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歷史上哪個皇帝的貢獻最顯著,對後人的用處最大
中國歷史上貢獻最顯著首推漢武帝,他奠定了我們中國版圖的基礎,在他以前,中國的疆域只局限於長城以南。
獨尊儒術,對中國方化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頒布歷法
Ⅱ 歷史那個朝代皇帝鼓勵人們耕田
幾乎所有皇帝都鼓勵耕田。因為在古代封建社會,土地是國家的根本,一個國家的稅收主要部分靠農業稅來維持,包括戰爭、貿易,都是需要糧食作為後勤保障。所以,一般的朝代都會打擊土地吞並,鼓勵農民種地增加稅收。當然也有些朝代和皇帝不想這樣弄,比如,宋朝,宋朝皇帝不反對土地兼並,但是它鼓勵工商業,所以他的稅收並未減少,但是國家卻比較貧弱,農民起義也時有發生,但是起義的農民不是因為沒錢,(他們的很多人的衣服都是綢緞)是因為沒土地,沒糧食。所以,農業是古代封建國家的根基,只要聰明點的皇帝都會鼓勵農業發展。
Ⅲ 中國歷史哪位皇帝說過"民以食為天"這句話
「民以食為天」出自《漢書.酈食其傳》,雲:「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中國很早即進入農耕時代,在漫長的農業社會,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社會人口相對較少,歷史上天災人禍頻繁,使老百姓不得不對溫飽問題給予更多的關注。在古代,國家、江山被說成「社稷」,而這個「稷」在古代有的書上說是黍類,有的書上說是谷類,總之是一種糧食。古代一直以稷為百穀之王,所以帝王都奉祀「稷」為穀神,進而以此指代國家。
Ⅳ 古代有哪些人知道節約糧食
皇帝和一些清官!下面是皇帝為了節約糧食而頒布的禁酒令!
禁酒以廣糧儲
在中國古代,實施禁酒政策更多是為了節約糧食,以度飢年或應戰時所需。西漢文帝曾因造酒使穀物糜費,而下詔戒酒。漢景帝中元三年發生旱災,農田荒歉,政府下令禁止酒類貿易,冀望堵塞飲酒之源。東漢和帝永元十六年,兗、豫、徐、冀四州遭遇水災,漢帝命受災地區厲行酒禁以期節約儲糧。南朝宋文帝時,揚州因水患淹沒無數良田,遂採納主簿沈亮之議而禁酒。唐肅宗乾元二年,天下大飢,政府下令禁止酒類買賣。漢唐以降,政府時因「酒耗民食「而屢頒禁令。然迄清代康雍年間,禁酒之令尚屬權宜之策,或歉歲禁而豐歲開,或此地禁而彼地弛。直至乾隆初年,因地利有限而生齒無窮,復以米價激增、糧儲告危,清廷最終將禁酒之令載入刑律之中,成為後世凜然遵行的一項成文法規。此外,古代為節約糧食而禁酒,時或出於戰爭之需。如東漢末年,曹操為確保軍糧供應以酬一統之志,遂出台酒禁之令。又如明太祖朱元璋在定鼎金陵之初頒行禁酒令,旨在減少米麥的浪費以助霸業的實現。此後他又下令農民禁種糯稻,以望徹底阻塞造酒之源。
Ⅳ 歷史上有哪些為百姓造福的好皇帝
明君: 漢文帝、漢景帝:文景之治 漢文帝劉桓即位不久,就下令廢除了「連坐」(連坐,就是一個人犯了法,他的父母妻兒等都要牽連在內,一同辦罪)和肉刑(就是在犯人的臉上刺字或是毀壞他的肢體)。他採取了「與民休息」的政策,努力避免戰爭,注意發展生產,減輕人民的負擔,這樣使社會逐漸安定下來。他本人也注意節儉,比如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古代皇帝多半都過著奢華腐化的生活,他們住著豪華的宮殿,還要修又大又漂亮的露台(就是涼台),好欣賞山水風光。漢文帝本來也想造一個露台,他找到了工匠,讓他們算算該花多少錢。工匠們說:「不算多,一百斤金子就夠了。」漢文帝聽了,吃了一驚,忙問:「這一百斤金子合多少戶中等人家的財產?」工匠們粗粗地算了一下,說:「十戶。」漢文帝聽了,又搖頭又擺手,說:「快不要造露台了,現在朝廷的錢很少,還是把這些錢省下吧。」他不僅不造露台,生活也比較儉朴。他經常穿粗布衣服,住的、用的都是前輩皇帝留下來的東西,從不添新的,就連他寵愛的夫人也不穿華麗的衣服。他還能關心百姓的疾苦,剛當皇帝不久,就下令:由國家供養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要發給他們米、肉和酒;對九十歲以上的老人,還要再發一些麻布、綢緞和絲棉,讓他們做衣服。他曾親自下地種田,讓皇後也去採桑養蠶。 漢文帝死後,漢景帝即位,繼續執行這個政策,又果斷地平定了七國諸侯王的叛亂,維護了統一。他把農業看成「天下之本」,也曾像漢文帝那樣,親自下地種田。 總之,經過文景二帝幾十年的用心治理,國內安定,國家也富裕了。據歷史記載,當時國庫里的錢多得數不清,穿錢的繩子都爛了;糧倉的糧食一年年往上堆,都堆到糧倉外面來了。後代人對這樣的安定繁榮的局面都很羨慕,因此,「文景之治」的說法也就傳開了。 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當皇帝時,年號是貞觀。貞觀年間(公元627年一649年),唐太宗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用心治理國家,實行了很多開明的政策和利國利民的措施,使唐朝政權得到鞏固,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從而出現了一個比較安定祥和的社會環境。歷史學家把這一時期稱為「貞觀之治」。 唐太宗知道要做到政治清明,就要善於用人,還要廣泛聽取意見。因此只要有才能的人,不管出身貴*,都能夠得到他的重用。魏徵敢向太宗直接提意見,即使太宗生氣,也不退讓。魏徵病死,太宗痛哭著說,用銅作鏡子,可以整理衣帽;用歷史作鏡子,可以了解興亡;用人作鏡子,可以明白對錯,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 唐太宗採取了許多措施,如合並州縣,節省開支;讓農民擁有一定的土地;減輕勞役負擔,讓農民的生產時間得到保證等。這些措施很得民心,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話說,皇帝是船,人民是水;水能載船,也能覆船。 唐太宗採用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贏得各民族的擁護。北方各族尊稱他為「大可汗」。唐太宗還將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王,使漢藏民族關系更加友好親密,對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穩定作出了貢獻。
Ⅵ 歷史上最節儉的三個皇帝是誰
道光是很突出的一個皇帝。道光的節儉在他還是皇子時,就已表現出來了。那是嘉慶二十三年九月,道光父嘉慶皇帝拿出太祖努爾哈赤和太宗皇太極用過的遺物,讓下輩緬懷祖先創業的艱難,道光立志要節儉律己。回京後,道光與妻子搬走了房間除了床鋪桌椅之外的傢具陳設。打發太監出宮買燒餅,來迴路遠,太監懷里揣著燒餅一路小跑,燒餅仍不免冰涼堅硬。夫妻二人毫無怨言,沏上一壺熱茶,啃完燒餅立即上床睡覺。這樣,連燈都不用點了。 道光登上皇位之後,迅即倡導節儉之風,並推而廣之。道光帶頭過緊日子,寫字使用普通的毛筆硯台,每餐不過兩樣菜餚。除了龍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補丁還接著穿。
Ⅶ 歷史上哪個帝王,實行了「蠲免天下錢糧」政策
乾隆啊,他當時就說了,他的祖先幫他栽了樹,方便他乘涼,那他也要為他的後人做點什麼,自己也要留一大片好林子給自己的子孫們,雖然免了天下錢糧,少進賬兩千萬兩銀子,但是百姓富了,這就意味著國家會安寧,一年裡七個省都發生了水災,但是沒有一個人鬧事,因為什麼,因為他們不餓。
那個時候的乾隆發誓自己要做一個好皇帝,要給這些官員起到帶頭作用,要關心民生問題,要勤於政務,不能貪圖享樂,這個想法是好的,前期的乾隆做得很好,後期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在歷史上乾隆被譽為明君,可我真的不這么認為,他的那個朝代出了很大的問題,文字獄、和珅,可以說乾隆時期清朝並非強大,而是變得衰弱,只不過乾隆不想承認而已。
Ⅷ 古代名人珍惜糧食的故事有哪些
1、毛澤東:
(1)毛澤東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朴,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准,不吃魚肉、水果。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2)毛澤東的女兒上學時,吃窩窩頭時只把裡面的棗掏了,其餘的都仍掉。要知道,當時有不少人連飯都吃不上。老師把這件事告訴了主席,毛澤東嚴厲地批評了她女兒.從此,她再也不浪費食物了。
3、周恩來
(1)周恩來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斗的作風」。
(2)朱光亞同志曾回憶過這樣一則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專門委員會對當時第二機械工業部的一個規劃進行審議,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還沒結束,周總理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鹹菜和燒餅。周總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這個故事至今聽來讓人覺得很有教育意義。
4、胡錦濤
(1)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18日到21日將展開他擔任國家主席以來的首次美國之行,這也是近10年來中國國家主席對美國的首次國事訪問。蓋茨三道菜夜宴胡錦濤,前菜,煙熏珍珠雞沙拉;主菜,華盛頓州產黃洋蔥配製的牛排或阿拉斯加大比目魚配大蝦任選其一;甜品,牛油杏仁大蛋糕。
(2)作為世界頭號富翁,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為了表示對胡錦濤主席的盛情,為了感謝中國對他的支持,蓋茨完全可以以最豐盛的夜宴來為胡錦濤主席接風洗塵,但是,蓋茨卻僅僅給胡錦濤主席上了三道再普通不過的飯菜,但是就是這三道菜,讓我們又一次感受到了蓋茨的吃喝哲學和人格魅力,給中國富豪上了一堂生動的榮辱教育課。
5、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