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恐龍的歷史
距今2.5億的三疊紀恐龍大量繁衍,經過距今205侏羅紀,距今135的白堊紀,然後恐龍在距今6000萬年——7000萬年前的中生代末白堊紀至新生代第三紀古新世紀初就已經全部滅絕。如果我們將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隕石隕落作為恐龍滅絕的原因,那麼其時間在6534.83萬年前。
Ⅱ 恐龍de 歷史
恐龍是距今1億3千萬年前地球上爬行動物的總稱。它們的種類很多,身體大小、形狀、生活習性各不相同,陸地、海洋、空中都是恐龍類爬行動物的活動場所。大的如中國四川省合川縣發現的合川馬門溪龍,全身長22米,體高3.5米,體重40~50噸。平時在水深5~10米的湖泊中生活,利用水的浮力浮起笨重的身體,以水中的藻類為食物。小的鸚鵡龍整個身體只有一隻小狗大。有的能在空中飛翔,像長尾的喙嘴龍,有尖利的牙齒和長長的尾巴。尾巴末端有一塊像蒼蠅拍形狀的膜,飛翔的工具是翼膜。有的是海中的霸王,如喜馬拉雅魚龍,食肉善游,上下頜特別長,形成長吻,口內有牙齒,外貌很像今天的海豚。有的是陸上的武士,如劍龍,身長6米,頭小,背部高拱,有兩排三角形的骨板豎立著,尾尖處有骨刺,是御敵的武器。到了1億3千萬年前左右,由於強烈的地殼運動所引起的地形、氣候的變化,稱霸一時的恐龍在地球上就完全滅絕了。恐龍滅亡的原因至今沒有定論,但應看到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是當時外界環境的改變與恐龍內在因素相互作用影響的結果。
Ⅲ 恐龍是生長在哪個時代已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分別是:太古宙。元古宙,震旦紀,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中生代。生物發展史上出現了一些重要事件,引人注意。如恐龍成為陸地的統治者,翼龍類和鳥類出現,哺乳動物開始發展等等。陸生的裸子植物發展到極盛期。淡水無脊椎動物的雙殼類、腹足類、葉肢介、介形蟲及昆蟲迅速發展。海生的菊石、雙殼類、箭石仍為重要成員,六射珊瑚從三疊紀到侏羅紀的變化很小。棘皮動物的海膽自侏羅紀開始佔領了重要地位。 軟骨硬鱗魚類在侏羅紀已開始衰退,被全骨魚代替。發現於三疊紀的最早的真骨魚類到了侏羅紀晚期才有了較大發展,數量增多,但種類較少。 侏羅紀的菊石更為進化,主要表現在縫合線的復雜化上,殼飾和殼形也日趨多樣化,可能是菊石為適應不同海洋環境及多種生活方式所致。侏羅紀的海相雙殼類很豐富,非海相雙殼類也迅速發展起來,它們在陸相地層的劃分與對比上起了重要作用。 白堊紀 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由極盛走向衰滅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18227512.html?si=1
Ⅳ 有關恐龍的歷史資料
恐龍(英文名:Dinosaur) [1] ,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 [2] 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並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非鳥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如今僅存鳥類,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可「鳥類屬於恐龍」的說法。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雙腔龍可能超過50米,而最小的蜂鳥可能還不到10厘米。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Ⅳ 恐龍歷史
恐龍是距今來1億3千萬年前地球上爬行自動物的總稱。它們的種類很多,身體大小、形狀、生活習性各不相同,陸地、海洋、空中都是恐龍類爬行動物的活動場所。大的如中國四川省合川縣發現的合川馬門溪龍,全身長22米,體高3.5米,體重40~50噸。平時在水深5~10米的湖泊中生活,利用水的浮力浮起笨重的身體,以水中的藻類為食物。小的鸚鵡龍整個身體只有一隻小狗大。有的能在空中飛翔,像長尾的喙嘴龍,有尖利的牙齒和長長的尾巴。尾巴末端有一塊像蒼蠅拍形狀的膜,飛翔的工具是翼膜。有的是海中的霸王,如喜馬拉雅魚龍,食肉善游,上下頜特別長,形成長吻,口內有牙齒,外貌很像今天的海豚。有的是陸上的武士,如劍龍,身長6米,頭小,背部高拱,有兩排三角形的骨板豎立著,尾尖處有骨刺,是御敵的武器。到了1億3千萬年前左右,由於強烈的地殼運動所引起的地形、氣候的變化,稱霸一時的恐龍在地球上就完全滅絕了。恐龍滅亡的原因至今沒有定論,但應看到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是當時外界環境的改變與恐龍內在因素相互作用影響的結果。
Ⅵ 世界上第一隻恐龍是在哪裡出現的
在歷史上,人類早就發現過恐龍的化石,只不過是當時由於知識水平有限,還不能對這些化石進行正確的解釋而已。 早在1000多年前我國的晉朝時代,四川省五城縣就發現過恐龍化石。但是,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那是恐龍的遺骸,而是把它們當作是傳說中的龍所遺留下來的骨頭。
英國里丁大學的一位名叫哈士爾特德的研究人員根據一部歷史小說《米爾根先生的妻子》中發現的線索,經過很長時間的研究,翻閱了大量的資料,最近宣布他終於發現了如下的事實:1677年,一個叫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的英國人編寫了一本關於牛津郡的自然歷史書。在這本書里,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描述了一件發現於卡羅維拉教區的一個採石場中的巨大的腿骨化石。
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為這塊化石畫了一張很好的插圖,並指出這個大腿骨即不是牛的,也不是馬或大象的,而是屬於一種比它們還大的巨人的。 雖然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沒有認識到這塊化石是恐龍的,甚至也沒有把它與爬行動物聯系起來,但是他用文字記載和用插圖描繪的這塊標本已經被後來的古生物學家鑒定是一種叫做巨齒龍的恐龍的大腿骨,而這塊化石的發現比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早出145年。
因此,哈士爾特德認為,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應該是恐龍化石的第一個發現者和記錄者。 「
恐龍」之名的由來 實際上,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肯定是由來已久。早在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之前,歐洲人早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骨骼化石。但是,當時人們並不知道它們的確切歸屬,因此一直誤認為是「巨人的遺骸」。至於我們中國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開始採集地下出土的大型古動物化石入葯,並把這些化石叫做「龍骨」。
Ⅶ 恐龍的歷史是怎樣的
恐龍,是一度主宰過地球的爬行動物。目前查明已知恐龍種類約800多種,形狀分成兩大類,即龍盤目和鳥盤目恐龍。其中,有吃素的,有吃肉的;有的笨鈍,有的靈活;有的在陸地爬行,有的跳躍奔走,有的騰空而飛。近幾年來,一股挖掘、研究和開發恐龍的熱潮已在世界范圍內悄然興起,並且已經引起了生物學家、地理學家、社會學家乃至哲學家的高度關注。
世界恐龍資源最多的國家是中國、美國、加拿大、蒙古、阿根廷和巴西等國家。中國最著名的有湖北鄖縣、內蒙古二連浩特、河南西峽、四川自貢、雲南祿豐、廣東河源等6個地方。而真正可以同河源市比擬的,只有湖北鄖縣。專家實地考察發現,河源市與湖北鄖縣的恐龍資源有兩個共同點。是首次發現恐龍蛋的時間,都是在70年代,而真正大量發現,同樣在1996年3月;是湖北鄖縣1997年7月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經專家鑒定這是「國內首次、國際也十分罕見的龍蛋化石共生地」,而河源市在1999年7月發現龍骨化石,成為全國第二個龍蛋共生地。「恐龍」概念問世之後,學者們對所發現的恐龍化石做了細致的觀察和鑒定,並開展了進一步的發掘工作。亞洲恐龍的發掘是在20世紀以後才開展起來的。我國最早的恐龍化石發現於1902年(黑龍江),以後又陸續在全國許多地方發掘出大量的恐龍化石,其中包括雲南祿豐、山東萊陽、四川自貢、西藏、內蒙古等較為著名的恐龍化石埋藏點。祿豐和自貢還分別建立了恐龍博物館,1991年還舉辦了「祿豐首屆恐龍節」。中國堪稱「世界恐龍大國」。
Ⅷ 恐龍是什麼歷史
基本屬性恐龍是生活在距今大約2億3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的、能以後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一類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大部分恐龍已經滅絕,但是恐龍的後代——鳥類存活下來,並繁衍至今. 恐龍500萬年至6595萬年前的、能以後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一類陸生動物,是群中生代的多樣化優勢脊椎動物,大多數屬於陸生(棲息在陸地上的)爬行動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一億六千萬年之久.說是脊椎動物而不說是爬行動物的原因是,恐龍曾經被歸為爬行動物,但是其不符合爬行動物的基本特徵之一:匍匐的行走方式,以及現在一直被質疑的冷血動物一說.
出現滅亡時間
恐龍最早出現在約兩億四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六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所發生的中生代末白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恐龍最終滅絕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紀古新世.
名稱由來
實際上,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發現禽龍之前,歐洲人就已經知道地下埋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骨骼化石. 直到發現了禽龍並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確定這是一群類似於蜥蜴的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 1842年,英國古生學家查理德·歐文創建了「dinosaur」這一名詞.英文的dinosaur來自希臘文deinos(意思是恐怖的)Saurosc(意思是蜥蜴或爬行動物).對於當時的歐文來說,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動物」是指大的滅絕的爬行動物(實則不是).實際上,那個時候發現的恐龍並不多.自從1989年南極洲發現恐龍後,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龍的遺跡.目前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龍至少有650至700多種(生物學上的物種). 後來,中國、日本等國的學者把他譯為恐龍,原因是這些國家一向有關於龍的傳說,認為龍是鱗蟲之長,如蛇等就素有小龍的別稱.
與鳥類關系
在1862年發現的始祖鳥化石,與美頜龍化石極其相似,差別在於始祖鳥化石有明顯的羽毛痕跡(美頜龍雖然也有羽毛,但它們很原始),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食肉恐龍具有原始羽毛,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自從1970年以來,許多研究報告指出現代鳥類極可能是獸腳亞目恐龍的直系後代.現在,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唯一倖存發展至今的恐龍,而少數科學家甚至認為它們在生物學中應該分 美學者認為恐龍滅絕的原因是海平面忽然上升
[1]類於同一綱(即現未建成的恐龍綱)之內.鱷魚則是另一群恐龍的現代近親,但兩者關系較恐龍與鳥類遠.恐龍、鳥類、鱷魚都屬於爬行動物的初龍類演化支,該演化支首次出現於晚二疊紀,並在中三疊紀成為優勢動物群. 從發現恐龍到20世紀前60年,由於對恐龍了解不足,科學家與大眾媒體都視恐龍為行動慵懶、緩慢的冷血動物.但是自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恐龍文藝復興,提出恐龍也許是群活躍的溫血動物,並可能有社會行為的觀點.近期發現的眾多恐龍與鳥類之間關系的證據,支持了恐龍是溫血動物的觀點.但事實究竟如何,還需進一步的考證.
多樣性發展
恐龍
從早侏羅紀到晚白堊紀,恐龍家族適應環境因而發展迅速,使得恐龍向著多樣性方向發展,恐龍的種群數目增加,使恐龍這一類具有優勢,恐龍由此得以支配地球陸地生態系統.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個子大的,可以有幾十頭大象加起來那麼大;小的,卻跟一隻雞差不多.就食性來說,恐龍有溫馴的素食者(吃植物的恐龍)和凶暴的肉食者(吃動物的恐龍),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生物習性
最古老的爬行類化石可追溯至古生代之『賓夕法尼亞紀』(約3億2000萬年前—2億8000萬年前).追本溯源,當系由兩棲類演化而來.兩棲類的卵需在水中才能開始發育.爬行類演化出卵殼,可阻止卵中水分的散發.此一重大改革,使爬行類可以離開水生活. 從2億45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爬行類成了地球生態的支配者,故中生代又被稱為爬行類時代.大型爬行類恐龍即出現於中生代早期.植食性的迷惑龍,是體形與體重最大的陸棲動物.棘龍是迄今為止陸地上最大的食肉動物.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魚龍與蛇頸龍及生活於空中的翼龍等共同構成了一個復雜而完善的生態體系. 爬行類在地球上繁榮了約1億8千萬年左右.這個時代的動物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龍.人們一提到恐龍,眼前就會浮現出一隻巨大而凶暴的動物,其實恐龍中亦有小巧且溫馴的小恐龍. 恐龍屬脊椎動物爬行類,曾生存在中生代的陸地上的沼澤及灌木叢里,後肢比前肢長且有尾.其中有許多種好食肉,許多種好食草.其中發展較緩慢的種類,類似最古之鱷及喙頭類,發展較完善的種類與鳥類相似.
研究方法
恐龍
因為恐龍已經滅絕,所以,不能用研究現生動物的方法去研究,只能憑借其在地球上遺留下來的物質---化石進行研究.古生物學家們通過對恐龍化石的研究,推測恐龍的形態及習性.根據他們的研究,恐龍就像現生的動物一樣: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兩條腿走路,有的以四條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動物,有的既吃植物也吃動物;有的皮膚光滑,有的皮膚上有鱗或骨板,更多的有羽毛.其共同相似之處是:所有的恐龍,腦子都很小(除了鳥及部分肉食恐龍),蛋下在陸地上(所有的恐龍都是如此).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居住著一群奇特的生物---恐龍.它們稱霸地球,生存了近1億7千萬年之久,最後卻神秘地滅絕了.今天我們所知有關恐龍的一切,都是由恐龍化石得來的.
編輯本段恐龍時代
恐龍在地球上生存了近1億7千萬年的時光,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地球 恐龍
的環境也發生了許多變化.原本連成一整片的盤古大陸逐漸漂移,分裂成為如今我們熟知的形態.這些地球板塊漂移到全球各處後,由於光照不再均勻,熱量的傳導也被海洋阻斷,氣候環境也跟著發生了改變.在恐龍時代早期,蕨類植物構成的矮灌叢是地球上主要的植被.板塊漂移,再加上氣候變化,使得地球上的植物種類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不過,由於這些變遷是在非常漫長的時間內逐漸發生的,因此生長其中的動物依然能夠很好地適應.但是由於恐龍時代中期,地殼運動加劇,使得地質活動頻繁,造成了陸地氣候變化.到了恐龍時代晚期,由於氣候變得乾冷,地球上出現了沙漠,由於地球板塊的漂移,造成高山隆起,深谷下沉,板塊攜帶大陸向不同的方向運動,使得環境發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變化.
編輯本段化石發現
化石出土
恐龍
在歷史上,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由來已久.只不過是當時由於知識水平有限,還無法對這些化石進行正確的解釋而已. 相傳早在1700多年前晉朝時代的我國,四川省(當時被稱為巴蜀之蜀郡)武城縣就發現過恐龍化石.但是,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那是恐龍的遺骸,而是把它們當作是傳說中的龍所遺留下來的骨頭. 早在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第一種被命名的恐龍)之前,歐洲人就已經知道地下埋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的動物骨骼化石.但是,當時人們並不知道它們的確切歸屬,因此一直誤認為是「巨人的遺骸」.
普洛特-加龍省
里丁大學的一位名叫哈士爾特德的研究人員根據從一部歷史小說《米爾根先生的妻子》中發現的線索,經過很長時間的研究,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宣布他終於發現了如下的研究結果:1677年,一個叫普洛 恐龍
特-加龍省的英國人編寫了一本關於牛津郡的自然歷史書.在這本書里,普洛特-加龍省描述了一件發現於卡羅維拉教區的一個採石場中的巨大的腿骨化石.普洛特-加龍省為這塊化石畫了一張插圖,並指出這個大腿骨既不是牛的,也不是馬或大象的,而是屬於一種比它們還大的巨人的. 雖然普洛特-加龍省沒有認識到這塊化石是恐龍的,甚至也沒有把它與爬行動物聯系起來,但是他用文字記載和用插圖描繪的這塊標本已經被後來的古生物學家鑒定是一種叫做巨齒龍(現名斑龍)的恐龍的大腿骨,而這塊化石的發現比曼特爾夫婦發現第一種被命名的恐龍---禽龍早出145年.因此,哈士爾特德認為,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應該是有記錄以來恐龍化石的第一個發現者和記錄者.
編輯本段恐龍類別
分類
其在在生物學上被列為一個總目. 恐龍與其它爬行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們的站立姿態和行進方式,恐龍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態,其四肢構建在其軀體的正下方位置.這樣的架構要比其他各類的爬行動物(如鱷類,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為有利.根據恐龍腰帶的構造特徵不同,可以劃分為兩大類: 鳥是恐龍的後代.
蜥臀目(Saurischia)、 鳥臀目(Ornithischia). 二者間的區別主要在於其腰帶結構: 蜥臀目的腰帶從側面看是三射型,恥骨在腸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則向後延伸,這樣的結構與蜥蜴相似;十分難看. 鳥臀目的腰帶,腸骨前後都大大擴張,恥骨前側有一個大的前恥骨突,伸在腸骨的下方,後側更是大大延伸與坐骨平行伸向腸骨前下方.因此,骨盆從側面看是四射型.(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區別.) 蜥臀目分為蜥腳類(Sauropoda)和獸腳類(Theropoda). 蜥腳類又分為原蜥腳類和蜥腳形類. 原蜥腳類主要生活在晚三疊紀到早侏羅紀,是一類雜食--素食性的中等體型的恐龍,例如生活在地球上的第一種巨型恐龍--------板龍,生活在侏羅紀早期的安琪龍. 蜥腳形類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它們絕大多數都是巨型的素食恐龍.頭小,脖子長,尾巴長,牙齒成小匙狀.蜥腳亞目的著名代表有產於我國四川、甘肅晚侏羅紀由19節頸椎組成的脖子長度約等於體長的一半的馬門溪龍,世界上已知體形最大的動物-----地震龍或易碎雙腔龍等. 獸腳類生活在晚三疊紀至白堊紀.它們都是肉食龍,兩足行走,趾端長有銳利的爪子,頭部很發達,為最聰明的一類.嘴裡長著匕首或小刀一樣的利齒.霸王龍是著名代表,其餘如異特龍,南方巨獸龍等也頗具名氣. 鳥臀目分為5大類:鳥腳類(Ornthopoda)、劍龍類(Stegosauria)、甲龍類(Ankylosauria),角龍類(Ceratopsia)和腫頭龍類(Pachycephalosauria). 鳥腳類是鳥臀類中乃至整個恐龍大類中化石最多的一個類群.它 恐龍
們兩足或四足行走,下頜骨有單獨的前齒骨,牙齒僅生長在頰部,上頜牙齒齒冠向內彎曲,下頜牙齒齒冠向外彎曲.它們生活在晚三疊紀至白堊紀,全都是素食恐龍.如:鴨嘴龍、禽龍等. 劍龍類,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質刺棒兩對或多對,劍龍類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到早白堊紀,是恐龍類最先滅亡的一個大類.其代表有被認為居住在平原上的劍龍,被發現於坦尚尼亞的肯氏龍. 甲龍類的恐龍體形低矮粗壯,全身披有骨質甲板,以植物為食,主要出現於白堊紀早期.例如生活在歐洲大陸的海拉爾龍,生活在英國的多刺甲龍,以及在美國的包頭龍和蒙古的愛得蒙托龍. 角龍類,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龍.頭骨後部擴大成頸盾,多數生活在白堊紀晚期,我國北方發現的鸚鵡嘴龍即屬角龍類的祖先類型.其中有與霸王龍齊名的三角龍,溫順的食草動物原角龍等等. 腫頭龍類主要特點是頭骨腫厚,顬孔封閉,骨盤中恥骨被坐骨排擠,不參與組成腰帶,主要生活在白堊紀. 不論是蜥臀目還是鳥臀目,它們的腰帶在腸骨、坐骨、恥骨之間留下了一個小孔,這個孔在其它各目的爬行動物中是沒有的.正是這個孔表明,與所有其它各目的爬行動物相比,被稱為恐龍的這兩個目的動物之間有著最近的親緣關系.
截至2010年6月31日 最大和最小的恐龍 目前已知最長的肉食性恐龍棘龍,身長16到19米,質量16~26.5噸. 不計現代鳥類(如:吸蜜蜂鳥)的話,最小的恐龍體型相當於鴿子.獸腳亞目的近鳥龍和耀龍體長都在35厘米以下.目前已知最小型的成年恐龍標本屬於近鳥,體重估計為110公克左右.而已知最小型的草食性恐龍則是微角龍與皖南龍,身長約60厘米. 最早的恐龍 恐龍
美國亞利桑那州的硅化木公園發現距今2億2千5百萬年鴕鳥大小質量約90千克的恐龍化石. 最遲出現的恐龍 角龍類恐龍在白堊紀距今1億3千5百萬年前以後最盛. 體形最大的恐龍(陸生動物) 易碎雙腔龍(體長58米,重約122噸) 體重最大的恐龍(陸生動物) 巨體龍(體長約40米,重約140噸) 體形及體重最小的成年恐龍 近鳥(體長30厘米,重350克) 牙齒最重的恐龍 霸王龍,牙齒超過15厘米.
Ⅸ 恐龍的歷史是什麼
查閱資料的恐龍是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種動物.我們在畫冊和電影中都看到過它那有些恐怖的樣子.那麼.恐龍生活在什麼年代呢? 經過科學家的考證.恐龍在2.3億年左右就在地球上生活了.一直到6500萬年前.他們才在地球上滅絕.它們竟然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1.65億年左右.這實在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科學家們考證.我們人類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大約有300萬年.和恐龍相比.才不過是它們在地球上生活時間的1/55. 恐龍最早出現的那個年代叫三疊紀(2.05億年前-1.45億年前).三疊紀的天氣相當炎熱並且乾燥.那個時候.爬行動物統治著地球.就在三疊紀的中期.恐龍出現了. 恐龍有很多種.最早出現的恐龍有虛骨龍.畸齒板龍.魚龍.幻龍等. 到了侏羅紀時代.又出現了許多種恐龍.如祿豐龍.雲南龍.禽龍.梁龍.劍龍.異特龍等.在侏紀時代.天氣不像三疊紀那樣乾燥了.雨水多了起來.好多的恐龍都生活在湖沼中.它們的體型也很大.有四五頭大象那樣重的體型是很平常的事情. 到白堊紀時期(1.45億年前-6500萬年前).這一時期地球有了很大的變化.陸地分成了好多的板塊.形成了海洋和陸地.而且陸地上的火山也時常爆發.這一時期出現了腕龍.三角龍.重爪龍.鴨嘴龍.霸王龍.角龍等等.到了白堊紀末期.恐龍就滅絕了.它們神秘地在地球上消失了.
Ⅹ 關於恐龍的資料和歷史
很高興來談這個問題,其實吧你一定要問侏羅紀時期的恐龍真實的生活場景,估計人類就沒法告訴你,或許哪天證明了人類來自外太空,而正好外太空又有這相關方面的記錄,那麼這個真相大白的日子就正式揭開了。不過現在不行,將來也不一定行,至少在我們這個時代是無法知曉了,是不是很遺憾呢?
人們除了對過去的東西很是感興趣外,其實人們也還對外來的東西很是感興趣,人們已在不斷地然所未知世界,希望能用未來的深空知識來解決你對過去的想像。不過現在深空探索還不夠,人們還在繼續不斷的努力,我們國家的天問一號上天,將真實揭開我國的深空探索的開始,我們也希望通過深空探索未知領域的知識,來解決我們過去上億年的歷史事件,所以你就靜等吧,大家說不是啊?歡迎評論區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