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看待從1840年開始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論述)
從某種角度看,一部中國近代史,也就是中國落後挨打的屈辱史。造成這種屈辱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另一方面是中國社會制度的落後。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是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產物,是資本主義國家開拓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強侵華方式與特點的變化,是與整個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與矛盾息息相關的。西方列強的侵略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既阻礙了中國近代化的步伐,同時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新的生產關系的興起。本主題的內容可從兩個方面去注意:一方面是西方資本主義發展與列強侵華的關系,一方面是列強侵華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探索抗爭、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變化的關系。
第一階段: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前(1840~1894年)。這一階段,西方列強侵華的主要手段是發動戰爭,主要方式是商品輸出,侵華的主要國家是英法美等西方工業發達國家,還有沙俄。這一時期,英法等國為掠奪原料、開拓市場,俄國繼續其一貫的侵華政策,他們從海、陸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先後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和中法戰爭,強迫中國簽訂了《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領土主權喪失。列強的侵略使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列強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的場所。
第二階段:甲午中日戰爭到一戰結束(1894~1918年)。這一時期西方列強侵華的方式,在政治上先是掀起瓜分狂潮後又逐漸實行「以華治華」政策;經濟上由商品輸出為主向資本輸出為主過渡。當時西方國家侵華的主要格局是共同支配,美國占優勢,到一戰期間日本暫時獨霸中國。這一時期,英法美等國的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接著,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他們開始進一步對外擴張,他們之間即勾結又爭奪,以武力和戰爭造成中國廣大邊疆地區的危機,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等侵略戰爭。他們以大舉輸出資本來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在中國搶奪路礦權、提供政治性貸款、大規模設廠。他們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企圖瓜分中國,變中國為殖民地。而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標志著美國有了獨立的侵華政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列強共同宰割中國的同盟。在義和團運動的打擊下,帝國主義改變了瓜分政策,實行「以華治華」的策略,先是扶植清政府,辛亥革命後又扶植袁世凱。這一時期,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三國干涉還遼、日俄戰爭、府院之爭、日本對德宣戰等就是這些矛盾的體現。
第三階段:一戰後到二戰結束(1919~1945年)。這一時期列強侵華的主要方式是從「以華治華」到強佔中國。當時侵華的主要國家先是由列強共同支配,後由日本獨占。一戰後,日美成為爭奪中國的主要對手,華盛頓會議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使中國重新回到了列強共同支配的局面。國民政府統治前期,美國在保障侵華權益、堅持「門戶開放」政策的前提下,縱容日本侵華;日本加緊推行「大陸政策」,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1937年又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形成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
第四階段:二戰後到朝鮮戰爭(1945~1953年)。這一時期,帝國主義的侵華方式先是「以華治華」,後發展為孤立、封鎖、包圍。侵略中國的主要國家是美國。二戰後美國確立了世界霸權地位,控制中國,支持蔣介石打內戰。新中國成立後,美國又採取了政治孤立、經濟封鎖、軍事包圍等政策,發動朝鮮戰爭威脅我國安全,派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阻止我國解放台灣。
在中國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業化和與工業化相伴隨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變化。經過鴉片戰爭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進入中國以後,要原封不動地保持封建社會已不可能。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統治勢力閉關自守,也不允許他一切保持原樣。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近代化出現兩種傾向,一種是在帝國主義允許范圍內的現代化,即不根本改變封建政治經濟制度,只在某些方面在有限的程度內進行向資本主義制度靠攏的改變。洋務派是其最早的代表。一種是突破帝國主義許可的范圍,爭取實現民族獨立自主,從而實現現代化。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是其先驅。中國封建社會內部的資本主義萌芽之所以沒有正常發展起來,使中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原因就在於帝國主義控制了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命脈。固然,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對中國自然經濟起了瓦解破壞作用,從而促進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因素的發展,但中國民族資本不僅遭到具有特權的外國資本的排擠,而且無力抗拒在中國社會中居於統治地位的前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帝國主義支持代表地主階級和買辦官僚資本利益的軍閥勢力。封建的土地關系、商業高利貸資本和一切前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及其上層建築,由於受到帝國主義的維護而得以繼續存在。帝國主義的侵略阻斷了中國的工業化、民主化的獨立發展的道路,使中國在成為半殖民地的同時,又處於半封建的境地。因此,在近代中國,面臨兩個問題:如何擺脫帝國主義統治和壓迫,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如何使中國近代化。這兩者密切相關。以首先解決近代化問題為突破口顯然是不可能的,中國近代史的事實說明了這一點。只有先解決民族獨立問題,才能談得上近代化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建設。
② 如何看待近代史上西方國家侵略中國的戰爭
第一,侵略戰爭史非正義的,是必須受到譴責的.中國近代飽受帝國主義的戰爭摧殘,在戰爭中,大量中國軍民死傷,大量財物被擄走,戰後被迫割地賠款,主權漸漸喪失.在戰爭的進化之下,中國一步步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第二,侵略戰爭客觀上推動著中國的進步.戰爭後開埠通商,使得中西的交流更加的便捷,西方的資本主義在中國更加迅速的紮根,與當時落後的封建清政府相比無疑有著巨大的推動著作用.
第三,戰爭帶來的災難促使了民族的覺醒,先進的中國各界人士紛紛提出自己的救國主張,思想界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打破了儒家一統天下的局面.為西方先進思想的進一步傳播創造了條件.
戰爭是政治的最高形式,是解決問題的最後手段,當其他方式沒有作用的時候,才能走戰爭的道路.然而,近代史上,西方列強的戰爭都背離了這一原則.為了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他們都會選擇戰爭這一殘酷形式.列強隨意開啟戰端,並將戰爭的責任推到中國人的頭上.在戰後無恥的要求割地賠款、開埠通商.
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不得人心的.任何有良心的中國人都會牢記近代西方列強給中國帶來的災難,銘記中華民族的血淚史.侵略戰爭客觀上有促進新的生產方式、科學文化、先進思想的傳播的作用,逼迫著受壓迫的民族在苦難中奮起,改革自己的弊病,趕上資本主義列強.但是絕對不能說是侵略戰爭推動了文明的發展,任何侵略者都不會願意看到自己的敵人強大.戰敗民族的繁榮發展可能與戰爭有著一定的聯系,但是並非侵略者的主觀意願.畸形的繁榮是戰爭的副產品.
③ 如何看待近代西方列強對中國侵略給中國社會的影響
在中國近代史上,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是適應西方列強侵略需要而出現的經濟形式,隨著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深,其在中國的勢力不斷增強,與封建自然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官僚資本主義經濟和新民主主義經濟的關系,即瓦解著封建自然經濟、束縛著又推動著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阻礙著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發展相互勾結依賴也相互矛盾。總之,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對近代中國社會產生過深刻的影響.
以下是參考,不用都寫
一、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近代中國的歷史概述
1 、從 19 世紀 40 年代起,即鴉片戰爭後,來華商船增多,為了維修船舶,外國商人投資擅自設立船塢料和勞動力,外國商人在中國通商口岸非法開辦了一批加工廠,如磚茶廠、繅絲廠等。從此,外商企業在主義經濟在華產生。 2 、 19 世紀 60 年代起,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在中國投資經營輪船公司,如美國旗昌輪船公司、英國外國侵略者還把持了中國海關管理權,逐步控制了中國經濟命脈,中國社會經濟日益陷入資本主義市場。
3 、從 70 年代後期起,外國侵略者非法對華資本輸出,在通商口岸開辦各種工廠,設立銀行等。
4 、甲午中日戰爭後,由於 《 馬關條約 》 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設廠,其它列強援引「利益均沾」的條款,使列出合法化,此後,各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在中國投資設廠。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由於享有政治、經濟特權,在中分中居於壟斷地位。
5 、 19 世紀末,帝國主義國家大規模地對華資本輸出,搶奪路權、礦權,開設銀行,開辦工廠,並附加苛刻的
件。 《 辛丑條約 》 簽訂後,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華勢力不斷增加。
6 、一戰期間,由於西方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擴大投資,一度形成獨霸中國的局面。戰後列強卷土重約 》 的簽訂,使門戶開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勢。
7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列強繼續擴大對華資本輸出,進一步控制中國的金融財政和重工業。
8 、抗日戰爭時期,在淪陷區,日本侵略者將礦業、鋼鐵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等定為「統制」事業,由日本公司殖民地經濟形成,在「以戰養戰」的目的下對工礦業、農業和財政金融業實行野蠻的經濟掠奪;在國統區,強。
9 、解放戰爭期間,美國通過 《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 獲得政治、經濟、文化及軍事方面的特權,品市場和投資市場。
10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沒收了帝國主義在華企業,肅清了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華的侵略勢力。
二、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華勢力的消長及其原因
1 、 19 世紀中期,英國在侵華中占據優勢。主要原因:清朝封建統治日趨衰落;世界資本主義處於上升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世界霸主。
2 、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形成列強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主要原因: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下,世界本主義過渡,出現了發展不平衡,英法發展緩慢,美國、德國、日本、俄國迅速發展。 19 世紀末列強掀起了瓜分
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促使列強協同侵華。
3 、一戰期間,形成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主要原因:大戰主要在歐洲進行,歐美國家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勢。
4 、一戰後初期( 20 年代),中國重新回復到列強共同支配局面,日本、美國成為爭奪中國的主要國戰後,英法力量遭到嚴重削弱,美國、日本力量迅速增長,俄國成為了社會主義國家。
5 、 30 年代 —— 40 年代中期,日本再次取得侵華優勢。主要原因:在 1929 —— 1933 年經濟危機影響下機,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擴大對華侵略戰爭;美國忙於處理經濟危機,對日本採取中立政策;英法為了保全水東引」,對日本推行綏靖政策。
6 、二戰後,美國成為侵華的主要勢力。主要原因:二戰後,日本被處置,英法遭到進一步削弱,美界霸主,並推行扶蔣反共的對華政策。
7 、新中國成立初期,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華勢力在中國消亡。主要原因: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民黨反動派在大陸的統治,沒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在華企業,使其成為了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四點::::對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認識 1 、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是適應西方列強侵略需要而在近代中國出現的經濟形式。其實質是商品經濟和市開放、充滿活力;其特點是以整個世界為活動舞台,具有開放性、擴張性和侵略性。隨著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其在中國的勢力不斷增強。近代前期列強紛爭,英法為先;近代後期,日美爭雄。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對中局,以中日甲午戰爭為界限分為兩個階段:之前,是以商品輸出為主,資本輸出為輔;之後,是以資本輸為輔。
2 、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起,外國資本主義經濟逐漸控制了中國經濟命脈,並進而操縱著中國的政治和外交為了凌駕於清王朝、北洋軍閥之上的「太上皇」。其是造成近代中國人民苦難、阻礙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
國貧窮落後的根源之一。因此中國要進步、要發展、要富強就必須反對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勢力的侵略。
3 、外國資本主義經濟,一方面瓦解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造成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大批破產,災難;另一方面,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造成了商品市場,客觀上又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國開辦企業,是中國大地上最早出現的近代企業,雖然其主觀目的是經濟侵略,但客觀上又給中國帶來了近代備以及企業的管理制度,同時也造就了中國最早的產業工人。
4 、外國資本主義經濟與代表近代中國的反動勢力如清政府、北洋軍閥、蔣介石國民政府和官僚資本主同剝削和壓迫近代中國人民。但是,當近代中國的反動勢力走向覆滅之日,就是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近代中 5 、外國資本主義既促進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又阻礙了中國近代化的實現,其作用是雙重的。但歷國資本統治之下的中國沒有也不可能富強,只有在推翻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取消其在中國的特權之後國家積極引進外資,才有利於中國的現代化建設。
現在是影響:
三、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
1 、消極影響: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具有阻礙作用,這是主要的。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對近代中的主權逐步喪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秩序逐步確立,使中國近代化發展最終失去了獨立發展的可能性,治等方面完全淪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附庸。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入侵導致中國資金大量外流,加劇了中短缺;帝國主義國家貸款給中國軍閥官僚,造成軍閥混戰,中國局勢動盪不寧,使中國的經濟建設缺乏和平安正常進行。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設立工廠,開采礦產,修築鐵路,利用特權,與中國民族企業爭奪市場,民族企業。中國近代化趨勢在外國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下發展艱難。
2 、積極影響: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客觀上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具有推動作用。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侵略,使中矛盾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入侵,逐步破壞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方的先進生產技術、經濟制度、經營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員,從而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條件和可能;隨著民族矛盾的尖銳,又推動先進的中國人積極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義政治、經濟制度與資產階級思想文化,並在實踐上積極努力,客觀上又推動了中國經濟工業化、政治民主進程.以上是經濟的影響.
簡要概述就是:經濟上,隨著列強向中國傾銷商品和對中國絲、茶等農副產品的收購,逐漸把中國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中國佔主導地位時期結束,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開始進入半封建社會。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
政治:其實政治上很簡單
隨著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淪為半殖民地。
階級上:
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更加尖銳;中國無產階級先於中國資產階級產生。這時的階級關系可以說已經穩定在了這一層面,因為過去的奴隸主與奴隸的關系已經在某種意義上消亡了.
社會矛盾: 因為西方列強的入侵給近代中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所以外國資本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了首要的第一的矛盾,人們並不甘心受外強欺負,所以社會矛盾的兩個就是外國資本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本國封建主義同人民大眾的矛盾。
還有一點就是意識形態的改變, 因為過去的中國閉關鎖國,致使中國與西方列強的差距,當然無論在經濟,政治體系還是其他方面都明顯存在很大差距的,所以西方列強的入侵也使的 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注目世界,尋求強國禦侮之道,新思潮萌發,沖擊了封建思想.
其實西方列強的入侵主要從鴉片戰爭開始,所以以上很多借鑒的是鴉片戰爭的材料,你自己整理下.
④ 怎樣看待中國近代史上的反侵略斗爭
從辯證唯物主義而言 凡事有利有弊。反侵略自古至今都是應當的,但放在近代這個環境之下,有其特殊的性質。近代的起點一說是從民族國家開始,沒有民族國家的建立一切無從談起,所以反侵略是保持民族存續發展的前提。但是,也不能就一味的說反侵略帶來的都是益處,要知道,歷史不僅存在外部矛盾,內部矛盾也是歷史發展的一個推動力。在近代,不僅僅存在中華民族的存亡問題,還有中華民族的走向問題,先生存不錯,但是為了生存而背棄主義傳統就值得商榷了。反侵略存在的問題是,掀起一種排外情緒容易,如何冷靜下來呢?大眾容易陷入一種狂熱的排外情緒,而忽視了自身民族的落後。對於真正意義上的民族發展是不利的。中國近代戰亂多而建設少,盲目排外多而理智對待少。先是一味排斥,打不過後又力求不理不睬相安無事,時不時會想要一血前恥卻落得更大的恥辱,反侵略固然必須,但對於國家的存亡發展關系尤大的是國家本身的近代化現代化。不同的階級領導的反侵略也都應當重新客觀評價。以上 個人愚見。
⑤ 如何看待近代史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戰爭
近代歷史上中國人民的泛侵略斗爭體現了中國人民勇於反抗,不屈不撓的愛國精神。
⑥ 如何評價近代史上中國面對外來侵略的行為
這個問題不同人有不同看法,事實上,中國的態度一開始其實是很消極的,最後實在是沒辦法的情況下才有了真正有力的抵抗。少許有識之士是積極抵抗的,而許許多多普通百姓在各種壓迫下並不是很在意外來侵略,只有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阻礙才有了反抗。而評價我大致分為早期,中期,後期(暫且以民國建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分別為分界線)。
早期:近代史上,中國遭受了很長時間的外來侵略,從晚清到這時,曾經有過許多次對外戰役,可是中國的科技等方面大大落後其他國家,而國內的階級矛盾,政府腐朽軟弱因素更是嚴重拖了後腿,所以中國一直在割地賠款任人宰割,這種情況下,中國人的態度是軟弱的,可欺的,國人的反抗也大多是蒼白無力的。結果也是慘淡的,但是為後來先進思想科技的傳播奠定基礎。
中期:民國建立,民主思想得到廣泛傳播,人民對外來侵略的態度也有了改變,許多人開始研究救國思想,人民的反抗意識得到提升,警惕外方。但軍閥政府的不作為,兩黨相爭的內戰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對抗外來侵略的步伐,而且蔣先生與美日兩方關系親密,所以上層政府與外來侵略者關系曖昧,(例如日本侵華時的不抵抗指令)但民族意識覺醒,上層政府的的決定影響了一部分人的觀點,對待外來侵略保持一種肯定的想法,認為是戰爭讓中國正式步入現代化,甚至感謝外來入侵者,並對外來侵略採取消極態度。這時候國人的大多是盲目崇拜外國或者警惕十分。這段時期中國的行為雖然並沒有解決國家矛盾,但為後期的發展奠定基礎。
後期:即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了,這時期,中國已經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了,中國對待外來入侵的態度在血與肉的洗禮下越來越堅定,兩黨合作,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終於獲得了反法西斯戰爭亞洲總戰場的勝利。這次的對抗,真正讓中國重屹世界之林,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⑦ 如何看待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從歷史實際出發,從三個角度來看待和認識:
1、從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關系的角度。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和資本—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主觀動機是要掠奪、壓迫中國,企圖把中國變成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這完全是由他們「極卑鄙的利益所驅使的」,而決不是為了給中國帶來「近代文明」,幫助中國變成獨立富強的現代化國家。
但是同時,也應該承認它在實現其利益和目的的過程中不得不帶來的客觀效果,如瓦解中國的封建自然經濟,把中國捲入世界市場和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傳播了西方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物質文明,並客觀上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中國資產階級、無產階級、新型知識分子的產生創造了物質前提。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殖民主義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並具有破壞性和建設性的「雙重使命」。
2、從正義和非正義、是非善惡的道德判斷角度。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以及資本—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是非正義的。
它們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販賣人口,發動戰爭,運用各種手段掠奪、屠殺、壓迫、剝削中國人民,這些都是極其野蠻的、可恥的、不道德的罪行。馬克思在著作中憤怒揭露和譴責了殖民主義的這些侵略罪行。因此決不能因其有「雙重使命」客觀效果而替資本—帝國主義侵略辯護、美化甚至評功擺好。
3、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角度。資本—帝國主義為了其自身利益,在把西方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傳入中國的同時,又有意保留中國的封建生產關系,扶植中國封建勢力,阻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並使中國走上半殖民地經濟畸形發展道路。
更重要的是中國採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物質文明所產生的成果和利益,絕大多數中國人民是享受不到的。正如馬克思指出的因為這「不僅僅決定於生產力的發展,而且還決定於生產力是否歸人民所有。」因此中國人民必須首先通過革命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爭取獨立和民主,否則是不可能真正實現中國的富強和現代化的。
拓展資料:
瓜分中國狂潮是指19世紀末列強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和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6年時沙俄以迫日歸還遼東半島有功,誘迫清政府簽《中俄密約》,內有將東三省的鐵路(東清鐵路中東線)修築和經營權給俄國、戰時開放使用港口等條件,在此之後引發列強爭相迫使清朝劃出勢力范圍、租界與租借地的事件。
這是帶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侵略方式,反映了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的侵略要求。資本輸出對中國影響是兩方面的,一是列強政治上控制加強,經濟上瘋狂掠奪中國,阻礙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二是使中國自然經濟進一步遭到破壞,客觀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條件。
資本輸出對中國的危害影響要比商品輸出大得多,深遠得多。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是帝國主義分割世界的一種形式,它使中國面臨亡國滅種,從半殖民地淪為殖民地的嚴重危機。
參考資料:瓜分中國狂潮_網路
⑧ 如何看待中國近代史上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
在中國近代史上,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對近代中國社會產生過深刻的影響.
一、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近代中國的歷史概述
1 、從 19 世紀 40 年代起,即鴉片戰爭後,來華商船增多,為了維修船舶,</WBR>逐步控制了中國經濟命脈,中國社會經濟日益陷入資本主義市場。
3 、從 70 年代後期起,外國侵略者非法對華資本輸出,</WBR>在通商口岸開辦各種工廠,設立銀行等。
4 、甲午中日戰爭後,由於 《 馬關條約 》 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設廠,其它列強援引「利益均沾」的條款,</WBR>在中分中居於壟斷地位。
5 、 19 世紀末,帝國主義國家大規模地對華資本輸出,搶奪路權、礦權,</WBR>開設銀行,開辦工廠,並附加苛刻的
件。 《 辛丑條約 》 簽訂後,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華勢力不斷增加。
6 、一戰期間,由於西方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擴大投資,</WBR>一度形成獨霸中國的局面。戰後列強卷土重約 》 的簽訂,使門戶開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勢。
7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列強繼續擴大對華資本輸出,</WBR>進一步控制中國的金融財政和重工業。
8 、抗日戰爭時期,在淪陷區,日本侵略者將礦業、</WBR>農業和財政金融業實行野蠻的經濟掠奪;在國統區,強。
9 、解放戰爭期間,美國通過 《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 獲得政治、經濟、文化及軍事方面的特權,品市場和投資市場。
10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沒收了帝國主義在華企業,</WBR>肅清了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華的侵略勢力。
二、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華勢力的消長及其原因
1 、 19 世紀中期,英國在侵華中占據優勢。主要原因:</WBR>成為世界霸主。
2 、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形成列強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主要原因:</WBR>英法發展緩慢,美國、德國、日本、俄國迅速發展。 19 世紀末列強掀起了瓜分
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促使列強協同侵華。
3 、一戰期間,形成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主要原因:</WBR>大戰主要在歐洲進行,歐美國家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勢。
4 、一戰後初期( 20 年代),中國重新回復到列強共同支配局面,日本、</WBR>日本力量迅速增長,俄國成為了社會主義國家。
5 、 30 年代 —— 40 年代中期,日本再次取得侵華優勢。主要原因:在 1929 —— 1933 年經濟危機影響下機,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擴大對華侵略戰爭;</WBR>英法為了保全水東引」,對日本推行綏靖政策。
6 、二戰後,美國成為侵華的主要勢力。主要原因:二戰後,</WBR>並推行扶蔣反共的對華政策。
7 、新中國成立初期,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華勢力在中國消亡。</WBR>使其成為了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四點::::對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認識 1 、</WBR>之前,是以商品輸出為主,資本輸出為輔;之後,是以資本輸為輔。
2 、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起,</WBR>阻礙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
國貧窮落後的根源之一。因此中國要進步、要發展、</WBR>要富強就必須反對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勢力的侵略。
3 、外國資本主義經濟,一方面瓦解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WBR>同時也造就了中國最早的產業工人。
4 、外國資本主義經濟與代表近代中國的反動勢力如清政府、</WBR>才有利於中國的現代化建設。
現在是影響:
三、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
1 、消極影響:</WBR>中國近代化趨勢在外國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下發展艱難。
2 、積極影響:</WBR>以上是經濟的影響.
簡要概述就是:經濟上,隨著列強向中國傾銷商品和對中國絲、</WBR>有利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
政治:其實政治上很簡單
隨著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WBR>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淪為半殖民地。
階級上:
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更加尖銳;</WBR>因為過去的奴隸主與奴隸的關系已經在某種意義上消亡了.
社會矛盾: 因為西方列強的入侵給近代中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WBR>本國封建主義同人民大眾的矛盾。
還有一點就是意識形態的改變, 因為過去的中國閉關鎖國,致使中國與西方列強的差距,</WBR>沖擊了封建思想.
其實西方列強的入侵主要從鴉片戰爭開始,</WBR>所以以上很多借鑒的是鴉片戰爭的材料,你自己整理下.
</WBR>
⑨ 如何看待與評價近代中國歷史上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
1、三元里抗英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軍隊與非官方武裝力量間在廣州市郊外三元里發生的沖突事件。三元里抗英斗爭是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的大規模抵抗外國侵略的斗爭,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抵禦外敵的愛國精神。
2、虎門銷煙
林則徐是我國近代史上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在西方資本主義勢力入侵我國的初期,即鴉片戰爭前的禁煙運動和鴉片戰爭期間以及戰後的反侵略斗爭中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利益,表現了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光輝業績達到他那時代和所處階級所能達到的高峰。
3、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9)中國如何看待被侵略歷史擴展閱讀:
從1840年以來,西方列強開始了對中華民族的侵略,中華民族的反侵略斗爭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卻具有重要的意義:
1、粉碎了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陰謀近代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戰爭,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和他們在中國的統治,粉碎了他們瓜分中國的圖謀。正是中國人民的英勇無畏的斗爭,給了帝國主義沉重的打擊,才使帝國主義清楚地認識到中國人民是無法征服的。
2、促進了中華民族民族意識的覺醒近代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戰爭,鼓舞了全國人民反帝愛國的偉大鬥志,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覺醒意識,極大地振奮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