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哪些國家把元帝國寫進自己的歷史

哪些國家把元帝國寫進自己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4 00:04:49

Ⅰ 在外蒙古的歷史教科書上,是如何描寫元朝的呢

外蒙古把我國元朝的歷史當作是自己的歷史,而且還將歷史上的種種事跡和觀點都灌輸給了學生,並且還認為相當的自豪。相信對歷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對元朝的歷史應該有一定的興趣,而且每個人應該對於“唐宋元明清”這句話爛熟於心,元朝時期是由蒙古人統治的,那時是百姓最艱難的一段時間,一直到了朱元璋稱帝,開始了明朝的歷史,明朝時期蒙古人被朱元璋打的支離破碎,大部分都逃到了北方,現在的北方分為外蒙古和內蒙古,內蒙古在我國,而外蒙古也就是現在的蒙古國,那麼我們就來聊一聊外蒙古的歷史教科書上是怎麼寫元朝的。

一、外蒙古的人認為成吉思汗就是神,給他們帶來了光明。

當時風華正茂的北宋隨著蒙古人的鐵騎進入,他們的美好生活也隨之破滅,成吉思汗建立了元朝,就是由於這一點,外蒙古人把成吉思汗當成了神,認為是成吉思汗帶給他們光明。

你對於外蒙古的歷史還有哪些了解?歡迎來評論區與我交流。

Ⅱ 歷史元朝被滅掉之後,大理那塊地方變成什麼國家了求相關歷史!自己總結也行!越多越好!!

雖然明朝建立當年(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就已經盪平中原,將元順帝趕到了大漠以北,由他取而代之成為中原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然而,地處西南一隅的雲南一帶依然處於元梁王的據守控制之下,臣屬蒙古「北元」政權,那梁王憑借邊疆山高皇帝遠和苦心經營雲南百年的根基實力,根本不把年輕的明朝放在眼裡,繼續與其他地區的元朝殘余勢力遙相呼應。當時雲南的主要蒙元勢力,有蒙古政權梁王把匝刺瓦爾密和大理國王後裔——土酋段氏總管段明。梁王,以昆明為統治中心,大理段氏,控制著滇西一帶,都聽從北元指令,但相互處於半聯合半獨立狀態,為了既得利益,段氏總管與梁王政權之間還不時發生糾紛甚至武裝沖突。

朱元璋也想征服雲南,只是雲南版圖問題過於棘手。西南夷地區,自從秦漢時期便一直讓中原王朝感到進退兩難——秦時的所謂羈縻與封疆置吏,實際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一紙空文,政權仍由土著人所掌控左右;漢習樓船,無異於「紙上談兵」,結局是不了了之;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堪稱精明絕頂,對待雲南問題最後還是以夷治夷;唐代貌似強盛,可幾十萬唐朝大軍揮戈雲南,竟然幾次血灑西洱河畔,敗北於南詔國。不僅留下幾處「唐代將士萬人冢」,還害得白居易為之傷感,揮毫寫下一首哀婉如泣的《征蠻朝歌》;於是,宋太祖思前想後,只好「忍痛揮玉斧,劃雲南為徼外」;到了元代初年,忽必烈雄才大略、勇謀兼施,不僅掃平中原,進軍歐亞,而且親自出征雲南,坐鎮指揮,也在付出了犧牲將士十萬人,損失戰馬四十萬匹的巨大代價之後,才破了大理國,將其收歸蒙元版圖,改大理國為雲南行省!……對明朝而言,要攻克雲南,除開要去面對駐滇幾十萬元軍,交通落後,叢山峻嶺阻擋,大軍人生地不熟,行動困難等不利因素,還要對付遍布全滇各地的土酋部落。這些部落擁有自己的武裝,長期佔山為王,人熟地熟,既相互吞並又聯合抵抗外部勢力,就像山上的野火一樣,將這里撲滅,那裡又起火,防不勝防!故朱元璋經過幾年的考慮,一直猶豫不決,認為「雲南僻遠,不宜煩兵」。為此,明太祖曾經先後七次派出使臣前往滇地召諭梁王,力爭以和平方式解決雲南問題。然而,梁王自恃僻遠,明朝無奈其何,不僅拒不歸順,反而羞辱並幾次殺害明朝使臣。朱元璋政治招降,和平統一雲南策略失敗,一怒之下只得採取最後的一招,以武力征討:「雲南自昔為西南夷,至漢置吏,臣屬中國,今元之遺孽把匝刺瓦爾密等自恃險遠,桀驁梗化,遣使招諭,輒為所害,負罪隱匿,在所必討!」這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九月間的事,距離明太祖南京稱帝已經有十三個年頭,此時的大明王朝兵強馬壯,地位鞏固,平定雲南的時機日漸成熟。

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初一日,朱元璋下詔,調集各路大軍聚集京城聽命。明太祖擇定吉日,親自在故宮之外,一個叫做柳樹灣高石坎的大軍營檢閱部隊,設壇飲酒,為將士們壯行。隨後,拜能征善戰的潁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將軍,永昌侯藍玉為左副將軍,西平侯沐英為右副將軍,統帥三十萬大軍浩浩盪盪地從南京(柳樹灣高石坎)連夜出發,挺進雲南。臨行前,朱元璋放心不下,根據西南軍事地理形勢,親自製定進軍戰略:「自永寧先遣驍將別率一軍以向烏撒,大軍繼自辰、沅以入普定,分據要害,乃進兵曲靖。曲靖,雲南之噤喉,彼必並力於此,以抗我師。審察形勢,出奇制勝,正在於此。既下曲靖,三將軍以一人提兵向烏撒,應永寧之師,大軍直搗雲南。彼此牽制,使疲於奔命,破之必矣。雲南既克,宜分兵徑趨大理,先聲已振,勢將瓦解。其餘部落,可遣使詔諭,不煩兵而下矣。」明大軍離開南京城,先乘大船從長江水路循江而上,穿過八百里洞庭湖,從武陵下岸踏上陸路,再沿著東行大道(通京大道)過湘西、進貴州,經過雄峙在滇、黔交界處的勝境關,行程近萬里。百日後的十二月,一個北風呼嘯的日子,明軍主力順利抵達雲南曲靖。明代雲南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白石江戰役隨之爆發!

曲靖,是中原進入雲南的必經之地。白石江,是南盤江的一條支流,江面寬闊,水勢洶涌,全長30里,由東向西迥護著曲靖壩子的南北兩翼,成為曲靖北部一道天然屏障。白石江一帶的地形,南,北,西三面皆為山巒丘陵,東面是雲南第四大盆地平壩——曲靖壩子。

得知明軍逼近曲靖,元梁王急忙派遣大臣司徒平章達里麻統帥精兵十萬,駐扎於曲靖城北郊白石江南岸一帶迎戰來犯之敵。當明軍主力抵達距離白石江十餘里的時候,寬闊的江面上突然騰起大霧,濃霧像棉團雪球似的先在江面上滾動擴散,然後,飄上江岸,越過樹叢,在廣闊的田野上迅速泛開,頓時天地間一片迷濛,數米之外看不清東西。明軍大喜,趁著有大霧掩護,偃旗息鼓悄悄潛入白石江北岸布陣。忽然之間,一聲號令,江北沿線金鼓齊鳴,喊聲震天,似有千軍萬馬殺來!元軍主帥達里麻毫無防備,手忙腳亂,連忙下令倉惶應戰。久經沙場的藍玉一面令全軍鳴金擊鼓,作渡江之勢,一面派出部分善游的勇士「將旗幟征鼓,從上流先渡,循山而出其陣後,吹銅角以張聲勢,於山林深谷間,樹旗幟為疑兵」。元軍果然中計,急令後軍調整為前軍御敵。主帥傅友德乘勢「麾兵進戰,矢石齊發,呼聲動天覆地。戰罷數合,(沐)英縱鐵騎搗其中堅,敵眾披靡,遂而大敗,生擒了達里麻,俘其兵眾萬計!」《明太祖實錄》里這一段精彩的描述就是白石江戰役的真實寫照。白石江戰役是明朝在雲南境內的第一大戰役,江岸立有明軍戰功碑,戰役留下的遺址沿白石江邊比比皆是。

白石江戰役,屍骨成山,血流成河,元梁王大半軍事主力損失殆盡。曲靖為雲南東部門戶,水陸交通要道,明軍佔領了曲靖,等於扼住了雲南的噤喉,打開了進入雲南的大門。打掃白石江戰場之後,明軍一鼓作氣,分主力大軍為二:一部由藍玉、沐英率領,直撲省府昆明,直搗梁王把匝刺瓦爾密的老巢;一部由傅友德親率,揮師北向烏撒,以策應另一支明軍。二十二日,梁王獲悉達里麻兵敗曲靖,匆匆逃往滇池邊晉寧州。明軍步步逼進,梁王深知昆明難保,元政權命在旦夕,灑淚話別眾臣之後,率領家眷嬪妃百餘親信去往滇池島上,投水殉國!二十三日,藍玉、沐英率師進逼昆明郊區,元右丞觀甫保出降,明軍不費一兵一卒,佔領昆明。之後,藍玉分遣曹震、王弼、金朝興率兵二萬人,繼續南下攻克臨安府(通海、河西、建水)諸地。

在通河壩子與新興州(玉溪)交界處,有一個叫做曲陀關的地方。史載:「曲陀關,又名萬松營,元號休臘部,在河西縣北二十里,東瞰通海,南抵桃園,西依習峨(峨山),北接江川。山勢峭拔,自陸至頂二十里。其頂平衍,中有甘泉三十八穴,四百條崗環抱,茂林蔥翠,南望山光水色,其勝無比……其陽頗平,其陰甚險,皆重要關隘,通道。元、明皆建設……」。曲陀關,海拔2200米,雄峻險奇,地勢險要,歷為兵家必爭之地。地處新興(玉溪)、峨山、河西(通海)、江川四縣交界處,外形似一把大交椅,威武地恃立在通河壩子西北角,三座山巒環抱著一大塊平地。其當陽一面,開闊平坦,可以容納千軍萬馬駐扎,背陰一面,卻陡峭無比,如同刀削一般,莫說行走,攀援都不行。當年,元世祖忽必烈親率大軍平滇、滅大理國,其間忽必烈曾經駐蹕這里。隨後,元蒙政權在昆明設雲南行省、在通海(河西)設臨安路。不久,出於平叛和對緬甸、交趾(越南)之對外軍事防務需要,在曲陀關設立行省之下、路府之上,監管滇中、滇東、滇南片區軍民動向的「臨安、廣西、元江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統領滇中、東、南大片屬地。緊接著,晉陝「一十五翼」十萬大軍又奉命從陝西西安府開拔入滇,到此鎮守曲陀關。這些從江、浙、晉、陝諸省緊急征調而來的農家子弟兵,被合編為宿衛、哨衛、護衛、後衛,分別駐守在曲陀關、大村、小村、琉璃山、杞麓山、韃靼營等地,並出師境外,參與占城國(西貢)戰事。曲陀關,既是蒙古政權都元帥府駐地和滇中重要關隘,又是進入臨安府的門戶。

昆明告破,明軍揮師南下途中,藍玉大軍主力在此遭遇攔截,與駐守在曲陀關都元帥府一帶的另一支元軍主力軍隊狹路相逢,發生了一場持續半個多月的八萬軍人生死大鏖戰。駐扎此地多年的元軍「一十五翼」五萬餘人在旃檀大元帥的親自指揮下,以雄峻險要的曲陀關作為天然屏障,與明軍展開對壘。元、明軍隊在此展開了拉鋸血戰,雙方死亡將士屍橫遍野。最終,元軍兵少將寡,失去後援,彈盡糧絕、全軍覆沒,右丞藍海牙被生俘,旃檀元帥自殺盡忠。「市肆輻輳,盛極一時」的元朝雲南軍事重鎮,最後一座強大的軍事堡壘——曲陀關都元帥府,在無情戰火的摧毀之下,瞬間被夷為一塊焦土平地,只留下滿山遍野的征戰將士遺體、一處處「燒人場」墳地冒出的青煙,還有少部分逃竄後倖存下來的蒙古兵士!

洪武十五年(1382)閏二月,段氏後院大理被明軍攻克,第十二世段氏總管段明束手就擒。僅僅半年之後,雲南江山易主,盡歸明朝。為開發西南,鞏固邊防,明太祖下令,在雲南省府昆明建立雲南都指揮使司和雲南布政使司,管理雲南軍政事務,著手處理接收雲南事宜——奉旨將蒙古梁王集團成員,梁王家眷、元蒙上層官員和大理段氏貴族頭領全部押解北方,交由朝廷處置;清掃元朝殘余勢力和大理地方勢力,就地遣散並安置數十萬蒙古俘虜士兵;建立明朝新的政權機構;於軍事要沖地區設置衛所,屯兵戍守。之後,洪武十七年(1384)三月,傅友德、藍玉率部分征南大軍班師回朝,留下沐英繼續鎮守雲南。

Ⅲ 歷史上的蒙古統治者說過自己是華夏兒女嗎我們為什麼要把元朝也寫入我們的歷史!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由蒙古族統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於1271年所建,1279年滅南宋,定都於大都(現北京市)。1368年滅亡於明朝。

元朝歷史

元朝建立之前的蒙古

蒙古高原原為金朝的附屬地區。隨著金朝的逐漸衰落,蒙古的勢力也開始壯大起來,不再臣服於金朝。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族領袖鐵木真統一了蒙古高原各部。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鐵木真獲得尊號「成吉思汗」,建國於漠北,國號「大蒙古國」(Yeke Mongghol Ulus)。大蒙古國建立後,不斷向外擴張,1217年滅亡西遼、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爾加河流域,於1225年東歸。1227年滅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征程中病逝。蒙古的擴張戰爭極其野蠻和殘酷,大量人民被屠殺和奴役,包括中國在內的歐亞大陸很多古老文明遭到空前的破壞。

元朝建立

元·盧溝筏運圖。描繪了元世祖至正三年(1266年)在盧溝橋附近漕運西山石木用於修造大都宮殿的情景。蒙哥於1259年在四川去世後,其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開始爭奪汗位。1260年3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台等大多數蒙古正統派的支持下於大蒙古國首都哈拉和林通過「忽里勒台」大會即大汗位。與此同時,忽必烈與南宋議和後返回開平(今內蒙古多倫),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集會自稱大汗。4月,忽必烈設立中書省,總管國家政務。5月,忽必烈頒布《即位詔》,並建元中統。由於忽必烈在中原漢地自行集會稱汗,並且推行漢法,明顯違背了蒙古傳統,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統派的強烈不滿。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隨即展開了四年的內戰,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定為一尊,但他的「行漢法」主張卻造成許多蒙古貴族的不滿,拒絕歸附忽必烈,結果導致四大汗國紛紛脫離,忽必烈的政權遂只包括中國與蒙古本土。大蒙古國不復存在。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國號詔》,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國號為「元」。這是蒙古國家由世界帝國轉為中原王朝的分水嶺,蒙古之前對中原的統治是掠奪性的殖民地式統治,只有到忽必烈時才轉型為以中國為主體的王朝,且在這之前「元」之名尚未出現,故「元朝」的建立應由此算起。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在劉秉忠規劃下,建都於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

佔領全中國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軍攻陷宋都臨安(今浙江杭州),俘虜5歲的宋恭帝及謝太後。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了南宋最後的兵力,陸秀夫背著8歲的小皇帝宋幼主趙昺投海而死,南宋滅亡。元朝遂佔領全中國。

之後,元軍曾入侵周邊一些地區,如越南和日本等,其中以入侵日本的戰爭最為著名,通常認為台風(日本人稱之為「神風」)是造成失敗的最大原因。

元朝中期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並對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種種稱號。

延佑二年(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復科舉制度,將儒家學說中的程朱理學定為考試的主要內容。從此程朱理學成為元朝(以及其後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下令編成並頒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條。

至正三年(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遼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

元朝滅亡

元朝後期,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賦稅,人民被壓迫更為嚴重,民族矛盾的極端激化終於引發了漢族和各被征服民族的反抗。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發生了河南趙丑廝、郭菩薩領導的起義。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發生的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揭開了元朝滅亡的序幕。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統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開始北伐,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的協助下,於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順帝北逃,元朝的統治結束。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以後,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北元於1388年天光帝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爾襲殺後(一說1402年鬼力赤即位後)去國號。

元朝的統治

元朝的統治具有鮮明的殖民主義特徵,實行民族歧視政策。忽必烈時代,蒙古統治集團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夫爭國家者,取其土地人民而已。」戰爭破壞因而日益減少。「保守新附城壁,使百姓安業力農」的方針獲得部分實施。在中原漢地,元政府也採取一些相應措施來扭轉長期戰亂所造成的殘破局面。元朝社會經濟由戰時的衰敝狀態漸臻恢復乃至一定程度的發展。這種恢復乃至發展,在全國各地區呈現出頗為明顯的不平衡性。蒙古統治者仿效金朝在用人方面先女真、次渤海、次契丹、次漢兒的作法,分全國居民為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四等。迄今所知,元朝政府並沒為四等人的劃分頒布過專門的法令。但它卻反映在有關他們政治、法律地位以及其他權利和義務方面的諸多不平等規定中。儒生在參預國家治理方面失去了宋金時那種優越的地位。再加上元政府在賦稅方面優遇儒戶的規定經常不得貫徹,他們的社會地位不能不受到很大損害,以至當日戲台上竟有一官二吏、九儒十丐的謔語。元王朝的統治秩序,仍然是在封建的社會關系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種族屬性成為階級劃分的重要依據,民族矛盾突出。蒙古、色目貴族通過賜田、戰爭掠奪以及強占兼並等手段,成為佔有大片田地的封建地主。漢人和南人中的官僚、軍閥,不得不依附征服者的政治勢力擴大自己的封建權益。

但元朝作為一個蒙古族建立的政權,並經過對歐亞廣大地區的征服,在思想上是多種文明的雜合體,這導致元朝的統治政策與漢族傳統王朝有很大區別:重視商業貿易,注重理財,以及對農本思想的相對偏離。商品經濟由此飛躍發展,出現了買辦資本和產業資本的雛形,同時紙幣成為全國通用貨幣。因此,整個元朝統治時期出現了「漢法」與「色目法」的統治戰略之爭。

元朝疆域

元朝統一全國後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亞,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雲南,西北至今新疆東部,東北至外興安嶺、鄂霍次克海,總面積約1200萬平方千米。

全國劃分為中書省和11個行中書省,以及總制院(1288年更名為宣政院)所管轄的吐蕃地區。

中央機構

中書省,領六部,主持全國政務。

樞密院,執掌軍事。

御史台,負責督察。

地方行政機構

行省,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書省職權的簡稱

軍事機構

宿衛軍隊,由皇帝或親信大臣直接節制。擔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衛的軍隊是侍衛親軍。

三十餘衛,衛設都指揮使或率使,隸屬於樞密院。

鎮戍軍,負責鎮守全國各地。軍隊有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新附軍等。

帝王年表

大蒙古國 廟號 謚號 汗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太祖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 1206年-1227年 無

睿宗(元世祖追尊)監國 景襄皇帝 也可那顏 孛兒只斤拖雷 攝政 1227年-1229年 無

太宗 英文皇帝 窩闊台汗 孛兒只斤窩闊台 1229年-1241年 無

稱制

昭慈皇後

? 乃馬真脫列哥那 攝政 1241年-1246年 無

定宗 簡平皇帝 貴由汗 孛兒只斤貴由 1246年-1248年 無

稱制

欽淑皇後

? 斡兀立海迷失 攝政 1248年-1251年 無

憲宗 桓肅皇帝 蒙哥汗 孛兒只斤蒙哥 1251年-1259年 無

元朝 1271年-1368年 廟號 謚號 汗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世祖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薛禪汗 孛兒只斤忽必烈 1260年-

1294年 中統

1260年-1264年

至元

1264年-1294年

成宗 欽明廣孝皇帝 完澤篤汗 孛兒只斤鐵穆耳 1295年-

1307年 元貞

1295年-1297年

大德

1297年-1307年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 曲律汗 孛兒只斤海山 1308年-

1311年 至大

1308年-1311年

仁宗 聖文欽孝皇帝 普顏篤汗 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

八達 1312年-

1320年 皇慶

1312年-1313年

延佑

1314年-1320年

英宗 睿聖文孝皇帝 格堅汗 孛兒只斤碩德八剌 1321年-

1323年 至治

1321年-1323年

無 (泰定帝) 葉順鐵木耳 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 1324年-

1328年 泰定

1324年-1328年

致和

1328年

無 (天順帝) 阿里加巴 孛兒只斤阿刺吉八 1328年 天順

1328年

文宗 聖明元孝皇帝 札牙篤汗 孛兒只斤圖帖睦爾 1328年-

1329年

1329年-

1332年

天歷

1328年-1330年

至順

1330年-1332年

明宗 翼獻景孝皇帝 和西拉古圖土 孛兒只斤和世琜 1329年 無 1329年

寧宗 沖聖嗣孝皇帝 宜林奇葆 孛兒只斤懿璘質班 1332年 至順

1332年

惠宗 順帝 圖干鐵木耳 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 1333年-

1368年 至順

1333年

元統

1333年-1335年

至元

1335年-1340年

至正

1341年-1370年

北元(1368年元朝滅亡後)1368年-14世紀末或15世紀初 廟號 謚號 汗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惠宗 順帝 圖干鐵木耳 孛兒只斤妥歡鐵木兒 1368年-1370年 至正 1341年-1370年

昭宗 和孝皇帝 閉里可圖汗 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 1370年-1378年 宣光 1371年-1378年

平宗 寧孝皇帝 烏薩哈汗 孛兒只斤脫古思鐵木兒 1378年-1388年 天光 1378年-1388年

Ⅳ 對於元朝征服了大半個世界,其他國家會不會在歷史書上

不是元朝征服大半個世界,是大蒙古國征服了大半個世界。元朝歷史是從忽必烈開始的,實際就清朝鼎盛時期那麼大,至於你說西伯利亞算不算,你說算就算吧~~

Ⅳ 元朝:一個強大的王朝!為何對它的歷史總是輕描淡寫

元朝基本都是再開疆擴土,達到了歷史疆域最大

Ⅵ 哪個國家把自己侵略其他國家的歷史寫進課本

德國、日本都有寫,德國是完整的敘述,是帶著一種懺悔的態度的,而日本呢,不說呢,篡改了一堆。

Ⅶ 為什麼要把元朝歸入中國歷史

因為中國人對自己民族文明範圍的定義和別國不盡相同。中國人重文化,不專重血緣。我們把說漢語屬用漢字融入華夏文明的鄰近民族都當做華夏兒女。
至於為什麼是屬於中國歷史的,理由也很確定,既然叫『中國歷史』而不叫「華夏」歷史,說明他的劃分是按照土地和版圖,而不是民族。因為歷史以土地為線索才能有時空性和連續性。世界各國的歷史主流都是這樣的:在這塊土地上的人的故事,以及來過和離開人的相關故事。比如匈奴人,當他們在漢朝時代和我們有聯系的時候,我們的歷史里就寫到了他們,後來他們去歐洲了,於是就淡出了中國歷史,缺出現在了歐洲的歷史中。
元朝之所以能歸入中國歷史,是因為他的版圖在中國,並且外蒙古獨立前他也是中國的一部分,而且現在內蒙古也是中國的一部分。另外,蒙古的歷史里將元朝訂入自己的歷史也是很合理,兩者不矛盾。

本文純手打

Ⅷ 蒙古族建立元朝,當時北方少數民族應該算是外國人,中國被滅國了,為什麼後來把元朝算入了中國歷史里

以文化論民族,這是判定民族的唯一標准。元朝尊儒崇文,符合中國王朝的標准,所以屬於中國歷史。當時金、西夏、南宋彼此間都屬於外國,滅亡都是滅國,而且在清代之前「中國」一詞只是中原王朝的代稱,而非國名。

Ⅸ 蒙古國的存在,元朝己不是中國的歷史,中國文明斷裂過,為什麼中國還喜歡把元朝當自己的

因為蒙古族是我國的一個民族啊

雖然元朝是少數民族的一個朝代,但是在統治階層中,漢族依然佔了多數,況且元朝也稱自己為中央帝國哦,

一個國家,一個文明是否延續,不是看統治他的民族是什麼,也不是看這個民族屬於哪個國家,而是看這個民族的文化,是否繼續延續下去~

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滅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的文化被外來的更強大的文明所毀滅,進而逐漸消亡

而中原地區的文明自秦漢以來都領先於周圍地區,游牧民族由於其本身的局限性,導致他們的文明發展始終要弱於農耕文明,有很多少數民族在入關前,社會構架甚至還處於原始母系氏族社會。

這也是為什麼少數民族政權奪取中原地區後都要大力培植漢族官僚勢力的原因,

畢竟管理一個部落,治理一片草場他們擅長,但是治理一個龐大的國家他們卻沒有經驗。

於是學習並傳播中原文明自然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沒能創造自己的文化,或者沒能把自己的文化傳播,發揚光大,這些原因使得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政權都沒能取代中原漢文化成為主角,因此,中國文明其實不存在斷裂,更何況蒙古是1945年才正式獨立出去的,而內蒙古還是屬於中國,

更何況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內蒙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而不是在蒙古國~!

有誰敢說成吉思汗是外國人?

Ⅹ 清朝和元朝是外族勢力對我們侵略。為什麼要把他們算作中國歷史

因為近代民族國家抄產生以前,我國一直是一個文明型國家。
即不管誰在這篇土地上擔任最高統治者,只要他認同中華文明、不全面消滅中華文明、不實行種族滅絕(底線),而且還能對中華文明有所發展的話,我們都稱為中國。
只要你認同我們一套的倫理道德、世界觀和思維方式,那我們就是一家人,這是中華文明的獨特性。元清在入主中原的時候對我們本土的主流文明產生了一些消極影響,但是沒有完全突破底線,簡而言之文明得到延續和發展,那我們就仍舊認同他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所以中國歷史上有朝代之分,無國家之別。哪怕元清少數民族占據了國家最高統治階層,實際上中下層還是由漢族來維護和運轉的。

真正西方意義上的民族國家在中國的形成,是在抗日戰爭中完成的。實際上戰爭是促成西方意義上民族國家形成的重要因素,比如最早的民族國家西班牙,就是在和阿拉伯人作戰中逐漸形成的。類似的情況還有尼德蘭(反抗西班牙統治),英法(百年戰爭徹底把不列顛和歐洲西部打成了英法兩個國家)等等。

閱讀全文

與哪些國家把元帝國寫進自己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