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杳找關於抗日戰爭的資料,了解那段不能忘卻的歷史。
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革命軍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中國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革命軍與日軍共有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斗、小型戰斗28931次。國民革命軍陸軍死亡、失蹤321萬1914人,空軍陣亡4321人、損失戰機2468架,海軍幾乎全滅。加上因病減員等非戰場損失,國軍總損失400多萬人。不過,亦於大小會戰中,讓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26名日本將官陣亡於與國軍會戰中。
與共產黨交戰陣亡3人,其中有名的阿部規秀.
所以日本在45年投降時會出現不接受八路授降.
從一方面說國民黨在正面戰場,而共產黨在敵後.
是真正的土八路.
"國民黨的電影里共產黨,就是共產黨電影里的國民黨."
㈡ 歷史不容忘記,有哪些關於抗日戰爭的資料
起因:世界性經濟危機,日本社會嚴重癱瘓,急需擴張底盤,尋找原材料產地和市場,同時將國內對重重社會矛盾的注意力轉移到對外戰爭中去。
經過:通過對東北三省的侵佔,日本在大陸站穩了腳跟,然後於1937年對華全面開戰。至1943年,日本已基本控制東亞和東南亞,但因兵力不足,戰線過長,開始力不從心。在中國戰場上,中國共產黨率領中國軍民展開了英勇的反擊。日本後因戰略失誤,與美國交惡,在中途島戰役中損失大部分海軍,從此一蹶不振。1945年,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日本正式宣布投降。
結果:日本戰敗,盟軍,蘇聯,中國和東亞東南亞的其他國家獲得抗戰勝利。但交戰雙方均損失慘重。
重大戰役:盧溝橋戰役,上海保衛戰,平型關大捷,百團戰役,等等
㈢ 不能忘記的歷史!
八國聯軍把北京分成不同的佔領區,東四以北由日軍佔領,東四南大街以東由俄軍佔領,以西由義大利軍隊佔領,皇城東北由德軍佔領,皇城東部由日軍佔領,皇城東南由英軍佔領,崇內大街以西東長安街以南由德軍佔領。西城由美軍、法軍、英軍、意軍佔領,外城由英軍、美軍、德軍佔領,實行軍事統治。日佔區設立"安民公所",德佔區設立"華捕局",沙俄侵略軍張貼布告,禁止中國人民反抗,說"遇到執槍械華人,定改必即行正法。若由某房放槍,即將該房焚毀"。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以後大肆屠殺,被捕的義和團威武不屈,視死如歸。
八國聯軍經常強指人說是義和團,不由分說加以殺害。侵略軍把西四北太平倉胡同的庄親王府放火燒光,當場燒死1700人。德國侵略軍奉命"在作戰中,只要碰著中國人,無論男、女、老、幼,一概格殺勿論。"法國軍隊路遇一隊中國人,竟用機槍把人群逼進一條死胡同連續掃射15分鍾,不留一人。日軍抓捕中國人,施以各種酷刑,試驗一顆子彈能穿幾個人,或者故意向身體亂射,讓人身中數彈才痛苦地死去。殺人時,八國聯軍全副武裝"監斬",人各個角度照相,企圖恐嚇中國人民,如今成為八國聯軍罪行的鐵證。
據記載說:"城破之日,洋人殺人無算。""但聞槍炮轟擊聲,婦幼呼救聲,街上屍體枕籍。"英國人記載說:"北京成了真正的墳場,到處都是死人,無人掩埋他們,任憑野狗去啃食躺著的屍體"。
八國聯軍侮辱婦女,任意蹂躪,據記載:"聯軍嘗將其所獲婦女,不分良曲老少,僅驅諸裱褙胡同,使列屋而居,作為官妓。其胡同西頭,當經設法堵塞,以防逃逸。惟留東頭為出入之路,使人監管,任聯軍人等入內遊玩,隨意奸宿。"大學士倭仁的妻子已經九十歲,被侵略軍百般侮辱而死。許多人不甘侮辱,含冤自盡。國子監督酒王懿榮居住的錫拉胡同11號,憤怒地說:"豈能被所辱?"全家投井自盡。同治皇後的父親、戶部尚書崇綺的妻子女兒被拘押到天壇,遭到八國聯軍數十人輪奸,歸來後全家自盡。崇綺服毒自殺。
8月28日,八國聯軍在皇宮閱兵,各國軍隊在天安門廣場金水橋前集結列隊通過天安門、端門,穿過皇宮,出神武門。依次有俄軍、日軍、英軍、美軍、法軍、德軍、意軍、奧軍等3170人,俄國軍樂隊吹奏各國國歌、樂曲。這是對中國的嚴重的侮辱,對中國主權的踐踏。閱兵之後,各國軍官重新回到皇宮,以參觀為名公然瘋狂搶劫,一個英國侵略者事後回憶說:"一大群聯軍軍官見到這些東西伸手就拿,把他們想要的東西裝入口袋"。
北京被佔領以後,八國聯軍統帥、德軍元帥瓦德西特許士兵公開搶劫三天,以後各國軍隊又搶劫多日。中國的珍貴文物遭到了空前的浩劫。皇宮和頤和園里珍藏多年的寶物被搶掠。俄軍最高指揮官阿列科謝也夫將軍等人把慈禧寢宮用黃金和寶石精製的數十件珍寶"洗劫一空"。英、法士兵把各類珍寶搶光以後,以搬取大件之物,用大衣包、布袋裝,運回駐地。僅嵩祝寺一處,丟失鍍金銅佛3000餘尊,錦綉製品1400件,銅器4300件。就連太和殿前存水的銅缸上面的鍍金,也被侵略軍刺刀颳去,至今刮痕斑斑。法國天主教主教樊國梁從一個官員家裡搶走價值100萬兩白銀的財物,法國侵略軍統帥佛爾雷一個人搶劫的珍貴財物就有四十箱。法軍搶劫禮王府白銀200萬兩。東四一帶的商店被搶掠一空,著名的"四大恆"金號全部被搶。地安門以東、東安門以北,房屋被焚毀十分之七八,前門以北東四以南,幾乎全部被毀。
當時一位目擊者寫道:"各國洋兵,俱以捕孥義和團,搜查槍械為名,在各街巷挨戶踹門而入,卧房密室,無處不至,翻箱倒櫃,無處不搜。凡銀錢鍾表細軟值錢之物,劫擄一空,稍有攔阻,即被殘害。"一個英國人說:"凡是士兵所需要的,都是一派出一隊一隊的士兵去搶劫中國人的財產而得來的。如果士兵需要一些東西,而中國人稍一遲疑的話,就免不了送命。" 八國聯軍搶走北京各衙署存款約6000萬兩白銀,其中日軍劫掠戶部(今公安部院內)庫存白銀2914856兩,並立即放火燒房,掩蓋罪證。鼓樓的更鼓,被日軍用刺刀刺破。
古觀象台的天文儀器,在世界天文史上有重要地位。法國侵略軍和德國侵略軍爭搶這批儀器,瓦德西說:"這些天文儀器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他們的造型和各台儀器的龍形裝飾都極為完美。"12月2日,法軍搶去件,德軍搶走天體儀、紀限儀、地平經儀、璣衡撫辰儀、渾儀,運到德國柏林。直到1921年才歸還中國。
《永樂大典》是明永樂年間(1403--1408)2100位學者編纂而成的,共22870卷。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被英法聯軍劫掠破壞,後來收藏在南池子大街的皇史成里,1900年全部被八國聯軍損壞。《四庫全書》是清乾隆時(1772--1782)360位學者編纂而成的,收集了3461種古籍,共79309卷,全書共7套,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時毀壞一套,1900年又被八國聯軍毀掉數萬冊。翰林院(今公安部院內)收藏了許多寶貴書籍,八國聯軍把藏書搶掠糟蹋一空。直到現在,倫敦、巴黎的博物館里還有許多當年被搶掠去的圖書。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以後,繼續進攻了保定、易縣、永清、張家口、山海關、娘女關等地,沙皇俄國出動17萬軍隊侵佔了東北,八國聯軍在各地燒殺搶掠,把城市鄉村變成一片廢墟 。
㈣ 在中國歷史里,我們最不能忘卻的是什麼事件。
南京大屠殺。
一)日本侵華的歷史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東北全境淪陷。蔣介石政府及東北張作良當局認為中國軍隊與日軍在戰力和國力上相差懸殊,所以將解決危機的希望寄託於國聯的調解及英美的干涉,因此未對日採取堅決抵抗的策略,這一決定本身並非是毫無道理的求降之舉,也可看作是特定環境下不得已的以土地換時間的長期戰略。
然而日本關東軍並未因此而放緩對中國華北的蠶食政策,從1932年起即在熱河邊境不斷製造武裝磨擦。1933年1月1日,日軍以中國守軍在山海關先鳴槍為由,通牒中國守軍撤出山海關,此即「榆關事件」(山海關舊稱榆關),由此引發熱河抗戰。
值得注意的是,榆關事件與後來的蘆溝橋事變如出一轍,這與德軍閃擊波蘭前找的波蘭邊防軍向德方先開槍的借口也完全相同,內中曲直,不言自明,若干年後一些日本右翼文人及國內某些短見之輩為開脫日本侵華起因的諸多言論也大多以這些莫須有的鳴槍事件開始落筆。
1933年1月至5月,日軍全面進攻熱河(今分屬遼寧、河北、內蒙古),長城的冷口、古北口、喜峰口和灤東等地。中國華北駐防軍在敵人先進軍事武器的威脅下進行了英勇的抗戰,「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這首著名抗戰歌曲即創作於喜峰口(今河北遷西縣境內)抗戰中。然而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中國華北軍隊先後損兵失地。1933年5月31日,中方代表何應欽在塘沽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在事實上承認了日本佔領東北三省和熱河,並把冀東置於日偽勢力范圍之內。
1936年初,日本唆使內蒙部分王貴自治,並派偽滿軍與日軍直接進入綏遠、察哈爾等省配合偽蒙軍作戰,至11月強占呼和浩特,並在河套地區與傅作義的中國軍隊發生戰斗,日軍由此向中國內地的侵略又邁進了一步。
1937年7月7日,日軍借口一日本兵失蹤,要求強入宛平城搜查。而此前日軍已陸續用諸多類似借口強佔了通州、豐台、和南口,宛平及蘆溝橋已成為北平與外界交通的唯一通道,中國軍隊忍無可忍,斷然拒絕日方要求,由此蘆溝橋事變爆發。解決蘆溝橋事件的方法有兩途,一是再次退讓,依日方要求放棄平津(日方1935年就提出過中國軍隊撤出平津的要求),進而坐視日本繼續按步就班的逐步蠶食華北。二是與日方展開全面抗戰,打亂日方逐年進逼的布署,以全國之力與日軍進行決戰。令人欣慰的是,蔣介石政府終於選擇了後者,不久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中日全面戰爭開始。
貓眼上曾有一些貼子傳播所謂柳條湖事件為蘇特所為,蘆溝橋事件是中共陰謀所致的論調,這種完全空穴來風式的臆斷其實根本不值一駁,檢討1931年至1937年的這些事件和局部戰爭,我們不難找到一條日本逐次蠶食中國的脈落,日本的胃口到底有多大,無人可以說清,對於所有侵略者而言,侵吞他人國土是最終目的,那些信手拈來的邊境磨擦只是他們不斷侵略的諸多口實而已。二戰期間,希特勒在波蘭、捷克如此,墨索里尼在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如此,蘇軍在芬蘭如此,日本在中國的所作所為不過是這些歐洲事件在亞洲的一個翻版而已。
(二)關於南京保衛戰的一些歷史事件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中國軍人在上海與日軍展開大規模的作戰,日軍本部在前期作戰失利之下不斷向上海增派軍隊,並於上海金山衛地區登陸,對上海的中國軍隊形成包圍之勢,戰到11月份,中國軍隊在敵方優勢武器及戰力的壓迫下漸成疲弱之勢,於是在蔣介石的命令下開始向南京方向撤退。這次撤退並不完全是有次序有組織的,前線部隊素質參差不齊,幾十年來中日交戰中中方軍隊的不斷失利也在中國軍人心理上造成恐日的陰影,所以大撤退從一開始就有混亂無序之勢,在日軍的不斷進擊下,撤退中所造成的人員損失甚至超出會戰三個月來陣地戰中的傷亡。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撤退中的混亂與中國軍隊士氣上的低落與南京保衛戰的迅速崩潰有直接的因果作用。
1937年11月17、18兩日,蔣介石在南京先後召集三次軍事會議討論南京的守備問題。與會者大多從軍事角度上認為在此形勢下南京無堅守的條件與必要。據宋希濂回憶,會上只有唐生智從國際影響和抗戰意志(南京有孫中山的墓地)角度上提議堅守南京。唐的言論暗合蔣介石的心理,抗戰伊始,作為國都的南京沒有不守自退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蔣介石仍寄望於國際上的干涉,而南京的棄守會給尚在觀望的英美諸國以中方鬥志全無的印象,所以蔣的想法是在南京進行有節制的抵抗後再予放棄,也可部分地平息國人對國軍不抵抗的怨氣,而這守備南京的重任自然要由獨持異議的唐生智來承擔。
11月20日唐生智就任南京守軍總司令,陸續集結上海退下來的殘兵11萬人在南京駐守。
12月4日蔣介石在南京開完最後一次軍事會議後,先行撤離南京
12月9日,日軍逐次掃清南京外圍,僅留下關一條通道,開始圍攻南京。同日唐生智為防日軍施欲擒故縱之計,要求各部嚴守各自陣地,不得擅動,並燒毀一些渡江船隻,並將所余船隻集中管理,以防中國守軍出現動搖,發生混亂。
12月12日,南京城外重要據點雨花台陷落,中國守軍開始出現全線動搖之勢,唐生智下令不許各軍擅動,並將擅自撤離中華門陣地的88師官兵追回。
同日,回防中華門的88師孫元良部再次不支,中華門陷落,88師徑自撤退,日軍沖進南京城。
12日下午5時,唐生智召開軍事會議,安排部隊分次退出南京的部署,由於日軍所預留的下關出口過於狹窄,不可能安排大軍同時通過,唐生智下令各部從不同方向依次突圍。
同日,南京守軍出現崩潰跡象,各部大多不遵計劃,同時湧向下關渡江撤退,在江面每45分鍾只能渡7、8百人的情況下,各軍爭搶船隻,蜂擁過河。早已守候在此的日軍炮兵和魚雷艇向江面大肆開火,中國軍隊死傷大半,全線瓦解。
12月13日 日軍進入南京城,城內有組織的軍事抵抗即告終止,大屠殺即在南京市區及郊區廣泛開始。
12月17日 松井石根大將進入南京,舉行進城式,儀式上松井為數日來日軍在南京的暴行而流淚,但沒有進一步採取有效的約束手段,殘殺、強奸、掠奪等行為繼續在全市蔓延,並波及到城內的國際安全區。
一般認為,南京從集體大屠殺到零星的屠殺暴行,至日軍入城六周後才最後停止,
南京陷落的軍事責任該由誰來負?一些文章把唐生智作為這一失敗的唯一負責人,並推而廣之認為,如果唐生智不自告奮勇的守南京,那麼也許日軍進入南京就不會進行大屠殺,所以大屠殺的真正罪人竟然不是獸心大開的日軍,而應該由唐生智和中國軍人來承擔。這種妙論經林思雲等旅日文人鼓吹,再由一些國內網民轉載跟風,也造成了不小的聲勢,這是為日軍大屠殺進行辯護的第一條根據。
其荒謬在於,任何被侵略國家的抵抗都不能成為侵略軍屠城的合理條件,日軍在中國的屠殺罪行非自南京而始,遠在甲午戰爭時的旅順,日軍就曾對進行抵抗的旅順城民進行屠殺,以至屠殺後城內連可供役使來掩埋屍體的中國人都找不到。此後數年間,在台灣、濟南、東北,日軍還多次以整村整城的屠戮來作為摧毀抵抗者意志的手段。南京大屠殺絕非偶然,更不是日本軍紀管束不嚴的突發事件。
唐生智在接手南京防務的同時就註定了他為南京失利買單的結局。從國民黨將領的一些回憶文章可知,唐的守城計劃從軍事上講沒有明顯的不當之處。問題在於國軍隊伍經多年的內戰,派系復雜,內部矛盾叢生,部分軍人只懂長官意志,而無國家觀念。而唐生智作為一個失勢軍閥,對所屬這支臨時拼湊的守城部隊本來就沒有完全的駕馭能力。經上海大撤退後,軍隊中部分官兵已成驚弓之鳥,城破前夕只求身免,而全然不顧軍令,形同烏合之眾,終於使南京保衛戰前高層定下的節制抵抗、漸次撤退的方略成為泡影。唐生智沒有實現戰前身與城死的諾言,也成為一些人對其攻擊的口實,其實在戰史上這樣的例子並不少,遠的不說,二戰中麥克阿瑟率美軍困守菲律賓的巴丹半島,作為半個菲律賓人的麥帥也曾有不少與守城共存亡的豪言壯語,然而在城破之前,麥克阿瑟還是獨自曾潛艇先行逃離,而讓近8萬余美軍全部成了日本人的俘虜。唐生智是在接到蔣介石撤退電文後離開的,所以過於苛求他苟延偷生,固然解恨,但卻沒有抓住南京守衛崩潰的關鍵。而日軍在下關江面上預留下的缺口,終於成了瓦解中國軍人鬥志的最終鑰匙,同時這里的軍民死傷也成了南京大屠殺開始序曲。
(三)大屠殺死亡數字的研究
這是本篇貼子的重點,所以用一些分論題加以討論。
[1] 南京保衛戰前的人口數字
這是進行南京大屠殺討論所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按照目前主流的看法,南京大屠殺有近30萬人遇害,這個數字是不是被誇大了呢?反對方認為,30萬的數字完全誇大,因為有人(始作俑者應該就是林思雲先生)提到,在著名的德僑拉貝先生的日記中,提到了一個南京城區的人口數字是20萬人,你看,南京才有20萬人,怎麼可能被殺掉30萬呢?近聞一位叫「雪花飄呀飄」的網友在其一篇點擊率很高的貼子《南京大屠殺,說謊的是日本還是中國?》
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814556&page=1中也是依此作為南京大屠殺數字作假的有力證據。
然而我想問這位網友,您看過《拉貝日記》原文嗎?您清楚地知道這20萬的數字是由何而來嗎?我貼一段拉貝先生關於南京城人數的原文
「如同當時貴電之照會所報告的那樣,我在當地設置的難民區國際委員會擔任主席。
上述地區(指南京城內的國際安全區)成了二十萬中國非戰斗人員之最後的避難場所。在該地區設置這個委員會不太容易。那是因為尤其日本方面根本不承認上述地區。。。。」
這里拉貝先生提到的20萬中國平民的難民區所指的根本不是南京全城,而是指戰前由南京外僑在南京市政府同意下成立的國際安全區,這一安全區的范圍規定為:南至漢中路,東至中山北路(今人民北路),北至山西路(實際上從山西路更向北延伸),西至西康路。面積為兩平方英里,約占城內總面積的八分之一而巳。戰前即有大批南京市民擁入安全區避難,但很快人滿為患,由南京政府調撥的糧食也不夠分配,至日軍全面佔領南京後就不再允許難民進入安全區(盡管也會有零星市民逃入安全區),安全區內的外僑也不被允許離開安全區。
拉貝先生在日記中提到的20萬人口數字指的是安全區內的大致人口數(事實上這只是個粗步估算,安全區內不同的難民所里都有成千上萬的難民,在當時混亂的時局下,拉貝根本不可能有準確的記錄),拉貝先生對安全區外的南京城,及南京郊區所擁有的人口數字就更加無法准確掌握。那麼南京在城破前後到底該有多少人口呢?
這里先要釐清一個概念,所謂南京市區應該包括南京城區和郊區兩部分。南京城區指明城牆以內的部分,正如北京市過去曾有內城、外城、和城郊之分一樣。近代以來,隨著城市的發展,南京市區的含義早以不限於明代城郭內覆及的部分,而是延展到城外長江以東,紫金山以西的廣大區域,比如上文提到的下關、雨花台、燕子磯這些有國軍防守的地方都在南京城之外。南京城破前後,南京的難民潮有兩個流向,一是向城內中心地帶的國際和平區轉移(但這里並不能保證在日軍破城後一定安全),另一個就是向城外南京市郊逃散,如果有幸可以穿過日軍圍城地帶,就會進入相對安全的國軍統治區域,而遺憾的南京大屠殺中相當數量的死難者正是死於城外這片市郊地帶。
1937年6月(距離南京保衛戰5個月前),南京市政府對區內常住人口的統計數字為101.6萬人(含城區和郊區)。至8月淞滬會戰開始,上海及周邊縣區就有大批人口轉移到當時相對安全的南京市區,同時也有部分南京市民外移。10月-11月間上海戰局惡化,南京市民開始大量向外轉移,然而由於交通運力,及一般百姓家庭財力影響。據南京市政府在戰前統計,城區人口的外移率達到48.9%,郊鄉外移人口的比例為17.6%。這樣約略算下來,南京市區人口數字當在54萬-64萬之間,這尚不包括不易調查的流動人口和軍人數字。
誠然,戰亂期間城市的人口變化是不易准確掌握的,因為流動性遠比平時要大。我上面所述及部分參考的是南京師范大學張連紅教授關於南京大屠殺前人口數字一文中的一些數據也不一定就非常確切,但所謂南京大屠殺期間南京全市人口只有20-30萬的說法,顯然更加不靠譜,以此來否認南京大屠殺的事實更純屬無緝之談。日軍在全面接管南京後對南京城內進行了一次粗略的人口登記,得到的人口數是16萬多人(其中未記入10歲以下的兒童和部分老婦),這是劫後餘生中南京人口的大致情況,至於大屠殺前南京市區的人口情況,大家可根據上述的材料以及各自的常識去選擇可以相信的說法。
日軍在屠殺之後,很快就面臨如何收拾局面的問題,因為大量屍體不進行及時掩埋易發生大規模的疫病(37年冬季多雪,這種寒冷的氣候也對控制疫情提供了幫助)。日軍作為作戰部隊對掩埋屍體和打掃戰場這些工作顯然並不陌生,也原本有相應的應付能力,但大量屠殺後,遍及全市(再次強調,含城區和郊區兩部分)的眾多軍民屍體還是不能得到及時快速的處理,因此日軍想到找南京的紅十字會等慈善團隊加以協助。
許傳音,時為南京紅十字會副會長,他是國際紅十字會在南京協助日軍掩埋屍體的主要負責人,也是日後作為檢控方在東京審判上作證的主要證人之一。他在宣誓證詞(引下如無特別指出,均引自《遠東軍事法庭庭審速記》)中說:
「紅卍字會一般掩埋了人們無力進行自費掩埋的屍體,但當時屍體太多了,難以處理。日本軍當局卻來人說:你們是掩埋屍體的,請幫助我們清除屍體。因為得到日本軍的同意,我們獲得了可以前往市中心的許可證或通行證。 於是, 為了進行這項工作,我們僱用了兩百名工人。」
許傳音進一步向法庭提供了紅十字會避開日軍搜查私自保存下來的掩埋記錄,其中記錄了大部分的掩埋時間、地點和人數,遺體總計43071具屍體。這是紅卍字會掩埋的被遺棄的非武裝人員的屍體。關於整個死亡人數,許傳音博士在宣誓口述中說:「據我最恰當的估計,在南京市內外淪陷,中國人停止一切抵抗後,被日本兵屠殺的中國普通老百姓的總數有二十萬人左右。」
南京紅十字會在當時是國際組織的分會,所以與安全區的外僑有很多接觸,掩埋屍體的工作也得到了難民委員會的幫助,它所進行的掩埋工作中的遺骨數字得到安全區難民委員會的委員貝茨博士等人證詞的印證,所以是較無異議而被法庭接受的證據。
而另一家掩埋單位的掩埋記錄就稍有爭議一點,這就是來自慈善團體崇善堂的掩埋記錄。
崇善堂是南京戰前一家比較知名的慈善團體,戰後同樣是接受了日軍的要求進行了掩埋的工作,它向法庭提供的掩埋記錄顯示,在1937年12月26日到1938年10月30日間(大部分掩埋工作是發生在這個時間段的前期)共掩埋了112266具遺骨,這一證據同樣得到了法庭的採信,並與紅十字會的數字一道構成了15.5萬死難者遺的記錄。
問題在於,當時的戰犯辯護方及後來的右翼翻案文人們對崇善堂的掩埋記錄有很大的懷疑,因為崇善堂的知名度無法與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分會相比,何以它完成比後者更多的掩埋任務,而且來自外僑的證詞也無法證明崇善堂作了如此巨大的掩埋工作。
我認為,至少從目前掌握的證據來看,崇善堂參與了掩埋工作是無庸置疑的,至於它提供的數字不是不可以存疑的,但要說它完全誇大也不正確。因為自日本投降後,當時的中國政府即著手在南京全市范圍里挖掘遺骨坑並檢點遺骨數字,1946年1月南京地方法院即編制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掩埋地點」照相冊一書,將當時發掘的部分遺骨坑的情況進行了圖像和文字記錄,其中大量提到了崇善堂完成的掩埋工作,現列舉幾例如下:
14中華門外望江磯一帶 五百五十餘具 崇善堂
15 中華門外普德寺附近 六千四百六十八具 崇善堂
17-20 中華門外普德寺附近 二萬六千六百十二具 崇善堂
以上提到的幾處都在南京城外,即所謂的南京郊區(這也是我前面反復強調對南京戰前的人口估計不能只算南京城內人口數的原因),崇善堂民間慈善團體的身份,可能使它更多的承擔了南京中心城區外的遺體掩埋工作,而且南京大屠殺中,大批市民湧向城外避難,在這些地帶被日軍進行屠殺,構成了大屠殺死難者統計中所不能忽視的一個較大團體。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分析絕非我的主觀臆測,這方面的相關證人證詞,甚至日軍軍人記錄提及的很多,尤其是下關一帶,由於是當時南京出城的唯一缺口,有大量市民和放棄武裝的軍人湧入,在這里遭到殺戮的記載非常多,篇幅有限我不一一轉貼,如哪位朋友有興趣,我再將相關歷史記錄貼上來。
再談下所謂的掩埋工作量的問題。有人認為幾百人的掩埋隊不可能進行幾十萬屍骨的掩埋工作,這其實是太想當然的。戰時狀態下的掩埋與平日里的入棺安葬不同,其實就是挖一個大坑,把數以百千計的遺骨扔進去,這只是個機械的體力勞動而已,工人之外會有人在旁計數,整個工作量不會比在江河大堤上堆起幾十包沙袋來的重,而且這些工作非一日完成,前後用時數月,所以單從技術角度來看是可以作到的。記錄本身可能並非完全的准確,比如確出現過短短幾日內完成上萬具屍骨的記錄,所以不得不說原始記錄本身可能真有些誇張的成分存在。但不可以就此認為記錄本身就全屬虛構,因為如果自頭至尾都是編出來的,那麼這份本將要提交法庭的材料完全有時間可以編的更象一點。而且在日方手裡很可能也掌握同樣掩埋記錄(前已述及,這些掩埋工作都是在日方授意下進行的)的情況下,這種作假行為很有被當庭揭穿的危險。然而終其庭審全過程,日方大律師團卻始終未提出足夠分量的反證,這也是我們今天為什麼要大體相信這些掩埋記錄為真的一個道理。
最後要談下這些遺骨坑的挖掘工作,從45年底開始由國民黨政府主持的發掘工作就取得了不少的進展,時至今日,仍時常會在報端看到南京大屠殺某處遺骨坑被發現的報道,然而這距離把它全部發現實際上還相差很遠。原因是一,45年底的發掘已發生在大屠殺8年之後,其間一些市政變遷已給發掘工作帶來不少困難,而且國民黨政府還都後百廢待興,新的市政又在興建,發掘工作不可能成為首要工作。二,大發掘工作其實待續到48年前後就停止了,因為內戰已越打越烈,無力再進行有計劃的發掘。而49年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新政府也沒把南京大屠殺的采證工作作為重點,這項工作停止了幾十年之久,其間南京市區迅速擴張,大量新建築的興建,使遺骨坑可能永遠無機會面世。
㈤ 查找關於抗日戰爭的歷史了解那段不能忘卻的歷史
戰後,盟國在東京成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但由於日本跟美國的政治專協商成功,所以只屬對東條英機為首的28名日本甲級戰犯宣判有罪,而不少真正犯下戰爭罪行的戰犯卻無罪釋放(當時日本天皇甚至不需要上庭作供或辯護)。中國戰區則成立南京軍事法庭對日本乙級戰犯和漢奸進行了審判。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軍事法庭對關押在太原和撫順的一千餘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無一人被判處死刑。最終於196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所有戰犯釋放回國,開創了處置二戰戰犯的先例,為日本右翼勢力復興埋下了隱患。
㈥ 求高手!關於歷史不容忘卻的徵文
7月7日這天晚上,我懷著沉重的心情,點開了新華網「紀念『七七』事變68周年,讓歷史告訴未來」專題。看了這個專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我感動,因為我感受到了人民對歷史的銘記。7月6日晚,盧溝橋「七七事變」爆發地的一些村民自發地聚集到宛平城外盧溝橋上點燃蠟燭,以這種特殊的方式悼念68年前為抗擊日軍而犧牲的將士的亡靈。7月7日,南開大學學子在校園里敲響校鍾,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一下,兩下……4名學生代表鄭重地抬起鍾槌,先敲7下,再敲7下,寓意「七七」。悠揚的鍾聲在人們的耳畔回響,在寧靜的南開大學校園里久久回盪……
日軍的暴行,讓人不寒而慄。日軍的罪惡,我們應該永遠牢記!然而,歷史過去才68年,許多人就患了遺忘症,將歷史的恥辱拋到了腦後。據悉,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日前,媒體與北京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聯合進行了民意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近一半市民不知道「七七事變」發生在哪一年,大約50%的青少年不知道「七七事變」發生在何年,不明白日本為什麼侵略中國和中國為什麼被侵略。是的,他們學過歷史,可他們學習歷史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我還特意查閱了幾大著名網站,看到的幾乎都是北京、南京等少數幾個城市開展紀念活動的消息,而其他地方卻鮮有類似的紀念活動。
前幾年,我曾讀過這樣一則笑話:在一堂歷史課上,一個小孩睡著了,當老師向他提問圓明園是誰燒的問題時,這個小孩子張口就答:「不是我燒的。」後來老師向其母反映這個情況,其母的回答更令人瞠目:「我孩子還小,我可以保證,圓明園真的不是他燒的。」
嗚呼,遺忘症就是這樣,讓人從心底感到可悲、可怕!歷史不容忘卻,遺忘歷史,是我們自己的恥辱;遺忘歷史,更是我們民族的悲哀!
㈦ 不能忘記歷史中國有哪些不能忘記的歷史
歷史不光要來記住恥辱,也要記源住光榮:
1、秦始皇統一王朝建立,中國第一次大一統;以及統一文字、度量衡、貨幣,建立比較健全的封建官僚制度;
2、漢武帝王朝與匈奴的戰爭;
3、西晉王朝第二次大一統;
3、隋朝第三次大一統,大運河的開通;
4、唐朝與突厥的戰爭,李世民被稱為「天可汗」;
5、宋朝文化、商業發達但是軍事落後導致的一系列屈辱歷史;
6、元朝蒙古族的崛起,第四次大一統;三次西征,建立世界史上最強大、土地最廣的帝國;
7、明王朝的水師艦隊(鄭和七下西洋),艦隊規模、船隻大小、技術等等領先世界上百年;
8、清朝前期的強大,特別是康熙,康乾盛世,晚清的屈辱歷史;
9、近代的小日本。 答案補充 忘記了長城。
㈧ 「歷史可以原諒,但不可以忘卻,」是誰說的
歷史可以被原諒,但不可以被忘記是周恩來總理說的,中文版是南京大屠殺紀念年上,周恩來總理說的,「歷史,可以原諒,但是不可以忘卻。」南京大屠殺是侵華日軍公然違反國際條約和人類基本道德准則,是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無數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之一。
外文是法國歷史學家、記者伯納·布立賽也說過,「對歷史中的一些事情,我的態度一直是: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
(8)不容忘卻歷史有哪些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展開對中國全面大規模侵略。同年8月13日~11月12日日本侵略軍在上海及周邊地區展開淞滬會戰。戰役初期,日軍於上海久攻不下,但日軍進行戰役側翼機動,11月5日在杭州灣的全公亭、金山衛間登陸,中國軍隊陷入嚴峻形勢,戰局急轉直下。
1937年11月8日蔣中正下令全線撤退,四天後上海失守,淞滬會戰結束。上海被日本佔領後,日軍趁勢分三路急向南京進犯。中國方面就此開始准備在上海以西僅300餘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衛作戰,由於下達撤退命令過於倉促,後方國防工事交接發生失誤。
隨著日軍轟炸機的大范圍轟炸,撤退演變為大潰敗,使北路日軍主力一路順利到達南京。中華民國首都南京處於日軍的直接威脅之下。由於從上海的撤退組織的極其混亂,中國軍隊在上海至南京沿途未能組織起有效抵抗。
㈨ 查找關於抗日戰爭的資料,了解那段不能忘卻的歷史。50字左右!
中國抗日戰爭(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是20世紀中國反抗日本侵略的一場全面戰版爭,戰場主要在中權國大陸。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侵佔了中國東北。此後,日本又相繼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軍事事變,中國政府當時採取妥協的政策避免了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隨即全面爆發。在戰爭的最初幾年,中國得到了蘇聯的援助。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中國與美國和英國結成同盟共同對日本、德國、義大利三國軸心作戰,從這時起,中日戰爭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1945年8月9日,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加入對日作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戰後,中華民國作為二戰主要戰勝國之一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據估計,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到1945年9月日本投降,中國有3500萬人以上死傷,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達6000億美元。戰爭結束後不久,中國再次陷入國共內戰。
謝謝你了老師。
㈩ 我們不能遺忘!以歷史不容忘卻〞寫一篇演講稿45字左右
我們不能遺忘,歷史不容忘卻。
觀人知得失,觀史知興替。唯有尊重歷史,正史歷史,才能更好地規劃未來,引用經驗。如果忘卻歷史,忽視歷史,只會阻擋人類文明進步的車輪,阻塞未來新時代的發展。歷史是千年的財富,不容忘卻。歷史是百世的經驗,流韻幽長。
所以,我們不能遺忘,歷史不容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