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哪些歷史書好看
本人來覺得讀歷史就是希望尋找些自趣味,在趣味之餘又可增長些知識,然後思考。
所以我一般都比較喜歡讀一些人物傳記來了解那些朝代。
我推薦兩本,一是司馬遷太郎的《項羽和劉邦》,再是熊召政的《張居正》,都是很出名的作家,書上肯定與歷史相符。只是人物刻畫完全由作者從史實推敲而出,無一不是精品。
㈡ 哪些歷史書是有名的
中國史書,我推薦閱讀蔡東藩先生的《二十四演義》。這本巨著比較全面客觀。
另外專,還有幾本通俗的屬歷史故事冊子,林漢達先生寫的《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等。這幾本歷史故事,用北京方言敘述,每章節用一個成語作章節名,通俗易懂,有很強的歷史教育意義。建議你不妨試試。
㈢ 關於歷史的書有哪些
左傳
史記(紀傳體)
通鑒記事本末
戰國策
史記(通史)
漢書
㈣ 比較權威的歷史書籍有哪些
比較權威的歷史書籍有:《史記》、《資治通鑒》、《二十四史》和《中國通史》。
(1)《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2)《資治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3)《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而多數地方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4)《中國通史》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初版於1923年9月,出版後數十年內不斷重印再版,僅1933年至1935年間就重版了4次,是民國時期發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國通史。
《中國通史》上起遠古時代,下至作者寫作之年(1922年),是一本名副其實的中國通史。在20世紀的史學界,憑個人力量獨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大時段的中國全通史,迄今為此,本書也是其中最權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㈤ 有哪些歷史書好看
呂思勉先生的《呂著三國史話》和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
歷史版方面的書籍,包括《權史記》、《二十四史》這些習慣上我們認為比較權威的史書由於種種原因都有一些記載失實的地方,呂先生在其《呂著三國史話》中對於歷史記載的深刻分析有助於我們在歷史書籍閱讀過程中更准確的把握史實,去偽存真。
思勉先生和黃仁宇先生在他們的這兩本著作中對歷史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很專業而且也不難掌握,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還被很多美國高校選為歷史科的教材。我覺得你應該好好讀一下這兩本書,作為你以後讀其它史書的理論基礎。有了這個基礎以後你再讀其它的歷史書籍,就不是在盲目的填鴨式的讀書,而是能在讀史的過程中有所思考,並能從中得到啟迪。
㈥ 中國有哪些著名歷史書籍
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
㈦ 有哪些值得看的歷史書籍
歷史書籍可以分為很多種。
一手的歷史書,可以看《左傳》,二十四史(至少看看其中版的《史記》、《權漢書》)。不耐煩看文言繁體,也可以看翻譯過的白話文版;
一手歷史書還包括各朝代的歷史筆記,都是一條一條的史事,當然有很多不一定真實,如《世說新語》、《涑水記聞》、《明季南北略》;
二手歷史書,屬於作者從大量歷史題材中搜集整理進行再加工出來的,最著名的是《資治通鑒》、《中國通史》、《國史大觀》,也包括《明朝那些事兒》;
第三類是歷史小說,以真實歷史事實為背景或依據,刻畫歷史人物。這一類比較多,例如:《李自成》、《大秦帝國》、《康熙大帝》、《雍正皇帝》。這些書看下來,也可以對那一段歷史有比較全面的了解;
第四類是歷史演義,這類書基本只是拿歷史當背景,大格局沒有錯,其中的歷史細節就錯得離譜,不能當真,比如:《三國演義》、《岳飛傳》、《封神演義》;
第五類是歷史研究類,專門探討歷史中一些不確定或歷史表述不完整、有分歧的問題,這一類就不舉例了。
㈧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中國歷史類書籍
說到中國歷史類書籍,我第一個就想到了中國四大名著,但是畢竟是名著,基本上人們都看過,然後我又想到了一本書,就是《明朝那些事兒》,這本小說我覺得大家值得去看一下。
首先來談一談《明朝那些事兒》這部書吧,它從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寫起,一直到崇禎十七年明朝滅亡,一共寫了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十六位皇帝的歷史,以皇帝為順序,記錄了明朝從誕生到興盛再到滅亡間的風風雨雨。其語言之詼諧幽默在我看過的歷史書籍中是從來沒有的。
這部小說很容易就把讀者帶到書中,就像是身臨其境,這部書與一般的歷史書不同,重點刻畫了歷史人物的心理描寫,令人看後回味無窮。該書涉及人物眾多,線索繁雜,沒有一個中心人物可以貫穿起來,加上明朝是一個十分強盛的朝代,期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名人,除了皇帝、大臣外,還有王守仁、唐伯虎等各界的名人。讀史可以省身,讀史可以明志。《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它一部純粹草根的作品 ,能激發廣大讀者對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文化的興趣,在讀史的過程中瞻仰先賢們的風采,領悟先賢們的道理。
㈨ 中國歷史書籍有哪些
有《春秋》、《史記》、《資治通鑒》、《三國志》、《左傳》等。
1、《春秋》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春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2、《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3、《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
5、《左傳》
《春秋左氏傳》(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史書
㈩ 有什麼歷史書比較好看
我建議你先去看一些有意思的歷史題材小說,那樣會對那個時代的歷史產生興趣。會希望查內閱有關史料,這樣的話即容使枯燥的歷史書也會樂在其中了。
比如我當初看了金庸的鹿鼎記,然後就查閱很多的書來看康熙時期的歷史。包括康熙布庫擒鰲拜等等。
要先有興趣才會覺得書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