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有哪些烏托邦

歷史上有哪些烏托邦

發布時間:2021-02-03 18:35:06

『壹』 烏托邦是什麼

今天烏托邦往往有一個更加廣泛的意義。它一般用來描寫任何想像的、理想回的社會。有時它也答被用來描寫今天社會試圖將某些理論變成實現的嘗試。往往烏托邦也被用來表示某些好的,但是無法實現的(或幾乎無法實現的)建議、願望、計劃等

『貳』 烏托邦有哪些

柏拉圖《理想國》(Republic)(它是最早的真正烏托邦)中所顯示的,通常某目的是:藉由擴大描繪某一概念(正義或自由),以基於這種概念而建構之理想社群的形式,來展現該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質。

摩爾(Sir Thomas More)的《烏托邦》(Utopia,1516),其目標則主要是批判和諷刺:將烏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當時社會的罪惡作巧妙的對比,而藉之譴責後者。

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顧》(Looking Backward,1888)企圖根據其烏托邦中所認真規劃的藍圖來改造社會。

威爾斯(H.G.Wells)乘著他的時光旅行家航向數十億年後的未來

史德普頓(Olaf Stapledon)在《人之始末》(Last & First Men,1930)中,則用二十億年的時間比例來表示人類朝向全然烏托邦境界的攀升。

培根(Bacon)的《新大西洋大陸》(New Atlantis,1627)

康帕內拉(Campanella)的《太陽之都》(City of the Sun,1637)

貝拉密以及威爾斯的烏托邦(《現代烏托邦》〔Modern Utopia,1905〕)皆是為正統社會主義辯護的有力著作

摩里斯(William Morris)則在《來自烏有之鄉的消息》(News form Nowhere,1890)中提出了另一種吸引人的訟法。這個異種的替代說法乃因「反烏托邦」(dystopia 或 anti utopia)的發明而出現,此乃對所有烏托邦希望的逆轉和猛烈的批評。這個觀念由巴特勒(Samuel Butler)反達爾文主義的《烏有之鄉》(Erewhon,1872)一書所預示,而在1930和1940年代達到了頂點,尤其表現於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1932)和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1949)這兩本書中。

史基納(B.F.Skinner)的《桃源二村》(Walden Two,1948)

馬孤哲(Herbert Marcuse)的《論解放》(An Essay on Liberation,1969)

代表人物

托馬斯·莫爾
康帕內拉
格拉克斯·巴貝夫
馬布利
克勞德·昂列·聖西門
查爾斯·傅立葉
羅伯特·歐文

反烏托邦主義的代表作是1932年英國赫胥黎所著的《美麗的新世界》,英國喬治·奧威爾的《動物庄園》和《一九八四》,以及俄國扎米亞京的《我們》

『叄』 烏托邦是什麼..

烏托邦
烏托邦主義是社會理論的一種,它試圖藉由將若干可欲的價值和實踐呈現於一理想的國家或社會,而促成這些價值和實踐。一般而言,烏托邦的作者並不認為這樣的國家可能實現,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繪的形態付諸實現。但是他們並非在做一項僅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如烏托邦主義這個詞彙的通俗用法所指的一般。如同柏拉圖《理想國》(Republic)(它是最早的真正烏托邦)中所顯示的,通常某目的是:藉由擴大描繪某一概念(正義或自由),以基於這種概念而建構之理想社群的形式,來展現該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質。在某些其他的場合,例如托馬斯·莫爾(Sir Thomas More)的《烏托邦》(Utopia,1516))(全稱是《關於最完美的政治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趣又有益的金書》),其目標則主要是批判和諷刺:將烏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當時社會的罪惡作巧妙的對比,而藉之譴責後者。只有極少數的烏托邦作者如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顧》(Looking Backward,1888)即是佳例——企圖根據其烏托邦中所認真規劃的藍圖來改造社會。就其本質而言,烏托邦的功能乃是啟發性的。

直到十七世紀之前,烏托邦一般均被置於地理上遙遠的國度;十六與十七世紀歐洲航海探險的發現,使人們大為熟悉這個世界,因而使此一有用的設計銷聲匿跡。自彼時起,烏托邦所處的空間或移到外太空(十七世紀開始有月球之旅)、或海底(像經常發現的傳說中沉沒於大西洋的大陸文明)、或者地殼底下的深處。然而漸漸地烏托邦就由空間的轉置變成時間的轉置,這一進展最初是由十七世紀的進步觀念所鼓舞,之後則被李爾(Lyell)的新地質學和達爾文(Darwin)的新生物學中鉅幅擴張的時間觀念所鼓舞,烏托邦不再是較好的空間,而是較好的時間。威爾斯(H.G.Wells)乘著他的時光旅行家航向數十億年後的未來,史德普頓(Olaf Stapledon)在《人之始末》(Last & First Men,1930)中,則用二十億年的時間比例來表示人類朝向全然烏托邦境界的攀升。

從空間到時間的轉置也使烏托邦中產生了一種新的社會學的現實主義。烏托邦此時被置於歷史中,然而無論距離烏托邦的極致之境是何等遙遠,它至少可呈現出:人類或許是無可避免地正朝向它發展。十七世紀科學和技術的聯結加強了這個動向,例如培根(Bacon)的《新大西洋大陸》(New Atlantis,1627)和康帕內拉(Campanella)的《太陽之都》(City of the Sun,1637)中所表現者。隨著十九世紀社會主義(它本身即深具烏托邦色彩)的興起,烏托邦主義便逐漸變成關於社會主義之實現可能性的辯論。貝拉密以及威爾斯的烏托邦(《現代烏托邦》〔Modern Utopia,1905〕)皆是為正統社會主義辯護的有力著作;但是摩里斯(William Morris)則在《來自烏有之鄉的消息》(News form Nowhere,1890)中提出了另一種吸引人的訟法。這個異種的替代說法乃因「反烏托邦」(dystopia 或 anti utopia)的發明而出現,此乃對所有烏托邦希望的逆轉和猛烈的批評。這個觀念由巴特勒(Samuel Butler)反達爾文主義的《烏有之鄉》(Erewhon,1872)一書所預示,而在1930和1940年代達到了頂點,尤其表現於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1932)和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1949)這兩本書中。在這暗淡的年代理,只有史基納(B.F.Skinner)的《桃源二村》(Walden Two,1948)維護著烏托邦的火炬使之不熄,然而仍有許多人在這個行為工程(behavioural engineering)的,烏托邦中察覺到比最黑暗的反烏托邦更可怕的夢魘。但是烏托邦主義卻在1960年代強而有力地復活,例如像馬孤哲(Herbert Marcuse)的《論解放》(An Essay on Liberation,1969)這樣的著作;而在未來學和生態學的運動中也可見其蓬勃的生氣。

『肆』 歷史上烏托邦和桃花源是一個地方嗎

烏托邦和桃花源不是一個地方。但都是屬於當時人們為擺脫殘酷現實而塑造想像的一個人間仙境。兩者相比較,烏托邦我覺得傾向於一種社會制度的建立,而桃花源則更傾向於一種對現實的自我逃避,而想像出的世外桃源。

烏托邦,原提出者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意味空想的國家。烏托邦盛行於十六世紀的英國,當時資產階級剛發展起來,處於資本原始積累狀態,因此不斷剝削底層人民。烏托邦是人們對於現狀的一種嘲諷及改革傾向。空想社會主義的創始人托馬斯·莫爾在《烏托邦》(全名是《關於最完全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書》)中虛構了一個航海家——拉斐爾·希斯拉德航行到一個奇鄉異國「烏托邦」的旅行見聞:人人平等,財產共有,按需分配。因此,法國的哲學家路易博朗提出的空想社會主義社會:美好、人人平等、沒有壓迫。烏托邦主義是社會理論的一種,它試圖藉由將若干可欲的價值和實踐呈現於一理想的國家或社會,而促成這些價值和實踐。


『伍』 烏托邦是指什麼

說起烏托邦,一種解釋就是盡善盡美的理想世界,或完美的最終解決。理想與烏托版邦有一根本不同權點,這就是理想未必是無法實現的,而烏托邦則肯定無法實現。烏托邦永遠只能存在於人類的意識和文字中。烏托邦必然要有完美的性質,理想卻不必。現代化是許多不發達國家和民族的理想,但它並不等於人間天堂。追求這一理想的人也不一定將它視為問題的最終解決。理想不一定是現實的批判與否定,烏托邦卻總是作為現實的對立面出現。由此可見,理想與烏托邦之間有重要的區別。但它們有一共同的本原,這就是人類希望與夢想的本能。理想是它的一般表現,而烏托邦是它的最高形式。誇父追日,西西弗斯永遠推石上山,則是它永恆的象徵:追求完美,而不是達到完美。傑倫叫我哥回答過

『陸』 歷史上有哪些反烏托邦國家

說起烏托邦,一種解釋就是盡善盡美的理想世界,或完美的最終解決。回理想與烏托邦有一根本答不同點,這就是理想未必是無法實現的,而烏托邦則肯定無法實現。烏托邦永遠只能存在於人類的意識和文字中。烏托邦必然要有完美的性質,理想卻不必。現代化是許多不發達國家和民族的理想,但它並不等於人間天堂。追求這一理想的人也不一定將它視為問題的最終解決。理想不一定是現實的批判與否定,烏托邦卻總是作為現實的對立面出現。由此可見,理想與烏托邦之間有重要的區別。但它們有一共同的本原,這就是人類希望與夢想的本能。理想是它的一般表現,而烏托邦是它的最高形式。誇父追日,西西弗斯永遠推石上山,則是它永恆的象徵:追求完美,而不是達到完美。

『柒』 記得歷史上好像出現過一個模擬烏托邦城市,求其資料

空想社會主義的那幾個,不是美國的,是英法的,有個叫歐文的在美洲買了大片土地,建版立了一個權公社,後來失敗了,他本人也破產了。
給你這個鏈接http://ke..com/link?url=xh3eeRpWcG7Ue80cuNdwmPrx-
這裡面的幾個就是

『捌』 烏托邦的實例

柏拉圖的烏托邦
柏拉圖認為,烏托邦可以有三個階層,從上到下分別為護國者(受過嚴格哲學教育的統治階層),衛國者(保衛國家的武士階層),勞動人民(雖然烏托邦內存在奴隸,但是奴隸不屬於任何一個階級)。烏托邦的領導為哲學王,屬於護國者階層。其建立初還存在立法者階層,專管立法。階層是世襲的。在烏托邦社會里,不存在個人幸福,社會無限地強調城邦整體、強調他一己以為的「正義」。在柏拉圖眼中,第三階層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騙的。他賦予了統治者無上的權力,甚至統治者「為了國家利益可以用撒謊來對付敵人或者公民」。在烏托邦社會里,沒有存在壞人的戲劇,沒有不是宣傳烏托邦的歌曲。在烏托邦里,人成為繁殖工具,男女性的孩子將被集中送到學校進行嚴格的洗腦式教育。烏托邦內還存在嚴重的極權主義。
希波達摩斯的烏托邦
公元前494年,波斯國王大流士的軍隊破壞並摧毀了在哈里卡納斯和以弗所之間的城市米勒。因此,以前的居民要求建築師希波達摩斯(Hippodamus)一次性地把城市重建起來。在那個年代,這是史無前例的情況。直到那時候,城市都只不過是小鎮在雜亂中慢慢擴大起來。比如說,阿忒內斯是由混雜的道路組成的,就像誰也沒去整體規劃過的迷宮一樣。要負責整體建造一個中等城市。這就像要在空白紙上創造一個理想城市一樣。
希波達摩斯得到了意外的收獲。他設計了第一個有嚴謹構思的城市。
希波達摩斯不想只勾畫道路和房屋。他相信在考慮城市的形狀時,同樣也可以考慮社會生活。
他設想出一個有1萬居民的城市。這些居民分成三個等級:手工業者、農民、士兵。
希波達摩斯希望建一個人造城市,不要有自然的東西。城中心是一個衛城,切割成12部分,就像一個分成12部分的城堡一樣。新米勒城的路都是筆直的,廣場是圓的,並且所有的房屋都嚴格地獨立了開來,以使鄰里之間不會產生什麼嫉妒。
另外,所有的居民都一律平等。那兒沒有奴隸。
希波達摩斯也不想要有藝術家。他認為藝術家部很難琢磨,是產生混亂的種子。詩人、演員和音樂家都被驅逐出米勒城。那個城市同樣也不允許有窮人、單身漢和游手好閑者在內。
希波達摩斯的設想在於使米勒城成為一個永遠不會出什麼問題的完美機械體制。要避免所有的危害,就不能有改革,不能有創新,不能有什麼心血來潮。希波達摩斯創造了「有條不紊」的新概念,有條不紊的市民在城市的指揮中,有條不紊的城市在政府的指揮中,政府自己則只能有條不紊地在宇宙的指揮中了。
亞當主義烏托邦
1420年,波西米亞發生了胡斯黨人叛亂。那些新教的先驅者,要求德國教士改革和開始庄園主制度。一群更激進的人——亞當主義者從運動中分離了出來:他們不但對教會、而且對整個社會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與上帝接近的最好方式是在與亞當——原罪前的第一個人一樣的生活條件下生活。他們的名稱就來源於此。
他們在離布拉格不遠的莫爾河中的一個島上定居下來。他們赤裸裸地共同生活著,把所有的財產都充公,盡可能重建「罪孽」前人間天堂的生活條件。
所有的社會結構都被排除出外。他們廢除了金錢、工作、貴族、布爾喬亞、政府、軍隊。他們禁止種地,而用野菜、野果果腹。他們吃素,修行對上帝的直接常拜,不要教堂和中間的教士。
他們當然激怒了其他沒有這么激進的胡斯信徒。當然,你們可以簡化對上帝的崇拜,但不要到這種地步。那些胡斯黨庄園主和他們的軍隊在亞當主義者的島上把他們包圍起來,把這些當時的嬉皮士屠殺了,一個也不放過。
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
1516年,英國人托馬斯·莫爾發明了「烏托邦」這個詞。希臘字母U,否定前綴;topos,地方,因此「Utopie」(烏托邦)表示「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東西」,(有些人認為這個詞的前綴「eu」,是「好」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eutopie」是指「好地方」)。托馬斯·莫爾是一個外交家、人文主義者、伊拉斯謨的朋友,有大不列顛帝國首相的頭銜。
在名叫《烏托邦》的書里,他描述了一個他確切命名為「烏托邦」的神奇島嶼,那裡發展著一個田園般的社會,不知道有稅捐、苦難扣偷盜,他認為烏托邦社會的優點就是「自由、民主、博愛」。
他這樣描寫他的理想國:烏托邦不僅自由、民主、博愛,而且無比富有,那裡的人都是長相俊美,具有超凡能力的神族。烏托邦也是一個令人驚嘆的島嶼。它被無數黃金與白銀裝飾著,每天數以百萬噸的出產一種閃閃發光的金屬———合金。它有設備完好的港口及船隻,還有能夠載人翱翔天空的物體。
據說,烏托邦生產力十分發達,科技比其他任何地方起碼領先1000年以上,所以,科技、生產力太過超前的烏托邦沒有貨幣,每個人都在市場上各取所需。所有的房子都是一樣的,門上沒有鎖,每個人都必須每100年搬一次家,目的是為了不讓人在習慣中僵化。生產者在工作時間里游手好閑是不允許的。沒有家庭主婦、沒有貴族,沒有僕人,沒有乞丐。這就使得每一天的勞動都簡化成只有15分鍾,但仍然可以生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畝產的糧食數以萬噸計,一座工廠生產的產品每天數以億計。
所有的人都有服一個月工役或選擇一個月工役農役的義務,以便供應免費市場。假若通姦或是有逃離島嶼的企圖的話,烏托邦公民就失去了他的自由身,成為奴隸。那時,他必須整天勞累,服從老同胞的命令。
因不贊同亨利八世國王的離婚,托馬斯·莫爾於1532年失寵,1535年被殺頭。
美洲印第安人的烏托邦
北美的印第安人,包括蘇人、夏延人、阿帕奇人(Apaches)、克勞人、阿瓦若人、科曼奇人(Comanches)等等,有著同樣的社會准則。
首先,他們把自己當作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的主宰。他們的部落耗盡一個地區的獵物以後便遷徙,以使獵物能夠恢復原狀。這樣,他們的抽取就不會使地球枯竭。
在印第安的社會標准體制中,個人主義與其說是光榮的源泉,還不如說是恥辱的源泉。謀求自己的東西是猥褻的。大家都不擁有什麼,也沒有什麼權力,在我們的今天,一個買了汽車的印第安人也知道應該把汽車借給第一個向他借的印第安人。
他們的孩子並不會被迫接受教育。實際上,他們實行的是自我教育。
他們發現了植物的嫁接,並能夠利用,倒如進行麥子雜交。他們從橡膠液中發現了防水處理原理。他們懂得製造棉衣,紡織技巧在歐洲無與倫比。他們知道阿斯匹林(水楊酸)、奎寧酸……的有益功效。
在北美印第安社會中,沒有世襲的權力,也沒有永久的權力。對每一個決定,每個人都在部落會議其間提出自已的觀點。這是最早的議會制度(比歐洲的共和革命要早得多)。假若大多數人都不信任他們的首領了,那首領就自動退位。
這是個平均主義的社會。當然會有一個首領,但只有自發地跟隨你時你才是首領。對於部落會議接納的建議,只有投票通過時大家才要遵從。有點像我們社會中一樣,只有找到正確的法律才能實行!
甚至在他們的顯赫時代,美洲印第安人也從來沒有過職業軍隊,但是戰士首先是作為獵人、耕作者、一家之主而被社會認同的。
在印第安的體制中,所育的生命,不管他外表如何,都值得尊重。所以他們愛惜敵人的生命,以使他們也這樣做。永遠是這種互利的想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戰爭被當作是人們應該在那兒展示勇氣的游戲。人們不希望給對手造成物質上的破壞。戰士間戰斗的目標之一是用圓形的棍棒末稍去觸及敵人。這是一種比殺掉他還要強烈的光榮。他們計算著「觸及」的次數,一旦流血,戰斗就停止了。很少有人死亡。
印第安人之間戰爭的主要目標在於偷敵人的馬匹。從文化上講,他們很難理解歐洲人所用的群眾戰爭。當看到白人把所有人都殺掉,包括老人、婦女和小孩時,他們會驚訝萬分。對他們來說,這不僅可怕,簡直就是變態,不合邏輯,不可思議。但是,北美印第安人抵抗的時間相對較長。
南美社會比較容易攻擊。只要把首領斬首,整個社會就崩潰了。這是等級和集權管理制度的大弱點。用他們的君主就能夠制服他們。在北美,社會有一個更光彩奪目的結構,那些牛仔們跟幾百個移居部落打交道。沒有一個不變的大國王,但卻有幾百個可變的首領。假若白人征服或破壞了一個有150人的部落,那他們必須再一次攻擊第二個150人的部落。
不管怎樣,這都是一種大規模的屠殺。1492年,美洲印第安人有1000萬。1890年,他們是15萬,大部分都因西方人帶來的疾病而死去。
1876年6月25日,小大浩戰爭時,人們組成最大的印第安人聯盟:1萬到1.2萬個人當中有三四千是士兵。北美印第安人的軍隊把居斯特將軍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但是在這樣一片小土地上很難供養這么多人。因此,勝利以後,印第安人就解散了。他們認為受到這樣的侮辱以後,那些白人再也不敢不尊敬他們了。
實際上,那些部落一個個地減少了。直到1900年,美國政府還企圖消滅他們。1900年以後,政府認為美洲印第安人會像黑人、奇卡諾人、伊朗人、義大利人一樣融合進多種族國家。但這只是一個短見而己。美國印第安人完全不明白他們能夠從西方的政治社會制度中學到什麼,他們認為這些制度明顯沒有他們的制度先進。
拉伯雷的烏托邦
1532年,弗朗梭瓦·拉伯雷《巨人傳》中描寫了泰萊姆修道院,提出了他對理想的烏托邦城的個人看法。
不要政府。因為,拉伯雷想:「一個人連他自己部管不了,又怎麼能去管其他人呢?」沒有政府,那些泰萊姆修道者以他們的意願行事,以「為所欲為」為箴言。泰萊姆修道院的主人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只有具有良好出身、不受精神約束、受過教育、有德行、好看自然的男女才能被接納,女人10歲進入,男人12歲進入。
白天,每個人都干他想乾的事情。如果他高興的話就工作,要不然就休息,吃喝玩樂,談情說愛。時鍾被取消了,避免了時光流逝的概念。人們隨便什麼時候起床都行,餓了就吃飯。騷亂、暴力、打架都被肅清,安置在修道院之外的傭人和手工藝者擔負著繁重的工作。
拉伯雷描繪著他的烏托邦。修道院必須在聲瓦爾邊上的波·於奧爾森林裡建起來,它包括9332個房間,沒有圍牆,因為「圍牆供養陰謀」。6個直徑60步的圓形塔樓。每一個建築物都有10層高,一個直通河流的排污下水道,很多個藏書室。一個林蔭交錯的公園,中間是一道泉水。
拉伯雷不是受騙者。他知道,他理想的修道院將不可避免地被蠱惑人心的宣傳、荒謬的意見和爭執或僅僅是被一些雞毛蒜皮的東西所摧毀,但他堅信這仍然是值得一試的。
夏巴泰·澤維的烏托邦
那些波蘭猶太教神秘哲學家在對《聖經》和猶太教法典進行了反復地研究和深奧地闡釋之後,預言彌賽亞①會在1666年出現。當時東歐的猶太民族正處在低谷時期。幾年前哥薩克公選首領博格當·克默爾尼斯基領導發動了一場旨在推翻波蘭封建大地主階級統治的農民起義。由於無法攻破統治者堅固的堡壘,殺性答起的暴民們就把被認為忠於封建君主的猶太村鎮作為報復對像。幾周之後,波蘭貴族也發動了血腥的報復性襲擊。猶太村鎮又一次遭到洗劫,死傷者不計其數。
「這預示著哈米吉多頓決戰②的來臨。」猶太神秘哲學家如是說。「這是彌賽亞降臨的前兆。」
【① 彌賽亞:救世主。】
【② 哈米吉多頓,基督教《聖經》中所說的世界末的善惡大決戰。】
正是在這時夏巴泰·澤維出現了,這位目光炯炯有神、溫文爾雅的青年自稱就是彌賽亞。他能說會道,安撫答眾,讓他們心中依然擁有希望。人們斷言他能夠創造奇跡。在東歐各猶太團體中立刻興起一股強烈的宗教熱忱。然而許多猶太教教士指責他為「篡權者」和「偽國王」。在夏巴泰·澤維的擁護者和反對者之間產生了嚴重的宗教分歧,許多完整的家庭由此分崩離析。但是,仍然還有數百人決定拋棄一切,離開家人去追隨這位新的彌賽亞到聖地建立一個新的烏托邦社會。
這一切並沒有持續多久。一無晚上,土耳其素丹派出的奸細綁架了夏巴泰·澤維。他最後免於一死,但卻歸依了伊斯蘭教。他信徒中最最忠實的幾個一直跟隨著他,而其他人更願意把他給忘記。
傅立葉的烏托邦
夏爾·傅立葉是個呢絨商的兒子,1772年出生於貝臧松。從1789革命起,他就表現出對人道的驚人志向,他想要改變社會。1793他向督政府成員解釋他的設想,但遭到他們的譏諷。
從此他便決定過平淡的家庭生活,成為出納員。當有空閑時,夏爾·傅立葉仍追求著他固執的念頭,尋找一個理想的世界。他在幾本書中描寫了最微小的細節,包括在《社會化工業化新世界》里。
這個空想者認為:人應該在1600到1800個成員的小共同體中生活。用這個被他稱作法朗吉的共同體來代替家庭。沒有家庭,便有更多的親屬關系,更多的權力關系。政府被縮小到最低的限度。每天大家都一起在中心廣場上作重大決定。每個法朗吉都住在一個被傅立葉叫作「法倫斯泰爾」的城居中。他非常確切地描寫了他理想的城居:一個三至五層的城堡。底下的道路夏天通過灑水而涼爽,冬天通過大壁爐而暖和,在中央有一個治安塔,那裡有瞭望台,排鍾,查普電報,夜崗。
他想把獅子和狗進行雜交,創造出一種新的馴良品種。這些狗獅同時用來當坐騎和「法倫斯泰爾」的看守者。
夏爾·傅立葉用信把他的想法寄往世界各地。他堅信,假若人們都照它實行的話,法倫斯泰爾的居民就會自然進化,而且可以在他們的器官上看出來。這種進化尤其是表現為:胸腦上長出第三隻胳膊。
一個美國人按傅立葉的設想建立了一個忠實的法倫斯泰爾。由於建築上的問題而徹底失敗了。用大理石牆造的豬圈是照管得最好的地方。但問題是人們卻忘掉了要准備門,最後只好用起重機把豬吊進去。
傅立葉的信奉音所造的類似的法倫斯泰爾或是同一思想的共同體到處都有,尤其在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和美國。
傅立葉死時否認了他所有的信徒。
曙光城(黎明新村)
曙光城位於印度蓬笛謝里(譯者註:印度中央直轄區,1962年由蓬笛謝里,加里加爾、亞南、和馬埃4個前法國殖民地組成)附近,它是歷史上幾次最有意義的烏托邦公社實踐地之一。
1968年,孟加拉哲學家斯里·奧羅賓多·高斯和法國女哲學家米拉·阿爾法薩(主母)著手在曙光城創建一座理想村。按他們的設計,其外形應酷似一個星系,光從中央的球狀部分射出,照亮村內各處。兩位哲學家等待著各國人士前來。後來,在這里生活的主要是一些尋求絕對烏托邦的歐洲人。
公社裡的男男女女們造起風車,蓋起手工工場,開挖水渠,還建了一座磚廠和一個信息中心,並且在這個氣候乾燥的地方種植了農作物。「主母」在此期間著了好幾本書,詳細敘述了她的思想及體驗。
一切都在向烏托邦的理想不斷靠近,直到有一天,有些社員要求在「主母」的有生之年尊奉她為女神。「主母」婉言拒絕了這項殊榮。可那時,斯里·奧羅賓多已經去世,再也沒有人在她身邊支持她了。「主母」無力違抗這些崇拜者們的意志。
他們把她禁閉在房中,認定「主母」既然不願做活的女神,那就讓她做死的女神。也許她不曾意識到自己體內神的特質,但在別人眼裡,她自始至終都是個女神。
「主母」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裡顯得十分沮喪消沉,像是經受了重大的打擊。每當她想提及自己被禁閉在房中受盡崇拜者們的種種虐待時,這些人就會立刻打斷她的話語,並將她帶回房中。在這些自稱無比尊崇她的人日復一日的折磨下,「主母」漸漸變成了一個又干又癟的老太婆。
其實,「主母」也曾向從前的朋友們秘密地傳出消息:有人想毒死她,把她變成一尊死的女神,讓她更能得到別人的尊敬。可是,她的求救始終都只是徒勞,所有想幫助她的人都被立即趕出了公社。她最後只得呆在房中,空對四壁奏響風琴,聊以傾吐心中的凄苦,訴說自己的悲劇。
再怎麼努力也是無濟於事,1973年「主母」可能是由於服用了大量的砒霜,離開了人世。曙光城以女神之禮為她舉行了葬禮。
失去了「主母」後,再也沒有人能把公社凝聚成一體了。公社分裂了!所有的社員互相傾軋,將烏托邦這一理想之國的概念完全拋諸腦後。他們在法庭上長期爭執不下,一件又一件的訴訟令人不禁生疑:這還是那個人類歷史上最富有雄心壯志,最為成功的烏托邦之一嗎?

『玖』 歷史上烏托邦的第一部著作是什麼

《理想國》是歷史上烏托邦的第一部著作,對歐洲早期空想社會主者影響很大。可是這樣一種理想,在復雜的現實世界面前,註定難以實現,柏拉圖本人到了晚年也不得不對其稍作修正。

『拾』 烏托邦主義的歷史與烏托邦

柏拉圖《理想國》(Republic)(它是最早的真正烏托邦)中所顯示的,通常某目的是:藉由擴大描繪某一概念(正義或自由),以基於這種概念而建構之理想社群的形式,來展現該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質。在某些其他的場合,例如摩爾(Sir Thomas More)的《烏托邦》(Utopia,1516),其目標則主要是批判和諷刺:將烏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當時社會的罪惡作巧妙的對比,而藉之譴責後者。只有極少數的烏托邦作者––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顧》(Looking Backward,1888)即是佳例––企圖根據其烏托邦中所認真規劃的藍圖來改造社會。就其本質而言,烏托邦的功能乃是啟發性的。
直到十七世紀之前,烏托邦一般均被置於地理上遙遠的國度;十六與十七世紀歐洲航海探險的發現,使人們大為熟悉這個世界,因而使此一有用的設計銷聲匿跡。自彼時起,烏托邦所處的空間或移到外太空(十七世紀開始有月球之旅)、或海底(像經常發現的傳說中沈沒於大西洋的大陸文明)、或者地殼底下的深處。然而漸漸地烏托邦就由空間的轉置變成時間的轉置,這一進展最初是由十七世紀的進步觀念所鼓舞,之後則被李爾(Lyell)的新地質學和達爾文(Darwin)的新生物學中鉅幅擴張的時間觀念所鼓舞。,烏托邦不再是較好的空間,而是較好的時間。威爾斯(H.G.Wells)乘著他的時光旅行家航向數十億年後的未來,史德普頓(Olaf Stapledon)在《人之始未》(Last & First Men,1930)中,則用二十億年的時間比例來表示人類朝向全然烏托邦境界的攀升。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有哪些烏托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