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歷史上,哪些詩人的文采足以排在前十
在中國文學史上,「詩」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被譽為「百家之首」。甚至連後來與之並駕齊驅的「詞」,都曾經只是「詩之餘」。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上,詩歌是我國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歷朝歷代,出現過許多造詣很高的詩人。
『貳』 歷史上有位詩人很愛喝酒,有五個兒子,但全是腦癱,這與他嗜酒如命有關。求此名人的詳細資料,重要是姓名
陶淵復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制,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先生,入劉宋後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
『叄』 誰是歷史上最嗜酒如命的詩人
不同意樓上說法,純屬臆斷而已,不根據史實我不知道諸位怎麼說的出口是李白的。
李白現存的詩有上千首,其中提到酒的,約有200多首。
而且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道:「李白斗酒詩百篇」,可見李白是很愛喝酒的。
但是!
李白真如他表現的那麼能喝嗎?
回到杜甫那句詩——「李白斗酒詩百篇」
這里的「斗酒」是一斗酒的意思。那問題來了...一斗酒有多少呢?
我們常說的斗,其實是種稱量糧食的單位。一斗大約16斤重。而酒的密度是0.8克/立方厘米,換算過來也有10升。別說是酒,就算是水喝這么多也能直接送醫院。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古時候量酒的斗,跟現代稱糧食的斗,絕逼不是同個概念!
那,古時的斗到底有多大呢?
古代的三尺,相當於現在的70厘米。大斗如此,小斗肯定更小。一斗的容量也就是現在常用的玻璃杯大小...
那我們再來看看古代的酒
其實古代酒的度數很低...唐宋時期還沒有蒸餾技術,酒多是發酵後直接過濾的發酵酒。度數在3%~10%之間,跟啤酒差不多...所以才造成誤以為古代人很能喝的假象。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了兩個結論:
1.一斗其實就是一杯玻璃杯大小。
2.古代的酒度數很低,跟啤酒差不多。
而且,如果有興趣翻翻李白的詩歌,你會發現上面只有李白喝酒的記錄,卻沒有...記錄他喝了多少酒!
是時候揭露真相了,讓我們重新回到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吧~
這是因為...李白酒量的秘密就在裡面啊!!!杜甫和李白相處過一段時間,所以應該清楚李白的真實酒量。
而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別人時,是這樣說的:
汝陽三斗始朝天,焦遂五斗方卓然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
可一輪到李白,卻是...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我給大家簡單解釋下:其他人不是喝了三斗就敢去面見天子,就是喝了五斗後的還能「方卓然」。至於那個「飲如長鯨吸百川」的,我就不說了,大家應該能懂~
但唯獨李白喝了一斗就...「長安市上酒家眠」...也就是說,李白他...一斗就醉...
相信你已經得出跟我一樣的結論了——李白的酒量其實...很渣啊!!!
說白了,李白就是個一小杯啤酒就能放倒的酒渣!
明明沾點酒精就會醉!
但他卻裝出一副很能喝的樣子,整天寫詩炫酒!
讓後人誤以為他是「酒中仙」!
而且一騙就騙了我們一千兩百多年!
眾所周知,李白寫詩喜誇張,
看來這位詩仙也把酒量吹上了天.....
『肆』 歷史上有哪些嗜酒如命的名人
飲中八仙:賀知章,李白,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
『伍』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文豪有那些
白居易:唐朝的又抄一傑出的現實襲主義詩人,是唐代詩人中作品最多的一個。
曹雪芹:清代小說家,《紅樓夢》的作者。
曹植:曹操之子,三國魏文學家,作七步詩、《洛神賦》是他最著名代表作。
杜甫: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興盛走向衰亡時期的社會面貌。
李白: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陸游:南宋著名愛國詩人。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
司馬遷:西漢人,他的《史記》,它既開創了中國紀傳體史學,也開創了中國的傳記文學。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湯顯祖:明代偉大的戲劇家、文學家。
『陸』 我國歷史上的十大文豪那十個
評選文豪必須以創抄作質量(藝術性與思想性)、作品數量、藝術創新作為評判三大標准。按照三大文藝標准來綜合評選,泰華文藝歷史上的超級文豪(不含歷史學家與思想家如司馬遷、莊周、荀況等)有以下一些:1.蘇軾;2.李白;3.杜甫;4.辛棄疾;5.屈原;6.柳宗元;7.歐陽修;8.湯顯祖;9.庾信(駢文第一加上詩歌與散文成就);10.陸游(詩歌與散文);11.關漢卿;12.陶潛;13.王實甫;14.韓愈;15.王安石;16.李漁;17.白居易;18.謝脁;19.王維;20.杜牧;21.曹植;22.柳永;23.元好問;24.李商隱。前十名就是十大文豪。
如果算上思想家和史學家,十大文豪就是:1.蘇軾;2.李白;3.莊周;4.司馬遷;5.杜甫;6.辛棄疾;7.屈原;8.柳宗元;9.歐陽修;10.湯顯祖;11.庾信;12.荀況;13.左丘明;14.韓愈(思想作品增加名次);15.王安石(思想作品增加名次);16.關漢卿。前十位就是十大文豪。
『柒』 有哪些與白酒有關的古代名人名事
李白斗酒詩百篇:
清平調詞三首
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闌干。
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一日,玄宗和楊妃在宮中觀牡丹花,因命李白寫新樂章,李白奉詔而作。在三首詩中,把木芍葯(牡丹)和楊妃交互在一起寫,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渾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澤。從篇章結構上說,第一首從空間來寫,把讀者引入蟾宮閬苑;第二首從時間來寫,把讀者引入楚襄王的陽台,漢成帝的宮廷;第三首歸到目前的現實,點明唐宮中的沉香亭北。詩筆不僅揮灑自如,而且相互鉤帶。「其一」中的春風,和「其三」中的春風,前後遙相呼應。
第一首,一起七字:「雲想衣裳花想容,」把楊妃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擁著她那豐滿的玉容。「想」字有正反兩面的理解,可以說是見雲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像為雲,把容貌想像為花,這樣交互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接下去「春風拂檻露華濃」,進一步以「露華濃」來點染花容,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這就使上句更為酣滿,同時也以風露暗喻君王的恩澤,使花容人面倍見精神。下面,詩人的想像忽又升騰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瑤台。「若非」、「會向」,詩人故作選擇,意實肯定: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玉山、瑤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象一朵溫馨的白牡丹花。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第二首,起句「一枝紅艷露凝香」,不但寫色,而且寫香;不但寫天然的美,而且寫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華濃」更進一層。「雲雨巫山枉斷腸」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為神女而斷腸,其實夢中的神女,那裡及得到當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來,漢成帝的皇後趙飛燕,可算得絕代美人了,可是趙飛燕還得倚仗新妝,那裡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楊妃,不須脂粉,便是天然絕色。這一首以壓低神女和飛燕,來抬高楊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題之法。相傳趙飛燕體態輕盈,能站在宮人手托的水晶盤中歌舞,而楊妃則比較豐肥,固有「環肥燕瘦」之語(楊貴妃名玉環)。後人據此就編造事實,說楊妃極喜此三詩,時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脫靴,認為大辱,就向楊妃進讒,說李白以飛燕之瘦,譏楊妃之肥,以飛燕之私通赤鳳,譏楊妃之宮闈不檢。李白詩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瞞不過博學能文的玄宗,而且楊妃也不是毫無文化修養的人。據原詩來看,很明顯是抑古尊今,好事之徒,強加曲解,其實是不可通的。
第三首從仙境古人返回到現實。起首二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傾國」美人,當然指楊妃,詩到此處才正面點出,並用「兩相歡」把牡丹和「傾國」合為一提,「帶笑看」三字再來一統,使牡丹、楊妃、玄宗三位一體,融合在一起了。由於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釋春風無限恨」,春風兩字即君王之代詞,這一句,把牡丹美人動人的姿色寫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帶笑,當然無恨,恨都為之消釋了。末句點明玄宗楊妃賞花地點——「沉香亭北」。花在闌外,人倚闌干,多麼優雅風流。
這三首詩,語語濃艷,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如「雲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寫花光,又似在寫人面。「一枝紅艷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溶,言在此而意在彼。讀這三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不待什麼刻畫,而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無怪這三首詩當時就深為唐玄宗所贊賞。
------網文轉載
『捌』 喜愛喝酒的古代詩人有哪些
1、李白
李白肯定是逃不掉的,斗酒便有詩百篇,喝醉了就在長安街道上的酒肆中睡覺,君王看見以後喚他上船,李白不屑一顧,自稱為「酒中仙」。在他的一生當中,後人眼裡的李白,輕狂、天才、愛酒這三個標簽缺一不可。
2、白居易
作為李白的粉絲之一,白居易詩寫得好,喝酒也沒有落於下風。在他的家中有一個酒庫,床頭也時常擺放著酒壇,白天要喝,晚上要喝,一個人要喝,有朋友來更是要喝。他在山間野地喝過酒,在寺廟道觀也要喝,賞雪要喝,泛舟也要喝。
白居易一生作詩3000多首,關於酒的就有大幾百,白居易這種喝法,大概和李白也差不了多久吧,只可惜兩人沒有生在同一朝代,不然志趣相投的他們一定會是莫逆之交。
3、杜甫
杜甫不用多說,比起白居易,和李白生活在同一時代的杜甫堪稱李白的頭號粉絲,正如後世所調侃的那樣:李白愛寫酒,杜甫愛寫李白。杜甫是個稱職的粉絲,要學習偶像寫詩,更要學習偶像喝酒。普普通通的喝酒自然不是偶像喝酒的精髓,所以白日放歌和縱酒再搭配不過。
4、蘇軾
蘇軾作為一個晚輩酒喝的倒是溫婉了些,但是他和酒的緣分可不淺,畢竟他自己也說過:「使我有名全是酒,從他作病且忘憂」。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賞月的時候喝酒,於是就有了《水調歌頭》,赤壁遊玩的時候喝酒,就有了《赤壁賦》。
蘇軾和前輩們相比大概比較注重養生,喝酒只求半酣,不必大醉,畢竟他要是真的發愁了,吃兩塊東坡肉更能解決問題。
5、陶淵明
陶淵明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在路邊悠然採菊花的隱士形象。一生不得志的陶淵明除了愛菊,剩下的便是愛酒了,即便在窮困潦倒需要靠友人救濟的時候,朋友除了給他糧食,總要附帶送上兩壇酒,想來也是對他的性情十分了解了。
和蘇軾不同,陶淵明喝酒就是為了醉,大概只有醉了,才可以去桃花源里走一遭吧。
『玖』 李白為什麼愛喝酒 歷史上哪些名人愛飲酒
儀狄
儀狄,夏朝人,相傳是我國最早的釀酒人。《戰國策·魏策》商記載了:「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於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漢許慎在《說文解字·酒字條》中,也有同樣的說法。意思是,過去,夏禹的女人叫儀狄去釀酒。儀狄經過一番努力後,釀出味道很好的美酒,進獻給夏禹,夏禹喝了,覺得確實好。可是他說「後世君王,如喝了這種美酒,一定要亡國的。」從此就疏遠了儀狄而自己也和酒斷絕了關系。儀狄奉旨造酒,不僅沒受到獎勵,反而遭到了懲罰,這豈不冤枉!
關於儀狄造酒的說法,在《太平御覽》中也說:「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醪,是一種濁酒,是用米經過發酵加工而成,和現在的不帶糟的酒醪差不多。「變五味」,是指酒具有多種味道
杜康 杜康字仲寧,是康家衛人,善造酒。在《中州雜俎》、《直隸汝州全志》里,都生動而具體地講述了杜康造酒的過程。
據說河南汝陽杜康村的酒泉溝,有一棵老桑樹,這便是杜康發明酒的地方。杜康小時候牧羊,每天日出,就把羊趕往母羊坡放牧。晌午,就到酒泉溝吃飯看書。酒泉溝古時稱空桑澗,桑樹叢生。一股清泉穿林而過。泉邊有棵老桑樹,因年代久遠,樹身已空。杜康就在樹下吃飯。他常緬懷祖選,飯難下咽,就把剩飯扔進桑樹洞里。鄉親們見杜康不思飲食,日漸消瘦,就給他送來曲粉充飢。無意中,他又將曲粉扔進了樹洞。這樣飯曲發酵變成了酒。杜康飲了此酒,才知酒能解憂助興。於是他總結了經驗,從此以釀酒為業。
以後人們命名的除「杜康溝」、「杜康泉」、「杜康河」,還有「杜康墓」和「杜康廟」。魏武帝曹操在《短歌行》中「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詩句,這些都充分說明了杜康是古代釀酒的專家。
阮籍
阮籍是晉代「竹林七賢」之一,他與六位竹林名士美酒清談,演繹了一個酒林趣事,詮釋了酒的價值。
阮籍飲酒狂放不堪,但最令世人稱道的還是他以酒避禍,開創了醉酒掩蓋政治意圖的先河。晉文帝司馬昭想為其子司馬炎向阮籍之女求婚。阮籍既不想與司馬氏結親也不願得罪司馬氏,只得以酒避禍,一連沉醉60多天不醒,最後靠著醉酒擺脫了這個困境。
陶淵明 東晉的陶淵明,他的詩中有酒,他的酒中有詩。他的詩篇,與分的飲酒生活,同樣有名氣,為後世歌之頌之。他雖然官運不亨通,只作過幾天彭澤令,便賦「歸去來兮」,但當官和飲酒的關系卻那麼密切:其時衙門有公田,可供釀酒。他下令悉種粳以為酒料,連吃飯的大事都忘記了。還是他夫人力爭,才分出一半公田種稻。棄官就無祿,喝酒就成了大問題。然而回到四壁蕭然的家,最初使他感到欣喜的是「攜幼入室,有酒盈樽」。但以後的日子如何,可就不管了。
白居易
白居易是位大酒徒。他的一生不僅以狂飲著稱,而且也以善釀出名。他為官時,分出相當一部分精力去研究酒的釀造。酒的好壞,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看水質如何。但配方不同,亦可使「濁水」產生優質酒,白居易就是這樣。他上任一年自慚毫無政績,卻為能釀出美酒而沾沾自喜。在釀的過程中,他不是發號施令,而是親自參加實踐。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即生於此。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
李白少年時,就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鑒,並好行俠。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其間曾因吳筠等推薦,於天寶初,任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幕僚,因永王失敗而受牽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飄泊困苦,卒於當塗。
李白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富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對後世影響很大。李白一生嗜酒,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時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極其傳神地描繪了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四句詩,一寫出酒與詩的密切關系,二寫出同市井平民的親近,三寫出藐視帝王的尊嚴。因此,人民群眾很喜歡李白,稱他為「詩仙」、「酒仙」。為了稱頌和懷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古時的酒店時里,都掛著「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此風流傳到近代。
蘇軾
蘇軾字東坡,四川眉山人,宋代著名的文學家,也是著名的酒徒。「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們從他嗜酒如命和風度瀟灑的神態,可以尋到李白和白居易的影子。他的詩,他的詞,他的散文都有濃濃的酒味。正如李白的作品一樣,假如抽去酒的成分,色香味都為之銳減。
歐陽修
歐陽修是婦孺皆知的醉翁。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記》,從頭到尾一直「也」下去,貫穿一股酒氣。無酒不成文,無酒不成了樂。天樂地樂,山樂水樂,皆因為有酒。「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醉翁亭記》)
葉聖陶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一生愛酒嗜酒,先生酒量很大,很少有人見他醉過,但他有過兩次醉酒,一次是1946年朱德總司令的60大壽,葉聖陶應邀赴宴,「酒逢知己千杯少」當時十分高興,酒醉難以自持,被工作人員護送回家!一次是抗戰期間應邀與英國教授雷納先生較量酒量,兩人「酒封對手」,一直對酌到太陽西下,最後雷納先喝醉了,而葉聖陶卻能自己走回家,當然醉倒在家裡!
古代名人與酒:
1.劉邦歸故里酒酣而歌
劉邦年輕時就愛喝酒,他在泗水(今江蘇沛縣東)當亭長期間,經常到酒店賒酒,一喝醉了便倒在地上睡個不醒。
有一次,他為縣里押送一批農夫去驪山服役,路途中不斷有人逃走。他想,如此下去,到了目的地怎麼向上級交代呢!於是,到了豐邑西邊的湖沼地帶,他便停下來喝酒。晚上,劉邦對農夫們說:「諸位都走吧,我也打算逃走了。」盡管這樣,還是有十幾個農夫不願意走而跟從著他。劉邦喝得酒氣沖天,當晚抄小路通過了湖沼地帶後,派往前面探路的人回來報告說:「有條大蛇擋住了去路,我們還是回去吧!」劉邦醉意濃濃地說:「好漢行路,有什麼可害怕的!」於是趕上前去拔劍將大蛇斬為兩段。又走了幾里路,因酒性大發接著便倒地而睡。這就是劉邦酒醉斬白蛇的故事。
秦二世元年,陳勝起義時,劉邦在沛縣起兵響應,稱為沛公。當時輔佐他的有蕭何、曹參、樊噲、張良、韓信等文官武將。秦朝在三年內很快被推翻,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劉邦被封為漢王,佔有巴蜀、漢中之地。不久,劉邦與項羽展開了長達五年之久的爭奪戰,於公元前202年戰勝項羽,建立西漢王朝,登上皇帝之位。
七年後,劉邦平息叛亂,榮歸故里,大擺酒席,宴請父老鄉親,並挑選120名兒童,教他們唱歌。酒酣之際,劉邦唱起了自編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如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席間,劉邦又唱又跳,並感慨傷懷地流下了熱淚,對在場的人們說:遠游的人,心裡無時無刻都在思念著故鄉。我雖建都於關中,但日夜思鄉,即使千秋萬歲後,我的魂魄還是要回來的。所以我把沛縣作為湯沐邑,免除全縣百姓的徭役,讓他們世世代代不受此苦。劉邦的一番話讓鄉親們聽了,非常高興,就天天陪劉邦痛飲美酒。這樣連續了十多天,在劉邦要返朝時,鄉親們還執意挽留。臨別前,全城的人都送劉邦美酒,劉邦一見此景感動萬分,便叫人搭起帳篷,又與大家痛飲了三天後,才不得不與大家辭行。這就是流傳至今的高祖還鄉與高祖酒酣高唱《大風歌》的故事。
2.超級酒鬼劉伶
酒風最具規模的當屬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中的劉伶因嗜酒如命同與那個時代揚名至今。劉伶,西晉沛國(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字伯倫,曾仕至建威參軍。其人豁達灑脫,非同一般。當時流行說「天下好酒數杜康,酒量最大數劉伶」,他的一生與酒同在。
據民間傳說,洛陽龍門伊川縣,南有九皋山,北有龍門山,東有鳳山,西有虎山,四山中點綴六泉,上曰古泉,中曰酒泉,下曰龍泉,左謂鳳泉,右謂虎泉,還有一個叫平泉。那時的杜康以泉水釀酒,並在九皋山下開了一個酒店,店門上貼著一副對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盅海底眠。橫批:不醉三年不要錢。
一天,劉伶路經這里,看過了對聯,便大搖大擺地走進店裡說:「店家,拿酒來!」話音一落,只見店內一位鶴發童顏、神情飄逸的老翁捧著酒壇向他走了過來。劉伶看到如此美酒,抑制不住地高興,接連喝了三杯,還未等捧起第四杯,只覺得天旋地轉,不能自製,連忙向店家告辭,跌跌撞撞回到家中。
三年後,杜康到劉伶家討要酒錢。劉伶妻子聽到杜康來要酒錢,又氣又恨,上前拉住杜康說:「劉伶只因喝了你的酒已死去三年了。」並要帶他去見官。杜康拂袖笑道:「劉伶未死,只是醉過去了。」眾人不信,打開棺材一看,臉色紅潤的劉伶剛好睜開睡眼,伸開雙臂,深深打了個哈欠,吐出一股噴鼻酒香,陶醉地說:「好酒,真香!」
這故事自然是一個傳說,杜康與劉伶二人非同一時代,但我們從這個「演義」出來的故事中可看出,劉伶好酒到何等程度。
劉伶是個矮子,容貌又甚為醜陋,可才氣過人,他從不隨意與人交往,但自從認識阮籍、嵇康之後便認定為知己。以嗜酒、豪飲而聞名於世的劉伶,積畢生之願寫下了著名的《酒德頌》,頌揚以飲酒為榮,酗酒為恥,唯酒是德的飲酒思想。宋人葉夢得說:「晉人多飲酒,至於沉醉,未必真在乎酒。蓋時方艱難,惟托於酒,可以疏遠世故而已。陳平、曹參以來,已用此策……傳至劉伶之徒,遂欲全然用此,以為保身之計……飲者未必劇飲,醉者未必真醉耳!」
3.醉吟先生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著名詩人,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貞元進士,歷官秘書省校書郎、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江州司馬、杭州刺史、刑部尚書。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白居易一生筆耕不輟,著作頗豐。其中與酒有關的作品佔有突出地位,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在他的勸酒詩中,《勸酒十四首》最為有名。此為詠酒組詩,共分為兩題,一為《何處難忘酒》,一為《不如來飲酒》,每題各七首,主要表達求閑、求靜、求無思慮、求無作為的老莊思想和佛家禪理。此外,他的《勸酒》和《勸酒寄元九》也頗不尋常。
白居易六十七歲時,寫下了《醉吟先生傳》。文中醉吟先生,乃是其本人。他在《傳》中說,有個叫醉吟先生的,不知道姓名、籍貫、官職,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處有池塘、竹竿、喬木、台榭、舟橋等。他愛好喝酒、吟詩、彈琴,與酒徒、詩客、琴侶一起游樂。事實也是如此,洛陽城內外的寺廟、山丘、泉石,白居易都曾去游歷過。
每當良辰美景他便邀客來家,先拂酒壇,次開詩篋,後捧絲竹。於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詩,一面操琴。旁邊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楊柳枝》,真是不亦樂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後才停止。白居易有時乘興到野外遊玩,車中放一琴一枕,車兩邊的竹竿懸兩只酒壺,抱琴引酌,興盡而返。在蘇州當刺史時,因公務繁忙,他經常一個人獨酌,以一天酒醉來解除九天的辛勞。他說:「不要輕視一天的酒醉,這是為消除九天的疲勞。如果沒有九天的疲勞,怎麼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沒有一天的酒醉,怎麼能娛樂我的身心。」接下來更多的則是同朋友合飲。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酒,是如此吸引人。一場雪眼看就要飄灑下來,且天色已晚,有閑可乘,除了圍爐對酒,還有什麼更適合於消度這欲雪的黃昏呢?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獨酌無相親」,除了酒之外還要有知己同在,才能使生活更富有情味。杜甫的《對雪》有「無人竭浮蟻,有待至昏鴉」之句,為有酒無朋感慨系之。白居易在這里,也是雪中對酒而有所待,不過所期待的朋友不像杜甫那樣茫然,而是召之即來。他向劉十九發問:「能飲一杯無?」這是生活中那愜意的一幕經過充分醞釀,已准備就緒,只待給它拉開帷布了。這首詩可以說是邀請朋友前來小飲的勸酒詞。給友人備下的酒,當然是可以使對方致醉的,而這首詩本身卻是比酒還要醇濃。
白居易,「陶陶然,昏昏然」,本想在沉醉中忘卻世間事,但無奈「春去有來日,我老無少時」,恍惚間,「歸去來兮頭已白」。一代名流,於會昌六年八月十四日,在洛陽城履道坊白氏本家中仙逝。時年75歲。子孫遵遺囑,將其葬於龍門東山琵琶峰。河南尹盧貞刻《醉吟先生傳》於石,立於墓側。傳說四方遊客,知白居易平生嗜酒,前來拜墓都用杯酒祭奠,所以墓前方丈寬的土地沒有乾燥的時候,可見,詩人是深得後人愛戴的。
4.豪放酒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詩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即生於此。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
李白一生嗜酒,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杜甫的《飲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極其傳神地描繪了李白。這四句詩,一寫出酒與詩的密切關系,二寫出李白同市井平民的親近,三寫出藐視帝王的尊嚴。因此,百姓都很喜歡李白,稱他為「詩仙」、「酒仙」。為了稱頌這位偉大的詩人,古時的酒店時里,都掛著「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流傳至今。
關於李白與酒的傳說很多,其中有這樣一段故事:李白在長安受到排擠,浪跡江湖時,一次喝醉酒騎驢路過縣衙門,被衙役喝住。李白說:「天子為我揩過吐出來的食物,我親口吃過御制的羹湯。我賦詩時,貴妃為我舉過硯,高力士為我脫過鞋。在天子門前,我可以騎著高頭大馬走來走去,難道在你這里連小小的毛驢都騎不成嗎?」縣令聽了大吃一驚,連忙賠禮道歉。
李白一生寫了大量以酒為題材的詩作,《將進酒》、《山中與幽人對酌》、《月下獨酌》等最為大家熟悉。其中《將進酒》可謂是酒文化的宣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如此痛快淋漓豪邁奔放。難得的是,李白在這里極力推重「飲者」。為了飲酒,五花馬千金裘都可以用來換取美酒,其對於酒之魅力的詮釋,確已登峰造極。
飲酒給李白帶來了許多快樂,他在詩中說「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高唱「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要「莫惜連船沽美酒,千金一擲買春芳」,要「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一會兒「高談滿四座,一日傾千觴」,一會兒又「長劍一杯酒,丈夫方寸心」。這使我們感到酒已經成了李白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白的出現,把酒文化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他在繼承歷代酒文化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大量實踐,以開元以來的經濟繁榮作為背景,以詩歌作為表現方式,創造出了具有盛唐氣象的新一代酒文化。
李白六十多年的生活,沒有離開過酒。他在《贈內》詩中說:「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李白痛飲狂歌,給我們留下了大量優秀的詩篇,但他的健康卻為此受到損害,62歲便魂歸碧落。「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就是李白,一個光照千古的詩仙酒仙。
5.「醉翁」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24歲中進士,任知制誥、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著有《新五代史》、《歐陽文忠公文集》等。
歐陽修是眾人皆知的醉翁,人們常常說「醉翁之意不在酒」,歐陽修任滁州太守時,寫下了他的名篇《醉翁亭記》。徜徉山水之間日子過得像月白風清,很愜意,仕途也很順利。轉瞬間十幾年的光陰已經過去,老來多病,好友相繼過世,政治上受誣陷,遭貶斥,憂患凋零,今非昔比。
歐陽修喜好酒,他的詩文中亦有不少關於酒的描寫。一首《漁家傲》中采蓮姑娘用荷葉當杯,劃船飲酒,寫盡了酒給人的生活帶來的美好。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每年夏天,都攜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來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傳,傳到誰,誰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後一片時,就飲酒一杯。這樣歡宴暢飲,直到深夜而歸。
慶歷間賈文元任昭文相時,常與歐陽修暢飲。賈知歐陽修飲酒時喜歡聽曲,所以預先叮囑一官妓,准備些好曲子來助興。誰知這官妓聞而不動,再三催促,仍就無動於衷。賈文元感到很無奈。不料在宴席上,這位官妓在向歐陽修敬酒祝壽時,一曲又一曲地獻唱。歐陽修側耳細聽,聽完一曲,飲一大杯酒,心情十分痛快。賈文元感到奇怪,過後一問,才知道官妓所唱的曲,全是歐陽修作的詞。
晚年的歐陽修,自稱有藏書一萬卷,琴一張,棋一盤,酒一壺,陶醉其間,怡然自樂。可見歐陽修與酒須臾不離。
『拾』 歷史上喜歡喝酒的名人、偉人都有誰
歷史上,喜歡喝酒的名人有酒仙李白、酒怪石曼卿、酒痴劉伶等。
(一)酒仙李白。被封為詩仙的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有「酒仙」之稱。其喝酒後會詩性大發,作詩無數,被稱作史上最浪漫的詩人,有人形容李白是一個為了酒過一生的詩人。早年的李白,喜歡飲酒做詩,以致大名傳到京都,被皇帝視為奇人。被徵召入京後,李白經常出現在長安街頭,出現在文人墨客的酒桌旁,與「四明狂客」賀知章等人結成了「酒中八仙」,得意的生活令他自己也常常回憶,「昔日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便是當時的寫照。李白愛酒的程度,在他的《將進酒》中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表示出其寧願以功名富貴換來美酒,而一句「但願長醉不願醒,與爾同消萬古愁」,更是表現出對酒的依戀。李白為此還專門寫了一首詠酒的詩,「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已聞清比聖,復道濁如賢。聖賢既已飲,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但得醉中趣,勿為醒者傳」,可見一斑。當賀知章與李白飲酒之時,成為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傳世美言,賀知章贊美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雲臣是酒中仙。」李白的酒仙大名,由此流傳百世。
(二)酒怪石曼卿。北宋時期大理寺丞石曼卿,以其之詩,歐陽修之文,杜默之歌,被稱為北宋「三豪」。但其嗜酒的名氣一點不亞於其歌賦。史記石曼卿「性豪放,讀書通大略,不專治章句,慕古人奇節偉行和非常之功,嗜酒,喜狂飲」。相傳宋仁宗愛其才而勸其戒酒,後竟酗酒成病,中年早卒,享年47歲。宋歐陽修在《歸田錄》卷二記載石曼卿「飲酒過人,有 劉潛者,亦志義之士也,常與曼卿為酒敵。聞京師沙行王氏 新開酒樓,遂往造焉,對飲終日,至夕殊無酒色,相揖而去。明日都下喧傳王氏酒樓有二酒仙來飲。」 清丘逢甲《游羅浮》詩之八評價石曼卿「住世為酒人,出世為酒仙。」石曼卿也有「酒仙」之譽,時人稱其酒怪。 (三)酒痴劉伶。劉伶是魏晉時期名士,「竹林七賢」之一。泰始初年,劉伶曾任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的參軍,但因其竭力提倡無為而治,因無所作為而罷官。 泰始二年,朝廷請劉伶再次入朝為官,劉伶不願繼續做官,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朝廷特使看到劉伶後深覺其乃一酒瘋子而罷。在《劉伶與酒》中,記述劉伶好老莊之學,在生活上不拘禮法,飲酒為常,甚至達到了病酒的境地,縱酒放達,做出了一些超越常理之事。與同樣是借酒避世,「半醉半醒」的嵇康、阮籍等人相比更為驚世駭俗。劉伶所作的《酒德頌》,自稱「惟酒是務,焉知其餘」。北宋·司馬光記載「劉伶嗜酒,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隨之,曰:『死便埋我。』當時士大夫皆以為賢,爭慕效之,謂之放達」。明代於謙的《醉時歌》也稱「劉伶好酒世稱賢,李白騎鯨飛上天」。劉伶的骨子裡已浸透了「無為」的思想,一生喜歡放盪竹林,飲酒做詩,自傲清高,留下了千古的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