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哪個人40歲出山

歷史上哪個人40歲出山

發布時間:2021-03-13 14:53:54

A. 歷史上誰輝煌過40年而且這人又自高自大

李成梁,飛揚跋扈,好勇鬥狠,40歲成名,90歲伯爵逝世
乾隆算不算,自大成性,自詡上國上皇
這類人往往位高權重,很多有大作為的長命君主都在內。
長時間的龐大權利,加上本身文治武功的出色,使他們往往驕傲自大
軟鍵盤打字不容易,麻煩樓主給個採納

B. 40歲以後才發跡的人有嗎有哪些人

比比皆是,肯德基那老頭六七十才發的,馬雲以前擺地攤的,長城汽車是我們保定的,老闆魏建軍也是

C.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說的啥意思,古人為何這樣說

古人這樣說也許是緣於孔子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啟發,也許是對生活經驗的總結。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活到四十多歲,無論在生活還是事業上,都比較有干勁、有氣勢,如出山的猛虎一樣多了承受人生風雨的能力,能更加自如的面對生活的一切


許多的例子,證明了這句俗語是正確的。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在事業上能有一番作為的人基本上是在四十五歲以後,比如古代的姜子牙、百里奚都是七十多歲才走上政途;現代社會的幹部隊伍雖然越來越年輕化,但省部級幹部基本都是在四十五歲以上。一些演員如張嘉儀、靳東、陶紅等也都是年紀越大越有名,雖然能力不分年紀,但年紀的確可以豐富人生閱歷,讓人更加睿智和成熟。

俗語是勞動人民智慧的體現,有無窮的魅力和道理,對我們的人生有深刻的啟迪!

D. 歷史上哪位能人70歲才出山

范增(公元前277一公元前204)秦末著名政治家。居鄛人。秦朝末期農民戰爭中霸王項羽的主要謀士。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208年),范增投靠了項羽的叔叔項梁,勸說他立楚王的後裔為楚懷王,以此號召天下百姓。在項梁陣亡後,他跟隨項羽,成為他的重要謀士,後來封位歷陽侯,項羽尊稱他為「亞父」。公元前206(漢元年)隨項羽攻入關中,勸項羽消滅劉邦勢力,未被採納。後在鴻門宴上多次示意項羽殺劉邦,又使項庄舞劍,意欲借機行刺,終未獲成功。漢三年,劉邦被困滎陽,用陳平計離間楚君臣關系,被項羽猜忌,范增辭官歸里,途中病死。范增是70歲出山的權謀家。

E. 大齡出山歷史人物都有誰 類似於姜子牙的

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漢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東園公唐秉、甪(lu)里先生周術、綺里季吳實和夏黃公崔廣四位著名學者。他們不願意當官,長期隱藏在商山,出山時都80有餘,眉皓發白,故被稱為「商山四皓」。劉邦久聞四皓的大名,曾請他們出山為官,而被拒絕。他們寧願過清貧安樂的生活,還寫了一首《紫芝歌》以明志向,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飢。唐虞世遠,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
劉邦登基後,立長子劉盈為太子,封次子如意為趙王。後來,見劉盈天生懦弱,才華平庸,而次子如意卻聰明過人,才學出眾,有意廢劉盈而立如意。劉盈的母親呂後聞聽,非常著急,便遵照開國大臣張良的主意,聘請商山四皓。有一天,劉邦與太子一起飲宴,他見太子背後有四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問後才知是商山四皓。四皓上前謝罪道:「我們聽說太子是個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禮賢下士,我們就一齊來作太子的賓客。"劉邦知道大家很同情太子,又見太子有四位大賢輔佐,消除了改立趙王如意為太子的念頭。劉盈後來繼位,為漢惠帝。

F. 謝安早年為什麼不做官,四十歲時為什麼又突然出山。。。

下午主要是被氣瘋了,打了將近兩千字結果網頁卡住了..所以之前的回答有點膚淺.現在讓我來為樓主解決這個問題,以下內容純屬鄙人愚見,能不能被採納,全看樓主雅量.

謝安,我想你應該對他做過一定程度的了解,他是我國為官歷史上的一朵奇葩, 無論什麼時代,他都顯得那麼超凡脫俗.我來簡單地概述一下謝安.
謝安生於官宦世家,他的祖上就曾在西晉王朝做過高官,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秘書長之類的職務,謝家氏族可謂代有人才出,每一代幾乎都有子弟入朝為官,且為官有道,家門日益興旺.到了謝安這一代,就主要是他叔叔謝鯤,哥哥謝萬這些為代表.官位都比較大,門庭也很穩定.
謝安從小就生得一副好模樣,所謂奇人異象恐怕就是這個道理,不是我故意這么說,關於對謝安樣貌的評價在歷史上都是有所記載的,各種史書裡面都提及謝安長相不凡.也就是說他是個帥哥,實實在在的帥哥.有的時候,我們都在想,一個人如果長得帥並沒有什麼可驕傲的,但是,讓人蛋疼的是,他不僅長得帥,還博覽群書,天文地理,甚至玄學都很精通,並且個人修養也好,言語舉止都讓人覺得很舒服,對於這樣的一個人才,幾乎人人都會感到羨慕.但謝安有個讓人頭痛的問題,他太喜歡玩了,好像什麼事情都不會放在心上,結交的朋友也是三教九流,平日就跟這些人一起遊山玩水,吟詩對飲,好不愜意.以至於後來竟然吸食一種叫"五石散"的東西,這種東西出自於道家煉化之物,起作用就相當於現在的冰毒,K粉之類的精神葯物.但這有什麼辦法,那個時候的官家子弟就好這口,父母又不會多加干預,畢竟大人們都忙,只要自己的孩子成績好,不做犯法的事情,這些都無所謂吧.所以謝安的身體健康都一直存有隱患,導致了他在東山病逝是因為吸食五石散的緣故這一說.
謝安自幼就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中,什麼都不需要操心,養成了他詩酒寫意的生活作風.可惜好景不長,他的哥哥謝萬,當時是一個帶兵的將軍,在一次敗軍之後被罷黜,謝家當時年青一代中,就屬謝萬能夠成為中流砥柱,他這一垮,誰來撐起謝氏家族的興衰.然而,東晉王朝剛開始成立,不論內憂還是外患,都苦苦困擾的整個江左政權.當時的皇帝司馬睿也屬於那種無謂的庸君,自己也沒有什麼本事.這個時候,統治者需要一些忠實的大臣來穩固局勢,所以就想到了當時名望很高的王家和以及聲名遠播的謝安.
那個時候,謝安真的早已盛名遠揚,連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都知曉他這個人.可想而知,他的影響力是多廣.謝安聽到朝廷要啟用他這個消息的時候,顯得並不高興,反而露出無奈和懊惱的神色,為什麼,因為他是真的不願意做官的,他覺得麻煩,真的很麻煩.但是家族利益和國家利益擺在面前,自己又不能袖手旁觀,一旦撒手,後果將不堪設想.內有桓溫當權,外有蠻夷侵擾.東晉政權岌岌可危,他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他不得不選擇放棄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踏入仕途,為了那句"安石不出,奈何蒼生"把自己後面的時間全都傾注在整個天下.哪怕後來謝家權傾朝野,連後來的皇帝司馬曜都要尊敬地稱他一聲"安公"的謝安,實則內心是悲哀的,他出山為官不是為了做官,他是為了謝家的利益和蒼生的福祉,他其實並不願意花這么心血在這上面,但時代選擇了他,他本想閑雲野鶴,放盪一生,只是造化弄人,命途多變,誰也不知道會有怎樣的事情發生.
但無疑的是,謝安為官以來,真可謂把這個官字,演繹得淋漓盡致,他開辟了九品中正制,在相對於前朝歷代來說,都是一種創新,雖然毀譽參半,但其根本的目的是帶動整個政權的發展.只是後來這種制度被歪曲,被利用,造就了門閥,造就了典型的官官相護風氣,什麼門第,什麼望族和寒族之分,當然這都是後話.謝安為官多年,一上台就穩定了局勢,拖死了桓溫,抵禦了蠻夷,在很大程度上使江左政權處於一種反常的興盛.再到後來他的侄子謝玄出道,又經過淝水之戰,謝家登上了歷史的巔峰,超越了任何一家,聲威名望甚至遠遠超過當時的司馬氏一族.如日中天的謝安並沒有為此感到愉悅,他只想退隱山林,圓他自己的夢而已.
謝安怎麼說呢,他是我見過的最趨於完美的一位歷史人物.無論從正史還是野史來看,幾乎都是褒多於貶,而且是大大地多於.一個不想做官卻做得比當時任何人都好,都稱職,這樣的劇情太富於戲劇化了.其實謝安出山之前,他自己也預見到了自己的命運,畢竟他哥哥謝萬不是個正兒八經的人物,他知道家族的重擔會落在自己的肩上,但是他想逃避卻又不敢走遠,入朝為官之前,也在觀天下大勢,察民生萬苦,為自己將來的出山做准備.說起來,他是相當矛盾的一個人,真的,太矛盾了.我猜他肯定是天秤座.而且很多跡象都表明他基本符合天枰座的描述.長得帥啊,風度翩翩啊,學問又高,心腸又好,最重要的擁有正義感,處事的態度很隨和啊這些.謝安出山說大點,是為了天下蒼生和家族利益,說小點,其實是為了圖個心安.他如果不出來,良心過不去,自己心中的秤會失衡,他將會內疚一輩子.所以,謝安四十歲的時候突然出山,是一種對"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一種寫照.他不是做官給其他人看,他做官完完全全就是為了自己.
命運選擇了他,時代選擇了他.對黎民百姓來說,他出山是幸事,對他自己來說,這簡直就是一種悲劇.
然而,前人是非,我們是沒有資格評說的,我們能做的就是銘記和審視內心.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秤,我們要盡量不讓他傾斜.

如上回答,不知樓主同意否.

G. 歷史上有哪些名人成名比較晚,什麼多少歲上位,多少歲成科學家,多少歲幹嘛幹嘛,

中國歷史上十位大器晚成的名人

1、姜尚
因為年代太久遠,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傳說他活了100歲,這畢竟是傳說。不過說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沒問題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傳奇性,不過可能沒幾個人有這樣的運氣。當然自己的實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姜尚年輕時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宰牛賣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做過賣酒生意。他雖貧寒,但胸懷大志,勤苦學習,始終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興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大展宏圖,為國效力。直到暮年,終於遇到了施展才華之機。姜尚在輔佐周文王期間,為強周滅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內外政策。周文王死後,武王姬發繼位,拜姜尚為國師,尊稱師尚父。姜尚繼續輔佐周國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舉兵伐紂,在牧野大獲全勝。周朝建國之後,姜尚因滅商有功,被封於齊,都城營丘(今日臨淄市臨淄北)。
中國勵志故事有句老話「太公八十遇文王」。很可能誇張了。不過我記得在那裡看過,說姜尚72歲被拜為國師,可信度就高些。無論是八十遇文王,還是七十而拜相也好,足以勉勵我們每一個人。
2、吳承恩
吳承恩其實從小在家鄉就小有名氣,他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貼。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遊記》卻成書很晚。
他生於一個有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30歲後,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了,並且有了創作的打算。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遊記》的創作。一生窮困的吳承恩,奮盡全力完成中外聞名的《西遊記》後,帶著悲喜交加的心情,約於萬曆十年(82歲)離開了人世。
據說吳承恩正式寫《西遊記》已經是72歲的高齡。各位年齡偏大,在學術、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慮來寫勵志故事小說,說不定也寫成一代大師。
3、重耳
為了避難,43歲的晉文公開始過著流亡的生活,可以說是顛簸流離,嘗盡了苦難。這位在外輾轉19年才得以回國,隨即稱霸中原的春秋霸主,他的人生充滿了勵志傳奇故事。
前656年,重耳遭到驪姬之亂的迫害,離開了晉國都城絳,到蒲城,他父親晉獻公派勃鞮謀殺重耳,勃鞮割斷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牆僥幸逃走,開始了流亡生活。前636年(62歲)秦穆公護送重耳回晉國。重耳即位,稱晉文公,即位後他在諸侯中威信很高。在外漂泊19年的晉文公嘗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先後投奔了齊、曹、楚、秦等國,有的國君對他禮遇有嘉,有的卻是冷言冷語。在曹國的時候,曹共公聽說重耳的肋骨連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時候,偷看了他的果體,(一個國君也居然喜歡看希奇。)前633年,宋國都城商丘被楚軍包圍。前632(65歲)年初,晉文公率兵救宋,為報答楚國在他流亡國外時楚國的款待,下令軍隊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東濮縣南)大敗楚軍。晉文公主持踐土之盟,成為霸主。前628年(69歲)冬天,晉文公逝世。
4、黃忠
忠在三國里亮相的時間較晚,成名也很晚,但我想年輕時可能有點小名氣,但確實老了之後跟著劉備後才出名的,特別是定軍山一戰,斬掉名將夏侯淵威震天下,後來能被劉備封為後將軍也可能和這一戰有很大的關系。
黃忠年輕時一直為荊州劉表效力,被劉表任命為中郎將,與劉表侄子劉磐一起駐守長沙攸縣(今湖南株州攸縣,即虎紋老家)公元208年,曹操佔領荊州,臨時任命他為裨將軍,任駐守原地,歸屬於長沙太守韓玄。公元209年,劉備攻打荊州各郡,佔領了長沙、零陵、桂陽、武陵等地,黃忠投降劉備。公元211年(64歲)黃忠跟隨劉備入川,征戰益州,表現突出,勇冠三軍。平定益州後劉備封其為討虜將軍。公元219年(72歲),劉備進擊漢中定軍山,黃忠一戰斬殺魏國身經百戰的守將夏侯淵,曹軍慘敗,黃忠自此聲名大震。後黃忠升為征西將軍。公元219年劉備自立漢中王,重用黃忠為後將軍,公元220年,黃忠病逝,享年73歲追謚為剛侯。
5、慕容垂
慕容垂從小就勇冠三軍,深受父親慕容皝的喜愛。後來卻被太傅慕容評逼走,在在付堅麾下忍辱負重幾十載,直到須發皆白才重新收拾了燕家天下,也可以算是大器晚成。
慕容垂為前燕開國皇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暐之叔。甚得慕容皝寵愛,後來得到慕容恪賞識,曾為前鋒都督,前燕吳王。369年晉將桓溫率軍攻前燕,在枋頭撤退,慕容垂以三萬騎追到襄邑(今河南睢縣),大敗晉軍。後被太傅慕容評逼走,攜妻子投降前秦。淝水之戰中進攻被委派進攻襄陽,暗中保存實力,在前秦敗後叛變,慕容垂糾合鮮卑、烏桓,建立後燕,率軍二十萬攻鄴勵志故事,一年後奪據鄴城。
386(60歲)年稱帝,定都中山(河北定州市)。393(67歲)年消滅慕容泓的西燕政權。因扣留北魏王拓跋圭弟弟,與本是藩屬的北魏關系惡化。395(69歲)年太子慕容寶征北魏,於參合陂之役大敗,隔年慕容垂反擊,但病死於親征途中。
6、屈原
其實用大器晚成來形容屈原可能不太合適,但我認為屈原在文學上成就的頂峰確實是比較晚的時候。這於他一身坎坷的經歷是有關的。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報國的忠臣可能在文學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壇遭到排擠,被放逐後偉大的《離騷》才橫空而出。
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楚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楚襄王二十一年(62歲),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汩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詩人寫作《離騷》時已經度過了大半生。他為了實現政治理想,不斷遭到腐朽的貴族集團的排擠和打擊,這時已經再被放逐,到了救國無路的地步;而楚國也由一個頗有希望的國家,被弄到了瀕臨危亡的絕境。詩人瞻前顧後,感慨萬分,他把堅持奮斗而不能實現愛國理想的沉痛感情,熔成了這篇激動人心的詩歌。《離騷》通過詩人一生不懈的斗爭和身殉理想的堅貞行動,表現了詩人為崇高理想而獻身祖國的戰斗精神;表現了與祖國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摯的愛國主義感情;也表現了他的熱愛進步、憎惡黑暗的光輝峻潔的人格。
屈原還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其他三位為波蘭的哥白尼、法國的拉伯雷、英國的莎士比亞)之一。
7、劉邦
劉邦應該算是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人。除了運氣出奇的好,我覺得他也有自己過人之處。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劉邦在沛縣聚眾響應陳勝&吳廣起義,稱沛公。此時的劉邦已是47歲的「高齡」了。47歲在今天想創一番事業也覺得自己老了,在2000多年前47歲的人可能相當於今天67歲的人。何況還是從一個縣里小小的幹部到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差距。
劉邦的革命事業進展非常迅猛。公元前206(僅僅3年時間)年十月劉邦便進抵霸上。秦王子嬰投降,秦滅亡。入關後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歡迎。項羽擊潰秦軍主力後,劉邦聽從張良的意見,親至鴻門,卑辭言好。項羽封劉邦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劉邦不甘心革命的勝利果實被項羽獨占,率軍東出,發動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漢王五年冬,劉邦約韓信、彭越等人率軍進圍楚軍於垓下。項羽率部突圍,至烏江自刎。當年二月(55歲),劉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陽,不久遷至長安,史稱西漢。
一般說「從奴隸到將軍」表示一個人的飛躍,而劉邦8年時間就完成了「從亭長到皇帝」的跳躍,更牛。
8、勾踐
勾踐23歲就繼承王位,剛繼位不久就打敗了強大的吳國,可謂是志得意滿,但此時的勾踐當然還算上「成」。因為強大的吳國正在發奮血恥,一場滅頂之災隨即就降臨到了這位年輕的君王和他的國家。
闔閭受傷而死,其子夫差立志報仇。勾踐於次年主動進攻吳。在夫椒山(今江蘇吳縣西南)與吳兵發生激戰,越兵大敗。勾踐退兵至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南),用范蠡的計策,向吳稱臣乞和。勾踐五年,率妻和大臣范蠡親去吳國臣事夫差入質於吳,抵達吳都,勾踐忍辱負重,自稱賤臣,對吳王執禮極恭,吃粗糧、睡馬房、服苦役,「服犢鼻、著樵頭;夫人衣無緣之裳、施左關之襦。」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順,養馬,夫人給水、除糞、灑掃。三年不慍怒,無恨色。勝過夫差手下的僕役。
勾踐七年(30歲)歸越,歸國後,為了激勵自己不忘報仇雪恥,睡覺時不鋪褥子而鋪上柴草。在房間里掛了一個苦膽,每頓飯前都要嘗嘗。這就是「卧薪嘗膽」典故的由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勾踐乘吳國爭霸中原國內空虛加上國內天災大敗吳國。勾踐二十四年(47歲),吳都被圍三年後城破,夫差自殺。吳亡。隨後,勾踐又乘船進軍北方,宋、鄭、魯、衛等國歸附,並遷都琅琊(今山東膠南南),與齊、晉諸侯會盟,經周元王正式承認為霸主。
古代勵志故事——「有志者,事競成,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9、齊白石
這位在近代中國畫壇享有盛名的藝術大師也是起步晚,基礎差。齊白石從小家境貧困,世代務農,僅在12歲前隨外祖父讀過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種田,什麼活都干,12歲學木匠,15歲學雕花木工,掙錢養家。27歲才開始正式學畫畫。這個時候所有人恐怕連他自己也不會想到,日後會成為一代大師,獲得一連串的榮譽。
齊白石什麼時候可以稱的上「成」字不太好說,我想在他中青年的時候已經小有名氣,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在56歲後開始大膽突破自己,轉變畫風後才從此聲名大振。
1949年當選中國文聯委員、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委員。1952年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曾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藝
術家」稱號。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通訊院士」榮譽狀。1956年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1957年,擔任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同年9月16日謝世。卒年95歲。
10、蘇洵
據說蘇洵年輕時,讀書不努力,糊里糊塗地混日子,常和一幫「狐朋狗友」賽馬、遊山玩水,直到二十七歲方有覺悟,於是發憤學習。學了一年多,自以為差不多了,就去考進士,結果沒有考中。這才使他認識到,學習並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從此,他謝絕賓客,閉門攻讀,夜以繼日,手不釋卷。如此發憤攻讀了五、六年,終於文才大進,下筆如有神,頃刻數千言。
仁宗嘉佑元年,他帶領蘇軾、蘇轍到汴京,謁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贊賞他的《權書》、《衡論》、《幾策》等文章,認為可與賈誼、劉向相媲美,於是向朝廷推薦。一時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參加考試,他推託有病,不肯應詔。嘉佑五年(52歲),任為秘書省校書郎。

H. 東晉宰相謝安四十歲出山,一生風流浪盪卻不敢納妾為什麼呢

導語:大家都知道「東山再起」這個詞,這個詞在古代是指出山為官的意思,尤其是指之前隱退過,後來又再度出任重要職位。東山再起的歷史故事一直在江寧周邊流傳,講的就是東晉政治家文學家謝安的故事。謝安這個人才學卓越,也很有政治抱負,但是初出茅廬時,自視甚高,又耽於安樂。謝安一生氣就辭官不幹,到當時的江寧土山隱居去了。

謝安隱居時模仿會稽東山的景色對土山進行了改建,並且把名字也改成了東山。後來謝安又出山做宰相了,東山再起這個詞就流傳開來。我們今天就來看看謝安為什麼隱居多年後又出山官?一代風流宰相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豪族世家生才俊

自古才俊多出生在豪門大族官宦之家,謝安也不列外。謝安字安石, 祖籍陳郡陽夏,生於謝氏大族。謝氏大族發跡於簡文帝時期,在東晉的發展分三個階段,分別以伯父謝鯤躋身玄學名士、堂兄弟謝尚取得方鎮實力和謝安內外多建功績為代表。謝安的父親是謝裒(pou 二聲),任太常卿,母親庄氏。小時候的謝安,就神態沉著,風姿卓然,且思維縝密敏捷,善於寫行書。當時的名士桓彝就稱贊他風采清秀神態明達,前途不可估量,最起碼不比另一位名士王承差。

謝安出身名門,求學路上都是名師大家,自己又肯努力學習,因此少年成名,早早就在當時的上流社會享有很高的聲譽。當時的宰相王導和名士王濛都特別欣賞和器重他。朝廷徵召謝安到司徒府做著作郎一職,但是被謝安以身體不適為由辭掉了,因為謝安覺得這些並不是因為他的真實才學而用他,只是因為他出身名門和一些虛名就給他安排的閑散職位。

大樹底下好乘涼

沒有應召的謝安躲哪去呢?反正上頭有父親叔伯兄弟為家族操心,謝安辭官後樂的逍遙,跑會稽郡隱居去了。謝安出身名門,自然愛好風雅,喜歡與王羲之等名士名僧遊山玩水,過著出門賞山水人情、垂釣打獵、回家就寫詩作文的生活,好不快哉。這樣的好日子,家裡又不用自己操心經濟仕途,在謝安看來,為什麼要去做官呢。


事了拂袖去隱居

在淝水之戰大獲全勝後,謝氏家族一躍成為最有名望的家族,因為謝安在事先的運籌帷幄到最後的「小兒輩大破敵」表現的都異常鎮靜,對穩定人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臣子的強大難免引起帝王的猜忌,謝安也不能倖免,只是謝安比較聰明,主動上交手上的權力後回到東山隱居了。謝安雖不得已出山匡扶社稷,為家族拼搏,但是隱居的生活才是他真正的人生追求。只是隱居事情還沒安排妥當,謝安就病逝了。

I. 古人言「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真的是這樣嗎

人的一生總要經過從生到死這個過程,這是自然規律,誰也避免不了。人的一生分為幾個年齡階段,而那個階段是我們的黃金年齡呢?這個問題,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那我們看看我們的老祖宗,是如何看到這個問題的。我相信「老」這個字很多人都不願意去面對,誰都不願意承認自己老了,但是歲月還是在我們身上留下了老的印記。

到了四十五歲,我們不管是從閱歷上,還是財富上,我們都積累了很多,雖然和之前相比,我們體力和精力上沒有年輕的時候充沛,但是經驗和智慧卻是我們制勝法寶。我們常說「老當益壯」、「姜還是老的辣」,這種分說明了年齡雖然大了點,但還是不輸當年啊。這時候我們的經驗顯得尤為重要,成為了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財富。

我們經過之前四十五年的「閉關修煉」,此時對人生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為人處世也是游刃有餘,對社會的觀察也是敏銳度極高。此事再做任何事情,都會顯得胸有成竹,虎在古時候,人們會認為是正義和威嚴的象徵,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大器晚成,就像出山猛虎一般兇猛。劉邦在四十八歲的時候,還是一個地痞流氓,但是在他五十五歲的時候卻稱帝了。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哪個人40歲出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