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古代歷史現場在哪裡

古代歷史現場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1-02-03 16:35:14

❶ 在哪裡能找到有關中國古代歷史的詳細資料啊

中國十八個朝代名稱來歷 我國歷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紛繁。每朝代的創建者要首先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朝代名稱)。國號就是一個國家的稱號。名不正言不順,確立了國號就名正了,代表一個新的朝代從此誕生。同時這也是有說法的:《史記·五帝本紀》曰:「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 那麼國號由什麼決定呢?一般來 說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封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所有或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1.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 2.商:相傳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3.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4.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5.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以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之分,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6.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 7.蜀: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歷史上也稱「蜀漢」。漢指東漢的繼續。 8.吳: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9.晉: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10.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後襲用此封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11.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12.遼:遼原稱「契丹」,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13.宋: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使,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14.西夏:拓跋思恭占據夏州(今山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15.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16.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17.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18.清: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系,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洲」,把「金」改為「清」。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採納哦

❷ 歷史古代中國地理方位在什麼地方

這個可以去參考一下各個時代的一些地理書,中國古代對於地理方面還是比較看重,所以我覺得應該能夠從這些歷史書裡面找到一部分材料,一般的正史裡面都有關於一個時代的地理志,你去找這些材料的話,並不困難,只要去翻一下各個時代的一些歷史書,找出其中的相關的部分進行總結。

❸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及地點

邯鄲學步
出處 莊周《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用法 含貶義

近義詞 鸚鵡學舌、東施效顰、數典忘祖 、壽陵失步

反義詞 標新立異、獨辟蹊徑、擇善而從

典故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像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勤於向別人學習是應該肯定的,但是,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如果象燕國壽陵人那樣,盲目鄙薄自己,一味崇拜別人,生搬硬套,亦步亦趨,結果必然是人家的優點沒學來,自己的長處卻丟光了。

❹ 在哪裡能看到詳細的中國古代歷史

1、去書店買本中國通史看~
這是普及性的了解
2、尋找相關中國古代史教材(大學)
這個可以了解的深一些
3、如果想很詳細的了解 可以看二十四史

❺ 歷史上有哪些古代人,在哪裡被發現的

中國正統記載的一般有北京人,藍田人,元謀人,名字就是一發現地命名的。至於世界范圍古人類就更多了,恕不一一列舉。。。

❻ 歷史上朝陽城在哪兒

歷史上朝抄陽城在遼寧省朝陽市襲。
朝陽城歷史上稱作「龍城」,是中國古代兩晉十六國時期前燕、後燕、北燕(簡稱「三燕」)的都城,唐朝時是東北的軍事重鎮,元朝被廢棄。「三燕」宮城城門遺址位於朝陽市老城區的南北軸線上,門址有三個門道。按中國古代的等級制度規定,只有都城的城門才允許開設三門道。據此推測,這段城門是前燕始建龍城時建築的南門。
考古還發掘出多組隋唐時期的建築和大型遼金時期建築遺址、遼代以前的城市排水系統及大量陶器、瓷器、鐵器等,兩側有向東西延伸的城牆,依稀可以看出「龍城」當年車水馬龍的繁華和先進的城市建設系統。經考古隊對城門遺址及現場發掘的其他文物考證,門址在北魏、唐、遼代時期都經過改擴建。

❼ 中國古代史最早證實到哪裡

古代史?我覺得是周
----------東周列國時期
那時都有自己國家的大事記錄
因為我內覺得 夏商周時期容
歷史久遠 加上文字不統一
以致流傳下來的。。。
秦統一六國
統一文字,並有遺存
這一點應該是公認的

象甲骨文 有記錄但是遺存的少
象巴蜀文 還有蝌蚪文啥的
可以說有記錄但不能考證

個人觀點,不同意見可以再切磋

❽ 歷史古都在哪裡

在今天中國的版圖內,曾經成為全國或區域性古代的都城地方很多,但人們常津津樂道的不過是其中的幾個最重要者,最初有著名的「四大古都」之說,即北京、西安、洛陽、南京;後來又有「六大古都」,增加了開封、杭州;上世紀80年代,形成了「七大古都」,安陽躋身其中。現在,鄭州市也以鄭州商城為平台,進入了「八大古都」的序列。

古都並稱演變

四大古都

西安、洛陽、南京、北京。

七大古都

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

八大古都

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鄭州。

東南西北中國京都

首都在中國又稱為京城、京都、京畿、京師等。中國重要王朝的的京都在民間被按照方位順序進行分類。

* 東京(今開封,歷史上又稱「汴梁」,「汴州」)、東都(洛陽,古又稱「洛邑」)
* 南京(今南京,歷史上又稱「金陵」、「江寧」)
* 西京(今西安,歷史上又稱為「長安」,另有附近同一地區的古都咸陽)
* 北京(今北京,歷史上稱為「燕京」、「北平」)

近代以來,少數民族政權被認為是中國歷史內同漢民族政權一樣平等的一部分,所以上面所提到的東西南北中國首都並不具有歷史學意義,而是一種民間的變稱。

各大古都

由於中原地區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鄭州和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八大古都中,有四個位於今河南。

在八大中國古都中,西安(周、秦、漢、唐)、洛陽(夏、商、周、漢)、南京(明、中華民國)、北京(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封(宋)、鄭州和安陽(早期三皇五帝時代、商)六大古都都曾作為全國性政權的中國的首都。

而定都北京的金國、定都南京的東晉、定都杭州的南宋等等朝代,都是中國處於分裂時期的政權。

1、從八大古都的歷史地位及影響考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北京、西安、洛陽
南京、開封
杭州、安陽、鄭州

安陽
上古三皇五帝時代,顓頊在安陽境內建都。夏朝後期為都,時稱西河,今位於安陽市東南。殷商時期為商相都及殷都。漢末以後,以鄴城(今位於安陽市東北18km處)為中心的安陽先後成為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五個王朝的都城。不計五帝時期,作為都城的歷史409年。
北京
北京為五朝帝都(遼、金、元、明、清):
· 春秋戰國時期為燕國國都,今位於北京之豐台區,當時稱為薊。
· 十六國時期為前燕國都
· 遼代為陪都,稱燕京。
· 金朝(1115年 - 1234年)自金世宗起至1214年為中都。
· 元朝為大都。
· 明朝自永樂帝起為首都,稱為京師。
· 清朝入主中原後亦把北京作國都。
·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當時稱北京,北伐成功後新的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北京改稱北平。
· 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 至2006年,建都史長計906年。
杭州
杭州在五代十國時期為吳越之首都。金朝滅北宋後,皇族趙構逃往南方,令當時稱為臨安的杭州成為南宋都城。其建都計210年。
開封
開封,簡稱汴,古稱「汴州」、「東京」、「大梁」。是中國多個重要王朝的首都。夏中期為都,稱「老丘」,是夏朝歷時最長的都城,計225年。戰國時期,魏國建都於此,稱「大梁」,冶鐵業發達,十分繁榮。後歷經黃河水患和戰亂,幾乎淪為廢墟,極度衰敗。五代十國時期國家四分五裂,開封地理條件非常適宜農業經濟發展,作為一統天下的基礎,先後成為後梁、後晉、後漢及後周的國都。北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代後周稱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開封為首都,稱為「東京」,終於完成對中國漢民族本部的統一。北宋時期,開封城市結構突破了唐代長安「坊市」城市格局的束縛,再次走向繁榮,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華的城市之一。靖康之難後,北宋滅亡,開封先被大齊定為都城,後又被金朝定為都城。元末,小明王龍鳳政權曾以此為都。建都史長達592年。
洛陽
帝嚳、夏、商、西周、東周、西漢(高祖初)、更始帝、東漢、三國時期魏、西晉、北魏(493年才自大同遷都至此)、隋、唐、鄭、大燕、後梁、後晉(高祖初)、後唐均以洛陽作國都,中華民國一度遷都於此,稱之為行都,是我國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古都,保守估算當在1300年以上(見解釋)。西漢、 新、東魏、北周、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九朝又以洛陽為陪都,因此,司馬光說:「欲問天下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解釋:洛陽歷史上的情況比較復雜,容易引起誤解。 1。夏、商、周、漢、魏等諸朝都有多次遷都的歷史,這些朝代的都城從歷史縱向上看可能不只一個,洛陽是其中的一個。例如商就先後多次遷都,所以安陽、鄭州、洛陽都自稱是商的都城。再如夏代依次在鄭州、洛陽、開封、安陽立都。 2。還有的朝代其首都不只一個。出於戰略上和經濟上的需要,一些巨大王朝會設立兩都,例如唐,舉世公認其首都為長安,洛陽之所以稱為其都,是因為唐代統治者定洛陽為其東都並經常居住於此,故有「東都洛陽」之稱。安史之亂前在影響和地位上和長安幾乎不相上下,都是當時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自唐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結束的114年間,皇帝居洛53年,居長安59年。亂後地位不及長安,僅限於陪都地位,唐末又為唐都3年。西周及隋兩代與唐代情況類似。
南京
南京為東吳、東晉、南朝(宋 、齊、梁、陳四朝)、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首都。
· 三國時稱為建鄴,是東吳的首都。
· 西晉避司馬業諱,改名為建康,是東晉的首都。
· 南北朝時期,宋朝、齊朝、梁朝、陳朝皆以此城為都。南朝四朝首都,加之東吳、東晉首都,所以南京亦稱六朝古都。
· 六朝以後為南唐國都。
·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後,南京為大明的首都。後明成祖遷都北京,南京亦為南都。
· 太平天國時期改為天京,為太平天國都。
· 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後建立中華民國,南京被定為中國首都。
隨著北洋政府的建立,由南京遷都北京。1927年北伐勝利後,復定都南京。(侵華戰爭期間1937年-1945年國民政府遷往重慶,重慶為臨時首都-陪都)。1949年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之前,中國首都均位於南京。作為都城歷經445年之久。
西安
西安,不僅是中國四大古都,還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古稱長安,又曾稱西都、西京、大興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國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城市之一。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更始帝、東漢(獻帝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4個王朝在這里建都達1001年之久。又曾為赤眉、綠林、大齊(黃巢)、大順(李自成)等農民起義政權的都城,但為時極短。
唐代以後,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再加上對渭河平原的過度開發等生態原因,導致西安所在的這一地區不再作為後續王朝的首都。
鄭州
黃帝以此為都,位於今鄭州之新鄭。夏朝初年為都,即今鄭州之登封、新密。在商朝時為早、中期的都邑,為亳都、隞都。 東周時期為鄭和韓的都城。不計黃帝時期,作為都城計381年

八大古都積年
1. 西安
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 計256年
秦:前350年-前207年 計143年,秦前350年遷
咸陽
西漢:前202年-9年 計211年
新:9-23年 計14年
漢更始帝:24-25年 計1年
東漢:190-195年 計5年
西晉:304-306年 計2年
313-316年 計3年
前趙:319-328年 計9年
前秦:351-385年 計34年
後秦:386-416年 計31年
西魏:534-556年 計22年
北周:557-581年 計24年
隋:581-619年 計以長安為都23年,以洛陽為都15年
唐:618-907年,以長安為都223年,以洛陽為都56年(含武周15年),另10年避難或巡幸於兩京之外。
合計:1001年
2. 洛陽
夏:前1938-前1857年 81年
前1589-前1558年 31年
商:前1558-1527年 商初都西亳,計31年
西周:前1020-前771年 計249年
東周:前771-前256年 計515年
西漢:前202年 計1年
漢更始帝:23-24年 計1年
東漢:25-190年 計165年
曹魏:221-265年 計45年
西晉:265-311年 計46年
北魏:493-534年 計41年
隋:604-619年 計15年
王鄭:619-621年 計2年
唐:618-907年 以洛陽為都56年(含武周15年),以長安為都223年,另10年避難或巡幸於兩京之外。
大燕: 756-757年 759-762年 計4年
後梁:909-913年 計4年
後唐:923-936年 計13年
後晉:936-937年 計1年
中華民國:1932年 計1年
合計:1302年
3. 北京
燕:177年,前403-前226年
前燕:7年 350-357年
金:60年,1152-1160年,1162-1214年
明:223年,1421-1644年
清:268年,1644-1912年
中華民國:17年,1912-1928年
元:97年,1271-136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2006年,計57年
合計:906年
4. 開封
夏:前1847-前1622年 帝杼至帝扃,計225年
戰國魏:前364-前225年 計139年
後梁:907-909年 913-923年 計12年
後晉:937-947年 計10年
後漢:947-951年 計4年
後周:951-960年 計9年
北宋:960-1127年 計167年
大齊:1232-1237年 計5年
金:1161年,1214-1234年 計20年
韓宋:1358-1359年 計1年
合計:592年
5. 南京
東吳:229-280年 49年 265-267年遷都武昌2年。
東晉:317-420年 103年
南朝:420-589年 167年 552-554年遷都江陵2年。
南唐:937-976年 39年
南宋:1129-1138年 9年
明:1368-1421年 53年
南明:1644-1645年 1年
天國:1853-1864年 11年
中華民國:1927-1937,1946-1949年 計13年
合計:445年
6.杭州
吳越:907-978 ,71年
南宋:1138-1276年 計138年
合計:209年
7.安陽
夏: 前1622-前1589年,帝胤甲至帝發,計33年
中商:帝河亶甲之相都。30年
晚商:前1300-前1027年 計273年
後趙:335-350年 計15年
冉魏:350-352年 計2年
前燕:357-370年 計13年
東魏:534-550年 計16年
北齊:550-577年,計27年
合計:409年
8.鄭州
夏初:前1969-前1957年 12年
前1954-1938年 16年
帝禹及帝啟,凡28年
早商:前1527-前1377年 亳都,150年
中商:前1377-前1347年 隞都,30年
鄭:前403-前375年,計28年
韓:前375-前230年,計145年
合計:381年

自我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歷史上作為都城的城市據記載前後有220座。比較著名的有八大古都和大理、江陵、銀川、拉薩、成都等,在這些古都當中爭論比較激烈的幾個問題是:建都時間的長短、建都時間的早晚、建都朝代的多少。目前眾說紛紜,媒體上答案較多,史學界論點不一。
1. 先談建都時間的長短
建都時間最長的三個古都無疑當屬北京西安洛陽。北京建都906年是准確無誤的,西安和洛陽建都時間無有定論,原因主要出在夏商西周三代紀年上,如果按東周時期竹書紀年推算,洛陽建都當在1300年以上,西安則為1001年。但對該書的真偽史學界爭議較多。西周時的都城應該有兩處,即西安與洛陽,這已為現代考古學所證明,西周時期的金文明確記載武王把象徵王權的九鼎置於洛陽,成王五年東遷洛陽(前1020年)。且洛陽安置軍隊八師,鎬京安置六師,周穆王周遊列國亦是自洛陽王城出發,洛陽建有明堂、太廟,說明洛陽不但是當時的政治中心,同時也是全國的禮儀祭祀中心和軍事中心。商代先後遷都五處,但主要的三處則分別是西亳、亳與殷,西亳即今洛陽偃師商城,與竹書記年的記載相符合。夏代亦多次遷都,洛陽佔有重要地位,僅次於另一處都城開封,因開封多次遭黃河水淹,地下水位過高,至今仍是考古領域的一個盲點,但我們不能否認它作為都城的歷史,事實上,僅夏朝依竹書紀年記載就有225年,北宋也長達167年。而洛陽夏代都城二里頭遺址則被考古所證實。所以司馬遷所說三代都城皆在河洛之間不是沒有道理的,竹書記載的內容也是可信的。
問題是:史學大師史念海幾十年前計算的古都積年現在仍為很多人引用,他的結果是:西安建都史為1077年,洛陽為885年。西安即包括西周256年,而且包括了秦都咸陽143年建都史,同時隋唐兩代326年歷史的都城都記在西安歷史上,史實上兩代(含武周)以洛陽為都有71年。這顯然有失公允。洛陽的建都史則始自東周,顯然不符合史實。更何況3000年前的鎬京遺址僅與4000前洛陽二里頭遺址面積相當。前幾年,國家花費大量財力搞的斷代工程尚不為國際學術界所承認,所以三代都城史最好不要計入城市建都史之內,都城史應自毫無爭議的東周時期開始計,與國際學術界進行接軌,保持一致。春秋戰國時期因有周天子在,各諸侯國的都城史也不應計入,秦都的歷史只能記14年,即前221-207年。五代十國時,因十國時常臣服於五代,不能算作獨立的國家,其都城史也不計入。以此計算:八大古都中,洛陽建都歷史應為910年,西安616年,北京729年。南京406年,開封227年,安陽78年,杭州138年。其中西安尚包括秦都咸陽之14年,嚴格說來他們是不同的兩個城市,西安的建都史只有602年。鄭州建都主要在夏商兩代,鄭韓只能算是東周的諸侯國,不計入都城史內。再嚴格說:十六國時期全國有20個政權存在,其都城史也不應計入,因其影響太小。其它著名都城的建都史長度依次為大理、拉薩、銀川、成都。
2.建都時間的早晚
依現代考古成就及古籍記載綜合看:鄭州之登封王城崗遺址即夏都陽城是我國最早的都城,其次是洛陽偃師的夏都二里頭遺址。但在國外一般把安陽作為中國最早的古都,因為它有甲骨文出土證實。
3.建都朝代的多少
一般只有南京洛陽西安三個古都都自稱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事實上可通過以下來進行比較:
洛陽:帝嚳、夏、商、西周、東周、西漢(高祖初)、更始帝、東漢、三國時期魏、西晉、北魏(493年才自大同遷都至此)、隋、唐、鄭、大燕、後梁、後晉(高祖初)、後唐均以洛陽作國都,中華民國一度遷都於此,稱之為行都。瓦崗軍也以之為都,不過為時極短,西漢、 新、東魏、北周、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九朝又以洛陽為陪都
西安:西周、秦、西漢、新、更始帝、東漢(獻帝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在這里建都,又曾為赤眉、綠林、大齊(黃巢)、大順(李自成)等農民起義政權的都城,但為時極短。
南京:南京為東吳、東晉、南朝(宋 、齊、梁、陳四朝)、楊吳、南唐、南宋 明、南明、 太平天國、中華民國首都。
需要說明的是:1 五帝時期,夏商西周三代不應記入
2 秦都咸陽不應計入西安,楊吳的都城揚州也不應計入南京
3 更始帝、新莽、武周不應作為朝代,時間不足兩年的不計入
4 除太平天國外,其它農民起義政權因年代短不做為朝代
依此標准:洛陽為11朝古都,西安為10朝古都,南京為11朝古都。
4.論影響力,因西安較長時間作為強漢盛唐的首都,國際影響力自然較其它古都大。它被譽為影響力最大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❾ 中國古代歷史應該從哪裡看起

高中歷史老師回答您:嚴格意義上說,「中國古代史:是指從遠古(大約500萬年內前)一直到公容元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歷史。但是您如果不是專業人士,要看中國古代史,我建議從夏商朝開始著眼,從傳統意義上的奴隸社會開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閱讀全文

與古代歷史現場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