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創設有效的歷史課堂教學情境
【摘抄要】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與發展,歷史課堂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成為一大亮點。最佳課堂教學情境,是運用情感與創設環境的和諧統一、互相映襯的最佳組合的情境整體。
一、運用圖片、實物、模型等,創設物具情境在歷史教學中所謂的物具是指具有歷史教學價值的歷史遺留下來的物品或文物,如古錢幣、古器皿等歷史文物;還包括文物的贗品,歷史人物或歷史物景的模型等。
⑵ 如何創設歷史教學情境
就歷史學科而言,所有的歷史知識都是在具體的情境下產生的,可以說,歷史學科是回一門天生就跟答情境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學科,在歷史學科中開展情境教學本不需要刻意而為。但從目前中學歷史教學的現狀來看,情境教學反而成為一個問題
⑶ 如何創設最佳歷史課堂教學情境
一個好的教學情境是為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情境不是擺設,也不是為了趕時髦的點版綴品。就相關內容權的教學而言,特定情境的設置不應僅僅起到「敲門磚」的作用,情境的創設不僅僅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應當在後面的教學中發揮一定的導向作用。教師對為什麼要創設情境,創設情境應該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這些問題我們應做到心中有數。
⑷ 中學歷史課堂教學如何有效創設問題情境初探
在教學改革的大環境下,歷史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版思考,努力實權踐,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多種能力也將得以提高.同時我們要不斷將情境教學進行深化和升華,樹立先進的教學觀念,升級教學方式,從而促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和成長.
⑸ 如何創設最佳歷史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效率
【摘要】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與發展,歷史課堂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回,在課堂教答學中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成為一大亮點。最佳課堂教學情境,是運用情感與創設環境的和諧統一、互相映襯的最佳組合的情境整體。
一、運用圖片、實物、模型等,創設物具情境在歷史教學中所謂的物具是指具有歷史教學價值的歷史遺留下來的物品或文物,如古錢幣、古器皿等歷史文物;還包括文物的贗品,歷史人物或歷史物景的模型等。
⑹ 如何有效創設歷史課堂教學情境
一個好的教學情境是為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情境不是擺設,也不是為了趕時髦的點綴品。就相關內容的教學而言,特定情境的設置不應僅僅起到「敲門磚」的作用,情境的創設不僅僅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⑺ 在中學歷史課中如何創設最佳教學情境
新課程改革中,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也發生了創新性的改變。如今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認知特點,投入運用或滲透情感,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如圖片、錄音、影視、多媒體等來創設、渲染出歷史教學具體、形象、生動的環境和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最佳的環境和氛圍中去感知歷史,進而達到理解與認識的升華。這樣,重視學生的情感發展,注意主體的感受與體驗,注意其感受能力與感受慾望,在情感與意境最佳組合的情境中,就能使學生受到感染,從而達到情感與審美體驗。歷史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有以下優點: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心理動力,激發興趣是初中階段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習過程是學習者的自我教育過程,學習活動是一種認識過程,但它是一種特殊的認知過程。即學生的歷史學習過程也是學習者自我教育的過程,學習不僅僅是作為觀念形態的認知活動,它要求學習者全部身心功能的參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過程中必須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歷史教學中最佳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利於激發學生興趣,使其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教師語言的精心設計與教師情感的真情投入,現代視聽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手、嘴、耳、眼的官能,和大腦一起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
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課的導課,教師首先拿出一個現代坦克模型(兒童電動玩具坦克),並發出模擬、模擬的槍炮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接著問:最早出現在戰場上的坦克是什麼樣子的?它是在哪次戰爭中首次使用的?通過這樣的設問,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通過語言、實物、聲音的配合,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過來,為一節課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掌握、理解知識的內涵實質
向學生傳授歷史基礎知識是中學歷史教育最基本的任務。藉助於最佳教學情境,不僅能更有效地完成傳授歷史基礎知識的任務,而且有助於學生理解實質、把握內涵。
如《美國內戰》一節課的講述中,對於南北矛盾內容的處理,教師首先把課前准備好的關於南北矛盾中的工業原料、勞動力、關稅、奴隸制度示意圖掛出,並把學生分成兩組,然後指出:現在讓我們穿越時空,進入正在進行激烈辯論的美國國會中,兩組同學分別就是南北方的議員代表,請你們就南北矛盾中的焦點展開辯論。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最後得出了結論,化解了難點。學生通過辯論與參與,鍛煉了表達能力,也培養了運用史實分析問題的能力;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能力。
三、思想品德教育
現代化教學技術的應用,最佳情境的創設,形象地再現了歷史場景,有利於強化學生的情感。運用現代技術及語言,能夠形象具體地再現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情境,使學生通過形象受到感染,強化愛憎情感;通過語言深入到人物的內心,讓學生體驗情感,能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從而與人物同悲歡、共命運,通過語言的導撥,使學生明白道理。歷史教學中,知識教學內容與思想教育內容的一致性決定了歷史教學過程應該寓思想教育於歷史知識的傳授之中,同時通過師生感情的雙向交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高尚的情感,通過多媒體等,使學生感受到歷史氛圍,從而進入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
四、培養學生能力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先進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師有目的、有意識的語言設計,個人情感的真誠投入,創造了歷史課堂教學的最佳氛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為學生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
如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與性質,教師在運用微機設計的戰爭形勢與戰爭路線圖展示了戰爭的局面後,向學生提出假想:根據當時戰爭的形勢分析,一戰的結果是必然的嗎?如果你是德國的總參謀長,你是否有辦法來贏得這場戰爭?可從戰略上、外交上考慮。然後又提出:如果你是法國的統帥,你將如何對付這位德國總參謀長的辦法?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討論得非常熱烈,想出了很多辦法,提出了很多設想。最後教師指出,戰爭的結果不是必然的,但無論哪一方勝利,都不能改變戰爭的帝國主義性質。通過這樣的討論與分析,學生不僅加深了印象,而且活躍了思維,鍛煉了表達與評述歷史問題的能力。歷史學科的知識特點也為情境教學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如場景的恢弘、人物的再現、事件的來龍去脈、時空的倒置、歷史的進程等,都可以通過語言的渲染、情感的真誠投入以及實物、圖片、模型的充分利用來達成目標,尤其是微機軟體的進入課堂,使創設最佳歷史課堂教學情境有了可能。
綜上所述,利用現代教學工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歷史場景,生動、自然、客觀地反映歷史面貌,能有效地提供信息反饋,促使學生通過這些情境教學更快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學好歷史這門學科。
⑻ 如何創設初中歷史教學中問題情境
就歷史學科而言,所有的歷史知識都是在具體的情境下產生的,可以說,歷史學科是一門天生就跟情境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學科,在歷史學科中開展情境教學本不需要刻意而為。但從目前中學歷史教學的現狀來看,情境教學反而成為一個問題:一方面,中學歷史教學長期存在去情境化的現象;另一方面,現行的情境教學存在諸多誤區。因此,創設有效情境,開展情境教學的實踐和研究,對中學歷史教學尤為必要。
一、審視歷史情境教學的概念
什麼是情境?什麼是情境教學?請看下面的案例:
美國的一堂歷史課。上課開始,教師宣布考試分數後,發現不少學生垂頭喪氣,便說:「如果想要加分數,就給我10美元。但是,只能是白種人學生。」學生一聽便都憤怒喊叫,拚命跺腳,把課本、書包扔向教師,表示抗議。教師則像變魔術一樣,拿出早已准備好的盾牌來抵擋,並用水槍向學生掃射。學生的情緒達到了憤怒的頂點。這時,教師才對他們嚴肅地說:剛才就是當年美國黑人領袖馬丁 路德 金反對種族歧視,組織示威遊行而遭到白人警察阻撓的情境。他倒在了統治者的真槍實彈之下,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卻給我們留下了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今天我們就來走近這位令人肅然起敬的歷史偉人並學習他的這篇演講……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高明地創設、引導,學生自然地參與,教學過程在一個近似真實的環境中展開,這就是情境教學。
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促進心智發展的教學方法。這里的情境,從詞義上看,就是事情發生的環境。創設這一環境的目的是提供便於學生理解的條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所以,情境就像一座橋梁,引導著學生從此岸到達彼岸,由已知探索未知。
情境既然是為教學服務的,它就必然地具備這樣的特徵:基於生活,便於學生接受新知;形象具體,利於學生融入其中;內含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探究;融入情感,激起學生情感共鳴。對於歷史教學而言,情境要能有助於再現歷史、培養能力、建構認識。那些不符合史實、牽強附會、不夠典型和沒有意義的教學情境,在歷史教學中要盡力避免,否則,只能幹擾或破壞教學,導致教學低效甚至是無效。
二、透析歷史情境教學的困境
歷史學科的情境教學主要是指如何從情境化的角度去理解歷史上發生過的人和事,但要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一方面,歷史具有過去性的特點,逝去的便不會回頭,很難復原;另一方面,受制約的因素還有很多:首先是受以理性主義為傳統構建起來的學科體系的制約。在理性主義基礎上構建起來的學科體系,過分追求理論性、概念化和符號化,追求對事物本質的探究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概括,雖然在邏輯上顯得嚴密完整,卻不可避免地削弱了歷史過程的豐富多彩和驚心動魄,給人一種僵化和干癟的印象。其次是受現行中學課程教材的制約。以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教材為例,受傳統學科體系和觀念的影響以及篇幅限制,大量類似如「標志」「開端」「轉折」「高峰」等符號化的詞語充斥其中,過分追求事物的本質,忽略了對大量歷史細節的關注,呈現出抽象多、形象少,結論多、過程少,深度多、廣度少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學。第三是受史學觀念和研究方法的制約。看看現代化史觀、文明史觀、唯物史觀等這些專業名詞,就知道中學歷史受高校、專家和專業化的影響之深,歷史學要走向大眾任重而道遠。第四是受目前高考命題方式的制約。雖然近年來情境化的命題在高考試題中漸漸多了起來,對中學歷史情境教學產生了一定推動,但還遠遠不夠。
三、考量不同情境案例的效度
什麼樣的情境是有效的?怎樣創設有效的歷史教學情境?下面結合幾個教學案例,看看不同的創設所帶來的不同效果。
1.再現事件。
美國作家內森 米勒這樣描述美國「大蕭條」的景象:
1500多萬美國人――佔全部勞動大軍的1/4強――絕望地從一家工廠躑躅到另一家工廠,去尋求已不復存在的工作。統計的數字不靈了,失業的人數可能高達1700萬。
驚恐的儲戶包圍著銀行,徒勞地試圖在銀行關閉或破產前提取一生的儲蓄。
在邊遠的高原上,一群群臉色憂郁、緘默不語的人們持槍保護自己的農場和家園,以防被受押人沒收或被地方司法長官賣掉。
失業的匹茲堡鋼鐵工人打發自己的孩子到麵包店去討些吃的;在紐約市的工廠里,女工們為每天掙20美分而沒命地工作。
衣阿華州的農場主將賣不出去的牛奶潑在公路上,把玉米和小麥當燃料燒掉;而在芝加哥,飢餓的人群在垃圾堆里覓食。一個寡婦在拾取臭肉時特意取下眼鏡,以免看到蛆蟲。
到處可見到美國人的極度痛苦。它顯示在婦女憂郁的目光中,因為愛和笑已經從她們的生活中消失了;它顯示在巴爾的摩食品商的臉上,因為他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設
⑼ 如何創設歷史教學的有效情境
就歷史學科而言,所有的歷史知識都是在具體的情境下產生的,可以說,歷史學科是一門天生就跟情境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學科,在歷史學科中開展情境教學本不需要刻意而為。但從目前中學歷史教學的現狀來看,情境教學反而成為一個問題:一方面,中學歷史教學長期存在去情境化的現象;另一方面,現行的情境教學存在諸多誤區。因此,創設有效情境,開展情境教學的實踐和研究,對中學歷史教學尤為必要。
一、審視歷史情境教學的概念
什麼是情境?什麼是情境教學?請看下面的案例:
美國的一堂歷史課。上課開始,教師宣布考試分數後,發現不少學生垂頭喪氣,便說:「如果想要加分數,就給我10美元。但是,只能是白種人學生。」學生一聽便都憤怒喊叫,拚命跺腳,把課本、書包扔向教師,表示抗議。教師則像變魔術一樣,拿出早已准備好的盾牌來抵擋,並用水槍向學生掃射。學生的情緒達到了憤怒的頂點。這時,教師才對他們嚴肅地說:剛才就是當年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反對種族歧視,組織示威遊行而遭到白人警察阻撓的情境。他倒在了統治者的真槍實彈之下,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卻給我們留下了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今天我們就來走近這位令人肅然起敬的歷史偉人並學習他的這篇演講……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高明地創設、引導,學生自然地參與,教學過程在一個近似真實的環境中展開,這就是情境教學。
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促進心智發展的教學方法。這里的情境,從詞義上看,就是事情發生的環境。創設這一環境的目的是提供便於學生理解的條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所以,情境就像一座橋梁,引導著學生從此岸到達彼岸,由已知探索未知。
情境既然是為教學服務的,它就必然地具備這樣的特徵:基於生活,便於學生接受新知;形象具體,利於學生融入其中;內含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探究;融入情感,激起學生情感共鳴。對於歷史教學而言,情境要能有助於再現歷史、培養能力、建構認識。那些不符合史實、牽強附會、不夠典型和沒有意義的教學情境,在歷史教學中要盡力避免,否則,只能幹擾或破壞教學,導致教學低效甚至是無效。
二、透析歷史情境教學的困境
歷史學科的情境教學主要是指如何從情境化的角度去理解歷史上發生過的人和事,但要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一方面,歷史具有過去性的特點,逝去的便不會回頭,很難復原;另一方面,受制約的因素還有很多:首先是受以理性主義為傳統構建起來的學科體系的制約。在理性主義基礎上構建起來的學科體系,過分追求理論性、概念化和符號化,追求對事物本質的探究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概括,雖然在邏輯上顯得嚴密完整,卻不可避免地削弱了歷史過程的豐富多彩和驚心動魄,給人一種僵化和干癟的印象。其次是受現行中學課程教材的制約。以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教材為例,受傳統學科體系和觀念的影響以及篇幅限制,大量類似如「標志」「開端」「轉折」「高峰」等符號化的詞語充斥其中,過分追求事物的本質,忽略了對大量歷史細節的關注,呈現出抽象多、形象少,結論多、過程少,深度多、廣度少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學。第三是受史學觀念和研究方法的制約。看看現代化史觀、文明史觀、唯物史觀等這些專業名詞,就知道中學歷史受高校、專家和專業化的影響之深,歷史學要走向大眾任重而道遠。第四是受目前高考命題方式的制約。雖然近年來情境化的命題在高考試題中漸漸多了起來,對中學歷史情境教學產生了一定推動,但還遠遠不夠。
三、考量不同情境案例的效度
什麼樣的情境是有效的?怎樣創設有效的歷史教學情境?下面結合幾個教學案例,看看不同的創設所帶來的不同效果。
1.再現事件。
美國作家內森・米勒這樣描述美國「大蕭條」的景象:
1500多萬美國人――佔全部勞動大軍的1/4強――絕望地從一家工廠躑躅到另一家工廠,去尋求已不復存在的工作。統計的數字不靈了,失業的人數可能高達1700萬。
驚恐的儲戶包圍著銀行,徒勞地試圖在銀行關閉或破產前提取一生的儲蓄。
在邊遠的高原上,一群群臉色憂郁、緘默不語的人們持槍保護自己的農場和家園,以防被受押人沒收或被地方司法長官賣掉。
失業的匹茲堡鋼鐵工人打發自己的孩子到麵包店去討些吃的;在紐約市的工廠里,女工們為每天掙20美分而沒命地工作。
衣阿華州的農場主將賣不出去的牛奶潑在公路上,把玉米和小麥當燃料燒掉;而在芝加哥,飢餓的人群在垃圾堆里覓食。一個寡婦在拾取臭肉時特意取下眼鏡,以免看到蛆蟲。
到處可見到美國人的極度痛苦。它顯示在婦女憂郁的目光中,因為愛和笑已經從她們的生活中消失了;它顯示在巴爾的摩食品商的臉上,因為他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設備由於付不起租金而被人搬走;它還顯示在千千萬萬年輕人的絕望中,他們沿著鐵路和公路游盪,因為他們的家庭已無法照料他們。
上述情境比較全面地再現了當時的歷史場景,但文字偏多,閱讀量大,需要進行適當的取捨。事實上,如果播放經過剪輯處理的《1929-1933年經濟危機下的美國》視頻,能更好地再現事件原貌,使學生更有身臨其境之感。
2.借用人物。
蘇州市新區一中的周春保老師在講授《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一課時,將查理一世(無頭之王)、詹姆士二世(被逐之王)、威廉三世(被請之王)、喬治一世(不懂英語的國王)、維多利亞女王(懂得進退的國王)等眾多人物串成一條線,圍繞人物情境,巧妙設計問題,令人耳目一新,從課堂效果來看反應較好。
歷史活動的主角是人,通過借用人物設計情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法。在中學歷史教材中,除了選修部分有專門的《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外,必修部分也有很多要借用人物的章節,最常見的如「百家爭鳴」。許多教師在授課時設計了角色扮演的情境,但實施效果卻有很大差異。經驗告訴我們,扮演歷史人物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教學的成本較大,而借用歷史人物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錘煉語言。
教學語言是創設教學情境的基礎,也是衡量教師基本功的一桿標尺。好的語言需要有深厚的學識和真摯的情感,既通俗易懂又啟人心智。例如,《西方思想文化》導語:
「從今天起我們將開始西方文化之旅。這是一段全新的旅程,與我們在中國文化園地看到的風景大相徑庭。我們旅行的起點是2500年前,終點是100多年前。我們將從西方文化的精神家園希臘出發,經過文藝復興的故鄉義大利、宗教改革風暴的中心德國、啟蒙運動的聖地法國,最後到達科學太陽升起的英國,沐浴人文精神的陽光、科學理性的雨露。我們這次旅行,不是要用眼睛去看自然的美景,而是要走進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他們精神成長和解放的歷程。西方人有兩次精神的酣睡,第一次是沉睡於神話世界之中,那是人類的童年時代,人與自然分離不久,被希臘人喚醒;第二次是沉睡在宗教的迷夢之中,一夢千年,先後由義大利人、德意志人、法蘭西人和英格蘭人才把它喚醒。」
上段語言來自陝西省西安中學特級教師郭富斌,從中可以看出其駕馭語言的功力和字里行間的真情。用這樣的語言創設情境,學生的興趣和激情自然會很容易地被激發出來。
歷史是豐富多彩、充滿魅力的,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歷史教學不應該是枯燥無味、呆板僵化的。情境教學作為一種有情、有境、有趣的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助於再現歷史,更重要的是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推動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建構新知,因此,它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