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重慶歷史上屬於哪個國家

重慶歷史上屬於哪個國家

發布時間:2021-03-13 14:42:59

1. 重慶在歷史上做過一個國家的正式首都嗎

在抗戰時期做過陪都
陪都,是指首都以外另設的副都,也稱為輔都,陪都一般和首都一起被稱為「兩京」,其制度稱為兩京制度或者兩京制、陪都制度等。
陪都劃分十大類型為兩京制、多京制、軍鎮型、留都型、聖都型、守望型、霸府型、市集型、未就型等。是中國在政治制度上的重大創舉,都城的設置,基於地緣政治、尤其軍事防禦的考慮,陪都是補充首都的缺失,形成互相協調,各有側重的格局。陪都發揮著呼應、補充、配合等輔助性作用,處於副核心地位。
不過如果真正要作為首都可能也是成都
成都地處四川盆地,土地豐饒的天府之國,自古都是衣食無憂之地,吃飯有老天爺保佑,境內地勢平坦、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農業發達、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所以成都人追求安逸、懂得生活的特點是自古而來、有深厚積淀的。
重慶自然環境則恰恰相反。重慶兩江交匯,崇山峻嶺,沒什麼農業基礎,自然條件幾乎不適合人類生存,形成了特殊的碼頭文化,靠力氣吃飯是主要的價值觀,這些主要體現在重慶人身上的特點是:吃苦耐勞、敢闖敢拼,同時脾氣火爆、直來直去,讓人感到親切。

2. 重慶在宋代歷史上屬於哪個國家

哲宗沒有留下子嗣,死後由他弟弟趙佶即位,是為宋徽宗。徽宗專好享樂,對朝政毫無興趣。徽宗自幼愛好筆墨、丹青、騎馬等。趙佶的生活糜爛,喜好逛青樓。還大興土木,聽信道士所言,在開封東北角修建萬歲山,後改名為艮岳。艮岳方圓十餘里,其中有芙蓉池、慈溪等勝地。裡面亭台樓閣、飛禽走獸應有盡有。徽宗還在蘇州設立應奉局,專門在東南搜刮奇石,是為花石綱,引得民怨沸騰。 徽宗不理朝政,政務都交給以蔡京為首的六賊。蔡京以恢復新法為名大興黨禁,排斥異己。蔡京即位次日,就下達了一個禁止元佑法的詔書。此即謂元佑奸黨案。正直的大臣因此全被排斥出政治中心。徽宗本人好大喜功,當他看到遼國被金國進攻後,便於重和元年春,派遣使節馬政自登州渡海至金。雙方商議兩國共同攻遼,北宋負責攻打遼的南京和西京。滅遼後,燕雲之地歸宋,過去宋朝給遼國的歲幣改繳金國。此即為海上之盟。但宋朝軍隊卻被打得大敗。最後金兵掠去燕京的人口,並剋扣營、平、灤三州。宣和七年,金兵分兩路南下攻宋。趙佶嚇得立刻傳位其子欽宗。欽宗患得患失,在戰和之間舉棋不定。後來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啟用李綱來保衛東京。雖然一度取得了勝利,但是金朝並未死心,二度南下。靖康元年九月,太原淪陷。十一月,開封外城淪陷,金軍逼迫欽宗前去議和。閏十一月卅日,欽宗被迫前去金營議和,三日後返回。金人要求索要大量金銀。欽宗因此大肆搜刮開封城內財物。開封城被金軍圍困,城內疫病流行,餓死病死者不在少數。靖康二年二月六日,徽、欽二帝被廢,貶為庶人。七日,徽宗被迫前往金營。金朝另立張邦昌,建立一個名為「大楚」的傀儡政權。徽欽二宗被金人掠到五國城,史稱「靖康之變」。徽宗被封為昏德公,欽宗被封為重昏候。最後兩人客死異鄉五國城。 盡管徽宗在朝政上毫無建樹,但無庸質疑,他在書畫上的造詣無與倫比。徽宗的書法和繪畫都在中國藝術史上有重要地位。徽宗獨創瘦金體,並重視書畫事業。翰林書畫院的地位大幅提高,著名畫家,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就是其提拔。就連其子趙構也受到薰陶,成為傑出書法家。 與此同時,農民起義風起雲涌。早在宋徽宗即位之初,都城附近的河南府(今洛陽市)地區,有些地方已經「賊盜公行,殺人無忌」(《說論集》卷三《上徽宗奏論永安縣強盜》),建中靖國(1101年)後,京東、河北、河東、荊湖、兩浙、福建等地,都相繼爆發了農民起義,少者數十人,多者數百人、數千人,他們「白晝出到,吏畏不敢問」(《宋史·石公弼傳》)。宣和(1 119年)以後,爆發農民起義的地區更廣,次數更多,規模也更大了。兩浙等地有方臘、呂師囊、仇道人、陸行兒等的起義,起義軍人數多達百萬,京東等地則有宋江、賈進、張仙等的起義,眾至數十萬;河北等地有高托山、張迪等的起義;京哉、京… 名人名將有李綱,種師道等北宋末年名將種師道種師道 (1051~1126) 中國北宋末年名將。字彝叔,洛陽人。以蔭補三班奉職,後知德順軍。政和六年(1116),晉升為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知渭州(今甘肅平涼)。八年,徽宗命其率軍修築席葦平城,城未就而夏軍驟至。他佯示與夏軍決戰,暗派偏將曲充率軍出夏軍側翼,揚言宋援軍至,乘夏軍猶疑之際,命部將楊可世率部出其後,姚平仲率精騎急擊之,大敗夏軍。靖康元年(1126)金軍大舉南下,宋廷令種師道為京畿、河北制置使,率部 1.5萬人往東京(今開封)增援。種師道進至洛陽,聞金軍已臨東京城下,遂用疑兵計,號稱百萬大軍,張旗擊鼓而進,急至汴水南。金軍不知虛實,移寨自固。種師道至京,朝廷已與金朝議和。金軍回師時,他建議乘其半渡擊之,欽宗不許。金軍撤退後,被命為河北、河東宣撫使出屯滑州(今河南滑縣)。他建議朝廷屯兵於滄(今河北滄縣)、衛(今河南汲縣)一線,防止金軍再次進攻。宋廷以為金軍初退,不宜勞師,沒有採納。不久金軍又大舉進攻,他請欽宗暫避長安(今西安)。朝廷以為種師道怯敵,將其召還。同年十月卒。 (來源:) 種氏名將——種師道知兵有謀卻敵虜 ——宋代名將種師道種師道(「種」讀ch6ng),字彝叔,洛陽人。生於宋仁宗皇佑三年(1051年),卒於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是北宋末年著名的將領。種氏三代為西北名將,他『的祖父種世衡即為鎮守西夏的將領。種師道初任文職,因有謀略,後改武職,抵禦西夏有功,成為名將。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奉詔任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金,深得百姓擁戴,親切地稱他為「老種」。京師解圍即被解除兵權。而後京師失守,不久種師道病逝。種師道幼年,拜思想家、哲學家張載為師。他本人以儒為主,兼融道、法。步人仕途,首任熙州(今甘肅狄道)推官,後為原州(今寧夏固原)通判及秦鳳路(即陝西路,治京兆,即陝西長安)常平等職。後來因事冒犯奸相蔡京,妄加「詆毀先烈」的罪名,沒入黨籍,屏廢十年。而後,由於種師道是將門之後,又被起用為忠州(今四川忠縣)刺史、涇原(今寧夏涇源)都鈴轄、統領懷德軍,駐軍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邊防線上。從此種師道由地方行政長官轉為率兵的將領。西夏起兵,虎視中原,宋徽宗命太師童貫率軍征討。童貫,看上去威風凜凜,實際上虛張聲勢。徽宗不放心,又召種師道詢問策略,種師道答曰:「西夏入侵中原,我們可以反擊;但是我們討伐西夏,實在難於取勝。輕舉妄動,惹事生非不是上策。」宋徽宗把種師道的意見轉告童貫,童貫哪裡肯聽!還想從內地挑選弓箭手充實新拓邊塞。宋徽宗看出童貫確實在惹是生非,便再次征詢種師道的意見。種師道很有見解地說:「我擔心內地調兵尚未成功,邊防可憂之事已經發生。」徽宗覺得很有道理,便賜給他金帶將軍服,誇獎他說:「師道是我親自提撥的將才」。種師道也榮升為提舉秦鳳弓箭手、時五路並置官。童貫知道後心裡很不高興,種師道聽說後便不敢接此重任。宋徽宗又改任他為崇福宮提舉,接著又改任西安(今甘肅海原)知州。此後,種師道在童貫手下任都統制(領兵統帥,兵罷則省,宋制,出兵拜帥,賜予帥印;兵罷收回帥印,取消兵權),拜保靜軍節度使。童貫再次策劃伐遼。當時遼國正被女真族搔擾,而且步步逼近。種師道勸阻童貫說:「打個比方,我們的鄰居家有一夥強盜正在搶劫財物,我們不去救助,反而乘人之危,也加入強盜隊伍,插手搶劫,實非正義之師所為」。童貫不以為然,堅持伐遼。而遼軍早有準備,鼓噪而來,勢如破竹,銳不可擋。幸虧種師道事先備有巨梃,才避免了一場大的慘敗。不久,遼派使者人宋謀求議和,共同對付女真。種師道建議童貫答應遼使的要求,童貫不僅不聽,還私奏種師道通敵。奸相王黼不辨真假,勃然大怒,立即將種師道削職,由當時任河陽三城(河陽,今河南孟州;三城:南城、北城、中彈城)節度使的劉延慶取代。直到劉延慶後來遭到慘敗,宋徽宗才想起他「親自提撥的將才」這句話,於是又起用種師道為憲州(今山西靜樂南)刺史,知環州(今甘肅環縣),恢復了種師道保靜軍(今寧夏靈武西北)節度使的職務。徽宗宣和八年(1126年)初春,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北宋京城開封。膽小如鼠、媚骨十足的宋徽宗見兵臨城下,便慌了手腳,在童貫等人簇擁下逃命。繼承皇位的宋欽宗(改元靖康)戰戰兢兢惶惶不可終日,在寒風敗草,枯木冰花和一片肅殺的氣氛中等待著各路勤王軍隊的到來。種師道率西路勁旅奉詔日夜兼程。行至西京洛陽,便知金兵屯於開封城下。幕僚們建議:「金兵兇猛,我部可暫時駐扎汜水(今河南汜水西北),以保萬全」。種師道說:「駐扎汜水,正說明我們兵寡,無勇無謀;勇往直前,卻讓金兵揣測不透,難料虛實。再者,京城得知援兵將至,會士氣大振,我部豈能憂敵!我們不僅要前進,還要大造輿論,搞得沸沸揚揚,勢如破竹。」部隊繼續前進,沿途散發傳單(揭榜),聲稱「種少保領兵百萬而來」,直抵開封城西。金兵見西路大軍由種師道率領,氣勢洶洶,如同潮水一般而來,便稍稍北撤,不敢輕舉妄動。種師道領兵到了開封,宋欽宗派尚書右丞李綱迎接並犒勞將士們。種師道人見欽宗,欽宗問:「金兵大軍壓境,卿對眼前國事如何看法?」種師道回答說:「金人不懂兵法,孤軍深入是在送死,豈能讓他白白回家!」欽宗說:「我已決心議和,還是向金人妥協為好」。種師道聽了大吃一驚,』心想「議和」、「妥協」其實就是投降,但他不敢說出口,鎮定一會之後答道:「我是一名軍人,我的職責就是保衛大宋江山社稷和陛下,其它的我全然不知。欽宗聽後,覺得甚合心意,使授種師道為檢校少傅、同知樞密院京畿、河北、河東宣撫使,統率各路勤王大軍,實際上就是當時的兵馬大元帥。各路大軍到了開封,唯種師道的弟弟種師中將軍所率重兵因路途遙遠難行尚未到達。種師道原以為待各路勤王部隊到齊後共商對策以克敵制勝。不料,熙河(今甘肅境)領兵姚仲平(又作平仲)到京後,立即提出「和,不必戰;戰,應從速」的主張,並得到兵部侍郎李綱的贊同。種師道用兵老練持重,他以為「不和即戰,不戰即和」是偏激的急躁冒進。然而欽宗更是急不可耐,屢屢督促種師道出戰。種師道一再講明原因利害,待種師中領兵抵京,集中優勢兵力出戰不遲。可是欽宗決計立即襲擊金人兵營,由於金兵早有防備,結果宋軍大敗。當時北宋王朝,文有李綱,武有種師道,如果君臣齊心,上下團結,是完全可以抗拒金兵的。然而君昏臣奸,江河日下,搖搖欲墜的北宋王朝已是瀕臨絕境。宋軍大敗之後,種師道以為還可以收拾殘局,上奏欽宗和宰相李邦彥說:「今日雖敗,明晚再襲,出其不意,金兵定然難防」。欽宗默默不語,李邦彥堅決反對,並主張立即向金人割地投降,還策動欽宗解除了李綱的職務。宋欽宗和李邦彥的投降舉措,激起京城軍民的怒潮,一致要求罷免李邦彥,起用主戰派李綱,軍權由種師道掌管。欽宗被迫恢復李綱的職務。軍民齊呼:「我們要李綱,要種大人,不要李邦彥!」種將軍趕到軍民中間,熱烈、壯觀的情景使種師道掉下了熱淚。李綱、種師道立即下令:凡英勇殺敵者,皆予重賞!金兵迫於軍民的激憤,又看到李綱、種師道掌權,文武伺心,才下令撤軍。東京軍民保衛戰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的篇章。金兵北撤,種師道以為應該是乘勝追擊的大好機會,可以在金兵渡黃河的混亂時機聚殲,然而欽宗擔心金兵卷土重來,再次招惹禍端,因而他不但不聽種將軍的意見,反而再次收回種將軍的帥印。御史中丞許翰奏請欽宗不可撤掉種師道的軍權。欽宗則以為「師道年邁,將以何用?」並命許翰去看望種師道。許翰見了將軍,說明來意。種師道看到國家存亡之秋,針對形勢分析了雙方軍情,談了自己的意見,他以為:「我眾敵寡,我軍可以扼守要道,分兵結營,斷其糧道,大可獲勝。」許翰聽了,以為老將軍思路敏捷,智慧清晰,並未衰老。正當此時,金兵南下,欽宗無奈只得起用種師道,把他派往前線抵禦金兵。種師道以國家安危為重,不顧年邁,接受了欽宗的任命,悅快地走馬上任。行前,他上書欽宗,請求朝廷准許集中優勢兵力破敵,調遣關中、河北、河東各路兵馬,沿著滄(今河北滄州)、衛(今河南濮陽)、孟(今河南孟州)、滑(今河南偃師)一線設防,以防金兵。但是滿朝無識之徒和庸碌之輩,以為金兵已退,何必興師動眾。種師道的正確建議因此未被採納,領無設防之兵,打無准備之仗,是難於獲勝的。正當種師道左右為難之時,傳來噩耗,他的弟弟種師中將軍戰死在榆次(今屬山西省)。太原被金兵攻陷後,欽宗又命種師道巡視邊防。種師道估計金兵將大舉進攻東京,急忙上疏請欽宗赴長安避風,而朝臣輿論則說種師道膽小怕事,於是又被欽宗召回東京。種將軍一路風塵,加之精神鬱郁而身染重病。到京不久便與世長辭,享年七十六歲。由於北宋王朝皇帝昏庸,宰輔奸佞,每在關鍵時刻不採納種師道的建議,不接納種師道進諫。種師道去世不久,當年十一月金人渡過黃河南下。欽宗詔康王(趙構)與金議和。閏十一月,金兵圍東京。詔河北守臣盡起軍民入援,結果無濟與事,月末金兵陷京師。北宋百官軍隊亂作一團,康王在相州(今河南安陽)開大元帥府,大索京城金帛,並割地兩河予金。這時在滄州為臣虜的欽宗頓足追悔地說:「因為不聽種將軍的話,才落得如此的可悲下場。」說罷便跪倒在金兵面前。宋朝名臣李綱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紀,福建邵武人,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進士。歷官太常少卿。宋欽宗時,授兵部侍郎、尚書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時,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團結軍民,擊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為相,曾力圖革新內政,僅七十五天即遭罷免。紹興二年(1132),復起用為湖南宣撫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罷。多次上疏,陳抗金大計,均未被採納。後抑鬱而死。宋代著名愛國民族英雄,能詩文,寫有不少愛國篇章。亦能詞,其詠史之作,形象鮮明生動,風格沉雄勁健。代表作為《六幺令》、《水調歌頭》([一]、[三]、[六])、《水龍吟》(三)、《永遇樂》、《江城子》([二]、[七])、《念奴嬌》([一]、[三])、《雨霖鈴》、《喜遷鶯》(三)、《望江南》([一]、[五]、[十])等。其中《六幺令》以江煙水雲歌月以及玉樹疏鍾古寺高樓等背景映襯詞人「六代興亡如夢,苒苒驚時月」之感古傷今之情懷和「縱使歲寒途遠,此志應難奪」之堅韌不拔之操守,讀來令人肅然起敬。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傳信錄》、《梁溪詞》 政和二年(1112)進士及第。五年,任監察御史兼權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議論朝政過失,被罷去諫官職事。宣和元年(1119),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內憂外患問題,被宋徽宗趙佶認為議論不合時宜,謫監南劍州沙縣稅務。 宣和七年七月,李綱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兩路攻宋,完顏宗望(斡離不)所率東路軍直逼宋都開封。 在宋廷一派慌亂情況下,李綱向宋徽宗提出了傳位給太子趙桓,以號召軍民抗金的建議。趙桓(宋欽宗)即位後,升李綱為尚書右丞,就任親征行營使,負責開封的防禦。他率領開封軍民及時完成防禦部署,親自登城督戰,擊退金兵。金帥完顏宗望見開封難以強攻,轉而施行誘降之計,宋廷彌漫了屈辱投降的氣氛。李綱因堅決反對向金割地求和,被宋欽宗罷官。由於開封軍民憤怒示威,迫使宋欽宗收回成命,李綱才又被起用。完顏宗望因無力攻破開封,在宋廷答應割讓河北三鎮之後,遂於靖康元年(1126)二月撤兵。開封守衛戰在李綱組織下獲得勝利。 金兵撤離之後,李綱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誣陷。靖康元年五月,宋廷強令李綱出任河東、河北宣撫使,驅趕他出朝。李綱就任後,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撫使徒具空名,無節制軍隊之權。李綱被迫於九月辭職,旋又被加上「專主戰議,喪師費財」的罪名,先責建昌軍(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謫夔州(今四川奉節白帝城)。 李綱被貶不久,金兵再次兩路南下圍攻開封。宋欽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綱,任命他為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府事,但已無濟於事。當李綱在長沙得知此命時,北宋已經滅亡。 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為利用李綱的聲望,起用他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右相)。其時,李綱正在赴開封途中,接到任命,便趕到南京,竭盡思慮,為高宗籌劃重整朝綱,組織抗金,並同高宗周圍的汪伯彥、黃潛善等投降派展開尖銳斗爭。他反對投降,主張「一切罷和議」,嚴懲張邦昌及其他為金兵效勞的宋朝官員,以勵上節。為加強抗金斗爭的力量,他推薦堅決抗戰的老臣宗澤出任東京留守,去開封整修防禦設施;又力主設置河北招撫司和河東經制司,支持兩河軍民的抗金斗爭,並推薦張所和傅亮分別任河北招撫使、河東經制副使。他還針對北宋以來軍政腐敗,賞罰不明等情況,頒布了新軍制二十一條,著手整頓軍政,並建議在沿江、沿淮、沿河建置帥府,實行縱深防禦。 李綱整頓軍政的設施,有助於宋朝廷支撐局面,尚能為宋高宗所接受。然而,他主張堅決抗金及反對投降活動,卻為宋高宗及汪伯彥、黃潛善所不容。因此,他們又設法驅逐李綱。首先,調李綱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左相),另委黃潛善接任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以牽制李綱。接著,又罷免張所、傅亮,撤銷河北招撫司及河東經制司,蓄意破壞李綱的抗金部署,迫使李綱辭職。李綱任宰相僅七十五天,就被驅逐出朝,不久貶鄂州(今湖北武漢市武昌),繼又流放到海南島的萬安軍(今廣東儋縣東南)。直到建炎三年(1129)底才獲自由。 建炎四年,李綱回到邵武居住。此後,於紹興二年(1132)二月至紹興三年,任荊湖廣南路宣撫使,兼知潭州(後改湖南安撫使),又於紹興五年十月至七年十一月任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他雖然被排斥在外,但一直關心國事,一再上疏陳述政見,繼續反對屈辱投降,支持岳飛抗金斗爭。紹興十年正月卒。 而北宋末年的名風名俗的生動再現是《清明上河圖》 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通過這幅畫,我們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總之,《清明上河圖》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清明上河圖》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橋和橋頭大街的街面組成。粗粗一看,人頭攢動,雜亂無章;細細一瞧,這些人是不同行業的人,從事著各種活動。大橋西側有一些攤販和許多遊客。貨攤上擺有刀、剪、雜貨。有賣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許多遊客憑著橋側的欄桿,或指指點點,或在觀看河中往來的船隻。大橋中間的人行道上,是一條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轎的,有騎馬的,有挑擔的,有趕毛驢運貨的,有推獨輪車的……大橋南面和大街相連。街道兩邊是茶樓,酒館,當鋪,作坊。街道兩旁的空地上還有不少張著大傘的小商販。街道向東西兩邊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較寧靜的郊區,可是街上還是行人不斷:有挑擔趕路的,有駕牛車送貨的,有趕著毛驢拉貨車的,有駐足觀賞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來往船隻很多,可謂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有的停泊在碼頭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駛。有的大船由於負載過重,船主雇了很多纖夫在拉船行進。有隻載貨的大船已駛進大橋下面,很快就要穿過橋洞了。這時,這只大船上的船夫顯得十分忙亂。有的站在船篷頂上,落下風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勁撐篙;有的用長篙頂住橋洞的洞頂,使船順水勢安全通過。這一緊張場面,引起了橋上遊客和鄰近船夫的關注,他們站在一旁吶喊助威。《清明上河圖》將汴河上繁忙、緊張的運輸場面,描繪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畫作的生活氣息。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 汴河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商業交通要道,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煙稠密,糧船雲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飯鋪進餐的。還有"王家紙馬店",是掃墓賣祭品的,河裡船隻往來,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虹橋。有一隻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梁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桿,以便船隻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象在大聲吆喝著什麼。船里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這里是名聞遐邇的虹橋碼頭區,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名副其實地是一個水陸交通的會合點。 後段,熱鬧的市區街道: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葯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綵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有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繪色繪形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總計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橋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描寫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現實主義的風俗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 .

3. 古代重慶曾是以下哪個國家的國都:

歷史上,重慶曾為巴國之都、大夏國國都、抗戰時期的陪都,人稱「三都」之地。
B

4. 七國爭霸時,重慶屬於哪個國家

據我從重慶歷史那書上看的話,那時叫巴國或者是巴郡。最有可能是秦國。
「周慎靚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張儀帶兵滅巴之後,屯兵江州,築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區長江、嘉陵江匯合處朝天門附近。是為史載重慶建城之始。後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巴郡為其一。」據《華陽國志》記載,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張儀滅巴,城江州」。這就是說,張儀曾下令築江州(今重慶市渝中區)城。

願能幫助到你,望採納。謝謝

5. 重慶歷史上屬於哪些王國

夏商時期,三峽地區是中國主要岩鹽產區,由於鹽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貨之一,由此在巫山地區催生了早期的巴國文明。
先秦時期,諸侯國巴國先後在枳(今重慶涪陵區)、江州(今重慶渝中區)、墊江(今重慶合川區)建都。周莊王八年(前689年),巴國與楚國激戰於那處(今湖北省荊門市東南),雙方相持數月,巴人不敵而歸。巴楚之戰時斷時續,幾乎貫穿整個巴史。
周慎靚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張儀帶兵滅巴之後,屯兵江州,築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區長江、嘉陵江匯合處朝天門附近。是為史載重慶建城之始。秦朝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巴郡為其一。

漢朝時候巴郡稱江州,為益州刺史部所管轄。漢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岑彭由江州入蜀平定公孫述。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劉璋分置永寧郡,治江州。漢獻帝建安六年(201年)復為巴郡。漢獻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諸葛亮由江州入蜀平定益州。
三國時期,蜀漢李嚴在江州築大城。晉朝改永寧郡為巴都郡。晉桓溫討伐李勢,朱齡石平定譙縱,皆由江州入蜀。南朝宋齊復為巴郡,郡治皆為江州。南朝梁元帝太清四年(550年),武陵王蕭紀於巴郡置楚州,西魏文帝大統十七年(551年)改為巴州,北周閔帝元年(557年)又改楚州。魏晉南北朝時期,巴郡先後是荊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個轄區。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廢郡,以渝水(嘉陵江古稱)繞城,改楚州為渝州,治巴縣。這是重慶簡稱渝的來歷。隋煬帝大業初年,州廢,復為巴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為渝州,唐玄宗天寶初改南平郡,唐肅宗乾元初復為渝州。唐代延續渝州之稱,為劍南道轄地。
宋代時,屬夔州路管轄,崇寧元年(1102年),因趙諗謀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變」之意,改渝州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後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而得名。
宋朝末期,蒙古軍隊大舉南侵,先後攻陷閬中、德陽、資中、遂寧等多個四川重鎮。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夏,四川成都已危在旦夕,10月,蒙軍為堵截從重慶救援四川成都的援軍,在重慶合川打響釣魚城之戰(或稱釣魚城保衛戰)。在戰斗中被稱為「上帝之鞭」的蒙古大汗蒙哥(元憲宗)被流彈擊中身亡,此後歐亞各戰場蒙古眾王回師爭奪汗位,使得宋王朝延續20年,甚至改變了歐亞戰場的格局。

南宋景定二年,蒙古中統二年(1261年),蒙軍攻破四川,宋軍退守重慶,彭大雅出任重慶知府。為防禦之需,彭大雅竭盡全力拓修重慶城,向北擴至嘉陵江邊,向西擴至今臨江門、通遠門一線,范圍大致比李嚴擴建的江州城擴大了兩倍,奠定了此後直至明清重慶古城的大致格局。南宋景炎三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正月,重慶被蒙古軍隊攻破,入城時蒙軍遭到激烈抵抗,後蒙軍在重慶大肆屠殺。而合川釣魚城直到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才被佔領。[6] 釣魚城保衛戰長逾36年,寫下了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以弱勝強的戰例,因此被歐洲人譽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80年)立重慶路總管府,管轄四川南道宣慰司,隸屬於四川行省。
元順宗至正二十年(1360年),農民起義軍領袖明玉珍建都於此,國號「大夏」,轄今重慶、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平夏,復改為重慶府,隸屬於四川布政使司,轄2州、11縣、1廳,包括巴縣、江津、長壽、永川、榮昌、綦江、南川、合州、涪州、銅梁、大足、璧山、定遠、江北廳。
明清時期設川東道,管轄巴縣、江津縣、長壽縣、城口縣、綦江縣、南川縣、永川縣、榮昌縣、銅梁縣、大足縣、璧山縣、武勝縣、合川縣、江北縣、奉節縣、巫溪縣、巫山縣、雲陽縣、萬縣、開縣、達縣、宣漢縣、開江縣、渠縣、大竹縣、萬源縣、忠縣、酆都縣、墊江縣、梁山縣(今梁平縣)、酉陽縣、秀山縣、黔江縣、彭水縣、石砫縣、涪陵縣等36縣。

6. 春秋和戰國時期,重慶屬於哪個國家

公元前316年秦滅巴蜀,巴蜀便屬於秦國。 這與秦朝時巴蜀屬秦的巴郡、蜀郡是兩回事。春秋時期,重慶大多還是屬於巴蜀之地的少數民族,如果說國家的話與蔡和楚可能會有交集,戰國時期重慶只有東北小部分屬於秦國,大部屬於楚國。

傳說在殷末巴和蜀都曾參加了周武王伐紂的戰爭。武王克殷後曾封宗姬於巴,爵之以子,大概建國在漢水中游。巴在春秋時和鄰近的鄾﹑鄧﹑申﹑楚等國都有交往和楚還有婚姻關系。但後來也被楚所並為楚漢中郡。在原四川涪陵地區當時還有一個枳巴,戰國後期滅於楚。秦在滅蜀國之後,隨後也滅掉建都巴西郡的巴國。



(6)重慶歷史上屬於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夏商時期,三峽地區是全國主要岩鹽產區,由於鹽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貨之一,由此在巫山地區催生了早期的巴國文明。先秦時期,諸侯國巴國先後在枳(今重慶涪陵區)、江州(今重慶渝中區)、墊江(今重慶合川區)建都。

周莊王八年(前689年),巴國與楚國激戰於那處,雙方相持數月,巴人不敵而歸。巴楚之戰時斷時續,幾乎貫穿整個巴史。周慎靚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張儀帶兵滅巴之後,屯兵江州,築巴郡城,城址在今渝中區長江、嘉陵江匯合處朝天門附近。是為史載重慶建城之始。後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巴郡為其一。

7. 戰國時重慶屬於哪個國家

這里指戰國么:前期是楚國,後來割給秦國!在春秋是巴國!

8. 重慶三國時期是叫什麼國

蜀國。

初平元年(190年),巴郡三分,永寧郡治江州,固陵郡治魚復(今奉節),巴郡治閬中。建安六年(201年)復永寧郡為巴郡,固陵郡為巴東郡,巴郡為巴西郡。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諸葛亮經由江州平定益州。蜀漢章武二年(222年),劉備在巴東郡白帝城(今奉節)託孤。李嚴在江州築大城。

(8)重慶歷史上屬於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是「紅岩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抗戰時期為國民政府陪都。

巴渝文化是長江上游最富有鮮明個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於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國在歷史的發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間,大自然的熏陶、險惡的環境,練就一種頑強、堅韌和剽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戰而稱。

9. 介紹重慶的歷史

遠在兩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片土地上就出現了人類的生息繁衍活動,到新石器時代,已有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別居住著夷、濮、苴等民族。

約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時期,以四川東部湖北西部為中心地帶的大片地區,已形成一個的奴隸制部族聯盟,統稱巴。

秦滅巴國,置巴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巴郡為其一。漢朝時候巴郡稱江州,為益州刺史部所管轄。魏晉南北朝時期,巴郡先後是荊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個下屬單位。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稱)繞城,改楚州為渝州。這就是重慶簡稱渝的來歷。唐代延續渝州之稱,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將恭州升格命名為重慶府。

元、明、清三代,重慶府之稱延續,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西遷重慶,於1937年11月定重慶為戰時首都,

此間,重慶為中華民國戰時陪都,1949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重慶,隨後成為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一年半以後撤銷)。

(9)重慶歷史上屬於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重慶地處中國中部的西緣、西部的東緣,是中、東部經濟發達區和西部資源富集區結合部,對長江經濟帶和西部經濟區有雙重聚散功能。

其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使重慶成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首選和經濟龍頭地位,成為實踐「兩個大局」的重要戰略支點。

通過重慶帶動整個西部開發,縮短沿海與內陸的貧富差距。國家已經在重視貧富問題、東西部發展平衡問題,這也是為什麼重慶頻繁受到中央「恩寵」的原因。

10. 重慶在歷史上做過一個國家的正式首都嗎,是什麼朝代

重慶在歷史上做過一個國家的正式首都。

商周時期巴國國都駐地江州如今重慶江北區,秦時稱巴郡,北宋稱恭州。重慶之名始於1190年,因南宋光宗趙敦先封恭王,後登帝位。

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1997年,重慶成為直轄市。隋時,嘉陵江稱渝水,因渝水繞城,故重慶簡稱渝。

(10)重慶歷史上屬於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重慶是中國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基地,已形成了農業農村和金融、商貿物流、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

擁有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新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內陸首個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以及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重慶鐵路保稅物流中心。

重慶南彭公路保稅物流中心、萬州保稅物流中心,過境72小時內免簽,進口整車、水果、肉類、生鮮海產等口岸。

民國二十五年,重慶城內有商業行業27個,店鋪字型大小3058家,而同期各類工廠僅400餘家,重慶一直是西南最大的商貿中心城市。

截至民國二十六年,除中央、中國、中國農民銀行重慶分行外,重慶市共有銀行13家。同年8月,原在重慶設有支行的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民銀行三行成立了聯合辦事處。

民國二十七年1月10日,交通銀行重慶支行正式開業。中央信託局遷入中央銀行辦公,郵政儲金匯業局於1938年初遷渝,4月在重慶設了重慶分局。

閱讀全文

與重慶歷史上屬於哪個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