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東河源紫金有什麼出名的旅遊區嗎
那就來抄啊,這里只是一個縣,一個貧困縣,說不上有旅遊區,說旅遊區都是分布在別的鄉鎮,例如九和鎮的熱水。不過紫金在當地可以見得人的就那幾個老掉牙的地方吧。中山公園,其實是一座山,四周有盤旋的山路。非常普通。還有就是天後宮了,也非常一般。裡面沒什麼東西的。另外還有個文化廣場吧,過境路那裡,裡面比較多的體育設施。面積也較大。
其他地方的話,只能說是再普通不過的街道小巷了。
2. 河源市紫金那些旅遊景點比較出名
早上好!
河源市紫金縣 景點。。。
御臨門溫泉度假村
河源市紫金縣九和鎮熱水村
中山公園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
娘娘廟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
越王山風景區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
紫金觀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
3. 河源紫金旅遊景點有哪些
【九和溫泉】九和溫泉位於九和鎮東南10公里的熱水、幸福一帶(東經115°7′,北緯23°25′9″交匯處附近),距紫金縣城34km,溫泉水具有溫度高(自流水量在78℃—91℃);儲量大(自流量為4000噸/日,正常開采量12000噸
九和御臨門溫泉
以上);埋藏量(現已鑽井五口均在30米內,水溫78℃—91℃);水質優(屬NA·K—HCO型礦水,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每升水含碳酸228.82毫克,偏硅酸103.25毫克);面積廣(泉眼在熱水向陽、幸福2平方公里范圍內分布)。有「天下第—泉」之美稱。由於溫泉水溫高,水質好,能治病,勢必吸引遊客,慕名前來療養治病。九和溫泉以發展旅遊、休憩、游樂、治療為主,兼房地產開發的旅遊開發區,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已建有一間佔地面積1100畝,集住宿、餐飲、會議、娛樂、休閑、商務、健身和大型露天溫泉功能於一體的豪華御臨門溫泉度假村。
【南母寺】南母寺(廟祖石)地處紫金縣崇山峻嶺之中的九樹鎮海拔800多米的廟祖山中。該寺具有悠久的歷史
南母寺
和佛教文化,自然景觀絢麗多彩。通往該寺的小徑由—塊塊黝黑的岩石砌成,共有432級石階。石階兩旁樹木虎踞龍盤,奇花異草相映成趣。廟祖山自然生態景色毓秀神奇。廟堂雕檐畫角,古色古香,佛教文化源遠流長。相傳寺廟旁邊有一種黃土,古人稱之為「黃金散」,傳說能治百病;南母寺山上的山河中有一種廟子石(古稱永安臘石,在清朝年間曾作為貢品獻給皇帝),傳說擺在家中能鎮宅避邪。
【紫金觀】在一百多年前,紫金縣城儒林街劉開先(法勝侍郎)與藍開濤(法雄侍郎)先後到羅浮山黃龍觀拜丘傳
紫金觀
秀老道長(外號「廣東吉靈鬼」)為師修道。他們修道學成與師父到香港、新加坡、澳門等地設壇開館,傳道授徒多年。民國卅二年回到紫金,在縣城天後宮為住持。1995年重建紫金觀(天後宮),修建後,中殿雄偉壯觀,前後各建一大殿,兩側建有鍾樓及招待設施,是紫金新的旅遊八景之首。
【古竹越王山旅遊風景區】越王石位於古竹鎮榴洞村,是呈褐紅色的大石
越王石
山,四面陡峭,僅有一路盤繞而登山頂。山巔有一口越王井,水質甘甜,終年不涸。四周有馬仔洞、一線天、風隆洞、越王塌。山左側有田螺山,右側有獅子岩。相傳秦末漢初,南越王趙佗曾到此山觀賞,卧於—塊石塌上,故後人稱石塌為「越王塌」,稱此石山為「越王石」。若攀至絕頂舉目遠眺,浩渺東江若帶,百里田疇如織。
【蘇區革命遺址群】1927年4月26日,在中國***的領導下,紫金縣舉行了威震東江的「四·二六」農民武裝暴動,推
蘇區革命遺址
翻紫金縣反動政權、活捉了反動縣長,並宣布成立紫金縣人民政府、向全國發動討伐蔣介石的通電。之後輾轉數月,策應海陸豐農民運動,於192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炮子圩召開工農兵代表大會,建立了紫金縣蘇維埃政府。彭湃、周恩來等領導曾多次來炮子指導工作。現留下的革命遺址有紅屋紀念館、血田等多處革命傳統教育聖地。
桂山圍石樓
【龍窩桂山圍石樓】桂山圍石樓位於龍窩鎮桂山圍,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是當地富豪廖肇衍所建。主樓6層,面積3000平方米,高20米。一、二層用花崗石條砌築,三層以上用特製大火磚砌成,牆厚1.5米,主樓前面是三進的正屋,兩側各有兩座並聯朝向正屋的橫屋,與主樓聯接,構成一座佔地1.5萬平方米的建築群。石樓至今保存頗好。
【古竹道姑岩】道姑岩位於古竹鎮孔布村正南,距古竹圩4公里。相傳宋
古竹道姑岩
末孔布上圍有位鄒姓女子,年方十七,因抗拒家長迫婚而出走。數天後,一放牧老人發現美貌女子,從岩側水井挑水往岩洞走去,覺得奇隆,便尾隨而去。至岩洞不見女子,只見一女屍,經辨認正是那位出走的少女。群眾認為此女已得道成仙,便募捐在岩下建築廟宇,並塑一女神像,供人觀賞。道姑岩由此得名。廟宇前有可容近百人的平台。岩側有口噴泉井夏涼冬暖,清爽甘冽。登高遠眺,鄉村圍繞,風光旖旎。
【南嶺武頓山】武頓位於縣城東南的南嶺鎮東南面,海拔1233米,為紫金縣第一高峰。武頓山有大武頓、小武頓兩峰,大武頓渾圓雄偉,小武頓峭聳秀撥,是韓江上游琴江的發源地。明時,曾為「牛牯都」屯兵之所。山上有搖劍石、磨子石、雞啼石、狗頭石、蠟燭石,山腰有「畫眉礤」等景觀。若天清日朗,立於山巔可見日出,可遠眺陸豐、海豐、惠東三縣之境。
白溪水庫
【白溪水庫】白溪水庫在紫城鎮北面17公里的白溪村。水庫於1976年10月初動工興建,1980年12月竣工,水庫壩高132米,總集雨面積3.67平方公里,庫容量2246立方米,已建有梯級電站5級6處。白溪水庫公路溝通庫區內的商店企業,壩頂建有琉璃瓦八角亭—座,水庫四周青山環抱,水面波平如鏡,可乘小船漫遊。
【黃塘激流迴旋】位於紫金縣城西行35公里黃塘鎮錦口寶勝、吉水自然村
黃塘激流迴旋
雙下水庫堤下河段。水庫的庫容量160萬立方米,始建於1999年4月,賽道及賽道障礙設計包括形狀、角度、交叉均按國際標准科學建造,其中賽道長度340米,賽道總落差6.5米,賽道迴旋門21—25個,水流量8—10立方米/秒(一天時間均可以穩定8立方米/秒),是一個高標准、高規格、環境優越,經檢查驗收符合國際—流賽道標准激流迴旋基地,現用名稱「中國南方激浪迴旋訓練基地」,現為河源市業余體校激流迴旋訓練基地,省隊、國家隊曾在此集訓過。並於2002年10月9日至10日成功地承辦了廣東省十—屆運動會激流迴旋比賽項目。
天字嶂
【天字嶂】位於紫金縣紫城鎮西21公里處,跨越青溪和九和鎮,方圓20平方公里。相傳該山有—座墳墓,其後代可出天子得天下,故名天子嶂。明朝末年,朝廷得知此事,命地方官把天子嶂改為天字嶂。山地由花崗岩組成,主峰海拔764米,由西向東走向與雞公嶂相連。山上有「觀音廟」、「孔子岩」、「揚景山」等古跡。山頂有形似「仙人腳跡」、「仙人切豆腐」、「仙人試劍」等天然石景。
4. 關於河源紫金的問題,(我正在著急的等待大家的回答)
河源旅遊之紫金縣簡介 紫金縣位於廣東省東中部河源市東南部、東江中游東岸。東接五華縣,西與博羅縣隔東江相望,西南與惠城區相接,南與惠東縣相鄰,東南與陸河縣相連、與海豐縣毗鄰,西北與河源市源城區、北與東源縣交界。 全縣境域東起南嶺鎮東溪村山蕉窩,西至古竹鎮江口村,東西長88.6公里;南起上義鎮卷蓬村,北至白溪管理區燕子岩,南北寬64公里。全縣總面積3627平方公里(1994年土地詳查面積3621.24平方公里)。全縣八成以上為山嶺、丘陵,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縣人民政府駐地紫城鎮,距省會廣州市270公里、深圳市223公里、河源市68公里。 紫金地域,遠古屬百越地,秦代起屬南海郡博羅、龍川兩縣地,隋唐為歸善、興寧兩縣地,宋元為歸善、長樂兩縣地。明隆慶三年(1569年)設置永安縣,屬惠州府。民國3年(1914年)改名紫金縣。 紫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北回歸線橫貫縣境中部,氣候溫和,年均無霜期300天、降水量1760毫米,適宜水稻、花生、大豆、甘蔗、蠶桑等農作物生長,一年四季可種作。群山連綿,盛產木材、竹子、松脂、茶葉、水果、香菇、木耳等土特產,是廣東省用材林基地之一;礦資源豐富,有鐵、錫、鉛鋅、瓷土、螢石、大理石、石灰石、耐火石、珍珠岩等;河溪眾多,水能巨大,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13萬余千瓦,可開發6萬余千瓦,是全國能源開發重點縣之一;礦泉水、地熱資源也甚為豐富,有著經濟開發的巨大潛力。 紫金縣交通發達,經過全縣多年來的努力,紫金縣已全面實現村村通公路、通郵、通電話。近幾年來,又對所轄范圍內省道、縣道進行上等級改造,基本實現省道標准化、縣道油路化。建市以來特別是近三年來紫金加強電力基礎設施建設,電力工業發展較快。至2001年,我縣江東110千伏輸變電站、好義小古、藍塘雙興等電站相繼建成投產;投入3065萬元的農網改造第一期工租頃利通過驗收,第二期農網改造完成,用電質量明顯提高,全縣實現了村村通電目標。郵電行業繼續快速發展。 旅遊網址: http://www.cctcct.com/travel-guide/a/1877/list-a1877-1.html 紫金古稱永安,始建於明隆慶三年,位於廣東省中部,東江中游東岸,東接五華縣,西鄰博羅縣、惠陽市,南連惠東縣、陸河縣,北靠東源縣。東經114°46』~ 115°30』 ,北緯 23°10』 ~23°25』 ,總面積3627平方公里,總人口75萬,轄23個鎮.。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紫城鎮,距河源68公里,惠州128公里,深圳223公里,廣州270公里。縣城城市規劃建設日趨完善,規劃區擴展到26平方公里,進一步加大了道路、橋梁、排水系統等建設,規范完善了路牌路標、人行道等設施,配套了綠化、亮化、凈化等工程,市容市貌煥然一新。 紫竹生產的"竹殼茶","辣椒醬","客家黃老酒"是馳名海內外的地方特產,"竹殼茶"生產己有100多年歷史,曾獲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辣椒醬"生產歷史悠久."客家黃老酒"具有滋補強身功效,榮獲2002年深圳人最喜愛的黃酒稱號,倍受消費者青睞. 紫金地域,遠古屬百越地,秦代起屬南海郡博羅、龍川兩縣地,隋唐為歸善、興寧兩縣地,宋元為歸善、長樂兩縣地。明隆慶三年(1569年)設置永安縣,屬惠州府。為避免與福建永安縣重名,民國3年(1914年)改名紫金縣。 紫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北回歸線橫貫縣境中部,氣候溫和,年均無霜期300天、降水量1760毫米,適宜水稻、花生、大豆、甘蔗、蠶桑等農作物生長,一年四季可種作。群山連綿,盛產木材、竹子、松脂、茶葉、水果、香菇、木耳等土特產,是廣東省用材林基地之一;礦資源豐富,有鐵、錫、鉛鋅、瓷土、螢石、大理石、石灰石、耐火石、珍珠岩等;河溪眾多,水能巨大,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13萬余千瓦,可開發6萬余千瓦,是全國能源開發重點縣之一;礦泉水、地熱資源也甚為豐富,有著經濟開發的巨大潛力。 紫金屬山區縣,經濟以農業為主。明嘉靖中期,境內工人、農民起義不斷,官府屢次派兵鎮壓,社會動亂10餘年,人煙稀少。明隆慶初置縣後,社會政治漸趨安定,縣署採用獎勵耕種政策,教民廣種麻、豆、姜、芋等作物,農業生產有所發展。至清道光年間,全縣耕地面積比建縣初增加六成;手工業方面,建有煉鐵、鑄鍋、陶瓷、造紙、縫紉、鞋革、食品等工場作坊,主要產品鐵鍋、椒醬、漆皮箱、竹殼茶等遠銷南洋等地;商業也相應的發展,墟市比建縣初增加四倍多。文化教育亦有所發展,培育了諸多進士、舉人、貢生等人才。鴉片戰爭後,隨著清王朝的衰敗,吏治腐敗,民生日困。 民國初期,軍閥混戰,社會混亂。民國14年(1925年)東征勝利後,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統一和鞏固,本縣經濟逐步恢復和發展,文化教育出現新局面,創辦了紫金中學、女子小學及一批高等小學,開展了平民識字和掃盲運動,為推進國民革命,提高人民文化水平起了重要作用。抗日戰爭爆發後,公路被毀壞,商品來源阻隔,外銷土特產品積壓,市場蕭條,人民生活甚苦。抗日戰爭勝利後,內戰爆發,當局橫征暴斂,水利不興,災害頻繁,貨幣貶值,經濟衰退。民國36年統計,全縣20.4萬人,工業僅有鑄鍋、食品等小作坊80餘家及110餘戶個體手工業;商業只有470餘家小商戶;中小學校270所,在校學生2萬餘人,文盲率佔六成多;人均生產稻穀僅160公斤,許多農民除了交地租,「放下禾鐮無米煮」。 紫金人民富有革命傳統。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青溪約磜頭山冶鑄工人楊立率礦工500人起義。嶺東兵備尤英多次派重兵鎮壓,捕殺了楊立,但武裝斗爭一直堅持了20餘年。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林九我等率領農民5000餘人在九和(今九樹)烏禽嶂舉旗起義,率部攻打永安、長樂等縣城。清嘉慶七年(1802年),永安天地會首領官粵隴和白蓮教首領賴東保,在青溪約天字嶂聚集會員和農民數千人揭竿起義,圍攻永安縣城。咸豐年間,永安天地會首領朱戴開邀集萬人在洋頭寨、上義天地會首領彭日升集中3000餘人在招元村分別舉行起義,響應太平軍作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好義陳偉湘受孫中山銜命,率萬餘人在古竹湯坑山舉行武裝起義,攻打大富翁和清兵、鄉團。民國3年(1914年),九和李榮泰接受孫中山指示,組織3000餘人在九和紅花埔起義,進行武裝討袁,聲震東江。 20年代初,中共黨員劉爾崧、劉琴西從廣州返回紫金故鄉出版進步刊物,創辦勞動半夜學校,傳播馬克思主義,發展共產黨員,於1923年建立紫金黨小組、紫金縣總農會。1925年,成立中共紫金縣特別支部。在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推動下,籌建了國民黨紫金縣黨部,工農革命運動蓬勃興起,各種社會團體紛紛成立,政治氣氛空前高漲。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白色恐怖,中共紫金縣組織領導人民在縣城舉行了「四.二六」武裝暴動,於5月1日建立紫金縣人民政府。不久,轉移到炮子建立革命根據地。紫金縣長丘國忠聯合海、陸、惠、紫、五等縣地主民團對炮子進行了3次「進剿」,人數由1000人增加至3000人,均被紫金工農革命軍所擊敗。1927年12月,在工農革命軍第二師的幫助下,紫金縣蘇維埃政府在炮子成立,開展土地革命運動。1928年3月,國民黨軍黃旭初部和地主民團數千人,分數路「進剿」炮子蘇區,鎮壓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全縣有1300多人遭殺害。革命處於低潮。倖存的共產黨人仍繼續堅持革命斗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紫金縣組織領導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廣泛宣傳群眾,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壯大抗日力量,為打敗日本侵略者作出了貢獻。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派四十六軍政治部少將副主任彭銳任紫金縣長,建立「戡亂建國」委員會,多次派兵鎮壓中共領導的人民武裝隊伍和根據地。紫金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在中共紫金縣地方組織的領導下,為爭民主、求解放,在縣內和惠紫、紫五、紫河邊境重建人民武裝,不畏艱險,積極投身於解放戰爭,於1949年5月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解放了紫金。 本文是本人轉載過來的希望能對你有用。
5. 廣東省紫金縣是屬於河源,還是屬於梅州
河源。肯定的哦。我就是來自河源的。
6. 河源有那些歷史名人
歷史名人
鄒大昕——字東啟。宋朝河源人。任廣州僉判時,發現東洲與黃木灣之間,交通不便,立即計劃施工,將鹿步湖岸鑿開,使兩地十餘里的水路暢通,便利來往行人交通運輸。後當地居民在鹿步湖建大昕廟以示紀念。
鄔干於-一又名朝憲。湖南新化人。曾先後到日本、美國等地留學,回國後致力於教育事業,民國31年秋,任五四中學校副校長。民國33年創辦行素中學。民國36年(1947年)春遷至長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6年人北京編輯社,從事編譯著述。同年底,被聘為湖南文史館員。著有《崇德初級中學設立實驗班答客問》.
河源簡介:
河源市是國務院1988年1月7日批准設立的地級市,管轄源城區、東源縣、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和平縣共五縣一區。全市原有119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截止至2003年9月20日,全市按要求撤並鄉鎮17個,占鄉鎮總數的14.8%。全市現設有98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1394個村委會和149個社區居委會。
河源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其范圍是東經114度14分至115度36分,北緯23度10分至24度27分。東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鄰惠州市,西連韶關市、惠州市,北與江西省交界。全市面積1.58萬平方公里。河源市是京九入粵第一市,又是廣東省擁有鐵路最長的市;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105國道、205國道、河惠高速公路構築了河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是粵東北重要的交通樞紐。
河源猶如鑲嵌在東江之畔的一顆明珠,河源市區別名槎城。東江自北向南流經市區,新豐江從西向東繞城而過,兩江在市區東面交匯,使得整個城市三面環水,看起來象浮在水上的木筏,因此而得名。
以新豐江為界,槎城劃分為新老城區。老城具有1500多年的歷史,公元492年而江北的新市區是1988年建市後才建起的新城,一老一新,為我們留下了不少歷史人文景觀和令人驕傲的現代奇跡。
人們說河源是一個靈秀的城市,到處繁花爭艷,草木吐秀,空氣清新,但是讓我們設想一下,假如沒有水,一個城市能靈秀到哪裡去呢?的確,河源「一城風景半城水」,除兩江之外,市區內還有一個歷史悠久的人工湖——鱷湖,兩江一湖托出了河源「青山綠湖碧水城」的山水旅遊城市形象,形成了一種清朗、明麗、現代與傳統和諧相融的城市風光。
河源歷史:
河源,上古屬揚州南境,戰國屬楚,秦於龍川置縣。 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龍川析地置河源縣,屬南海郡。南梁天監二年(503年)屬梁化郡,隋唐屬循州,南漢乾亨元年(917年)析循州分置禎州、循州,河源地區屬循州。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禎州為惠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並入惠州,河源地區在1913年屬廣東省都督府潮循道,後直屬廣東省革命政府東江行政委員會。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屬東江行政委員會、東江行政專員公署、粵東行政公署、韶關地區、惠陽地區等。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河源縣,設立河源市,轄源城區、郊區、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和平縣;1988年3月2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掛牌辦公。1992年8月河源市經國務院批准列入沿海經濟開放區,成為既可享受山區優惠政策,又可享受沿海開放區優惠政策的地區。1993年11月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河源市郊區,設立東源縣,縣委、縣政府駐仙塘木京。 河源市是東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百越」時期,來自江浙一帶的越民散居於少數民族之中,對開化粵地起了重要作用。秦平百越後,遷陝隴之民居粵,帶來了黃河文化。此後,凡遇中原戰亂,都有一批批的移民進入嶺南。這些南遷之民與當地土著民族相互同化,逐步形成了客家文明。
河源未來:
河源市成立於1988年1月,是廣東省的一個年輕城市,也是京九線上的一個新興城市,轄源城、和平、龍川、紫金、東源、連平等6個縣區,全市總面積1.58萬平方公里,人口322萬。
河源,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萬年至4000年,河源市域內所在的東江中上游便有人類繁衍生息。公元前214年,秦朝就在這一帶設縣而治,首任縣令就是後來統一嶺南並被漢高祖封為南越王的趙佗,縣治設在龍川縣佗城鎮。現有新石器遺址、唐代正相塔、宋代龜峰塔、孫中山祖居(由閩入粵第一代)。這里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河源,靠山近海,區位優越。河源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處於珠江三角洲邊緣,歷史上與惠州、東莞、深圳、汕尾曾屬同一地區,市區距廣州、香港均不到200公里,河源實際上是內陸與沿海的結合部。這種獨特的區位,既有利於接受沿海地區的經濟輻射,又有利於溝通國內外大市場。
河源,交通四通八達,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河源是京九入粵第一市。京九鐵路經過江西省進入河源境內,穿越三縣和市區,並在龍川縣城與廣梅汕鐵路接軌,設立華南最大編組站。105和25國道縱貫全市,規劃建設的河惠、河梅等高速公路正在規劃建設。由此構成了河源市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使河源成為粵東北的交通樞紐。此外,以市區為中心的現代通信網路已經形成,實現了城鄉電話交換程式控制化、傳輸數字化。並且,還擁有一類口岸。
河源,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河源是「港深水塔」,全省最大的兩個水庫——新豐江水庫和楓樹壩水庫都在河源境內。滔滔不絕的東江水,不但滋潤著珠江三角洲東部,而且通過東深供水工程流入香港。境內水能蘊藏量130萬千瓦,仍有40萬千瓦有待開發。同時凈水資源和優質淡水養殖開發價值和潛力巨大,新豐江天然凈水遠銷國內10多個城市。河源市是礦產之鄉,已探明的礦產有40餘種,其中儲量位居全省第一的就有鐵礦、瑩石礦和稀土。此外,鉛鋅礦、鎢礦、石灰石、瓷土等也十分豐富,易於開采。河源是山多林茂之地,全市有山地面積1800多萬畝,其中25度以下的緩坡地就有180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72%,活立木蓄積量達3092.7萬立方米。河源是生態旅遊勝地,境內山清水秀,文物古跡眾多。緊鄰市區的大桂山風景區,是北回歸線上現存面積最大的常綠闊葉林區,是廣東綠色生態旅遊的新品牌;市中心有亞洲第一高噴泉,噴射高度達169米;河源還曾是恐龍的故鄉,市區已出土恐龍骨骼化石和大量的恐龍蛋化石。市區碧水環繞,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是全國13個大氣環境質量達國家一類標準的城市之一,也是廣東省環境保護教育基地。縣區有「小桂林」之稱的連平陂頭山水,有「地下龍宮」之稱的漳溪皇龍岩、和平李田仙岩,有「粵東丹霞」之稱的龍川霍山和楓樹壩九龍灣水上漂流等旅遊景觀。
河源,服務體系完善,投資環境優良。為吸引外商投資,市政府先後制訂子一系列優惠政策,在地價、水電、稅費等方面給予優惠。實行只收稅不收費,規定凡是在市區范圍內舉辦生產性項目的外來投資企業,只按規定收稅,不收任何行政事業性規費。為了簡化手續,提高效率,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對外引進辦公室,實行「一個窗口」審批項目,「一條龍」受理投訴,「一個口子」收取規費的「三個一」制度,有關職能部門分別制訂了對外來投資者服務的承諾制度。為了切實保護外商的合法權益,市政府專門為外商發放了「綠卡」。
建市14年來,河源市經濟社會有了很大的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燈塔盆地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百萬畝水果基地」建設為突破口的「三高」農業蓬勃發展;貫穿市區的「工業走廊」開發已初具規模,對外經濟空前活躍,投資不斷升溫,規模逐步擴大,在新的歷史時期里,河源市將突出特色經濟、借外發展、科教興市、可持續發展四大戰略,大力創造體制創新、對外開放、資源轉化三大優勢,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我們將進一步利用山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三高」農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把河源建成京九線上的農業強市和珠江三角洲的「菜籃子」基地;利用沿海與內陸結合部的區位優勢,不斷優化環境,擴大對外開放,把河源建設成接納沿海產業轉移的一塊投資興業寶地;利用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把河源建設成為獨具特色的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利用礦產,水資源和農副產品等資源優勢,形成以資源開發為依託的加工型工業。
河源市雖然是廣東省的次發展地區,但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我們謁誠歡迎海內外客商前來投資興業,攜手並進、共創未來。
一、客家淵源
所謂客家人,是指原籍為河南地區的中原漢族,在東晉戰亂時南遷,開始成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後來的幾次遷徙行動中,逐漸形成今天具有獨特風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華漢民族的一個支系。客家人最為明顯的特徵是講客家話,客家語系是漢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歷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遷,時延1500年的記載。
第一次的大遷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間,東晉懷帝妥朝時,由於西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對漢民族影響深遠的「五胡亂華」之局,中原地區的不少官員和平民,也紛紛隨著渡過黃河南下。為了避免和原戶籍者發生混淆,便把這些新來的戶籍稱為「客」。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華民旅上出現。
第二次大遷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間。唐朝末年,黃巢舉兵起義及「五代十國」,天下大亂,客家先民又從皖贛某地居所,現遷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廣東北邊。
第三次大遷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間,金元相繼入侵,宋高宗南渡,地這過程中,許多客家人幸均捲入保衛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戰爭。宋亡後,他們只好退往更偏遠的廣東東、北部。
第四次大遷徙在公元1645——1843年間,這次遷徙卻是康熙皇帝為了爭取南方的民心,賜給每個男子8兩銀子、婦女兒童4兩銀子,鼓勵客家人遷入四川、廣西及台灣。一向以客家人為榮的朱德同志的祖輩就是在這一次遷徙時,從韶關移居四川的。
第五次大遷徙是在1866年以後,發生於太平天國起義末期。由於太平天國的首領洪秀全是客家人太平天國失敗後,許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壓力下,紛紛向理智偏遠的南方,甚至向東南亞等海外地區遷徙。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約4500萬人。其中國內4000萬人,國外有500萬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廣,較集中的是東南亞一帶,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國際知名作家韓素音均是客家人。國內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區共有17個省、185個市縣,其中客家人佔95%以上的純客縣50個,客家人最為集中的地方是贛南、閩南和粵東北部。廣東的客家人有2000多萬,佔全省總人數近30%,其中純客縣15個。
河源作為東江流域的純客家地區,最早的客家先民來歷可追逆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後,為進一步開發嶺南,派屠睢、任囂、趙佗帶50萬兵卒駐守,還下令將數十萬名「罪人」發配到嶺南。趙佗先為龍川縣令,後為南越王。龍川的趙、韋、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進入龍川與當地土著族人雜居的中原人。但是,作為客家人大規模遷徙到河源地區的時間,卻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遷徙這一時期,即公元1127——1644年間。
河源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承傳著客家民系優秀的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廣東梅縣的山歌文化獨樹一幟。河源的東江客家菜則比較有特色。
二、客家習俗
客家人的習俗大致上包括全國性的傳統歲序節俗,地方性崇拜、禮節等。
(一)、主要節日:
☆春節:有拜年,游樂活動等,是最隆重的節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元宵節吃元宵,玩燈,賞燈,猜燈謎。
☆二月二:開正節。
☆清明:客家掃墓習俗多從春分開始,清明達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稱為五月節。節日主要內容是吃粽子,雄黃酒,龍舟賽。
☆七月節:也即鬼節。
☆中秋:民間通稱八月節。吃月餅,賞月等風俗大體各地相同。
☆重陽節:客家人叫「九月節」。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過年」之說。
(二)、婚姻禮俗:
客家人的婚姻禮俗受古時風尚影響較重,,主要仍以傳宗接代為目的, 但余文與張麗是自由戀愛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講究「明媒正娶」,客家社會正式的婚姻關系是一種「嫁娶婚」,招贅之風並不盛行。
過程儀式大部分仍沿舊習:如相親、送定、報日子、送聘金、盤嫁妝、接親、拜堂鬧洞房等。
(三)、民間娛樂:
客家民間娛樂內容非常豐富,節日的主要有秧歌、龍舟競渡、踩船燈,舞龍燈,舞獅,高腳師,迎花燈,踩馬燈,打花鼓,樂器會,演戲,放煙火,平時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彈琴,彈箏,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紙牌,擲狀元簽,打麻將,養花,釣魚等。
7. 哪位高人知道廣東河源的歷史
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河源縣,設立河源市,轄源城區、郊區、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和平縣;年3月2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掛牌辦公。1992年8月河源市經國務院批准列入沿海經濟開放區,成為既可享受山區優惠政策,又可享受沿海開放區優惠政策的地區。
建市20年來,河源市經濟社會有了很大的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燈塔盆地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百萬畝水果基地」建設為突破口的「三高」農業蓬勃發展;貫穿市區的「工業走廊」開發已初具規模,對外經濟空前活躍,投資不斷升溫,規模逐步擴大,在新的歷史時期里,河源市將突出特色經濟、借外發展、科教興市、可持續發展四大戰略,大力創造體制創新、對外開放、資源轉化三大優勢,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我們將進一步利用山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三高」農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把河源建成京九線上的農業強市和珠江三角洲的「菜籃子」基地;利用沿海與內陸結合部的區位優勢,不斷優化環境,擴大對外開放,把河源建設成接納沿海產業轉移的一塊投資興業寶地;利用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把河源建設成為獨具特色的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利用礦產,水資源和農副產品等資源優勢,形成以資源開發為依託的加工型工業。
8. 哪位高人對河源紫金比較熟悉
御臨門溫泉度假村
--------------------------------------------------------------------------------
御臨門溫泉度假村位於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九和鎮熱水村至幸福村之間,佔地面積1100畝是一所集住宿、餐飲、會議、娛樂、休閑、商務、健身和大型露天溫泉功能於一體的豪華鄉村溫泉度假村。
景 區 簡 介
溫泉概況
溫泉區總面積62600平方米,是按國家AAAA標准規劃的,建築風格是巴厘島風情和客家文化的結合。溫泉源頭出水溫度高達86℃;日流量達10000多立方米,容納總人數2700多人。溫泉水質晶瑩透澈,略帶硫磺氣味,經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測試中心化驗,水質為重碳酸硅鈉型,同時,還富含多種礦物質,其中包括:偏硅酸、游離二氧化碳、鋰、鍶、碘化物、銀、鋇、鉛、錳等。對治療心血管病、肥胖症、皮膚病等多種疾病有輔助醫療的功效。
溫泉接待中心
溫泉接待處和售票處在一樓;設有男女賓沐浴區和更衣櫃998個;二樓有桑拿按摩房18間,提供各式傳統中醫按摩服務。
河中溫泉區
面積9800平方米,溫泉池數量30個,容納人數450多人,水溫33-42℃,河中溫泉蔚為壯觀,蜿蜒逶迤,河道最寬處為七米多,其中溫泉池品種繁多,計有十二源泉和六池,還有頗具特色的十二星座池。
山地溫泉區
面積43000平方米,溫泉池數量64個,容納人數2000多人,水溫33-42℃。溫泉隨著山勢起伏,置身其中,放鬆身心,感受寧靜。此處還有美食坊、溫泉水吧台、休閑閣、香薰閣、中醫養生堂、健身SPA館、沐足廊等設施靜養享受。
田園溫泉區(第二期推出)
面積9800平方米,容納人數300多人,水溫33-42℃。溫泉池數量20多個,在此泡浴可包攬田園風光,空氣清新,天籟和鳴,其樂逍遙;還有沐足廊、溫泉水吧台供遊客休憩享受。
客房設施
度假村內的酒店擁有設計獨特、裝修豪華的客房和套房201間,以及巴厘風情別墅。房內均設有特大落地玻璃窗。無限美景盡入眼簾。至別具風情浴室與客房之間的玻璃幕牆設計,更能讓住客增添無限沐浴樂趣。浴室的設備非常新穎,包括設有強力花灑,寬敞的空間及設有五臟具全的迷你酒吧,提供電吹風、保險箱、浴袍、寬頻上網及衛星電視。
餐飲設施
富麗堂皇的大型宴會廳可容納高達400名賓客,是舉辦歡宴和大型會議的理想場所;涼爽的西餐廳可以讓您品嘗各種西式美食,傍晚更供應自助餐和各式燒烤。
會議/宴會
八間小型會議室可以提供各類中小型會議服務,另有多功能宴會大廳可以提供多人的大型會議服務;會議室免費提供茶水、會議便簽紙、筆、白板等設施,還可以提供寬頻上網服務。
康體設施
網球場、籃球場、撞球室、乒乓球室等運動設施一應俱全。
交 通 概 況
御臨門溫泉度假村行車段路指示
廣州到御臨門溫泉度假村
從廣州市進入廣深高速公路,由廣深高速公路轉入廣惠高速公路,在橫瀝水口鎮蓬陵出口,往紫金方向至九和鎮;進入九和鎮後向熱水村方向行使15分鍾左右即可到達御臨門溫泉度假村。全程需三個半小時。
深圳到御臨門溫泉度假村
從深圳直接進入廣惠公路,在橫瀝水口鎮蓬陵出口,往紫金方向前往九和鎮,途經矮陂鎮、鳳安鎮、好義鎮和藍塘鎮;進入九和鎮後,向熱水村方向行駛15分鍾左右即可到達御臨門溫泉度假村。全程需三個半小時。
東莞到御臨門溫泉度假村
從東莞直接進入廣深高速公路,由廣深高速公路轉入廣惠高速公路,在橫瀝水口鎮蓬陵出口,往紫金方向前往九和鎮,途經蓬陵鎮、風安鎮、好義鎮和藍塘鎮;進入九和鎮後向熱水村方向行使15分鍾左右即可到達御臨門溫泉度假村。全程需兩個小時。
珠海到御臨門溫泉度假村
從珠海進入京珠高速公路,由虎門大橋進入廣深高速公路,由廣深高速公路轉入廣惠高速公路,在橫瀝水口鎮蓬陵出口,往紫金方向前往九和鎮,途經蓬陵鎮、風安鎮、好義鎮和藍塘鎮;進入九和鎮後向熱水村方向行使15分鍾左右即可到達御臨門溫泉度假村。全程需五個小時。
中山到御臨門溫泉度假村
從中山進入京珠高速公路,由虎門大橋進入廣深高速公路,由廣深高速公路轉入廣惠高速公路,在橫瀝水口鎮蓬陵出口,往紫金方嚮往九和鎮,途經蓬陵鎮、風安鎮、好義鎮和藍塘鎮;進入九和鎮後向熱水村方向行使15分鍾左右即可到達御臨門溫泉度假村。全程需四個半小時。
佛山到御臨門溫泉度假村
從佛山進入廣佛公路轉入廣深高速公路,由廣深高速公路轉入廣惠高速公路,在橫瀝水口鎮蓬陵出口,往紫金方向前往九和鎮,途經蓬陵鎮、風安鎮、好義鎮和藍塘鎮;進入九和鎮後向熱水村方向行使15分鍾左右即可到達御臨門溫泉度假村。全程需三個半小時。
惠州到御臨門溫泉度假村
從惠州市進入廣惠高速公路,在橫瀝水口鎮蓬陵出口,往紫金方向前往九和鎮,途經蓬陵鎮、風安鎮、好義鎮和藍塘鎮;進入九和鎮後向熱水村方向行使15分鍾左右即可到達御臨門溫泉度假村。全程需兩個小時。
河源市市區到御臨門溫泉度假村
從河源市市區,往紫金方向前往九和鎮,途經蓬陵鎮、風安鎮、好義鎮和藍塘鎮;進入九和鎮後向熱水村方向行使15分鍾左右即可到達御臨門溫泉度假村。全程需一小時二十分鍾。
9. 廣東河源的紫金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紫金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紫金縣境專,在新石器屬時代已有人類聚居。秦漢後,中原漢族漸次南遷,與當地少數民族融合,宋至明代成為漢族之一的客家人聚居地。
明隆慶三年(1569年)置永安縣,民國三年(1914年),因與福建省延平府的永安縣同名而改為紫金(因縣城有紫金山而得名),相沿至今。截至2018年,紫金縣轄18個鎮、273個村委會、27個社區居委會、4410個村民小組和109個居民小組(含江東新區古竹鎮、臨江鎮)。縣政府駐紫城鎮。
(9)紫金和河源比較哪個歷史悠久擴展閱讀
1,南母寺山
南母寺山周圍有5000多畝古木和常綠闊葉林和攀藤植物,怪石嶙峋,景色奇特,石階奇特,林木茂密,古藤交錯,奇石如鍾鼓,有的奇洞長達1公里,奇泉從石縫中汩汩湧出,兩條龍泉聖水飛流直下,雲霧環山仙氣縈繞,宛如蓬萊仙境。
2,越王山
越王山位於河源市江東新區古竹鎮的東江河畔,毗鄰東江,方圓兩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340米,屬丹霞地貌,以南越王趙佗得名。
10. 河源市的資料
河源簡介:
河源市是國務院1988年1月7日批准設立的地級市,管轄源城區、東源縣、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和平縣共五縣一區。全市原有119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截止至2003年9月20日,全市按要求撤並鄉鎮17個,占鄉鎮總數的14.8%。全市現設有98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1394個村委會和149個社區居委會。
河源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其范圍是東經114度14分至115度36分,北緯23度10分至24度27分。東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鄰惠州市,西連韶關市、惠州市,北與江西省交界。全市面積1.58萬平方公里。河源市是京九入粵第一市,又是廣東省擁有鐵路最長的市;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105國道、205國道、河惠高速公路構築了河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是粵東北重要的交通樞紐。
河源市是中國廣東省的一個地級市,1988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河源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河源市東部與廣東省梅州市、汕尾市交界,南部與惠州市毗鄰,西部與韶關市接壤,北部與江西省相連。河源市的總面積為154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為332萬。
河源猶如鑲嵌在東江之畔的一顆明珠,河源市區別名槎城。東江自北向南流經市區,新豐江從西向東繞城而過,兩江在市區東面交匯,使得整個城市三面環水,看起來象浮在水上的木筏,因此而得名。
以新豐江為界,槎城劃分為新老城區。老城具有1500多年的歷史,公元492年而江北的新市區是1988年建市後才建起的新城,一老一新,為我們留下了不少歷史人文景觀和令人驕傲的現代奇跡。
人們說河源是一個靈秀的城市,到處繁花爭艷,草木吐秀,空氣清新,但是讓我們設想一下,假如沒有水,一個城市能靈秀到哪裡去呢?的確,河源「一城風景半城水」,除兩江之外,市區內還有一個歷史悠久的人工湖——鱷湖,兩江一湖托出了河源「青山綠湖碧水城」的山水旅遊城市形象,形成了一種清朗、明麗、現代與傳統和諧相融的城市風光。
河源歷史:
河源,上古屬揚州南境,戰國屬楚,秦於龍川置縣。 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龍川析地置河源縣,屬南海郡。南梁天監二年(503年)屬梁化郡,隋唐屬循州,南漢乾亨元年(917年)析循州分置禎州、循州,河源地區屬循州。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禎州為惠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並入惠州,河源地區在1913年屬廣東省都督府潮循道,後直屬廣東省革命政府東江行政委員會。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屬東江行政委員會、東江行政專員公署、粵東行政公署、韶關地區、惠陽地區等。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河源縣,設立河源市,轄源城區、郊區、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和平縣;1988年3月2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掛牌辦公。1992年8月河源市經國務院批准列入沿海經濟開放區,成為既可享受山區優惠政策,又可享受沿海開放區優惠政策的地區。1993年11月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河源市郊區,設立東源縣,縣委、縣政府駐仙塘木京。 河源市是東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百越」時期,來自江浙一帶的越民散居於少數民族之中,對開化粵地起了重要作用。秦平百越後,遷陝隴之民居粵,帶來了黃河文化。此後,凡遇中原戰亂,都有一批批的移民進入嶺南。這些南遷之民與當地土著民族相互同化,逐步形成了客家文明。
河源未來:
河源市成立於1988年1月,是廣東省的一個年輕城市,也是京九線上的一個新興城市,轄源城、和平、龍川、紫金、東源、連平等6個縣區,全市總面積1.58萬平方公里,人口322萬。
河源,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萬年至4000年,河源市域內所在的東江中上游便有人類繁衍生息。公元前214年,秦朝就在這一帶設縣而治,首任縣令就是後來統一嶺南並被漢高祖封為南越王的趙佗,縣治設在龍川縣佗城鎮。現有新石器遺址、唐代正相塔、宋代龜峰塔、孫中山祖居(由閩入粵第一代)。這里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河源,靠山近海,區位優越。河源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處於珠江三角洲邊緣,歷史上與惠州、東莞、深圳、汕尾曾屬同一地區,市區距廣州、香港均不到200公里,河源實際上是內陸與沿海的結合部。這種獨特的區位,既有利於接受沿海地區的經濟輻射,又有利於溝通國內外大市場。
河源,交通四通八達,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河源是京九入粵第一市。京九鐵路經過江西省進入河源境內,穿越三縣和市區,並在龍川縣城與廣梅汕鐵路接軌,設立華南最大編組站。105和25國道縱貫全市,規劃建設的河惠、河梅等高速公路正在規劃建設。由此構成了河源市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使河源成為粵東北的交通樞紐。此外,以市區為中心的現代通信網路已經形成,實現了城鄉電話交換程式控制化、傳輸數字化。並且,還擁有一類口岸。
河源,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河源是「港深水塔」,全省最大的兩個水庫——新豐江水庫和楓樹壩水庫都在河源境內。滔滔不絕的東江水,不但滋潤著珠江三角洲東部,而且通過東深供水工程流入香港。境內水能蘊藏量130萬千瓦,仍有40萬千瓦有待開發。同時凈水資源和優質淡水養殖開發價值和潛力巨大,新豐江天然凈水遠銷國內10多個城市。河源市是礦產之鄉,已探明的礦產有40餘種,其中儲量位居全省第一的就有鐵礦、瑩石礦和稀土。此外,鉛鋅礦、鎢礦、石灰石、瓷土等也十分豐富,易於開采。河源是山多林茂之地,全市有山地面積1800多萬畝,其中25度以下的緩坡地就有180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72%,活立木蓄積量達3092.7萬立方米。河源是生態旅遊勝地,境內山清水秀,文物古跡眾多。緊鄰市區的大桂山風景區,是北回歸線上現存面積最大的常綠闊葉林區,是廣東綠色生態旅遊的新品牌;市中心有亞洲第一高噴泉,噴射高度達169米;河源還曾是恐龍的故鄉,市區已出土恐龍骨骼化石和大量的恐龍蛋化石。市區碧水環繞,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是全國13個大氣環境質量達國家一類標準的城市之一,也是廣東省環境保護教育基地。縣區有「小桂林」之稱的連平陂頭山水,有「地下龍宮」之稱的漳溪皇龍岩、和平李田仙岩,有「粵東丹霞」之稱的龍川霍山和楓樹壩九龍灣水上漂流等旅遊景觀。
河源,服務體系完善,投資環境優良。為吸引外商投資,市政府先後制訂子一系列優惠政策,在地價、水電、稅費等方面給予優惠。實行只收稅不收費,規定凡是在市區范圍內舉辦生產性項目的外來投資企業,只按規定收稅,不收任何行政事業性規費。為了簡化手續,提高效率,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對外引進辦公室,實行「一個窗口」審批項目,「一條龍」受理投訴,「一個口子」收取規費的「三個一」制度,有關職能部門分別制訂了對外來投資者服務的承諾制度。為了切實保護外商的合法權益,市政府專門為外商發放了「綠卡」。
建市14年來,河源市經濟社會有了很大的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燈塔盆地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百萬畝水果基地」建設為突破口的「三高」農業蓬勃發展;貫穿市區的「工業走廊」開發已初具規模,對外經濟空前活躍,投資不斷升溫,規模逐步擴大,在新的歷史時期里,河源市將突出特色經濟、借外發展、科教興市、可持續發展四大戰略,大力創造體制創新、對外開放、資源轉化三大優勢,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我們將進一步利用山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三高」農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把河源建成京九線上的農業強市和珠江三角洲的「菜籃子」基地;利用沿海與內陸結合部的區位優勢,不斷優化環境,擴大對外開放,把河源建設成接納沿海產業轉移的一塊投資興業寶地;利用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把河源建設成為獨具特色的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利用礦產,水資源和農副產品等資源優勢,形成以資源開發為依託的加工型工業。
河源市雖然是廣東省的次發展地區,但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我們謁誠歡迎海內外客商前來投資興業,攜手並進、共創未來。
一、客家淵源
所謂客家人,是指原籍為河南地區的中原漢族,在東晉戰亂時南遷,開始成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後來的幾次遷徙行動中,逐漸形成今天具有獨特風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華漢民族的一個支系。客家人最為明顯的特徵是講客家話,客家語系是漢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歷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遷,時延1500年的記載。
第一次的大遷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間,東晉懷帝妥朝時,由於西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對漢民族影響深遠的「五胡亂華」之局,中原地區的不少官員和平民,也紛紛隨著渡過黃河南下。為了避免和原戶籍者發生混淆,便把這些新來的戶籍稱為「客」。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華民旅上出現。
第二次大遷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間。唐朝末年,黃巢舉兵起義及「五代十國」,天下大亂,客家先民又從皖贛某地居所,現遷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廣東北邊。
第三次大遷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間,金元相繼入侵,宋高宗南渡,地這過程中,許多客家人幸均捲入保衛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戰爭。宋亡後,他們只好退往更偏遠的廣東東、北部。
第四次大遷徙在公元1645——1843年間,這次遷徙卻是康熙皇帝為了爭取南方的民心,賜給每個男子8兩銀子、婦女兒童4兩銀子,鼓勵客家人遷入四川、廣西及台灣。一向以客家人為榮的朱德同志的祖輩就是在這一次遷徙時,從韶關移居四川的。
第五次大遷徙是在1866年以後,發生於太平天國起義末期。由於太平天國的首領洪秀全是客家人太平天國失敗後,許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壓力下,紛紛向理智偏遠的南方,甚至向東南亞等海外地區遷徙。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約4500萬人。其中國內4000萬人,國外有500萬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廣,較集中的是東南亞一帶,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國際知名作家韓素音均是客家人。國內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區共有17個省、185個市縣,其中客家人佔95%以上的純客縣50個,客家人最為集中的地方是贛南、閩南和粵東北部。廣東的客家人有2000多萬,佔全省總人數近30%,其中純客縣15個。
河源作為東江流域的純客家地區,最早的客家先民來歷可追逆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後,為進一步開發嶺南,派屠睢、任囂、趙佗帶50萬兵卒駐守,還下令將數十萬名「罪人」發配到嶺南。趙佗先為龍川縣令,後為南越王。龍川的趙、韋、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進入龍川與當地土著族人雜居的中原人。但是,作為客家人大規模遷徙到河源地區的時間,卻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遷徙這一時期,即公元1127——1644年間。
河源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承傳著客家民系優秀的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廣東梅縣的山歌文化獨樹一幟。河源的東江客家菜則比較有特色。
二、客家習俗
客家人的習俗大致上包括全國性的傳統歲序節俗,地方性崇拜、禮節等。
(一)、主要節日:
☆春節:有拜年,游樂活動等,是最隆重的節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元宵節吃元宵,玩燈,賞燈,猜燈謎。
☆二月二:開正節。
☆清明:客家掃墓習俗多從春分開始,清明達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稱為五月節。節日主要內容是吃粽子,雄黃酒,龍舟賽。
☆七月節:也即鬼節。
☆中秋:民間通稱八月節。吃月餅,賞月等風俗大體各地相同。
☆重陽節:客家人叫「九月節」。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過年」之說。
(二)、婚姻禮俗:
客家人的婚姻禮俗受古時風尚影響較重,,主要仍以傳宗接代為目的, 但余文與張麗是自由戀愛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講究「明媒正娶」,客家社會正式的婚姻關系是一種「嫁娶婚」,招贅之風並不盛行。
過程儀式大部分仍沿舊習:如相親、送定、報日子、送聘金、盤嫁妝、接親、拜堂鬧洞房等。
(三)、民間娛樂:
客家民間娛樂內容非常豐富,節日的主要有秧歌、龍舟競渡、踩船燈,舞龍燈,舞獅,高腳師,迎花燈,踩馬燈,打花鼓,樂器會,演戲,放煙火,平時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彈琴,彈箏,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紙牌,擲狀元簽,打麻將,養花,釣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