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許佛歷史上是哪個人物

許佛歷史上是哪個人物

發布時間:2021-02-03 01:37:50

『壹』 歷史上有許佛這個人么

沒有。許佛是虛構的人物,來自下面這部虛構作品。

『貳』 歷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有哪些

中國

夏啟——家天下開創者

墨子——中國科學開拓者

孫武——兵聖 《孫子兵法》

屈原——端午紀念者

秦始皇——中華帝國開創者

陳勝、吳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劉邦——流氓皇帝

項羽——霸王別姬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韓信——「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張湯——「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賈詡——毒士

郭嘉——鬼才

趙雲——白馬銀槍

冉閔——殺胡令

楊廣——三征高麗

武則天——中國唯一女皇帝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沈括——《夢溪筆談》

鄭和——三下西洋

詹天佑——中國鐵路之父

秋瑾——」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拿破崙 亞歷山大 林肯

華盛頓

毛澤東: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湖南湘潭人。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嬴姓,趙氏[1][2],名政,秦莊襄王之子。漢族(原稱華夏族)[4],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後和相邦呂不韋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多民族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定都咸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將大臣議定的尊號改為「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漢族,隴西成紀人,祖籍趙郡隆慶,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即位為帝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成功轉型為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唐太宗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曹操 曹操祖父曹騰在漢桓帝時擔任官職,封為費亭侯。父親曹嵩據考本姓夏侯,後成為曹騰養子並改姓繼承侯爵。曹操小名阿瞞、吉利,故而有曹阿瞞之說。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任性好俠、放盪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社會上沒有人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梁國的橋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喬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對他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許劭,字子將,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此說乃裴松之注引孫盛《異同雜語》,待考)於公元184年漢末黃巾起義時顯露頭角,後被封為西園八校尉之一,參與了天下諸侯討伐董卓的戰爭。董卓死後,獨自發展自身勢力,縱橫亂世,南征北戰,先後戰勝了呂布、袁術,並接受了張綉的投降。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河南中牟縣東北)以少勝多挫敗河北袁紹10萬軍隊,公元201年在倉亭(河南管縣東北)再次擊破袁紹大軍,並於公元207年十二月北伐三郡烏桓,徹底鏟除了袁氏殘余勢力,基本統一了中原地區。公元208年,成為東漢政權丞相。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荊州劉表,12月於赤壁與孫劉聯軍作戰,失利。公元211年7月,曹操領軍西征擊敗了以馬超為首的關中諸軍,構築了整個魏國基礎。公元212年又擊敗了漢中張魯,至此,三國鼎立之勢基本成型。公元213年,漢獻帝派御史大夫郗慮冊封曹操為魏國國王,於鄴城建立魏國王宮銅雀台,享有天子之制,獲得「參拜不名、劍履上殿」的至高權力。公元220年,曹操於洛陽逝世,享年66歲,謚號「武王」,葬於高陵。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病死後,曹丕繼位後不久稱帝,追謚為「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詩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

漢光武帝 劉秀 (前6-57)

字文叔,蔡陽人[1],漢景帝後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對王莽,昆陽之戰,光武挽狂瀾於即倒,王尋等百萬之眾,一時土崩瓦解。王莽政權的喪鍾,由此而敲響。光武以偏師徇河北,平王郎,降銅馬,艱難奠定中興之基。統一天下,定都洛陽,重新恢復漢室政權,為漢朝中興之主。政治措施皆以清靜儉約為原則,興建太學,提倡儒術,尊崇節義,為一賢明的君王。在位三十三年,謚號光武,即光紹前業之意,廟號世祖。
西漢皇族,漢高祖九世孫。秀九歲喪父,寄養叔父劉良家。早年從事農業生產。新莽天鳳三年(16),到長安求學,拜中大夫許子威為師。後因資用拮據,回到家鄉。地皇三年(22),農民起義軍蜂起,與其長兄劉演率領和賓客七八千人在舂陵(棗陽)起兵,招新市、平林、下江等軍編為六部,擊殺王莽南陽守將,又擊敗王莽大將嚴尤、陳茂,進軍圍宛,聲勢大振。地皇四年(23),新市、平林諸將擁立劉玄做漢帝,號更始帝。是年劉演攻下宛城,更始帝入都宛城。更始帝在害死劉秀大哥後,讓劉秀巡河北,想讓河北勢力殺了劉秀,可劉秀借機發展壯大了自己的勢力,在以後先後消滅了其它割據勢力,赤眉軍(建立建世政權),綠林軍(建立更始政權),銅馬軍,公孫述(稱帝)國號「成家,大成,成,」,漁陽的彭寵(稱燕王),南郡的秦豐(稱楚黎王),梁地的劉永(稱帝),齊地的張步(齊王),盧江的李憲,東海的董憲,漢中的延岑(稱武安王),夷陵的田戎,隴西的隗囂(西伯王,西州上將軍),安定的盧芳(西平王),王郎(稱帝),劉秀都與之有過較量。經過參照某事建議與自己的雄才宏略等方針准備後,打敗高潮、重連、尤來、大槍、五幡……等起義軍,終成大業,建立了東漢帝國。

外國

文學領域的托爾斯泰 ,藝術領域的達芬奇, 科學領域的愛因斯坦, 思想領域應該是馬克思

政治領域的羅斯福, 經濟領域的凱恩斯,軍事領域的拿破崙

義大利(古羅馬)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
主要戰績:高盧戰爭
波斯帝國
居魯士大帝
主要戰績:開創波斯帝國
大流士一世
主要戰績:希波戰爭

美國
喬治·華盛頓
主要戰績:美國獨立戰爭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
主要戰績:維克斯堡戰役
林肯
主要戰績:南北戰爭
羅伯特·愛德華·李
主要戰績:葛底斯堡戰役
美國四星上將巴頓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
主要戰績:諾曼底登陸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主要戰績:西西里登陸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主要戰績:菲律賓戰役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主要戰績:太平洋戰爭

英國
霍華德
德雷克
主要戰績:無敵艦隊之戰
克倫威爾
主要戰績:納西比戰役
納爾遜
主要戰績:特拉法爾加海戰
亞瑟·韋爾斯利(威靈頓)
主要戰績:滑鐵盧戰役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主要戰績:阿拉曼戰役

俄羅斯(蘇聯)
彼得一世
主要戰績:波爾塔瓦戰役
葉卡捷琳娜女皇
亞歷山大·蘇沃洛夫
主要戰績:俄土戰爭
米哈伊爾·庫圖佐夫
主要戰績:1812年俄羅斯衛國戰爭(抗擊拿破崙的法軍)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
主要戰績:蘇俄內戰
約瑟夫·斯大林
主要戰績:察里津保衛戰、蘇德戰爭
朱可夫
主要戰績:莫斯科會戰、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會戰、列寧格勒會戰
華西列夫斯基
主要戰績:斯大林格勒戰役、遠東戰役
羅科索夫斯基
主要戰績:庫爾斯克會戰

法國
查理大帝
主要戰績:法蘭克擴張戰爭
聖女貞德
主要戰績:英法百年戰爭
拿破崙·波拿巴
法國皇帝拿破崙主要戰績:拿破崙戰爭
福煦
主要戰績:馬恩河會戰
霞飛
主要戰績:馬恩河會戰、凡爾登戰役
古巴
菲德爾·卡斯特羅
主要戰績:古巴革命戰爭
馬其頓帝國
亞歷山大大帝
主要戰績:亞歷山大東征
迦太基(今突尼西亞)
漢尼拔
主要戰績:坎尼戰役

德國
腓特烈大帝
主要戰績:七年戰爭
俾斯麥
主要戰績:普奧戰爭、統一德意志
威廉一世
主要戰績:普法戰爭
隆美爾
主要戰績:北非戰爭
曼施坦因
主要戰績:蘇德戰爭
古德里安
主要戰績:波蘭戰役

日本
織田信長:
主要戰績:桶狹間合戰
豐臣秀吉:
主要戰績:統一日本
武田信玄
主要戰績:川中島合戰
上杉謙信
主要戰績:川中島合戰
德川家康
主要戰績:關原合戰、統一日本
樺山資紀
主要戰績:甲午海戰
東鄉平八郎
主要戰績:對馬海戰
山本五十六
主要戰績:珍珠港事件
委內瑞拉
西蒙·玻利瓦爾
主要戰績:拉丁美洲解放戰爭
阿根廷
何塞·德·聖馬丁
主要戰績:拉丁美洲解放戰爭

朝鮮——韓國
金日成
主要戰績:中國東北對日游擊戰爭、朝鮮戰爭
全奉准
主要戰績:甲午農民戰爭
李舜臣
主要戰績:露梁海戰

土耳其
穆罕默德二世
主要戰績:君士坦丁堡之戰
蘇萊曼一世
主要戰績:貝爾格萊德之戰
凱末爾
主要戰績:伊茲密爾會戰
阿拉伯帝國
艾布·穆斯林
主要戰績:怛羅斯之戰
薩拉丁
主要戰績:開創阿尤布王朝

越南
吳權
主要戰績:白藤江之戰
武元甲
主要戰績:奠邊府戰役、春節攻勢

以色列
戴維·本-古里安
主要戰績:第一次中東戰爭

印度
阿育王
主要戰績:統一印度
亞歷山大三世

『叄』 劉文叔說的是歷史上哪個人物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公元前6年臘月初六—公元57年二月初五),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出生於陳留郡濟陽縣,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肆』 秉公執法說的是歷史上的哪個人物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公元前271年,趙奢擔任當時趙國的稅務最高長官回。趙國都城邯答鄲城裡,趙王的弟弟平原君開了九家大型店鋪,分別由其九個官家負責,這九個官家侍仗權勢,偷稅逃稅,抗拒繳納國家稅款,並將前去收稅的稅務官打傷。趙奢聞此事,為了維護稅法的尊嚴,冒著被殺、罷官的危險,依據當時的法律,果斷地處死了這九個管家。

這下子可把平原君惹火了,氣勢洶洶地找趙奢算帳,揚言要殺死趙奢不可。趙奢鎮定自如,據理力爭:「你是趙國國內受人敬重的權貴,如果任憑你家藐視稅法,那麼國家法律的力量就會被削弱;國家法律的力量被削弱了,那麼國家的實力就會被削弱;國家的實力如果被削弱了,那麼迥邊的其他國家就會虎視耽耽,趁機侵犯我國,到時候,趙國沒有了,你還有什麼富貴榮華:以你平原君所處的地位,如果能奉公守法,上下才能團結一致,上下團結一致,國家才能強大,國家強大了,政權才能穩定。」

平原君被趙奢的這一番大義凜然的話深深感動了,頓時怒氣全消,內心十分慚愧,悄悄地走了。

趙奢的秉公執法,不徇私情,很快使趙國財務充實,國泰民安

『伍』 八仙中的人物有哪一個在歷史上真有其人

八仙中的人物並不止一個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其實是有四人,分別為曹國舅、張果老、呂洞賓、韓湘子,下面讓我們來分別看一看。

四、韓湘子

韓湘子原型為韓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韓愈的侄孫,出生於唐德宗貞元年間,並且在唐穆宗長慶年間考取進士,後官運亨通,做到大理寺丞,相當於現在全國最高人民法院下官分院副院長,可見其能力也是非常強的。但是韓湘一個專注於功名的士人,怎麼是和道家牽扯上關系的,多少令人有些不解。

『陸』 許佛歷史上是哪個人物

你應該說唱的是徐福吧,徐福是秦朝時期的人,當時秦始皇迷戀各種丹葯,想要長生不老,因此曾派徐福帶領三千童男童女去尋找丹葯,但是徐福一去不回,據說是到了日人,成為日本的祖先

『柒』 歷史的人物

概述: 歷史簡單的概括就是:發生在以前對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事,那歷史人物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就是在這些事件中起主導作用的人了。 歷史人物(Historical figures)是構成歷史的重要要素,構成歷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如果單講事物,在事物裡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如: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孫中山;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等。
編輯本段歷朝開國皇帝
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亦作「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又稱秦始皇帝。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故稱之趙政(趙正)、秦王政為妥,但後世多稱之嬴政。秦莊襄王之子,漢族。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後和相邦呂不韋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文臣:李斯、尉繚,武臣:蒙恬。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起第一個以早期漢族為主體的強大秦漢多民族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定都咸陽。秦王政自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將大臣議定的尊號改為「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雖為千古一帝,但秦始皇殘暴不仁,導致了各路諸侯的猛烈反抗...........秦始皇死後3年秦朝滅亡。
西漢太祖
漢太祖劉邦(前256—前195),字季(一說原名季),沛縣豐邑中陽里(今江蘇沛縣)人,漢族。秦朝時曾擔任泗水亭長。起兵於沛(今江蘇沛縣)。在秦末農民戰爭中,登高一呼,天下英雄雲集於其麾下,號稱「沛公」;前207年劉邦所率義軍率先攻入秦都咸陽,前206年被義軍盟主項羽封為漢王,封地為漢中、巴蜀(因此在戰勝項羽後,定國號為「漢」);前202年劉邦在定陶城邊的汜水北岸稱帝,後建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 漢高祖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農民起義領袖轉化而來的布衣皇帝。他以非凡的政治敏感和政治魄力,借農民反秦大起義的革命風暴登上歷史舞台,繼而又知人善任,拔出同列,削平群雄,最終戰勝了「一世之雄」的項羽,建立了強大的西漢王朝,不失為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
東漢光武帝
漢光武帝劉秀(前6—57年),漢族,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西漢皇族後裔劉秀與兄在家鄉舂陵乘勢起兵,與眾英雄並爭天下。公元25年,劉秀在河北登基稱帝,建立了東漢王朝。經過長達十數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綠林、赤眉、隗囂、公孫述等諸多割據勢力和為數達百萬的大小農民起義軍,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紛爭戰亂20餘年的中華大地再次歸於一統。天下定後,劉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國策,發展生產、大興儒學,從而奠定了日後東漢王朝近兩百年的基業。
西晉武帝
晉武帝司馬炎(236—290),字安世。晉朝第一位皇帝。政治家。河內溫縣( 今河南溫縣西)人。司馬昭長子。曹魏末年,祖父司馬懿、伯父司馬師、父親司馬昭相繼控制朝政。魏咸熙二年(265)。司馬炎繼位為丞相、晉王、大將軍,執掌全國諸軍事。 同年十二月,司馬炎篡奪政權,消滅曹魏。稱大晉皇帝 ,太康元年(280)滅東吳,結束了分裂長達半個世紀的三國時代。在位期間,封同姓諸王,以郡為國,置軍士,希望互相維系,拱衛中央。晉武帝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屢次責令郡縣官勸課農桑,並嚴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吳、蜀地區人民北來,充實北方,並廢屯田制,使屯田民成為州郡編戶。太康元年,頒行戶調式,包括占田制、戶調制和品官占田蔭客制。太康年間出現一片繁榮景象。晉武帝鑒於曹魏末期為政嚴刻,風俗頹廢,生活豪奢,乃「矯以仁儉」,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賜穀人五斛,免逋債宿負,詔郡國守相巡行屬縣,並能容納直言。還重視法律,親自向百姓講解賈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並親身聽訟錄囚。但滅吳後,逐漸怠惰政事,荒淫無度。他為了鞏固皇權而大封宗室。然而諸王統率兵馬各據一方,晉武帝死後,諸王為爭奪中央權力,內訌不已,形成16年的內戰,史稱八王之亂。
東晉元帝
晉元帝司馬睿(276-323)東晉的開國皇帝。字景文。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司馬懿曾孫,司馬覲之子。在位六年。十五歲嗣琅邪王位。八王之亂後期依附於東海王司馬越,越以其為平東將軍、監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漢主劉淵舉兵後,中原局勢惡化,司馬睿用王導之謀,請移鎮建鄴(今江蘇南京)。朝廷遂於永嘉元年 (307)命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九月南下。他在王導、王敦輔助下,優禮當地士族,壓平叛亂,慘淡經營,始得在江南立足。建興四年 (316)漢劉曜陷長安,俘晉愍帝。西晉亡。次年三月,司馬睿即晉王位,始建國,改元建武。他廣辟掾屬以為輔佐,有「百六掾」之稱。六月,孤懸在北方的晉地方長官劉琨、段匹磾、劉翰等漢、胡一百八十人上書勸進。司馬睿於318年即皇帝位,改元太興,據有長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區,史稱東晉。東晉初年政治上由王導主持,軍事上依靠王敦,時人謂之「王與馬,共天下」。司馬睿對大權旁落不滿,引用劉隗、刁協、戴淵等為心腹,企圖排斥王氏權勢。素有野心的王敦於永昌元年(322)以誅劉隗為名,在武昌起兵,直撲石頭城(即建康)。王導為保全王氏家族利益,暗助王敦。王敦攻入建康,殺戴淵等,劉隗投奔石勒。同年閏十一月己丑日,晉元帝憂憤病逝。
隋文帝
隋文帝楊堅(541-604),大隋帝國開國皇帝,偉大的政治家,民族英雄。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被尊稱為天朝的「聖人可汗」。隋文帝精心治理,隋朝迅速強大繁榮起來。他不僅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還使隋朝成為政權穩固,社會安定,戶口銳長,墾田速增,積蓄充盈,文化發展,甲兵精銳,威動殊俗的強盛國家,史稱「開皇之治」。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由於隋文帝的勵精圖治,發展生產,他被外國人看做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興城(即後來長安城所仿照原形)和東京洛陽城,大興城的設計和布局思想,對後世都市建設及日本、朝鮮等國的都市建設都有深刻的影響。隋文帝於西元584年命宇文愷率眾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里,名廣通渠。這是修建大運河的開始,大運河連接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他在不長的時間內將中國重新置於一個政權治理下,外御強敵突厥、契丹,內令人民安寧生息,功業之偉大,連後世盛唐也沒有完全恢復隋朝的國土面積。
唐高祖
唐高祖李淵(618—626)。唐代開國皇帝。自稱西漢前將軍李廣、十六國時期西涼國開國君主李暠之後裔。字叔德。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漢族,祖籍趙郡隆慶(今邢台市隆堯縣)。祖父李虎,西魏時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母為隋文帝獨孤皇後姐,故特見親重。隋煬帝即位後,李淵任滎陽(今河南鄭州)、樓煩(今山西靜樂)二郡太守。後被召為殿內少監,遷衛尉少卿。大業十一年(615),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當時,隋末農民戰爭遍布全國,政局動亂。李淵便與次子李世民在大業十三年五月起兵叛亂,並從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召回長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淵叛亂後,一面遣劉文靜出使突厥,請求始畢可汗派兵馬相助,一面召募軍隊,並於七月率師南下。此時瓦崗軍在李密領導下與困守洛陽的王世充激戰方酣,李淵乘隙進取關中,又消滅群雄統一全國。在位九年,後其次子李世民一手導演了奪嫡的「玄武門之變」,被迫傳位於次子李世民,被尊為太上皇。貞觀九年崩,死後廟號為高祖。
武周則天帝
武周則天皇帝武曌(624-705),漢族。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唐高宗時代,民間起義,曾出現一個女皇帝陳碩真),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後(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後(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在男子為中心的封建社會里,她以一個婦女的身份高居皇座,做出了為當時皇族、重臣特別是貴族集團所望塵莫及的豐功偉績,對封建社會的發展和當時人民生活的安定,在客觀上曾起著一定的作用;這種作用,連歷來為封建皇朝御用的史臣也無法一筆抹殺。但一個女皇帝的曾經存在,畢竟是觸犯封建禮法的,於是那些御用史臣們就不得不顛倒是非,盡量從私生活上進行造謠、污衊,把武則天說成是有史以來最為淫亂的罪人。今天,要在戲曲舞台上為武則天翻案,對我來說是有困難的。總之,如何正確而形象地塑造這樣一個女政治家,是越劇表演藝術上的新課題。作為一個上承貞觀下啟開元兩朝盛世的女皇,武則天應該具有傑出的政治才乾和高逸的政治風度。
北宋太祖
宋太祖趙匡胤(927-976),中國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廟號太祖,涿州(今河北)人。出身軍人家庭,高祖趙朓,祖父趙敬,趙弘殷次子。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周世宗柴榮死後,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鎮定二州」的名義,謊報契丹聯合北漢大舉南侵,領兵出征,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 趙匡胤稱帝後,先後攻滅後蜀、南漢和南唐等割據政權。趙匡胤統治時期,吸取唐朝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導致滅亡的教訓,接受大臣趙普的建議,通過「杯酒釋兵權」削奪了武官的權力,從而重文輕武,加強中央集權,使宋朝沒有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問題。比起其他朝代,宋朝社會比較安定和公平,文學、哲學、美術、科技、教育等也比較發達。但重文輕武的結果也導致宋朝軍事力量不足,和外族戰爭多以敗仗收場。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在北征契丹的途中,與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暴死,得年49歲。關於趙匡胤的死,《續湘山野錄》有「燭影斧聲」的說法。
南宋高宗
宋高宗(1107-1187),名趙構,字德基,南宋開國皇帝,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被封為「康王」。趙構政治上昏庸無能,然精於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正草千字文》及《光明塔碑》等。
元世祖
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1215—1294)1260年—1294年在位。成吉思汗之孫,蒙哥汗(憲宗)弟,蒙古族。諱名呼必賚,睿宗第四子,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魯禾帖尼的第二子(總第四子)。元朝的創始皇帝,廟號世祖,謚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語尊稱薛禪皇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
明太祖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是繼漢高祖劉邦以來第二位平民出身的君主。朱元璋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朱元璋在位期間通過廷杖大臣、廢宰相、設錦衣衛、大殺功臣(也包含懲治貪贓枉法的元勛)等諸多辣腕建立起一套維護皇權的體制,正是由於朱元璋在位期間的這些舉措,使得大明朝276年時間內,無外戚專權或軍閥割據。宦官也沒有形成唐末的氣候,黨爭現象亦未形成唐末「牛李黨爭」的禍亂。
清太宗
清太宗(1592-1643),滿洲愛新覺羅氏,名皇太極(亦作皇太子、洪太極、黃台吉),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後金第二代君主。明天啟六年(1626年)在沈陽繼後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聰。他對內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對外相繼征服了蒙古和朝鮮,並多次帶兵攻打明朝,將西部國界擴張至錦州、寧遠一線。十年四月改元崇德,改國號大清,正式稱帝。逝於崇德八年(1643年),年五十二歲。後葬於沈陽昭陵(今沈陽市北陵公園北)。
編輯本段北宋四大家
曾鞏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南豐(今屬江西)人。世稱「南豐先生」,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歷史人物畫圖(15張)之一。宋嘉佑二年(1057年)登進士第,兒童時代的曾鞏,就與兄長曾曄一道,勤學苦讀,自幼就表現出良好的天賦。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狀》中稱其「生而警敏,不類童子」,而且記憶力超群,「讀書數萬言,脫口輒誦」。嘉佑二年(1057年),39歲的他才考取了進士,被任命為太平州司法參軍,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編校史館書籍,遷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熙寧二年(1069年)先後在齊、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頗有政聲。元豐三年(1080年),徙知滄州,過京師,神宗召見時,他提出節約為理財之要,頗得神宗賞識,留三班院供事。元豐四年,神宗以其精於史學,委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元豐五年,拜中書舍人。次年卒於江寧府。理宗時追謚「文定」。曾鞏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現並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貢獻在於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 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晚號半山,世稱:王荊公;又謚號為「文」 稱王文公。北宋臨川(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人)。仁宗慶歷進士。嘉佑三年(1058)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改變「積貧 積弱」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神宗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實行變法。並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對西夏作戰的形勢。因保守派反對,新法遭到阻礙。熙寧七年辭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辭,還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封舒國公, 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謚文。在文學中具有突出 成就。他一生寫了不少深刻反映人民疾苦和社會問題的作品。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善於用典故,有的風格遒勁有力,精闢精絕,有的風格雄健峭拔,修辭凝練,也有情韻深婉的作品,對後來宋詩的發展有很大影響。著有《臨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名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歷二年(1042年)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鍾山,謚號「文」,又稱王文公。其政治變法對北宋後期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
蘇軾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豪放派代表人物。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家,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 蘇軾
他的父親蘇洵,即是《三字經》里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憤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後的文學大家。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他認為作文應達到「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的藝術境界。蘇軾散文著述宏富,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三家並稱。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釋德洪《跋東坡(左忄右允)池錄》說:「其文渙然如水之質,漫衍浩盪,則其波亦自然成文。」蘇軾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致力提拔後進,黃庭堅、秦觀等均出其門下。 蘇詩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後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 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沖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沖破了詩庄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雲:「我書造意本無法」;又雲:「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雲:「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像其為人。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黃庭堅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余問: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雲:作枯木枝幹,虯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郁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寄。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為深遠。如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並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為其後「文人畫」的發展尊定了理論基礎。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與《祭黃幾道文》等。存世畫跡有《古木怪石圖卷》;又近年發現的《瀟湘竹石圖卷》當亦系他的作品。 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均取得了在才俊輩出的宋代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蘇轍
蘇轍(1039~1112)字子由,北宋散文家。與其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與蘇軾一起中進士。不久因母喪,返里服孝。嘉佑六年,又與蘇軾同中制舉科。當時因「奏乞養親」,未任官職,此後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寧三年(1070)上書神宗,力陳法不可變,又致書王安石,激烈指責新法。熙寧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豐二年(1079),其兄蘇軾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被捕入獄。他上書請求以自己的官職為兄贖罪,不準,牽連被貶,監筠州鹽酒稅。元豐八年,舊黨當政,他被召回,任秘書省校書郎、右司諫,進為起居郎,遷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哲宗元佑四年(1089)權吏部尚書,出使契丹。還朝後任御史中丞。元佑六年拜尚書右丞,進門下侍郎,執掌朝政。元佑八年,哲宗親政,新法派重新得勢。紹聖元年(1094),他上書反對時政,被貶官,出知汝州、袁州,責授化州別駕、雷州安置,後又貶循州等地。崇寧三年(1104),蘇轍在潁川定居,過田園隱逸生活,築室曰「遺老齋」,自號「潁濱遺老」,以讀書著述、默坐參禪為事。死後追復端明殿學士,謚文定。
書名:歷史人物
作者介紹
郭沫若(1892—1978),著名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1914年初抵日本留學,原學醫,後從事文藝活動。1921年與郁達夫、成仿吾等組織創造社,出版第一部詩集《女神》。1928年起旅居日本,從事中國古代史和甲骨金文研究。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國從事抗日救亡運動,其間創作了《屈原》、《虎符》等著名歷史劇及大量詩文。建國後繼續進行文藝創作和學術研究,歷任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兼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中國文聯主席等職。有《郭沫若全集》38卷行世。
目錄
改版說明 序 屈原研究 附錄 離騷今譯 論曹植 隋代大音樂家萬寶常 王安石 甲申三百年祭 關於李岩 夏完淳 魯迅與王國維 論郁達夫 附錄 再談郁夫人 論聞一多做學問的態度
內容提要
《歷史人物》屬於郭沫若先生的史學研究著作。在書中,作者對屈原、曹植、萬寶常、王安石、李自成、李言、夏完淳、魯迅、王國維、郁達夫、聞一多等處於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進行了研究和評價。郭沫若先生廣征博引,在對大量古代文獻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而又獨到的見解,突出反映了其以人為本文藝觀,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我就在這人民本位的標准下邊從事研究,也從事創作。」閱讀過《歷史人物》後,你將會在思考歷史、評價歷史人物時開啟一條思路。
書摘
《歷史人物》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屈平既絀,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日「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於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勻,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於藍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日:「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競聽鄭袖,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平既疏,不復在位,使於齊,顧反,諫懷王日:「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其後,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昧。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日:「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日「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後,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納。復之秦,竟死於秦而歸葬。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眯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於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乃作《懷沙》之賦。……於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

『捌』 此人演的是哪個歷史人物

此人演的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玖』 哪一個歷史人物

趙爽
--------------------
網路知道答題不易,
回答滿意,
請及時採納或給予好評,
如有其他疑問,
可以繼續追問,
謝謝合作

『拾』 古代歷史上哪些人物很有才能

那可太多了。三皇五帝、黃道婆、老子、莊子、孔子、孫武子、鬼穀子、墨子、魯班、商鞅、孟子、秦始皇、韓信、司馬遷、諸葛瑾、諸葛亮、曹操、郭嘉、王安石、勾踐等等等。

與許佛歷史上是哪個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