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中學習歷史應該看什麼書
這個問題就比較廣闊了,我給你推薦一些,還有問題請用HI追問我
對於中國歷史:
具體是哪個朝代呢,我覺得要是想理解正史的話,就參考一下《二十四史》吧,如果文言文版的看不懂,可以先買一些白話文的。然後就是《中國通史》和《中華上下五千年》了,其中後者比前者更簡單一些,比較適合初學者。
對於中國歷史,你要是看一些歷史小說也不錯。也能了解一些知識,但你要謹慎選擇,不是所有的都是真的,比較有名的像《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隋唐演義》《說唐》什麼的,然後你還可以看看《蒙曼說唐》《明亡清興六十年》《明朝的那些事兒》《正說清朝十二帝》等等,都不錯,歷史的好書太多了。
世界歷史呢,《全球通史》比較好吧,還有那樣的《世界上下五千年》也比較不錯,建議你再看看《大國崛起》《強國衰落之鑒》這些書,分國別的,應該比較適合你。
二戰的歷史的書也不少,具體你來參考這個連接,有你想要的東西http://..com/question/111594010.html
好多書都不錯,你要是想和我繼續交流HI我就可以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B. 我想了解一下清朝歷史,請學歷史的推薦幾本書能讓我比較全面的了解清朝歷史.
正史可以看《清史稿》,不喜歡看紀傳體史書的可以看《清史編年》內,喜歡看按事件專題容編寫的可以看《清史紀事本末》。
能耐得下心的還可以看《實錄》《起居注》《聖訓》《硃批奏摺》等。
喜歡看輕松一點的可以看《清稗類鈔》《清朝通俗演義》《晚清宮廷生活見聞》《清宮述聞》,好吧《正說》系列(12帝、12妃、12名臣什麼的)雖然不是很正,作為了解也是可以一看的。還有《清朝那些事兒》之類輕松系的。
挑幾個著名的比較喜歡的皇帝或大臣的專著或者比較尊重歷史的小說看看也可以。p.s.二月河系列不適合以「想了解清史」為目的的人看,有一定基礎後或許能看出些有感觸的東西來,但對不了解清史的人來說只有誤導和災難。
C. 高中歷史要學那幾本書啊
必修來1、2、3,選修1-歷史上重自大改革回眸,選修2-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選修5-探索歷史的奧秘,選修6-世界文化遺產薈萃(這6本選修教材學校一般會學2~4本,各地區側重不同)。
D. 高中歷史 清朝晚期 解釋一下謝謝!
首先,這句話的背景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經過兩次失敗,李他們在回藉助外國侵略者對答太平天國的「華洋會剿」中,親眼看到了外國侵略者堅船利炮的巨大威力,從而感受到一種潛在的長遠威脅。面臨「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清政府內憂外患)。這段話是以李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洋務派用中體西用的指導思想指導准備進行洋務運動所提出的。A選項過於片面,因為材料中「何症」「古方」。。。表明了他的救國思想。而不僅僅局限於意識到形勢危急。做題時要重視和已知結合:洋務運動是前期林魏新思想的實踐,是從技術上學習西方。就醬紫。。
E. 高中歷史該怎麼學習
第一抄:是勤奮(多看、多記、多背)襲
第二:方法
1、可以歷史線索為主線進行串聯:如朝代、年代等
2、可以通過專題,比如說:不同朝代時間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異同
3、以地域為板塊,如西藏的歷史在唐、明、清的歷史及其關系方面的比較
4、記憶的方法主要有比較記憶、反復多次記憶、表格記憶(腦子里形成一張表分類填表)、口訣記憶法,如:清朝10帝王自1644年開始(順康雍乾
嘉道咸同
光宣
前期中期後期就區別開了)、還有怪誕記憶法、聯想記憶法等
5、萬萬不可忽視地圖和照片之類的,特別是現在的綜合更是這樣很容易將地圖和地理知識結合起來。反正我覺得是相當重要,要是沒有這個方法我也考不了262分的文科綜合,呵呵!
第三:持之以恆(高三的時候我就是每天早上到學校花園內大聲朗讀,在讀書之前就回憶以前復習過的的,忘了就專門再次復習,到後來忘記的越來越少,基本上合著書就知道每一頁上面有什麼內容了)
但是你要切記,最好的學習方法是要適合自己的方法,你可以了解別人的方法後,在結合自己的實際慢慢摸索,相信你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好的學習方法
F. 高中歷史清朝總結
清朝(1644年—1911年統治中國),統治者為滿族愛新覺羅氏。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立王朝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定都為赫圖阿拉(後改稱興京,在今中國遼寧省新賓縣境內)。1636年(明崇禎九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稱帝。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陷北京,明崇禎皇帝自殺,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大順。清軍說降吳三桂,在他的帶領下入關打敗李自成農民軍,隨後多爾袞迎順治帝入關,遷都北京。1911年(宣統三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各省紛紛宣布獨立。清帝溥儀於1912年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代自入關後,共歷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我國的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清朝歷史
後金政權的建立
女真族是滿族的前身,一直居住在滿洲,即今中國東北。明朝洪武時,明朝欲壓制北元殘余勢力,於是明朝在滿洲一帶設立遠東指揮使司,開始著手控制女真部的各個部落。
女真族建州部猛哥帖木兒(努爾哈赤六世祖)時為明朝建州衛左都督,北方的部族勢力強大,南下壓迫建州。猛哥帖木兒被殺,建州部被迫南遷,最終定居於赫圖阿拉。
南遷後,建州部與中原地區來往密切,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經濟繁榮,八旗制度隨即建立,而此時正是努爾哈赤擔任明朝建州部首領。1583年(明萬曆十一年)努爾哈赤襲封為指揮使,以祖、父遺甲十三副,相繼兼並海西四部,征服東海女真,統一了分散在滿洲地區的女真各部。
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大金(史稱後金),改元天命。
1618年(天命三年,明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公布名為「七大恨」的討明檄文,開始公開起兵反明。
清朝建立和入關。
1636年,皇太極在沈陽稱帝,改國號大清,改元崇德,清朝正式建立。1643年皇太極病死,九子福臨繼位,是為順治帝。
1644年,李自成農民軍推翻明朝統治,明崇禎帝自殺。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打敗農民軍。同年(順治元年),多爾袞迎順治帝入關,在北京再次即位,並定都北京。
清初為緩和階級矛盾,實行獎勵墾荒、減免捐稅的政策,內地和邊疆的社會經濟都相對明末戰亂有所恢復。至十八世紀中葉,封建經濟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史稱「康雍乾盛世」。於是中央集權專制體制更加嚴密,國力強大,秩序穩定,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紀後期,已達到三億左右。康熙年間,統一了台灣,並與俄國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段邊界;乾隆中葉,平定準噶爾、回部,統一了新疆。這不僅一舉解決了中國歷史上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曠日持久的沖突,而具採取了一系列政策,發展邊疆地區的經濟、文化和交通,鞏固了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力和凝聚力。清朝版圖最大時達1200多萬平方公里,疆域西起巴爾喀什湖和蔥嶺,東北至鄂霍次克海和庫頁島,東至海,包括台灣及其附屬島嶼,南起南海諸島,西南到廣西、雲南、西藏,包括達拉克,北至漠北和外興安嶺。在文化上,康乾時期編纂了幾部集大成之作,像《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等,對清理和總結中國古代文化遺產的同時,也將大量珍貴書籍焚毀。因為中國的大量古籍中存在強烈的「華夷之辯」意識,滿族入關後,為鞏固作為異族的統治,消滅漢族主體意識,對中國古籍進行了一次集中整理、檢查、修改和銷毀,即是通稱的對「四庫全書」的整理。其中凡被認為對滿清不利的,進行修改或毀滅。其中著名的《天工開物》因被認為存在「反滿」思想而被銷毀。幸好法國有藏於《天工開物》的明朝原版才得以重印刊行中國。但沒有保留於國外的大量珍貴書籍卻永遠失傳,為中國文化史上一場浩劫。
由於清朝大興文字獄並焚毀書籍,並閉關自守,盲目自大。因此,與同一時期西方資本主義蓬勃發展的形勢相比,中國封建社會末期所取得的這些成就則相形見絀,中國已落後於世界發展的先進潮流,並且正在拉開越來越大的距離。
清中葉以後,由於承平日久,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暴露,反清斗爭接連不斷,其中歷時九載的白蓮教起義結束了清朝的全盛時期。1840年的鴉片戰爭和此後帝國主義的入侵,使清廷與侵略者分別締結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國的主權受到嚴重損害,滿族失去了早期那種積極進取、富有朝氣的精神,政治腐敗,思想僵化,懦弱自卑,步履蹣跚地進入了它的衰落時期。人民負擔更為沉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由此而爆發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運動,如太平天國運動、捻軍起義等。為挽救自身命運,統治階級內部亦進行了一些改革活動,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試圖通過自上而下的變革,使中國走上富強獨立的道路,但皆以失敗而告終。無數的仁人志士為拯救民族危亡而浴血奮戰,前仆後繼。愛國主義的浪潮,在中國近代史上洶涌澎湃,空前高漲。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被推翻,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篇章。清代自入關後,共歷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有關清朝的爭議
有關清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存在爭議。許多人認為,由於清朝自入關以來積極推行儒家思想,定國號大清,定都於中原的北京;同時清朝基本上保留了原先明朝的統治機構來統治人民,並以儒家傳統和中原正統的繼承者自居,因此清朝是中國的一個正統朝代。在近代清朝與西方國家的外交文件和公文中也往往以「中國」來指代清朝,並在國際上作為中國的代表。不過,也有人不同意這種看法,這種觀點認為,清朝(或稱滿清)是在代表中國正統的明朝滅亡後,在中國土地上建立起來的外國或外族政權,因此此時中國處於亡國時期。注意持這種觀點的人所認為的「中國」是代表漢族的中國,而「外族」是以漢族為本位稱呼滿族。支持這種觀點的人通常對清朝持負面的看法,往往特別指出清朝初年發生的剃發易服等事件來支持這種觀點。
G. 有專門學清朝歷史的學校嗎
沒有的,你可以上歷史系研究生,有專史。
H. 高中歷史應該怎麼學
怎麼說呢?
最好是對它有興趣,不僅僅是接觸課本,更要主動去看關於歷史的課外書,這對於你學歷史更有幫助。
I. 最新高中歷史書是怎樣介紹清朝的,有怎樣的意義
一般提到清朝,人們想到的就是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確,清朝後期的確給中國帶來了太多的恥辱。但是,一碼歸一碼,清朝為中國做出的貢獻也是不能夠忽視的。過去的教材基本都是從鴉片戰爭開始學習的,對清朝前期的歷史很少提及,這導致許多人對清朝前期並不太了解。而最新版的高中歷史教材採取了通史模式,從古代將到近代,因此對清朝前期有較多的介紹。我們來看教材是如何介紹清朝的。
一,清朝的建立以及君主專制
清朝前期的歷史位於新教材的第四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在單元介紹頁,課文總體介紹了明清的世界背景以及時代特徵。在時代特徵方面,明清時期“專制集權空前強化,統一多民族國家更趨穩固,現代中國的版圖也已逐漸定型,經濟、文化、對外關系都有新的發展。”
在世界背景方面,世界已經進入了近代,工業文明取代取代農業文明成為了世界主流。而中國由於傳統經濟結構和政治體制的束縛,導致中國的發展受阻,也必然會遭到工業文明的沖擊。如此,讓我們更加了解明朝時期的環境,中國是農耕文明的代表,遭到近代化的沖擊那是歷史的必然。
如果我們將明清時期的經濟、政治、文化方面的制度進行了 一個系統了解的話,就會發現:中國近代的落後並非完全是清朝造成的,更深層次的原因早已存在,那就是根深蒂固的自然經濟、傳統保守的儒家思想,以及不斷強化的專制主義。教材在這些方面都已經提到了,學生只要仔細琢磨,思考,就能發現其中的規律。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帶王朝,他的許多政策只是歷史的延續。不同的是,清朝正好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因此顯得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