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軍事歷史課的講師,網路有名氣的有哪些
反正不要袁騰飛,看了幾次發現就是會吹,自相矛盾的地方略多,尤其喜歡吹外國,但是對於歷史知識本身也就是是個半桶水,流於表面,各種地攤段子
Ⅱ 當年的歷史課要是這么上 我還至於
這些糧食肯定是吃不了了,從時間上分析即使糧食沒有炭化也已經失去自身的營養專成分,理論上講要是屬一定要吃會跟吃石子的感覺沒什麼兩樣!
石,讀音dan,作為計量單位,有兩個用法:
1.容量單位.10斗為1石.
2.重量單位.在漢代,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漢書·律歷志上》
作為容量單位,1石是現在的多少斤?石主要用來計量糧食,稻穀、粟等等.一石多少斤,有個比重問題.
以下摘自《關於古代糧食鍾畝、石的問題》
「古代常用容量單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鍾,通常學者們認為斛和石相通,自秦漢開始它們之間都是十進制.
...林甘泉主編的《中國經濟通史_秦漢經濟史(上)》也認定:漢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漢代1石為20000毫升,1斗為2000毫升,即秦漢時期1斗禾重2.7斤,這也是以實物測量所得數據.」
Ⅲ 跪求一篇歷史課代表選舉稿,要原因
唐堯虞舜夏商周
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
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
宋元明清帝王休
本人喜歡歷史,
願為大家服務!
歷史成績尚可,
敬請投我一票!
Ⅳ 我要怎樣才能看到中國歷史的視頻啊,以前只有在學校里上歷史課看過,現在想看看
時間就浪費在這里,動腦筋啊
Ⅳ 歷史課的大致規劃
指導思想:
進一步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想精神,結合中學歷史與社會教學實踐,促進歷史教學工作發展,深化基礎教育教學改革。
三、工作思路:
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學工作方向,貫徹基礎教育改革的思想精神,認真學習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以及史學研究的有關理論,優化課堂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學實效。
以課程教材改革為契機,以義務教育新課程實驗、初中新教材教學為重點,切實落實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過程方法探索、新課程教法研究、歷史學科教學質量提高,促進教學成效。
學習與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素質,進一步提高歷史教學工作的實效性與可持續性,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Ⅵ 大學歷史學哪些課程,是主要學中國通史嗎
你是問本科歷史專業的嗎?下面是北大的課程設置:(還有一個專業世界歷史專業略有不同)
中國歷史專業本科生應修業四年,一般培養目標是:具備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專業基礎知識寬闊而扎實、獨立研究或實際工作能力較強的,在學術研究、文化教育、新聞出版等部門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勝任各種工作的高素質人才。畢業生合格者可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
在具體業務學習方面,中國歷史專業本科生主要應學習關於中國歷史的基本知識,了解中國文明的一般發展歷程和中國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學術史和最新動態,接受史學理論、外國語、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及文化人類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為他們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一般應包括:
1、基本科目:中國通史、世界通史、世界文明史、史學概論、中國史學史、西方史學史、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專業外語、中外歷史文獻及史學名著選讀、斷代史(包括先秦史、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宋遼金史、元史、明史、清史、民國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專題史(包括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思想史、民族史、中西交通史、中外關系史等)
2、輔助科目: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史學研究工具和技能課程(包括史料學、史學論文寫作、計算機應用等等)
經過訓練,中國歷史專業本科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中國歷史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對相關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有一定的了解。
2. 掌握中國歷史的基本研究方法與分析方法。
3.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
4. 了解國內外中國歷史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向。
5. 具有從事中國歷史研究的初步能力。
在畢業之前,中國歷史專業本科生應在專業教師指導下,直接應用原始史料,獨立完成一篇不少於10000字的立論確當、觀點新穎、論據翔實、邏輯嚴密、文字通暢、格式規范的畢業論文(亦即學士學位論文),且一般應直接運用原始史料。
·世界歷史專業本科生應修業四年,一般培養目標是:具備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專業基礎知識寬闊而扎實、獨立研究或實際工作能力較強的,在學術研究、文化教育、外交外貿、國際文化交流和新聞出版等部門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勝任各種工作的高素質人才。畢業生合格者可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
在具體業務學習方面,世界歷史專業本科生主要應學習關於世界歷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整體人類文明的一般發展歷程和世界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學術史和最新動態,受到史學理論、外國語、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國際政治學、國際經濟學、國際關系學及文化人類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為他們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一般應包括:
1、基本科目:世界通史、中國通史、世界文明史、史學概論、西方史學史、中國史學史、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專業外語、中外歷史文獻及史學名著選讀、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包括中、日、印、英、法、德、俄、美等國家的歷史及其斷代史,亞太、中亞、南亞、東北亞、東南亞、西亞北非、撒哈那以南非洲、西歐、東歐、拉美等地區的歷史及其斷代史)、專題史(包括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思想史、民族史、國際關系史、中外關系史等)
2、輔助科目:國際政治學、國際經濟學、國際關系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史學研究工具和技能課程(包括史料學、史學論文寫作、計算機應用等等)
經過訓練,世界歷史專業本科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世界歷史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對相關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有一定的了解。
2、 掌握世界歷史的基本研究方法與分析方法。
3、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
4、 了解國內外世界歷史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向。
5、 具有從事世界歷史研究的初步能力。
在畢業之前,世界歷史專業本科生應在專業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一篇不少於10000字的立論確當、觀點新穎、論據翔實、邏輯嚴密、文字通暢、格式規范的畢業論文(亦即學士學位論文),且論文參考資料中一般應有5種以上外國出版的外文歷史文獻。
一、專業培養要求:
本專業培養目標是造就高質量、多層面的史學人才,以滿足現代化社會的不同領域對於具有一定史學功底的專業人才的廣泛需求。要求學生通過科學、完整、系統的學術訓練,扎實地掌握歷史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有能力運用現代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搜集、整理、考證、分析中國史原始資料和一門外語資料,善於思辯、表述和寫作,能夠獨立進行初步的學術研究。
二、學制:四年
三、課程類別和學分分配:
畢業要求總學分達到137學分。其中:
1.公共課30學分
2.專業必修課51學分
3.通選課16學分(其中:歷史學領域的通選課只能計為專業選修課學分,其他各領域通選課均要求4學分)
4.專業選修課至少34學分
5.研究寫作課(畢業論文 等)6學分
一,公共課
課程名稱 學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 3
思想品德修養 2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2
鄧小平理論 3
軍事理論 2
公共英語 8
體育 4
計算機基礎與應用 6
共30
註:1.毛澤東思想概論(2),本系在中國近代史、中華民國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涵蓋
2.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2),本系在世界當代史中涵蓋
二,,專業必修課
名稱 學分
中國古代史 8
中國近代史 4
中華民國史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2
世界上古史 3
世界中古史 3
歐美近代史 3
亞非拉近代史 3
世界現代史 3
世界當代史 3
中國歷史文選 8
史學概論 3
中國史學史 3
外國史學史 3
共51
(註:「元培計劃實驗班」同學轉入歷史系者,可用中文系「古代漢語」課學分代替歷史系專業必修課「中國歷史文選」)
三 ,全校通選課 共16學分
四,專業選修課
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 3
本系跨專業選修課與跨系選修課 8
中國古代史專題 2
中國近代史專題 2
中國現代史專題 2
中國政治史專題 2
口述史學理論與實踐 3
考古學通論 3
考古新發現與史學研究 2
中國歷史地理概論 2
中國區域歷史地理 2
中外比較城市史 2
中國古代地理文獻導讀 2
中國古代社會史 2
中國古代政治文化 2
中國古代經濟史 2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2
中國古代官僚政治 2
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史 2
中國古代軍事史 2
中國古代婚姻史 2
中國古代裝飾文化 2
中國科舉制度史 2
中國古代史史料學 2
文史知識 2
中國古代民族史 2
中國古代周邊關系史 2
中國古代婦女史專題 2
敦煌吐魯番學導論 2
簡牘學概論 2
左傳選讀 2
三國志選讀 2
資治通鑒選讀 2
元明史料筆記選讀 2
地圖的歷史與文化 2
北京城市歷史與文化 2
先秦史專題 2
秦漢史專題 2
魏晉南北朝史專題 2
隋唐史專題 2
宋遼金史專題 2
元史專題 2
明史專題 2
清史專題 2
晚清史專題 2
明清經濟與社會 2
明清地方行政與基層社會 2
中國近代經濟史 2
中國近代政治制度史 2
中國現代政治制度史 2
中國近代對外關系史 2
現代中外關系史專題 2
二十世紀中外關系史 2
近現代中日關系史專題 2
中國近代社會史 3
中國現代社會史 3
中國近代文化思想史 2
中國近現代文化思潮述評 2
中國近代思想史 2
中國現代文化史 2
中國近代軍事史 2
二十世紀中國軍事史 2
中國現代經濟史 2
辛亥革命史 2
軍閥政治史 2
抗日戰爭史 2
中華民國史專題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專題 2
台灣百年史 2
影視中的兩岸關系 2
現代中國人物專題 2
港督與香港現代化 2
中國近代疆域變遷史 2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 2
中國書法 2
書學史 2
中國繪畫史 2
藝術史 2
以上任選至少34學分
五, 研究寫作課
社會調查報告 1
學年論文 2
畢業論文 3
共6學分
Ⅶ 我是一個高中生,平時上課聽歷史課覺得好無聊,想問問有沒有什麼紀錄片之類的講中國歷史的,比較有趣的視
我告訴你幾個有名的歷史人物,再探究當時的歷史環境,你可以網路一下,如果不喜歡,那基本與歷史無緣,鬼穀子吳起蘇秦曹操諸葛亮司馬懿劉邦鐵木真朱元璋
Ⅷ 就是史上最牛的歷史老師,他的高中歷史課視頻在哪可以找到
袁騰飛,優酷,土豆,都有,網路一下你就知道
Ⅸ 請問大學歷史學哪些課程,是主要學中國通史嗎
你好,你是問本科歷史專業的嗎?下面是北大的課程設置:(還有一個專業世界歷史專業略有不同)
中國歷史專業本科生應修業四年,一般培養目標是:具備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專業基礎知識寬闊而扎實、獨立研究或實際工作能力較強的,在學術研究、文化教育、新聞出版等部門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勝任各種工作的高素質人才。畢業生合格者可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
在具體業務學習方面,中國歷史專業本科生主要應學習關於中國歷史的基本知識,了解中國文明的一般發展歷程和中國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學術史和最新動態,接受史學理論、外國語、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及文化人類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為他們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一般應包括:
1、基本科目:中國通史、世界通史、世界文明史、史學概論、中國史學史、西方史學史、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專業外語、中外歷史文獻及史學名著選讀、斷代史(包括先秦史、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宋遼金史、元史、明史、清史、民國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專題史(包括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思想史、民族史、中西交通史、中外關系史等)
2、輔助科目: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史學研究工具和技能課程(包括史料學、史學論文寫作、計算機應用等等)
經過訓練,中國歷史專業本科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中國歷史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對相關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有一定的了解。
2. 掌握中國歷史的基本研究方法與分析方法。
3.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
4. 了解國內外中國歷史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向。
5. 具有從事中國歷史研究的初步能力。
在畢業之前,中國歷史專業本科生應在專業教師指導下,直接應用原始史料,獨立完成一篇不少於10000字的立論確當、觀點新穎、論據翔實、邏輯嚴密、文字通暢、格式規范的畢業論文(亦即學士學位論文),且一般應直接運用原始史料。
·世界歷史專業本科生應修業四年,一般培養目標是:具備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專業基礎知識寬闊而扎實、獨立研究或實際工作能力較強的,在學術研究、文化教育、外交外貿、國際文化交流和新聞出版等部門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勝任各種工作的高素質人才。畢業生合格者可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
在具體業務學習方面,世界歷史專業本科生主要應學習關於世界歷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整體人類文明的一般發展歷程和世界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學術史和最新動態,受到史學理論、外國語、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國際政治學、國際經濟學、國際關系學及文化人類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為他們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一般應包括:
1、基本科目:世界通史、中國通史、世界文明史、史學概論、西方史學史、中國史學史、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專業外語、中外歷史文獻及史學名著選讀、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包括中、日、印、英、法、德、俄、美等國家的歷史及其斷代史,亞太、中亞、南亞、東北亞、東南亞、西亞北非、撒哈那以南非洲、西歐、東歐、拉美等地區的歷史及其斷代史)、專題史(包括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思想史、民族史、國際關系史、中外關系史等)
2、輔助科目:國際政治學、國際經濟學、國際關系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史學研究工具和技能課程(包括史料學、史學論文寫作、計算機應用等等)
經過訓練,世界歷史專業本科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世界歷史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對相關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有一定的了解。
2、 掌握世界歷史的基本研究方法與分析方法。
3、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
4、 了解國內外世界歷史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向。
5、 具有從事世界歷史研究的初步能力。
在畢業之前,世界歷史專業本科生應在專業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一篇不少於10000字的立論確當、觀點新穎、論據翔實、邏輯嚴密、文字通暢、格式規范的畢業論文(亦即學士學位論文),且論文參考資料中一般應有5種以上外國出版的外文歷史文獻。
一、專業培養要求:
本專業培養目標是造就高質量、多層面的史學人才,以滿足現代化社會的不同領域對於具有一定史學功底的專業人才的廣泛需求。要求學生通過科學、完整、系統的學術訓練,扎實地掌握歷史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有能力運用現代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搜集、整理、考證、分析中國史原始資料和一門外語資料,善於思辯、表述和寫作,能夠獨立進行初步的學術研究。
二、學制:四年
三、課程類別和學分分配:
畢業要求總學分達到137學分。其中:
1.公共課30學分
2.專業必修課51學分
3.通選課16學分(其中:歷史學領域的通選課只能計為專業選修課學分,其他各領域通選課均要求4學分)
4.專業選修課至少34學分
5.研究寫作課(畢業論文 等)6學分
一,公共課
課程名稱 學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 3
思想品德修養 2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2
鄧小平理論 3
軍事理論 2
公共英語 8
體育 4
計算機基礎與應用 6
共30
註:1.毛澤東思想概論(2),本系在中國近代史、中華民國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涵蓋
2.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2),本系在世界當代史中涵蓋
二,,專業必修課
名稱 學分
中國古代史 8
中國近代史 4
中華民國史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2
世界上古史 3
世界中古史 3
歐美近代史 3
亞非拉近代史 3
世界現代史 3
世界當代史 3
中國歷史文選 8
史學概論 3
中國史學史 3
外國史學史 3
共51
(註:「元培計劃實驗班」同學轉入歷史系者,可用中文系「古代漢語」課學分代替歷史系專業必修課「中國歷史文選」)
三 ,全校通選課 共16學分
四,專業選修課
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 3
本系跨專業選修課與跨系選修課 8
中國古代史專題 2
中國近代史專題 2
中國現代史專題 2
中國政治史專題 2
口述史學理論與實踐 3
考古學通論 3
考古新發現與史學研究 2
中國歷史地理概論 2
中國區域歷史地理 2
中外比較城市史 2
中國古代地理文獻導讀 2
中國古代社會史 2
中國古代政治文化 2
中國古代經濟史 2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2
中國古代官僚政治 2
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史 2
中國古代軍事史 2
中國古代婚姻史 2
中國古代裝飾文化 2
中國科舉制度史 2
中國古代史史料學 2
文史知識 2
中國古代民族史 2
中國古代周邊關系史 2
中國古代婦女史專題 2
敦煌吐魯番學導論 2
簡牘學概論 2
左傳選讀 2
三國志選讀 2
資治通鑒選讀 2
元明史料筆記選讀 2
地圖的歷史與文化 2
北京城市歷史與文化 2
先秦史專題 2
秦漢史專題 2
魏晉南北朝史專題 2
隋唐史專題 2
宋遼金史專題 2
元史專題 2
明史專題 2
清史專題 2
晚清史專題 2
明清經濟與社會 2
明清地方行政與基層社會 2
中國近代經濟史 2
中國近代政治制度史 2
中國現代政治制度史 2
中國近代對外關系史 2
現代中外關系史專題 2
二十世紀中外關系史 2
近現代中日關系史專題 2
中國近代社會史 3
中國現代社會史 3
中國近代文化思想史 2
中國近現代文化思潮述評 2
中國近代思想史 2
中國現代文化史 2
中國近代軍事史 2
二十世紀中國軍事史 2
中國現代經濟史 2
辛亥革命史 2
軍閥政治史 2
抗日戰爭史 2
中華民國史專題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專題 2
台灣百年史 2
影視中的兩岸關系 2
現代中國人物專題 2
港督與香港現代化 2
中國近代疆域變遷史 2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 2
中國書法 2
書學史 2
中國繪畫史 2
藝術史 2
以上任選至少34學分
五, 研究寫作課
社會調查報告 1
學年論文 2
畢業論文 3
共6學分
Ⅹ 如何讓歷史課堂活起來
國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准指出: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於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歷史課堂多多呈現動與活的情景,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這里淺談初中歷史教學如何讓歷史課活起來的問題。
第一,積極開發並巧用教學資源
關於教材,新課改指出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事實上也應該如此。歷史教科書是開展歷史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是歷史教育資源的核心部分,但絕不是唯一的。因為,歷史學科所具有的獨特性質,使其擁有豐富的課程資源。這些資源包括文字資源、影視資料、歷史文物、歷史遺址遺跡等。我們所使用的歷史教科書只是其中的一種文字材料而已。可見,有待我們去開發和利用的歷史課程資源還很多。
1、圖書、報刊資源是常見易獲的教學資源。歷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人文學科,涉及的知識廣泛。圖書和報刊,社區部門單位有,學校有,不少個人也有,只要留心,是極易獲得的。圖書館資料最齊全,如通俗歷史讀物、中學生歷史刊物、歷史文物圖冊、歷史地圖、歷史圖表、科學技術史、文學藝術史、考古和旅遊等方面的讀物,可以借來一用,也可以組織學生去閱讀或摘錄。在報刊方面,除普遍訂閱的日報與歷史專業報刊外,我覺得還有《文萃報》、《中國剪報》、《文史博覽》等對歷史教學很有幫助。老師平時注意收集和保存這些,就可供急用之所需;號召學生課外去閱讀摘錄,既可豐富學生的社會人文知識,加深他們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又能促使他們的動,促進課堂的活。這是一舉多得的事,師生都應該樂意為之。
2、鄉土、社區資源是學生最信服、最易接受的教學資源。作為一個歷史教師,應當隨時隨地地發現和利用社區中的鄉土資源,如歷史見證人、歷史專家學者、歷史教育專家、閱歷豐富的長者等。巧用這些資源,學生最信服、最易接受,因為他們的現身說法,能夠在不同層面,從多種角度為學生提供歷史素材和歷史見解。家庭也是歷史學習的一種資源,家譜、不同時代的照片、圖片、實物,以及長輩對往事的回憶和記錄,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有助於學生的歷史學習。學生對身邊的事物很感興趣,喜歡探究。如果教師恰當巧用這些社區鄉土資源,不僅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豐富其歷史知識,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活躍歷史課堂。
3、廣播、影視資源是鮮活生動而又豐富的教學資源。近年,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與錄音大量增加,成為一種非常重要且容易獲取的資源。文獻記錄片一般能夠真實生動地再現某段歷史,刻畫某些歷史人物,敘述某些重大歷史事件,對幫助學生理解和體會歷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應重點利用的音視頻資源。還有一些比較接近歷史實際的影視作品和娛樂性的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只要其違背史實不多不遠,也可以有選擇地利用,因為它們或多或少地提供了某一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風貌,有益於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和感受歷史,以增強其歷史感和歷史理解能力。這類資源多,關鍵在巧用。要巧用,先是精選畫面,再是優化重組內容,然後是確定最佳的呈現方式。時下的教育裝備較以前有很大的進步,呈現方式可採用錄音帶、VCD或者課件播放。前兩種方式播放,對於一般的學校來說應該是不成問題的。之所以要精選,是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段,而可取的資源多;之所以要優化重組內容,是因為這類資源畢竟不是為教學而專門設計的,我們的教學內容比較集中,教學程序也自有體系和規矩;之所以要確定最佳的呈現方式,是因為這些資源生動鮮活,採用其他方式呈現會失去其生動與鮮活的特性,我們的學生喜歡的就是這方面。
4、信息、網路資源是豐富而又便捷的教學資源。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為歷史教學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豐富的教學資源。隨著教育裝備水平的提高,網路已進入不少校園,我們應該好好地利用,使之為歷史教學服務。特別是計算機教學的推進,更加方便我們充分利用各種與歷史學習有關的計算機教學輔助軟體、多媒體歷史課件、遠程教育中的歷史課程,互聯網提供的歷史教育網站、歷史資料資料庫和圖書館、檔案館網站等,以獲取豐富的歷史教學資源。我覺得對於初中歷史教學很有幫助的網站有許多,其中尤以中學歷史教學資源、人教社初中歷史、初中歷史教學網、中基網歷史、歷史中考網、歷史圖片素材、歷史教學資源等網站為佳,我們不妨進去瀏覽瀏覽,會得到一些收獲的。巧用這類資源,精選仍然重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及時下載並保存,因為有些專題性的資源過期再難覓。
除了上述的四類資源外,還有一些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我們可以很好的開發利用。如歷史遺跡、遺址、博物館、紀念館、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蘊涵豐富歷史內容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這些資源也當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總之,在這方面我們應當樹立在生活中尋找歷史教學的靈感的觀點,把能夠為我歷史教學服務的資源都盡可能的開發和利用起來,去偽存真,取精用宏,為學生學習動起來、歷史教學活起來所用。
第二,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 如果說積極開發和巧用教學資源是歷史課堂教學活起來的基礎的話,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就是使學生動起來、教學活起來的框架。因此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我認為初中歷史教學要使學生動起來、教學活起來,在教學設計一環必須扎扎實實備好課
一要備教材。要備好教材,就得熟悉課程標准,深入鑽研教材。新的歷史課程標準是教師備課的指導性文件,與以前的歷史教學大綱比較,在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准、教學要求與教法等諸方面都有許多的不同。教師要認真鑽研,弄清其新變化、新要求,做到腦中有課標。教材是教師備課的主要依據,教師要深入鑽研,了解其內容、要求、編排意圖與體系以及各章節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各章節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對即將講授的章節的鑽研,要達到懂、透、化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本。在鑽研教材的時候,要對你所開發且可用的課程資源,進行精選補入;還要廣泛閱讀有關參考書,以便更好地掌握教材,並從中選取一些材料充實教學內容。
二要備學生。備學生,就是要求教者全面了解學生,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備課要把備教材與備學生結合起來。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基礎,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以及他們的學習方法、習慣等。這樣,才可是使所設計的課堂教學足以讓學生動起來,達到教學活起來的目的。還要充分估計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同一教學內容會產生什麼不同的反映,預想的困難一旦出現將如何克服。這是備課時必須認真考慮、周密設計的。
三要備教法。課堂要讓學生動起來、使教學活起來,教法的設計尤為重要。教學要優,效果要佳,教師就須在備課時認真考慮教法,恰當地組織教材,精心設計好教學程序,做到手中有法。歷史教學的常規方法有講述法、讀書指導法、教具演示法、談話法等。正在推廣或探索中的高效教學法有討論法、情景再現法、圖示法、啟發式教學法、三段式教學法、立體式教學法等。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教法的確定要從教學任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個別特點、知識基礎、班級情況和學校的教學條件等實際出發,要有利於學生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目標的培養、發展和實現。
四要備教學手段。 課要上好,得有好的教具相助。這些教具的恰當使用,就是我們所稱的教學手段或教育技術。用得好,對於課堂讓學生動起來、使課活起來、效果好起來是極為有利的。時下大多數教師採用的不外乎圖表實物、音像資料、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四類。一堂課究竟用哪些,何時用,怎樣用,都必須在備課時設計好,課前准備到位。前兩種是大家經常採用的,已經能夠運用自如了。這里我只就後兩類的使用作些提示。
多媒體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在教學方法上具有新穎性、多樣性、趣味性。它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將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把空間距離變近或變遠,把微觀的事物放大,把宏觀的事物縮小,突破時空限制,可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建立感性認識,易於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習積極性。有利於教師把學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識信息傳給學生,擴大知識視野,提高教學效果。
網路技術的利用,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使課堂教學生動、活躍、優質目標的實現如虎添翼。我在教學中使用網路技術,主要有五:之一是利用網路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問題是教與學的心臟。創設問題情景,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景的過程。之二是引而不發,誘思導學。這里的發是指把知識點直接加以解脫。為使全班學生的主體性更好地發揮,心理潛能更好地挖潛,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師沒有必要發,而應該很好地利用網路技術進行誘發、引導,學生的整個認知系統才可激活並高速運轉起來,由最初的萌芽狀態進入主動探索新知階段。之三是利用網路技術,為學生提供獨立探究的環境。獨立探究,就是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的過程。在學生獨立探究時,要及時將其各種方法調至主機並投射出來供大家討論,還要適時引導其自己發現問題、自我矯正,將探究之機留給學生。之四是利用網路科學激疑,創設最佳的學習心境。在課堂,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促使其認知情感由潛伏轉入積極,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如此才能實現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創設最佳的學習心境。之五是利用網路建構自主探索,讓學生敢問、會問、善問。這點淺顯而易明了,在此不需解述。
第三, 恰當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系
新課改的核心是教師、學生角色定位的轉變,即確立教師的主導地位。這是讓學生們動起來、歷史課活起來的保證。教師恰當注意好六個導:
一,誘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這是第斯多惠說的。教師要誘導學生的求知慾,充分挖掘歷史自身的魅力;運用提綱挈領的引言、直觀形象的圖表、極富理性的推理、思辨性強的提問、新舊知識的亮點以及生活中密切相關的事例來設疑引思,激發其學習興趣。
二,引導。教師的教貴在一個引字。我們可以利用歷史的學科特性,引導學生學習歷史、分析歷史、審視歷史、探究歷史。當然,老師的引導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是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更具廣闊性、靈活性、深刻性的,只要是有利於學生學習動起來、課堂教學活起來的,都可以恰當的使用。
三,疏導。學生受基礎知識、思維定勢、讀題判斷等因素的影響,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思維障礙。教師此時應該是問題的診斷者、思維的疏導者和心理的開導者。我們不必給予學生現成的答案,而應用觀察、分析、比較、歸納、聯系等方法,對症結進行仔細分析,細心點撥,幫助學生自行解惑。
四,輔導。新課改提出,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都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初中歷史知識是學生未來所需要的,但他們的歷史素質參差不齊,不可能同頭並進。對此,老師可組建學習小組,在小組內好、中、差學生分層次縱向合作,結合老師的個別輔導,把教學由課內延伸至課外。這樣,既解放了教師,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促進後進生的進步,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
五,指導。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開展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其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尋求問題的解法,而不僅是記住過程;指導學生探求新的思路,而不僅是套用過去經驗;指導學生發揮聯想想像,而不僅是重復固有模式。
六,倡導。歷史不僅是專業課程,也是重要的文化教育課程。它對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審視思辨習慣、全面系統分析處理問題的態度以及客觀、真實、公正地判斷、評價精神,都具有深刻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可見,歷史是一門知識,也是一種文化,它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所以,教師要利用這一平台,倡導歷史的人文價值,倡導正確的歷史觀,倡導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這里既包括課程內容蘊涵的人文知識,又包括教學過程中應弘揚的關懷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還包括歷史學習中應特別重視的重史實、重客觀、重背景、重借鑒、重揚棄、重批判的人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