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哪個朝代好文風

歷史上哪個朝代好文風

發布時間:2021-03-13 22:59:25

1. 清代盛行文風

在清代文學史上,桐城派是一個時間最長、地域最廣、人數最多、勢力最大、影響最深的散文創作流派。
清代中國散文家、桐城派創始人----方苞
清代中國散文家、桐城派代表人物----劉大魁
清代中國散文家、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
清代中國散文家、桐城派代表人物----戴名世
清代中國散文家、桐城派代表人物----方東樹
清代中國散文家、桐城派代表人物----姚瑩
清代中國散文家、桐城派後期代表----吳汝綸
桐城派源流

初創時期

時間為清康熙、乾隆年間,代表人物有戴名世、方苞、劉大櫆。明代中葉以後,桐城學術興起,士人多結社講學,「能振筆為古文者,代有傳人」。明末清初,方以智、錢澄之等人致力於古文振興,開桐城派先河。方以智的《文章薪火》,推崇左(傳)、國(語)、庄(子)、司(馬遷)為文章嫡傳,反映了當時桐城學者的主要傾向。錢澄之「屏棄俗學八股文,專治經書古文」,文章「精潔」、「典雅」,「使讀者為之目明而心開」,為桐城派作了示範。 戴名世是桐城派孕育過程的繼往開來者,他以時文和古文創作名重於世,並針對明末故作艱深、虛矯的文風,提出了「言有物」、「修辭立其誠」的見解,主張為文道法辭兼備,精氣神合一,實為桐城派義法理論的先驅。
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王朝入關後,為鞏固其封建統治地位,採取尊崇儒家理學的策略,以軟硬兩手迫使知識分子就範,宣揚「萬世道統之傳,即萬世治統之所系也」。統治階級的政治思想,給宣揚儒家道統的文學帶來了發展良機。桐城派創始人方苞及其古文流派就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應運而生的。方苞早在青年時代,就有以唐宋八家之文,載程、朱之道的志向。25歲時,他在京師與姜西溟、王昆繩論「行身祈向」時就曾說過「學行繼程朱之後,文章在韓歐之間」(王兆符《方望溪先生文集序》)。以後,他在《讀史記八書》、《書史記十表後》中提出了「義法」主張。及至從《南山集》案中解脫後,「義法」說得到了進一步明確和完備,雍正十一年(1733),方苞任翰林院侍講學士,替和碩果親王編成《古文約選》,便為「義法」說提供了一部示範書。在此書「序例」中,他闡述了道統與文統統一的問題,揭示了「助流政教之本志」。《古文約選》當即「刊授成均諸生」。乾隆之初,又「詔頒各學官」,成為官方的古文教材。方苞所寫倡導「義法」的「序例」,也就具備了「欽頒」的權威性。自此,「義法」之說,受到士林的普遍重視。方苞授徒數十年,弟子甚眾,他們在道學、經學、義理等方面各有側重,後多成為推動桐城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其中主要有縣人葉酉、張尹,寧化雷鋐,吳江沈彤,天津王又朴,仁和沈庭芳,大興王兆符,歙縣程崟等。縣人劉大櫆長於古文,辭如歐蘇,文氣富麗,雖與方苞異趣,無師承關系,但他對方苞極為敬服,方亦對他的散文極推重。
劉大櫆文學活動,主要在乾隆時期。他蹇於仕途,一生致力於教學和著述。在繼承方苞「義法」說的基礎上,提出了「神氣」說。其弟子以桐城姚鼐、王灼,歙縣吳定、程晉芳,常州錢魯斯等最為著名,在劉大櫆諸弟子中,姚鼐學宗方、劉,由歐王入左史,其文紆徐卓犖,風格雅潔醇正,為桐城古文正傳。錢魯斯、王灼又以師說誦於陽湖惲敬、武進張惠言。惲、張遂棄考據、駢儷之學,從事古文寫作與研究。惲文廉悍,張文淵雅。其徒有陽湖陸繼輅、董估成、董祜誠,武進董士錫、張琦,謝士元、湯春帆,無錫秦小峴,山陰楊紹文,錢塘戴熙等數十人,自成體系,世系「陽湖派」。其所傳均方、劉家法,實為桐城派初創期的別支 。

興盛時期

時間為乾隆年間至1840年鴉片戰爭之前,代表人物是姚鼐。姚鼐是桐城派集大成人物。乾隆四十二(1777),他在《劉海峰先生八十壽序》中,正式亮出了桐城派的旗號。在此文中,他引用吏部主事程晉芳、編修周永年所雲:「為文者有法而後能,有所變而後大,維盛清治邁逾前古千百,獨士能治古文者未廣。昔有方侍郎,今有劉先生,天下文章其出於桐城乎?」此文還闡述了方苞、劉大櫆以及姚鼐之間的理論繼承關系,揭示桐城古文形成派系的端緒。此後桐城派之名遂顯於世。
姚鼐初受業於古文家、伯父姚范,繼師事劉大櫆,充《四庫全書》館編修官。中年稱疾歸里,先後主講鍾山、梅花、紫陽、敬敷書院四十餘年,傳授古文法,培養寫作人才。姚鼐為文修潔雅醇,氣質較方苞恣肆,較劉大櫆嚴謹,涉獵漢、宋諸學,兼及考據、訓詁。為文提倡「考據、義理、辭章」兼備。其所編《古文辭類纂》,世人稱為古文讀本最精賅之書。桐城派至姚鼐,文章風氣始遍及全國,形成所謂「家家桐城」、「人人方姚」的局面。姚氏門下以上元梅曾亮、管同和桐城方東樹、姚瑩影響較大,世稱「姚門四傑」。其次桐城劉開、新城陳用光、婁縣姚椿、寶山毛岳生等亦在高足之列。他們又轉相傳授,徒友日眾。方東樹在文壇上成就卓著,其弟子有桐城戴鈞衡、蘇敦元、方宗誠、陳澹然等;姚瑩長於經濟,其弟子有武進卜起元,合肥徐子岑等;陳用光弟子有壽陽祁春浦;姚椿弟子有平湖顧廣譽和吳江沈曰富、陳壽熊等。此外,宜興吳德旋既師事姚鼐,又師承張惠言,得桐城、陽湖兩家之法,為文清曲澹雅,其弟子永福呂璜秉承師學,晚年回歸鄉里,倡導後進,開粵西古文之學,為世人所重,此為桐城派又一別支。 姚鼐卒後,其弟子梅曾亮聲譽最高,有繼主文壇之勢。他主講京師,高徒雲集:有廣西臨桂朱琦、龍啟瑞,平南彭昱堯;江西新城陳學受、陳溥,南豐吳嘉賓;湖南新化鄧顯鶴,湘陰郭嵩燾,善化孫鼎臣,湘潭歐陽勛,漵浦舒燾,江蘇金匱張端甫,武進楊彝珍,無錫秦澹如,山陽魯一同;浙江仁和邵懿辰,瑞安孫衣言,諸暨余坤,山西代州馮志沂,平定張穆等。南北諸省,皆有桐城派傳人,形成了一個聲勢頗大的古文流派。

末流時期

時間為1840年鴉片戰爭後至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這一時期,桐城派的威望和影響雖不及乾、嘉時期,但流行區域廣,人數多。劉聲木《桐城文學淵源考》補遺載桐城派作家1200餘人(內女士2人,日本人2人),其中多數為桐城派末流作家。鴉片戰爭後,中國已由封建社會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轉變。「文章與世變相因」。遵循封建道統、文統的桐城派,面臨著「世變」的挑戰。梅曾亮、方東樹固守陣地,不遺餘力,但桐城派的壁壘仍然開始動搖。此時,湘鄉曾國藩出來重振桐城派旗鼓,以其政治上的實力和才幹,網羅了一批桐城派文人,提出了自己的學術見解,將古文運動繼續推向前進。曾氏自稱私淑姚鼐,論文於義理、考據、辭章之外,強調「經濟致用」,文體為之一變,以剛毅雄辯見長,世稱:「湘鄉派」,實為桐城派的變體。曾國藩弟子以武昌張裕釗、桐城吳汝綸、遵義黎庶昌、無錫薛福成名重一時,有「曾門四大弟子」之稱。張、吳立教燕、冀,弟子多達數百人。師事張氏的主要有榮城孫葆田,南通張謇等;師事吳氏的主要有冀州趙衡,南宮李剛己等。同時師事張、吳二氏的有武強賀濤,通州范當世,新城王晉卿,,桐城馬其昶、姚永朴、姚永概以及吳汝綸之子吳闓生等。不在弟子之列而膺服於桐城派的有侯官嚴復、林紓、陳衍、吳宗祺等,時稱「侯官派」,實為桐城派末期又一支流。 繼曾國藩「四大弟子」之後,馬其昶聲譽最高,有桐城派「殿軍」之稱。但此時中國,已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尖銳復雜,堅持程、朱道統的桐城派已遠遠落後於時代潮流。兼之末流作家拘泥桐城「義法」,索之一字一句,抱殘守缺,以為格律,有悖於「五四」時期的新文化運動,以致於逐漸消沉衰亡。這是歷史的必然。但這一時期,大多數桐城派作家都能堅持愛國主義立場,他們的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思想在政治活動和創作活動中都有所反映。方東樹的《病榻罪言》、梅曾亮的《與陸立夫書》、王拯的《王剛節公家傳跋尾》、魯一同的《關忠節公家傳》等文章以及姚瑩、張裕釗、馬其昶等人部分作品多抒發了愛國情懷,或表現了悲壯之志。姚瑩還身體力行,在台灣兵備道任上堅持抗英,且屢戰屢勝。他有關記載戰事的散文,愛國之情溢於言表。此外,薛福成主張振興工商經濟,吳汝綸力倡創辦新學,林紓、嚴復大量翻譯西方名著,以求社會改良,也都具有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色彩,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2. 以具體朝代為例談談時代風尚對作家文風的影響1300字以上!

才十分?加多十分立馬寫!

3. 文章中韓愈認為歷史上哪個時期文風頹靡,文不及古

韓愈提出"文以載道"的文學思想,主要是針對六朝以來出現的頹靡、浮華文風而提出的文學改良(其實更重要是針對「當世」,也就是初、盛唐以來)。



道喪文弊,異端並起,東漢末至中唐,長達五百年。這期間,儒學疲頓,文風頹靡,文化領域蕪雜。韓愈登上文壇,起布衣, 談笑而麾之, 天下靡然,「下與濁世掃秕」。



4.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如果橫向比較(不分時間,同時出現在一個空間),哪個朝代是最全面強盛的給他們全部排名一

1.漢朝:上國第一開眼看世界,拼全國之力殺退外族,武風之盛,文風之盛,前所未有。而且與西方古代頭號強國羅馬有外交交流。雖然國土不是最廣,但其建立的文武百官制度,居然夠不肖子孫折騰幾百年才亡,其承「秦」啟下的制度更能沿用千年。所以說,漢朝的全面強盛絕對排第一。

2.唐朝:不用多說,是漢朝的升級版。不過不是原創,所以僅次漢朝之後。

3.明朝:三寶哥七下西洋的功績就足以說明問題。而且他制定的文官制度代表中國封建制度的最鼎盛時期。當時皇帝N年不上朝也沒問題,兩次出現宦官作亂也沒問題,國家體制依然有效,國家機器依然運作。要不是實在是制度本身缺陷嚴重,後金憑三省之力,也無法統一中國。

4.清朝:建國初年,八旗兵幾乎打敗當時所有強國的對手,包括西方。後來自願閉關鎖國,而後被迫開放,雖然貧窮落後,但畢竟笨鳥也要飛。沒有清朝全面的「強盛」,就沒有而後的民國和新中國。所以清朝絕對有資格排第四。

5.沒有了(個人覺得而後的其他朝代都不符合樓主題目所問的「哪個朝代是最全面強盛的?」。因為既然「橫向比較(不分時間,同時出現在一個空間)」,那比較的參考系自然是西方了,除了以上四個朝代外,其餘的要麼與西方沒有交集,要麼有交集,但沒有「全面強盛」,所以排到第四就排不下去了。)

5. 哪幾個朝代有著浮華文風,請簡要介紹一下當時的文風缺陷

1、漢代揚雄、司馬相如、班固等辭賦,講究鋪排,文字華麗,「皆文體浮華,無益勸誡。」
2、宋、齊、梁、陳的南朝,崇尚聲律,講究對偶,玩弄文字游戲,其玄言詩,與時代脫節,並且還埋下了浮華文風的禍根。
3、晚唐、五代的文風艷冶浮靡,謹守四六,仿擬前人,浮華淫麗,頗傷雕摘,多是消遣、粉飾太平之作。
4、宋朝初年,文壇上產生一種萎靡的文風,只知摭拾字句,以講求雕鏤、華麗為能事。

6. 好看的歷史小說,哪個朝代的都行文筆一定要好,最好是金戈鐵馬那種的!

金戈鐵馬的?那就推薦一本我看過的歷史小說里,最讓人熱血沸騰、金戈鐵馬的吧。
《大明徵伐錄:壬辰風雲》
簡單說一下,寫的是明朝萬曆年間明軍遠征朝鮮,血戰日軍的歷史小說,主角是個大明錦衣衛。不穿越、不種馬,而且大多都是很有考據地根據史實發展劇情,有揚有抑,戰爭場面極多,高度還原歷史原貌。
網路搜一下書名就有在線閱讀,我建議你先看完第一章,有一幕背水一戰的劇情,很是震撼。感覺不錯,再回頭採納。

7. 歷史上哪個朝代的江山來得更容易一些

歷史上江山的由來只有兩種形式:順取和逆取。江山來的最容易的必然是那些順取的方式,這種方式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夠最大限度減少流血傷亡事件,通過順取得來的江山若能夠順守,必然是江山永固、社稷之福。

縱觀歷史上81個王朝當中,宋朝的江山應該是由來最為容易,趙匡胤在所有帝王中最大的幸運兒,僅僅通過一場陳橋兵變就榮登帝位,開創300年江山基業。對於宋朝江山容易之處在哪,它的優弊之處又有哪些,我們逐一進行分析。

通常來講,一個帝王能夠通過順取的方式,以極低的成本非常容易地獲取江山,作為帝王本身的修養還是非常高的,不然他很難取得軍民一致的支持。從趙匡胤可圈可點的品行中,我們能夠看到宋朝江山的由來是順應歷史,順應民心,所以才能在歷朝歷代當中最為容易地獲得江山。

8. 各個朝代的文學風格

淺賞文學風格

文/岸芷汀蘭

針對近期在白鹿書院出現的文友之間就文學創作個性的爭論,我想淺談關於文學的風格。

文學風格的產生和形成,是文學領域的自然規律,是文學發展過程中不以某一人的意志為支配為轉移的客觀現象。盡管形成文學風格的原因是多種的、復雜的,但並不是極其神秘和不可理解的。一般來說,它是受社會與個人、客觀與主觀這兩個方面的因素決定的。作為個人的、主觀的因素,應該是包括了作者本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他的生活經歷、藝術修養、文學才能、個性特徵,也包括了他對社會生活和對事物的理解、認識和掌握等等;而社會的、客觀的因素則應指一定時期的社會生活、政治形勢的變化和發展以及民族的、傳統的、時代的以及宗教的等等風尚的影響和制約。

基於以上種種,作者通過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藝術個性等不可能達到同一的水平,這應該是正常的客觀現象。這種現象是通過作者在作品的內容和形式、思想和藝術的統一中表現出來的。我們在對作品的賞析中不難發現,在作品的表現形式上,有人善於用詩歌,有人則善於用散文。而在作品的語言上,有人含蓄婉轉,有人則鋒芒直露。這種特點往往體現和貫穿在該作者的一系列作品中,而成為其創作上的鮮明而獨特的個性標志。因此,我們不可以片面地要求和強調某某要怎麼怎麼的去改變這些特徵性的屬性,即使勉強地改變了,也是違心的、不切合實際的。相反,允許這些不同個性的作品繁榮文壇,正好體現了「百花齊放」的宗旨。

在同樣的時代,相同的形勢下,不同風格的創作是屢見不鮮的。如:魯迅和郭沫若,都是我國新民民主義革命時期的文壇闖將,他們的目標、觀點、方法等都是一致的,都是用自己手中的筆為戰鬥武器,向反動統治者宣戰,但是他們的文學風格卻大相徑庭。魯迅善於用雜文的形式表現鮮明的風格,語言表達幽默絕妙,諷刺辛辣,凝練含蓄,一針見血,有一種「剔肌析骨、置頑敵於死命」的筆鋒。這就構成了魯迅雜文獨樹一幟的文學風格。
郭沫若則善於運用詩歌形式來表達他對舊世界的憤懣和對新生活的追求。他的詩歌著重表現為一種積極的浪漫情懷,以一種火山爆發式的激情,縱橫馳騁、不局格套的形式,高昂雄厚的語言,充分表現了他揮灑自如的文學風格。

即使是使用同一體裁的文學作品,在不同的作者身上,也可以表現為不同的個性風格。比如在我國當代散文作品中,劉白羽磅礴的氣勢,優美的文字和奔放的熱情,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而楊朔的深邃思想,深刻寓意和深沉情感,則給人一種深厚的啟發和思考。秦牧則通過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對事物的細致觀察,對歷史知識的全面掌握,在其散文中說古道今,親切朴實,妙趣橫生,給人營造了一種健康、輕松的生活氛圍和有益的啟迪。

作者風格的形成是其創作成熟的重要標志。盡管如此,個人風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這種變化仍然包括主、客觀兩個方面,而主觀方面的變化歸根到底還是受客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的。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這種變化絕不是由哪一個人要求怎麼變就能夠實現的。

文學風格呈現多樣性,不僅是作者創作的個性體現,是社會生活的客觀反映,也是讀者對文學作品的多方面要求。
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封建統治階級採用某種手段提倡某一種文學風格的情況。如清朝就有所謂「溫柔敦厚」的文風提倡,鼓吹詩歌創作要「有定格」。其實際就是要求人們按照封建正統觀念和他們設計的框框去創作,這只能奏效一時,不可能長期產生影響。

在現階段,「百花齊放」是一必然趨勢,是文學園地一股勢不可擋的創作潮流。也只有如此,文壇聖地才能夠真正萬紫千紅,絢麗多彩。

9. 中國哪個朝代重武輕文

給不給分無所謂。。。。。
贏秦劉漢也是重武輕文(商鞅變法,以法家治國,以武功授官爵。刺激軍隊戰鬥力得以一匡六合。漢代(前漢時期)儒家尚未成政治氣候,無法左右朝政。加之對北方匈奴的用兵,名將輩出,饒是風光。劉秀滅王莽後,文風稍盛不過百年便亡於靈獻)
魏晉因為是奪位由臣下篡君而出,故而自始至終不提忠義,取官只以孝為先。講究士族出身。是重文輕武的積弱政權。
南北朝地方軍閥割據及楊隋國祚不長暫且不提。。。。
李唐重武輕文:唐制,藩鎮(節度使)一旦取得戰功,就可以入朝做宰相。玄宗時的奸相李林甫(成語「口蜜腹劍」的出處)就是害怕權威旁落。所以竭力扶持提拔各地的番將(文化層次低,威脅不了他的地位)這些番將包括安祿山。安史之亂之後唐室衰竭,在各藩鎮等軍事割據勢力和宦官的把持下殘喘至朱溫滅唐。
五代(割據亂世)不提。。。。
趙宋王朝採取重文輕武的國策,是其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在立國之初就定下的(陳橋兵變,皇袍加身,杯酒釋兵權的典故大家熟知,不贅述)由此以文官節制武官的制度成為中國漢族封建王朝的定製。。。。
元代重武輕文,忽必烈1271年定國號「元」,1279年滅南宋,統一中國。元政府按人們所從事的職業,把被征服的臣民詳細劃分為十個等級即「十流」: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元朝統治者是騎在馬背上的征服者,尚武是蒙古貴族習性。敵視知識分子。
朱明承宋制,重文輕武。在戰爭時,盡管有武官打仗,但總有掛兵部尚書、侍郎頭銜的文官擔任督師、總督、經略節制武官。有將軍稱呼的武官,在政治地位上要嚴重低於同品銜甚至低一品銜的文官。明末袁崇煥殺毛文龍一事就是實例(袁是正二品文官,毛是從一品武官)
滿清入關前後是重武輕文,以八旗及明降軍隊滅闖獻及南明政權而取得中原。。。。之後全盤漢化。。。據《舊京瑣記》所述「明崇禎亡於文,清宣統亡於武」是一定道理的。

10. 你認為中國哪個歷史時期最風雲變幻,亂世抑或繁華,請詳細的介紹一下那個朝代~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個人認為宋朝比較符合你提的問題要求。宋朝包括北宋和南宋,可以說宋朝是個風雲變幻又繁華的朝代。
宋朝是趙匡胤通過兵變建立的,他自己對兵變在本朝發生非常顧忌,於是「杯酒釋兵權」奪了武將們的兵權,讓他們只能帶兵作戰,而不能擁兵和調兵,消除了唐朝時的藩鎮割據,對江山的穩固確實意義重大,北宋也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割據局面。但是宋朝的這種策略也同時造成了軍事羸弱,防務鬆弛,變動較大,加之宋時四周強敵環伺。宋朝與這些國家交戰鮮有勝績,偶有勝績宋朝統治者也是選擇與敵國簽約納貢,所以整個北宋邊疆一直不平靜,而統治者對此也是得過且過。終於等到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南宋建立,其實宋朝武將輩出,宗澤、韓世忠、岳飛都是精忠報國、有勇有謀的虎將,然而南宋統治者安於現狀,繼續選擇向敵國稱臣,苟且偷生。宋朝從960年北宋建國到1279年南宋滅亡,跨越了300多年,存在的時間相當的長,但是國家周邊一直有強敵虎視,所以戰事不斷,國防一直都是風雲變幻。
宋朝也是一個相當「亂」的朝代,當然這里的亂不是國家內亂,而是社會思潮和統治思想。趙匡胤解除武將兵權,重用文官,在文化上比較開放。所以宋朝文風極重,儒學盛行,尊師重教,誕生了很多社會思想,如程朱理學。孕育了眾多文學大家。宋朝沒有宦官專政,但是朝中思想碰撞嚴重,思想派系明顯。最有名的就是王安石的變法。王安石能變法說明了統治者還算比較英明,但是很快被一司馬光為首的敵派打壓下去,這也說明了統治者自身思想就比較混亂。同時宋朝賊臣眾多,蔡京、高俅、秦檜「鼎鼎有名」,新舊黨派和社會思潮的混雜也嚴重削弱了國家的實力。造成了整個宋朝社會思想即開放又死板,統治思想爭斗不休!
宋朝是封建王朝中最繁華的朝代。在唐朝發展過的基礎上,開放的社會思想促進了農業和手工業高速發展,而且宋朝的造船技術在世界首屈一指,金融也比較發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交子」的出現。文學、藝術更是熠熠生輝。宋詞、程朱理學、書畫、還有一個讓當今中國人民郁悶不已的的發明,那就是足球,史書記載的宋朝足球水平比現在任何一個國家的水平都強。宋朝的科技同樣讓人稱道,活字印刷術、火葯、指南針都是在宋朝發明或者開始推廣應用的。
綜上,宋朝算是一個國家軍事風雲變幻、社會思想開放、經濟繁榮的朝代。唐朝軍事強大,但同時藩鎮割據,經濟、文化還未繁榮到頂尖水平,宋朝接過了唐朝的發展,所以經濟文化上超過了唐朝。而在元朝,殘酷的民族壓迫政策,明朝的東廠。西廠、禺悶落後的八股文科舉考試和清朝的大行文字獄還有閉關鎖國都讓我們覺到在宋朝亡國後,中國的封建制度就已經在停滯不前並且開始走下坡路了!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哪個朝代好文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