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傳統歷史小說傳統歷史小說的定義.急求,在線等.
長期以來傳統文學與歷史的結合,使文學對歷 史的敘述保持著相當長時間的繁榮,並使兩者相得 益彰,互相增進。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文學在 自覺遠離政治意識形態中心話語,提出回歸自身的 同時,也脫離了傳統的歷史言說方式,並逐漸形成一 種新的歷史敘述方式——新歷史主義小說。新歷史 主義小說對傳統「載史紀實、借古喻今」的敘述方式 進行了全新的、顛覆式的改變,這種改變相對於中國 傳統歷史小說承載著「以史為鑒」的文學敘述功能而 言,其中所強調的敘述策略和審美走向已與傳統歷 史小說風格迥異,相差甚遠。 但事實在於,當下讀者在閱讀歷史小說文本的 過程中仍習慣以「官史」、「正史」、「野史」來比較小 說敘述中的歷史呈現,而比較的標准往往是誰更符 合歷史本身。一方面,因「史實」的要求,歷史小說需 要重視對當時歷史社會生活的綜合反映並力求再現 當時生活場景;另一方面,因文學特性的要求,歷史 小說不得不涉及文學的虛構與想像,並在敘述中注 重對主觀情感與意志的表達。這兩種敘事方式的糾 纏,使歷史小說的創作難以在藝術形式上進行更多 的嘗試。因此,有必要對歷史小說敘述發展、嬗變作一個具體的研究,理清傳統歷史與新歷史主義小說 敘述在情節結構、人物性格和價值物性格塑造、價值 目的訴求的不同,並在此基礎上,反映新歷史主義小 說在尋求新的文學敘述策略和審美語境中所一個具體的研究,理清傳統歷史與新歷史主義小說 敘述在情節結構、人物性格和價值物性格塑造、價值 目的訴求的不同,並在此基礎上,反映新歷史主義小 說在尋求新的文學敘述策略和審美語境中所取得的 積極意義。取得的 積極意義。
傳統歷史小說在情節結構上很重視對事件、現 象之間因果關系的安排,並相信在時間發展的順序 中存在著某一單獨的力量,控制和決定其中人物與 事件的結局。從中國宋元時代的「講史」、「評話」到 明清的歷史演義,再到五四時期及後來的一些傳統 歷史小說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這種因果關系存在的 脈絡。對於宋元的「講史」、「評話」,羅燁在《醉翁談 錄》中說:「只憑三寸舌,褒貶是非;略萬余言,講論古 今。」表明藝人們在講史書與說話時特別重視「講」和 「評」,在「評」中也特別強調前後事件與人物的因果 關系,如《五代史平話》:「朱溫未聽得萬事俱休,才聽 得後,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Ⅱ 新歷史主義小說敘述方式上有哪些創新
1、新歷史小說概念:由先鋒小說作家轉向新歷史主義小說,作家,蘇童,回余華等由非先鋒小說作家轉答向新歷史主義小說,作家,英吉,阿朱等主要致力於以民間視角還原歷史真相,用迥異的歷史觀來發掘和表現主導歷史流向的提心因素(權利、人性惡、性慾望等)
2、特徵:1)形式上,心裡是小說實在歷史領域中結構了宏大的歷史敘事模式,還原了歷史生活的原生態
2)情感上,新歷史主義小說表現出熱烈和充沛的情感,依據歷史隔膜的掩護
3)主題性上,作家解釋歷史的慾望非常明顯
Ⅲ 新歷史主義 指的是什麼
新歷史主義 開放分類: 文藝理論 新歷史主義(New historicism) 是一種不同於舊歷史主義和「新」的內文學批容評方法,是對形式主義、結構主義等強調文學本體論的批評思潮的一種反撥,一種對歷史文本加以釋義的、政治解讀的「文化詩學」。 新歷史主義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的英美文化和文學界,它在70年代末已經初露端倪,即在文藝復興研究領域中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批評方法,而且這種闡釋文學文本歷史內涵的獨特方法日益得到西方文論界的認可。 新歷史主義主張將歷史考察帶入文學研究,更指出文學與歷史之間不存在所謂「前景」與「背景」的關系,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它強調文學與文化之間的聯系,認為文學隸屬於大的文化網路。它著重考察文學與權力政治的復雜關系,認為文學是意識形態作用的結果,同時也參加意識形態的塑造。 在批評實踐上,新歷史主義有明顯的跨學科特徵:傳統意義上的文學文本往往與書信、游記、宣傳手冊、醫學報告甚至繪畫等放置在一起加以分析細讀,文學打破了自治的領域,參與到與其他文化文本的不斷對話和循環之中。 新歷史主義批評家中較引人注目的有:格林布拉特,海登·懷特,多利莫爾,蒙托斯,維勒等。
Ⅳ 中國新歷史主義文學作品
中國現當代文學中比如莫言的紅高粱系列、白溝鞦韆架、王朔的作品、蘇童的作品等待都可以用新歷史主義來解讀
Ⅳ 為什麼說《紅高粱》是新歷史主義小說的代表
《紅高粱》以其獨特的視角,將歷史視角的個人化,從敘事立場的民間化,歷史內主體的邊緣容化,以「我」和「我父親」的角度穿插回憶了在整個宏大的民族抗日背景下,以「我爺爺」和「我奶奶」為代表的生在長在東北高密鄉十八里坡大片紅高粱地里的底層百姓的真實生存狀態。
Ⅵ 新歷史小說和革命歷史小說的異同
新歷史小說是一種產生於90年代,以新歷史主義為其主要歷史觀的文學形式。傳統的專歷史主義在承屬認客觀歷史事實存在的前提下,認為歷史學家可以通過認真的研究考察,最終完成對於歷史真相的真實還原,即我們所閱讀的歷史是完全真實可信的。
「革命歷史小說」,在當代中國的文學史話語中,專指1942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以後創作的,以1921年中共建黨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這段歷史為題材的小說作品。
Ⅶ 新歷史小說的代表作有哪些
1、《故鄉天下黃花》
作家劉震雲第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了民國初年,村長孫殿元被人殺了,棄屍在村西一座土窯里。由此引出了村裡幾十年幾代人權力的更迭。2000年《故鄉天下黃花》被三聯書城評為「二十年中對中國影響最大的一百本書」之一。
2、《白鹿原》
為陳忠實所著小說,1992年在《當代》雜志開始連載,1993年6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描寫西安東郊白鹿原上「白鹿村」的白姓和鹿姓人家50年的恩怨糾葛,是一部現實主義色彩的小說,被改編成同名電影、話劇、舞劇、秦腔等多種藝術形式。1997年榮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
3、《活著》
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余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
4、《故鄉相處流傳》
是中國當代作家劉震雲的一部長篇寓言。作者一邊信口開河、信馬由韁、虛虛實實地敘說著他的故事,一邊不住地借古諷今、指桑罵槐。作者的一些寓意也許讀者體會不到,但讀者卻體會出許多作者未必預料到的寓意。無論其戲劇性,還是幽默感,都絕對是一流的。
5、《紅高粱家族》
是中國作家莫言所著的長篇小說,全書分五章,分別為紅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殯、奇死(別名狗皮)。此五章均首先作為中篇小說分別發表,其中《紅高粱》首發於《人民文學》1986年第3期,獲得1987年「全國中篇小說獎」。
《高粱酒》首發於《解放軍文藝》1986年第7期,《狗道》首發於《十月》雜志1986年第4期;《高粱殯》首發於《北京文學》1986年第8期;《奇死》首發於《昆侖》1986年第6期。1987年春,這五部中篇小說被整合為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
Ⅷ 80-90年代的文學流派和小說有哪些,在線等,20分題
荷花澱派
「荷花澱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精神,情內節生動,語言清新,容樸素,富有節奏感,描寫逼真,心理刻劃細膩,抒情味濃,富有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 荷花澱派以孫犁為代表的一個當代文學的流派。主要作家還有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等。荷花澱即白洋淀,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於白洋淀這個地方,也源於孫犁的短篇小說《荷花澱》。《荷花澱》以白洋淀明媚如畫的風當作背景,具有樸素、明麗、清新、柔美的風格。洋溢著詩情,帶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孫犁的作品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強烈的影響;他在編輯《天津日報·文藝周刊》時,通過這塊園地,團結和培養了京、津、保定三角地帶的一批文學青年。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著力追求詩情畫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華北的泥土和水鄉的清新氣息。後來,逐漸發生了變化,從維熙就寫出了不少慨慷悲壯的作品,與「荷花澱」派的風格不同。
Ⅸ 《一句頂一萬句》可以定義為新歷史主義小說嗎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Ⅹ 新歷史小說的不足和缺點
新歷史主義小說抄以革命歷史小說為「前文本」,從歷史觀、文學觀和敘事話語等多層面上「解構」了有關歷史和有關歷史寫作的觀念。
表現在通過強調偶然性因素、構造時空破碎的歷史圖景、運用「反英雄」的寫作敘述策略、採取鬧劇和諷刺劇的情節化方式,以虛無主義的歷史觀取代了革命歷史小說的進化論史觀;通過淡化處理歷史情境、書寫慾望化的歷史景觀、「懸置」政治話語判斷等方式,背離了革命歷史小說的「集體體驗—意識形態」模式,對文學反映論提出了質疑;通過彰顯歷史敘述的主觀性和人為性,在對歷史的詩性敘述中,消解了革命歷史小說「政治—道德」話語的天然合理性,實現了由集體話語向個人話語的轉向。
新歷史小說的局限性在於,對偶然性背後的歷史原因,慾望背後的文化原因,人性善惡背後的社會原因缺乏深刻挖掘,未能表達出對歷史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