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上有哪四位不存在的名人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然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我們的歷史大多以正史記載為主,除此之外,為渲染故事氣氛,在正史的基礎上,往往會增加一些故事情節和人物,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小說、影視劇、評書等便是以此應運而生。
小說的起源比較早,出現於明清時期,小說中對很多故事大多都做了誇張的處理,虛構的人物更是數不勝數,所以小說更受廣大讀者的熱捧。如今,讀者對很多歷史人物也是變得難以分辨真假。
今天我帶著大家一起來盤點一下歷史上並不存在,但一直家喻戶曉的四位歷史人物。
1、第一位李元霸
李元霸作為隋唐演義中武力值排行第一的猛將,手撕名將宇文成都和天下第六的伍天錫,三錘秒殺裴元慶,據傳說李元霸為大鵬金鳥轉世,所以力大無窮,手持一對鐵錘,四百斤一個,共重八百斤。四明山一戰,一人斬殺十八路反王230萬大軍。紫金山一戰,李元霸手持雙錘面對185萬軍隊,將185萬軍隊殺得只剩65萬。
花木蘭
但同樣可惜的是,花木蘭在正史中,她的姓氏、籍貫等,史書確無記載,我們只是從《木蘭辭》這首詩歌中找到的線索,但這只是民間的故事,而且她的姓氏到現在也還沒有得到確鑿的消息。
『貳』 有哪些名人家喻戶曉,但歷史上並不存在
有一些名人家喻戶曉,但在歷史上卻並不存在,他們就是花木蘭、陳真、陳世美、貂蟬等人,我想這些人大家一定都有聽說過,甚至可以說是很熟悉,因為他們真的都很有名,有關於他們的典故或者傳說有很多,但其實他們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貂蟬是一個絕世美人,她的花容月貌恐怕這世上沒有幾人能及,但在歷史上卻沒有關於貂蟬的記載,當時和呂布私通的也只是一個宮女,估計這個宮女就是貂蟬的原型,以上這些人就是在歷史上並不真實存在的,他們的故事也只不過是傳說而已。
『叄』 歷史上哪個名人沒有中舉
今天的高考和古代的科舉考試都可稱得上是國家的「搶才大戰」,可為什麼流芳百世、被後人譽為「詩聖」的杜甫終身都沒中舉呢?想想他年青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勢,我認為,杜甫始終沒中舉,有以下三個因素。
其一,杜甫「生不逢時」。眾所周知,自大禹傳其子後,中國開始了世襲制,那是個「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的歲月,一直發展到魏晉的九品中正制,皆是世襲,誰的門第高、誰接班、誰當官。隋文帝推行了科舉考試取代世襲制,這是一種巨大的進步,唐朝便繼承下來。科舉用人憑的是知識水平,不分貧富,只要進士及第,國家皆包分配,保證其榮華富貴。而生於大唐的杜甫,其祖父杜審言不僅是進士出身,而且做到膳部員外郎,父親杜閑也當上奉天令。試想,如果杜甫的祖父早出生幾百年,杜甫不用考也能弄個大官做。
其二,杜甫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用今天的話講,他是需要進行「心理干預」的學生。史書上說,古代科舉考試期間,國家和地方政府都積極為考生優化環境。各省官員為了保證考生們按期赴試不誤行程,普遍實行了「應試學生過境,不得為難和阻礙通過」等硬措施,這充分體現了古代社會對應試士子的體恤與關懷。更能說明舊時科舉「優惠政策」也很多,雖然國家規定非家境貧寒、萬不得已的考生不得私帶貨物,但地方官員對考生私帶貨物一般都裝聾作啞、默許其通過。這樣雖然導致了古時科舉出現「一邊趕考一邊走私」的亂象,但也足可說明古代科舉考試採取的一系列優惠政策也不見得比今天的高考少。再說杜甫還是膳部員外郎的孫子,多少會有一些人脈,被「罷考」的可能性不大。由此推理,杜甫極有可能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差。任憑他平時學習成績再好,由於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所以進了考場也只能是「茶壺里的餃子」。
以前,我也從一些書中看到,有人將杜甫屢考屢敗歸咎於遭受政治迫害和不善經營人脈關系。但從他那首「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朝叩富兒們,暮隨肥馬塵。殘懷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詩中,可以發現杜甫毫不隱諱科場的艱難和無自尊的經歷,詩中也明白無誤地說,自己要去施捨,求了施捨還得去拜見官員。還有一事更能說明杜甫並非「木頭」一根,他獻過吹捧皇帝的「三大禮賦」,討了個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也就一個有職無權的參謀。後來,他投靠實力派劍南節度使嚴武,被嚴武推薦做了名朝官即檢校工部員外郎,以至後人誤以為杜甫真做過工部尚書似的,把他的詩集編為《杜工部集》。這些史實足以說明杜甫屢次考試的成績都很不理想,原因就是他「不經考」。
其三,杜甫的「包袱」重。杜甫祖父和父親的「舉人」是硬考的,有了這個平台,他們才一步步朝「高官」的位子邁進,並取得了成功。可以說,杜甫的祖父完全是通過自身努力接觸到權力核心並成為「核心權力圈」中一員的。這對頗具才華和遠大抱負的杜甫也構成了巨大的心理負擔。如此一來,杜甫較其他考生就多了一層壓力。試想,無論什麼考場,一個人背著壓力上場能正常發揮嗎?
『肆』 歷史中哪幾個無人不曉的名人,事實上就不存在
中國古代歷史上,涌現出大量風雲人物,其中不乏才子佳人,也不缺忠肝義膽的俠客,但是有多少,也是流傳於野史演義,就有這三個無人不曉的大人物,廣泛的傳頌於民間,不過在真正的歷史上,是並不存在的哦!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第一個,便是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喜歡三國的人都知道,貂蟬作為美人,被王允獻給了太師董卓,設下美人計,讓其和呂布發生隔閡,從而成功的殺掉了董卓。而到了後來,貂蟬和呂布一起前往下邳,在呂布被殺後,貂蟬也不知所蹤。
不過《木蘭辭》詩歌大約作於南北朝的北魏,而在公元429年的北魏攻破柔然之戰,關於3個戰役的行軍地點“黑山、燕山”倒也切合了《木蘭辭》所提到地名,因此不少人對於花木蘭真實存在歷史上,倒也表達了相當樂觀的態度。
『伍』 歷史上不存在的三個名人,你知道都有誰嗎
歷史上有很多的英雄人物,創造了不少傳奇,他們的故事經常被街頭巷尾津津樂道,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人物都是真是存在的,有這么三個人物就是這種情況,雖然提到他們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實歷史上並沒有這種人物的存在,很少有人知道他們是假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分析一下。
三、花木蘭應該是人們臆造出來的。花木蘭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巾幗英雄之一,代父從軍,保衛國家,在人們的心目中,花木蘭一直是民族女英雄一般的存在,但是關於花木蘭的記載,只有一首《木蘭辭》,其他的任何史料都沒有,所以花木蘭很有可能是人們臆造出來的形象。
『陸』 歷史上有哪些有才無德的名人
陳平?李林甫?蔡京?秦檜?嚴嵩?這幾個太出名了,其實,更出名回的在下面
劉邦?答
司馬懿?
楊堅?
李淵?
李世民?
趙匡胤?
朱元璋?
毛澤東?
上面幾個人,個個都是才華絕世,至於德,如果不缺,能當太祖嗎?嗯,李世民不是太祖,但是他的缺德和才華,實在讓我不能不將他列出來。
『柒』 歷史上不孝順的名人有哪些
漢高祖劉邦
唐代武三思
唐朝安樂公主
『捌』 歷史上因沒有「三思而後行」而失敗的名人例子!!在線等!!急!!!
為什麼有專業精神的人士都知道其意思,而"三思後行"這個訓誡一直流行呢? 可能的原因有三;
一、「三思後行」確實很有必要,在這個復雜的社會,要想保全自己,成就事業,必須要「三思而後行」。
二、大家都覺得這個是孔子倡導的,是一定對的。
三, 可能這個話來自其他典籍,附;南懷瑾對「三思」的分析:謹慎是要謹慎,過分謹慎就變成了小器。
季文子姓季孫,名行父,謚文,是魯國的大夫。做事情過分的小心,過分的仔細。「三思而後行」,一件事情,想了又想,想了又再想叫「三思」。孔子聽到他這種做事的態度,便說:「再,斯可矣!」這句話有兩種解釋,從前老學究們的解釋認為:「做事情要特別小心,孩子們,想三次都不夠,孔子說『再斯可矣!』還要再想一次哪!」這種解釋是不對的。
弊;
其實,孔子認為他想得太多。作人做事誠然要小心,但「三思而後行」,的確考慮太多了。學過邏輯就知道,學過《易經》的道理更懂得。世界上任何事情,是非、利害、善惡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但是要三思就討厭了,相對總是矛盾的,三思就是矛盾的統一,統一了以後又是矛盾,如此永遠搞不完了,也下不了結論的。所以一件事情到手的時候,考慮一下,再考慮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第三次再考慮一下,很可能就猶豫不決,再也不會去做了。
所以,謹慎是要謹慎,過分謹慎就變成了小器。大家都有幾十年的人生經驗,過分小心的朋友,往往都犯了這個小器的毛病,小器的結果,問題就多了。
所以,孔子主張,何必三思而後行,再思就可以了。
『玖』 都有哪些家喻戶曉,真實歷史上卻不存在的名人
1、第一位李元霸
李元霸作為隋唐演義中武力值排行第一的猛將,手撕名將宇文成都和天下第六的伍天錫,三錘秒殺裴元慶,據傳說李元霸為大鵬金鳥轉世,所以力大無窮,手持一對鐵錘,四百斤一個,共重八百斤。四明山一戰,一人斬殺十八路反王230萬大軍。紫金山一戰,李元霸手持雙錘面對185萬軍隊,將185萬軍隊殺得只剩65萬。
花木蘭
但同樣可惜的是,花木蘭在正史中,她的姓氏、籍貫等,史書確無記載,我們只是從《木蘭辭》這首詩歌中找到的線索,但這只是民間的故事,而且她的姓氏到現在也還沒有得到確鑿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