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有幾大主題分別是什麼
來源: 廣州日報 昨日下午召開的廣州市規劃委員會今年第一次會議上,歷時5年,經過眾多國內知名專家多次論證,廣州市規劃部門反復斟酌的廣州歷史文化名城規劃方案首次公開。記者了解到,廣州今後將越秀路至江灣大橋共20.39平方公里的封閉環狀地區列為歷史城區范圍,對西關騎樓等廣州典型騎樓分為四大區重點保護,新增的13個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價值不亞於現有歷史文化街。方案剛公布,立即引起了眾委員的熱議,他們強調,保護歷史城區,也應合理利用。廣州市規劃局負責人表示,該方案還不是最終結果,還需進一步修改完善。 廣州歷史文化將分八大主題 據介紹,1982年廣州市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00年廣州市政府公布了第一批16片歷史文化保護區和21片內部控制歷史文化保護區。從2003年8月開始,廣州市城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就開始了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07年11月提交了廣州歷史文化名城規劃的最終成果,昨日正式提交廣州市規劃委員會審議,並首次公開。 記者從部分公開的廣州歷史文化名城規劃中了解到,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八大保護主題分別為歷史悠久古都城、嶺南中心文化城、絲綢海路港口城、革命策源英雄城、田園風光山水城、千年發展商業城、改革開放前沿城、全國著名華僑城。通過保護,廣州將形成「八個主題區域」:蓮花山自然人文主題區域、從化市歷史村鎮主題區域、沙灣鎮嶺南市鎮主題區域、黃埔港絲綢海路主題區域、先烈路革命史跡主題區域、三元里鴉片戰爭主題區域、長洲島軍校史跡主題區域、沿珠江工業舊址主題區域。 廣州典型騎樓分四個區來保護 據介紹,全市共劃定48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區),其中在歷史城區內劃定22片,歷史城區外的市域范圍內劃定26片。 新增的13片歷史文化街區絕大部分緊鄰已公布的歷史文化街區,形成合理的保護體系,基本涵蓋廣州三大歷史區域的重要地段。新增的13片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價值並不亞於已公布的歷史文化街區,五仙觀-懷聖寺-六榕寺、華林寺、海珠南-長堤等歷史文化街區,既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文物,又有比較完整的近代街區;寶源路、多寶路、寶華路、和平中、光復南、文德南、洪德巷等歷史文化街區,歷史風貌密集典型,具有濃厚的嶺南特色。 在此次規劃中,特別強調對騎樓的保護,廣州典型騎樓街分為4個區加以保護,第一個區為大新路-海珠南路騎樓區,第二個區為西關騎樓區,第三個區為北京路-萬福路騎樓區,第四個區為同福路-南華路騎樓區。 首次公開的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規劃引起了規劃委員會委員的激烈討論。有委員提出,該規劃在歷史文化遺產所列的7個重點區域中遺漏了越秀區,「越秀區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區,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精華所在。」該委員認為,應該具體介紹歷史文化遺產在越秀區分布的特徵。
㈡ 廣州現在有哪些歷史文化保護區
我只知道陳家祠…或者看看西關的房子…本來西門口有個城牆的,不過早年拆了
㈢ 廣州市著名的商業街有幾個都有什麼來歷
眾所周知的當然是北京路和上下九步行街啦。
【北京路歷史來由】
近年來,越秀區政府根據本轄區獨特的歷史文化淵源和鮮明的商業經濟優勢,在「擦亮廣州市的窗口」的共識下,確定把北京路以及與之相連的教育路和西湖路,結合周邊商業網點、旅遊景點、文化古跡,規劃建設為一個綜合性的「羊城商業旅遊區」。
這個繁華區域的形成有著歷史淵源。明清時期,今中山路(舊稱惠愛街)是廣州舊城東西主幹線,南北兩邊大都是官署衙門(東有府學,西為將軍衙門,中有兩個總督衙門),是政治中心區。北京路(舊稱雙門底)則是由城南直通天字碼頭(官員登陸入城用)的主幹道。因此,現在北京路北段與中山四路相連接的丁字形地段,成為當時衙署官僚及其隨員、家屬居住的集中地段。為適應他們的消費需要,逐漸形成了一個全市的繁華商業中心。
「雙門底」故事
在清代,北京路的街名喚作「雙門底」,至今許多老人也還稱這個舊名。以今天的西湖路(當時叫西湖街)為界,以北是雙門底上街,以南是下街,下街延伸至今天永漢電影院的位置,有城門樓一座,名為「大南門」,這是廣州的內城樓之一,城牆就是今天的大南路與文明路一線了。「雙門底」的起源是因著今天西湖路與北京路交界處,原有高樓一座,名「拱北樓」,樓有雙門拱,故街名「雙門底」。樓上設有一座元代銅漏壺,是廣州城鎮城之寶之一,據清人筆記所說「百年不爽」,也就是百年都不差分秒。拱北樓拆除馬路後,銅壺轉存於廣州市立博物館,後來撥調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雙門底在清代是商業重地,故流傳有「雙門底賣貓———裝假」的歇後語。一直在雙門底經營至今的「活化石」,是陳李濟葯廠。該廠前身陳李濟杏和堂創始於明代萬曆年間,鋪面就在今天的「銀座」一帶,近五百年而尚存,也算是北京路歷史的最老見證了。
「永漢路」典故
民國年間北京路那時叫「漢民路」,為的是紀念締造民國的元勛、番禺人胡漢民,後來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又改名「永漢路」,為什麼叫「永漢」呢,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原來當時主政廣東的是楊永泰,他想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廣州的路名上以垂久遠,但當時的規矩是只有已故的歷史人物才可享受此殊榮。楊永泰動了腦筋,就將「漢民路」改作「永漢路」,又將相近的萬福路一段取名「泰康路」,這樣就把「永泰」兩字嵌入了兩條路名之中,這也是北京路歷史上鮮為人知的掌故。
高弟街·「許地」
北京路南段,近年也興旺了不少,尤其是高第街一帶,更是粉飾一新,車水馬龍。
高第街最出名的,首推許氏家族,連街名也叫「許地」,這個由潮汕西遷來的巨族百餘年間人材迭出,甚至近有小說家專門著有《千秋家國夢》來訴說許家的興起。許家的後人曾帶我在許地轉了幾次,指點著殘存的建築告訴我當年這里是某某的居所,看著彎彎的月亮門、百餘年的蚝殼窗、牆頭上依稀的灰批單龍,真令我浮想聯翩。最後老先生指著家門口一株種在破缸里的蘇鐵說,他祖母年輕時,這樹就已種了幾十年,現在樹齡差不多百餘年了。看著這乾瘦的樹頭露著懨懨的生氣,彷彿就是許地舊物的典型呢。
高第街上的鋪子,廣州人最熟悉的是綢緞鋪「九同章」和具店「三多軒」,三多軒今已遷到廣州路,老鋪舊地還住著當年店主黃家的後人。摸著那螺旋的木梯扶手,你可以看到那八卦形天窗上篩下的陽光幽幽照在貼金的檐花上,還真有些繁華的余韻!百多歲的老畫人黃金海在這住了七十多年,我見到他時,已不太能清晰說話,可精神還很健,今年初才辭世,享年104歲。如果他能細述北京路的百年滄桑,那該多精彩!老人家的女兒指著舊鋪的外牆說,那兒原來有「三多軒箋扇庄」的水泥字,是民國元老譚延闓的手筆,可惜在最近翻新外牆時拆掉了。 我細細地尋覓過,卻像北京路上的許多往事一樣,半點遺跡也找不著了。
大小馬站今昔
最旺的一段(大南路以北)的北京路上,具有歷史意義的只有兩處建築,一是屹立於大南路轉角處(今為中國石化公司所使用)的六層大廈,另一處是北京路盡頭的廣東財政廳大樓,羅馬柱式巨柱及新古典主義的外牆盡顯國民初年的情懷。
北京路兩旁的街巷,也是藏龍卧虎的文物薈萃之地,可惜近年遭大規模拆遷,很多舊物已經盪然無存,如靠近惠福路口的仙湖街,曾是大詩人梁佩蘭的故居;白沙居,據說明代大儒陳白沙曾住於此。近年經有心人的呼籲,總算保住了古書院群的一部分。古書院群位於北京路大小馬站及書院的一帶,這里是清代各縣士子聚集會文及暫住的落腳點。記起昔年在大小馬站小吃攤邊留連,每愛抬頭欣賞那大雜院門頭的石額,那蒼勁的字跡總令人想起這些書院的黃金年代。可惜今日大多是七十二家房客住滿,想開發利用也頗為頭痛。曾有攝影家將書院三層高的「奎星樓」(舊時供奉奎星的高閣)攝入畫圖,背景為新建的高樓,寓意都市的變遷,但今天想找完整的奎星樓也不容易了。
上下九步行街
上下九步行街地處廣州市荔灣區(俗稱西關)的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是廣州市三大傳統繁榮商業中心之一,蜚聲海內外。全長約1218米,共有各類商業店鋪238間和數千商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步形成了當今商業步行街中西合璧的四大西關風情特色,並構築成一副獨特的、絢麗多姿的西關風情畫。營造出亮麗的旅遊風景線。
㈣ 廣州有什麼歷史文化
文化藝術
嶺南文化
廣州是國務院頒布的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許多名勝古跡如南越王墓、光孝寺、鎮海樓、六榕寺、南海神廟、五仙觀、懷聖寺、陳家祠、聖心堂、三元宮等,都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見證。 廣州,融匯中外文化之精華,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嶺南畫派、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盆景、廣東音樂、粵劇、粵菜、粵語以及城市景觀、生活習俗等,都體現了嶺南文化的風格。
行花街
廣州又叫花城,廣州人愛花。有錢人家幾千上萬元一盆的進口花卉也會買上幾盆。普通人家也要歲朝清供一盆金橘、幾株水仙,一枝梅花。除夕夜一家老小行花街是傳統,也是廣州市民的重頭戲。
行花街也就是逛迎春花市,年前3、4天開始,除夕達高潮便結府都要花大力氣予以布置。花市開市後,華燈初上時(實行交通管制),行花街的人就摩肩接踵而至,8、9點鍾後人如潮湧,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行花街嘈雜擁擠,難免磕磕碰碰,但人們全都彬彬有禮,格外謙讓與寬容,滿臉都是笑意和喜悅。一般前幾天多為外省人,因為絕大多數外省人要看央視年歡晚會。年三十逛完花市後常常去嘆夜茶,花市鮮花爭奇斗艷,品種繁多。
行花街顧名思義主要是逛和欣賞,買肯定要買一點,可多可少,以示吉祥如意。所以,情侶們雙雙穿梭花市最多也就買一兩枝玫瑰、銀柳、百合;而家庭多選擇傳統的本地金桔、富貴竹、桃花、發財樹、紅運當頭等。
西關小姐與東山少爺
西關在老廣州城的西門以外,東山則在東門以外,兩者遙遙相對。歷史上,兩地形成的文化特點,有著明顯的差異。西關地勢低窪,水鄉澤國,河涌如網,人口稠密,是繁華鬧市區。 廣州有句俗諺,「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意思是:東山是權門顯宦的聚居地,出入的多為官家子弟。東山洋樓,是民國初年一些華僑和軍政官僚在廣州市東山新河浦、恤孤院路等地興建的仿西洋別墅,引來達官貴人聚居。「東山少爺」就是由此而來;而西關是商業繁華區,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花飛蝶舞。這里的女孩子是地道的大家閨秀,她們纖細的身段,軟軟的粵語,受過良好教育,有的還會些手工,尊敬長輩,擁有中國的傳統美德。花園式洋房與西關大屋,權力與財富,現代與傳統,各分東西,相輔相成。
騎樓—建築風格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廣州近代建築的發展經歷了西洋建築的移入、傳統建築的復興以及現代主義建築的傳入等若干階段。西洋建築在廣州便有了以下類型,如天主教聖心堂(石室)一類的宗教建築;如廣州郵務管理局大樓、粵海關大樓、市府大樓、省財政廳大樓、省總工會大樓一類的公共建築;如西關大屋、竹筒屋以及東山花園洋房、小洋樓一類的住宅民居建築;如中山紀念堂、海員亭一類的紀念性建築;還有如愛群大廈、南方大廈、市銀行大樓、省銀行大樓、新亞大酒店以及遍布廣州各主要商業街道(騎樓商業街)的商業騎樓建築。其實,商業騎樓建築最早見於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後來才流行歐洲,近代才傳至世界各地的。皆因商業建築中的"騎樓"部分是在樓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築,在馬路邊相互聯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長廊,長可達幾百米乃至一兩千米以上。廣州有"五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之說,因而"騎樓"正好適應這種氣候特點,一時風靡整個廣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廣州街景的主格局。」「騎樓」建築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業街道較為集中。而西濠口一帶的"騎樓"氣魄最大:新亞酒店、南方大廈、愛群大廈等均為廣州初期"騎樓"建築中的佼佼者。上世紀60年代以後,廣州新建的商業街區已很少採用這種形式了。
西關古老大屋
西關,是老廣州人對市中心荔灣區內北起西村,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這一帶的稱呼,這里古時位於廣州城的西門外。這一帶有許多典型的傳統舊屋,人稱「西關古老大屋」。 這些老屋過去多是豪門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廳堂結合,裝飾精美。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雲巷,取平步青雲之意,這種巷又稱冷巷、火巷、水卷等,有通風、防火、排水、採光、曬晾、交通、栽種花木等功能。 西關古老大屋現存數量已從清末民初鼎盛時期的800多間變成不到100間,其中較值得參觀的有十三甫正街15號的大屋。
曲藝戲劇
著名編劇唐滌生主條目:粵曲、粵劇、南音和鹹水歌
粵劇,源自南戲,廣泛流傳於兩廣、港澳和海外華人社區,在廣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清朝解禁粵劇後,粵劇藝人在廣州黃沙成立八和會館,此後廣州逐漸成為粵劇活動的中心之一,民國時期達到繁盛的頂峰,並且內戰時一批粵劇藝人遷往香港。建國後一度由於文革受到摧殘,但改革開放後再次得到重視,重新於1980年代至1990年代蓬勃發展。
在廣州的粵劇著名劇目有:《帝女花》、《紫釵記》、《牡丹亭驚夢》、《雙仙拜月亭》《再世紅梅記》、《蝶影紅梨記》、《香羅冢》、《紅了櫻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紅》等。廣州歷來的粵劇劇團有覺先聲劇團、廣東省粵劇團、廣州粵劇團、廣州紅豆粵劇團等等,而粵劇名伶有:薛覺先、馬師曾、靚次伯、梁醒波、新馬師曾、芳艷芬、紅線女、郎筠玉、羅品超等。
㈤ 歷史文化街區的介紹
歷史文化抄街區是指經省、自治區襲、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並有一定規模的區域。 《文物保護法》中對歷史文化街區的界定是:法定保護的區域,學術上叫「歷史地段」。
㈥ 羊城的文化有哪些
璀璨「嶺南文化」
廣州是一座具有221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是國務院頒布的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許多名勝古跡如南越王墓、光孝寺、鎮海樓、六榕寺、南海神廟、五仙觀、懷聖寺、陳家祠、聖心堂、三元宮等,都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見證。 廣州,融匯中外文化之精華,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嶺南畫派、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盆景、廣東音樂、粵劇、粵菜、粵語以及城市景觀、生活習俗等,都體現了嶺南文化的風格。
「飲茶」文化
「飲茶粵海未能忘。」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其他地方的問候語大多是「吃了嗎」,廣州人則往往是「飲咗茶未」(喝茶了嗎)。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一盅兩件,優哉游哉;不僅飲早茶,還要飲下午茶、夜茶;不僅填飽肚皮,還順便傳播新聞、敘說友情、洽談生意。由此可見,飲茶在一定意義上已經超越了單純「茶」的范疇,已經成為社會交際方式的一種。飲茶構成了嶺南文化別於其他文化的一個顯著特質。廣州老字型大小的茶樓有:陶陶居、陸羽居、怕香居、南園、北園、泮溪、大同、惠如、三如、多如、巧心、得心、正心、福來居、西華居、美珍居等。
「行花街」
廣州又叫花城,廣州人愛花,無花不成年。有錢人家幾千上萬元一盆的進口花卉也會買上幾盆。再窮的人家也要歲朝清供一盆金橘、幾株水仙。除夕夜一家老小行花街是傳統,也是廣州市民的重頭戲。 行花街也就是逛迎春花市,年前3、4天開始,除夕達高潮便結束。每年市政府都要花大力氣予以布置。花市開市後,華燈初上時(實行交通管制),行花街的人就摩肩接踵而至,8、9點鍾後人如潮湧,熙熙攘攘,熱鬧非凡。行花街嘈雜擁擠,難免磕磕碰碰,但人們全都彬彬有禮,格外謙讓與寬容,滿臉都是笑意和喜悅。一般前幾天多為外省人,因為絕大多數外省人要看央視年歡晚會。廣東人少看中央台,年三十逛完花市後常常去嘆夜茶,花市鮮花爭奇斗艷,品種繁多,舶來品中有歐洲的薰衣草、泰國的富貴掌、荷蘭的鬱金香、北歐的玫瑰、南美的五代同堂、比利時的杜鵑等等;國產品種有江西的金邊瑞香、吉林的君子蘭、洛陽的牡丹、章州的水仙等等。 行花街顧名思義主要是逛和欣賞,買肯定要買一點,可多可少,以示吉祥如意。所以,情侶們雙雙穿梭花市最多也就買一兩枝玫瑰、銀柳、百合;而家庭多選擇傳統的本地金桔、富貴竹、桃花、發財樹、紅運當頭等。廣州人認為外來花雖然很漂亮,但大都沒有特別的象徵意義,不能滿足新年祈望「平安」、「富貴」的意頭。行花街是為了沾點花香瑞氣,擠掉晦氣,來年風調雨順,幸福平安,僅此而已。
「西關小姐」與「東山少爺」
西關在老廣州城的西門以外,東山則在東門以外,兩者遙遙相對。歷史上,兩地形成的文化特點,有著明顯的差異。西關地勢低窪,水鄉澤國,河涌如網,人口稠密,是繁華鬧市區;而東山地勢較高,地廣人稀,20世紀初,美國基督教選定東山為傳教基地。教會開辟的幽雅居住環境吸引了大批歸僑結廬定居。從此,荒涼的東山日漸喧鬧,成為一個高檔建築成群的住宅小區。
廣州有句俗諺,「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意思是:東山是權門顯宦的聚居地,出入的多為官家子弟。東山洋樓,是民國初年一些華僑和軍政官僚在廣州市東山新河浦、恤孤院路等地興建的仿西洋別墅,引來達官貴人聚居。「東山少爺」就是由此而來;而西關是商業繁華區,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花飛蝶舞。這里的女孩子是地道的大家閨秀,她們纖細的身段,軟軟的粵語,受過良好教育,有的還會些手工,尊敬長輩,擁有中國的傳統美德。花園式洋房與西關大屋,權力與財富,現代與傳統,各分東西,相輔相成。
廣州傳統特色建築:
商業「騎樓」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廣州近代建築的發展經歷了西洋建築的移入、傳統建築的復興以及現代主義建築的傳入等若干階段。西洋建築在廣州便有了以下類型,如天主教聖心堂(石室)一類的宗教建築;如廣州郵務管理局大樓、粵海關大樓、市府大樓、省財政廳大樓、省總工會大樓一類的公共建築;如西關大屋、竹筒屋以及東山花園洋房、小洋樓一類的住宅民居建築;如中山紀念堂、海員亭一類的紀念性建築;還有如愛群大廈、南方大廈、市銀行大樓、省銀行大樓、新亞大酒店以及遍布廣州各主要商業街道(騎樓商業街)的商業騎樓建築。
其實,商業騎樓建築最早見於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後來才流行歐洲,近代才傳至世界各地的。皆因商業建築中的"騎樓"部分是在樓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築,在馬路邊相互聯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長廊,長可達幾百米乃至一兩千米以上。廣州有"五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之說,因而"騎樓"正好適應這種氣候特點,一時風靡整個廣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廣州街景的主格局。」「騎樓」建築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業街道較為集中。而西濠口一帶的"騎樓"氣魄最大:新亞酒店、南方大廈、愛群大廈等均為廣州初期"騎樓"建築中的佼佼者。本世紀60年代以後,廣州新建的商業街區已很少採用這種形式了。
西關古老大屋
西關,是老廣州人對市中心荔灣區內北起西村,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這一帶的稱呼,這里古時位於廣州城的西門外。這一帶有許多典型的傳統舊屋,人稱「西關古老大屋」。 這些老屋過去多是豪門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廳團結合,裝飾精美。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雲巷,取平步青雲之意,這種巷又稱冷巷、火巷、水卷等,有通風、防火、排水、採光、曬晾、交通、栽種花木等功能。 西關古老大屋現存數量已從清末民初鼎盛時期的800多間變成不到100間,其中較值得參觀的有十三甫正街15號的大屋。
對外交往史
廣州有著悠久的對外交往史。在秦漢時期(約公元前226-公元220年),廣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與海外交往頻繁。中國的絲織品、瓷器、鐵器、銅錢、紙張、金銀等以廣州為起航站運往海外,換回珠寶、香葯、象牙、犀角等,廣州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為著名的貿易大港。到了元代(約公元1206-1368年),世界上同廣州有貿易往來的國家與地區有140多個。到了明代(約公元1368-1644年),廣州便有了「出口商品交易會」。到了清朝(1757年),有一段時期清政府實行「一口通商」,廣州成為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對外交往更加頻繁,當時著名的「廣州十三行」就是專門分工做對外貿易的洋行。對外通商的繁榮也促進了廣州與海外的文化交流。
㈦ 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是哪些
第一屆
北京市國子監街、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南大街、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央大街、江蘇省蘇州市平江路、安徽省黃山市屯溪老街、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山東省青島市八大關、山東省青州市昭德古街、海南省海口市騎樓街(區)(海口騎樓老街)、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八廓街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第二屆
江蘇省無錫市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重慶市沙坪壩區磁器口古鎮傳統歷史文化街區、上海市虹口區多倫路文化名人街、江蘇省揚州市東關街、天津市和平區五大道、江蘇省蘇州市山塘街、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昂昂溪羅西亞大街、北京市煙袋斜街、福建省漳州市歷史文化街區(漳州古街)、福建省泉州市中山路。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第三屆
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晉商老街、浙江省杭州市清河坊、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漁梁街、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工業遺產街、江蘇省無錫市惠山老街、上海市徐匯區武康路歷史文化名街、廣東省潮州市太平街義興甲巷、福建省龍岩市長汀縣店頭街、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南詔古街、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翹街。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第四屆
福建省廈門市中山路、四川瀘州堯壩古街、西藏江孜縣加日郊老街、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屯溪老街
陝西省榆林市米脂古城老街、江蘇省南京市高淳老街、山東青島小魚山文化名人街、浙江省臨海市紫陽街、吉林省長春市新民大街、廣東省深圳市中英街、安徽黃山市休寧縣萬安老街。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第五屆
廣東省廣州市沙面街、上海市靜安區陝西北路、河南省濮陽縣古十字街、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河口明清古街、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龍川水街、廣東省珠海市斗門鎮斗門舊街、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永寧老街、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鬆口鎮鬆口古街、江蘇省泰興市黃橋老街、四川省大邑縣新場古鎮上下正街
㈧ 中國歷史文化街區有哪些
鳳凰古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被紐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這里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凈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作為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的風景將自然的、人文的特質有機融合到一處,透視後的沉重感也許正是其吸引八方遊人的魅力之精髓。這座曾被紐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作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鳳凰古城」建於清康熙時,這顆「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實的「小」,小到城內僅有一條像樣的東西大街,可它卻是一條綠色長廊。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
榆次老城,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漢城舊址上修築起來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榆次老城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旅遊資源獨具特色,集古民居、古城牆、古縣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鋪等人文景觀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為一體,融晉商文化、民族文化、黃河文化、三晉文化、都市文化於一爐。同時,晉中古樸的民俗和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賦予老城靈氣與生機,自然、人文、歷史、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喬家大院》、《走西口》等影視劇均在此拍攝。
王府井大街,南起東長安街,北至中國美術館,全長約1600米,是北京最有名的商業區。 王府井的日用百貨、五金電料、服裝鞋帽、珠寶鑽石、金銀首飾等, 琳琅滿目,商品進銷量極大,是號稱「日進斗金」的寸金之地。
中央大街是哈爾濱市最繁盛、最有規劃的一條商業步行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紀念塔廣場,南接新陽廣場,長1400米,仍保持原光滑的方塊花崗石鋪砌的路面,其角色就有如香港的彌敦道。整條街區分為多個不同的段落,兩旁聳立的不是大型的百貨公司,便是有名的時裝店及特色食肆。由於街上禁止車輛行使,因此不論是不平日或假期,街上的人潮同樣是川流不息。這條長街始建於1900年,街道建築包羅了文藝復興,巴洛克等多種風格的建築71棟。涵蓋了歐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發展史.現在的中央大街已經成為了集休閑、游覽、購物為一體的步行街。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東觀鎮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國著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以後曾有兩次增修,一次擴建,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於民國初年建成一座宏偉的建築群體,並集中體現了我國清代北方民居的獨特風格。2006年2月13日以喬致庸人物為背景,由胡玫導演,朱秀海編劇,陳建斌和蔣勤勤主演的45集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在中央電視台一套黃金檔開播。擁有獨家出版權的上海辭書出版社也推出了《喬家大院》同名長篇歷史小說。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 12公里處的靜升鎮。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35公里、介休綿山4公里、十八羅漢頭像海外回歸故里資壽寺2公里,是山西省近年來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為優勢,推出的一條精品旅遊線路。同蒲鐵路、108國道縱貫縣境,新開通的大運高速公路靈石出口距王家大院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山西榆次常家引,以財取天下之抱負,逐利四海之氣概,制茗於武夷山,扎庄於恰克圖,拓開萬里茶路,經銷蒙俄北歐,綿延二百餘年,遂成富甲海內之晉商巨賈,中國對俄貿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業長盛不衰之原委,就在於該族深謀遠慮,居富思危、課子苦讀、家學淵源,代代恪守「學而優則賈」的家訓,源源將優秀的文化人才輸送到商界,經商集團保證了持久精英,縱橫捭闔,將儒家思想與倫理道德完美地體現在經濟意識與經營活動中,實現了經濟理性與道德理性的合一,遂成清代馳名中外之儒商望族。
㈨ 廣州記憶深處的10條街道是哪10條
1,中山六路;2,龍津西路;3,上、下九路;4,荔灣路;5,龍津東路;6,大新路;7,文明路;8,新河浦路;9,沿江西路;10,洪德路。
1 中山六路
地處西門口的這條騎樓老街就像是廣州老城的一條中樞神經,通過發散性的神經網路儲存了很多關於老廣州的珍貴記憶。狀似碉堡般的「寶生大押」(民國時期的廣州三大當鋪之一)是這條街的標志,文中提到的老國貨商店「勵紅百貨」也在這里(東華東路上「歡夢園百貨」是另一家難得的老國貨店,其前身是廣州著名的老字型大小百貨商店——勝利百貨),還在堅持沖洗銀鹽黑白照片的老字型大小「艷芳照相館」則位於臨近的朝天路上。與中山六路相交的光孝路因光孝寺得名,「未有羊城,先有光孝」。除了這座廣州最古老的寺廟,光孝路上還完好保存著廣州傳統的市井生活,比如「信行豐燉品皇」,味道無可挑剔的一盅盅煲湯加上忙裡忙外的阿叔們以及「嗡嗡」作響的電風扇,都堪稱廣州「平民美食風景」的典範。
光孝寺
2 龍津西路
這是承載廣州「老西門」記憶的另一條中樞神經,清末豪門富商所建的極具嶺南特色的「西關大屋」主要集中於這一帶(龍津西路以及相鄰的多寶路、寶源路、逢源路等),位於逢源路上的「小畫舫齋」是其中保存較好的一座。與龍津西路相連接的恩寧路則是一條充滿原生態市井氛圍的騎樓老街,各種涼茶店、粥粉店、燒臘店、紙扎店以及殘留的滿洲窗掩映在樹蔭當中,尤以街上的幾家「叮當」作響的老銅器鋪最有特色。此外,恩寧路上還有一座很容易被忽略而過的重要建築——被海內外粵劇界尊為「母會」的「八和會館」。文中提到的「西關國醫館」位於相距不遠的長壽路上,即使不看病,也可以嘗嘗國醫館的特製涼茶。
斬叉燒
3 上、下九路 相連的上九路、下九路以及第十甫路是如今廣州最著名的騎樓景觀街和商業街,一切都已非常景觀化和商業化:沿街的騎樓被整修一新並被改造成為各種專賣店,為了不遮擋商鋪門臉,所有古樹也被「整修」沒了,整條街看上去更像是沒有生命的布景。不過在這里還是可以尋到一些殘留的老廣州記憶,比如美食老號——「陶陶居」和「廣州酒家」,底氣十足的菜品質量以及上世紀國營飯店般的服務風范都非常「老廣州」。糕點製作歷史過百年、號稱「蓮蓉第一家」的「蓮香樓」也在第十甫路上。再有就是南信牛奶甜品專家,他們的「雙皮奶」和「姜撞奶」已在街頭坊間暢銷了近70 年。
煲仔飯
4 荔灣路
這里是廣州的「鬼街」。每天凌晨三四點鍾,當大部分人都在熟睡當中的時候,卻有「極少數人」舉著手電筒來這里的「天光墟」淘寶。夜幕中沿街排開的地攤上主要以售賣各種二手電筒子產品為主,如果你眼力夠好,或許可以從這里淘到一些收藏級的老相機、舊音箱、老電唱機、古董收音機或其他稀奇古怪的玩意兒。天一亮,所有的地攤便會「人間蒸發」。除了「鬼市」,荔灣路還以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而聞名,這是廣州最熱鬧和最具嶺南特色的節慶聚會。
5 龍津東路
只是為了在百年老茶樓「榮華樓」吃一次「粵劇下午茶」,也值得去一趟龍津東路。如今在廣州能一邊慢悠悠地品茶吃點心、一邊看現場粵劇演出的地方真的很少了,從這點上說,「榮華樓」的傳統下午茶既便宜(光是喝茶的話,每個人也就幾元錢而已)又奢侈。值得一提的還有附近的「向群飯店」,這是又一家極不講究環境與服務,但菜品味道又讓人沒話可說的廣州美食老號。
6 大新路
這條著名的「鞋業一條街」在歷史上曾雲集了眾多的嶺南傳統手藝店鋪,包括珠寶玉器、象牙雕刻、醒獅扎作等。如今來大新路自然不是為了買鞋,而是走訪那幾個「碩果僅存」的醒獅扎作店,包括:「先聲」、「浩聲」、「全聲」等。嶺南地區至今仍保留著舞獅的傳統,每逢佳節喜慶或開張慶典,都可以見到「獅王爭霸」般的熱鬧景象。
7 文明路
這條以美食出名的老街會讓你親身體會「吃在西關」這句老話的現實含義。「達楊原味燉品」是廣州名氣最大的老號煲湯店,很多人都不惜排上半個小時的長隊也要在這家門面簡陋的小鋪中一嘗「原只椰子燉竹絲雞」的美味。永遠門庭若市的還有「百花甜品店」,甜品味道不僅「二十幾年如一日」的好,而且花樣百出,絕對能挑到你眼花。這條路上其他口碑相傳的美食老店還有「華興腸粉店」、「玫瑰甜品店」、「老西關賴粉」、「西關婆婆面」等。除了美食小鋪,這條街上還有一處幾乎不為人所知的有趣所在:廣州市工人文化宮,文化宮內有一個長期招生的詠春拳館——沒錯,就是電影《葉問》中的那種「君子拳術」。在文明路很容易就吃撐肚皮,不妨習習武、消消食。如果你真的對功夫感興趣,那位於和平中路的「南北國術館」則是最好的去處。
燉湯
8 新河浦路
看過「西關大屋」,不妨再去轉轉「東山洋樓」。老話說:「有權有勢住東山。」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廣州的達官貴人們紛紛在東山按照西洋別墅的樣式建造私家宅院,至今仍有數百座小洋樓散落於東山一帶的新河浦路、煙墩路、寺貝通津等街巷中。如今,很多小洋樓被改造成了咖啡館、小酒吧、雜貨鋪、西餐廳或藝術館,非常「好逛」。
9 沿江西路
雖然同屬「廣州外灘」上的殖民地建築群,但與完全公園化、景觀化的沙面大街不同,這里還保留著很多活生生的市井情趣:在「大同酒家」,你可以一邊吃下午茶、看粵劇,一邊俯瞰窗外的珠江風光;在「愛群大酒店」,你可以重溫一下上世紀三四年代的奢靡遺風;如果你願意沿江往東多走幾步,則可以到達有「廣州第一碼頭」之稱的「天字碼頭」,這里是廣州商業歷史的源點。
石室教堂
10 洪德路
如果你想品嘗一下最地道的廣州涼茶,那就去洪德路吧,這里有家「耕田公涼茶店」,是廣州「老派涼茶」的代表。在很多廣州人的兒時記憶中,涼茶都是一種苦到要捏著鼻子喝的「葯水」,而涼茶確實也有葯用的功效,很多老式涼茶店都是「對症下茶」的;但在如今的廣州街頭,絕大部分都是如飲料般好喝的「新派涼茶」。「山草堂」是另一家「難得一苦」的傳統口味涼茶店,它位於離洪德路不遠的革新路上。當然,珠江南岸老城區的妙趣還遠不止於此:在同福東路的「美華理發店」中,你還可以見到老式的鑄鐵理發椅以及堅持在牛皮上「磨刀霍霍」的理發師們;位於小港路的「叢林商店」是又一家難得的經典國貨店;而南華中路上的「趣香餅家」則是又一處廣式糕點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