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讀中國歷史從哪開始讀
中國通史類書籍,最為出名者,也是目前傳播最廣者,應該數10家書:
1。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
2。範文瀾《中國通史簡編》
3。翦伯贊《中國史綱要》
4。郭沫若《中國史稿》
5。白壽彝《中國通史綱要》
6。周谷城《中國通史》
7。尚 鉞《中國歷史綱要》
8。鄧之誠《中華兩千年史》
9。錢 穆《國史大綱》
10。夏曾佑《中國古代史》
下面逐本予以介紹:
1。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該書特色:
a-編纂體例上打破王朝世系和上古、中古、近古、近世等籠統模糊的
舊史體例,按照馬克思注意社會形態發展學說,將中國歷史分為原始
社會、奴隸制社會、封建制社會,其中從西周起算初級封建制社會,秦
以後到清為專制主義封建制社會。
b-力求擺脫以政治或者思想為主線的傳統窠臼,以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的矛盾發展為基礎,階級斗爭為線索,貫徹以人民為本的歷史唯物主義。
重點著力描寫人民為本位的偉大指揮和創作,對統治階級中的偉人和英
雄給予適當評價。
c-注意經濟、思想、文化、政治、科技等在歷史總過程中的相互影響
和綜合作用。
d-民族處理上,注意避免封建正統觀念和大民族主義的影響,比較客
觀的描繪了各民族的貢獻,揭示了民族融合、團結的主題。
2。範文瀾《中國通史簡編》本書特色:
a-書中肯定歷史的主人是人民,否定了傳統史書以帝王將相作為主人
的觀念。
b-按照一般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劃分中國社會歷史段落。支持西周
封建說。並將封建社會劃分為三個階段:西周到秦統一、秦到南北朝、
隋唐到鴉片戰爭。
c-肯定農民的歷史作用,同時也指出農民階級本身缺乏組織性和覺悟
性,應此對歷史只能起到有限推動作用。
d-注意收集生產斗爭的資料,古代的科學發明以及相關農業、手工業
的狀況寫的不少。
3。翦伯贊《中國史綱要》本書特色:
a-在古代史分期問題上,支持西周封建殺,認為春秋是封建領主制和
地主經濟萌芽時期,戰果是從封建領主制向地主制過渡時期;認為西
周的領主制萌發時間早,是由原始社會的農村公社演變過來;認為封
建領主制社會的主要階級是領主貴族和農奴。
b-在土地制度上,認為西周是封建領主所有制;春秋時期也是井田制
度,但逐漸瓦解,土地買賣關系出現在春秋末年;秦滅六國後土地私有
制在全國實現
c-農民戰爭問題上,把中國古代的農民的階級斗爭、農民起義和農民
戰爭看作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但對農民斗爭的落後性和盲目性
也有所描述。
4。郭沫若《中國史稿》本書特色
a-中國古代社會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發展階段。
b-原始社會從原是人群到氏族制度的轉變經歷了幾十萬年,大約從幾萬
年前開始經濟母系氏族公社,約五千多年前進入父系氏族公社時期。
c-夏朝的建立是奴隸制社會的開始,社會已經分裂成階級,出現國家。
d-戰國以後至1840年,中國是封建制社會。
5。白壽彝《中國通史綱要》本書特點:
——注重體系、輪廓和線索。
——講清重點、難點和特點。
——力求明白、准求和凝練。
a-封建社會分段為成長(秦漢)、發展(三國到唐)、繼續發展(五
代宋元)、衰老(明清),之後分別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新民主
主義革命時期。
b-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階級關系的變
化、階級斗爭的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中外關系的發展。
c-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南,但一般不引證經典作家的原話。
d-以史料為根據,但一般很少引用現成的原始材料。
e-避免使用過多的術語和專有名詞;書後附有人名、地名、民族、事
件等重要名詞的索引。
6。周谷城《中國通史》本書特色:
a-主張將秦漢劃為奴隸制社會,認為新莽元年(公元9年)為封建社
會開始。
b-書中有「任何其他中國通史著作未曾運用過的史學理論,未曾采錄
的新鮮材料,未曾使用過的編制方法」。
c-提倡「歷史完形論」,做到選材以歷史自身為標准,行文以說明歷
史史實為標准,標題以符合內容為標准。
d-將孔子與法家相提並論,說孔子是右翼代表貴族奴隸主,法家是左
翼,代表了工商奴隸主。
e-注意地理環境和天然資源對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作用。
f-沿用古代史,中世前期,中世後期,近代史四個分段。從公元9年到
五代末期為封建社會全盛期,從北宋初期到鴉片戰爭定為封建社會持續
時代。
7。尚鉞《中國歷史綱要》本書特色:
a-在商代以前(有文字記載以前),中國社會處於原始公社時期。
b-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的第一次大分裂;我國奴隸
社會的開端是有甲骨文的商代。
c-從春秋中葉、戰國到西漢是奴隸制進一步發展時期,西漢則是鼎盛
時期。
d-魏晉以後才進入封建社會,而隋唐到兩宋是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
明清則是封建社會的末期。
e-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出現在萬曆年間,在絲織業、棉紡織業、陶瓷製
造業中最早出現,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批工業城鎮。
8。鄧之誠《中華兩千年史》本書特色:
a-體裁:依照記事本末體,以制度、學術、文學、風俗等事為區分寫成,
然後排比史料,先為長編,再進行刪削定稿。
b-斷限:以秦開始,以清末為界。
c-分期:秦漢三國為一個時代,兩晉南北朝為一個時代,隋唐五代為一
個時代,宋遼夏金元為一個時代,明清為一個時代。
d-取材:取材首重正史、史貴求真。重視用史表來體現史實。全書共有
136個表,分為各朝代帝系表、疆域表、官製表、刑名表、經濟發展情況
表、中外交通表、群雄割據表、人民舉兵簡表等。
e-史學思想:誠欲救亡,莫如讀史;重視經濟的優良傳統;厚古薄今;
重視歷史地理及官制沿革;注重記載外交通史及民族史;重視人民的反抗;
注重文化學術史的記載;重視記載社會風俗習尚。
f-不足之處:略於史觀,不輕下斷語;用文言文書寫此書。
9。錢穆《國史大綱》本書特色:
a-對於史料派和考古派,持批評態度,稱他們為考證派,主要代表人物是
李濟(前者)和王國維(後者)。
b-首重政治制度,次學術思想,又次社會經濟。社會經濟為最下層基礎,
政治制度為最上層結構,而學術思想為中層的干柱。
c-反對全盤西化,指出中西文化演變有不同軌跡。
d-引用資料不僅無充分運用文獻,而且地下資料也還注意不夠。
10。夏曾佑《中國古代史》本書特色:
a-分期:上古分為兩部分——一為太古時代,因無信史,稱之為傳疑時代;
二為由周中葉到戰國時代,稱之為化成時代。
中古分為三部分——一為由秦至三國,稱之為極盛時代;
二為由晉到隋朝,稱之為中衰時期;
三為唐朝一代,稱之為復盛時代。
近古分為兩部分——一為五代宋元明,稱之為退化時期;
二為明代二百六十年,稱為更化期。
b-用達爾文的進化論理論來揭示歷史進化的問題。
c-只從文化方面來尋找歷史的因果關系,而沒有注意到從社會經濟、政治、
文化諸方面綜合研究。
d-不限於帝王將相一人一家之事,但也決不否定英雄人物的雄才大略的作用。
非常強調孔子、秦皇和漢武。
e-第一次運用章回體編寫史書。
lz自己選擇吧,給我分數吧
❷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從哪一年開始的
沒有確切的時間。要說中國大地上出現了原始人類,是距今170萬年前,要說中國大地上第一次有了國家概念,大約從4000-5000年前。
❸ 中國文化的歷史是從哪開始的
1)某個國家、民族的「歷史」:是從有可靠的證據表明該國已開始有了人類時開始算的。因為所謂「歷史」就是人類的活動史,有了人類就開始有了人類的歷史。這里所謂的證據是指考古發掘到的人類遺址、遺跡尤其是遺骨。是實物證據,不能僅憑神話傳說,例如僅僅根據聖經《創世記》上記載的上帝先創造男人亞當,又從亞當身上取根肋骨創造女人夏娃,就把這當作人類歷史的開端,而應該根據古人類學家、考古學家發現的「東非人」的遺址、遺骨以及用科學方法測定的年代(約距今300多萬年前)而判斷已知的世界歷史應開始於300多萬年前。我國歷史何時開始,也不能從「盤古開天」算起,而應該從已知的而且已被學術界公認的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算起。 (2)「文明史」:狹義的「歷史」是指「文明史」,過去以及現在一般人所說的「歷史」便指的是「文明史」。例如,我們說埃及已有5500多年的歷史,中國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都是指「文明史」。所謂「文明史」,比較一致的定義是指開始建立國家後的歷史,因為有了國家,人們才能產生出真正的科學文化包括文字。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國的「文明史」應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的建立算起,雖然人們往往按照舊的習慣把傳說中5000年前黃帝時代作為我國「文明」但開始。 (3)「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在我國是指從商朝開始的歷史。因為盡管我國母系氏族時代的半坡遺址已發現疑似文字的符號,但畢竟只是疑似且未解讀。而商朝卻有大量的甲骨文為證。當然,甲骨文已經是比較成熟的文字,漢字的基本構成法如像形、指事、會意、假借、形聲等當時都已經有了,所以,我國如果今後能發現更早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還會提前。 (4)「有確切紀年的歷史」:是指絕對年代能准確到哪一年開始的歷史。我國「有確切紀年的歷史」開始於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
❹ 歷史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
歷史是從夏開始的。
❺ 中華民族歷史開始於哪一年
商國之前的歷史是傳說缺少文字考證,甲骨文中對商湯的歌頌中就是沒有滅夏,甲骨文中連夏字都沒有發現,另外就是司馬遷的史記對早期商王的傳承順序世系出現錯誤,由這些等可知當時人對這段歷史也不怎麼了解過一千五百年了,「報丁、報乙、報丙」的順序,應為「報乙、報丙、報丁」,他把商王他孫子當成他爺爺。有的說華夏人起源於昆侖山,這個昆侖在哪誰都說不準,商國之前的歷史都是傳說,也可能是河南的山上,古語的昆侖並不是現在的昆侖山,那是一個傳說的地方比較神秘,也許祖先早就探究過這個問題,人是從哪來的,就發明了昆侖兩字,從昆侖山下來的。中國人起源於中原,由中原向四方擴張,華夏擴張出中原已經是商國晚期了,周國說自己是商國的分封,祖先也是來自中原。華夏有記載的歷史可以確定為三千多年。
❻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具體是從哪個年代開始算起的
中華上下五千年是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算起,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來歷:
司馬遷的《史記》不列三皇,而將炎、黃排在《五帝本紀》之首,但他並沒有明確黃帝的年代,甚至對顓頊、帝嚳、堯、舜都沒有紀年。現在的文史工具書一般都把黃帝的年代定在公元前26世紀,即距今約4600年(最近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已改為距今約5000年,顯然與前述主流認識相關)。
宋健先生在《超越疑古走出迷茫》一文中說《民報》所用黃帝紀元大概是由當時在東京的史學家推算的。史式教授說其來源為:盧景貴根據邵雍《皇極經世書》稱堯元年為甲辰年,推定這一年為公元前2357年。
再據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載黃帝在位100年、少昊金天氏84年、顓頊78年、帝嚳高辛氏70年、帝摯9年推算黃帝元年為前2698年。史式說,從黃帝紀元即公元前2698年算起,到今年一共是4704年,不足五千年而接近五千年,這就是『五千年』說的真正來源。
(6)中華民族歷史從哪裡開始擴展閱讀:
中華人文始祖「黃帝」介紹: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 ,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❼ 中國近代史是從哪一年開始
中國近代史是從1840年開始。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為中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在此後的近一百年間,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界標,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後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但都屬於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
在整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革命對象和任務性質。
在近代史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個: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而前者為最主要矛盾。
但兩大主要矛盾在歷史的進程中,呈現出錯綜復雜關系和起伏狀態,兩大主要矛盾規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就是要推翻外國資本—帝國主義,擺脫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
爭取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說,近代中國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徹底反帝反封建和實現國家近代化,改變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反侵略、反帝是中華民族和外來侵略者的民族矛盾,這構成了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社會」。在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反侵略發展成為反帝。
反封建、求民主是中國人民(包括農民、工人、手工業者、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等的革命階級)和封建主義或勢力(包括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等)的階級矛盾,這構成了中國近代的「半封建社會」。
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是中國近代的主要矛盾,通過斗爭,將民族矛盾化為民族獨立,將階級矛盾化為人民當家做主。由此形成了新中國。
❽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算的
「俗史詳記古帝王年代,大抵皆據宋邵雍之《皇極經世》, 如雲黃帝元年距今四千六百二十五年。」《皇極經世》是宋代一本運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和社會歷史變遷的書,書中稱堯元年為甲辰年,清末民初學者盧景貴考定認為相當於公元前2357年。
另據晉代皇甫謐的《帝王世紀》推算,堯以上共有五帝,歷時341年(其中黃帝100年,少吳金天氏84年,顓頊高陽氏78年,帝嚳高辛氏70年,帝摯9年),黃帝元年應為公元前2698年。這一說法後來被廣泛接受,1912年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曾通電各省,「以黃帝紀元4609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在清末民初,尤其是辛亥革命(1911年)前十餘年,中國曾掀起一股「黃帝熱」:報章雜志處處可見關於黃帝的論述,黃帝事跡被譜作歌樂、用為教科,供兒童諷誦……台灣歷史學者沈松僑認為,這是因為晚清知識分子在西方民族主義的沖擊之下試圖建構本國國族認同的文化符號,便從遠古傳說中選擇了神話人物——黃帝,強調其為中國民族的「始祖」。「炎黃子孫」的概念也是在這時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自我稱謂,影響直到今天。
魯迅於1903年在東京寫下「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詩句,事實上就是選擇了黃帝(軒轅)作為國族情感寄託的符號;錢穆在完成於抗戰期間的《國史大綱》中寫道:「中國為世界上歷史最完備之國家……從黃帝傳說以來約得四千六百餘年。
(8)中華民族歷史從哪裡開始擴展閱讀:
上下五千年屬於一種口語,是「在 中國的上下五千年中,經典的民間傳說和精粹的歷史故事」的縮略語。
從林漢達和曹余年版的《上下五千年》,我們知道始篇就是「盤古開天地」、「黃帝戰蚩尤」等經久流傳的民間故事,再有就是有文字記載歷史故事,從客觀的角度列數了古往今來的極具影響人物和事件,及其重大發明發現和貢獻作用。
❾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從哪一年開始的
夏朝,不能具體,我們是炎黃子孫。
❿ 中國的歷史從什麼時候開始算起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這個只是傳統的說法,事實中華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來說這個五千年是從大禹治水那時算起的。
距今4200多時,不過五千年文明之說早已有之,以當時的學術水平自然不能考證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說五千年了為什麼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
一般講文明史,是以城、青銅和文字為標志的。就文字而言,通常把甲骨文看做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估計距今三千年左右。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發現了黃帝時代的骨刻文字,專家認為這才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頭山遺址發現了距今六千多年的古城和祭壇。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遺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地證實中國的文明史在五千年以上。
(10)中華民族歷史從哪裡開始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