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甘姓將軍國共兩黨時期有幾位
國共兩黨時期的甘姓將軍一共有四位:
1、甘泗淇:甘泗淇(1903-1964),原名姜鳳威,號炳坤,寧鄉縣十都月山楠竹山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生。1918年就讀於雲山高小,畢業後考入長沙長郡中學,「五四」運動中積極投入毛澤東發動的驅張(敬堯)斗爭,1924年入湖南法政專門學校,次年加入共產義青年團。
1926年由姜夢周介紹加人中國共產黨。1918年就讀於雲山高小,畢業後考入長沙長郡中學,「五四」運動中積極投入毛澤東發動的驅張斗爭,1924年入湖南法政專門學校,次年加入共產義青年團,1926年由姜夢周介紹加人中國共產黨。1964年2月,甘四淇病逝,終年61歲。
2、甘渭漢:甘渭漢(1908-1986),湖南省平江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後方留守兵團警備政治委員,八路軍129師385旅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6年4月1日因病逝世,終年78歲。
3、甘祖昌:甘祖昌(1905-1986),江西省蓮花縣人。1927年入黨,第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後任八路軍120師旅供給部副部長,西北野戰軍縱隊後勤部部長,第一兵團後勤部副部長。參加了運城、宜川、扶等戰役。
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6年在家鄉去世,享年81歲。
4、甘思和:甘思和(1915-1988),湖北省黃安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幹部部部長。任八路軍一二九師總務處處長、冀南軍區第三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第九軍分區副政治委員,華北軍區第十四縱隊四十一旅政治委員,第三兵團四縱隊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建國後,任華北軍區炮兵政治委員,華北軍區幹部部副部長,北京軍區幹部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同年10月26日逝世,終年73歲。
(1)歷史隔村少將有哪些人擴展閱讀:
對甘泗淇的評價:
1、甘泗淇是個忠誠的同志,善於團結同志。(任弼時)
2、甘泗淇軍旅一生,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他從年輕時代開始,就把自己的命運與革命事業緊緊聯系在一起,成為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和軍隊高級將領。(湖南日報)
② 古代十大將軍排名
古代十大將軍有馮異、張遼、白起、吳起、王翦、韓信、霍去病、李靖、岳飛、常遇春,排名不分先後。
一、馮異
馮異,字公孫,漢族,潁川父城(今河南寶豐東)人。東漢開國名將,「雲台二十八將」之一。在劉秀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任征西大將軍,為平定關中立下汗馬功勞,作戰勇敢,常為先驅,善用謀略,料敵決勝,治軍嚴明,為人謙讓,有「大樹將軍」美名,在東漢開國一群殺戮狂人中實屬不易。東漢建武十年,因連年征戰,在對隴右的作戰中,病故於軍中。
五、霍去病
霍去病,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省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著名將領衛青外甥。霍去病十七歲便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以800人殲滅敵方2028人,俘獲匈奴的相國和當戶,並殺死匈奴單於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軍。兩次參加河西之戰,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漠北之戰後,封狼居胥,大捷而歸,與大將軍衛青同掌軍政。他英年早逝,但在諸多的征伐中從未有過敗績,漢武帝對他十分器重。
③ 國民黨陳姓少將有哪些人
1935年4月1日,國民政府令,蔣中正為陸海空軍特級上將。
1935年4月2日,國民政府令,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何應欽、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陳濟棠為陸軍一級上將。
1935年4月3日,國民政府令,陳調元、何成浚、朱紹良、韓復榘、宋哲元、劉湘、劉峙、萬福麟、何鍵、白崇禧、劉鎮華、顧祝同、商震、傅作義、徐永昌、於學忠、楊虎城、蔣鼎文、龍雲、徐源泉為陸軍二級上將。
1935年4月4日,國民政府令,楊傑、賀耀組、黃慕松、曹浩森、周亞衛、張華輔、錢大鈞、陳誠、衛立煌、張治中、夏斗寅、孫連仲、上官雲相、梁冠英、陳繼承為陸軍中將。
1935年4月5日,國民政府令,薛岳、劉建緒、劉興、趙觀濤、羅卓英、谷正倫、王樹常、鮑文樾、賀國光、蔣伯誠、戢翼翹、榮臻、吳光新、魏宗瀚、高維岳為陸軍中將。
1935年4月6日,國民政府令,魏益三、門致中、王均、徐庭瑤、何柱國、王以哲、孫桐萱、郝夢齡、劉茂恩、譚道源、李雲傑、李韞珩、毛炳文、蕭之楚、周渾元為陸軍中將。
1935年4月8日,國民政府令,吳奇偉、湯恩伯、劉紹先、郭汝棟、孫楚、楊效歐、李服膺、王靖國、楊耀芳、李生達、龐炳勛、秦德純、王俊、劉翼飛、胡毓坤為陸軍中將。
1935年4月9日,國民政府令,胡宗南、周碞、曾萬鍾、陶峙岳、李延年、李默庵、萬耀煌、王東原、朱耀華、李覺、馮安邦、曹福林、馮治安、張自忠、張振漢為陸軍中將。
1935年4月10日,國民政府令,岳森、阮肇昌、戴岳、陶廣、宋天才、羅霖、樊嵩甫、高桂滋、馮占海、沈克、李振唐、黃光華、郭希鵬、馬法五為陸軍中將。
1935年4月13日,國民政府令,黃傑、李玉堂、謝溥福、黃維、唐淮源、霍揆彰、章亮基、梁立柱、黃子咸、關麟征、王懋德、李敬明、馮興賢、宋希濂、鄒洪、戴嗣夏、裴昌會、韓漢英、楊步飛、陳光中、傅仲芳、李漢章、桂永清、陳琪、展書堂、容景芳、劉戡、謝彬、王敬久、孫元良為陸軍少將。
1935年4月15日,國民政府令,王仲廉、歐震、梁華盛、唐雲山、李樹森、唐俊德、蕭致平、孔令恂、夏楚中、郭思演、劉多荃、楊正治、牛元峰、何立中、董英斌、張廷樞、陳貫群、繆澄流、吳克仁、杜繼武、孫德荃、周福成、朱鴻勛、高鴻文、李杏村、劉汝明、張誠德、黃顯聲、王奇峰、李福和為陸軍少將。
④ 1995年授權少將的人有哪些
是1955年吧??下面是1955年的少將名單
李雲龍是虛構的,他的原型叫 王近山(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高橋許家田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你可以到網路去看他的詳細資料
802名1955年授銜少將名單及職務
總部
1.解 方 原軍委軍訓部副部長 是年軍事學院副教育長兼軍事科研部部長
2.陳 沂 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
3.童陸生 訓練總監部軍事出版部副部長
4.詹化雨 總參謀部測繪局政委
5.劉其人 總政治部副秘書長兼組織部部長
6.張 瑞 總參謀部軍務部副部長
7.彭富九 總參謀部三部副部長
8.李 信 總幹部部一般兵種幹部部部長
9.曹廣化 總幹部部軍銜獎勵部部長
10.魏傳統 總政治部秘書長兼宣傳部副部長
11.孫儀之 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
12.傅家選 總後勤部生產部部長
13.喻縵雲 總後勤部軍需部部長
14.姜齊賢 總後勤部獸醫局局長
15.錢信忠 成都軍區衛生部部長(赴蘇聯學習)
16.賈若喻 總參謀部作戰部教纂處處長
17.王光華 總參謀部隊列部副部長
18.王永浚 總參謀部三部副部長
19.曹丹輝 總參謀部通信部副部長
20.李鍾奇 訓練總監部軍校部助理部長
21.葉楚屏 訓練總監部部長助理兼辦公室主任
22.王文軒 總幹部部特種兵幹部部副部長
23.葉運高 總政治部保衛部副部長
24.李兆炳 總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
25.黃 遠 總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
26.吳 濤 軍委直屬政治部主任
27.馬文波 總參謀部三部副部長
28.陳外歐 總參謀部測繪局局長
29.劉顯宜 總後勤部運輸部副部長
30.張松平 總後勤部油料部副部長
31范子瑜 總後勤部營房部部長
32.嚴 俊 總後勤部軍需部副部長
33.戴正華 沈陽軍區衛生部部長
34.何維忠 總財務部第三副部長
35.黃曹龍 總後勤部車管部副部長
36.閻捷叄 後勤學院訓練部部長
37.殷希彭 北京軍區衛生部部長
38.陳遠波 總後勤部幹部部部長
39.黃新友 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副部長
40.張平凱 後勤學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41.吉 合 訓練總監部條令部副部長
42.胡備文 總參謀部三部副部長
43.錢 江 總參謀部三部三局局長
44.陳福初 總參謀部三部六局局長
45.陳鐵君 訓練總監部計劃監察部副部長
46.王蘭麟 訓練總監部軍校部副部長
47.洪 水 訓練總監部條令局副局長
48.劉少卿 訓練總監部陸軍訓練部副部長
49.周 維 軍事通信學院院長
50.劉紹文 總幹部部三部副部長
51.安 東 軍委辦公廳機要秘書處處長
52.黃有鳳 總參謀部機要局局長
53.李 基 總後勤部營房部副部長
54.況玉純 總後勤部營房部副部長
55.游勝華 總後勤部衛生部預防局局長
56.王兆相 後勤學院後勤組織系主任
57.賀盛桂 後勤學院後勤指揮系主任
58.王興綱 總政治部聯絡部副部長
59.車敏瞧 第一軍醫大學政委
60.張遜之 後勤學院政治部副主任
61.何濟林 獸醫大學校長
62.潘世徵 新疆軍區衛生部部長(赴蘇聯學習)
63.羅亦經 軍委直屬政治部副主任
64.徐光華 總參謀部三部六局政委
65.黎東漢 通信學院副院長
66.幸元林 後勤學院隊列部部長
67.汪東興 中央辦公廳警衛局局長
68.周子禎 總後勤部運輸部副部長
軍事院校
69.李文一 軍事學院中共黨史教授會副主任
70.張文舟 軍事學院裝甲兵系主任
71.何克希 軍事學院裝甲兵系主任
72.徐文烈 軍事學院政治部副主任
73.戴潤生 軍事學院訓練部部長,原志願軍第16軍政委
74.陶漢章 軍事學院訓練部副部長
75.謝振華 軍事學院基本系主任
76.謝立全 軍事學院海軍系主任
77.林 浩 軍事學院教育部部長
78.劉居英 軍事工程學院副院長
79.劉有光 軍事工程學院副政委
80.謝 良 石家莊高級步兵學校政委
81.雷紹康 軍事學院合同戰術教授會主任
82.羅若遐 軍事學院通信兵教授會主任
83.方升普 總高級步兵學校副教育長,防空軍第1軍軍長(55年9月成立就任)
84.劉永源 第一高級步兵學校副校長
85.王紹南 第一高級步兵學校副校長
86.袁 淵 第二高級步兵學校代校長,政治學院副教育長
87.譚知耕 第4步兵學校校長,蘇聯伏羅希洛夫軍事學院學員
88.余克勤 第8步兵學校校長
89.仲曦東 軍事學院政治系主任
90.譚佑銘 軍委高級幹部文化班主任,政治學院政治部副主任
91.張駕伍 第一高級步兵學校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92.周志剛 第4步兵學校政委 (南京)
93.劉子雲 軍事學院高級系訓練處長,基本系主任
94.沈啟賢 軍事學院空軍系主任
95.吳嘉民 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主任
96.李汛山 軍事學院後勤教授會主任
97.吳華奪 軍事學院隊列部部長
98.李開湘 軍事學院幹部部副部長
99.李 治 軍事學院衛生部部長
100.張書祥 軍事學院炮兵系主任
101.高存信 軍事學院炮兵系主任
102.周世忠 軍事學院高級兵團戰術教授會副主任
103.陳海涵 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主任
104.劉清明 總高級步兵學校幹部部部長
105.方 正 軍事學院戰史教授會主任
106.劉 昂 南京步兵學校校長
107.李光輝 南昌步兵學校校長
108.鍾明彪 總高級步兵學校物資保障部部長
109.唐 凱 軍事工程學院工兵工程系主任
110.唐 鐸 軍事工程學院空軍工程系主任
111.胡正平 重慶步兵學校校長
112.陳金鈺 石家莊步兵學校校長
113.鄭大林 軍事體育學校校長
114.張崇文 總高級步兵學校政治部副主任
115.張光華 總高級步兵學校幹部部部長
116.胡定千 政治師范學校副校長
117.李 真 軍事學院政治幹部部部長
118.李 毅 軍事學院政治工作教授會副主任
119.郭 奇 軍事學院政治經濟學教授會主任
120.張日清 第14步兵學校政委,軍事學院學員(52—55),24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21.李良漢 第二高級步兵學校政治部副主任
122.鍾發宗 第20步兵學校政委,第6步兵學校政委
123.徐其孝 第2步兵學校校長
124.林 遵 軍事學院海軍教授會主任
125.胡華居 第8步兵學校政委
126.金忠藩 第二高級步兵學校訓練部部長
127.賀振新 軍事工程學院炮兵工程系副主任
128.曹光琳 第1步兵學校政委
空軍
129.段蘇權 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
130.谷廣善 空軍修建部部長
131.薛少卿 空軍工程部部長
132.漆遠渥 北京軍區空軍政委
133.王集成 南京軍區空軍政委
134.李中權 北京軍區空軍參謀長
135.張廷發 空軍第一副參謀長
136.何廷一 空軍第二副參謀長兼軍事檢察院檢察長
137.石忠漢 空軍後勤部部長
138.朱虛之 空軍幹部部部長
139.沙 克 空軍訓練部部長
140.黃煒華 空軍軍事訂貨部部長
141.楊煥民 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142.吳林煥 空軍第5軍副軍長
143.何振亞 沈陽軍區空軍參謀長
144.傅傳作 武漢軍區空軍司令員
145.王德貴 空軍第二軍軍長
146.楊尚儒 空軍後勤部政委
147.劉錦平 沈陽軍區空軍副政委
148.李世安 廣州軍區空軍副政委
149.栗在山 空軍第3軍政委
150.韋祖珍 空軍第4軍政委
151.裴志耕 空軍第5軍政委
152.劉 放 空軍後勤部第一副部長兼衛生部部長
153.王平水 空軍幹部部副部長
154.李 平 軍委民航局第二副局長
155.梁達三 北京軍區空軍幹部部部長
156.陳 欽 南京軍區空軍參謀長
157.謝 斌 空軍第五軍軍長 (南京軍區空軍副參謀長)
158.高厚良 空軍第四軍軍長
159.關盛志 沈陽軍區空軍幹部部部長 (蘭州軍區空軍政委)
160.劉 豐 空軍第3軍軍長
161.鄧東哲 空軍第3軍副軍長
162.蔡 永 空軍第3軍參謀長
163.肖 前 武漢軍區空軍副政委兼幹部部部長
164.方子翼 空軍第2軍副軍長
165.李長暐 廣州軍區空軍後勤部部長
166.朱雲謙 空軍陸戰師師長
167.吳宗先 空軍副軍長 (1956.3任空6軍軍長)
168.劉懋功 空軍第10航空學校校長 (學習)
169.王雲霖 北京軍區空軍後勤部第二副部長兼衛生部部長
170.周 彬 空軍後勤部副政委
171.李慶柳 空軍第八航空學校政委
172.余 非 武漢軍區空軍政委
173.趙正洪 沈陽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
174.黃連秋 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
175.黃玉昆 沈陽軍區空軍政治部副主任
176.張百春 空軍第一文化速成中學校長兼政委
177.李 勃 空軍雷達兵部政委
178.陳 浩 成都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
179.羅維道 南京軍區空軍預科總隊總隊長兼政委
180.劉福勝 廣州軍區空軍後勤部政委
181.余 明 空軍第4軍副政委
182.李振聲 廣州軍區空軍幹部部第二部長
183.羅野崗 空軍工程部副部長
184.陳 熙 空軍軍校部副部長
185.安志敏 空軍第六航空學校校長
186.朱火華 南京軍區空軍工程部部長
187.劉鶴孔 南京軍區空軍幹部部部長
188.王學清 空軍副軍長
189.曾 征 空軍第一航空預科學校校長
190.黃仁庭 空軍師長
191.黃玉庭 廣州軍區空軍預科總隊總隊長(15師師長)
192.袁學凱 蘭州軍區空軍參謀長
193.興 中 空軍師長 (海軍東海艦隊航空兵司令員)
194.方 槐 空軍第三航空學校校長
195.張雍耿 空軍第5軍政治部主任
196.喬信明 南京軍區空軍後勤部政委
197.謝錫玉 空軍第4師政委
海軍
198.曾克林 海軍航空兵部副司令員
199.易耀彩 海軍青島基地司令員(蘇聯海軍軍事學院學員)
200.鄭國仲 海軍青島基地第一副司令員
201.張學思 海軍第一副參謀長 (蘇聯海軍軍事學院學員)
202.王政柱 海軍副參謀長 (青島基地司令員)
203.袁也烈 海軍東海艦隊政委 (海軍副參謀長)
204.彭德清 海軍東海艦隊副司令員
205.趙一萍 海軍工程部長
206.張漢丞 海軍後勤部部長
207.馬 龍 海軍東海艦隊第七艦隊司令員 (舟山基地司令員)
208.曾 生 海軍南海艦隊第一副司令員
209.段德彰 海軍政治部副主任
210.盧仁燦 海軍青島基地政委
211.桂紹彬 海軍南海艦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212.雷永通 海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幹部部部長)
213.張 雄 海軍舟山基地政委 (幹部部副部長)
214.高志榮 海軍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兼上海基地政委
215.馬忠全 海軍快艇學校校長 (青島基地副司令員)
216.蔡長風 海軍東海艦隊後勤部部長
217.肖學林 武裝力量監察部 海軍監察部部長 (東海艦隊幹部部部長)
218.黃忠誠 海軍西營基地司令員
219.劉華清 海軍第一海軍(指揮)學校副校長兼副政委 蘇聯海軍軍事學院學員
220.蘇啟勝 海軍東海艦隊政治部主任
221.朱 軍 海軍快艇學校政委 (蘇聯海軍軍事學院學員)
222.劉中華 海軍東海艦隊第六艦隊司令員 (蘇聯海軍軍事學院學員)
223.梅嘉生 海軍航空兵部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224.何 輝 海軍航空學校政委
225.謝甫生 海軍保衛部部長 (海軍軍事檢察院檢察長)
226.吳 西 海軍檢察院檢察長 (東海艦隊政治部副主任)
227.魏天錄 海軍工程部政委
228.劉 義 海軍後勤部政委
229.黃忠學 海軍青島基地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230.丁世芳 海軍衛生部部長 (後勤部副部長)
231.王效明 海軍炮兵學校校長 (海軍旅順基地副司令員)
232.傅繼澤 海軍潛艇支隊支隊長兼第四海軍(潛艇)學校校長
233.張元培 海軍舟山基地司令員 (舟山基地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234.齊 勇 海軍南海艦隊副司令員
235.鄧龍翔 海軍青島基地副司令員
236.邱子明 海軍航空兵部政治部主任
237.宋景華 第二海軍(機械)學校政委(旅順基地副政委)
238.江勇為 海軍青島基地副政治部主任
239.胥治中 海軍炮兵學校政委
240.闕中一 海軍政治幹部學校校長(舟山基地政委)
241.鄧兆祥 海軍第一海軍指揮學校副校長
242.羅 斌 海軍青島基地航空兵政委(東海艦隊航空兵政委)
各兵種
243.蘇 進 炮兵副司令員
244.陳銳霆 炮兵參謀長
245.鍾 輝 炮兵技術部部長
246.賈 陶 沈陽軍區炮兵副司令員兼炮兵學校校長
247.封永順 總軍械部第一副部長
248.張貽祥 總軍械部軍械實驗靶場場長
249.塗錫道 總軍械部第二副部長
250.管松濤 高級炮兵學校副校長
251.廖成美 高級炮兵技術學校政委
252.王文介 高級炮兵學校政委
253.黃鵠顯 裝甲兵司令部副參謀長
254.朱 光 3兵團炮兵司令員
255.廖運周 沈陽炮兵學校校長
256.顏東山 炮兵二十師政委
257.王振祥 裝甲兵第一坦克學校校長
258.羅 通 裝甲兵第一坦克學校副政委
259.程世清 裝甲兵幹部部副部長
260.林 彬 裝甲兵第二坦克學校校長
261.宋慶生 裝甲兵後勤部部長
262.王 勝 裝甲兵文化學校校長
263.鄧家泰 裝甲兵副參謀長
264.孫 三 裝甲兵技術部部長
265.李迎希 工程兵副司令員 (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266.徐德操 工程兵副司令員
267.趙東寰 工程兵副參謀長
268.唐哲明 工程兵科技部部長
269.唐健伯 工程兵器材部部長
270.廖述雲 工程兵副參謀長
271.陳華堂 南京軍區防空軍司令員
272.王智濤 高級防空學校校長
273.谷景生 防空軍副政委
274.張西三 廣州軍區防空軍司令員
275.孫超群 北京軍區防空軍司令員
276.林接彪 北京軍區防空軍政委
277.李赤然 高級防空學校政委
278.潘壽才 北京軍區防空軍副司令員
279.劉秉彥 防空軍副參謀長兼戰斗訓練部部長
280.樊哲祥 南京軍區防空軍副司令員
281.蔡愛卿 廣州軍區防空軍副司令員
282.黃徑琛 南京軍區防空軍參謀長
283.張希才 南京軍區防空軍政治部主任
284.曹傳贊 廣州軍區防空軍政委
285.黃 霖 廣州軍區防空軍副司令員
286.李 貞 防空軍政治部幹部部部長
287.龍福才 南京軍區防空軍副政委
288.劉 鵬 北京軍區防空軍副參謀長
289.黎化南 防空軍後勤部部長
290.孔令甫 鐵道工程第十一師師長
291.何輝燕 鐵道兵參謀長
292.閔學勝 鐵道兵後勤司令部副司令員
293.張吉厚 鐵道兵副參謀長
294.朱紹田 鐵道工程第5師師政委
295.袁 光 鐵道兵政治部副主任
296.郭維城 鐵道兵副司令員
297.徐 斌 鐵道兵參謀長
298.陳 力 鐵道兵團政治部副主任
299.鄧少東 公安軍副司令員
300.查國楨 公安軍後勤部部長
301.羅華生 鐵道公安部隊司令員 (海軍旅順基地司令員)
302.吳 烈 公安軍參謀長
303.李逸民 公安軍政治部副主任
304.熊伯濤 公安軍第一副參謀長
305.方國華 公安軍幹部部副部長
306.鄒國厚 河北省公安總隊總隊長
307.盛治華 高級公安學校校長
308.羅文坊 公安軍第二副參謀長
309.王明貴 公安軍第十九師師長
310.杜國平 公安軍第二十一師師長
311.陳 波 公安軍後勤部政委
312.梁玉振 公安軍後勤部副部長
313.劉輝山 中央警衛師師長
314.張廷楨 中央警衛師政委
315.蔡炳臣 廣東公安總隊政委
316.陳伯祿 天津公安總隊政委
317.白壽康 高級公安學校政委
⑤ 日本侵華戰爭將領
日本侵華戰爭主要將領是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舊日本海軍軍人,曾留學美國哈佛大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
山本五十六在日本海軍中歷任重要職位,進行了多項重大變更與改革,尤其是親手組建了日本海軍航空兵部隊。在太平洋戰爭早期擔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並策劃或指揮了數次戰役,例如偷襲珍珠港以及中途島戰役。
在侵華戰場上,他雖然沒有率軍直接參與,但他作為海軍省高官,直接參與籌劃日本海軍的派兵方案,在國內調兵遣將,增援侵華陸軍,有力配合了陸軍的地面作戰,加深了中國人民的苦難,對中國人民犯下戰爭罪行。
七七事變發生時,山本五十六時任海軍省次官。他與參謀本部作戰部部長、九一八事變的策劃者、號稱「日本第一兵家」的石原莞爾觀點一致,不願日本在對華戰事上消耗過多能量,反對擴大事態,不主張立即全面侵華。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打響。山本五十六積極配合侵華日軍,出動兩艘航母的艦載機在上海上空狂轟亂炸。廣德、杭州等地也受到嚴重空襲。猛烈的空中火力給中國軍隊造成巨大壓力,使大量中國平民遇難。
山本在1943年搭乘飛機前往索羅門群島前線視察的路上遭美軍P-38閃電式戰斗機攔截,座機(一式大型陸上運輸機)被擊落。山本之死對日本軍隊士氣造成了沉重打擊。
(5)歷史隔村少將有哪些人擴展閱讀
日本侵華戰爭的其他將領:
阿部規秀,是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上擊斃的日軍將領中級別最高者。當時,在全國引起強烈的反響,各地的友軍、抗日團體、愛國人士紛紛給八路軍總部、晉察冀軍區發來賀電,全國各大報刊都在顯要位置報道了黃土嶺戰斗的經過並發表祝捷詩文。蔣介石於當年12月就黃土嶺戰斗向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發了嘉獎電報。擊斃阿部規秀的迫擊炮現陳列在北京軍事博物館抗日戰爭館中。
岡村寧次,侵華日軍戰犯,百團大戰後調任華北方面最高司令長官,指揮日軍對八路軍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盪。抗日戰爭末期任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昭和軍閥的三羽烏的第三位。
山口多聞(1892年8月17日-1942年6月6日)二次大戰時期日本帝國海軍的高級將領。生於舊東京市的小石川區,中學畢業後就進入海軍兵學校就讀,20歲時就以該屆(第40期)第二名的優異成績畢業,並於隔年升任少尉。
⑥ 何姓將軍有多少
何姓將軍眾多,以下介紹5個:
1、何德全
何德全(1897-1983),湖南省長沙市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和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四屆湖南省政協副主席。1983年3月20日在北京逝世。
2、何雲峰
何雲峰(1922.01~2013.01.06),男,四川省平昌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政治工作領導者,原福州軍區副政委、顧問,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013年1月6日1時15分,何雲峰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福建福州逝世,享年91歲。
3、何以祥
何以祥,四川西充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三軍連、營長,第二軍團團長、軍團偵察科科長。參加了洪湖、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4、何正文
何正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1917年生於四川省通江縣板橋口鄉。1932年參加當地游擊隊,後改為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升任四川軍區參謀長。
1955年 ,升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授予少將軍銜和叄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2000年9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5、何光宇
何光宇(1910——2008),湖北大悟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何光宇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2008年6月11日,因病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享年98歲。
⑦ 有沒有人知道紅安223位將軍的名字
湖北紅安---兩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
紅安,位於鄂東北大別山南麓。總面積1798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15.2萬畝,耕地51.9萬畝。全縣總人口為61.68萬人。縣城距武漢112公里,距黃州130公里。 京九、京廣鐵路聯絡線從縣南穿過,加快了紅安與外地的聯系和交流。紅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是 黃麻起義」的策源地,是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是鄂豫皖蘇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革命戰爭年代,紅安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獻出了14萬英雄兒女的生命,查明登記在冊的烈士有22552人。在這塊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國家主席,走出了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等223名將軍,其中被授予上將軍銜的8人,中將軍銜的13人,少將軍銜的58人,是全國將軍人數最多的縣,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將軍縣」。 <br>
<br>
<br>
紅安——將軍的搖籃 <br>
湖北省紅安縣這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在這塊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國家主席,走出了秦基偉、陳錫聯、韓先楚等兩百多名將軍,其中1955-196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的8人,他們是郭天明上將、周純全上將、王建安上將、韓先楚上將、 秦基偉上將、陳錫聯上將、王誠漢上將;謝富治上將 被授予中將軍銜的10人, 他們是劉飛中將、詹才芳中將、張仁初中將、徐深吉中將、 李天煥中將,徐斌洲中將,張天雲中將, 胡奇才中將、 劉昌毅中將,王近山中將;被授予少將軍銜的42人,他們是 程儒珍少將、韓衛民少將、袁克服少將、金世柏少將、 羅厚福少將、李世焱少將、 耿錫祥少將、黎錫福少將、 鄒國厚少將、徐紹華少將、賀健少將、陳焱清少將、 熊應堂少將、程悅長少將、殷國洪少將,盧燕秋少將、 張天恕少將、鄭國仲少將、 況玉純少將、秦光遠少將、 陳美藻少將、李定灼少將、江波少將、劉福勝少將、 趙鶴亭少將、馬忠全少將、閔學勝少將、戴克林少將、 戴克明少將、程啟文少將、 羅應懷少將、甘思和少將、 胡正平少將、旺運祖少將、何德慶少將、吳振挺少將、張志勇少將、塗錫道少將、張竭誠少將、詹少聯少將、 謝正榮少將、周世忠少將。 <br>
<br>
需要說明的是:1952年9月1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黃安縣正式更名為紅安縣,同時劃出部分區域分別歸屬河南新縣和湖北大悟縣,在劃出的行政區域里還誕生了14位原黃安籍將軍,他們是劉華清上將、 聶鳳智中將、吳先恩中將、 高厚良少將、黃立清少將、蕭永銀少將、吳世恩少將、 嚴光少將、吳林煥少將、 蕭德明少將、姚運良少將、 周明國少將、蕭志賢少將、伍瑞卿少將。 <br>
紅安因此成為全國將軍人數最多的縣,徐向前元帥曾為紅安題詞:「兩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 請到紅安來看看! <br>
<br>
兩位國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 <br>
建國後紅安籍授銜將軍 <br>
上將8名:曾任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的郭天民,曾任解放軍總後勤部第一副部長的周純全,曾任.中央軍委顧問的王建安,曾任.中央軍委常委的韓先楚,曾任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的秦基偉,曾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陳錫聯,曾任成都軍區司令員的王誠漢,曾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謝富治。 <br>
中將12名:曾任南京軍區顧問的劉飛,曾任廣州軍區顧問的詹才芳,曾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的張仁初,曾任北京軍區顧問的徐深吉,曾任解放軍二炮政委的李天煥,曾任國家一機部副部長的徐斌洲,曾任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的張天雲,曾任解放軍工程兵副司令員的胡奇才,曾任公安部副部長的王近山,曾任北京軍區顧問的吳先恩,曾任南京軍區司令員的聶鳳智,曾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的劉昌毅。 <br>
少將52名:程儒珍、韓衛民、袁克服、金世柏、羅厚福、李世炎、耿錫祥、黎錫福、鄒國厚、徐紹華、賀鍵、熊應堂、程悅長、殷國洪、盧燕秋、張天恕、鄭國仲、況玉純、秦光遠、陳美藻、李定灼、江波、劉福勝、趙鶴亭、馬忠全、閔學勝、戴克林、戴克明、程啟文、羅應懷、甘思和、胡正平、汪運祖、何德慶、張志勇、塗錫道、張竭誠、詹少聯、謝正榮、周世忠、江騰蛟、高厚良、肖永銀、肖永正、肖志賢、吳世安、吳振挺、張潮夫、伍瑞卿、何輝燕、黃立清、吳傑。 <br>
<br>
<b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
<br>
紅安以「將軍縣」聞名,除為人所熟知的老一輩將軍外,還有一批共和國的新一代將軍。如吳曉恆少將,她是1988年第一批授銜的女將軍,時任某軍醫大學校長;黃俊峰少將,時任總後勤部某部副部長;江建曾少將,現任某軍區空軍副司令;胡先貴少將,現任海軍某基地司令;羅毅少將,現任某陸軍學院政治部主任;秦衛江少將,現任某軍副軍長;李平少將,現任某軍副軍長;劉曉坤少將,現任某省軍區參謀長;程志,總政歌舞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他是文職幹部,享受少將待遇。 <br>
<br>
<br>
<br>
<br>
<br>
共和國以「紅」褒獎 <br>
1952年9月,為了表彰黨領導下的黃安人民革命斗爭業績,湖北省政府報請中南軍政委員會轉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核准,將黃安縣正式改名為紅安縣。共和國以「紅」命名褒獎的縣,這是全國唯一的一例。 <br>
翻開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史冊,紅安有著精彩紛呈的篇章:中國共產黨人引領勞苦大眾求解放的呼喊,喚醒世代飽受壓迫欺凌的黃安人民,在大別山腹地英勇奮斗,浴血奮戰,前仆後繼,堅持斗爭26年,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br>
在民主革命中不屈不撓尋求革命真理,最終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董必武,於1923年冬在自己創辦的武漢中學,召集家鄉黃安籍黨員學生開會,組建了黨的黃安工作組,並派回黃安,播撒革命種子,從而揭開了黃安革命斗爭序幕,為黨在這一地區領導開展的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奠定了堅實基礎。 <br>
這里是彪炳史冊的黃麻起義發生地。1927年11月14日,黃安、麻城3萬多反抗壓迫、剝削的農民,揭竿而起,手持刀、矛、土銃、撇把子槍,一舉攻克黃安縣城,建立了黃安縣農民政府和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震驚敵膽。這是繼八一南昌起義和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之後,黨領導的又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 <br>
這里是中國革命數支軍隊的誕生地。在黃麻起義的影響和推動下,1928年,鄂東軍先後改稱工農革命軍第七軍、第十一軍,實現武裝割據。1930年,黨中央把鄂豫邊、豫東南、皖西三塊革命根據地的武裝統一起來,成立了屬中央領導的紅一軍。1931年11月,徐向前任總指揮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成立於七里坪,下轄由紅一軍與紅十五軍合編的紅四軍和紅十五軍。1932年11月,紅四方面軍主力參加長征、西進川陝後,.鄂豫皖省委在腥風血雨中重建紅二十五軍。隨後,黨又組建紅二十八軍,直至抗戰爆發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在一個縣域,先後誕生多支黨領導下的革命軍隊,為中國革命史所僅見。 <br>
<br>
<br>
湖北紅安 <br>
<br>
<br>
毛澤東:保持紅安永遠紅 <br>
<br>
1958年7月,毛澤東主席在武昌東湖賓館接見紅安幹部種試驗田的代表,鼓勵說,你們要繼續努力,保持紅安永遠紅 <br>
.: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br>
<br>
1996年9月18日,.中央總書記.視察紅安時說,無數革命先烈為了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年輕的生命,我們應該永遠懷念。烈士陵園有規模、有氣勢,是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應該好好利用。 <br>
<br>
李先念:董老是一面旗幟 <br>
<br>
1988年4月20日,全國政協主席李先念在紅安參觀董必武紀念館,感慨地說,董老是湖北革命的一面旗幟,我們都是他的徒子徒孫。 <br>
<br>
徐向前:紅安貢獻永不磨滅 <br>
<br>
1983年,曾在紅安指揮紅四方面軍的徐向前元帥,在北京接見紅安縣負責同志,深情地說,紅安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和鄂豫皖根據地的搖籃,對中國革命的貢獻是永不磨滅的。 <br>
<br>
吳邦國:紅安真是了不起 <br>
<br>
1995年4月9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視察紅安時說,我一到紅安,就肅然起敬。紅安縣出了200多個將軍,為中國革命犧牲了14萬人,真是了不起 <br>
毛澤東:保持紅安永遠紅 <br>
<br>
1958年7月,毛澤東主席在武昌東湖賓館接見紅安幹部種試驗田的代表,鼓勵說,你們要繼續努力,保持紅安永遠紅 <br>
.: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br>
<br>
1996年9月18日,.中央總書記.視察紅安時說,無數革命先烈為了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年輕的生命,我們應該永遠懷念。烈士陵園有規模、有氣勢,是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應該好好利用。 <br>
<br>
李先念:董老是一面旗幟 <br>
<br>
1988年4月20日,全國政協主席李先念在紅安參觀董必武紀念館,感慨地說,董老是湖北革命的一面旗幟,我們都是他的徒子徒孫。 <br>
<br>
徐向前:紅安貢獻永不磨滅 <br>
<br>
1983年,曾在紅安指揮紅四方面軍的徐向前元帥,在北京接見紅安縣負責同志,深情地說,紅安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和鄂豫皖根據地的搖籃,對中國革命的貢獻是永不磨滅的。 <br>
<br>
吳邦國:紅安真是了不起 <br>
<br>
1995年4月9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視察紅安時說,我一到紅安,就肅然起敬。紅安縣出了200多個將軍,為中國革命犧牲了14萬人,真是了不起 <br>
<b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
中國第一將軍縣----紅安 <br>
<br>
紅安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搖籃,也是孕育將軍的搖籃紅安(原名叫黃安)是聞名中外的「將軍縣」(同時也被譽為「將軍城」)。這里產生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董必武,孕育了兩位共和國的主席——董必武(代主席)、李先念,以及韓先楚、陳錫聯、秦基偉、王誠漢、周世忠、謝富治等223位將軍。徐向前、葉劍英、許世友、徐海東、陳賡、陳再道、劉華清等我軍一代高級將領都曾在這里生活和戰斗過。在我軍歷史上有五支紅軍部隊在紅安成立、重建和改編。從1927年到1949年的22年革命斗爭中,紅安有14萬優秀兒女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10大軍區,其中8大軍區的司令員或政治委員由紅安籍將軍擔任。後來10大軍區改為8大軍區,先後又有6大軍區的司令員或政委是紅安人。紅安,一個山區小縣,一個赫赫有名的「將軍縣」,一個孕育將軍的搖籃,一座熠熠輝煌的「將軍城」,這不僅是一個「中國之最」,而且也一個「世界之最」。 <b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
<br>
紅安籍將軍軼事----------劉飛和《沙家浜》 <br>
傳奇將軍劉飛和《沙家浜》的由來 <br>
劇作《沙家浜》家喻戶曉,與之有關的人和事,散見於報刊的也不少。但有一個人物卻未見提及,那就是1955年被國務院授予中將軍銜並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的劉飛。可以說,不是劉飛將軍也許不會有《沙家浜》。 <br>
他曾在陽澄湖上領導過40多名傷病員,是《沙家浜》中郭建光的人物原型之一 <br>
《沙家浜》一劇的素材,來源於1939年發生在蘇南陽澄湖的故事。 <br>
那年9月下旬,以新四軍為主力的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 )擊退了國民黨「忠義救國軍」的大規模進攻。為避免與國民黨軍發生沖突,10月初「江抗」被迫從蘇州、江陰、無錫、常熟、太倉地區(即東路地區)撤往揚中,而將40多名傷病員和10多名醫護人員留在了陽澄湖。在傷病員中,傷勢最重的是「江抗」總指揮部政治部主任劉飛,敵人的一顆子彈頭打進了他的肺部,雖經全力護理傷口沒有惡化,但一咳嗽就吐血。因劉飛的職務最高,傷病員、醫護人員自然都由他負責,他也義不容辭地擔當起領導重任。 <br>
「江抗」剛剛西撤,日偽軍便嚴密封鎖了陽澄湖及其周邊村莊。面對嚴峻的形勢,鄉親們自發地保護、供養新四軍的傷病員。一發現日偽軍進村,他們就馬上把傷病員轉移到小木般上,隱匿進陽澄湖的蘆葦盪里;日偽軍走後,他們又將傷病員接回,並在廚房、牛棚、豬圈、草堆里建起隱蔽的病房。盡管這樣,還是有傷員遭到日偽軍的捕殺,也有傷員因不停轉移,缺少葯物治療,得不到很好休息,傷口感染導致敗血症而犧牲。到10月底,傷病員只剩下《沙家浜》中所說的36名。在那艱難的日子裡,劉飛躺在門板上還在鼓勵大家保持革命的樂觀精神,戰勝傷痛、戰勝敵人。為了防範敵人的突襲,他把一些輕傷號組織起來擔任警戒,並給陽澄湖一帶的地方武裝頭領寫信,曉以大義,消除他們的敵對行動。經過努力,劉飛又同主力部隊取得了聯系,給傷病員們帶來極大的鼓舞。 到10月底,除劉飛傷勢仍不見好,其餘傷病員的身體都得到了較好的恢復,有的已基本痊癒,不少人提出要回主力部隊去。是讓大家走還是把大家留下來?劉飛目睹當地群眾對「江抗」的期盼之情,講出了陽澄湖上生建「江抗」的想法。傷病員們都表示贊同,於是一份報告輾轉送達新四軍軍部,上級同意了重建「江抗」的主張。 <br>
11月初,原「江抗」三路政治部主任楊浩廬,前來向劉飛等人傳達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關於建立新「江抗」的指示,並商討成立「江抗」東路司令部事宜。大家公推劉飛出任司令員,但劉飛考慮到自己的傷勢不能親自帶部隊行動,提出只參與新「江抗」的創建,不擔任領導職務,推薦病已痊癒的原「江抗」司令部參謀夏光出任司令員。11月6日,「江抗」東路司令部宣告成立,傷愈的10多名幹部戰士組成司令部特務連,劉飛和警衛員何彭福的短槍便成了新「江抗」初期僅有的兩枝打得響的槍。 <br>
新「江抗」組建後不久,在陳毅安排下,劉飛被轉移到上海療傷。3個月後,劉飛重返「江抗」任政治部組織科長,協助政治部主任譚震林工作。不久,劉飛又成為這支部隊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淮海戰役時的一個偶然機會,他無意中為《沙家浜》找到了第一作者 <br>
新「江抗」不斷發展壯大,幾經改編,到淮海戰役進的建制為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二師。這時劉飛已任第一縱隊的第一副司令員,司令員葉飛因病留濟南就醫後,部隊由劉飛指揮參戰。在淮海戰役中,一縱創下了載入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史冊的輝煌戰例,也正是這一戰例為《沙家浜》的產生找到了第一作者。 <br>
淮海戰役開始後,在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的合力攻擊下,國民黨軍黃百韜兵團的左翼第六十三軍,妄圖經徐州地區的窯灣鎮渡大運河西逃。華野總部電令一縱追擊敵第六十三軍,爭取於窯灣將其殲滅。接到命令後,劉飛和縱隊其他領導決定:為了爭取時間,縱隊不留預備隊,各師自定一個團作預備隊,從北、東北、東南三個方向,迅速包圍壓縮敵第六十三軍於窯灣,肅清外圍;爾後,縱隊對各師不再調整部署,即轉入總攻擊。縱隊不留預備隊、總攻時縱隊不再調整部署,這是沒有先例的,可以說是一個大膽的創造,被稱為「急襲的戰法」。 <br>
1948年11月9日傍晚,一縱終於成功地將敵第六十三軍圍困於窯灣。敵第六十三軍軍長陳章令所部在包圍圈裡南沖北撞一晝夜,沒能打出一個突圍的口子,只好求救。當黃百韜告知接應的邱清泉兵團於兩天後趕到時,他絕望地說:「來不及了。」在一縱的總攻擊下,陳章於12日拂曉丟下部隊,率衛兵竄到運河邊企圖泅水逃跑,被我一縱部隊擊斃,隨後該軍1.37萬人被全殲於窯灣。這次作戰,創造了解放戰爭以來,我軍應用急襲戰法,以一個縱隊的兵力殲滅敵人一個軍的戰例,華東野戰軍首長為此發出通令予以嘉獎。 <br>
戰斗剛結束,隨軍記者、作家崔左夫就來采訪劉飛。在硝煙漸逝的戰場,劉飛對崔左夫說:「如果寫作戰指揮就不要提我劉飛,決心是大家下的,仗是部隊打的,不能讓我貪了大家的功勞。」崔左夫跟在後面邊走邊聽,劉飛忽然停下腳步,指著前面一批正在打掃戰場的官兵對他說:「我建議你好好寫寫二師,這個師是由36個傷病員發展起來的,陽澄湖的那段歲月真讓人難忘啊!」說完,劉飛就快步向二師走去,丟下崔左夫站在那裡發愣。劉飛身邊的工作人員補充解釋說:「我們劉司令員對二師有著特殊的感情,他也是36個傷病員中的一個。由36個傷病員組成的新江抗發展成旅時,他當旅長,發展成師時,他當師長。他裝著一肚子江抗的事,他就愛和人說這些事,你什麼時候采訪采訪他吧!」 <br>
當晚崔左夫就找到劉飛,采訪「江抗」的事。聽了劉飛的講述,崔左夫激動不已,他向劉飛立下「軍令狀」:一定要把「江抗」36個傷病員不平凡的經歷寫出來!於是數年後,崔左夫志《沙家浜》的第一作者。 <br>
從《血染著的姓名》到《蘆盪火種》,他投入了巨大的熱情 <br>
由於戰事不斷,崔左夫對「江抗」36個傷病員的事跡未能作進一步采訪,建國後,崔左夫盡管工作十分繁忙,但沒有放下這個素材。在劉飛的幫助下,他獲取了「江抗」36個傷病員的名字以及其中大部分人的工作單位,並陸續對他們深入進行了采訪……1957年,他終於以「江抗」36個傷病員的戰斗生活為素材,飽含激情地寫出了《血染著的姓名》。 <br>
那年文化界正舉辦解放軍建軍30年徵文活動,上海滬劇團正想尋機找到優秀徵文改編成劇作公演,當該團副團長、崔左夫的老戰友陳榮蘭聽說崔手頭就有一篇好徵文時,趕忙索要。讀罷《血染著的姓名》,陳榮蘭興奮不已,又推薦給劇團編劇文牧。文牧看後也熱血沸騰,埋頭苦幹了一個多月,將《血染著的姓名》改編成為劇本《碧水紅旗》。 <br>
此時的劉飛已擔任上海警備區副司令員,當陳榮蘭和文牧得知劉飛就是36個傷病員的領導人時,便將劇本拿來徵求劉飛的意見。劉飛當時雖然身患重病,仍認真聽夫人朱一念完了劇本,提出了要進一步貼近生活的意見,並拿出由他口述、朱一和秘書高松整理的反映當年戰斗生活的回憶錄《火種》,交由陳、文二人參考。兩人回去後,根據《火種》又對劇本作了認真修改,並更名為《蘆盪火種》。劉飛對劇本十分滿意,還親自安排劇組到由「江抗」36個傷病員發展起來的部隊體驗生活…… <br>
不久,《蘆盪火種》在上海公演引起反響,1964年5月被選調到北京公演。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了此劇,並給予了很好的評價。當時江表想通過文藝進入政治舞台,借機立即組織人馬將《蘆盪火種》移植為京劇《沙家浜>
⑧ 開國少將逝世,開國少將還有哪些人在世
前幾天,從詹大南將軍親友處獲悉,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詹大南將軍在江蘇南京逝世,享年105歲。 隨著詹老將軍去世,至此,健在的開國少將只有7名了,1955年授銜的有3人,1961年授銜的有1人,1964年授銜的尚有3人。談到開國將軍的話題,經過永宣查閱,不光是開國少將凋零趨盡,就連開國大校也是日益稀少,開國大校本身距離開國少將只有一步之遙,而且差不多小半數已經晉升為少將,所以健在者也將成為見證新中國成立的國寶級人物。 開國少將們為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值得我們銘記與致敬,祝福老將軍們身體健康,在有生之年享受最後美好的幸福時光,至少他們看到了這個他們當初用生命建立的國家已經發展的很強大,人民安康生活美好!
⑨ 歷史上最勇猛的十大將軍排名都有誰
1、白起
秦國名將,破韓、魏聯軍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攻楚,楚被迫東徙都於陳,白起因功被封為武安君。擊破趙、魏聯軍於華陽,斬首十五萬。長平之戰,白起大破趙軍,坑殺趙降卒四十餘萬。
2、項羽
只要是中國人,不管是學什麼的,上過什麼學,或者是沒上過學,提起此人無不瞭若指掌。巨鹿之戰,三萬破三十萬,彭城之戰,三萬破六十萬,如此懸殊的戰果令無數後世人對其充滿了好奇與景仰。
3、呂布
知名度頗高,號"飛將軍",公認的三國第一猛將。
4、馬超
號"錦馬超",長得極蚰,按現代人的標准整個就一酷哥,不但酷而且狠,以其勇深得胡人之心,號之為"神威天將軍"。潼關之戰是其一生中的巔峰之作,打得橫掃北方的阿瞞割須斷袍而走。演義中單條許褚,又單條張飛,盡顯風采!由金呂布銀馬超的說法!
5、張飛
在三國將領中,張飛以勇猛雄壯著稱,敵人對他聞風喪膽。《三國志》稱贊張飛「為萬人敵」「為世虎臣」「有國士之風」「愛敬君子」。《三國演義》描寫的更是勇猛異常。 性格缺點是脾氣暴躁,值得留意的是,張飛也是一位書畫名家,清代《歷代畫征錄》有以下記載:「張飛,涿州人,善畫美人。」現在中國四川東部渠縣的八蒙山摩崖石刻《張飛立馬銘》,是其真跡。
6、關羽
關羽是以忠貞、守義、勇猛和武藝高強稱著於世。據正史記載:大約在關羽23歲的時候,因斬殺惡豪呂熊而逃離家鄉。5年後至涿(今河北省涿州市)結識劉備、張飛,三人結為異姓兄弟。後一同征戰天下。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擊敗曹操佔領漢中,自稱「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八月,羽乘孫權與曹操交兵之機,率其主力北上攻打樊城、襄陽,放水淹殺曹軍,斬殺曹將龐德,收降於禁,威鎮華夏。就在關羽志得意滿之時,同年十月,孫權遣呂蒙抄其後路,襲取荊州。羽腹背受敵,軍心渙散,處境危艱。十一月,羽從樊城撤軍,企圖奪回荊州,途中連遭吳軍截擊,部卒走失,戰鬥力大減。羽見奪回荊州無望,且戰且退,先抵麥城(今湖北省當陽縣東南),欲逃往西川與劉備會合。十二月,羽從麥城敗退臨沮章鄉(今湖北省安遠縣北),被孫權伏兵所擒,與子平同時遇害,時年59歲。關羽名揚海內外,成為歷史上最受崇拜的神聖偶像之一,以致與孔夫子齊名,並稱「文武二聖」。
7、冉閔
民族英雄,死後被其對手追封為"魏武悼天王",一個武,一個天王,入木三分地體現了胡人對其深深的畏懼之心。日本人更是將其稱為與項羽並列的猛將之首。被殺之後,天降三日大雪,又大旱,燕主疑懼,封其為"悼武天王"這才作罷。
8、秦瓊
李世民手下勇將,為唐王朝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戰功卓著,多次受到獎賞,先後拜為秦王右統軍,加授上柱國。後又進封為翼國公,深得李世民的信任。一生戎馬轉戰,身經大戰二百餘次。秦瓊的傳奇人生後被演義進了戲劇以及說唱文學之中,並且被人們譽為「山東好漢」。
9、李存孝
唐末將領,正史著墨不多,但各種演義小說和民間傳說卻說得非常神奇。原名安敬思,少時力大無比,牧羊大澗村前,晉王李克用圍獵遇虎,安敬思恐虎吃羊,乃徒手搏殺,隔澗擲還,眾軍皆驚。晉王收為養子,賜姓李,名存孝,號「十三太保」。隨李克用南征北戰,驍勇善戰,常為先鋒,手舞鐵馬鞭出入陣中。
10、木華黎
蒙古汗國大將,開國功臣,以勇猛著稱。自幼投靠鐵木真,隨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屢救鐵木真於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