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潮汕喬家大院是哪座古宅在哪個省哪個市
人們之所以喜歡走南闖北看古鎮,主要是因為想要認識、看更多更美好的風景。這些風景,會讓我們的心情變得更加開闊。談到古鎮遊玩,很多人就會率先想到江南古鎮,然而,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則是廣東的一座古鎮,它就是地處於揭陽市的棉湖鎮。談到棉湖鎮,很多人可能會一臉懵,對它甚至感覺到陌生,它其實早與清雍正(1733年)創建。之所以叫棉湖鎮,是因為在雲湖岸邊有很多的木棉成林,正是因為這些原因被老百姓將該地叫做棉湖鎮。
這些,足以說明大樓的堅固,通過大樓的堅固,就能夠看到大樓的設計巧妙、一級建造師傅獨有的工匠精神。傳聞,說大樓在建造的時候,在裡面曾經放入了少量的紅糖。而放紅糖的原理,則是年代越久,它的粘合性也就越來越好,牆體也就變得更加堅固了。因為堅固,甚至是連釘子、等一些硬物都打不進去。
相信很多人對於古鎮知道的多,而且去過的也多,但是這座廣東地處揭陽的棉湖鎮,肯定很多人沒來過。這里,我們能夠看到很多讓我們驚艷的風景,也可以欣賞郭氏大樓,從而了解當地濃厚的歷史底蘊。朋友們,你來過棉湖鎮嗎?快來談談對它的印象吧。
旅遊地點:郭氏大樓位於廣東省揭陽市
⑵ 義烏宗宅歸哪個片區管,管的地方在哪裡急!!!!!
不知道你說的哪個?
宗宅 隸屬於稠江鎮,歸稠江街道辦事處管,辦事處地址:稠州西路138號。
宗宅村則是屬於下駱宅鎮,歸稠城街道辦事處,辦事處地址:稠州西路90號。
有點區別。
稠江街道
面積:38平方千米,郵編:322000,辦事處駐:稠州西路138號,轄2個社區、12個居委會、33個村委會,清時屬崇德鄉一都,永寧鄉十四都,同義鄉廿二都,民國時屬友聯、香山、江灣等鄉,1950年分屬楊村、黃楊梅、五塘、橫塘、東河、喻宅、江灣、新屋、金村等鄉,1956年分屬東河、江灣2個鄉及稠城鎮,1961年成立楊村、官塘、江灣3個人民公社,1983年復稱鄉,1992年楊村鄉並入稠城鎮。2000年稠城鎮原楊村鄉與官塘、江灣2鄉合並建稠江鎮,鎮名取稠城與江灣各一字。2002年鎮改街道辦事處。
⑶ 清朝山東省萊州府即墨縣韓家莊是現在的哪裡
即墨縣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部。在東經120°07′~121°00′、北緯36°18′~36°37′之間。東臨黃海,南依嶗山,西與平度縣和膠縣接壤,北以五沽河為界,同萊西縣毗鄰,東北與萊陽縣相連,隔丁字灣與海陽縣相望。最大縱、橫距離為東西廣76公里,南北袤36公里。總面積1 726
⑷ 樓蘭古國在現在的那個位置,她是……
樓蘭古城遺址是全國重點丈物保護單位,位於東徑89°55′22〃,北緯40°29′55〃〃,若羌縣境內羅布泊以西,北距孔雀河故道南岸16公里,東距羅布泊北岸28公里處,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樓蘭佛塔和「三間房」成為樓蘭遺址的標志,古城遺址包括城區面積10.8萬平方米和東郊墓地MA、HB、周圍寺院民居遺址及樓蘭貴族墓。1901年3月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維吾爾向導奧爾得克的幫助下發現了樓蘭古城,從挖掘出上的佉盧文簡牘「kroraina」一詞推定古城原名樓蘭。
歷史上,樓蘭是西漢時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張騫通西域後,樓蘭成為東西方交通的重要孔道。魏晉之時,西域長史駐樓蘭城,使之成為西域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古絲綢之路南、北兩道早些時候就從樓蘭分道。樓蘭城作為亞洲腹部的交通樞紐城鎮,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過重要作用。漢朝、匈奴和周圍一些游牧民族國家經常為爭奪樓蘭進行大規模戰爭。
樓蘭被人們稱為「一塊緊張的世界史的紀念碑」。曾盛極一時的西域重鎮在公元3世紀後迅速地悄然退出歷史舞台,直到一千七百年後的今天,還保持著她「謝幕」時的姿態,令人恍忽覺得歷史就發生在昨天,這一切至今還是個沒有真正揭開的謎底。到了唐代,「樓蘭」就幾乎成了邊遠的代名詞。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的詩句。
樓蘭王國的歷史還遠不是一個樓蘭古城所能揭開的。根據孔雀河故道下游太陽墓地和小河 5號墓地出土的干屍,考古專家向人們揭示了樓蘭的歷史:上溯4000年左右的一段時期,樓蘭地區生活著一支以游牧為生的金發碧眼的原始歐洲人種,他們留下幾具干屍,就神秘地走了。
其後的2000多年,樓蘭找不到一絲痕跡,史書中也沒有半點墨跡。漢一晉時期,樓蘭地區出現了蒙古人。這時的樓蘭演繹出農業文明,並以其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傳遞著東西方文明。而在晉代之後的1500年,樓蘭再次消失得無影無蹤,直到100年前,人們才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東緣,偶然看見了樓蘭殘破的城牆和佛塔。
有的學者認為:斯文·赫定發現的這個樓蘭古城既不是早期樓蘭王國的都城,更不是樓蘭改國名為鄯善後的國都(扌於)泥城,因為樓蘭古城碳 14測定的年代不早於東漢。斯坦因在黃文弼發現的土垠遺址西南不遠處發現了一座漢代古城(編號LE城),新疆考古研究所稱其「方城」,位於羅布泊北岸之西,鐵板河末流的河網地帶,「方城」距離樓蘭古城24公里,北京大學林梅村教授認為這是早期的樓蘭都城。
當時的樓蘭王國還是羅布泊附近一個半耕半牧的弱小國家,絲綢之路開通後,樓蘭成為中西交通的樞紐。由於樓蘭王安歸與匈奴勾結,不斷地在絲綢之路上劫殺漢使,漢朝大將軍霍光便派傅介子前往西域刺殺安歸。傅介子帶著刺客來到樓蘭,假稱要賞賜安歸金幣。安歸大喜,應邀與傅介子一起飲酒,傅介子有意灌醉安歸,將其扶到屏風後,命兩名刺客殺了安歸。左右王公貴族見狀紛紛逃散。傅介子立即召告樓蘭國民:「安歸王對漢朝犯下了死罪,天子派我來殺掉他,現在漢朝的部隊已趕到,改立在長安納為人質的安歸的弟弟尉屠焉為新國王。」傅介子斬下安歸的首級,派快馬送回長安,懸於長安未央宮北門下示眾。
平定樓蘭之亂後,漢昭帝即詔立尉屠焉為新王,並改樓蘭國名為鄯善,授予國印,賜宮女為妻及大批車馬和輜重。行別時尉屠焉對漢昭帝說:「我長期在長安居住,現在回去當國王,孤身一人,恐難服眾。而且前王子尚在,回去後恐被其仇殺。樓蘭國中有伊循城,那是一塊富饒美麗的綠洲,天子可派一名將領率部隊到那裡屯田積谷,也使臣有所依靠。」
於是漢朝即派一名司馬,帶兵40人隨尉屠焉一起回西域。尉屠焉繼位後,於公元前77年將國都從羅布泊北岸的樓蘭故都(方城)遷到(扌於)泥城(今若羌縣城),漢朝在(扌於)泥城以東的伊循城(36團米蘭遺址)也設立了伊循都尉。此後樓蘭故都沒有再發展,估計只有原王室貴族仍居住在這里,從2003年樓蘭貴族墓的發掘,也說明了這一點。
東漢時期,班超的兒子班勇繼承父業任西域都護,派手下索勵率酒泉、敦煌兵千人到羅布泊屯田造房,並召集鄯善、焉耆、龜茲等國士兵各一千人在孔雀河下游攔河築壩,引水開荒,積粟百萬。由於孔雀河被攔,導至下游樓蘭故都水源斷絕而廢棄。屯田士卒在羅布泊西岸起「白屋」,建新城,逐漸形成了今天可看見的有「三間房」的樓蘭古城,並將此發展成為西域長史府治所。
2003年3月19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樓蘭考古隊在對樓蘭被盜墓葬進行清理時,發現了墓室中的壁畫。這座墓葬距LE方城約4公里,距離樓蘭古城24公里。墓室規模較大,前後室均繪壁畫,前室東壁所繪身著華麗服裝的男女人物形像,是墓主人高貴身份的顯示。專家否定了這是樓蘭「王陵」的說法,推測其為3世紀前後「城內一個貴族家族的合葬墓。
說法一:樓蘭消失於戰爭,公元五世紀後,樓蘭王國開始衰弱,北方強國入侵,樓蘭城破,後被遺棄。
說法二:樓蘭敗於乾旱缺水,生態惡化,上遊河水被截後改道,人們不得不離開樓蘭。樓蘭曾頒布過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環境保護法律。
說法三: 樓蘭的消失與羅布泊的南北游移有關, 斯文·赫定認為,羅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歐洲人種部落生活在樓蘭地區,1500多年前樓蘭再次進入繁榮時代,這都和羅布泊游移有直接關系。
說法四:樓蘭消失與絲綢之路北道的開辟有關。經過哈密(伊吾)、吐魯番的絲綢之路北道開通後,經過樓蘭的絲綢之路沙漠道被廢棄,樓蘭也隨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輝。
說法五:樓蘭被瘟疫疾病毀滅。一場從外地傳來的瘟疫,奪去了樓蘭城內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僥倖存活的人紛紛逃離樓蘭,遠避他鄉。
說法六:樓蘭被生物入侵打敗。一種從兩河流域傳入的螻蛄昆蟲,在樓蘭沒有天敵,生活在土中,能以樓蘭地區的白膏泥土為生,成群結隊地進入居民屋中,人們無法消滅它們,只得棄城而去。
⑸ 唐門新娘235傅宅她為什麼不能生氣
唐門新娘235傅宅她為什麼不能生氣
手機被蕭瀟甩了出去,直接砸在了老舊書架上,力道很足,手機外殼和電池瞬間撕破臉,分了家。
那是「啪」的一聲脆響,不僅震動了蕭瀟的心扉,也震動了她的眼眸,目睹手機分離,她的身體明顯僵了僵,她沒想到唐婉一句話,竟讓她生生動了怒,她更沒想到,她竟然會因一時憤怒,失手摔了正在通話的這支手機。
這是蕭暮雨送給她的手機。
2002年3月暮春,是她的生日,蕭暮雨省吃儉用買了一支手機給她。她現在已經不敢回憶那時候的他和她了。
那一晚,她拿著手機,望著蕭暮雨的眼睛微笑,那笑宛如梔子花開,那笑富可敵國醣。
蕭靖軒看到了,只是笑笑,便又繼續低頭吃飯,並不作聲,任由兩位晚輩心照不宣的笑。
蕭靖軒在世時,蕭瀟和蕭暮雨之間一直有一種很隱秘的情愫滋生,很多人都看不清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兄妹,卻又比兄妹更加親密,直到蕭靖軒去世,這種關系才得以浮出水面。
蕭瀟的初吻給了蕭暮雨。
那是04年,蕭瀟報復唐氏惹惱了蕭暮雨,當時他要離開她,她哭得很委屈,死死的抱著他,臉埋在他的懷里一個勁的哭。
夜間,他帶她出門散步,她忘不了那個夜晚,微風襲面,月光柔和繾綣,他和她十指交纏,均是沉默無聲。後來是在小區附近的小花園里,他垂下臉看她,清邃的眼神里是兩個小小的她,她隱隱感覺要發生一些什麼,再然後他果真吻了她。
蕭暮雨去世,蕭瀟的痛不叫大病如山倒,她的痛苦叫剝繭抽絲。她知道他會死,她也早就做好了他會離開的准備,所以這種痛早已融進了日常和骨血里,沒有所謂的鋪天蓋地,反倒像是螞蟻蝕骨一般,今天侵蝕一寸,明天再接著侵蝕一寸,從06年到07年,她的笑容就是這樣被現實給一點點的磨沒了。
從她記事以來,她的生命里就有一個蕭暮雨,她在他的身上投入了太多的感情,所以他在她的心裡也是無可替代的那一個人。她不願再想起他,不願再喘不過氣的過日子,但心裡一直不曾遺忘過他,不曾……
她怎麼可能遺忘蕭暮雨呢?
但今天,她失常了,她因為唐婉一句話,她丟掉了她的冷靜和自製,她更加忘了那是蕭暮雨的手機,她怎麼能這樣,怎麼能?
有一種電流席捲了全身,蕭瀟身體里的血液是冷的,以至於清麗的臉龐上也是冷若冰霜,但她僅是睫毛顫了顫,就快步走了過去,她半跪在地上撿起了手機,把電池歸位,然後開機,黑屏。蕭瀟不死心,把電池摳下來,重新再歸位,長按開機鍵,依然是黑屏。
蕭瀟握著手機,手指倏然一緊。
她的思維凝固了,頹然的坐在了地板上。
——暮雨,我把壞情緒發泄在了手機上,我傷害了它,它很記仇,所以它狠狠的報復了我。
……
傅宅晚上開飯早,似是傅寒聲許了溫月華的「孫子諾」,所以溫月華晚上的心情格外好,不時的給蕭瀟夾菜,還說蕭瀟要多吃飯,這樣才能提高免疫力。
蕭瀟低頭吃飯,默默的應著話。
傅寒聲不在餐桌上,剛開飯,還不到一分鍾,他的手機就響了起來,是公事。這通電話,一直打到溫月華和蕭瀟吃完飯,還未結束。
溫月華有話對蕭瀟說,周曼文倒是很識趣,尋了借口,回到了自己的房間里。
客廳里,溫月華抓著蕭瀟的手,她是想跟蕭瀟談一談生子這件事,只兒子一頭忙也不行,總要探探蕭瀟的口風,所以說話還算委婉:「瀟瀟現在就讀研究生,最快也要兩年才能畢業吧?」
蕭瀟點頭。
c大研究生畢業雖有學分制和學術成果制,但兩年是硬條件,她若想順利畢業,最起碼也是2009年的事情了。
溫月華恍然點頭,輕聲嘆了一口氣,頗為感慨道:「2009年,履善也該33歲了,時間過的還真是快啊!」
蕭瀟沉默。2009年,想必那時候她已經離開了c大,同時那一年也是她和傅寒聲婚姻的終結年……
她這么想著,卻聽溫月華又是輕聲一嘆:「到了我這把歲數,早已是半截身體已入土,也不知道有沒有那個福氣,可以親眼看到傅家有新生命出生。」
蕭瀟臉色不太好,燈光照耀下,睫毛低垂時,陰影深濃,而她的目光就隱藏在了這一片陰暗裡,情緒難辨。
溫月華的意思,蕭瀟聽出來了。原來,老太太是想抱孫子或是孫女了。
她忽然間覺得有點懨,強撐著精神對老太太笑了一下:「會有這么一天的。」
她方才覺察到,她和傅寒聲其實是兩個世界的人,他有他的家族傳承,而她活著,遠有比日常瑣事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她說傅寒聲會有孩子,這話並非是敷衍老太太,那個男人一手掌控著c市將近一大半的金融交易,出
行必定眾人簇擁,面對那樣一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男人,試問有哪個女人會不心動?
自有女人願意為他生孩子的。
是這么想的,但溫水送到了唇邊,不知為何,又被蕭瀟放了回去。
溫月華卻誤解了蕭瀟的意思,她滿意的笑了笑,又緊了一下蕭瀟的手,拿了一塊水果遞給蕭瀟:「來,我們吃水果。」
對於溫月華來說,蕭瀟有心生子,這才是最重要的事。至於其他的事,還真是應了履善的話,可以慢慢來。
……
花圃里的花開著,天色剛落下黑幕,庭院鐳射燈照在傅寒聲的身上,仍是之前的那個他,但蕭瀟隱隱覺得憋悶,這股悶氣跟那些照片有關,跟唐婉的話有關。
有一點唐婉沒說錯,從小到大出入唐家,她就像是一個乞丐一樣。每年暑寒兩假,她前去唐家,身上總會穿著最簡單樸素的平價服,可是第二天便會穿上最昂貴的限量版衣服。
像是一種救濟。
她從不覺得她是唐家一份子,唐家人也從來沒有把她當成是唐家一員。她可以理解,她缺少和他們相處的時間,疏離陌生是一定的;再加上唐家人人敬畏外公,而她又跟外公住一個院落,可想而知她們有多排斥她了。
2003年,她母親唐瑛打翻了父親的骨灰,她當天和暮雨一起回到唐家,她跪在唐家祠堂磕了三個頭,當時祠堂院子里圍滿了唐家人,起身後她牽著暮雨的手要離開。
祠堂門口,母親唐瑛不阻不攔,反倒是徐書赫跟在她身後:「你的家在c市,在唐家,南京蕭家已經沒有你的親人,你還回去做什麼?」
她沒有表情的挑起了嘴角,轉身看著唐家祠堂,看著唐家大院,她全身都被雨水給淋濕了,她說:「原來這里是我的家?我在這里出入十幾年,除了外公給過我溫暖,有誰是真心把我當家人看待?我知道你們瞧不起我,因為你們從來都沒有尊重過我的父親。這唐家金碧輝煌,我身份卑微,怕置身其中會污了這塊風水寶地。我阿媯年少輕狂,今天不妨撂句話給眾位,若是有人想讓我死,大可去南京大開殺戒,我隨時靜候佳音。」
此話一出,唐家喧嘩乍起,已有人斥責蕭瀟亂說話,「你這孩子,怎麼能說出這種話來?」
那天是清明節,數年前有人想讓她死,她差點喪命雪獒之口,她差點就死了,她被雪獒叼著手臂,拽著往前拖了那麼遠,她的恐懼和絕望有誰知?她以為她會死,如果她死了呢?她在唐家出了這種事,還不能提一提,發泄一下心聲嗎?
可笑,可笑!
是唐瑛說的,她母親說的:「你如果離開唐家,就永遠也不要再回來。」
她嘴角帶著笑,她一步步走出了唐家祠堂,但握著蕭暮雨的手指卻在隱隱發抖,她恨,她的心裡一直都壓著一把火,一把自從童年起就飽受創傷的怒火。
唐家人一直說她生性孤傲,誰都瞧不起,又有幾人知,從她懂事以來,每一次邁進唐家大院,她的心都是自卑的,在她還不知道什麼是自卑的時候,他們率先教會她什麼叫敏感,他們用眼神告訴她,她的親人們究竟有多高人一等。
她想事情出了神,傅寒聲似是察覺到了什麼,拿著手機轉身時,隔著落地玻璃,目光直直的對上了她。
⑹ 歷史上叫安慶的地方現在在哪裡
歷史上的安慶府、安慶道都在今天的懷寧縣。最早的安慶府(始於宋代)是在潛山縣,沒過多久(仍是宋代)就移到懷寧了,後來安慶的中心一直在懷寧。今天的安慶市是建國後才移到那裡的。
⑺ 傅雷和傅聰的人生經歷是怎樣的
1、傅雷: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號怒庵,生於原江蘇省南匯縣下沙鄉(今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中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的重要締造者之一。
(1)初戀:
幸運與痛苦常常是一對形影相隨的孿生子。20歲的傅聰,是令人羨慕以至嫉妒不已的幸運兒。連音樂學院的大門都未曾進去過的他,硬是憑著自聘導師指點,靠著汗濕琴凳苦苦練習拼出來的;何況,在1954年出國留學如同稀有元素,只有尖子中的尖子才有這樣的希望。他,居然被文化部選中,派往波蘭深造。 當時,他正處初戀之中。
離別,給他帶來無窮無盡的思念。他回首往事時,曾用這樣一句話,表達自己對於初戀的感情:「只有初戀,才是真正的愛情!」青梅竹馬,那種純真的愛,永遠給他留下「美麗的回憶」。傅雷知道兒子在波蘭刻苦練琴之餘,陷入了感情的痛苦之中。確實,知子莫若父。而傅雷正是以自己在愛情上的深刻教訓,為兒子指點迷津。傅雷如此告誡兒子:「熱情是一朵美麗的火花,美則美矣,奈何不能持久。」「世界上很少如火如荼的情人能成為美滿的、白頭偕老的夫婦的。」
不久,命運的旋律急轉直下,父子倆同遭厄運,無暇再討論戀愛觀問題了。傅雷,蒙受歷史的誤會,被錯劃為「右派」;傅聰,因女友的信,從波蘭出走英國,與家中斷絕音信。有國難回。傅聰只好從此僑居英國倫敦,以琴藝謀生。「雲山萬重隔,音信千里絕。」失去了祖國,失去了家書,失去了戀人,傅聰陷入深深的孤寂之中。幸虧,由於周恩來總理和外交部長陳毅的關懷,讓傅雷繼續與傅聰保持通信。傅聰從家書中得到慰藉,略解相思相憶之渴。
(2)美國音樂名門:
以世界作為舞台,傅聰「跑碼頭」,在一個又一個國家登台獻藝。他結識了許多著名音樂家,並常同台演出。美國小提琴家梅紐因的琴聲,使傅聰傾倒。他的坦率、幽默和高深的音樂修養,使他們結下忘年交。
同時,傅聰也跟這位著名的小提琴家的家庭,有了不尋常的關系。他,愛上了梅紐因前妻諾拉的女兒彌拉。在來到倫敦1年零8個月時,傅聰在家書中向父母透露了喜訊,頓時使傅雷夫婦說不出的歡喜和興奮。傅雷,這位充滿父愛、對兒子關懷備至的翻譯家,放下手頭的筆耕,給傅聰寫去長信,告訴他應當如何選擇終身伴侶: 「深思熟慮,然後決定,切勿單憑一時沖動」;「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本質的善良,天性的溫厚,開闊的胸襟。
有了這三樣,其他都可以逐漸培養」;「對方把你作為她整個的世界固然很危險,但也很寶貴」三個多月後,26歲的傅聰和21歲的彌拉舉行婚禮。
小兩口最初的共同生活是甜蜜的。彌拉是一位閱世不深、單純天真的姑娘,就是脾氣有點急躁。傅聰辛勤地練琴,忙於演出,往往使她感到孤獨。 婚後三年多,彌拉有喜了。孩子尚未出世,傅雷便已給孩子取好名字——生男孩叫凌霄,生女孩叫凌雲。凌霄是一朵艷麗的黃花,傅雷非常喜愛。傅雷夫人則忙著給未來的小孫子(小孫女)織毛線衣。一個中西混血兒出世了。小傢伙給小家庭帶來了歡樂。
傅雷夫婦盼望著有朝一日與未曾謀面的兒媳婦、小孫子骨肉團聚。他們常常夢見彌拉、凌霄忽然出現在上海江蘇路家中。 「文革」撕碎了一切夢。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婦戴著沉重的精神鐐銬,自殺離開了這個世界,團聚之夢化為泡影。兩個多月後,傅聰從一位法國朋友那裡得知噩耗,天旋地轉,熱淚縱橫。
(3)婚姻生活:
十多年後,傅聰和彌拉的家庭破裂了。用傅聰的話來說,緣由是「終因東、西方人秉性差異太大」。傅聰在極度的苦悶之中,有過一次草率婚姻。他選擇了一位東方女性——南朝鮮駐摩洛哥大使的女兒。傅聰的第二次婚姻很不幸。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們結婚3個月便無法共同生活了……3個月,短暫的婚姻。」 倉促的結合,導致迅速的離異。 他,又成了形單影只的獨行者,在人生的道路上踽踽而行。
終於,一位中國女性的琴聲,引起他心中的共鳴。 她,卓一龍,一位出生在「琴島」——廈門鼓浪嶼的女鋼琴家。她是一位從小便在琴聲中長大的女性。她的父親是當地富商,曾任亞細亞石油公司經理代理人。母親叫周默士。後來她隨父母去香港,仍不斷練琴。她終於獲得了獎學金,到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和巴黎音樂學院深造。
琴為媒,同為鋼琴家,同為炎黃子孫,傅聰和卓一龍相愛了。他們開始了共同的生活。1974年,她和傅聰有了第二個兒子。傅聰無法再請父親為兒子取名,就用當年父親「備用」的另一個名字——凌雲,作為第二個兒子的大名。
傅聰四口之家,生活在倫敦。1979年,在祖國掙脫「文革」噩夢之後,傅聰回到了上海,出席了上海文聯、上海作家協會為傅雷夫婦舉行的追悼會。1982年,傅聰帶著夫人卓一龍、次子凌雲從英國來到北京。歲月飛逝。如今,傅聰年近花甲,和卓一龍一起住在倫敦一幢三層小樓里。他在彈琴之餘,喜歡看網球。他為兩個兒子的成長感到欣喜。遺憾的是,在琴聲中長大的兩個兒子,沒有一個繼承他的衣缽。
(7)歷史上的傅宅在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1、《傅雷家書》是一部很特殊的書。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射,甚至可以說是傅雷畢生最重要的著作,因為《傅雷家書》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體現了作為父親的他對兒子苦心孤詣。《傅雷家書》這本書中無處不體現的濃濃的父愛,或許每個父親對自己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是,傅雷在疼愛孩子的同時,也不忘對他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
2、《傅雷家書》經典片段:
(1)傅雷的愛子情深: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 每天清早六七點鍾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
從上面語句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傅雷的愛子情深——對於長大的兒子,希望他茁壯成長,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家長都是這樣,從十月懷胎到一朝分娩,辛辛苦苦一步步將兒女哺育成人,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後不至於露宿街頭。然而,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檐獨飛之時。作為父母,既為他們而高興,也為此傷心難過,畢竟是骨肉之情。
(2)傅雷對兒子的鼓勵: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音色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窪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將來一定能攀登峰頂。」
這是傅雷老師,聽過兒子傅聰的錄音後,對兒子所講評的。這裡麵包括了,傅老師對兒子的錄音,精細的分析,以及客觀的贊賞。並且在後面提到了對兒子的希望。這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體現出自己對孩子的肯定,讓其有努力拚搏的決心,以及會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給孩子指明了前進的路線,發展的方向。而我們當子女的,也應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經驗,取長補短發展自己的新道路。
(3)傅雷的囑咐: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准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閱歷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
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兒子面臨社會千變萬化,如何應對,作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過的經驗,提醒兒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徑。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陽的希望。父母走的彎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希望他們能比自己「更上一層樓」。
(4)母親的關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當然那是要靠你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對於你的感情問題,我向來不摻加任何意見,覺得你各方面都在進步,你是聰明人,自會覺悟的。我既是你媽媽,我們是休戚相關的骨肉,不得不要嘮叨幾句,加以規勸。」
還是母親的心細,父親在兒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親在最細微的地方——兒子的感情問題著手,給兒子一明確的道路方向。告訴他如何處理自己的感情與事業的問題,讓兒子明白著重點是哪裡。
(5)傅雷愛子心切: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你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離別之時,父親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錯誤。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老師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苟,「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哪裡有父親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傅雷老師只是想「嚴父之下出才子」罷了。
⑻ 樓蘭以前在哪裡
消失真正原因到新疆,對一個探險旅遊者來說,有一處地方是充滿吸引力的。這個被稱為「沙漠中的龐貝」的神秘古城,就是西域古國樓蘭。
古樓蘭位於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羅布泊西岸,是新疆最荒涼的地區之一。這里悠久的歷史、天方夜譚似的傳說故事是多麼令人神往;它那神秘地在地球上消失,又意外地出現,引起多少人的興趣——許多中外遊人和探險家都不辭辛勞地沿著絲綢之路向西進發,去目睹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古樓蘭。1979年1月,我國已故科學家彭加木就曾從孔雀河北岸出發,徒步穿過荒漠到達樓蘭遺址考察。
樓蘭在歷史上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樞紐,中西方貿易的一個重要中心。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記載:「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這是文獻上第一次記載樓蘭城。西漢時,樓蘭的人口總共有1萬4千多人,商旅雲集,市場熱鬧,還有整齊的街道,雄壯的佛寺、寶塔。然而當時匈奴勢力強大,樓蘭一度被他們所控制,他們攻殺漢朝使者,劫掠商人。漢武帝曾發兵破之,俘虜樓蘭王,迫其附漢。但是樓蘭又聽從匈奴的反間之計,屢次攔殺漢朝官吏,漢昭帝元鳳四年(公元前77前,大將軍霍光派遣傅介子領幾名勇士前往樓蘭,設計殺死了樓蘭王嘗歸,立嘗歸的弟弟為王,並改國名為鄯善,將都城南遷。但是漢朝並有放鬆對樓蘭的管理,「設都護、置軍候、開井渠、屯田積谷」,樓蘭仍很興旺。
東晉後,中原群雄割據,混戰不休,無暇顧西域,樓蘭逐漸與中原失去聯系。到了唐代,中原地區強盛,唐朝與吐蕃又在樓蘭多次兵戎相見。「王月天山雪,天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抑玉鞍,原將腰下劍,直為較樓蘭。」(李白《塞下曲》)。「清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可見,樓蘭在唐朝還是邊隆重鎮。然而,不知在什麼年代,這個繁榮一時的城鎮神秘地消失了。樓蘭古國究竟在何方呢?成了人們猜了若干世紀的不解之謎。
1900年3月,著名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帶領一支探險隊到新疆探險,他們在沙漠中艱難行進。我國維吾爾族人愛克迪在返回原路尋找丟失的鐵斧,遇到了沙漠狂風,意外地發現沙子下面一座古代的城堡。他把這發現告訴了斯文赫定。第二年斯文赫定抵達這神秘城堡,發掘不少文物,經研究後斷定,這座古城就是消失多時古樓蘭城。
樓蘭城的再現,引得各國探險家爭相前往探險覓寶。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美國人亨遷頓、日本人桔瑞超先後抵達這座「有高度文化的古城遺址」,掠走了一批重要文物。
樓蘭城從沙丘下被人發現了,但一個更大的謎困惑著探險家們:繁華多時的樓蘭城為什麼銷聲匿跡,綠洲變成沙漠、戈壁,沙進城埋呢?
1878年,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考察了羅布泊,發現中國地圖上標出的羅布泊的位置是錯誤的,它不是在庫魯克塔格山南麓,而是在阿爾金山山麓。當年普爾熱瓦爾斯基曾洗過澡的羅布泊湖水漣漪,野鳥成群,而今卻成了一片荒漠、鹽澤。也就是說,羅布泊是個移動性的湖泊,它實際的位置在地圖位置以南2度緯度的地方。
普爾熱瓦爾斯基部分解開了這個謎。1979年和1980年,新疆科學工作者對它進行了幾次詳細考察,終於揭開了這個被風沙湮沒1600多年的「沙中龐貝」之謎,使人看到了它的本來面目——
樓蘭古城的確切地理位置在東經89度55分22秒,北緯40度29分55秒。它佔地面積為10萬8千多平方米。城東、城西殘留的城牆,高約4米,寬約8米。城牆用黃土夯築;居民區院牆,是將蘆葦紮成束或把柳條編織起來,抹上的粘土。全是木造房屋,胡楊木的柱子,房屋的門、窗仍清晰可辯;城中心有唯一的土建築,牆厚1.1米,殘高2米,座北朝南,似為古樓蘭統治者的住所;城東的土丘原是居民們拜佛的佛塔。
羅布泊怎會游移呢?科學家們認為,除了地殼活動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床中堆積了大量的泥沙而造成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匯聚在羅布泊的河口,日久月長,泥沙越積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覓新道,流向低窪處,形成新湖。而舊湖在炎熱的氣候中,逐漸蒸發,成為沙漠,水是樓蘭城的萬物生命之源。羅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樓蘭城水源枯渴,樹木枯死,市民皆棄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風暴中,樓蘭終於被沙丘湮沒了。
樓蘭的消失跟人們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也有關系。樓蘭地處絲綢之路的要沖,漢、匈奴及其他游牧國家,經常在樓蘭國土上挑起戰爭;為了本國的利益過度墾種,使水利設施、良好的植被受到嚴重破壞:「公元三世紀後,流入羅布泊的塔里木河下遊河床被風沙淤塞,在今尉犁東南改道南流,」致使樓蘭「城郭巋然,人煙斷絕」、「國久空曠,城皆荒蕪。」
羅布泊曾經是我國西北乾旱地區最大的湖泊,湖面達12000平方公里,上個世紀初仍達500平方公里,當年樓蘭人在羅布泊邊築造了10多萬平方米的樓蘭古城,但至1972年,卻最終乾涸。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曾經水豐魚肥的羅布泊變成茫茫沙漠?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當年絲綢之路的要沖——樓蘭古城變成了人跡罕至的沙漠戈壁?這一直是個科學之謎。
最近,中科院羅布泊環境鑽探科學考察隊對羅布泊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環境科學考察。考察隊認為:據初步推斷,隨著青藏高原在距今7到8萬年前的快速隆升,羅布泊由南向北遷移,乾旱化逐步加劇,最後導致整個湖泊乾涸。這樣的一個解釋顯然並不能讓人滿意,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周昆叔教授則認為,羅布泊乾涸的原因很復雜。這裡面既是全球性的問題,也是地域性的問題,除了自然方面的原因,還有人為方面的因素。
一、全球氣候旱化是大背景
大約萬年前,地球環境發生了空前的變化,即由末次冰期的乾冷環境演變成冰期後時期的濕潤環境,藉此契機,人類文化也由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而一萬年之後,地質環境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性變化,距今約10000年至8000年為升溫期,距今約8000年至3000年為高溫期(氣候適宜期),距今3000年至今為降溫期。這三大環境格局變化為地質、生物、化學與物理的古環境研究所證實,只是在三階段劃分的時間上,由於方法、地點或研究對象的不同而略有出入。這種環境氣候的變化規劃了人類的活動范圍與方式。
以樓蘭為例,新石器時代人類便涉足這里,青銅器時代這里人口繁盛,這時恰值高溫期,羅布泊湖面廣闊,環境適宜。但此後進入降溫區後,水土環境變差,河水減少,湖泊縮減,沙漠擴大。在距今約2000年左右旱化加劇,這表現在中國北方廣大地區冰進發生,黃土堆積,湖沼消亡,海退發生。
樓蘭古城的消亡大約在公元前後至四世紀(中原的漢朝到北魏時期),這時正是旱化加劇的時期。其實,在這一旱化過程中,不僅是樓蘭古城消亡,而且由於沙漠擴大,先後發生尼雅、喀拉墩、米蘭城、尼壤城、可汗城、統萬城等的消亡。
樓蘭古城的消亡是在中國北方,甚至是世界氣候出現旱化的大背景下發生的,它不是一個孤立的空間,只是由於樓蘭處在乾旱內陸,這里人文與自然環境的變化更顯著罷了。
二、青藏高原隆起是地域因素
除了全球氣候的變化之外,青藏高原的隆起是地域性中最重要的原因。在距今7到8萬年前,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這種隆起對中國西北部的氣候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由於羅布泊所處的地理位置位於東亞西北內陸,每年,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幾乎都很少到達這里。
當全球氣候發生變化時,整個東亞西部都開始出現了乾旱和沙漠化、戈壁化趨勢。在這期間,羅布泊開始從南向北推移。在距今7萬年左右的時候,湖面急劇下降到最後接近湖底。因湖底地形的高低不平,原先巨大統一的古羅布泊分解成現在的台特瑪湖、喀拉和順湖和北面較大的羅布泊。
在地域性因素中,還有一點必須值得注意,據說從近來的遙感資料判斷,孔雀河上游曾發生了一次大的滑坡事件。這次滑坡整個堵塞了孔雀河的河流通道,致使羅布泊的來水被斷。現在的問題是還不知道這次滑坡的具體時間,它是否發生在羅布泊乾涸之前還有待於研究。
三、人類過度開發加速羅布泊消亡
人類活動對羅布泊乾涸的影響,在晚近期可以說越來越大。水源和樹木是荒原上綠洲能夠存活的關鍵。樓蘭古城正建立在當時水系發達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這里曾有長勢繁茂的胡楊樹供其取材建設。當年樓蘭人在羅布泊邊築造了10多萬平方米的樓蘭古城,他們砍伐掉許多樹木和蘆葦,這無疑會對環境產生負作用。
在這期間,人類活動的加劇以及水系的變化和戰爭的破壞,使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5號小河墓地上密植的「男根樹樁」說明,樓蘭人當時已感到部落生存危機,只好祈求生殖崇拜來保佑其子孫繁衍下去。但他們大量砍伐本已稀少的樹木,使當地已經惡化的環境雪上加霜。
羅布泊的最終乾涸,則與我們解放後在塔里木河上游的過度開發有關。當年我們在塔里木河上游大量引水後,致使塔里木河河水入不敷出,下游出現斷流。這一點從近年來的黃河斷流就可以得到印證。羅布泊也由於沒有來水補給,便開始迅速萎縮,終至最後消亡。
四、樓蘭古城消失成為「曠世之憾」
提起樓蘭古城,人們都會想到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因為他在1901年首次對外宣布樓蘭古城的存在。
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正在羅布沙漠中考察,他僱傭的驢工兼向導,維吾爾族農民艾爾迪克因丟失工具,在尋找的途中,偶然在羅布泊西北岸發現一片古代遺址,斯文·赫定聽說後,馬上隨艾爾迪克來到了遺跡處,發現這片古代遺跡地面上,散布著美麗的木雕、織物、錢幣。
因缺乏飲用水,斯文·赫定只好返回。經過一年的准備,在1901年3月3日,斯文·赫定專程來到這片遺跡,進行了一個星期的發掘工作。經過整理分析,赫定根據出土文書中有樓蘭字樣,遂將此遺跡定為樓蘭,這一重要發現震驚了世界,為斯文·赫定贏得了極大的榮譽。
隨後英國人斯坦因、日本人橘瑞超等,都是沿著赫定的路線圖找到樓蘭遺址的,他們的發掘工作更徹底和細致,但同時也是破壞和掠奪性的。這些工作成了以後樓蘭探險的重要地理依據。
盡管從戈壁和雅丹地貌中難以辨認樓蘭城昔日的面目,但科學家從大量資料和考察中發現,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廢棄了1500年的樓蘭城曾經輝煌一時。據專家分析,樓蘭遺跡已經有了1800年的歷史,經歷了風沙洗劫後,僅存殘缺的胡楊木架和少量的蘆葦牆。從房子的大小和建築材料看,當時普通百姓的住房條件比較簡陋,但遺跡中留下的大量做工精細的木製品和古錢幣又提醒人們,樓蘭城中也不乏富甲一方的人家。專家認為,樓蘭城中已有了貧富分化,這些木製品同時又為我們展示了當時木工精湛的手藝和樓蘭經濟的繁榮。專家發現,像這樣的民宅,留存下來的還有幾十間,並集中在城西組成了居住區,而在城東又分別有行政和軍事區,城市功能齊全而布局分明,城市規劃和發展意識顯而易見。
⑼ 浦江縣傅宅的三月三節來歷
「三月三」能成為中國情人節是有著古老傳說、民間風情和官方提倡等諸多基礎的。「三月三」原稱上巳節,因是三月的第一個巳日而得名。由於每年的三月上巳都不固定,但又都在三月三日前後,從魏晉開始就統一將上巳節定在三月初三。根據這個節俗的內容,民間又將「三月三」稱為三月節、三月會、情人節、定情節、女兒節、求子節、游春節等。
據古老傳說,上巳節這一天是伏羲、女媧交合的日子,直到今天在一些地方還有「三月三」祭祀伏羲女媧的習俗。這說明上巳節的產生最初當和人們祭祀神靈、祈求生育子嗣有關,因而這一天也是眾人游樂及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談情說愛的日子。從三皇五帝以至禹湯,都承續古制將三月上巳這個習俗延續下來。周朝時雖然已在儀禮中嚴格規定了婚嫁六禮,但為了人口的繁育,仍規定了上巳會男女的儀禮內容,以此順應天時節令,使適齡男女都能有家有室,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每年這一天,上至天子諸侯,下至庶民百姓,人們都穿上新縫制的春裝,傾城邀約而出,或到江河之濱嬉戲沐浴,或至深山幽谷採摘蘭草,或去郊野陌上宴飲行樂,認為這樣可以祓除不祥。而未婚嫁的青年男女更是節日的主角,他們載歌載舞,自由尋找或約會情人,既順應了氣候和人體生理發育的自然節令,又有利於人類的自身繁衍與社會和諧及文明進步。此事還正式地記入了《周禮·地官·媒氏》中:「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官方給了「三月三」情人節一個法定的地位。於是後來的「三月三」不僅有了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四十餘人於蘭亭集會,曲水流觴,歡飲之間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雅事;還有了杜甫《麗人行》詩中「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的曖昧、香艷故事;更有了崔護「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去年今日」之悵惘情事。從此,「令會男女」成為「三月三」節日中最核心、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
⑽ 李白家鄉在哪裡
一、李白家鄉在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認為是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青蓮鄉。祖籍為甘肅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
二、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一、主要成就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詩中常將想像、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