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寶雞歷史名人有哪些

寶雞歷史名人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3-13 14:04:15

⑴ 寶雞歷史上都有哪些有名的人

寶雞,屬於傳統文化核心的圍裹中心,若論歷史文化的厚重,怕是在中國沒有幾個地方可以比肩的。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有必要記住過去寶雞歷史上曾經有一影響的歷史人物,不為別的,只是因為你是寶雞人的緣故而已。之前前我們刊登了寶雞地區自有歷史記載以來的幾乎有可能載入史冊的歷史文化名人和民族英雄的人物的簡況。今天,這里將繼續刊登第五期人物簡介,隨後將繼續收集整理後刊登第六期人物情況簡介,敬請留意!

霍?(生卒年不詳),字廷碧,明代官吏。鳳翔(今陝西鳳翔縣)人。霍?由家鄉推舉進國學,授大同通判。正統十二年(1447),升為知府。

李俊(生卒年不詳),字子英,明代官吏。岐山(今陝西岐山縣)人。成化五年(1469)中進士,任吏科給事中,多次升遷為都給事中。成化十五年(1479),憲宗派李孜省為太常寺丞。

劉之勃(?—1644)字安侯,鳳翔縣北鄉劉家溝人。明崇禎七年(1634)進士,由行人升御史。

楊畏知(?—1650)南明官吏。字介甫,今寶雞市金台區北庵堡人。崇禎十五年(1642)進士,漸升四川川北道,不久,因疾告歸。畏知率兵鎮壓武必奎,收復楚雄,又守城數月抵抗沙定州叛軍進攻。後任南明唐王朱聿鍵右僉都御史,巡撫雲南。

黨崇雅(1585—1666)清初名臣。字於姜,陳倉區縣蟠龍人。明天啟五年(1625)進士。累官戶部侍郎,督餉天津。清順治元年(1644)在通州降大順,仍於戶部任職。同年六月降清,以原官赴京補用,九月改刑部左侍郎,適應滿清入主中原的需要,以明律為基礎,草擬成《大清律集解附例》。順治元年秋,上奏重申應把施死刑的方法分作立決和監候,並建議恢復朝審和秋審。

李柏(1624?1694年),字雪木,陝西?縣(今眉縣)人。清康熙年間關中著名學者,專心讀書數十年,一日兩餐粥飯,挖野菜,食野果,或於水溪釣魚,生活極為艱苦,而研究學問從不間斷。他以古人自勉曰:古人有七日不吃飯者,有一月九餐者,或食樹籽橡栗榆樹皮者,有一日長坐靜養者,有嚙雪1...

劉自唐字堯村,鳳翔縣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進士。為官清廉正直,關心百姓疾苦。任雲南祿豐縣令,康熙五十三年(1714)起補文選司主事。

武振關清嘉慶初千陽「悄悄會」首領之一。千陽縣武家半山人。清乾隆末,千陽有人加入寶雞「悄悄會」組織,後事泄被處刑。不久,縣西農民又秘密組織起「悄悄會」,以武家半山為活動地點,會眾擴展至甘肅靈台一帶,達數千人。

萬全忠(生卒年不詳),即萬五,其籍貫無考。清陝西岐山三才峽木工武裝起義首領。

師時鳳翔縣大辛村人。生於清道光年間,幼學武術於河南嵩山少林寺,藝成返家。師時武藝高超,喜抱打不平,名聲遠揚。甘肅東南部及關中地區習武者,多以師時為師。師時練有「鐵筷子法」,以二指剌人鼻孔,其人當即死亡,此技輕易不傳。又練有「死人騰身法」,數十人圍一人鬥打,能騰空跳出圈外,眾人不覺,自相廝打。

李雲溪(1888—1931)國民軍將領。又名凌霄,扶風南陽鄉龍里村人。先後就學陝西陸軍小學、武昌陸軍中學、保定軍官學校。參加過二次革命和靖國軍。民國10年(1921),任陝西陸軍某部營長。直奉戰爭時隨馮玉祥在鄭州、開封、商丘一帶作戰。民國19年(1930)秋,返陝任十七路軍特務師師長,奉楊虎城命令收編楊萬青部。民國20年(1931)1日7日,因楊萬青嘩變,李雲溪被殺害於鳳翔。

甄士仁(1886—1930)國民軍將領。字壽珊,麟游縣人。民國元年(1912),在西安陸軍學堂讀書時加入同盟會,聯絡劉尚謙、田振元、李永祥、聶華等人光復麟游。民國6年(1917),參加靖國軍,初任支隊司令,後任國民二軍團長、旅長等職。

董策丞(1908?1972)又名金書。陝西鳳翔人。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興起,長城內外的熱血青年紛紛奔赴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場。將近而立之年的董策丞,聯絡西府一帶的愛國志士,在鳳翔建立起一支有200餘人的抗日隊伍,准備開赴華北前線。然而,蔣介石雖然在七七事變後發表了「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的講話,但他和他領導的國民黨及其政府,在實際上奉行的卻是一條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抗戰的...

朗照(1894?1966)滿族。幼年時隨父遷至陝西鳳翔。法名慧日,俗名程鑒元,字屮天,又名趙德珠元元。京師(今北京)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起相繼在鳳翔正蒙書院、鳳翔縣立高等小學堂上學。1911年冬與同學相伴去西安求學,逢辛亥革命爆發,其父母均被革命軍所殺,他隻身逃往北京,藏身於北京萬壽山萬壽寺,初次接受佛教熏陶。1912年回陝在寶雞縣今陳倉區太華山依臨濟宗智成法師剃度出家,1915年在長安縣終南山國清寺依止清法師受戒。

李達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1905?1993)原名李德三。1905年4月19日生於陝西省?縣(今眉縣)橫渠區崖下村。11歲時,家裡借債供他讀了5年私塾。1922年初考入西安私立東道中學,後轉入省立師范學校,參加過進步-。1924年畢業返鄉,在橫渠區當小學教員。1926年考入馮玉祥創辦的西北軍第二軍官學校。1927年畢業後,在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任排長、連長、旅部參謀等職。

1931年12月參加寧都起義。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工農紅軍連長、師參謀長、軍參謀處處長、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湘贛蘇區反"圍剿",參與創建湘鄂川黔蘇區和長征。抗美援朝期間,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參謀長。1954年11月,李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副部長,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計劃部、監察部部長。1972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93年7月12日,李達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文中圖片源自寶雞古玩市場

⑵ 陝西省寶雞市有哪些名人

作家:紅柯,馮積岐 民間藝術大師:胡琛

⑶ 寶雞出了那些名人

1、李達

李達(1905—1993)原名李德三,陝西省眉縣人。早年參加愛國學生運動。後考入馮玉祥的西北軍第二軍官學校,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排長、連長。1931年12月參加寧都起義。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工農紅軍連長、師參謀長、軍參謀處處長、軍團參謀長等職。

2、史玉孝

史玉孝(1933-2005),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周原鎮人,上將軍銜。史玉孝在解放戰爭時期,任第一野戰軍1軍1師宣傳隊當宣傳員,參加了蘭州等戰役。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任團政治處、師政治部保衛助理員。

3、牟新生

牟新生,1943年12月出生,漢族,陝西寶雞人,中共黨員,西北政法學院法律系法律專業畢業,海關總署署長、黨組書記(正部級),海關總監。副總警監警銜,海關總監關銜。1967年參加工作,先後在新疆塔城地區公安處、北京市公安局石化區分局、公安部工作。

4、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

5、馬援

馬援(前14年-49年),字文淵。扶風郡茂陵縣(今陝西興平)人。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新朝末年,馬援投靠隴右軍閥隗囂麾下,甚得其器重。後歸順光武帝劉秀,為劉秀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寶雞

網路—李達

網路—史玉孝

網路—牟新生

網路—班超

網路—馬援

⑷ 近代史上陝西省寶雞市的歷史人物及事跡

李達(中國來人民解放軍上將)

李達(自1905—1993)原名李德三,陝西省眉縣人。早年參加愛國學生運動。後考入馮玉祥的西北軍第二軍官學校,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排長、連長。1931年12月參加寧都起義。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工農紅軍連長、師參謀長、軍參謀處處長、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湘贛蘇區反「圍剿」,參與創建湘鄂川黔蘇區和長征。抗美援朝期間,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參謀長。1954年 11月,李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副部長,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計劃部、監察部部長。1972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1993年 7月12日,李達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⑸ 寶雞的歷史名人有誰

炎帝、姜尚、周文王、姬發、周公(周武王之弟)、燕及、秦文公、秦穆公、白起、馬專援、班固、班屬超、梁鴻、班勇、竇憲、耿秉、竇固、耿恭、馬融、馬騰、孟達、馬超、法正、馬鈞、李淳風、王燾、楊炎、馬磷、段秀實、元載、張橫渠、石泰

⑹ 寶雞都出了那些名人

寶雞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的故里,生於寶雞的炎帝神農氏
周文王納賢勤政治岐;周武王興周伐紂滅商;姜子牙鼎力匡扶西周。
秦穆公開疆千里,稱霸西戎;
燕伋從學孔丘被奉為「七十二賢」弟子;
白起被譽稱為常勝將軍。
西漢丞相司直郭欽以「廉直為名」。
東漢馬援以「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的豪語,成為一代名將;
東漢法真終生不慕名利,成為儒學大師;
東漢著名經學家馬融編著群經,施絳紗帳講學。
三國西蜀名臣法正輔佐劉備取西川奪漢中,功績顯赫。
前秦才女蘇若蘭思夫,織《璇璣圖》僅841字,但內藏迴文詩7000餘首,充分展示了西秦婦女的聰明才智。
唐代,有為「貞觀之治」做出重要貢獻的唐初名臣王珪,
有唐代著名科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李淳風,他創編新歷《甲子元歷》,
創制著名天文儀器渾天黃道儀,
李淳風還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科學家,在其世界最早的氣象學專著《乙巳占》中,他把風分為動葉、鳴條、搖枝、除葉、折小枝、折大枝、折木飛砂石、拔大樹等8級,1000年後,英國科學家才在《乙巳占》基礎上,把風力劃分為現在通用的零到12級。李淳風是唐代多才多藝的傑出科學家,他為我國以至世界的天文、氣象、歷法、數學、史學等,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有唐醫學家、《外台秘要》編著者王燾;有率500鐵騎勇沖10萬叛軍軍陣的唐中興銳將馬璘,有被白居易詩贊「義心如石屹不轉,死節如石確不移」「骨化為塵名不死」的唐忠烈將軍殷秀實;
有中唐權相元載;有創制「兩稅法」,克服唐王朝財政危機的唐代著名理財家、宰相楊炎。唐末五代有領鳳翔等四鎮節度使,占據十五州,雄霸一方的岐王李茂貞。
宋代名人有「關學」宗師、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張載,他所著的《正蒙》一書,是中國思想史、哲學史上有重要影響的著作;有在「鐵馬秋風大散關」勇抗金兵,令金兀術身中兩箭,聞風喪膽的名將吳玠、吳璘兄弟;有視死如歸的南宋抗元名將張珏。

明清兩代的歷史名人有不畏強權,被朝野譽稱「張青菜」的明刑部侍郎張撫;有清正廉明,人稱「鐵板劉」的明工部侍郎劉俊;有明兵部侍郎閻仲宇;有執法嚴明的明山西巡撫按白鸞;有被稱為「鐵膽御史」,敢與明權宦劉瑾針鋒相對的王綸;有經略遼東抗擊清軍,以身殉職的兵部右侍郎兼遼東經略的袁應泰;有南明東閣大學士楊畏知。有清初大儒李柏;有主持制訂《大清律集解附例》的清刑部尚書、戶部尚書、國史院大學士黨崇雅,大清限制了清王朝的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政策,對促進國家統一,完備封建法制,加強民族融合,穩定社會秩序有極其重要的進步意義。

近代名人有追隨孫中山的民主革命先驅竇應昌、劉治洲、趙西山、黃錫九、楊薈楨、劉志、王丕卿。現代名人有中國共產黨著名馬列主義理論價、翻譯家張仲實;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李達上將

⑺ 誰知道寶雞的歷史名人,請您告訴我啊,我既需要各位英雄豪傑的幫助

鄧艾,字士載(公元197年——264年),義陽郡棘陽(今河南 新野東北)人,三國時期魏國的著名將領,協助司馬氏東征西討,屢建奇功。

鄧氏曾經是南陽一帶的大族,但鄧艾的家世已經不能詳考。鄧艾自幼喪父,鄧艾生活在戰爭頻仍、社會動盪的年代,生活在土地高度集中、豪強兼並劇烈的中原,日子的艱難是可以想見的。不過,鄧艾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這對他的一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荊州,奪取南陽,遷徙一批南陽居民到汝南屯田。鄧艾便隨其母被迫遷居汝南郡(郡治在今河南平輿縣北)襄城,淪落為屯田部民,替官家放小牛為生。 十二歲時,又隨母至潁川,讀到已故太丘長陳寔碑文中的兩句:「文為世范,行為士則」,欣然向慕,於是自己命名為鄧范,字士則。後來,宗族中有與他名字相同者,遂改今名。 在屯田民中,有才學的人很少,鄧艾憑其才學被推薦為典農都尉(相當於縣)學士,由此可以擔任典農都尉的佐、乾等下級官吏,以後如有勞績還可能逐步升遷,這對於出身卑微的人來說,不失為一條改換門庭的進身之路。但因為口吃,典農都尉認為他不適於擔任重要職務,便指派他充當做一名看守稻草的小吏。同郡一長者見其家貧,經常資助他,而鄧艾並不表示感謝。 鄧艾喜歡軍事。每見高山大川,都要在那裡勘察地形,指劃軍營處所,遭別人譏笑也不介意。 當時,出身貧寒的屯田部民要出人頭地談何容易,鄧艾平淡地過了近二十年。後來總算當上了典農功曹,幫助管理屯田。一次,鄧艾上洛陽去呈報,有機會見到洛陽太尉司馬懿。司馬懿很賞識他的才能,徵召他為太尉府的掾屬,後升任尚書郎。 遇到司馬懿,可以說是鄧艾一生的重大轉折。 正始(240—249)初,魏國准備在東南一帶進行屯田,積儲軍糧,對付吳國,因此就派鄧艾前往視察。鄧艾從陳縣(今河南淮陽)、項縣(今河南沈丘)一直巡視到壽春。經過考察,鄧艾提出了兩項重要建議:第一,開鑿河渠,興修水利,以便灌溉農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疏通漕運。第二,在淮北、淮南實行大規模的軍屯。他認為:「田良水少,不足以盡地利,宜開河渠,可以引水澆溉,大積軍糧,又通運漕之道」(《三國志·魏書·鄧艾傳》)。於是,便著《濟河論》闡明了自己的觀點。鄧艾還認為:「昔破黃巾。因為屯田,積谷於許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軍征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以為大役。陳、蔡之間,土下田良,可省許昌左右諸稻田,並水東下。令淮北屯二萬人,淮南三萬人,十二分休,常有四萬人,且田且守。水豐常收三倍於西,計除眾費,歲完五百萬斛以為軍資。六七年間,可積三千萬斛於淮上,此則十萬之眾五年食也。以此乘吳,無往而不克矣」(《三國志·魏書·鄧艾傳》)。

司馬懿看後,非常滿意,採納並實施了。從正始二年(241年)起,魏國在淮南、淮北廣開河道,大舉屯田。北以淮水為界,自鍾離以南,橫石以西,至沘水源頭之間的四百多里范圍的土地上,五里設置一個軍屯營。每營六十人,一面屯田,一面戍衛。同時,淮陽、百尺兩條河渠也拓寬了,從黃河引水注入淮水和潁水,潁南、潁北修成了許多陂田。淮水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長的水渠,灌溉農田二萬頃,從而使淮南、淮北連成一體。幾年之後,從京都到壽春,沿途兵屯相望,雞犬之聲相聞,出現了一派繁榮富庶的景象。從此,淮水流域的水利和軍屯建設得到飛速的發展,魏國在東南的防禦力量也大大加強。每當東南有戰事,大軍便可乘船而下,直達江淮。軍資糧食有儲備,又沒有水害。這些,都是鄧艾的功勞。

可以說,曹魏政權能在三國中始終保持實力最強,特別是後期,鄧艾的許多政治主張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正始四年(243),鄧艾出任參征西軍事,轉任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太守。 嘉平元年(249年)秋,蜀衛將軍姜維督軍進攻雍州(今陝西關中及甘肅東部),依傍曲山(今甘肅岷縣東百里)築兩城。姜維熟悉隴西風俗民情,欲誘羌胡歸蜀,以控制該地區。派牙門將句安、李歆等人駐守,並聯合羌胡人進攻附近各郡。魏徵西將軍郭淮與雍州刺吏陳泰統兵抵禦。 陳泰認為:「曲城(今甘肅岷縣東漳南)雖固,去蜀險遠,當須運糧。羌夷患維勞役,必未肯附。今圍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雖其有救,山道阻險,非行兵之地也」(《三國志·魏書·陳泰傳》)。郭淮從其計,遂採取圍城打援策略,命陳泰討蜀護軍徐質,鄧艾進圍曲城,切斷交通及水源,曲城蜀軍困窘不堪。姜維領兵救援,進至牛頭山(甘肅岷縣東南,洮河南岸),為陳泰軍所阻。郭淮率軍進逼洮水,企圖切斷姜維退路。姜維迅速撤回。句安、李歆等人孤立無援,獻城投降。 郭淮遂率軍西擊羌人各部,鄧艾說:「賊去未遠,或能復還,宜分諸軍以備不虞」(《三國志·魏書·鄧艾傳》)。郭淮就留鄧艾屯白水(今甘肅白龍江)北岸,以防蜀軍反攻。三天後,蜀軍果然復返,姜維派廖化在白水南岸扎營,和鄧艾迢遙相對,卻不向魏進攻。鄧艾對諸將說:「維今卒還,吾軍人少,法當來渡而不作橋。此維使化持吾,令不得還。維必自東襲取洮城」(《三國志·魏書·鄧艾傳》)。洮城(今甘肅臨潭西南)在白水之北,距鄧艾駐地六十里。鄧艾於當夜搶占洮城,不久,姜維果然率重兵奔襲洮城。姜維見魏軍已搶占洮城,遂撤軍退走,魏兵得以不敗。 鄧艾因功被賜爵關內侯,加討寇將軍,後又遷升城陽(治所在今諸城東北)太守。 當時,並州右賢王劉豹把匈奴合成一部。鄧艾上表說:「戎狄獸心,不以義親,強則侵暴,弱則內附,故周宣有?嚴?狁之寇,漢祖有平城之困。每匈奴一盛,為前代重患,自單於在外莫能牽制長卑。誘麗致之,使來入侍。由是羌夷失統,合散無主,以單干在內,萬里順軌。今單於之尊日疏,外士之威浸重。則胡虜不可不深備也。聞劉豹部有叛胡,可因叛割為二國,以分其勢。去卑功顯前朝,而子不繼業,宜加其子顯號,使居雁門。離國弱寇、迫錄舊勛,此御邊長計也」(《三國志·魏書·鄧艾傳》)。鄧艾還說:「羌胡與民同處者,宜以漸出之,使居民表崇廉恥之教,塞姦宄之路」(《三國志·魏書·鄧艾傳》)。 大將軍司馬師新出任輔佐政事,對鄧艾的建議多所採納實行。

不久,鄧艾改任汝南太守,到任後,訪求過去厚待自己的同郡長者,可惜長者已死,於是派官吏前去祭祀,對其家厚加賞賜。鄧艾每到一地,就提倡墾荒,發展生產,史書上說:「艾所在,荒野開辟,軍民並豐」(《三國志·魏書·鄧艾傳》)。看來他在這方面是做得很有成效的。 魏嘉平五年(253年)二月,吳太傅諸葛恪取得東興之戰勝利後,恃功輕敵,不顧群臣勸阻,再次興師攻魏。圍合肥新城(即合肥新城,今安徽合肥西北),久攻不下,被迫退歸。鄧艾對司馬師說:「孫權已沒,大臣未附,吳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勢,足以建命。恪新秉國政,而內無其主,不念撫恤上下以立根基,競於外事,虐用其民,悉國之眾,頓於堅城,死者萬數,載禍而歸,此恪獲罪之日也。昔子胥、吳起、商殃、樂毅皆見任時君,主沒而敗。況恪才非四賢,而不慮大患,其亡可待也。」諸葛恪回到吳國,果然被殺。 不久,鄧艾遷升兗州刺史,加振威將軍。他看到有些地方宮不重視農業生產,專事交遊請托,作風浮華不實,又上書建議說:「國之所急,惟農與戰,國富則兵強,兵強則戰勝。然農者,勝之本也。孔子曰『足食足兵』,食在兵前也。上無設爵之勸,則下無財畜之功。今使考績之賞,在於積粟富民,則交遊之路絕,浮華之原塞矣」(《三國志·魏書·鄧艾傳》)。 正元元年(254年),魏高貴鄉公曹髦即位,進封鄧艾為方城亭侯。這時,司馬氏代魏的局面明朗化了。司馬氏世襲中外要職,集軍政大權於一己,擅行廢立,屠戮政敵,黨附曹魏皇室的將領遂先後舉兵反抗。同年,司馬師誅殺夏侯玄後,魏鎮東將軍毋丘儉、揚州刺史文欽恐受株連,蓄謀反叛。正元二年(255年),正月,他們假稱受太後詔書,在壽春(今安徽壽縣)起兵,傳檄州郡,討伐司馬師。鄧艾殺使者,兼程進軍,搶先奔赴樂嘉城(今河南商水境),建造浮橋,這樣司馬師到達後,才得以占據樂嘉。文欽因落在大軍後面而戰敗於城下。鄧艾追擊文欽至丘頭,文欽逃奔吳國,降於吳丞相孫峻。 孫峻等魏國內亂之機率軍號稱十萬,想要渡江。魏鎮東將軍諸葛誕派鄧艾據守肥陽。鄧艾認為肥陽離敵太遠,非要害之地,便轉移到附亭駐扎,並派泰山太守諸葛緒等在黎漿拒敵作戰,擊退了吳軍。

同年,朝廷任命鄧艾為長水校尉。並因為他打敗文欽等一系列戰功,進封為方城鄉侯,代行安西將軍職務。 同年七月,蜀衛將軍姜維乘大將軍司馬師病亡,督車騎將軍夏侯霸、征西大將軍張翼等數萬人攻魏。八月,到達枹罕(今甘肅臨夏東北),遂向狄道(今甘肅臨洮)進軍。征西將軍陳泰命雍州刺史王經率所部進駐狄道,待他率主力自陳倉(今陝西寶雞東)到達後,再鉗擊蜀軍。王經不俟陳泰軍至即擅擊蜀軍,先後敗於故關(今甘肅臨洮北)、洮西,大部傷亡或逃亡,殘部萬人還保狄道。姜維乘勝圍狄道城。 大將軍司馬昭命鄧艾出任安西將軍,與陳泰並力抗擊蜀軍,並遣太尉司馬孚為後援。陳泰與鄧艾軍會合後,分三路進至隴西,避開蜀軍,出其不意地繞過高城嶺(今甘肅渭源西北),進至狄道東南山上,燃火擊鼓與城內聯絡,守軍見援軍至,士氣大振。姜維督軍沿山進攻,被魏軍擊退。陳泰揚言截斷蜀軍退路,蜀軍震恐,遂於九月二十五日撤軍退走鍾堤(今甘肅臨洮南),狄道之圍遂解。於是,朝廷任命鄧艾為安西將軍,假節,兼任護東羌校尉。 此時,魏軍多數人認為姜維已經力竭,不可能再出兵北向。鄧艾卻不這樣認為。他指出:「洮西之敗,非小失也。破軍殺將,倉廩空虛,百姓流離,幾於危亡。今以策言之,彼有乘勝之勢,我有虛弱之實,一也。彼上下相習,五兵犀利,我將易兵新,器杖未復,二也。彼以船行,吾以陸軍,勞逸不同。三也。狄道、隴西、南安、祁山,各當有守,彼專為一,我分為四,四也。從南安、隴西,因食羌谷,若趨祁山,熟麥千頃,為之縣餌,五也。賊有黠數,其來必矣。」分析了以上情況後,他斷言姜維還會伺機進犯,加緊備戰。 甘露元年(256年)六月,蜀大將軍姜維與鎮西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邦(今甘肅天水)會合。七月,姜維率先出兵祁山(今甘肅東南部山地),聞鄧艾有備,乃改從董亭(今甘肅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鄧艾則率軍搶占武城山(今甘肅武山西南)據險拒守,與之相持。姜維見地利已失,強攻不克,乃於當夜渡渭水東進,沿山路進取上邽。兩軍戰於段谷(今甘肅天水西南)。胡濟失期未至。鄧艾大敗蜀軍,蜀軍士卒潰散,死傷甚眾。姜維敗歸,自請貶為後將軍。此戰,鄧艾戰前料敵准確,戰中因機制變,始終掌握著戰役主動權,為後世防禦作戰留下了寶貴經驗。 同年,魏帝下詔褒獎鄧艾,詔曰:「逆賊姜繼連年狡黠,民夷騷動,西士不寧。艾籌畫有方,忠勇奮發,斬將十數,馘首千計;國威震於巴、蜀,武聲揚於江、岷。今以艾為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進封鄧侯,分五百戶封子忠為亭侯」(《三國志·魏書·鄧艾傳》)。 甘露二年(257年)五月,魏將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昭。司馬昭調關中兵力東下討伐諸葛誕。蜀大將姜維乘機攻魏秦川(渭水流域)。十二月,姜維率兵數萬出駱谷(今陝西周至西南),到達沈嶺(今陝西周至南)。當時,魏在長城(今陝西周至南)積存大量軍糧,且防守薄弱。鄧艾(時為安西將軍)和征西將軍司馬望恐姜維襲奪長城,立即合軍據守。姜維軍進至芒水,依山為營。鄧艾、司馬望率軍近水築寨。蜀軍多次挑戰,鄧艾、司馬望堅守不出,兩軍長期對峙。次年三、四月間,姜維聞諸葛誕敗亡,只得引軍而還。鄧艾因功升任征西將軍,前後共增食邑六千六百戶。

景元三年(262年)十月,蜀大將軍姜維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陽境。鄧艾率兵迎戰。鄧艾分析,姜維懸師遠征,戰線長,給養困難,難以持久。於是,搶佔有利地勢,在洮陽以東的侯和(今卓尼東北)設陣,以逸待勞,阻擊蜀軍,雙方激戰後,魏軍發起反擊,蜀軍大敗,損失嚴重。姜維只得退往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此後,蜀軍實力大減,轉為被動防禦態勢。 同年,總攬朝政的大將軍司馬昭制定先滅蜀再順江滅吳的戰略,任命司隸校尉鍾會為鎮西將軍前往關中整軍備戰。 景元四年(263年)八月,魏軍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將軍鄧艾率兵3萬餘人,由狄道(今甘肅臨洮)進軍,以牽制蜀大將軍姜維駐守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諸葛緒率3萬餘人,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西北),以切斷姜維退路;鍾會率主力10餘萬人,欲乘虛取漢中,然後直趨成都。以廷尉衛權為鎮西軍司馬,持節監鄧艾、鍾會軍事。由大將軍司馬昭統一調度指揮。 蜀軍派右車騎將軍廖化率軍往沓中增援姜維;左車騎將軍張翼等前往陽安關口拒守。令漢中諸將放棄漢中外圍據點,收縮兵力退保漢城(今陝西勉縣東)、樂城。由於蜀軍未對咽喉險道斜谷、駱谷、子午谷嚴加防守,被魏魏興太守劉欽佔領。鍾會遂幾路並進,直入漢中,留2萬人圍漢、樂二城,自率主力直下陽安關口,斬蜀將傅僉,收降蔣舒,繼克關城(今陝西陽平關),長驅南下。 鄧艾命天水太守王頎直攻姜維營地,命令隴西太守牽弘等人邀擊姜維的前部,而命令金城太守楊欣進擊甘松。姜維聞鍾會等部已入漢中,知漢中難保,急擺脫鄧艾,退往陰平。楊欣等人追擊,直到疆川口,雙方大戰,姜維敗退,為搶先佔橋頭(陰平東南)的諸葛緒所阻。姜維從孔函谷佯作向北欲繞道而東,作出出兵攻擊諸葛緒後部的樣子,誘使諸葛緒離開橋頭三十里向北堵擊時,姜維乘機迅速通過橋頭,與廖化、張翼等合兵,據守劍閣。諸葛緒趕去阻截,差了一天,沒有趕上。 鄧艾進至陰平,欲與諸葛緒合兵南下。諸葛緒不從,領軍東向靠攏鍾會。鍾會欲專軍權,誣告諸葛緒畏敵不前,將其押回治罪,隨即統領大軍南下,被姜維阻於劍閣。劍閣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姜維憑險據守,鍾會攻劍閣不下,無計可施。時魏軍因軍糧不繼,鍾會准備退兵。 鄧艾上書說:「今賊摧折,宜遂乘之,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涪,出劍閣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餘里,奇兵沖其腹心。劍閣之守必還赴涪,則會方軌而進。劍閣之軍不還,則應涪之兵寡矣。 軍志有之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虛,破之必矣」(《三國志·魏書·鄧艾傳》)。

十月,鄧艾趁姜維被鍾會牽制在劍閣,率軍自陰平沿景穀道東向南轉進,南出劍閣兩百多里,鍾會也派部將田章等跟進。鄧艾率軍攀登小道,鑿山開路,修棧架橋,魚貫而進,越過7百餘里無人煙的險域。山高谷深,至為艱險。途中,糧運不繼,曾多次陷入困境。部隊走到馬閣山,道路斷絕,一時進退不得,鄧艾身先士卒,用毛氈裹身滾下山坡。鄧艾率軍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將馬邈。蜀國衛將軍諸葛瞻(諸葛亮子)從涪城回到綿竹,列陣等待鄧艾。 鄧艾派其子鄧忠攻打諸葛瞻的右翼,司馬師纂攻其左翼。鄧忠、師纂失利,退回,對鄧艾說:「賊未可擊。」鄧艾大怒,說:「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三國志·魏書·鄧艾傳》)?大聲叱責二將,並要將其斬首。二將策馬奔回,揮軍再戰,鄧艾也親臨督戰,終大破蜀軍,遂克綿竹,斬蜀將諸葛瞻及尚書張遵等人。 綿竹陷落後,蜀軍全線崩潰。鄧艾乘勝進擊,一鼓作氣攻陷雒縣(今四川廣漢北),逼近成都。蜀後主劉禪驚恐失據,感到大勢已去,在主降派勸導下,派人送上皇帝的印綬,並寫信到鄧艾那裡請降。鄧艾率軍入成都,蜀漢滅亡。劉禪又派人去前線命令姜維等投降,姜維等得到命令,便到鍾會軍中投降。 此戰,鄧艾趁兩軍主力相持之際,率偏師出奇兵,進行大縱深迂迴穿插,繞過蜀軍的正面防禦,直搗蜀都成都,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奇襲戰例。 鄧艾入成都,劉禪率領太子、諸王、群臣六十多人綁住自己、抬棺至軍營拜見。鄧艾手執符節,解開綁縛,焚燒棺材,接受投降,並寬恕了他們。鄧艾約束部眾,進城後,沒有發生搶掠。他安撫投降的人員,使他們復任舊業,受到蜀人的擁護。 魏滅蜀之戰,是結束自東漢末年以來分裂局面,重新實現中國統一的重要步驟。滅蜀之役,鄧艾之功不可沒。 在巨大勝利面前,鄧艾頭腦有些不冷靜。他擅自循東漢將軍鄧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官吏。他拜劉禪行驃騎將軍、蜀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對蜀國群臣,則根據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們為朝廷官員,或讓他們領受自己屬下的職務。 鄧艾任命師纂兼領益州刺史,任命隴西太守牽弘等人兼領蜀中各郡郡守。派人在綿竹把作戰中死亡的戰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築高台作為京觀,用以宣揚自己的武功。 鄧艾建此大功,深感驕傲,並且常常顯示誇耀,引以為榮。他曾對蜀國士大夫們說:「諸君賴遭某,故得有今日耳。如遇吳漢之徒,己殄滅矣。」他還說:「姜維自一時雄兒也,與某相值,故窮耳」(《三國志·魏書·鄧艾傳》)。有識之士見他如此矜誇,背地裡往往嘲笑他。

這些,成了野心家鍾會置他於死地的口實。 姜維等人降於鍾會後,鍾會大喜,迫不及待地上表向司馬昭表功,表上說: 「賊姜維、張翼、廖化、董厥等逃死遁走,欲趣成都。臣輒遣司馬夏侯咸、護軍胡烈等,徑從劍閣,出新都、大渡截其前,參軍愛青彡、將軍句安等躡其後,參軍皇甫闓、將軍王買等從涪南出沖其腹。臣據涪縣為東西勢援,維等所統步騎四五萬人,擐甲厲兵,塞川填谷,數百里中首尾相繼,憑恃其眾,方軌而西。臣敕咸、闓等令分兵據勢。廣張羅網,南杜走吳之道,西塞成都之路,北絕越逸之徑,四面雲集,首尾並進,蹊路斷絕,走伏無地。臣又手書申喻,開示生路,群寇困逼,知命窮數盡,解甲投戈,面縛委質,印綬萬數,資器山積。昔舜舞干戚,有苗自服;牧野之師,商旅倒戈。有徵無戰,帝王之盛業。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用兵之令典。陛下聖德,侔蹤前代,翼輔忠明,齊軌公旦,仁育群生,義征不譓,殊俗向化,無思不服,師不逾時,兵不血刃,萬里同風,九州共貫。臣輒奉宣詔命,導揚思化,復其社稷,安其閭伍,舍其賦調,弛其征役,訓之德禮以移其風,示之軌儀以易其俗,百姓欣欣,人懷逸豫,後來其蘇,義無以過」(《三國志·魏書·鍾會傳》)。 十二月,魏帝下詔書,褒獎鄧艾的功績,書曰:「艾曜威奮武,深入虜庭,斬將搴旗,梟其鯨鯢,使僭號之主,稽首系頸,歷世逋誅,一朝而平。兵不逾時,戰不終日,雲徹席捲,盪定巴蜀。雖白起破強楚,韓信克勁趙,吳漢擒子陽(子陽為公孫述),亞夫滅七國,計功論美,不足比勛也。其以艾為大尉,增邑二萬戶,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戶」(《三國志·魏書·鄧艾傳》)。 鍾會也因花言巧語博得了司馬昭的歡心,遂進位司徒,封縣侯,增邑萬戶,其子二人也都封為亭侯,邑各千戶。 從這時候起,鄧艾開始遭到司馬昭的猜疑。

當鄧艾滅蜀之後,便向司馬昭提出了自己對局勢的看法和准備採取的措施:「兵有先聲而後實者,今因平蜀之勢以乘吳,吳人震恐,席捲之時也。然大舉之後,將士疲勞,不可便用,且徐緩之;留隴右兵二萬人,蜀兵二萬人,煮鹽興冶,為軍農要用,並作舟船,豫順流之事,然後發使告以利害,吳必歸化,可不征而定也。今宜厚劉禪以致孫休,安士民以來遠人,若便送禪於京都,吳以為流徒,則於向化之心不勸。宜權停留,須來年秋冬,比爾吳亦足平。以為可封禪為扶風王,錫其資財,供其左右。郡有董卓塢,為之宮舍。爵其子為公侯,食郡內縣,以顯歸命之寵。開廣陵、城陽以待吳人,則畏威懷德,望風而從矣」(《三國志·魏書·鄧艾傳》)。

鄧艾不驕矜、不伐功,一心籌畫滅吳之策,他的種種建議實具遠見卓識。然而他擅自承製拜官,已經讓司馬昭不高興,這時又提出留兵蜀中,引起司馬昭的猜疑。

於是司馬昭卻讓監軍衛罐告誡鄧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三國志·魏書·鄧艾傳》)。

鄧艾不以為然,再次上言,說:「銜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惡既服;至於承製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宜。今蜀舉眾歸命,地盡南海,東接吳會,宜早鎮定。若待國命,往復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今吳未賓,勢與蜀連,不可拘常以失事機,兵法,進不求名,退不避罪,艾雖無古人之節,終不自嫌以損於國也」(《三國志·魏書·鄧艾傳》)。

而鍾會、胡烈、師纂等人見鄧艾居功自恃,乘隙向司馬昭誣告其謀反,說他作的事情悖逆不道,已經露出叛亂的苗頭。於是,朝廷下詔書派監軍衛罐逮捕鄧艾父子,用檻車將其送到京都來。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五,鍾會抵達成都,將鄧艾押往洛陽。這時,鍾會麾下有魏、蜀軍隊二十餘萬。鍾會排除了有滅蜀大功的鄧艾,又掌握龐大的遠征軍,遂密謀反叛。司馬昭對鍾會懷有野心早有戒備,遣中護軍賈充率1萬步騎入蜀進占樂城,隨即親率10萬大軍進駐長安,使鍾會措手不及。鍾會遂扣押魏軍所有將領,並出示廢黜司馬昭的所謂太後遺詔,蜀降將姜維慫恿鍾會誅殺被扣將領,預謀趁機殺掉鍾會,恢復蜀漢。因鍾會遲疑而消息泄露,十八日中午,護軍胡烈之弟胡淵率烈部眾擂鼓吶喊而出,各營官兵為營救本部將領也一起響應,蜂擁殺入蜀宮,被拘宮內的將領們沖出與其部眾會合。雙方在宮城內外展開激戰,斬姜維、鍾會及部眾數百人,殺蜀太子劉璿和姜維妻子。魏軍大肆掠劫,後由監軍衛瓘收拾穩定局勢,因其參與誣諂鄧艾,遂派護軍田續追殺鄧艾父子於綿竹(今四川德陽)西。鄧艾在洛陽的餘子也被誅殺,鄧艾妻和孫子被發配到西城。 當初,鄧艾要伐蜀時,夢見坐在山上,旁有流水,便去向殄虜護軍愛邵請教。愛邵說:「按照《易》卦,山上有水叫蹇卦。蹇利西南,不利東北。您這次去一定能攻克蜀國,但也許回不來了呢!」鄧艾茫然若失。 鄧艾的死,實在冤枉。泰始元年(265年),晉王朝取代了魏。下詔書說:「昔太尉王淩謀廢齊王,而土竟不足以守位。征西將軍鄧艾,矜功失節,實應大辟。然被書之日,罷遣人眾,束手受罪,比干求生遂為惡者,誠復不同。今天赦得還,若無子孫者聽使立後,令祭祀不絕」(《三國志·魏書·鄧艾傳》)。

泰始三年(267年),議郎段灼上書,替鄧艾不平,書曰:「艾心懷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滅之誅,臣竊悼之。借哉,言艾之反也!艾性剛急,輕犯雅俗。不能協同朋類,故莫肯理之。臣敢言艾不反之狀。昔姜維有斷隴右之志,艾修治備守,積谷強兵。值歲凶旱,艾為區種,身被烏衣,手執耒耜,以率將士。上下相感,莫不盡力。艾持節守邊,所統萬數,而不難仆虜之勞,士民之役,非執節忠勤,孰能若此?故落門、段谷之戰,以少擊多,摧破強賊。先帝知其可任,委艾廟勝,授以長策。艾受命忘身,束馬懸車,自投死地,勇氣陵雲,士眾乘勢,使劉禪君臣面縛,叉手屈膝。艾功名以成,當書之竹帛,傳祚萬世。七十老公,反欲何求。艾誠恃養育之恩,心不自疑,矯命承製,權安社稷;雖違常科,有合古義,原心定罪,本在可論。鍾會忌艾威名,構成其事。忠而受誅,信而見疑,頭懸馬市,諸子並斬,見之者垂泣,聞之者嘆息。陛下龍興,闡弘大度,釋諸嫌忌,受誅之家,不拘敘用。昔秦民憐白起之無罪,吳人傷子胥之冤酷,皆為立祠。今天下民人為艾悼心痛恨,亦猶是也。臣以為艾身首分離,捐棄草土,宜收屍喪,還其田宅。以平蜀之功,紹封其孫,使闔棺定謚,死無余恨。赦冤魂於黃泉,收信義於後世,葬一人而天下慕其行,埋一魂而天下歸其義,所為者寡而悅者眾矣」(《三國志·魏書·鄧艾傳》)。

泰始九年(273年),皇帝下詔書說:「艾有功勛,受罪不逃刑,而子孫為民隸,朕常愍之。其以嫡孫朗為郎中」(《三國志·魏書·鄧艾傳》)。算是為鄧艾平了反。

鄧艾在西部時,修築界牆關塞,建立城堡。泰始年間,羌人發動大叛亂,多次殺害刺史,涼州道路斷絕。官吏百姓之所以能夠保全,全靠鄧艾當年修築的城堡。

點評:鄧艾是三國未期最為傑出的軍事家,其才能可比諸葛亮與司馬懿。鄧艾在戰爭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具有難得的戰略頭腦。作戰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其偷度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爭史上歷次入川作戰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而載入史冊。 鄧艾在生活中能與將士同甘共苦,在作戰中又能身先士卒,種田時手執末耜,陰平道上,他以氈自裹,推轉而下。正因為他能處處作出表率,部隊才上下相感,莫不盡力,取得一系列的勝利。 但鄧艾雖善於作戰,卻不善自保。史學家陳壽在《三國志·魏書·鄧艾傳》中對此作了客觀的評論:「鄧艾矯然強壯,立功立事,然暗於防患,咎敗旋至,豈遠知乎諸葛恪而不能近自見,此蓋古人所謂自論者也。

作 者:
來 源:軍事網

⑻ 寶雞歷史上有什麼有影響的人物

1、炎帝
2、姜尚來
3、周文王源
4、姬發,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周文王之子。繼承文王遺志,聯合小諸侯國,經牧野之戰攻克朝歌滅殷商,建立西周。在位兩年卒。
5、周公
6、燕及(及加立人旁)
7、秦文公
8、秦襄公
9、秦穆公
10、白起
11、馬援
12、班固
13、班超
14、梁鴻
15、班勇
16、竇憲
17、耿秉
18、竇固
19、耿恭
20、馬融
21、馬騰
22、孟達
23、馬超
24、法正
25、馬鈞
26、李淳風
。。。。手好酸 還有太多太多 以上具體人物請網路 全部手打 希望採納

⑼ 陝西歷史名人有哪些

陝西作為中華民族和文明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擁有璀璨的歷史和悠久的文化,炎黃子孫的始祖炎帝和黃帝,就誕生於陝西。而到了近代,陝西更誕生了無數歷史名人,僅僅傳奇的黃埔軍校一期生,就有高達41人是陝西籍,陝西籍的將領,成為了國民黨軍中黃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

胡璉

胡璉,1907年生於陝西華州赤水鎮,1926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胡璉先後參加了北伐戰爭、軍閥混戰、中原大戰、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並最終被晉升為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曾擔任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等職。1977年病逝於台灣,享年70歲。

⑽ 寶雞四大歷史名人,白起上榜,你還知道哪幾個

寶雞的名字起源於安史之亂,唐玄宗西逃的途中於此得石雞庇佑,化險為夷,此地因「寶地神雞」而得名。但古老的歷史中,她有一個更為出名的名字「陳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典故婦孺皆知,而寶雞最珍貴的寶藏偏偏與這兩個名字都沒有太大關聯。那就是寶雞歷史上偉大的名人了,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來自寶雞的歷史人物,看看你知道幾個?

白起
談到寶雞歷史上最出名的文化名人,白起肯定是頭名。白起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就是現在陝西的眉縣,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將領、軍事家。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它打破了魏韓聯盟並奪取了楚國的首都。,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勛赫赫,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元載
元載這個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了,他是很著名的一個唐朝宰相,元載字公輔,鳳翔府岐山,就是現在的岐山縣人,唐朝宰相,其妻是河西節度使王忠嗣的女兒王韞秀。

天寶初,因熟讀莊子、老子、列子、文子之學,考中進士,後任新平尉。肅宗時,因與掌權宦官李輔國之妻同族而受到重用,管理漕運。代宗時,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即宰相),封許昌縣子。後又授予天下元帥行軍司馬。但是因先後助代宗殺了李輔國以及後來的魚朝恩兩個掌權宦官而更加受到皇帝信任,此後已將私人財產用於大型建築項目以消除異見人士,最後因賄賂而被殺害。

張載
張載也是來自寶雞的歷史文化名人,張載是北宋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是可以和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合稱的「北宋五子」之一,,有《正蒙》、《橫渠易說》等著述留世。世人稱之橫渠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奉命令祀孔廟西廡第38位。張載青年時喜歡談論兵法,後求之於儒家「六經」,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書等職。後辭歸,講學關中,所以其學派稱為「關學」。宋神宗熙寧十年,返家途中病逝於臨潼,死時58歲。

李淳風
李淳風也是一位來自寶雞的唐朝的大思想家,他還是傑出天文學家、數學家,在天文、歷法、數學、陰陽學等方面建樹很大,著有著作《推背圖》、《乙巳占》。李淳風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科學家,註解的《周髀算經》和《古算十經》是世界上最早最全面的算術教材,特別是為宋元時期數學的高度發展創造了條件;《乙巳占》10

卷,是李淳風的一部重要的星占學著作。李淳風根據他對天文歷法的多年研究和長期觀測,於麟德二年(665)編成新的歷法,命名為《麟德歷》。這也是寶雞最早的出名的科技人才了。

閱讀全文

與寶雞歷史名人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