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如何認識百年共和的歷史含義

如何認識百年共和的歷史含義

發布時間:2021-02-06 10:08:15

『壹』 如何認識評價中國共產黨的歷史

堅強的毅力 社會的產物 其實成功存在著一些運氣但必須說的是毅力非凡

『貳』 如何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意義和基本經驗

一、社會主義發展是曲折性與前進性的統一
二、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實際相結合是社會主義發展必然選擇
第一,它是過去社會主義政權建立的歷史經驗的總結。以中國革命為例,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條件下發生的。中國近代政治史的發展中從來沒有強大的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政黨,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中國革命的勝利通過「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獨特途徑實現,就是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典範。1905年革命中走上政治舞台的俄國無產階級通過創立新型的階級組織蘇維埃,積累了政治總罷工和武裝起義的經驗,為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進行了總演習。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過程中,從推翻沙皇專制制度的俄國「二月革命」,到發動彼得格勒城市武裝起義,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這一切都有別於馬克思時期的無產階級革命。但是,列寧能夠巧妙地將俄國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結合,最終使俄國走向社會主義。這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俄國實際相結合的經典注釋。
第二,它是當代社會主義改革成效的現實的驗證。中國改革模式或改革的「中國特色」,正是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實際相結合的嶄新命題。如前所述,中國改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指導思想;由點到面、點面結合的改革推進策略。都是這一命題在一個具體時空環境中的運用。如此才能使改革效應最優化和最大化,才能掌控改革、駕馭改革。與本國實際結合,實際也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脫離群眾。東歐劇變之所以是一種「多米諾骨牌效應」,戈爾巴喬夫時期蘇聯的變動之所以使東歐黨無所措手足,從反面驗證了脫離本國實際的改革對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極端危害性。多年來盲目追隨蘇聯,已使東歐國家的黨政領導人逐漸喪失了維護民族特性的機能和對本國國情的獨立探索的勇氣。一切唯蘇聯馬首是瞻,不敢越「社會主義大家庭」雷池半步,是不可能做好改革發展這一極其復雜的社會大工程的。一個真正把握本國國情的政黨,能夠將改革帶來的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即使風險來臨,也能最終依靠人民的力量戰勝風險,克服危機。
第三,它是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精髓,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的規定。列寧將馬克思主義的「多國勝利論」發展為社會主義革命的「一國勝利論」,是對帝國主義時代壟斷資本發展的最新情況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獨特的時代環境的精深把握。中國共產黨「三個代表」學說的創立,建立在中國改革開放事業20多年來的發展所引起的經濟和社會變動的基礎之上,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群眾、階級及政黨相互關系學說的精深探求。如果不顧時代條件的變化,拘泥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特定時期,針對特定情況作出的某些個別論斷和具體綱領,我們就會因為思想脫離實際而不能勝利前進,就會犯教條主義和因循守舊的錯誤。所以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實際的結合,也就是與時代特徵相結合,就是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各個時代的本質特點和面臨的主要問題。一百多年來,世界變化很快,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革命和正在興起的經濟全球化浪潮,深刻地改變了並將繼續改變人類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國家的社會主義者都不能不認真對待。
對於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來說,馬克思主義如同肌體中涌動的血液一樣須臾不可離棄;本國實際則像肌體的脈動一樣必須時時予以把握。如此才能將社會主義事業生生不息地推進下去。
蘇聯解體和蘇東劇變以來,不僅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實踐方興未艾,社會主義的理論探索也並未止息。通過對現實社會主義的反思,結合當代資本主義的特點和新的科學技術革命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世界各國的社會主義者對社會主義進行了更深刻的思索,對社會主義的歷史、現實和未來進行重新認識。各種不同觀點之間的爭論形成了社會主義思想上一場新的大討論。其范圍已經涉及到了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的各個方面,包括社會主義的起源、演變、概念、實質、目的、價值、手段等;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失敗的原因和教訓;社會主義的時代特徵、政治經濟制度;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社會主義與人類歷史的進程;科技進步與社會主義的發展;社會主義與新社會運動;社會主義與生態環境;社會主義的出路與未來;社會主義者的政治經濟策略,等等。歷史表明:社會主義運動的低潮時期也是馬克思主義者進行理論建設的重要時期。上個世紀之交列寧對帝國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以及國家與革命學說的卓越建樹,就曾為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重新高漲做了理論上的准備。關注、尊重和吸收社會主義實踐和理論建設的新成果,自覺地通過改革鞏固、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就會使社會主義更加深入地影響當代世界的發展進程。

『叄』 哲學能力遷移(40分):

哈哈哈哈啊哈25號就考試泥傻啊24才找答案哈哈哈哈哈

『肆』 如何認識新中國成立在歷史上的偉大意義

(1)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專資本主義的統屬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國家的主人。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2)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開始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3)佔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伍』 如何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

偉大意義:(1)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2)中國共產黨與以往任何政黨不同,它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是新型的、工人階級的革命政黨;(3)它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還代表中國廣大人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4)它的誕生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解放和實現國家振興進行過長期的多方面的努力,但這些英勇的斗爭成效甚少,屢遭失敗,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一個以先進的科學理論為指導、能代表人民利益並密切聯系群眾、組織上堅強有力的政黨,作為凝聚和組織全國革命力量的領導核心。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一個可以信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工人階級有了自己的先鋒隊和堅強的戰斗司令部,中國新的革命運動有了發動者和領導核心。從此,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革命很快出現了嶄新的局面。黨發動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並積極開展農民運動、青年運動、婦女運動和其他各項工作。同時,黨通過領導中國革命的初步實踐和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探索,在列寧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理論的指導下,很快制定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解決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對象、動力、形式、任務和目標以及前途等問題;同時確定要通過民主革命進一步創造條件,實現黨的最高綱領,即「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這是黨對中國革命問題認識的又一個重大進步和飛躍。黨通過發展工農運動和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來。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只是一個有50多名成員的小黨,但它代表著中國最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因而預示著中國的光明和希望。中國共產黨滿懷信心地以改造中國為己任,以堅定的信念為中國人民指明前進的方向和奮斗目標。經過80年的英勇奮斗,它已發展壯大為一個擁有6400多萬黨員的世界上最大的政黨,並在一個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里領導各族人民實現了國家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建立和鞏固了社會主義制度,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偉大成就。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標志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科學理論開始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標志著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開始蓬勃興起。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和壯大,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為國際共產主義事業和人類進步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因此,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不但是近代中國最偉大的事件,是中國革命歷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而且也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一件大事

『陸』 如何看待鄧曉芒《評劉小楓"學理"》

最近,劉小楓的「國父論」在網上引起了一片質疑之聲,有些話可能說得比較難聽專一點。或許是為了避免屬成為學界的眾矢之的,劉小楓在2013年《開放時代》第5期發表了《如何認識百年共和的歷史含義》一文,辯稱由於網站的嘩眾取寵,導致「微博人士攻擊的敵人面目模糊不清」,因而「有必要刊布由本人整理的講稿」。我很早就對劉小楓的思維方式感興趣了,但一直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機會來對他的作品進行分析,一個是因為他的東西太多,不知道從哪裡下手;再一個他的文章和書中大量煽情的東西吸引了人們的眼球,這些東西有許多還是不錯的,但底下的「學理」確實一塌糊塗,而由於一般人很難把這兩個層次區分開來,所以靶子總是不太清晰。現在,我終於讀到他的一篇宣稱要「講究學理地思考」的文章了,這省了我不少事。本文不是要反對他的觀點,而正是要清理一下他的「學理」。其實只要有真正的學理支持,打出「國父論」旗號也沒有什麼關系,可以活躍思考,不必躲躲閃閃的。

『柒』 如何認識百年共和的歷史含義

辛亥革命之前,中國就喪失了主權能力,共和革命之後中國一直在艱難地恢復這種能力版,迄今還在堅權韌不拔地努力。沒有完全恢復的原因,不僅因為國家實力不夠,還因為美國掌握著熱核武器和觀念上的霸權。二戰之後,亞洲戰場的戰勝國並沒有像歐洲戰場那樣與戰敗國訂立統一的和平條約,美酉憑靠滅絕性武器壟斷了管制和教育日本的法權。在美國的教育下,好些戰前的日本法西斯政客和將軍成了自由民主憲政的政要。這一切憑靠的都是如今時髦的「普世」觀念。按照這種觀念的邏輯,一個國家非自由民主政體就不配擁有完整主權。

『捌』 如何認識十月革命的歷史必然性和歷史意義

一、十月革命的歷史必然性
1、十月革命是俄國現代化進程矛盾的必然反映。
從1861年農奴制改革以來,俄國邁上了艱難的現代化歷程。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資本主義已取得一定程度發展,其工業總產值已佔世界第五位,歐洲第四位。蘇聯劇變後一些史家據此斷言,如果不發生十月革命,俄國社會也將走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道路」和「現代文明的康莊大道」。這表明他們對「社會現代化」的內涵缺乏認識。在早期現代化理論中,往往把「現代化」等同於「工業化」或看成純粹經濟的增長。〔2 〕以後人們逐步認識到單純經濟增長並不完全等於社會的全面發展和進步,甚至出現「有增長無發展」現象,過分追求工業發展速度,不惜破壞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阻礙了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按照公認的標准,現代化進程除經濟指標外,至少還包括社會結構、生活質量、人口素質、社會環境、秩序及經濟效益等各個方面一系列綜合指標,用單純經濟指標衡量一個社會的發展程度已屬過時概念。在20世紀初,俄國社會經濟發展與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比狀況如何呢?目前國內外對此尚無專門研究,本文對此略作嘗試。世界各國對社會現代化發展提出不同指標體系,其中美國斯坦福大學社會學家阿歷克斯·英克爾斯制定的十項社會經濟發展指標具有一定代表意義。限於篇幅,本文參照英克爾斯提出的以下六個方面的指標。
數據清楚說明在現代化進程中俄國與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幾乎每項指標都居末位。
然而,在俄國現代化道路上橫亘著一個巨大的障礙物——野蠻、落後的沙皇專制制度。它集中體現了反動的地主農奴主專政,使俄國仍然保留著濃厚的農奴制殘余。工業化發展要求更大國內市場和更多勞動力,而舊時代遺留下來的工役制仍要求農民為地主無償勞動,把農民固定在土地上,阻礙了勞動力市場的形成;地主富農採用高利貸手段剝削農民,農民一貧如洗,限制了國內市場的擴大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受沙皇政府卵翼的俄國資產階級採用殘酷手段剝削工人,工人身心受到極大摧殘。以至在20世紀初俄國居民平均壽命僅32歲;〔4 〕由於缺乏受教育條件,俄國居民中文盲佔多數,識字的人僅有21.1%,〔5 〕無法為工業革命提供更熟練的技術隊伍;為了維護反動專制,沙皇政府限制地方自治機構權力,取締部分選舉權,扼殺一切進步讀物,廣大人民在政治上毫無權利。專制政府種種倒行逆施與俄國現代化進程產生尖銳矛盾,遲早會引發一場大的風暴。
2、俄國國內外不可調和的矛盾是十月革命爆發的直接因素。
20世紀初的俄國是各種矛盾的集中點,其矛盾尖銳化達到空前的程度。
階級矛盾。廣大倍受壓榨的農民和地主之間、雇傭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矛盾日益尖銳。農村經常發生奪取地主土地、糧食和飼料的農民騷動。根據最近俄統計資料,1907年各種形式的農民反抗達197次,1914 年發生1046次。工人的反抗斗爭更是風起雲涌,並且從經濟罷工發展到要求推翻沙皇專制的政治罷工。1910年經濟罷工有214次,政治罷工8次,1914年經濟罷工迅速上升到1370次,政治罷工達1034次,〔6 〕參加者近十萬之眾。
民族矛盾。沙皇政府對待占人口57%的非俄羅斯民族的政策,一是推行大俄羅斯主義,壓制少數民族的發展,二是挑動民族糾紛,防止各民族在反抗沙俄統治中團結起來。在波蘭、波羅的海沿岸、芬蘭和南高加索地區不斷爆發反對沙俄專制的民族斗爭,俄國成了眾所周知的「各民族監獄」。
俄國和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俄由於社會經濟發展的落後,日益成為外國資本輸出場所,外資控制了礦山、鐵路、機器製造、銀行等重要經濟部門,操縱了財政金融部門。在1913年僅償付外債就達4. 424億盧布,占整個國家預算支出的13.7%,〔7 〕俄日益淪為外國資本的原料輸出地。繼克里米亞戰敗後,沙皇政府在日俄戰爭中再遭慘敗,俄帝國面臨被肢解的危險。
深刻的社會矛盾激起俄社會各個階層的反抗。作為其階級利益的代表——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西方民主思想的傳入成立的各類政黨,他們或要求君主立憲,或要求實行資產階級法治,迫使沙皇政府變革。除此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1898年成立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俄社會民主工黨,在列寧領導下其矛頭直指專制政府,直接提出了推翻沙皇專制,實行無產階級革命的口號。
沙皇政府搖搖欲墜的「上層」已無法繼續照原樣統治下去。
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促使革命爆發的導火線。沙皇政府在戰爭中嚴重失利,俄傷亡和被俘人數達350萬之多, 且喪失大片在經濟戰略上十分重要的領土。沙皇的窮兵黷武政策,造成國內經濟幾近崩潰,軍事失利加上經濟狀況惡化把人民逼上了絕境。僅1916年全國參加罷工者達100萬之多,「下層」人民也不願意照原樣生活下去。 革命一觸即發。德·阿寧在《克倫斯基等目睹的俄國1917年革命》一書中寫道:「在革命之前的幾個月就已經感覺到充滿大革命的氣氛,隨時都有發生動亂的可能,然而,這種感覺卻不是從布爾什維克、馬克思主義者和革命家那裡顯露出來的,而是從溫和的社會主義者、自由主義者、右派那裡,特別是從保安局的報告中顯示出來的……克倫斯基、米留可夫和羅將柯這樣一些著名的杜馬領袖在革命前夕的講話中就已提出了警告:國家很快就會發生動亂,必將陷入深淵。」〔8〕
總之,俄國現代化進程要求沖決以沙皇專制為代表的反動的上層建築和舊生產關系,而俄國國內種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則是這種沖突的具體體現。這就證明那種把「十月革命」說成是「布爾什維克少數人搞的陰謀」的論調何等荒謬。至於俄將發生何種變革,是革命、是改良、是資產階級還是無產階級專政,我們再作進一步分析。
3、能否走斯托雷平的「綠色革命」道路?
近年來有一種觀點,雖也承認俄國變革不可避免,但認為當時還存在另一種「綠色革命」的形勢,即通過資本主義農場的改良發展道路實現農業集約化生產,走上文明發展之路,然而這個過程卻被布爾什維克的「紅色革命」破壞了。〔9〕
「綠色革命」指的是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時任沙皇總理大臣的斯托雷平,面對農民對土地的渴求及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採取了以破壞俄國傳統村社加速土地私有化為主要內容的土地改革。過去的蘇聯歷史著作中,把這些措施一味稱之為「反動的」當然過於片面。其改革由於建立了一些具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私人土地所有制的田莊,由於部分農民離開村社有了選擇職業的自由,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移民政策也有利於西伯利亞的開發。然而斯托雷平的改革整個來說是不成功的:改革目的是維護沙皇專制制度,造就一批忠於沙皇的農場主,其政策必然不敢根本觸動沙皇專制的基礎——地主和富農的利益。貧苦農民在重分土地中遭到極大剝奪。1907—1914年,農民反抗次數逐年增加,達到一年上千起,就是對斯托雷平的回答。改革指導思想也是形而上學的,把農庄和田莊這種私人土地所有制理想化,似乎非此就不能發展農業生產,甚至不顧區域、氣候條件不同強行推廣一種生產模式。在整個改革期間, 從村社退出的農戶在1909 年達到高潮——579,400戶,此後退出的農戶數字直線下降。到1916年1 月, 總共才約300萬農戶退出村社,不及農戶總數的1/3, 劃出的份地也僅占村社土地面積的22%,〔10〕實際上在革命爆發前斯托雷平的改革已經停滯。可見那種認為如果不是「紅色革命」,「綠色革命」也會發展的論調是站不住腳的。
4、能否停留在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階段?
近年來還有一種流傳很廣的觀點:也承認斯托雷平的改良道路行不通,革命不可避免。但如同前蘇聯總統顧問雅柯夫列夫所說,「如果停留在擁有自由的二月革命,而不將國家推向『無產階級』專政的十月革命是否更理智些?」〔11〕當然,他或許不了解歷史研究的一條基本准則:只能就已發生的事研究歷史,而不能「設想」歷史會怎樣發生。當時的情況究竟如何呢?
1917年2月(俄歷), 在洶涌澎湃的俄國各階層人民反對沙皇專制的革命浪潮中,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史稱「二月革命」。臨時政府成立後宣布政治大赦,准備召開立憲會議,宣布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自由,取消民族限制,這一系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措施無疑是一個進步。然而,關鍵是他們能否真正沿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走,並能夠解決俄國人民迫切關心的和平、麵包、土地諸問題呢?
最初在臨時政府居領導地位的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十月黨人和立憲民主黨人。〔12〕4月18日, 臨時政府給各盟國發出照會,向他們保證:「全體人民願將世界大戰進行到徹底勝利」,並繼續命令前線的軍隊投入戰斗,這就根本違背了早已厭倦戰爭的俄羅斯人民意願;在土地問題上,臨時政府通令採取一切措施直至「調動軍隊」鎮壓農民奪取地主土地的行動;對工人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和對生產監督的要求則置之不理;竭力阻撓實現被壓迫民族自治的最起碼要求……臨時政府的這些行動是由其本性所決定:俄國大資產階級與沙皇制度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如總理李沃夫公爵曾任沙皇治下的城市聯合會軍需供應總委員會領導人,該委員會經沙皇批准可參與對前線供應,依靠軍事訂貨大發橫財。他們並不想根本改變沙皇的內外政策,「頂多要求實行君主立憲制度」。所以在不到半年內就經歷了4月、6月和7月三次危機, 受到人民群眾的強烈反抗。這個臨時政府,又何以能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繼續下去?
7 月危機後政權轉至代表中小資產階級的社會革命黨和孟什維克手中,〔13〕他們為何又最終失敗?首先是思想的局限,認為俄國目前進行的是資產階級革命,因而「執政黨應該是資產階級民主政黨,首先是立憲民主黨」。在行動上處處表現與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妥協、退讓乃至共同勾結。他們不惜背叛革命,入閣大資產階級的臨時政府以助其渡過危機,執政後又請回了退出內閣的立憲黨人。在前線恢復死刑,在後方血腥屠殺革命群眾,查封報紙,逮捕奪取土地的農民,關閉工廠和實行同盟歇業……使民主革命成果幾乎喪失殆盡。第二,他們同樣也不能解決俄國社會的迫切問題:拖延立憲會議的召開,繼續帝國主義戰爭,使經濟面臨崩潰,飢餓籠罩全國。農民起義和工人大規模罷工浪潮席捲全俄大地,連其自己人也咒罵他們「沒有立即採取緊急措施和實行全國渴望的改革;由於這種延續,便使得他們無法防止布爾什維克的十月革命」。〔14〕第三,從本質上講出於俄國中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性,和發展的不成熟,因而只有依附大資產階級,他們「既沒有治理國家的經驗,又缺乏承擔責任的能力」。〔15〕社會革命黨人和孟什維克背叛了群眾,群眾也最終拋棄了他們。劇變後的俄權威史學機構也指出, 如果說在1917年7月的莫斯科杜馬選舉中社會革命黨和孟什維克得票率達70%, 在9月的選舉中則下降到18%,「而且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彼得格勒和俄羅斯其他工業中心」。〔16〕怎麼「設想」他們能繼續資產階級二月革命?
5、布爾什維克勝利的原因。
20世紀初期,俄國大約有50多個黨派,其中較大和有影響的黨有立憲民主黨、社會革命黨、孟什維克和布爾什維克,〔17〕我們已經分析了前三個黨派失利的原因,自然,俄國革命發展的歷史重任只能落在布爾什維克黨身上。
布爾什維克黨取得十月革命勝利的主要原因在於:1 )有以列寧為首的黨的領導。新型的布爾什維克黨是由無產階級中最有覺悟、最先進分子組成,俄國無產階級由於其所受的殘酷壓迫而最富革命性,「特殊的歷史條件使得俄國無產階級在某一時期,可能是很短暫的時期內成為全世界革命無產階級的先鋒」。〔18〕和動搖的資產階級不同,他們認識到變革的必要性,並能抓住歷史機遇,要求革命突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范圍(如工廠社會化,建立工農蘇維埃政權等),使革命形勢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布爾什維克黨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保證黨的團結和統一;黨為革命的勝利制定了正確的戰略的策略,確立了工農聯盟的政策和從爭取革命和平發展到武裝起義的方針,規劃了無產階級專政國家——蘇維埃共和國的政治形式。布爾什維克黨的正確領導是十月革命勝利的決定性條件。2)解決了俄國最迫切的社會問題, 得到大多數人民的擁護。在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會議上,通過了土地法令,宣布廢除地主土地私有制,農民有權分得土地;通過了和平法令,宣布俄國退出世界大戰,使飽受戰爭之苦的俄官兵聽到了自己的心聲;宣布俄國各民族平等和民族自決原則,承認了芬蘭、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等國家的獨立,為俄國各族人民之間的合作奠定了基礎……。這一系列措施大大提高了布爾什維克黨的威信,使得蘇維埃政權很快就在全國范圍「凱歌行進」。3 )能把馬克思主義創造性地與俄國實踐結合,並吸收了人類最先進思想和最優秀的科學成就。當時俄國許多革命者曾流亡國外,能詳盡研究馬克思主義及其它資產階級民主思想,了解歐洲無產階級革命和東方民族運動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列寧並不拘泥於馬克思主義個別詞句,而是大膽發展馬克思主義。特別是關於俄國這樣一個落後國家能否越過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這是列寧當年和普列漢諾夫、蘇漢諾夫為代表的孟什維克激烈爭辯而且時至今日史學界仍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列寧的主要思想是:十月革命並不意味著立即實現社會主義,它要解決的仍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但由於俄國所處特殊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它可以而且應當越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范圍,向社會主義過渡,採取社會主義一些最初步驟,十月革命的社會主義性質正在於此。〔19〕在十月革命四周年時,回顧這段歷史,列寧作了經典性總結:「俄國革命直接的迫切的任務,是資產階級民主性的任務」。〔20〕「在我國革命中,無產階級的或者說社會主義的工作,可以歸納為三大項:(1 )通過革命手段退出世界帝國主義戰爭;揭露兩個世界性的資本主義強盜集團的大廝殺並使這場戰爭打不下去……(2 )建立蘇維埃制度這一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的形式……(3)從經濟上建設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在這方面, 最主要最根本的工作還沒有完成。」〔21〕這就是說,在俄國這樣的落後國家是可以而且應當毫不拖延地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但革命需要解決的仍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同時建立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基礎,而這個工作則是長期的。這就是關於落後國家越過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直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全部意義。列寧的思想既和那些認為「俄國只能搞資產階級革命」的右傾思想劃清界線,又和認為「俄國當立即實現社會主義」的「左」傾思想劃清界線。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列寧主義階段。布爾什維克黨正是在這些先進理論武裝下奪取了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
二、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1、十月革命對俄國的意義。
佔俄國人口絕大多數的工人和農民第一次擺脫被奴役被剝削地位,成了國家政治生活的主人。從經濟地位看,革命前貧富差距極大,12家銀行控制全國銀行資本的80%,達幾十億盧布,而工人平均月工資不足16盧布;平均每戶地主擁有300俄畝土地,普通農戶只有8俄畝〔22〕。革命後,僅從1940年工資水平看,全國各部門職工月平均工資為33盧布,其中工業生產部門工人為32.3,建築工人為33.9,運輸工人34.7,農場職工為21.9,文教部門職工為32.3,科研機構46.7,而國家各級管理機關幹部為38.8盧布。〔23〕在俄國及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實現了社會公正、平等的原則。
保持了國家獨立和領土完整。正如俄共1995年1 月第三次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綱中指出: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使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軍事、政治和經濟崩潰,領土被肢解,執政的資產階級和地主聯盟完全喪失能力的情況下保存民族國家唯一現實的機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1年,當法西斯德國入侵蘇聯,使占人口45%、工業總產值33%、耕地面積47%的領土淪入敵手,蘇聯面臨滅亡之時,由十月革命而激發巨大熱情的蘇聯工人、農民和士兵依靠國家強大的工業和國防能力,在蘇共領導下英勇奮戰,終於把德軍趕出蘇聯,不僅為世界人民最終消滅希特勒德國作出貢獻,而且再次捍衛了俄羅斯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短期內使俄國成為世界工業強國,向實現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代。列寧在駁斥第二國際一些人認為「俄國生產力還沒有發展到足以實現社會主義的水平」時曾提出一個著名論點:為什麼不可以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革命的前提,「然後在工農政權和蘇維埃制度的基礎上追上別國人民呢?」〔24〕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權加快了工業化步伐,在較短時期內,即在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後從一個落後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1913年俄國農業總產值為240.43億盧布,占國民收入的34.8%,工業和運輸業僅為133.83億盧布,占國民收入19.3%,〔25〕到1937年蘇聯農業產值為262億盧布,工業總產值已達955億盧布,〔26〕已佔國民收入80%以上。1938年與1913年相比較,蘇聯工業產值增長了近7倍, 年均增長率為7.8%,〔27〕同期美國年增長率為1.4,英國為0.7, 法國為0.6,日本為2.7,德國為1.6。〔28 〕蘇聯僅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業化進程。而且此時蘇聯工業總產值已佔世界第二位,歐洲第一位。〔29〕不僅在工業生產方面,在其他社會指標發展方面也取得某些令人注目的成績,而以往史家對此是注意不夠的。我們試借用社會學和統計學方法,把蘇聯與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作一比較研究:〔30〕
表21940年前後蘇聯與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發展狀況比較城市人口第三產業每千人每千居民
國別占總人口就業人員口擁有受過普通
比重 %比重 %醫生數教育人數
蘇聯33230.8 245
美國56.551.8 1.33 220
德國7534.3 0.69 133.7
英國80.442.7 0.42 122
法國52.035.0 0.68 131.7
日本37.929.80.9 166.1
嬰兒死亡
國別率(逆指
標‰)
俄國 81
美國 33
德國 55
英國 33
法國 53
日本 60

『玖』 你如何看待鄧曉芒對劉小楓的批評,其要害是什麼》談談對這一事件看法。1000字左右 求原創

『拾』 如何認識百年共和的歷史含義

咱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可是,若問起什麼是「共和國」這一最簡單的常識性的問題,恐怕會有許多人回答不上來。為什麼會這樣?難道「共和國」與我們每位公民無關,或者關系不大,僅僅是一個稱號、一個名詞概念?每當國慶或重大節日,天安門廣場都會有孫中山的巨幅畫像。可能有人會問: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和開國領袖,有毛澤東的畫像就可以了,為何還要懸掛孫中山的畫像?百年前,革命先烈們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建立起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百年間,共和國歷盡艱難和坎坷,人民經歷了喜悅與磨難;今天,民主共和的理想需要我們如何繼續去實現,共和國的大廈需要我們怎樣去建設、去美化?這些,就是作者與讀者諸君將要涉及的內容,共同探討的課題。第一篇 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成立沒有辛亥革命黨人的英勇奮斗和犧牲,腐敗的清王朝還會在苟延殘喘,繼續喪權辱國,中國人民陷入更深的災難之中;還會在滿清王朝的統治之下,行跪拜之禮,口稱老爺,無法站立起來,堂堂正正做人;還會托著一條長辮子,裹著小腳,邁不開前進的步伐!中國民國成立,揭開了中國歷史嶄新的一頁:幾千年封建帝國讓位於現代民國,君權神授讓位於人民主權,小民變成了主人;共和國的理想深入人心,自由平等博愛成為中華兒女精神追求;自此之後,任何形式的專制獨裁、稱王稱帝的行為都不得人心,註定要失敗!是誰,打響了武昌起義第一槍!◎ 1911年10月初的武昌天氣依然悶熱,比這悶熱天氣更令人煩躁的是彌漫於新軍營房的緊張氣氛,令人窒息,使人壓抑,似綳緊的弦剎那間就可能斷開,似乾燥的柴草只要一點火星就會轟然燃燒!「八月十五殺韃子」 一語在軍營傳開來,使武漢的清朝軍政要員聞之恐懼,立刻提高了警備程度,屢屢派出密探,到處偵探消息,搜集情報。湖廣總督瑞澄宣布,八月十五(10月6日)當天,全城戒嚴,官兵皆不能離營外出。新軍士兵們被圈在營房裡。後因革命黨人孫武研製炸葯失事暴露,官方加強戒備,搜捕革命黨人,各個軍營內議論紛紛。「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乘機崛起,提前發難」。◎ 10月10日,新軍工程八營營地工程八營後隊隊長、總代表熊秉坤召集各隊代表,約定當晚發難。大約晚上8時,武昌新軍工程八營營房,二排長陶啟勝巡查發現革命黨軍人金兆龍正在往槍里裝子彈,厲聲呵斥道:難道你想造反嗎?金兆龍叫道:反就反!你能拿我怎樣?陶見勢先上前要下金兆龍的槍,金兆龍大聲喊:「現在還不動手,等到何時?」另一位革命黨軍人程正瀛(國)忙上前用槍托擊打陶啟勝的頭部,這位陶排長鬆手逃跑,程開槍擊中其腰部,這就是武昌首義第一槍!熊秉坤聽到槍聲趕來,又向陶啟勝開了一槍,沒有打中,陶逃脫。1914年,孫中山在東京指著熊秉坤向同志們介紹說:「這就是武昌起義放第一槍的熊秉坤同志啊!」後在《孫文學說》中,又稱「熊秉坤首先開槍發難」。1919年,孫中山寫國慶社論的時候,又把「第一槍」之功給了熊秉坤。國父如此說,大家自然跟風。但如果仔細考察歷史史實的話,這種說法並不準確。熊秉坤本人也講,是程正瀛開槍打中陶啟勝腰部,「此即首義第一聲也!」當然,從政治領導意義上的「第一槍」講,非熊秉坤莫屬,熊秉坤也因此有了「熊一槍」的美名。但要說真正放的辛亥第一槍,確是程正瀛所為。這一槍,劃破了武昌的夜空,是喚起人們起來革命的號令槍,是埋葬清朝兩百多年統治的奪命一槍,也是結束中國長達兩千餘年封建帝制的宣示性的一槍。當程定瀛打了具有歷史性的一槍後,「全營轟動」,大多數人抓起武器,槍聲此起彼伏。熊秉坤帶領同志們沖出營房,遇到工程營代理管帶(營長)阮某等三人慾阻攔, 程定瀛等革命士兵開槍將他們三人擊斃,然後向楚望台軍械庫沖去!楚望台軍械庫的革命士兵趁勢將軍官趕走,配合熊秉坤帶領的革命士兵佔領了軍械庫。乖乖!這軍械庫里有大量軍火,有日本德國和漢陽兵工廠製造的幾萬支槍支及彈葯,還有百餘門大炮!湖廣總督衙門內,聽到槍聲的瑞瀓等人大驚失色,當聞報革命黨起事已經佔領了楚望台軍械庫,瑞瀓感到一陣陣絕望。清軍第八鎮統制張彪拍胸脯保證帶兵來保護督府,瑞瀓十分感動。新軍第21混成協統領黎元洪的兵營里,革命黨士兵鄒玉溪等人要響應起義,黎元洪命劉元吉開槍將其殺害,然後再假惺惺地出來制止,勸說大家不要同室操戈,總算壓制住了眾人的混亂。這時革命黨人張振武、蔡濟民也率領隊伍趕來楚望台會合在一起,同志們興高采烈,一時間槍聲大作!楚望台(今起義門)成為起義的指揮部。他們兵分二路,一路去迎接南湖炮隊,一路去攻打湖廣總督衙門,與幾千名清廷守軍展開激戰,義軍戰士用汽油、附近居民獻出房屋放起火來,一時間火光沖天!總督瑞瀓打電話到黎元洪、張彪處,叫他們趕來救援竟無人接電話。這時趕來的南湖炮隊放起炮來,總督衙門危如累卵!總督瑞瀓驚恐萬狀慌忙竄牆逃跑,在江邊碰到逃命的張彪一行。凌晨,起義軍佔領了總督衙門,十八星旗迎風招展,革命士兵們歡呼雀躍!當天眾多士兵在革命黨人的率領下紛紛起義,武昌城內的清廷官吏,全都逃之夭夭。各城門、各官署都歸於革命軍掌握,革命軍的十八星旗迎風飄盪在俯瞰江流的黃鶴樓上。武昌為革命黨人佔領。漢口、漢陽的革命黨人應聲而起紛紛響應,13日14日先後起義,武漢三鎮全部光復,為革命黨人佔領!這革命之突然之迅速確實出乎意料!而且是在缺少統一領導、群龍無首的狀態下取得的。雖然起義前武漢的革命黨人曾向宋教仁、黃興報告並沒有引起其足夠的重視。 起義前夕武漢的革命機關遭到敵人的破壞,參謀長孫武研製炸葯失事受傷住院,起義計劃和人員名單泄露,總指揮蔣翊武逃離敵人的搜捕,劉復基等三人壯烈犧牲! (為了紀念這三位烈士,現在武昌有一條以三位烈士的姓命名的路,叫彭劉楊路)。武昌起義,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鍾。在中國的腹心地區,打開了一個血淋淋的缺口,形成了對清王朝的突破性一擊,進而以其超乎預料的輻射作用在全國點燃了革命和獨立的燎原烈火,最終迫使清帝退位,顛覆了清朝王朝二百多年的統治,結束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武昌起義,是中國歷史上一場偉大的軍事、政治試驗,它催生了中國人數千年歷史上的第一個共和國。是一場以民族革命為現實基礎的偉大政治革命。武昌起義的仁人勇士們,在血與火的考驗中,他們所展現出的大無畏的歷史主動精神和首創精神,使得他們的名字會永遠鐫刻在人民的記憶中!許多時候、許多情況下,中國人習慣於安於現狀,在不好或惡劣的境況下甚至逆來順受,忍氣吞聲。然而,在中國歷史的某些時刻,一個人的振臂一呼,奮起抗爭,個人的命運從此改變,國家的面貌從此改觀!武昌起義第一槍就是如此,它引起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星火燎原、風起雲涌、摧枯拉朽之勢,驚心動魄,令人刮目相看。

閱讀全文

與如何認識百年共和的歷史含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