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各位,幫忙介紹一本關於中國上古時期的書呀!!
書就沒有了,你自己到書店去找吧,要想了解多,惟有看史記.
一些資料: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基本上,無論是按照神話傳說,還是史書的記載,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於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對「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義。三皇有五說,五帝也有五說。
三皇
新疆岀土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媧圖:女媧執規,伏羲執矩。燧人、伏羲、神農
伏羲、女媧、神農
伏羲、祝融、神農
伏羲、神農、共工
伏羲、神農 、黃帝
最後一種說法由於《尚書》的影響力而得到推廣,伏羲、神農、黃帝成為中國最古的三位帝王。
此外,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後來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五帝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宓戲(伏羲)、神農、黃帝、堯、舜
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
少昊、顓頊、帝嚳、堯、舜
黃帝、少昊、顓頊、嚳、堯
其中第三種說法最為流行,意指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的天神,東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顓頊,中央黃帝。
另一種解釋為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五位聖王,以第一與第四種說法較為常見。
歷史
現在對於這一時期歷史的認識存在很多爭議,但是這一時期中國處於原始社會基本上是沒有爭議的。由於對這一歷史時期現存的資料大多和神話傳說糾纏在一起,許多事情很難判斷真偽。基於史料,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
最早黃河流域有一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這個部落大約活動於陝西中部地區,主要從事農業勞動。附近還有一個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雙方經常發生摩擦。兩大部落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並且結為聯盟。最後,黃帝又收復了周邊各個部落。漢族的主體華夏族就是由此產生的。現在的中國人稱自己是「炎黃子孫」也是來自於此。
干寶的《搜神記》《中國古代神話
故事》
《史記.五帝本紀
皇甫謐《帝王世紀》
《詩經》、《楚辭》。《穆天子傳》《淮南子》
《歸藏》
《黃帝說》
《汲家瑣語》
《穆天子傳》
《山海經》
B. 有關上古時期的史書
史書
古代史書指古籍中專門記載歷史的書。
史書的種類
我國的史書卷帙浩繁,種類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下列五種。
正史:以紀傳體、編年體的體例,記載帝王政績、王朝歷史,人物傳紀和經濟、軍事、文化、地理等諸方面情況的史書叫正史。如,通常所說的二十四史。除少數是個人著述(如司馬遷的《史記》)外,大部正史是由官修的。
雜史:只記載一事之始末,一時之見聞或一家之私記,是帶有掌故性的史書。
別史:主要指編年體、紀傳體之外,雜記歷代或一代史,實的史書;有時與雜史難以區分。
野史:有別於官撰正史的私家編寫的史書。
稗史:通常指記載閭巷風俗,民間瑣事及舊聞之類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類鈔》,近代人徐珂的《清稗類鈔》。有時也用來泛指「野史」。
史書的體例
紀傳體:紀傳體史書創始於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它以人物傳記為中心,用「本紀」敘述帝王;用「世家」記敘王侯封國和特殊人物;用「表」統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書」或「志」記載典章制度;用「列傳」記人物、民族及外國。歷代修正史都以此為典範。又如《漢書》。
編年體:編年體史書按年、月、日順序編寫,以年月為經,以事實為緯,如《左傳》、《資治通鑒》等都屬於這一類。
紀事本末體:創始於南宋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這種體裁的特點是以歷史事件為綱,重要史事分別列目,獨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順序編寫。
通史:連貫地記敘各個時代的史實的史書稱為通史,如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也可稱為通史。因為他記載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時代,歷時三千多年的史實。
斷代史:記載一朝一代歷史的史書稱為斷代史,創始於東漢班固的《漢書》。《二十四史》中除《史記》外,其餘都屬斷代史。
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如《戰國策》《三國志》。
另外,還有記載各種專門學科歷史的史書稱專史,如經濟史、思想史、文學史等。
古代史書的體裁
本紀,是按年月順序編寫的帝王簡史,以記載帝王的言行為中心,兼述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重大事件。
表,是用表格的形式,譜寫人物和事件。
書,是有關各種典章制度以及某些自然與社會現象的專編。
世家,用來記載王侯封國以及歷史上重要人物的活動。
列傳,主要是人物傳記。
C. 關於中國歷史的書(大全)
《史記》作者:司馬遷。《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專體史書,是中國歷史屬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上下五千年》作者:林漢達。其講述了中國的實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國發展史、重大歷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歷史讀物。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用現代語言寫出來,通俗易懂;
《中國通史》作者:呂思勉。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是民國時期發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國通史。《中國通史》上起遠古時代,下至作者寫作之年,是一本名副其實的中國通史。
D. 中國古代歷史著作都有哪些
《史記》,《三國志》,《資治通鑒》等等。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國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
《三國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為特殊的一部,因其過於簡略,沒有記載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沒有記載經濟、地理、職官、禮樂、律歷等的"志",不符合《史記》和《漢書》所確立下來的一般正史的規范。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E. 有關中國古代歷史的書籍
《史記》、《資治通鑒》、《三國志》、《左傳》、《後漢書》等。
1、《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2、《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3、《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國志》也是二十五史中最為特殊的一部,因為其過於簡略,沒有記載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沒有記載經濟、地理、職官、禮樂、律歷等的「志」,不符合《史記》和《漢書》所確立下來的一般正史的規范。
4、《左傳》
《春秋左氏傳》(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5、《後漢書》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史書
F. 記載中國歷史的書都有什麼
1、《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史書
G. 我要了解中國上古時期的歷史,應該讀什麼書
書就沒有了,你自己到書店去找吧,要想了解多,惟有看史記.
一些資料: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基本上,無論是按照神話傳說,還是史書的記載,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於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對「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義。三皇有五說,五帝也有五說。
三皇
新疆岀土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媧圖:女媧執規,伏羲執矩。燧人、伏羲、神農
伏羲、女媧、神農
伏羲、祝融、神農
伏羲、神農、共工
伏羲、神農 、黃帝
最後一種說法由於《尚書》的影響力而得到推廣,伏羲、神農、黃帝成為中國最古的三位帝王。
此外,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後來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五帝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宓戲(伏羲)、神農、黃帝、堯、舜
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
少昊、顓頊、帝嚳、堯、舜
黃帝、少昊、顓頊、嚳、堯
其中第三種說法最為流行,意指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的天神,東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顓頊,中央黃帝。
另一種解釋為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五位聖王,以第一與第四種說法較為常見。
歷史
現在對於這一時期歷史的認識存在很多爭議,但是這一時期中國處於原始社會基本上是沒有爭議的。由於對這一歷史時期現存的資料大多和神話傳說糾纏在一起,許多事情很難判斷真偽。基於史料,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
最早黃河流域有一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這個部落大約活動於陝西中部地區,主要從事農業勞動。附近還有一個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雙方經常發生摩擦。兩大部落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並且結為聯盟。最後,黃帝又收復了周邊各個部落。漢族的主體華夏族就是由此產生的。現在的中國人稱自己是「炎黃子孫」也是來自於此。
H. 想去研究中國上古時期的歷史,應該從哪入手,看什麼書
《易》、《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尚書》、《路史》、《紀年》、《山海經》!
中華民族有「三十萬年的民族根系、一萬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國家史」。舉世公認,中國是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的文字記載始於中古九朝第一朝弇茲朝晚期,距今約上萬年的文字文明記載由此開始。客觀地說:中國文字歷史有一萬多年,文字這是文明誕生的標志!
中國的朝代史總共分為,中國上古六朝:盤古朝、天皇朝、地皇朝、人皇朝、大巢朝、燧明朝,中國中古九朝:弇茲朝、伏羲女媧朝、神農朝、軒轅朝、少昊朝、顓頊朝、高辛朝、青陽朝、陶唐朝,中國下古十三朝: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漢朝、晉朝、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一、中國上古六朝(約400萬年前-約1萬5000年前):盤古朝、天皇朝、地皇朝、人皇朝、大巢朝、燧明朝。
盤古朝:君主盤古氏般瓠,遠古時期約400萬年前-約300萬年前,紀元為開天闢地元年。人民具有能辨識天地的能力,開創了天地陰陽文化,此朝人類已別獸類,具有立體辨識能力,以群體勞動為生存條件,並誕生了信仰。
天皇朝:君主天皇氏望獲,遠古時期約300萬年前-約170萬年前,紀元為天靈元年,發明了數字、天干、地支,開創了五行文化,使人們有了最早的年歷,發明了數字和工具。天皇朝為舊石器時代早期,婚姻為血緣群婚,用天然火。此朝人類為熟練使用工具勞動的能人。
地皇朝:君主地皇氏岳鑒,遠古時期約170萬年前-約70萬年前,紀元為地皇元年,古史記載地皇朝貢獻有三,一定三辰,二分晝夜,三有歲月,使人們有了時間概念,具有成熟的語言,地皇朝誕生了日歷和武術。
人皇朝:君主人皇氏愷胡洮,遠古時期約70萬年前-約20萬年前,紀元為九皇元年,以九條河流劃分了九大行政區域,這是九州最早的由來,誕生了以樹皮為材料製作的原始華服。人皇朝誕生了以《九頭紀》為首的最早的非文字史書以及大量原始城鎮和樹皮衣服。
大巢朝:君主有巢氏巢居,遠古時期約20萬年-約5萬年前,紀元為巢皇元年,大巢朝為舊石器時期的中期,為母系社會時期,男子以打獵和捕魚為主,女子以採集野菜和挖掘塊根為主,禁止同族同輩男女通婚,群婚。誕生了以獸皮為材料製作的原始華服。
燧明朝:君主燧人氏燧允婼,遠古時期約5萬年前-約1萬5000年前,紀元為燧皇元年,燧明朝有十大發明(後期包含弇茲朝):一是木石取火,二是扶木紀歷,三是結繩記事,四是圖騰徽銘,五是榑木陽歷,六是河圖洛書,七是陶符文字,八是八索圭表,九是太極渦旋,十是天道文明。
二、中國中古九朝(約1萬5000年前-約公元前2071年):弇茲朝、伏羲女媧朝、神農朝、軒轅朝、少昊朝、顓頊朝、高辛朝、青陽朝、陶唐朝。
弇茲朝:君主織女氏風織女,約1萬5000年前-公元前7724年,紀元為女帝元年,以鳳為圖騰,弇茲朝與燧明朝一起研創了十大發明,誕生了以薴麻為材料製作的原始華服。婚姻制度禁止人與獸通婚,始建「人道」的血緣婚姻制度。有文字元號記載始於弇茲朝末期,距今約上萬年的文字文明記載由此開始。
伏羲女媧朝:第一任君主青帝風伏羲,立都陳倉城,公元前7724年-公元前5008年,紀元為羅奉元年。第二任君主鳳女媧,紀元為女皇元年,以青龍和白蛇為圖騰,立朝78位帝王。施行以女人為主體的對偶婚姻,首創一夫一妻婚姻,開婚姻法之先。創造八卦,「龍」圖騰,誕生了蠶絲華服。
神農朝:君主炎帝姜魁隗,公元前5008年-公元前4405年,紀元魁隗元年,以羊為圖騰(麒麟)。此朝階級出現了,首次出現了負責保衛工作的宮廷禁衛軍和部落自衛軍,並誕生了棉毛華服。此朝人類政治文明顯著成熟。
軒轅朝:君主黃帝姬邦卉,公元前4513年-公元前4053年,紀元帝芒元年,立朝前以熊為圖騰,立朝後以黃龍為圖騰,軒轅朝發展了薴麻、蠶絲、棉毛華服的基礎上第一次誕生了古典華服制度,並為普及這種衣冠服飾制度而四處征戰那些身著獸皮、樹皮甚至不要臉皮的人,征服一詞首次出現在軒轅朝。
少昊朝:君主白帝已鷙,公元前4053年-公元前3790年,紀元鳳凰元年,以白鳳和赤凰為少昊朝的圖騰,鳳凰白帝已鷙總管百鳥(百鳥即百官),此朝人類經濟文明顯著成熟。少昊朝第一次誕生了用蠶絲包裹鳥的羽毛的羽絨華服。
顓頊朝:君主黑帝姬乾荒,公元前3790年-公元前3380年,紀元高陽元年,以黑龍和玄鳳為顓頊朝的圖騰,此朝宗教意識領域出現「九黎亂德」故顓頊朝進行了宗教改革,加速了社會分化,巫師階層出現,神權成為特權,宗教信仰規范化,促進了社會進步。
高辛朝:君主帝嚳姬俊,公元前3380年-公元前2799年,紀元帝嚳元年,以青龍和赤鳳為高辛朝的圖騰,帝嚳政權時期中國的農業、漁牧業、手工業已經比較發達,社會活動的分工也日益明顯,社會上家奴的大量出現,為向奴隸制社會過渡奠定了基礎,此朝人類科技文明顯著成熟。
青陽朝:君主帝摯姜角,公元前2799年-公元前2357年,紀元帝摯元年(癸巳年),以蒼鳳(青鸞)為青陽朝的圖騰,公元前2800年前後,海水在逐漸回落時突然反彈,海水迅速向內陸推進,華東除了山地和丘陵外全被洪水吞沒。帝摯組織抗洪救災,有計劃地向丘陵和山地轉移,重新劃分氏族領地,正式建立青陽朝成為天下共主。
陶唐朝:君主帝堯伊祁放勛,公元前2357年-公元前2071年,紀元帝堯元年,以赤龍為陶唐朝的圖騰,開創禪讓制;設立誹謗木;治理水患;頒授農耕時令;制定四時成歲。末代帝堯舜帝派大禹成功治理水患,此朝人類制度文明顯著成熟。
三、中國下古十三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1912年):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漢朝、晉朝、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漢朝、晉朝為復興朝代史,南北朝為亡國朝代史,隋朝、唐朝、宋朝為復興朝代史,元朝為亡國朝代史,明朝為復興朝代史,清朝算單獨的中緣朝代史。復興朝代史和亡國朝代史的區別標准就是看是不是以華夏衣冠為正朔和以中華漢民族為執政主體。附華服歷史:1、原始華服一(人皇朝,樹皮),原始華服二(大巢朝,獸皮),原始華服三(弇茲朝,薴麻)。2、古典華服一(伏羲女媧朝,蠶絲),古典華服二(神農朝,棉毛),古典華服三(軒轅朝,真絲)。3、禮儀華服(周王朝,綢布)。4、現代華服(共和國,纖維)。
中國上古六朝為皇朝史,中古九朝為帝朝史,下古十三朝為王朝史。至於近古就是共和國史,也就是近現代史!所謂的中外史,其實上古、中古都是一家,是到了下古時才有中外之說。到了近現代,中國學西方史,西方學中國史,才有了外國史這一說。(上下五千年:中國文字歷史有一萬多年,上5000年為獨立史,下5000年為聯盟史。)
—————————賞花賞爾賞音樂,算天算地算人間。手握九爻演萬物,腳踏大道弄無限!
I. 涉及上古歷史的書籍有哪些
我也想知道更多,包括失佚的書籍。
我知道的有:《黃帝經》(包括《黃帝內經》、《黃帝外經》)、
《黃帝四經》(包括《經法》、《十六經》、《稱》、《道原》四篇)、
《歸藏》、《連山》、《周易》(包括經、傳兩部分)、
《太公》(包括《太公金匱》、《太公陰謀》、《太公六韜》)、
還有一個《陰符》,沒有定論,有說太公陰符,有說黃帝陰符經,還有說後世所寫。另有《詩經》
後面的是夏、商、周時期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