所築,曹參落成,世世代代澆灌漢中的肥田沃土,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舊址修成褒惠渠,七十年代興建了石門水庫,三個時代水利工程惠澤漢中人民,形成了漢中水文化,水工程獨特風景線。
漢中市博物館(古漢台)
漢中市博物館是一所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位於漢中市漢台區東大街26號,漢中市博物館以古漢台為館址而建立,佔地面積1400平方米。其建築主要依託古漢台原有建築風格和布局,由自南而北逐級升高的3個院落組成。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相繼修建了石門十三品展室、棧道陳列展室、東西華亭、北大門仿古建築群,重修瞭望江樓、桂蔭堂,整修了庭院園林,形成了以明清建築為主的園林式風格。
史載,公元前206年,劉邦為漢王時,建都南鄭(今漢中城)。劉邦自漢中發跡而得天下,遂定國號為漢。他曾駐蹕的宮廷被稱為漢台。漢中、漢王、漢朝、漢台,這個漢字竟一脈相承了。宋以至民國時期,漢台為漢中府署所在地。現存的高台建築作為府署官員的娛樂場所,號為漢郡之勝。
自宋開始,古漢台作為歷代漢中府署的游樂場所,一直備受漢中守土官吏的重視,相繼修建了天漢樓(望江樓)、桂蔭堂、東西華廳、清暉閣以及鏡吾池等,成為漢中名勝古跡最為有名者,望江樓也成為漢中標志性古建築。民國時期,曾在此創為學校和漢中圖書館,尤其是革命先烈陳淺倫,在東華廳密謀組建紅29軍,望江樓也是革命志士活動的重要場所。
石門漢魏十三品
在古漢台碑廊里,嵌鑲著一塊黑色大理石碑刻。上面八個大字「漢中石門,日本之師」,是由日本著名書法家種谷扇舟先生題寫的。「漢中石門」是指陳列在漢中市博物館的摩崖石刻精品——石門十三品。古人紀事頌德,將文字雕刻在金屬器物上,如青銅器銘文;將文字雕刻在石頭上,有碑、碣和摩崖。選擇自然山崖為依託,稍事修整後刻上文字的,稱為摩崖…詳細>>
曹操題「袞雪」二字傳說
袞雪二字取材於我國《漢魏十三品》書法佳作。漢建安24年(公元219年),曹操駐兵漢中褒谷口運籌國事,見褒河流水洶涌而下,撞石飛花,揮筆題寫「袞雪」二字,後刻於河中巨石上流傳至今。
拜將壇遺址景區
拜將壇位於古漢台西南約200米處。由南北分離的兩座夯土台築成。兩台高各有三米余。面積與古漢台接近,是當年劉邦駐漢台拜韓信為漢大將軍,舉行隆重的授印儀式時所築。現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韓信少事項羽未被重用,逃歸劉邦,又未重用,再逃至現留壩縣內的樊河邊,夜間水漲不能渡,被蕭何追回。蕭何說服了劉邦,擇良日,設壇場,拜韓信為大將。
韓信被拜為大將後,首先統帥三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取了關中;繼而北征東進,逐鹿中原,百戰百勝,從軍事上輔佐劉邦成就了帝業,建立了西漢王朝。因此,拜將壇是漢王朝的發祥地,亦是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的歷史物證。
南台下西面屹立一尊高大的石碑,正面上刻「漢大將韓信拜將壇」八個大字,背面刻詩一首:「辜負孤忠一片丹,未央宮月劍光寒。沛公帝業今何在,不及淮陰有將壇。」足以看出對於劉邦「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做法,人們是難以接受的。
南台下東邊豎一高約2米的碑,是書法家舒同為拜將壇題字。碑背面刻有韓信登壇與劉邦的一段對話,摘自司馬遷的《史記·淮陰侯傳》。北台亭閣有國民黨愛國將領馮玉祥在漢中期間的題聯:「蓋世勛名三傑並,登壇威望一軍驚。」正是這個拜將壇,把具有軍事才能的韓信推到了楚漢相爭這一軍事大舞台,充分展示他的才能,叱吒疆場,所向披靡,助劉邦打下半壁江山。從某種意義說,拜將壇實際上是漢王朝的奠基台。
拜將壇始建於公元前206年,是漢高祖劉邦設壇拜韓信為大將的古遺址,也是劉邦在漢敬祭天地的聖地。
劉邦在漢中設壇拜將後,由韓信統帥三軍,僅用了四年半時間,就輔佐劉邦統一全國,成就帝業,建立了西漢王朝。漢人、漢字、漢文化從此發祥
張良廟
漢張留侯祠(張良廟)座落於秦嶺南坡的紫柏山麓,南距漢中101公里,北鄰鳳州76公里,距漢中留壩縣城17公里處的廟檯子街上。川陝公路橫越門首,交通較為方便。2006年05月25日,張良廟作為明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張良,字子房,漢初大臣。據《史記·留侯世家》載,張良生於城父(今安徽亳州東南),祖與父相繼為韓昭侯、宣惠王等大臣。秦滅韓後,他圖謀恢復韓國,結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東南)狙擊秦始皇未果.傳說他逃亡至下邳(今江蘇睢寧北)時,遇黃石公老人,並得《太公兵法》.秦末農民戰爭中,聚眾歸劉邦,不久游說項梁立韓貴族成為韓王,任韓司徒。項羽殺韓王後,他復歸劉邦,為其出謀劃策。楚漢戰爭期間,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結楚將英布、韓信和秦將彭越,最後殲滅秦軍。漢朝建立後,他被分封到江蘇留城,是為留侯。張良與蕭何、韓信為「漢初三傑」,劉邦曾稱他「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千里外」。
劉邦即位不久,先後殺掉韓信等有功之臣,張良急流勇退,來到紫柏山隱身修行,後人稱此地為「辟穀」。

『玖』 三國演義留下的古跡

古長坂坡
古城相會的古城遺址
五丈原遺址
南陽諸葛廬
渤海濱的偈石
銅雀台舊址
赤壁
等等

閱讀全文

與三國歷史古跡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