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比較知名的科學家
數學家華羅庚「數學,如音樂一樣,以奇才輩出而著稱,這些人即便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也才華橫溢。雖然華羅庚謙虛地避免使用奇才這個詞,但它卻恰當地描述了這位傑出的中國數學家。」--G·B·Kolata華羅庚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是一個自學成才的數學家。他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一個城市貧民的家庭,1985年6月12日,中國數學屆隕滅一顆巨星-華羅庚在日本講學時不幸因心肌梗塞逝世了。華羅庚是蜚聲中外的數學家。他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與多復便函數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開拓者。他的著名學術論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復變函數論》,由於應用了前人沒有用過的方法,在數學領域內做了開拓性的工作,於1957年榮獲我國科學一等獎。他研究的成果被國際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布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羅庚一生精勤不倦,奮斗不息,著作很多,研究領域很廣。他共發表學術論文約二百篇,專著有《堆壘素數論》、《高等數學引論》、《指數和的估計及其在數論中的應用》、《典型群》、《多復變數函數論中的典型域的分析》、《數論引導》、《數值積分及其應用》、《從單位圓談起》、《優選法》、《二階兩個自變數兩個未知函數的常系數偏微分方程》、《華羅庚論文選集》等12部。吳文俊數學家。1919年5月12日生於上海市。1940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47年赴法國留學。在巴黎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進行數學研究,1949年獲法國國家科學博士學位。1951年回國。1957年被聘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歷任北京大學數學系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及副所長,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及副所長、名譽所長、數學機械化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國數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副主任、主任等職。吳文俊主要從事拓撲學、機器證明學等方面的研究並取得多項突出成果,是中國數學機械化研究的創始人,為中國數學研究和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52年刊印出版的博士論文《球纖維示性類》是對球纖維理論基本問題的重要貢獻。從40年代起示性類、示嵌類等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並有許多重要應用,被國際數學界稱為「吳文俊公式」、「吳文俊示性類」,已被編入許多名著。這方面成果曾獲195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金)一等獎。60年代繼續進行示嵌類方面的研究,獨創性地發現了新的拓撲不變數,其中關於多面體的嵌入和浸入方面的成果至今仍居世界領先地位。在龐特雅金示性類方面的成果,是拓撲學纖維叢理論和微分流形的幾何學的一項基本理論研究,有深刻的理論意義。近年來創立了定理機器證明的吳文俊原理(國際上稱為「吳方法」),實現了初等幾何與微分幾何定理的機器證明,居於世界領先地位。這一重要創新改變了自動推理研究的面貌,在定理機器證明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並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它將引起數學研究方式的變革。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曾獲1978年全國數學大會重大成果獎和1980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在機器發現和創造定理的研究方面,以及代數幾何、中國數學史、對策論等研究中也作出了重要貢獻楊樂數學家。1939年11月10日生於江蘇南通。1956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1962年畢業,同年考取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生,1966年研究生畢業後留所工作。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數學會秘書長、理事長。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楊樂在函數模分布論、輻角分布論、正規族等領域,以其眾多極富創造性的重要貢獻,20年來一直站在世界最前列,是國際上的領頭數學家之一。一、對整函數、亞純函數的虧值、虧量函數進行了深入研究與張廣厚合作在亞純函數的虧值數目與Borel方向數目間首次建立了密切聯系;在引進虧函數後,給出有窮下級亞純函數總虧量的估計,從而證明了其虧函數是可數的;給出亞純函數結合於導數的總虧量的估計,徹底解決了著名學者D.Drasin70年代提出的3個問題。二、對正規族作了系統研究,獲得了一些新的重要的正規定則楊樂建立了正規族與不動點之間的聯系正規族與微分多項式之間的聯系,解決了著名學者W.K.Hayman提出的一個正規族問題等。三、對整函數和亞純函數的輻角分布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楊樂研究在亞純函數涉及的導數的輻角分布時,獲得了一種新型的奇異方向;對輻角分布與重值間的關系得到了深入的結果;完全刻劃了亞純函數Borel方向的分布規律;與Hayman合作解決了Littlewood的一個猜想。楊樂的上述各項重要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與許多引用,他所得到的虧量關系,被國外學者稱為「楊樂虧量關系『等。
Ⅱ 中國近代史上的科學家
梁守槃(1916年4月13日~2009年9月5日),福建福州人,導彈總體和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重要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33年(17歲),受當時「科學救國」、「工程救國」熱潮影響,考入清華大學機械繫航空組,從此走上「航空救國」之路。1938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航空工程;1939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1945年到杭州浙江大學航空系任教授;1949年任浙江大學航空系系主任。中國導彈之初,梁守槃被任命為總體設計師,於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液體近程彈道導彈發射成功,從而揭開了中國導彈事業的序幕。闖過了航天事業初創時期一系列技術難關。1956年梁守槃(40歲),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守槃成為首批科技工作者,為「兩彈一星」工程正式奠基。主持和組織研製成功亞音速、超音速、小型固體三個系列岸對艦、艦對艦、空對艦多種海防導彈,C801超音速固體反艦導彈,低空超音速反艦導彈c101,東風一號,東風2號導彈,鷹擊8號等一糸列導彈。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院士,美國國際空間大學創辦者協會初始會員,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長。獲國家科委一等功、部一等功等榮譽。獲一項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獲中國航天事業五十年最高榮譽獎。
中國一糸列導彈從梁守槃開始。他不是兩彈一星成員,但他是兩彈一星的奠基者。破除萬難為航天事業初創奠定基礎,一生共獲兩次一等功勛,純金功勛,閃閃發光,可見他在導彈和航天居功厥偉。
沈元(1916.4.28-2004.5.30)福建福州人,空氣動力學家和航空工程學家,中國航空航天高等教育事業開拓者和教育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院士。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51年,清華大學成立航空工程學院,沈元被任命為院長。1952年,中國將8個大學的航空系合並成立北京航空學院,沈元參加組建工作並任副院長、院長、名譽院長,在培養航空航天科技人才做出了重大貢獻,,在空氣動力學方面有卓越建樹。在北京航空學院的籌建、辦學方針確定、專業設置、教學計劃制訂、師資及實驗條件建設、科研教學組織領導以及計算機在航空航天中的推廣應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956年,他參與制定國家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預見到宇航事業和火箭、導彈工業需要人才的緊迫性,率先在全國高校中創建了火箭、導彈等方面的一整套新專業,這些專業的許多畢業生如今已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的棟梁之才。他率領全校師生在北航自行設計建造了中國第一座中型超聲速風洞,在教學和科研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年輕型旅客機、探空火箭、無人駕駛飛機等型號的研製無不凝聚著他的心血和汗水。 沈元早年在福州英華中學任教,其間教過的學生中有後來成為著名數學家的陳景潤,他是陳景潤開始對「哥德巴赫猜想」產生濃厚興趣的啟蒙老師。60年來他一直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他從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的實際及長遠發展需要出發,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室建設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領導作用。獲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榮譽獎,獲航空航天工業部勞動模範稱號榮譽獎,獲從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績顯著」榮譽證書,獲1993年世界傑出知識分子」榮譽稱號及金質證章。北航高等理工學院也叫「沈元榮譽學院。北航最高榮譽獎叫「沈元獎章」 。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生於福建閩侯(今福州),科學家,化學家,赴美留學,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科學習,後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1921年獲博士學位。被選入美國最高榮譽sigmaxi科學會會員。他一生共獲20多項榮譽。譽滿國際化學工業界,英國皇家學會聘他為名譽會員,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和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也先後聘他為榮譽會員。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近代化學工業的中國化學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高士其(1905年11月—1988年12月19日,原名高仕錤,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鰲峰坊人,改名高士其,棄仕途旁和金錢旁不要,立志不做官,不愛錢,以科學家造福中國。1927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學士學位。1930年又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研究院。在中國極度需要科普的時候,為中國創作了400多篇科普論文,中國為記念他的貢獻,把國際的一顆行星命名為高士其星。科學家,化學家。細菌和病毒學家的中國化學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高魯(1877~1947)中國天文學家。字曙青,號叔欽。福建福州長樂人。1905年去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留學,後來獲該校工科博士學位。1909年追隨孫中山參加同盟會。1911年回國報效中國。中國近代天文學奠基人之一。中國天文學會創始人。創造發明了天璇式中文打字機,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展示並獲獎。天文學家李元先生在一篇追念高魯的文章中曾建議,我國第一座假天館(即天文館)應命名為「高魯假天館」,以紀念這位我國近代天文界中不朽的偉大人物。對祖國近代天文尤其是科普的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中國為了記念他的功績,把國際上的一顆星命名為高魯星。中國天文學一代宗師。高魯集中西觀象學術之大成,對當時中國的科普以及他的天文知識起到了啟蒙的作用。
張鈺哲(1902.2.16-1986.7.21),福州閩侯人,(1923年),1926年,他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芝加哥大學天文系。留在該校葉凱士天文台做緯度測定工作。 [隨後在葉凱士天文台 觀測研究工作。1929年,以論文《關於雙星軌道極軸指向在空間的分布》獲芝加哥大學天文學博士學位。 同年,張鈺哲歸回報效祖國。譽滿國際天文學界,國際天文學界為了紀念他,將美國哈佛大學天文台1976年10月23日發現的一顆新星命名為「張鈺哲星。可見他在國際天文學界的地位之崇高。中國天文學的最高獎—張鈺哲獎,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中國近代和現代天文學家,科學研究涉及小行星、彗星、日食、恆星天文、航天和中國天文學史等方面, 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
林幾(1897~1951),1897年12月20日出生於福建福州一書香世家。1918年考入北平醫學專門學校(北京大學醫學院前身。1924年由校方派往德國維爾茨堡大學醫學院學習兩年,專攻法醫學,後又在柏林大學醫學院法醫研究所深造兩年。1928年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創建了法醫學科和法醫研究所。創辦《法醫月刊》;建立「法醫學研究會。在醫學院創建了法醫學科和法醫研究所,增設病理、物證、人證、化驗等研究室,添設所用的儀器設備,為培養法醫人才、接受檢案和法醫研究工作創造了條件。新中國成立後,他編審法醫學教材,為新中國培養了第一批法醫檢驗人才。他為醫本科學生或者將從事司、檢、法工作的學生上法醫課時,編著出版了不同要求的法醫學教材。如《醫師用簡明法醫學》、《法官用法醫學講義》、《犯罪偵察學》、《犯罪心理學》等。他主要論文有「二十年來法醫學之進步」、「最近法醫學界鑒定法之進步」、「疑案鑒定實例」、「法醫學史」等40多篇,分別發表在《中華醫學雜志》、《北平醫刊》、《法醫月刊》等雜志上。中國近代和現代法醫學創始人,法醫科學奠基人。
薩本棟(1902年7月24日—1949年1月31日),字亞棟,福州閩侯縣人,物理學家、電機工程專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24年,從斯坦福大學畢業,獲得工學士學位,之後進入麻省伍斯特理工學院。同年,從伍斯特理工學院畢業,獲得電機工程學士學位,旋即轉習物理。1927年,從伍斯特理工學院畢業,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應聘為伍斯特理工學院研究助理及西屋電機製造公司工程師。1935年9月,應邀為美國俄亥俄大學電機工程系客座教授。在美國電氣工程師學會學報上發表了論文《應用於三相電路的並矢代數》,引起國際電工理論界的強烈反響,被認為是開拓了電機工程的一個新研究領域。獲得美國的「1937年度理論和研究最佳榮譽獎。用英文撰寫成專著,被譽為物理學、電機學巨著。開創了中國科學家編寫的自然科學專著被外國人採用為教材的先例。1937年3月放棄高薪厚祿,回國報效中國。他以非凡學識、才智,高尚修養為中國教育貢獻巨大。並獲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第一次榮譽獎章。中國物理學開拓者,中國物理學家一代宗師,物理電子學新領域的雙奠基人。
吳憲(1893-1959),福建福州人。生物化學家、營養學家、醫學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12年赴美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造船工程,後改習化學,1916年獲理學士學位後留校任助教;1917年被哈佛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錄取為研究生;1919 年獲博士學位;1920年回國任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系任教;1946年任中央衛生實驗院北平分院院長兼營養研究所所長。吳憲一生發表研究論文l63篇,專著3種。他開拓的領域主要包括:臨床生物化學、氣體與電解質的平衡、蛋白質化學、免疫化學、營養學以及氨基酸代謝等方面,此外,還涉及到性激素、抗生育等方面。美國學者里爾頓·安德森(J·Reardon-Anderson)將他譽為「中國化學的巨人」,並評價道:「毫無疑問,吳憲是20世紀前半葉中國最偉大的化學家,或者說是最偉大的科學家。當他在1919年發表他的第一項研究時,在中國還沒有任何一類的化學研究。他在國際上,是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員、美國化學會會員、美國生物化學家協會會員、美國實驗生物學和醫學會會員、荷蘭《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顧問委員、原德國自然科學院名譽院士、美國亞拉巴馬州科學院院士、美國自然科學榮譽學會(Sigma Xi Society)會員,以及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營養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1948-1949年)和熱能需要量委員會委員(1949-1950年)。他的名字被收入《國際醫學名人錄》(International Who's Who in World Medicine)、《美國科學名人錄》(American Men of Science,第九版)、《中國名人錄》(Who's Who in China)、以及《科學家傳記大辭典》(Dictionaryof Scientific Biography)等書。他開拓的《一種血液分析系統》引發了一場血液化學方面的革命。吳憲對於國際生物化學和中國科學事業的貢獻卓著,並贏得了國際學術界的崇高聲望和在中國科學界的地位。生物化學界一代巨人。
蔣丙然,(1883年~1966年),原名幼聰,字右滄,福建閩侯人。中國近代氣象事業的開創者、中國氣象學會的主要發起人和領導者。天文學家,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和現代氣象事業奠基人,中國氣象學會創建人之一。為我國近代和現代天文事業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我國天文界步入國際合作的創舉。並且是我國地震、地磁研究開創者。1908年震旦大學畢業後赴比利時留學,並獲比利時雙卜羅大學農業氣象學博士學位。他是我國最早派出學農的留學生之一。1912年11月,蔣丙然學成回國後,應中央觀象台台長高魯之邀,到北京中央觀象台任技正、氣象科科長,並兼航空署氣象科代理科長。還在參謀總部航空學校(北京南苑航空學校)、北京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講授氣象學。1913年7月氣象科正式開展工作,從此中國的氣象事業正式起步,正如蔣丙然所說:「氣象一名詞,亦於此時在中國開一新紀元」。並為我國海洋科學的研究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海洋研究的奠基人。他是國際天文聯合會會員,義大利氣象學會名譽副會長。
陳俊武,1927年3月出生於北京,原籍福建福州長樂區,194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工系。石油煉制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石化,石油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技術委員會名譽主任。1949年,先後擔任石油工程裝置設計師、工廠設計師、總工程師,石油工業部煉油技術攻關組專業組長等職。1982年,擔任中國石化總公司催化裂化技術攻關組組長,組織科研、設計、煉油等單位和高等院校合作攻關,開發了國家「六五」攻關重點項目「大慶常壓渣油催化裂化」技術。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學部委員(院士)。陳俊武為中國石油化工事業培養了一批高層次人才。陳俊武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的事業中,攻堅克難,急國家之所急;矢志創新,與國家共奮進,體現了一個知識分子深沉的愛國情懷和堅定的使命擔當。陳俊武具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敢為人先、勇於登攀,淡泊名利、甘為人梯的崇高精神。陳俊武的典型事跡樹立了不忘初心、科技報國的典範。新時代奮斗者都應像陳俊武那樣,以關愛之心對人,以無私之心對事,以平和之心對名,以淡泊之心對位,以知足之心對利,用信仰的力量、擔當的力量、奮斗的力量匯聚成實現中國夢的磅礴之力。為中國開創了石油煉制、煤化工領域的多個世界第一。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中國工程設計大師。時代楷模」榮譽獎。最美奮斗者獎。
蕭光琰(1920—1968),中國物理化學家;福建福州人;一九四二年五月,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坡蒙那大學化學系。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院,曾專攻物理化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一九四六年任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助理研究員。一九四七年任芝加哥大學冶金研究所研究員、一九四七年八月任美國美孚石油公司化學師。他在美國時,連得過四枚金質獎章。回國後,把石油科學帶到中國,從事的「頁岩油催化裂化及其氮中毒的機理研究」和「電子酸性催化劑研究」,在應用的基礎理論方面,都有了進展和突破。「頁岩油催化裂化」的研究,主要是為了探求以頁岩油為原料,製取優質油(包括機油)的途徑。開展硅酸鋁裂化催化劑的研究,為石油和催化科學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填補了中國的空白。中國石油化學領域開拓者,石油化學領域奠基人。一個被湮沒於歷史長河中的科學巨人,他才是那個真正改變國家之一的人物,填補了中國石油方方面面科學的空白。
張震寰(1915年10月21日—1994年3月23日)籍貫福建福州閩侯縣,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大學。1961年晉升少將。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紅星功勛榮譽章(一級)。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原主任。1982年成功研製「銀河」億次計算機,填補了中國計算機的空白,為國家計算機事業的發展做出極大貢獻。組織並指揮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和首次原子彈空爆試驗,組織指揮了「兩彈」結合試驗,為發展我國核武器技術做出了歷史性貢獻。指揮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爆炸試驗成功。為爭取國防尖端技術的新突破,組織領導了遠洋測量船隊的組建和洲際導彈、潛地導彈、通信衛星的研製試驗。主管國防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和國防科技發展的重大問題,特別是重要武器裝備系統、項目及武器戰術技術論證工作。張震寰還主編了《中華氣功大典》。他還是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中國人體科學會理事長。由他全面負責組織和指揮的億次計算機研製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巨型機的國家之一。他主管國防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和國防科技發展的重大問題,特別是重要武器裝備系統、項目及武器戰術技術論證工作,為加強國防科技事業決策的科學化、現代化國防科技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王綬琯,1923年1月15日出生於福建福州,天文學家、中國現代天體物理學的奠基者之一、科普教育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名譽台長 。王綬琯是中國現代天體物理學的奠基者之一,他開創了中國射電天文學觀測研究。對提高中國授時訊號精度、推動天體測量學發展作出了貢獻。負責成功地研製出多種射電天文設備並取得重要研究成果。1955年,王綬琯奉命接受了國家急需的「提高時號精確度」的緊急任務,在二年時間里完成了這一任務,同時也為打下時間、緯度等基本天體測量研究的基礎創造了條件。當時引進的光電中星儀及超人差棱鏡等高儀技術還為爾後中國發展的光電等高儀起了先導作用 。1966年以來,王綬琯負責成功地研製出了米波16面天線射電干涉儀、分米波復合射電干涉儀、米波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系統等重要射電天文觀測設備,並在相應的觀測研究中取得多項創見性成果。20世紀90年代,王綬琯與蘇定強等一道提出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LAMOST)的初步方案,被列為國家「九五」期間大型科學工程項目 。中國為了記念他,於1993年10月11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向王綬琯頒布小行星命名書:謹以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171號的小行星,命名為王綬琯星 。
陳可忠先生,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臚雷村)人,生於民前十三(1898)年十月廿五日。1924年獲耶魯大學學士學位,次年得芝加哥大學碩士學位。1926年獲芝加哥大學化學博士學位。曾任國立編譯館館長、國立中山大學校長、國立台灣師范大學理學院院長。1932年8月4日,中國化學會宣告正式成立,陳可忠當選為理事之一,又被推為會刊《中國化學會會志》的編輯之一。中國化學會是我國成立較早、影響較大的自然科學專門學會之一,中國化學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化學事業發展翻開了新的一頁。1926年9月,陳可忠由美國完成學業回國,在理學院化學系講授有機化學。陳可忠在校內極力倡導樹立研究風氣,最早申請開辟了教授專用實驗室,長日留校從事教學實驗。1932年國立編譯館成立,陳可忠任自然組主任兼專任編審。從1932年國立編譯館成立至1948年,陳可忠長期任職於國立編譯館,其間執掌國立編譯館達十二年之久。國立編譯館各項工作中最可稱道的是其對科學術語譯名統一的領導與推動。隨著各學科文獻翻譯量的增多,許多有識之士很早就認識到譯名統一的重要性:「譯述之事,定名為難。而在科學,新名尤多。名詞不定,則科學無所依倚而立。」(《科學》發刊詞,1915年)早期的譯名統一工作主要由個別學者或學術團體進行,國立編譯館成立後,在編訂、統一、推廣譯名上具有了性,編譯館制定了詳盡的編訂譯名計劃,成立譯名委員會各學科組,與各民間學會、協會密切合作,先後不同程度地完成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80個學科領域的譯名審定統一工作。統一公布的名詞,由編譯館正式出版付印為圖書的有《化學命名原則》、《葯學名詞》、《天文學名詞》、《物理學名詞》、《礦物學名詞》、《細菌學免疫學名詞》、《數學名詞》及《社會學名詞》、《經濟學名詞》等20餘種。這些工作在翻譯傳播外國先進科學知識和發展我國科學技術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時審定公布的許多科學譯名一直沿用至今。自然科學領域統一譯名的巨人,中國最偉大的自然科學譯名編審者。中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發展必不可缺的倚靠。賦予新中文無可估量的價值,讓身懷中文的學者能站在世界競爭之顛。
李儼(1892-1963),福建閩侯(今福州市)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史學家、中西數學家,中國古代數學史研究專家,中國科學史事業的開拓者。李儼在中國數學史研究領域內,是當之無愧的學科奠基人。1912年考入唐山路礦學堂(現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科學習,與茅以升是同窗契友。他以大量的史料搜集工作為基礎,對中國古代數學史作了大量研究,著作甚豐,是該項研究的開拓者之一。他通過國內外的函授教育自修完了土木工程和數學等大專課程;同時開始了中國數學史的研究工作。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珍本與手稿本圖書館的資料,在1915—1917年間,即當李儼剛剛開始中國數學史研究工作不久,他曾與著名的數學史家D.E.史密斯(Smith)多次通信,草擬提綱,書名為《中國數學史》,再由當時正在美留學的茅以升譯成英文轉交史密斯。但這一編寫計劃由於各種原因最終未能實現。此後,1917年發表了《中國數學史余錄》,1919年又發表了《中國數學源流考略。一生前後共發表了論文百餘篇,專著十餘種。可以說,李儼在中國數學史研究領域內是當之無愧的學科奠基人。本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李儼編寫《中算史論叢》1—4集(商務印書館,1933、1935、1947)。到《中算史論叢》最後編定,前後歷經30餘年,可稱為是他畢生的得力之作。其中包括分數論、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定理(勾股定理)研究、平方零約術、大衍求一術、縱橫圖、帕斯卡(Pascal)三角形(賈憲三角形)研究、方程論、級數論各篇。中算史新資料的發現,以及明代算書志、清代中算著述集錄等。明清時期傳入的西算以及中算家關於對數、三角術、割圓術、圓錐曲線等方面的研究。編寫《微積分學初步》(1936年)《中國數學大綱》上、下冊(1958年,《中國古代數學史料》,《近世幾何學初編》。開創了中國數學史研究的新局面。
田昭武,1927年6月28日出生於福建福州,物理化學家,中國電化學學科帶頭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原校長 。田昭武主要從事電化學研究,重視與數理及其他化學學科的結合,研究領域包括光電化學、電化學掃描隧道顯微技術、三維微加工技術、晶元生化實驗研究、譜學電化學和量子電化學等 。1949年,開始獨立主講《物理化學》和《物質結構》兩門主幹課。他還承擔國家部委委託廈門大學舉辦的全國性電化學培訓班、研討班擔任主講 。田昭武提出多孔電極極化的「特徵電流」概念和「不平整液膜」模型,創立電極絕對等效電路的新解法和測量電極瞬間阻抗的選相調輝技術。設計和推廣多種電化學技術和儀器,如新一代的離子色譜抑制器、微區腐蝕測量系統和中國國內第一台電化學綜合測試儀等。在化學電源、金屬腐蝕和電化學分析方面,都有結合生產實際的研究成果] 。截至2014年11月,田昭武先後獲得國際發明專利和國家發明專利共35項,其中作為第一發明人的專利為16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以及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共七項。
王世真(1916年3月7日一2016年5月27日):福建福州人, 生物化學家、核醫學家,中國核醫學事業的創始人。美國愛荷華大學碩士、博士學位。歷任美國愛荷華大學放射性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首都核醫學中心主任,放射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名譽所長,核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從1940年代開始,王世真對甲狀腺素做了大量系統性的研究工作。1950年和1951年,他首先發表了兩類甲狀腺素類似物的結構。其中一類具有擬甲狀腺素的活性,另一類具有抗甲狀腺素的作用。他對這些化合物進行了一系列的結構改造,並對這些化合物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詳盡的研究。他的這些工作在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結構和功能關系的研究。他發表了兩類甲狀腺素類似物的結構。其中一類具有擬甲狀腺素的活性,另一類具有抗甲狀腺素的作用。他對這些化合物進行了一系列的結構改造,並對這些化合物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詳盡的研究。他的這些工作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結構和功能關系的研究1956年在軍委衛生部領導下,他創辦中國第一個同位素應用訓練班,第一批核醫學骨幹從這里走向全國。在中國創建了同位素標記物合成、液閃測量、放免分析、醫用活化分析、穩定核素醫學應用,放免顯像等技術;他在甲狀腺激素(TH)的系統研究中,解開了TH作用機制的一些不解之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他在異軍突起的核素示蹤技術的研究中,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突破。70年代末,他就提出在實驗核醫學領域內以穩定核素作為示蹤原子進行生物醫學及葯學研究。他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放射性標記化合物工作者。特別是他在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任標記化合物研究室主任期間,在他的領導下,從1959年到1979年共合成、生產了總計多達100多種的標記化合物,極大地促進了中國許多基礎與臨床學科科研工作的開展。他籌建了正電子發射X線體層攝影(PET PECT)中心。在我國創建了同位素標記物合成、液閃測量、放免分析、醫用活化分析、穩定核素醫學應用、放免顯像等技術。核醫學就是運用核技術來診斷、治療和研究疾病的一門科學。對於普通人來說,知道PET、SPECT、甲功儀、腎圖儀、放射性活度計以及用於放射性治療的伽瑪刀、後裝治療機、模擬定位機、直線加速器等設備,就不難明白核醫學在現代醫學中的重要地位。他所開創的中國核醫學綜合實力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成為亞洲核醫學領域的領跑者。
Ⅲ 求10個中國古代科學家的詳細簡介
1、張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夏村),張衡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准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張衡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小行星」。
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是:「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
2、張仲景(公元150 —219 )名機,東漢南陽郡涅陽人(今河南省鄧縣穰東鎮)張仲景博覽群書,廣采眾方,系統地總結了漢代以前的醫學精華,根據自己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著《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後世醫學者稱張仲景為" 醫聖" 。
奉" 傷寒" 、" 金匱" 為醫經(唐宋以後將《傷寒雜病論》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書)。 中醫" 四大經典" ,張仲景一人就完成了兩部。
他所確立的" 辨證論治"原 則,是祖國醫學偉大寶庫中的燦爛明珠,從而使中華民族的醫學獨具特色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張仲景是中華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學說哺育了世代名醫,至今依然是" 道經千載更光輝」。
3、祖沖之(429 -500 ),字文遠,范陽遒(今河北淶水)人。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和機械製造家。他在世界數學史上第一次將圓周率(л)值計算到小數點後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間。
他提出約率22/7 和密率355 /113 ,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歐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張叫它「祖率」。他編制的《大明歷》,第一次將「歲差」引進歷法。
提出在391年中設置144 個閆月。推算出一回歸年的長度為365.24281481日,誤差只有50秒左右。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環形山命名為「祖沖之環形山」,將小行星1888命名為「祖沖之小行星」。
4、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被稱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游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徐霞客游記》開篇之日(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遊日。
5、孫思邈(581-682 年享年101 歲)是隋唐之際著名醫學家。是陝西耀縣孫家塬村人,他刻苦好學,堅持行醫,為民間治病。他有高尚的醫德,主張行醫不應有貪求財物的私念,對患者要有同情愛護之心,不論貴賤親疏要一視同仁。
70多歲時寫成傑出的醫學著作《備急千金要方》。後來又感到《千金要方》不夠完善,又在百歲高齡的時候,完成了《千金翼方》一書。書成第二年便離開了人世。
他的醫學著作所以要以「千金」命名,是因為人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由於他在中醫中葯方面的重大貢獻,後世尊之為「葯王」。
6、沈括(1033-1097),字存中,北宋科學家杭州錢塘人。沈括的科學貢獻遍及天文、數學、物理、地質、氣象、生物、醫學等各領域。夢溪筆談》全面總結了宋朝以前我國科學技術成就,在世界上享有極高聲譽。
在數學上,他發明了「隙積術」和「會圓術」,「隙積術」比國外計算高階等差級數的公式早500 多年,「會圓術」是我國球面三角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沈括提出的地磁有偏角存在現象,比哥倫布1492年橫渡大西洋時「首次」發現磁偏角現象要早400 年。
李約瑟教授稱沈括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贊許他的著作《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
7、魯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時期魯國人,姬姓,公輸氏,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又稱魯盤或者魯般,慣稱「魯班」。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
2400多年來,人們把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和發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關他的發明和創造的故事,實際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故事。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
8、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
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游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
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被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
9、一行(公元683年~公元727年),佛法名號。中國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釋學家,本名張遂,魏州昌樂(今河南省南樂縣)人。
張遂的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襄州都督、郯國公張公謹。其父張擅為武功縣令。張氏家族在武則天時代已經衰微。張遂自幼關中,刻苦學習歷象和陰陽五行之學。青年時代即以學識淵博聞名於長安。為避開武則天侄的糾纏,剃度為僧,取名一行。
先後在嵩山、天台山、當陽山學習釋教經典和天文數學。曾翻譯過多種印度佛經,後成為佛教一派——密宗的領袖。
唐朝開元九年(公元721年),據李淳風的《麟德歷》幾次預報日食不準,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編新歷。一行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編制《大衍歷》,他在製造天文儀器、觀測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測量方面有很大貢獻。
10、蔡倫(?-121年),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後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斗爭自殺身亡。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
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
Ⅳ 中國近代史上的大科學家有哪些他們的簡介呢
數學家
華羅庚 「數學,如音樂一樣,以奇才輩出而著稱,這些人即便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也才華橫溢。雖然華羅庚謙虛地避免使用奇才這個詞,但它卻恰當地描述了這位傑出的中國數學家。」 --G·B·Kolata 華羅庚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是一個自學成才的數學家。 他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一個城市貧民的家庭,1985年6月12日,中國數學屆隕滅一顆巨星-華羅庚在日本講學時不幸因心肌梗塞逝世了。 華羅庚是蜚聲中外的數學家。他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與多復便函數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開拓者。他的著名學術論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復變函數論》,由於應用了前人沒有用過的方法,在數學領域內做了開拓性的工作,於1957年榮獲我國科學一等獎。他研究的成果被國際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布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羅庚一生精勤不倦,奮斗不息,著作很多,研究領域很廣。他共發表學術論文約二百篇,專著有《堆壘素數論》、《高等數學引論》、《指數和的估計及其在數論中的應用》、《典型群》、《多復變數函數論中的典型域的分析》、《數論引導》、《數值積分及其應用》、《從單位圓談起》、《優選法》、《二階兩個自變數兩個未知函數的常系數偏微分方程》、《華羅庚論文選集》等12部。 吳文俊 數學家。1919年5月12日生於上海市。1940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47年赴法國留學。在巴黎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進行數學研究,1949年獲法國國家科學博士學位。1951年回國。1957年被聘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歷任北京大學數學系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及副所長,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及副所長、名譽所長、數學機械化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國數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副主任、主任等職。 吳文俊主要從事拓撲學、機器證明學等方面的研究並取得多項突出成果,是中國數學機械化研究的創始人,為中國數學研究和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52年刊印出版的博士論文《球纖維示性類》是對球纖維理論基本問題的重要貢獻。從40年代起示性類、示嵌類等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並有許多重要應用,被國際數學界稱為「吳文俊公式」、「吳文俊示性類」,已被編入許多名著。這方面成果曾獲195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金)一等獎。60年代繼續進行示嵌類方面的研究,獨創性地發現了新的拓撲不變數,其中關於多面體的嵌入和浸入方面的成果至今仍居世界領先地位。在龐特雅金示性類方面的成果,是拓撲學纖維叢理論和微分流形的幾何學的一項基本理論研究,有深刻的理論意義。近年來創立了定理機器證明的吳文俊原理(國際上稱為「吳方法」),實現了初等幾何與微分幾何定理的機器證明,居於世界領先地位。這一重要創新改變了自動推理研究的面貌,在定理機器證明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並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它將引起數學研究方式的變革。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曾獲1978年全國數學大會重大成果獎和1980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在機器發現和創造定理的研究方面,以及代數幾何、中國數學史、對策論等研究中也作出了重要貢獻 楊樂 數學家。1939年11月10日生於江蘇南通。1956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1962年畢業,同年考取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生,1966年研究生畢業後留所工作。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數學會秘書長、理事長。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楊樂在函數模分布論、輻角分布論、正規族等領域,以其眾多極富創造性的重要貢獻,20年來一直站在世界最前列,是國際上的領頭數學家之一。 一、對整函數、亞純函數的虧值、虧量函數進行了深入研究 與張廣厚合作在亞純函數的虧值數目與Borel方向數目間首次建立了密切聯系;在引進虧函數後,給出有窮下級亞純函數總虧量的估計,從而證明了其虧函數是可數的;給出亞純函數結合於導數的總虧量的估計,徹底解決了著名學者D.Drasin70年代提出的3個問題。 二、對正規族作了系統研究,獲得了一些新的重要的正規定則 楊樂建立了正規族與不動點之間的聯系正規族與微分多項式之間的聯系,解決了著名學者W.K.Hayman提出的一個正規族問題等。 三、對整函數和亞純函數的輻角分布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 楊樂研究在亞純函數涉及的導數的輻角分布時,獲得了一種新型的奇異方向;對輻角分布與重值間的關系得到了深入的結果;完全刻劃了亞純函數Borel方向的分布規律;與Hayman合作解決了Littlewood的一個猜想。 楊樂的上述各項重要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與許多引用,他所得到的虧量關系,被國外學者稱為「楊樂虧量關系『等。
Ⅳ 有哪些科學家的故事
關於愛因斯坦的故事
(故事1)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母親的再三告誡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
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 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後來,鑽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象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裡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 於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 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他生命的熠熠光輝。
有了正確的參照物,才會有正確的方向與行動,切忌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
(故事2) 面對那麼多成就卓越的人,也許你會自慚形穢地說:「我這么笨,怎麼可能成才呢?」,「我太平凡了,根本不是成為偉大偉人的料!」下面我就給你講述一個老師、校長都認為他很笨的人的成才故事。
這個人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個當年被校長認為「干什麼都不會有作為」的笨學生,經過艱苦的努力,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創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現代最傑出的物理學家。
1879年3月14日,一個小生命降生在德國的一個叫烏爾姆的小城。父母為他起了一個很有希望的名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看著他那可愛的模樣,父母對他寄託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沒過多久,父母就開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說話了,已經三歲的愛因斯坦才「咿呀」學語。後來,愛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兩歲的瑪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說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 看著舉止遲鈍的愛因斯坦,父母開始憂慮。他們擔心他的智能是否會不及常人。直到10歲時,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學。可是,在學校里,愛因斯坦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嘲笑,大家都稱他為「笨傢伙」。學校要求學生上下課都按軍事口令進行,由於愛因斯坦的反應遲鈍,經常被教師呵斥、罰站。有的老師甚至指著他的鼻子罵:「這鬼東西真笨,什麼課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藝課上,老師從學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張做得很不像樣的木凳對大家說:「我想,世界上也許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鬨堂大笑中,愛因斯坦紅著臉站起來說:「我想,這種凳子是有的!」說著,他從課桌里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凳子,說:「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還不行,卻比這兩個強得多!」一口氣講了這么多話,愛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驚。老師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裡不知說什麼好。
在譏諷和侮辱中,愛因斯坦慢慢地長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盧伊特波爾德中學。在中學里,他喜愛上了數學課,卻對其餘那些脫離實際和生活的課不感興趣。孤獨的他開始在書籍中尋找寄託,尋找精神力量。就這樣,愛因斯坦在書中結識了阿基米德、牛頓、笛卡爾、歌德、莫扎特……書籍和知識為他開拓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視野開闊了,愛因斯坦頭腦里思考的問題也就多了。 一天,他對經常輔導他數學的舅舅說:「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間里振動著的電磁波呢?」舅舅用異樣的目光盯著他看了許久,目光中既有贊許,又有擔憂。因為他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同一般,將會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動。此後,愛因斯坦一直被這個問題苦苦折磨著。1895年秋天,愛因斯坦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報考瑞士蘇黎士大學。可是,他卻失敗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後的他沒有氣餒,參加了中學補習。一年以後,他獲得了中學補習合格證書,並且考入了蘇黎士綜合工業大學。這時的他,已經在為自己的未來做准備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課外閱讀和實驗室里。教授們看見他讀和學習無關書、做和考分無關的試驗,非常不滿和生氣,認為他「不務正業」。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時,正趕上經濟危機爆發,由於他是猶太人血統,又沒有關系,沒有錢,所以只好失業在家。為了生活,他只好到處張貼廣告,靠講授物理獲得每小時3法郎的生活費。這段失業的時間,給了愛在斯坦很大的幫助。在授課過程中,他對傳統物理學進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對傳統學術觀點的猛烈沖擊。經過高度緊張興奮的五個星期的奮斗,愛因斯坦寫出了9000字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由此產生。可以說,這是物理學史上的一次決定性的、偉大的宣言,是物理學向前邁進的又一里程碑。
盡管還有許多人對此表示反對,甚至還有人在報上發表批評文章,但是,愛因斯坦畢竟還是得到了社會和學術界的重視。在短短的時間里,竟然有15所大學給他授予了博士證書,法國、德國、美國、波蘭等許多國家的著名大學也想聘請他做教授。當年被人們稱為「笨蛋」,「笨東西」,認為無法成才的愛因斯坦,終於成了全世界公認的、當代最傑出的聰明人物。由「丑小鵝」變為「白天鵝」,這說明了什麼呢? 我想,愛因斯坦的話是最好的答案。當許多年輕人纏住他,要他說出成功的秘訣時,他信筆寫下了一個公式:A=x+y+z,並解釋道:「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奮,y表示正確的方法,那麼z呢,則表示務必少說空話。」許多年來,愛因斯坦的這個神奇的成功等式一直被人們傳頌著。從愛因斯坦的奮斗歷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正是勤奮、正確的方法和少說空話使愛因斯坦由笨頭笨腦變為巨人的。
可見,一個人不聰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泄自己的氣。只要你肯為你的目標付出艱辛的勞動,並配合正確的方法,就一定會得到成功女神的酬勞。許多在事業上有成就的人,在童年時代、少年時代並不一定能顯出鋒芒畢露的優勢,相反,他們卻太平凡,甚至顯出遲鈍、愚笨的樣子,常常要被周圍的人嘲笑、譏諷。如果因為自己笨就灰心喪氣,不再努力,那不是將自己潛在的才華、能力都扼殺在搖籃中了嗎?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才能,每一個人在生命的長河中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星座。如果你覺得自己笨,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尋找到你自己的星座。正如愛因斯坦對別的事物遲鈍,卻對物理和數學特別喜愛一樣,當你找到自己的星座時,你定會放射出與眾不同的異彩。
試試看,盡快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愛因斯坦小時候的故事 熱
愛因斯坦小時候的故事
(故事3) 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是 一個猶太人。愛因斯坦小時候學習成績不好,但是他非常善於動腦筋,經常會相到一些別人
不容易想到的東西。有一次手工課上,老師教大家疊紙盒。正當大家都忙於疊紙盒的時候,老師卻發現愛因斯坦趴在桌
子上。老師以為準是小愛因斯坦懶惰,不想動手,於是走過去問愛因斯坦為什麼不動手疊紙盒。愛因斯坦抬了抬,問道
:「老師,您知道一張紙的厚度嗎?」老師說:「這個很好測量啊,你先測出100張紙的厚度,然後除以100不就得出一
張紙的厚度了嗎?」愛因斯坦拿出直尺,准確地測量了一下,然後計算得出一張紙的厚度是0.08毫米。老師這時候想出
一個問題,便問大家:「同學們,現在一張紙的厚度是0.08毫米,那麼我要是把這張紙對折30次以後,該是多高啊?」
聽到老師的問題,同學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大概有10多米吧,」有的同學回答道。老師說:「太少了」
老師是搖頭,到底有多高呢?只見小愛因斯坦站起來說:「應該比阿爾卑斯山還要高。」他剛說完,就招來同學們的一
一陣鬨堂大笑,怎麼可能呢?小小的一片紙折了30次就會比一座高山還要高,同學們都以為他在吹牛。這個時候,只
有老師沒有笑,因為他已經開始注意到這個小愛因斯坦了。「愛因斯坦的回答是正確的。」老師的一句話把在座的同學
都震驚了。「會有那麼高嗎?」同學們都在懷疑。愛因斯坦不慌不忙地站了起來,走到前面,拿了支粉筆開始了他對一
張紙對折30次後的厚度計算。只見他在黑板上寫下這樣一個算式:
0.08×(2×2×。。。。。×2)=85896米,確實要比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都要高。
從那以後,同學們都開始對愛因斯坦刮目相看了,直到最後愛因斯坦成為一名著名的科學家。
想像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像卻可以包圍世界。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故事4)阿爾伯特爬著山的陡坡,深吸了一口山間清新的空氣。在他前面是溫特勒教授——他是阿爾伯特和一些同學所欣賞的屈指可數的幾個老師之一。溫特勒教授經常帶學生到瑞士的阿爾卑斯山遠足。阿爾伯特看著反射在雪山上的日光,思緒飄開了。他想,「如果人能夠以光速前進,那會是什麼情景呢?」阿爾伯特陷於沉思中,沒有注意前方的路,突然他絆了一跤,滑向了懸崖的邊緣!就在他快要跌下山谷的時候,阿爾伯特抓住了一塊冰冷的岩石,一個朋友用手杖把他拉了上來。
「謝謝!」阿爾伯特抓著手杖說,「你救了我的命!」
愛因斯坦相對論令人震驚的結論是:時間、重量和質量並不是恆定的。高速前進時,時間、重量和質量都會變小。只有光速是恆定不變的。這是因為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即E=mc?2阿爾伯特·
愛因斯坦因思考科學問題而走神,這可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那一年的晚些時候,16歲的阿爾伯特寫了他的第一篇科學論文,論文題為《對磁場中以太狀態的研究》。這篇論文提出了在阿爾伯特心裡思考了很久而許多科學家卻從沒有考慮過的問題。這為他後來成為一名人類歷史上最卓爾不群的科學家奠定了基礎。這個科學家的理論改變了我們認識宇宙的方式。
空閑的時候,愛因斯坦喜歡拉小提琴和航海。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生於德國的烏爾姆。他出生時,祖母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太胖了!太胖了!」阿爾伯特的頭大得出奇,家人都擔心他是不是有什麼嚴重的疾病。但阿爾伯特卻長成了一個健康又相當正常的孩子。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靠賣羽絨墊養活全家,母親波林照料阿爾伯特和他的妹妹瑪雅。母親鼓勵阿爾伯特要盡自己所能探究、質疑世界。5歲的一天,母親給了他一個指南針玩。阿爾伯特對針的擺動感到很好奇,覺得肯定有一種力量使針總是指著同一個方向。他突然意識到「在事物背後,深藏著某種東西」。
雖然愛因斯坦才智過人,可他同時又非常粗心:他經常找不到鑰匙,衣服扣從來都扣不齊,他甚至還會忘記吃飯!
好奇心佔領了阿爾伯特。這也使他在學校很難集中精力學習。他時常冥想自然界「隱藏的」力量。他在課上發言時,老師總覺得他講得太慢了。不久大家就開始叫他「笨蛋先生」。就連校長都說他肯定會一事無成。可是對阿爾伯特來說,要在課堂上集中精力簡直是不可能的,課上只有背誦事實,孩子們甚至連提問都不被允許!
後來有一天,家人的朋友給了他一本幾何書看,這可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12歲的阿爾伯特只花了很短的時間就讀完了全書,看完了所有的等式。不久,他便開始看各類科學書籍,只要是他能弄得到的書他都讀,如《力和物質》,《宇宙》等等。13歲時,他已經看完了伊曼紐爾·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這是一本極其復雜深奧的理論書籍,就連一些教授都很難弄懂。阿爾伯特家的一位朋友這樣說道:「康德的著作,對普通人來說晦澀難懂,可是阿爾伯特卻能讀得很透徹。」雖然老師仍把他視為白痴,可家人已經逐漸發現他們的兒子對世界抱有獨特的看法。
後來阿爾伯特勉強地高中畢業了,並進入了瑞士的一所技術學校繼續學習。21歲時,他獲得了學位,可是卻找不到教師工作。於是他便在瑞士專利辦公室找了份活干。阿爾伯特很喜歡這項工作,因為他可以接觸到最新的發明,還能在空餘時間思考物理問題。在專利辦公室工作的頭三年裡,他潛心自己對物理的鑽研思考,最後提出了著名的「相對論」(即E=mc?2)。這一理論涉及的是人類如何看待時間、空間和現實的重大問題。愛因斯坦的想法徹底推翻了其它已經確立的理論。
科學界驚駭不已。一個底層的專利職員怎麼會提出物理界這么一個革命性的理論呢?盡管人們對愛因斯坦的理論還存在爭議,但他的才華最終得到了認可。他先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得到了教授職位,然後又在德國的柏林獲得教授頭銜,還是被邀請參加在比利時召開的世界物理大會上最年輕的學者。愛因斯坦熱愛教書,不論是教授還是學生,都從歐洲各地趕來聽他的講座。1919年,愛因斯坦的事業已如日中天。那一年,英國的科學家證明了愛因斯坦的理論是正確的!世界一時間沸騰開了,愛因斯坦也因此舉世聞名。1922年,他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這肯定是他的小學老師連做夢都沒想到的事!
電視和熒光燈的發明來自於愛因斯坦所發現的光電效應理論,該理論證明光能夠像波和粒子一樣運動。
物理並不是愛因斯坦唯一的愛好。他還是個和平主義者,認為戰爭是錯的。居住在歐洲期間,他親眼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和毀滅,他也感覺到了又一場世界大戰正在德國醞釀。他向德國政府提出抗議,但徒勞無功。種族主義者和政治極端主義者希特勒,還有他的納粹黨,正獲得德國的更多控制權,限制猶太公民的權利。愛因斯坦也是猶太人,他擔心自己的生命會受到威脅(實際上,在戰爭結束時,納粹已經殘害了數百萬的猶太人)。於是在1933年逃往美國,成為了普林斯坦大學的教授。
1939年,希特勒進攻鄰國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打響了。愛因斯坦擔心納粹會利用他的理論E=mc?2來製造一種原子武器,贏得戰爭。他寫信給美國總統弗蘭克林·羅斯福,建議美國資助原子武器研究項目。作為一個反戰主義者,愛因斯坦肯定是經過掙扎才作出了這樣的決定。但是由納粹統治世界的威脅更使他顫栗。羅斯福總統贊成他的提議,於是一群物理學家開始進行「曼哈頓計劃」 ——研製原子彈的絕密任務。
愛因斯坦死後不久就發現了周期表中的第99個元素,人們把它命名為「鎄」元素。(愛因斯坦的英文是Einstein, 鎄的英文是Einsteinium)
雖然愛因斯坦的E=mc?2等式是該計劃的關鍵所在,但他並沒有直接參與研究。1945年8月,美國向德國盟友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轟炸結束了戰爭,可也殺害了幾十萬無辜的日本人民。此後愛因斯坦從未擺脫過使用原子彈的陰影,在後半生里,他極力主張和平。他說:「和平是無法通過暴力獲得的,只有通過理解才能獲取和平。」
愛因斯坦還是猶太復國政治運動的參與者,該運動企圖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新國家。在該組織的努力下,以色列於1948年建立。1952年,以色列總統傑姆·魏茨曼逝世,以色列人將總統之位獻給了愛因斯坦!雖然愛因斯坦倍感榮幸,但還是拒絕了,他解釋說他年紀太大了,也沒有經驗,不能勝任總統。
三年後,愛因斯坦因心力衰竭而離開了人世。在他的床邊還有幾個為完成的等式。他想用那些等式證明什麼呢?我們永遠都不得而知。但是我們知道的是,愛因斯坦是世界上最偉大傑出的人之一——一位物理天才,和平的愛好者,猶太人的楷模和領袖。然而對於這一切,愛因斯坦也許會說:「我並沒有什麼天分……我只是非常好奇。」
你將如何震撼世界?
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研究生命動力的生物學家。我要研究活細胞是如何工作、生存和繁殖的,還要研究活細胞的生存環境。是比爾·奈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激發了我的靈感,我希望自己能成為像他們那樣傑出的科學家。作為生物學家我想成就的兩件事是:阻止動物艾滋病和發現一種新的未知生物體。
【軼事】
■愛因斯坦逃學記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由於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義大利與父母團聚。 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麼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學成績優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生那裡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麼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願,也顧不得什麼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並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後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成功的秘訣
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問愛因斯坦關於他成功的秘決。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還是二十二歲的青年時,我已經發現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這公式的秘密告訴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說廢話!這公式對我有用,我想對許多人也是一樣有用。」
■拒絕出任以色列第二任總統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誕生,但不久以色列與周圍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便爆發了。已經定居在美國十多年的愛因斯坦立即向媒體宣稱:「現在,以色列人再不能後退了,我們應該戰斗。猶太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一個對他們存有敵對情緒的世界上生存下去。」1952年11月9日,愛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總統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駐美國大使向愛因斯坦轉達了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請愛因斯坦為以色列共和國總統候選人。當日晚,一位記者給愛因斯坦的住所打來電話,詢問愛因斯坦:「聽說要請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國總統,教授先生。您會接受嗎?」「不會。我當不了總統。」「總統沒有多少具體事務,他的位置是象徵性的。教授先生,您是最偉大的猶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偉大的人。由您來擔任以色列總統,象徵猶太民族的偉大,再好不過了。」「不,我幹不了。」 愛因斯坦剛放下電話,電話鈴又響了。這次是駐華盛頓的以色列大使打來的。大使說:「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國總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請問一下,如果提名您當總統候選人,您願意接受嗎?」「大使先生,關於自然,我了解一點,關於人,我幾乎一點也不了解。我這樣的人,怎麼能擔任總統呢?請您向報界解釋一下,給我解解圍。」 大使進一步勸說:「教授先生,已故總統魏茨曼也是教授呢。您能勝任的。」「魏茨曼和我不是一樣的。他能勝任,我不能。」「教授先生,每一個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個猶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愛因斯坦的確被同胞們的好意感動了,但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委婉地拒絕大使和以色列政府,又不使他們失望,不讓他們窘迫。不久,愛因斯坦在報上發表聲明,正式謝絕出任以色列總統。在愛因斯坦看來,「當總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時,他還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話:「方程對我更重要些,因為政治是為當前,而方程卻是一種永恆的東西。」
■愛因斯坦怎樣走近中國?
早在1919年,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開始介紹到中國,特別是通過1920年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講學,給中國學術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愛因斯坦本人的目光也曾一次次地投射到古老而陌生的中國,1922年冬天,他應邀到日本講學,往返途中,兩次經過上海,一共停留了三天,親眼看到了處於苦難中的中國,並寄予深切的同情。他在旅行日記中記下「悲慘的圖象」和他的感慨:「在外表上,中國人受人注意的是他們的勤勞,是他們對生活方式和兒童福利的要求的低微。他們要比印度人更樂觀,也更天真。但他們大多數是負擔沉重的:男男女女為每日五分錢的工資天天在敲石子。他們似乎魯鈍得不理解他們命運的可怕。」「愛因斯坦看到這個在勞動著,在呻吟著,並且是頑強的民族,他的社會同情心再度被喚醒了。他認為,這是地球上最貧困的民族,他們被殘酷地虐待著,他們所受的待遇比牛馬還不如。」(許良英等編譯《愛因斯坦文集》,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20、21頁)十幾年後(1936年),愛因斯坦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與前來年進修的周培源第一次個別交談時就說:「中國人民是苦難的人民。」他的同情是真摯的、發自內心的,不是掛在嘴上,而是付諸行動的。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日本從東北作為突破口侵略中國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當時的國際社會卻表現出無奈和無能,當年11年17日,愛因斯坦公開譴責日本侵略東三省的行徑,呼籲各國聯合起來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可惜迴音空盪。1932年10月,「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毛澤東語)、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陳獨秀(時已被開除出黨)在上海被捕,他和羅素、杜威等具有國際聲望的知識分子聯名致電蔣介石,要求釋放。1937年3月,主張抗日的沈鈞儒、章乃器、王造時、史良等「七君子」鋃鐺入獄後,他又聯合杜威、孟祿等著名知識分子通電援救,向國民黨當局施加道義的壓力。1938年6月,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他還和羅斯福總統的長子一同發起「援助中國委員會」,在美國2000個城鎮開展援華募捐活動。 愛因斯坦是真正的世界公民,他的愛是沒有國界的,他對中國的感情沒有任何功利色彩,完全建立在人類的同情心和強烈的人道主義情懷之上。他的思想也對中國日益產生深刻而久遠的影響,「九一八」事變後不久,還在讀初二的少年許良英就是他的熱情崇拜者,希望長大了做一個像他那樣的科學家。1934年,愛因斯坦的文集《我的世界觀》在歐洲出版,幾年後(1937年抗戰前夕)就有了中譯本,是留學法國的物理學教授葉蘊理根據法文譯本轉譯的,由於國難當頭,這本書並沒有引起多少反響,但青年許良英在1938年上大學前有幸買到了一本,並認真精讀了一遍,深受啟發,開始嚴肅地思考人生的意義、人與國家的關系等問題,愛因斯坦的許多至理名言令他終生難忘,愛因斯坦的形象在他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始終佔有重要的地位。1955年,愛因斯坦去世後,許良英和周培源都曾發表長篇悼念文章。不幸的是1968年到1976年的8年間,愛因斯坦在中國竟成了「本世紀以來最自然科學領域中最大的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四人幫」掀起了一場荒誕的批評愛因斯坦運動,好在多數科學家不予理睬,實際上進行了抵制。1979年,北京還隆重舉行了愛因斯坦誕辰100周年的紀念大會
有一天,愛因斯坦走在紐約的大街上。他最好的朋友遇見了他。並對他說:「愛因斯坦,你該買件新衣服了。看看你的衣服多舊啊!」但是愛因斯坦卻回答說:「沒關系的,這里沒有人認識我。」
幾年以後,愛因斯坦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但是他仍然穿著那件衣服。那位朋友再次遇見他,告訴他去買件新衣服。但是愛因斯坦說:「我不需要買新衣服了,這里每個人都認識我。」
Ⅵ 科學家裡面為什麼沒有肥胖人士
有,只是很少,也是沒有名氣的。因為肥肉和科學家是對立的。沒有不吃不睡的勞累精神,是當不了人前的科學家的,既然著名的科學家這樣的累,又怎麼會肥胖呢?
Ⅶ 科學家在針對肥胖方面做出了哪些研究發現
減肥也不再是個人的事情,幾十年來,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致力於研究快速而簡專單的減肥方法。屬最近,一家瑞士公司宣布,他們已經找到了一種獨特的減肥方法:注射「肥胖疫苗」,而且將在未來10年內推廣到市場上去。當然,這和預防小兒麻痹症或流感的疫苗是有區別的,因為「肥胖疫苗」可以治療肥胖,而不僅僅只是預防。
Ⅷ 科學家的故事有哪些
關於愛因斯坦的故事
(故事1)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母親的再三告誡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
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 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後來,鑽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象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裡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 於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 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他生命的熠熠光輝。
有了正確的參照物,才會有正確的方向與行動,切忌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
(故事2) 面對那麼多成就卓越的人,也許你會自慚形穢地說:「我這么笨,怎麼可能成才呢?」,「我太平凡了,根本不是成為偉大偉人的料!」下面我就給你講述一個老師、校長都認為他很笨的人的成才故事。
這個人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個當年被校長認為「干什麼都不會有作為」的笨學生,經過艱苦的努力,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創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現代最傑出的物理學家。
1879年3月14日,一個小生命降生在德國的一個叫烏爾姆的小城。父母為他起了一個很有希望的名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看著他那可愛的模樣,父母對他寄託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沒過多久,父母就開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說話了,已經三歲的愛因斯坦才「咿呀」學語。後來,愛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兩歲的瑪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說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 看著舉止遲鈍的愛因斯坦,父母開始憂慮。他們擔心他的智能是否會不及常人。直到10歲時,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學。可是,在學校里,愛因斯坦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嘲笑,大家都稱他為「笨傢伙」。學校要求學生上下課都按軍事口令進行,由於愛因斯坦的反應遲鈍,經常被教師呵斥、罰站。有的老師甚至指著他的鼻子罵:「這鬼東西真笨,什麼課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藝課上,老師從學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張做得很不像樣的木凳對大家說:「我想,世界上也許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鬨堂大笑中,愛因斯坦紅著臉站起來說:「我想,這種凳子是有的!」說著,他從課桌里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凳子,說:「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還不行,卻比這兩個強得多!」一口氣講了這么多話,愛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驚。老師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裡不知說什麼好。
在譏諷和侮辱中,愛因斯坦慢慢地長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盧伊特波爾德中學。在中學里,他喜愛上了數學課,卻對其餘那些脫離實際和生活的課不感興趣。孤獨的他開始在書籍中尋找寄託,尋找精神力量。就這樣,愛因斯坦在書中結識了阿基米德、牛頓、笛卡爾、歌德、莫扎特……書籍和知識為他開拓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視野開闊了,愛因斯坦頭腦里思考的問題也就多了。 一天,他對經常輔導他數學的舅舅說:「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間里振動著的電磁波呢?」舅舅用異樣的目光盯著他看了許久,目光中既有贊許,又有擔憂。因為他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同一般,將會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動。此後,愛因斯坦一直被這個問題苦苦折磨著。1895年秋天,愛因斯坦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報考瑞士蘇黎士大學。可是,他卻失敗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後的他沒有氣餒,參加了中學補習。一年以後,他獲得了中學補習合格證書,並且考入了蘇黎士綜合工業大學。這時的他,已經在為自己的未來做准備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課外閱讀和實驗室里。教授們看見他讀和學習無關書、做和考分無關的試驗,非常不滿和生氣,認為他「不務正業」。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時,正趕上經濟危機爆發,由於他是猶太人血統,又沒有關系,沒有錢,所以只好失業在家。為了生活,他只好到處張貼廣告,靠講授物理獲得每小時3法郎的生活費。這段失業的時間,給了愛在斯坦很大的幫助。在授課過程中,他對傳統物理學進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對傳統學術觀點的猛烈沖擊。經過高度緊張興奮的五個星期的奮斗,愛因斯坦寫出了9000字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由此產生。可以說,這是物理學史上的一次決定性的、偉大的宣言,是物理學向前邁進的又一里程碑。
盡管還有許多人對此表示反對,甚至還有人在報上發表批評文章,但是,愛因斯坦畢竟還是得到了社會和學術界的重視。在短短的時間里,竟然有15所大學給他授予了博士證書,法國、德國、美國、波蘭等許多國家的著名大學也想聘請他做教授。當年被人們稱為「笨蛋」,「笨東西」,認為無法成才的愛因斯坦,終於成了全世界公認的、當代最傑出的聰明人物。由「丑小鵝」變為「白天鵝」,這說明了什麼呢? 我想,愛因斯坦的話是最好的答案。當許多年輕人纏住他,要他說出成功的秘訣時,他信筆寫下了一個公式:A=x+y+z,並解釋道:「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奮,y表示正確的方法,那麼z呢,則表示務必少說空話。」許多年來,愛因斯坦的這個神奇的成功等式一直被人們傳頌著。從愛因斯坦的奮斗歷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正是勤奮、正確的方法和少說空話使愛因斯坦由笨頭笨腦變為巨人的。
可見,一個人不聰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泄自己的氣。只要你肯為你的目標付出艱辛的勞動,並配合正確的方法,就一定會得到成功女神的酬勞。許多在事業上有成就的人,在童年時代、少年時代並不一定能顯出鋒芒畢露的優勢,相反,他們卻太平凡,甚至顯出遲鈍、愚笨的樣子,常常要被周圍的人嘲笑、譏諷。如果因為自己笨就灰心喪氣,不再努力,那不是將自己潛在的才華、能力都扼殺在搖籃中了嗎?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才能,每一個人在生命的長河中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星座。如果你覺得自己笨,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尋找到你自己的星座。正如愛因斯坦對別的事物遲鈍,卻對物理和數學特別喜愛一樣,當你找到自己的星座時,你定會放射出與眾不同的異彩。
試試看,盡快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愛因斯坦小時候的故事 熱
愛因斯坦小時候的故事
(故事3) 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是 一個猶太人。愛因斯坦小時候學習成績不好,但是他非常善於動腦筋,經常會相到一些別人
不容易想到的東西。有一次手工課上,老師教大家疊紙盒。正當大家都忙於疊紙盒的時候,老師卻發現愛因斯坦趴在桌
子上。老師以為準是小愛因斯坦懶惰,不想動手,於是走過去問愛因斯坦為什麼不動手疊紙盒。愛因斯坦抬了抬,問道
:「老師,您知道一張紙的厚度嗎?」老師說:「這個很好測量啊,你先測出100張紙的厚度,然後除以100不就得出一
張紙的厚度了嗎?」愛因斯坦拿出直尺,准確地測量了一下,然後計算得出一張紙的厚度是0.08毫米。老師這時候想出
一個問題,便問大家:「同學們,現在一張紙的厚度是0.08毫米,那麼我要是把這張紙對折30次以後,該是多高啊?」
聽到老師的問題,同學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大概有10多米吧,」有的同學回答道。老師說:「太少了」
老師是搖頭,到底有多高呢?只見小愛因斯坦站起來說:「應該比阿爾卑斯山還要高。」他剛說完,就招來同學們的一
一陣鬨堂大笑,怎麼可能呢?小小的一片紙折了30次就會比一座高山還要高,同學們都以為他在吹牛。這個時候,只
有老師沒有笑,因為他已經開始注意到這個小愛因斯坦了。「愛因斯坦的回答是正確的。」老師的一句話把在座的同學
都震驚了。「會有那麼高嗎?」同學們都在懷疑。愛因斯坦不慌不忙地站了起來,走到前面,拿了支粉筆開始了他對一
張紙對折30次後的厚度計算。只見他在黑板上寫下這樣一個算式:
0.08×(2×2×。。。。。×2)=85896米,確實要比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都要高。
從那以後,同學們都開始對愛因斯坦刮目相看了,直到最後愛因斯坦成為一名著名的科學家。
想像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像卻可以包圍世界。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故事4)阿爾伯特爬著山的陡坡,深吸了一口山間清新的空氣。在他前面是溫特勒教授——他是阿爾伯特和一些同學所欣賞的屈指可數的幾個老師之一。溫特勒教授經常帶學生到瑞士的阿爾卑斯山遠足。阿爾伯特看著反射在雪山上的日光,思緒飄開了。他想,「如果人能夠以光速前進,那會是什麼情景呢?」阿爾伯特陷於沉思中,沒有注意前方的路,突然他絆了一跤,滑向了懸崖的邊緣!就在他快要跌下山谷的時候,阿爾伯特抓住了一塊冰冷的岩石,一個朋友用手杖把他拉了上來。
「謝謝!」阿爾伯特抓著手杖說,「你救了我的命!」
愛因斯坦相對論令人震驚的結論是:時間、重量和質量並不是恆定的。高速前進時,時間、重量和質量都會變小。只有光速是恆定不變的。這是因為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即E=mc2阿爾伯特·
愛因斯坦因思考科學問題而走神,這可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那一年的晚些時候,16歲的阿爾伯特寫了他的第一篇科學論文,論文題為《對磁場中以太狀態的研究》。這篇論文提出了在阿爾伯特心裡思考了很久而許多科學家卻從沒有考慮過的問題。這為他後來成為一名人類歷史上最卓爾不群的科學家奠定了基礎。這個科學家的理論改變了我們認識宇宙的方式。
空閑的時候,愛因斯坦喜歡拉小提琴和航海。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生於德國的烏爾姆。他出生時,祖母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太胖了!太胖了!」阿爾伯特的頭大得出奇,家人都擔心他是不是有什麼嚴重的疾病。但阿爾伯特卻長成了一個健康又相當正常的孩子。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靠賣羽絨墊養活全家,母親波林照料阿爾伯特和他的妹妹瑪雅。母親鼓勵阿爾伯特要盡自己所能探究、質疑世界。5歲的一天,母親給了他一個指南針玩。阿爾伯特對針的擺動感到很好奇,覺得肯定有一種力量使針總是指著同一個方向。他突然意識到「在事物背後,深藏著某種東西」。
雖然愛因斯坦才智過人,可他同時又非常粗心:他經常找不到鑰匙,衣服扣從來都扣不齊,他甚至還會忘記吃飯!
好奇心佔領了阿爾伯特。這也使他在學校很難集中精力學習。他時常冥想自然界「隱藏的」力量。他在課上發言時,老師總覺得他講得太慢了。不久大家就開始叫他「笨蛋先生」。就連校長都說他肯定會一事無成。可是對阿爾伯特來說,要在課堂上集中精力簡直是不可能的,課上只有背誦事實,孩子們甚至連提問都不被允許!
後來有一天,家人的朋友給了他一本幾何書看,這可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12歲的阿爾伯特只花了很短的時間就讀完了全書,看完了所有的等式。不久,他便開始看各類科學書籍,只要是他能弄得到的書他都讀,如《力和物質》,《宇宙》等等。13歲時,他已經看完了伊曼紐爾·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這是一本極其復雜深奧的理論書籍,就連一些教授都很難弄懂。阿爾伯特家的一位朋友這樣說道:「康德的著作,對普通人來說晦澀難懂,可是阿爾伯特卻能讀得很透徹。」雖然老師仍把他視為白痴,可家人已經逐漸發現他們的兒子對世界抱有獨特的看法。
後來阿爾伯特勉強地高中畢業了,並進入了瑞士的一所技術學校繼續學習。21歲時,他獲得了學位,可是卻找不到教師工作。於是他便在瑞士專利辦公室找了份活干。阿爾伯特很喜歡這項工作,因為他可以接觸到最新的發明,還能在空餘時間思考物理問題。在專利辦公室工作的頭三年裡,他潛心自己對物理的鑽研思考,最後提出了著名的「相對論」(即E=mc2)。這一理論涉及的是人類如何看待時間、空間和現實的重大問題。愛因斯坦的想法徹底推翻了其它已經確立的理論。
科學界驚駭不已。一個底層的專利職員怎麼會提出物理界這么一個革命性的理論呢?盡管人們對愛因斯坦的理論還存在爭議,但他的才華最終得到了認可。他先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得到了教授職位,然後又在德國的柏林獲得教授頭銜,還是被邀請參加在比利時召開的世界物理大會上最年輕的學者。愛因斯坦熱愛教書,不論是教授還是學生,都從歐洲各地趕來聽他的講座。1919年,愛因斯坦的事業已如日中天。那一年,英國的科學家證明了愛因斯坦的理論是正確的!世界一時間沸騰開了,愛因斯坦也因此舉世聞名。1922年,他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這肯定是他的小學老師連做夢都沒想到的事!
電視和熒光燈的發明來自於愛因斯坦所發現的光電效應理論,該理論證明光能夠像波和粒子一樣運動。
物理並不是愛因斯坦唯一的愛好。他還是個和平主義者,認為戰爭是錯的。居住在歐洲期間,他親眼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和毀滅,他也感覺到了又一場世界大戰正在德國醞釀。他向德國政府提出抗議,但徒勞無功。種族主義者和政治極端主義者希特勒,還有他的納粹黨,正獲得德國的更多控制權,限制猶太公民的權利。愛因斯坦也是猶太人,他擔心自己的生命會受到威脅(實際上,在戰爭結束時,納粹已經殘害了數百萬的猶太人)。於是在1933年逃往美國,成為了普林斯坦大學的教授。
1939年,希特勒進攻鄰國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打響了。愛因斯坦擔心納粹會利用他的理論E=mc2來製造一種原子武器,贏得戰爭。他寫信給美國總統弗蘭克林·羅斯福,建議美國資助原子武器研究項目。作為一個反戰主義者,愛因斯坦肯定是經過掙扎才作出了這樣的決定。但是由納粹統治世界的威脅更使他顫栗。羅斯福總統贊成他的提議,於是一群物理學家開始進行「曼哈頓計劃」 ——研製原子彈的絕密任務。
愛因斯坦死後不久就發現了周期表中的第99個元素,人們把它命名為「鎄」元素。(愛因斯坦的英文是Einstein, 鎄的英文是Einsteinium)
雖然愛因斯坦的E=mc2等式是該計劃的關鍵所在,但他並沒有直接參與研究。1945年8月,美國向德國盟友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轟炸結束了戰爭,可也殺害了幾十萬無辜的日本人民。此後愛因斯坦從未擺脫過使用原子彈的陰影,在後半生里,他極力主張和平。他說:「和平是無法通過暴力獲得的,只有通過理解才能獲取和平。」
愛因斯坦還是猶太復國政治運動的參與者,該運動企圖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新國家。在該組織的努力下,以色列於1948年建立。1952年,以色列總統傑姆·魏茨曼逝世,以色列人將總統之位獻給了愛因斯坦!雖然愛因斯坦倍感榮幸,但還是拒絕了,他解釋說他年紀太大了,也沒有經驗,不能勝任總統。
三年後,愛因斯坦因心力衰竭而離開了人世。在他的床邊還有幾個為完成的等式。他想用那些等式證明什麼呢?我們永遠都不得而知。但是我們知道的是,愛因斯坦是世界上最偉大傑出的人之一——一位物理天才,和平的愛好者,猶太人的楷模和領袖。然而對於這一切,愛因斯坦也許會說:「我並沒有什麼天分……我只是非常好奇。」
你將如何震撼世界?
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研究生命動力的生物學家。我要研究活細胞是如何工作、生存和繁殖的,還要研究活細胞的生存環境。是比爾·奈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激發了我的靈感,我希望自己能成為像他們那樣傑出的科學家。作為生物學家我想成就的兩件事是:阻止動物艾滋病和發現一種新的未知生物體。
【軼事】
■愛因斯坦逃學記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由於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義大利與父母團聚。 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麼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學成績優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生那裡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麼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願,也顧不得什麼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並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後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成功的秘訣
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問愛因斯坦關於他成功的秘決。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還是二十二歲的青年時,我已經發現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這公式的秘密告訴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說廢話!這公式對我有用,我想對許多人也是一樣有用。」
■拒絕出任以色列第二任總統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誕生,但不久以色列與周圍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便爆發了。已經定居在美國十多年的愛因斯坦立即向媒體宣稱:「現在,以色列人再不能後退了,我們應該戰斗。猶太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一個對他們存有敵對情緒的世界上生存下去。」1952年11月9日,愛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總統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駐美國大使向愛因斯坦轉達了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請愛因斯坦為以色列共和國總統候選人。當日晚,一位記者給愛因斯坦的住所打來電話,詢問愛因斯坦:「聽說要請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國總統,教授先生。您會接受嗎?」「不會。我當不了總統。」「總統沒有多少具體事務,他的位置是象徵性的。教授先生,您是最偉大的猶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偉大的人。由您來擔任以色列總統,象徵猶太民族的偉大,再好不過了。」「不,我幹不了。」 愛因斯坦剛放下電話,電話鈴又響了。這次是駐華盛頓的以色列大使打來的。大使說:「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國總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請問一下,如果提名您當總統候選人,您願意接受嗎?」「大使先生,關於自然,我了解一點,關於人,我幾乎一點也不了解。我這樣的人,怎麼能擔任總統呢?請您向報界解釋一下,給我解解圍。」 大使進一步勸說:「教授先生,已故總統魏茨曼也是教授呢。您能勝任的。」「魏茨曼和我不是一樣的。他能勝任,我不能。」「教授先生,每一個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個猶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愛因斯坦的確被同胞們的好意感動了,但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委婉地拒絕大使和以色列政府,又不使他們失望,不讓他們窘迫。不久,愛因斯坦在報上發表聲明,正式謝絕出任以色列總統。在愛因斯坦看來,「當總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時,他還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話:「方程對我更重要些,因為政治是為當前,而方程卻是一種永恆的東西。」
Ⅸ 世界著名科學家有肥胖者嗎
伯恩斯坦不瘦
Ⅹ 歷史上科學家有什麼特點
1、豐富的想像力:科學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帶來創造力。作者正是回從對鯉魚世界的想像答中,認識到人類觀察空間的局限性,間接感悟到高維空間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創造,體現了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
2、獨立的思考能力:科學不應該是枯燥的,而應該是充滿樂趣的。探尋自然的奧秘,對真正的科學工作者來說,一定要善於觀察和思索,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3、勤奮和執著的精神: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礎工作,沒有勤奮和執著的精神,不可能達到真理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