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世界格局新的力量有哪些

歷史世界格局新的力量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2-03 15:38:47

A. 牽制美國稱霸世界,促進世界格局多極化的力量有哪些

美國實際上自從蘇聯1990年解體後,就失去了唯一有威脅的對手,成為世界霸主了。所謂多極社會只不過是美國一個人在高呼危機罷了,只有俄羅斯陸軍才能與美國陸軍對抗,當然,中國,印度陸軍也不差,歐盟,俄羅斯空軍與美國陸軍尚有一段距離,而海軍來說,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也不敢叫喧海軍能與美國相抗衡哪怕是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只要稍作對比就可知美國海軍的強大,美國海軍現役航母11艘,超過世界所有國家的總和。
當然,如果實在要說一下樓主的問題,只有為數不多的國家,首推俄羅斯,其次中國,然後印度歐盟德國。
謝謝,覺得不錯就獎勵點分

B. 導致世界格局發生變化的重要力量有哪些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格局在短短的時間內卻經歷了戰後最大的變化。戰回後一直保持了40
多年的美蘇兩答極主宰世界的舊格局已經打破,世界向多極化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過程中。
伴隨舊格局的解體,世界更加動盪不安,各種力量出現了分化。瓦解和重新組合。就當前來
看,一些舊有的矛盾尚未根本解決,一些新的矛盾又在產生,整個世界呈現出一種錯綜復雜的
局面。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是世界人民面臨的重大任務。

C. 目前,世界政治格局中存在著哪幾個主要的力量中心

一種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種力量經過不斷的消長變化和重新分化組合,從量變逐漸發展到質變,構成一種相對穩定的均勢的結果。一種世界格局的解體,則是由於這種穩定的均勢被打破,再也無法保持下去了。世界政治格局幾經變遷,逐漸形成了以美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為主,其他國家三派鼎立為輔的新格局,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任何國家無力改變這種格局。
當前處於多極化趨勢中,暫時處於一超多強,重要的中心力量:是指美國、歐盟、日本、中國、俄國。

D. 歷史上三次世界格局分別是什麼

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和主要大國的資產階級革命
兩次世界大戰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

E. 簡述20世紀世界格局的更變

20世紀先後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出現了戰後的全球性冷戰。核武器的發展使戰爭的破壞力可摧毀地球上的文明和毀滅人類本身。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戰爭與和平」問題關繫到世界上所有國家和民族的生存與發展,關繫到人類命運和文明的興衰榮枯。爭取世界和平,避免核戰爭的災難,是國際社會最關注的重大問題。20世紀下半葉,雖然沒有爆發新的世界大戰,但局部戰爭連綿不絕,地區沖突此起彼伏,國際危機層出不窮,世界並不太平。縱觀二戰後世界歷史,和平的力量不斷增強,維護和平的斗爭匯成了時代潮流。
1.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為擺脫危機,德、日建立了法西斯政權,對內獨裁對外侵略,逐步形成歐、亞兩個戰爭策源地,並與義大利法西斯結成了三國軸心,瘋狂擴張侵略。面對法西斯的進攻,英、法、美等國推行綏靖政策,蘇聯最後也實行自保政策,企圖保住自己利益;中國、衣索比亞、西班牙等國反法西斯的斗爭未能聯合起來有效地遏止法西斯的進攻,法西斯發動的局部戰爭逐步演變為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起於1939年,歷時六年,世界人民最終戰勝了法西斯勢力。

認識:與近代史上的其他殖民戰爭一樣,兩次世界大戰是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的戰爭。但是,兩次世界大戰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興起和整體世界形成後發生的,因此戰爭的特點和影響與以往大不相同。

①整體世界形成後,少數大國的殖民地和經濟利益遍布世界各地,成為擁有全球性利益的大國,這是以前所沒有的現象。由於世界經濟的相互聯系,局部地區的利益會牽涉到全球性利益,因此,少數大國的爭奪具有了全球性,局部地區的沖突容易轉化為全面對抗,使得戰爭具備了轉變為世界大戰的可能。

②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為世界大戰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在冷兵器時代,世界性大戰是不可想像的。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發明了越洋電話、電報、汽車、飛機等現代通訊和交通工具,為遠距離、跨地域及時指揮和迅速調動軍隊提供了條件,使得戰爭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展開。同時,科技的進步帶動了武器的發明,坦克、飛機、遠程大炮大大增強了武器的殺傷力,使得戰爭更加殘酷,毀滅性更大。參戰的國家只有動員國家的全部力量,才能夠維持戰爭,這樣,現代戰爭涉及的范圍和殘酷性遠遠超過了近代戰爭。
③戰爭的原則是保存自己,消滅或者削弱對方,但是,在殘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雖然協約國最終獲勝,削弱了同盟國,可是戰爭給它們自身帶來的打擊和損失也非常巨大,幾乎到了難以承受的地步。特別是對老牌殖民帝國英國來說,世界大戰進一步促進了它的衰落。世界大戰的方式已經很難達到戰爭的目的,違背整體世界發展趨勢的戰爭使挑起者自食其果。
可見,世界大戰是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文明的進步和人類對戰爭認識的深化,世界大戰是可以避免的。
兩次世界大戰也有不同之處,對其進行分析,可以深化人類對戰爭的認識。

①人類對戰爭的認識程度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對別國進行戰爭被視為國家的權利,反戰的聲音非常微弱,戰爭爆發後,所有參戰國的民眾都捲入了對戰爭的支持中。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慘遭戰禍的世界人民普遍渴望和平,掀起和平主義運動,戰勝國也希望維持有利於自己的和平的世界秩序,避免再次發生戰爭帶來的動盪,這就促成了國際關系的調整。1919年,國際聯盟成立,盡管它長期被少數大國操縱,但是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以維持和平、反對戰爭為宗旨的國際組織,還是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呼聲,應該給予一定的肯定。

②戰爭責任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戰爭雙方共同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日、意三個法西斯國家挑起的。英、法、美等西方國家參戰的目的有維護殖民地和世界霸權的一面,但這些國家不是戰爭的挑起者。綏靖政策的動機、作法和後果是應該批判的,但是英、法、美與德、日、意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民主與法西斯的矛盾,它們屬於民主陣營,也沒有法律上的戰爭責任。戰爭責任的不同決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是帝國主義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反法西斯戰爭。

③兩次大戰爆發的形式也不相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交戰雙方已經做好進行戰爭的充分准備,1914年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後短短一個月,各國相繼宣戰,很快就進人了全面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過了一系列局部戰爭後才爆發全面戰爭。法西斯稱霸世界的野心和實力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只能逐步對外進行侵略擴張,逐漸增強戰爭能力,試探英、法、美等國的反應。這樣,先後爆發了「九一八」事變、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戰爭、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七七」事變和全面侵華戰爭等局部戰爭。在這期間,如果受到法西斯侵略威脅的國家能夠聯合起來,制止法西斯的侵略,是可以防止世界大戰發生的。但是,英、法、美等民主國家卻採取了綏靖政策,這樣就使法西斯國家有恃無恐,反而結成了聯盟,增強了實力,挑起了全面世界大戰。

④由於人們對戰爭的認識不同和戰爭責任不同,兩次世界大戰後對戰敗國的處理方式也有區別。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利用戰場上的優勢,把戰爭責任推到德國為首的戰敗國身上,強迫戰敗國簽訂了苛刻的和約,對戰敗國進行掠奪,但是並沒有追究個人的戰爭責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戰敗國處理的基本精神是清除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防止再次挑起戰爭,在戰敗國實行了民主化和非軍事化,建立了民主體制,而且根據戰前的國際條約,追究了個人責任,對戰犯進行了審判。

2.20世紀國際關系格局的演變:(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一戰」後改變了帝國主義之間力量對比,戰勝國先後召開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簽訂了一系列條約,形成帝國主義戰後國際關系的新格局。隨著法西斯勢力的擴張,德國撕毀了《凡爾賽和約》,日本破壞了《九國公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隨之瓦解。1939年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凡爾賽體系徹底崩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華盛頓體系徹底崩潰。

認識:①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調整了帝國主義在歐洲和亞太地區的關系,形成了戰後帝國主義的新秩序,其實質是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為此加劇了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之間的矛盾。②體系沒有改變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政治格局,但美日兩國的崛起和爭斗對這一格局已給予嚴重沖擊。③體系反映出協約國之間既有為瓜分利益進行的激烈斗爭,又有為共同利益而進行的勾結。④體系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為資本主義在20世紀20年代進入相對穩定發展時期奠定了基礎。⑤由於體系是暫時妥協的產物,未能從根本上消除戰勝國之間的矛盾,而懲罰性的掠奪也必然會加深戰敗國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隨著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加劇,必然導致各種矛盾的激化,引發新的沖突和戰爭。

(2)雅爾塔體系。「二戰」結束後,世界大國開始按照雅爾塔等國際會議確立的基本原則,重新劃分世界版圖和勢力范圍,建立了雅爾塔體系和新的國際關系格局。這一體系包括如何處置戰敗國,防止法西斯主義東山再起;重新確定戰後歐亞的政治版圖,重劃法西斯戰敗國及其被佔領地區的疆界;建立聯合國等內容。在這一體系下,出現了冷戰與和平的國際環境,出現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局部戰爭與冷戰格局相伴而生的局面。1945~1955年出現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對峙和冷戰的局面,20世紀50年代中期冷戰格局的突出表現是美蘇爭霸。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雅爾塔體系瓦解。

認識:①雅爾塔體系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產物,原則上倡導和平、民主,主張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和平共處。這對二戰後初期東歐國家建立人民民主政權,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蘇聯加強其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起了積極作用,這是歷史的進步。②體系建立在美蘇勢力均衡的基礎上,實質上是美蘇兩國根據自己的戰略需要,對世界格局作出的兩分天下的劃分,深深打上了大國強權政治的烙印。③體系的確立,標志著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國際格局被美蘇兩極格局取代,國際關系進入了一個新時代。④二戰中成立起來的聯合國雖在成立初期為美國所操縱,但隨著第三世界的崛起,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聯合國逐漸成為伸張正義的講台;目前聯合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在重大國際問題的處理上發揮比較明顯作用,在維護世界和平、安全、發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蘇聯解體後,冷戰結束,美蘇兩極的世界格局崩潰,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美國是惟一的超級大國,歐洲聯盟、日本、俄國、中國等國和國家聯盟是國際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從長遠看,世界向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

認識:兩極格局瓦解後,美國難以實現獨霸世界的目的。這是因為:①西歐主張西歐在歐洲新秩序中起主導作用,在世界新秩序中和美國平起平坐,為此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②日本在成為經濟大國後,力圖成為政治大國,提高日本在國際上的政治地位和影響力;③蘇聯解體,俄羅斯實力明顯削弱,但仍然擁有遼闊的國土、豐富的資源和強大的軍事力量,力圖恢復大國地位,反對美國單獨稱霸;④隨著東歐劇變,南北矛盾日益突出。第三世界的崛起,成為一種新的政治力量,要求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的呼聲日益增強;⑤中國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把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的嘗試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世界多極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新的國際關系格局只有在多極化的基礎上才能夠真正建立起來。

4.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今天,人類已經進入了21世紀,面臨著新的挑戰。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各民族的共同課題,現代化和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認識:在21世紀,各國無不把發展當作首要任務。盡管資源問題、環境問題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但是要真正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還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21世紀,人類需要解決的最大的發展問題是發展的不平衡,是南北貧富差距的拉大。南方國家的貧困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其中發達國家長期的殖民統治和現行的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是重要原因。在21世紀,人類需要解決全球化和民族主義之間的矛盾。一方面,每一個民族在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根本利益的基礎上,要具有全球意識,遵循民族平等與和平共處的原則,通過協商解決利益的沖突;另一方面,必須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建立起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只有這樣,和平才能夠維持,發展才能有保證。現代化是世界各個民族的共同發展道路,同時每一個民族的現代化又有自己的特點。

F. 當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呈現出什麼趨勢在這一趨勢中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好吧,按照教科書的回答就是一超多強,和平和發展兩大主題,由單極化向多極內化轉變,不過如果看國際關系容理論的話就要復雜的多了。

主要力量:美國、歐盟、俄羅斯、中國、日本以及一些新崛起的新經濟體(ps:歐共體是歐盟的前身,已經是歷史名詞了)

G. 當今世界的五大力量有哪些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1971年在堪薩斯演說中提出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即美國、西歐、日本、蘇聯和中國),認為「這五大力量將決定世界的前途」。

一、美國擁有世界最強大的綜合國力,是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在全球范圍內推行單極世界戰略,實行單邊主義政策。

冷戰結束後,美國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蘇聯已經沒落,中國仍是一個不發達國家,歐洲不團結,日本只是一個方面大國。」當今世界「只有美國擁有能調動國際力量的廣泛軍事力量和其他形式的力量」。「沒有人能夠代替美國的領導地位」,又感到已經沒有力量完全依靠自己解決全球性重大問題,因此美國要拉住西歐,插手亞太,管遍全球;歐洲仍是美國安全戰略的重點,但亞太外交越來越突出;對西歐、日本稱兄道弟,但小弟必須出錢,又必須服從我的領導;對發展中國家,美國一手持錢,一手持槍;對中國和俄羅斯,美國一方面要發展關系,另一方面又要遏制、分化,保持高度的「警惕」。

二、日本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正在謀求政治大國地位。

日本早在16世紀,豐臣秀吉就為爭奪踏上亞歐大陸的跳板——朝鮮半島,與中朝軍隊進行了一場戰爭,最終日本抱著失敗的悵恨撤出了朝鮮半島。實際上,當時的日本尚不具備佔領的力量。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明治天皇宣稱要「開拓萬里波濤,揚國威於世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日本效仿英國,加速發展工業和對外貿易;效仿德國,擴充軍備,發展軍事力量。「趕超西洋」,與歐美列強平起平坐,雄居世界民族之林。二戰敗北後,日本通過軍事稱霸的野心破滅。於是日本統治集團埋頭苦幹,慘淡經營,20年的努力,1970年工業生產總值僅次於美蘇而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大國。再過了20年,1987年,日本超過蘇聯,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終於實現了在經濟上作為世界一極的目標。

三、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歐盟國民生產總值已超過美國 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

由15國組成的歐洲聯盟,其國民生產總值已超過美國,以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還要求增強在北約內部的發言權。「美國打個噴嚏,歐洲就得感冒」的時代結束了。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院院長萊斯特·瑟羅在他的《世紀之爭》中說:21世紀的新游戲規則將在美歐日三強互利競存的架構下誕生,但是歐洲可能是21世紀經濟大戰的最後贏家。達尼艾爾·貝爾在《2000年的世界秩序》中認為,美國、日本、歐洲三種力量將在21世紀扮演主要角色。

1996年5月17日德國《商報》報道,法國歷史學家約瑟夫·羅旺認為,與19世紀相反,現在歐洲已沒有一個大國,在今天和明天的大國游戲中,沒有一個歐洲國家能夠扮演一個獨立的角色。歐洲任何一個單獨的國家都不會有自己的前途。德國及其鄰國的唯一前途,就是進一步發展歐洲大廈,必須建立一個可以作為世界強國同美國、俄國、中國和印度一起發揮作用的歐洲。對於同美國的關系而言,這一過程意味著歐美關系必須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需要一個可以同美國平等對話的歐洲。西歐的目標是要在未來歐洲新秩序中發揮主導作用,在世界秩序中爭得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歐洲的歐洲」,不是「美國的歐洲」。

四、俄羅斯實力削弱,仍擁有巨大的經濟、科技潛力和強大的軍事力量。

俄羅斯作為原蘇聯的主要繼承者,既繼承了蘇聯的強大軍事力量和科技成果,又背上了蘇聯遺留的沉重包袱。葉利欽實行親西方(「戰略夥伴關系」)外交政策,希望加入西方大國俱樂部,但即使是民主的俄羅斯,只要強大,同樣的西方國家的敵手,因此西方大國採取種種措施繼續削弱俄羅斯。一是美國繼續加強軍事力量,卻要求俄羅斯繼續削減軍事力量;二是北約東擴,分化瓦解獨聯體;三是中東和談、波黑等重大地區問題拋開或忽視俄羅斯的作用。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和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大大下降,昔日超級大國的風采早已不見,扮演著西方國家「二等小夥伴」的配角。俄羅斯已經變成了一個地區性大國。

五、中國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996年美國著名未來學家奈斯比特《亞洲大趨勢》出版,他認為,中國必然會成為世界性經濟強國,這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崛起。這不是「能否」會不會發生的問題,而是「早晚」,什麼時候發生的問題。中國的經濟復甦,緊接著就是其政治勢力上升以及潛力巨大的軍事力量的出現,這將是這個世界在21世紀必須面臨的事實。這個世界最終將接受中國成為政治、經濟與軍事大國的地位。中國將成為一個全球大國。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在《紐約時報》上發表有關美中關系的文章指出,沒有什麼力量能阻擋一個新的大國的崛起。美國如果想遏制中國,這將超出美國的能力,耗盡美國的財富、無論美國如何對待中國,都無法阻止中國在未來的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美國不應該輕率地處理美中關系。

H. 概括指出20世紀六七十年代沖擊兩極格局的新興力量有哪些

1.美元危機與美國經濟危機的頻發,使得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國際謀求建立新版的貨幣體系

2. 第三權世界國家不願意介入美蘇之間的斗爭。希望在兩極化的國際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採取不結盟的外交政策。

3.歐盟的急劇壯大,政治和經濟影響力進一步增強。這使得西方同盟內部離心力增強(怕蘇聯反咬一口,日本也開始對美國說NO)。

4.非西方價值觀影響的上升,如中東、南亞伊斯蘭主義。正在崛起的地區大國對美國的長遠利益構成挑戰。

這些都使兩極格局受到沖擊,美蘇兩國主宰世界事物的時代已經不能繼續下去了。

歷史方面團隊為您解答 如需幫助可以隨時hi我們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世界格局新的力量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