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七年級歷史學習心得1000字
通過初一抄階段的歷史課學習,我認識襲到:
1、我們不僅學習歷史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而且要感悟歷史,從歷史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如歷史的經驗教訓、歷史的發展規律、歷史現象的丑與惡、歷史人物的大智大勇等等。從中去仔細體會、欣賞,提高我們認識問題的能力。我們的愛與憎就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形成了。感覺到歷史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
2、學習歷史不僅學好課本知識,而且要開拓自己的視野,適當閱讀一些課外讀物,運用多種手段搜集資料,這樣就可以增強我們的知識儲備,加強對課本的理解,可以提高我們的學習成 績。
3、學習歷史不只是簡單的對課本內容的記憶,還要學會對史實的綜合歸納、分析,得出一定的結論。
4、學習歷史不只滿足於對教材現有結論的記憶與理解,還應該有質疑的膽氣,能夠運用一定的事實來論證自己的新觀點。要有創新精神。
5、學習歷史不只是個人埋頭學習,還要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交 流,敢於與人辯論,在交流中會找到學習的樂趣,能多方獲取信息,並能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初一階段學習歷史課的感想,我會繼續努力,學好歷史,從而帶動其他學科的學習
㈡ 學習歷史的感受
曾經讀到這樣的一段話:「參照歷史這面鏡子,可以練就看破成敗的眼光,養成敏銳的世情嗅覺,讓我們跳出人性的盲點,不再跌入歷史的覆轍。」深有同感,以下是我學習歷史的感受:
了解歷史並不是作為向他人炫耀的資本,學習歷史是為了了解過去,了解文化,但又不只是了解過去那麼簡單,歷史對人們還有啟示和借鑒作用,因為歷史的錯誤會不斷重演,所謂「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正如司馬光所說:「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又如唐太宗所言:「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張學良被囚禁十年期間潛心研究明史,以致於料事如神,終成一代明史專家(曾在台大歷史系和中國文化學院教授明史)。讀史使人明智,同一片葉子,有的人因這一葉而障目,有的人則因這一葉而知秋,學習歷史可以培養我們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對未來的預測能力,對信息的敏銳感覺,學習歷史還使我們有博大的胸懷去看世間萬物,以最樸素的想法思考著名和利,因為歷史能夠包容萬物,但歷史又將他們所遺忘。曹操「固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曾經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遲早將要退出歷史的舞台,所謂「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到那時候,一切的功名利祿、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你爭我奪都將失去意義,依舊還在的只有「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與好友對坐,談古論今,又何嘗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學習歷史還要記住歷史,歷史不是政治的工具,胡適說過:「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們也不允許任何人篡改歷史,所以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記住歷史的真相,還原歷史的真實。
寫此文送給所有愛歷史的人。
㈢ 初一歷史總結反思作文學生
初一歷史教學反思——期末考試結束了,回想在三中一年來的教學工作,不管是半期還是期末,每當看到成績和那高低不一的分數,
還有孩子們考後不同的神情,我思索了很多...關於初一歷史教學反思,我們一起來分享和參考吧!
作為歷史老師我要教給孩子們什麼,怎樣教給他們?多年來的教學工作告訴我,要讓孩子們學好你所教的學科,就得讓他們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而在三中這塊教學沃土上,語、數、外幾乎站領了孩子大部分時間,他們會對歷史感興趣嗎?我該怎麼做?一邊教學、一邊嘗試、一邊反思,使我逐漸領悟到,只有愛學生,並懂得怎樣去愛,當他們願意與你交流,喜歡聽你講課時,說明他們已經對你所教的科目感興趣了。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習興趣,可以產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較為穩定的學習情感,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尤為重要。
作為老師愛學生天經地儀,特別是愛好學生一點不難,但要愛學困生,與你頂撞,又不會尊重同學老師的學生,我們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師要對不同的學生選好切入口,如:了解他們的家庭,關心他們的學校生活,與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尊重他們,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問題,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這樣他們就會慢慢與老師親近,願意與老師交流。
要提高歷史成績,除了讓孩子們對歷史學科感興趣外,還應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
前一時期從課堂教學看,我有意強化課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調動學生興趣,注重對基礎的分析與講解,學生有了一定的興趣,但歷史學科注重以考定教,強化知識點的識記及練習,由於識記、鞏固復習、督促不到位,導致學生不能靈活運用。加之學生不會合理的安排時間,歷史課餘一般不會復習歷史,針對此,我又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督導,重視落實檢查;同時,提高課堂的高效性,向課堂要質量。歷史知識積累,僅限於每周的兩節歷史課是遠遠不夠的,歷史試卷要拿高分,必須要對教材有足夠的掌握,要達到爛熟於胸的程度,因此要教會學生合理的安排復習時間,做到多看、多讀、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試題也會是"難於上青天"。
針對新課程背景下試題較為靈活這一特點,我在今後的歷史教學工作中有如下設想:
1、平時抓好培優轉差,對學困生應多與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情況,多鼓勵,幫助他們理清知識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耐心的教給他們學習歷史的方法;且建立幫扶對象,兵教兵,好帶差。80分以上的作為培優對象,嚴格要求他們掌握好知識點,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歷史的機會,自己給自己訂一個可行的目標,並為之而努力。
2、多學習、多鑽研。取他人之長,多聽課,包括其它學科的,學習他們的長處,好的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
3、教會學生學習歷史,在書上作圈、畫、勾、點、旁批,學會積極關注新聞、社會熱點,把最新信息與課本聯系起來,增加見識。
4、在自己平時讀書過程中,有意識的收集資料,積累命題素材。這樣,每次作業可以布置可供選作的自主命題。此題較為靈活,讓學生見之,熟悉題型增強能力。
5、積極接受學生意見,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例如有學生提出多總結,多講解題的思路。只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好的教學方法。課改,不是等改只能是努力的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扎扎實實的去努力,去嘗試,去探索!,
6、後期加大力度進行強化訓練,對每一課的知識點進行過關,要求優生的正確率達99%左右。
7、更加註重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
初一歷史教學反思僅供各位老師參考和分享,希望各位老師的工作車呢估計越來越好!
㈣ 初一歷史上冊考試後的反思作文400
我想對自己說:成績與理想 首先,考前准備不充分是原因之一,在月考的前幾個晚上,我也很努力的復習著,但學習的效率似乎並不是很高,總是時間過了一大半,復習到的知識點卻很少,並且掌握的不太牢固,不能靈活的舉一反三,造成了復習的總知識面不廣,重點難點理解的不夠透徹。其次,課堂上的知識點總是停留在老師所講的知識范圍內,不能擴展開來,加以探究,上課雖然認真聽了,但對老師講的重難點內容和試題總是持一種「半懂半不懂」的思想,所以自己做類似題目的時候總是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這也是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原因之一。最後,也是最根本的原因,總是沒有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和正確對待學習的態度,學習方法很單一,考試時總是粗心大意,丟了不少分,自己明明可以達到的目標,考出來卻差了一大截,當然,反思歸反思,說出來了就要做到,行動才是言語的最好表現形式。為此,我為自己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幫助更快更高效提高學習成績:第一,在課堂上,保證認真聽講的前提下,多開動腦筋,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不懂的問題一定要提出來,不要總悶在心裡,還有就是在討論問題方面,多聽取聽取別人的意見和看法,更客觀全面的解決問題,第一輪總復習已經全面展開,這是中考沖刺的第一步,我的弱項是理科,在這方面我要多下點功夫,當然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書本上的知識過一道很重要,老師們也時刻強調著,我在課前預習和課後溫習這方面做得很不到位,今後一定要改善,時刻提醒自己做到全面復習,不丟三落四,加強基礎練習,提高探究能力,向全能發展。第二,在家裡,放學回家後堅決抵制電視,多看書寫作業,晚上復習時不浪費一分一秒,堅持完成每天該做的任務,各科課本都要提前去復習一遍,要比老師「快一步」,一定要自己獨立完成作業,提高學習效率,做到合理分配時間,做好時刻應屆畢業會考的准備。努力努力再努力,相信,有汗水就會有回報,有總結就會有進步,中考,我准備好了!理想的成績奠定夢想,成績的理想奠定未來!!!
㈤ 談談如何學習歷史寫一篇作文
當今社會,科技迅猛發展,知識劇增,學校的學習只能選取最基本的知識教給學生,其它更多的知識包括源源不斷的新知識,只能靠學生自己今後進一步或終身學習。有關專家認為:21世紀的教育,要培養學生四種本領(即學會求知,學會實踐、創造,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其中「學會求知」是基礎,並認為:「21世紀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懂學習的人」。 因此,培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至關重要、刻不容緩的研究課題。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發展和二十一世紀的需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學習,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人想根據自己多年來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一些嘗試談幾點初淺的看法。
一、轉變觀念,強化學生的自主意識
在傳統的教育中,教師對學生是「背著走」或「抱著走」,學生離開了教師就寸步難行,而自主學習教育就是要轉變這種觀念,在學習中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起著導學作用,為學生答疑,批改作業,指導學習方法等等,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只是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從而為更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為此,教師要意識到教師是外因,要通過學生這個內因才能起作用;教師要加強教育,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是主體」,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學生剛入學時,教師就要讓他們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應該怎樣聽課、復習和作業,怎樣思考、發言和討論,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教師可以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讓學生不斷明白:自己還要做什麼,還能做什麼,還有什麼也是自己的事,這樣學生就能不斷增強自己的獨立性。如我總喜歡在新生進入初中,第一節歷史課時,首先讓學生探究「什麼是歷史?學歷史有什麼作用,應該如何學習歷史?你對中國、世界歷史的哪些階段最感興趣?你有沒有發現文學作品、影視資料中有哪些與課本是有出入的等等」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好奇與興趣。
二、利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體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才能產生學習的積極性、主體性,才能對學習有感情。當然,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很多,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中學生敏感而好學,爭強又好勝的特點,積極引導他們自己去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極力倡導大家互問互答。鼓勵學生互問互答,不僅可以消除學生與教師對話可能產生的思想顧慮,更重要的是營造了良好的提問氛圍,還能使學生針鋒相對地提出一些尖銳的問題。除此之外,還應在課堂上安排一定的時間,由學生提問,老師作答,這樣一來,學生的提問的勁頭越來越大,提出的問題越來越具有創造性。而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多鼓勵和肯定,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與被欣賞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除了設計有趣的問題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古人雲「親其師,信其道」,一般說來,學生對某位老師產生恐懼,那麼,對其所教的課也不會產生興趣,反之,學生喜歡的老師一走進教室,課堂的氣氛就會顯得活躍,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容易調動。因此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的語言、動作和神態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要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能激勵學生不斷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讓學生產生興奮和愉快感。
主體性表現為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參與表現又在兩個方面:第一,全體學生都參與;第二,每一個學生都要參加活動的全過程。就課堂而言,參加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參與目標的制定與確認,參與例題的學習與討論,參與練習與改錯,參與評價與總結等。就課外活動而言,要讓學生參與制定活動主題和制定活動方案,參加考察、調查、訪問、咨詢、搜集、嘗試等實踐活動,進行交流、研討、匯報、展示等活動。這就要求教師要有一顆平等的心,充分關注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激發他們的參與性,讓學生主動地學習。
三、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未來學家指出:未來社會的「文盲」,並不是指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於掌握學習方法,不會自主學習的人,所以,教師應有意識地貫穿學法指導。俗話說:「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教師告訴學生「是什麼」,學生照單全收,但不知其「為什麼」,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終還是迷惘而無所獲。故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首先要樹立一個觀念,即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這一模式的核心。
歷史課的自主學習應注意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師要鼓勵學生直接參與提問設計,鼓勵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甚至對教材的一些觀點,課後問題的答案積極思考,大膽質疑,養成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樂於解決問題的習慣。我素來認為,學生向教師提問比教師向學生提問更有意義,因為這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為指導學生進行問題討論,達到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創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和民主的學習氣氛,先讓學生學會調查,學會獲得和運用材料,然後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用自己的立場說話,最後讓學生學會批判,學會多角度看問題。例如我在上《偉大的歷史轉折 》一課時,曾以 「改革開放、家鄉巨變」這一題目,讓學生對生活進行考察:
第一步:自己調查、獲得材料。學生向父母前輩、圖書館了解他們在改革開放二十年的生活經歷或認識,把它寫下來,並談談想法。這一步使學生學會自己去搜集活生生的素材,學會自己去歸納、整理。
第二步:問題討論,共享資源。同學們把通過各種渠道搜集到的,根據不同思路處理的資料,進行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欣賞,逐步形成相對完善的立場、觀點。他們在交流課上發現了那麼多身邊發生的事物,如農民的子女談農村的生活變化;商人的子女談物價、稅收、市場信息;幹部的子女談國家機構精簡、談腐敗;等等。同學們在交流時真情流露,不迴避社會問題,他覺得原來歷史就在身邊,是剛剛過去的現象,這些事實讓他們激動,讓他們思考,讓他們產生一種復雜的心情,有一種強烈的表述並表達自己觀點的慾望。通過親身參與學習過程,他們不僅開闊了視野,而且還知道了什麼為史料,史料有什麼用途,更可貴的是他們知道了該如何自己設計學習,如何形成自己的觀點。
第三步,學會多角度看問題,學會批判。由於學生自身生活環境的多樣性,學生在交流了解之後,對改革開放二十年有了多角度、多層面的了解,形成多種觀點和多種感想。他們不僅感慨家鄉的巨大發展變化,也對各行各業中存在的現實問題有所了解,並產生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如「發展是硬道理」、「要解決中國的農民問題」等等。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有社會調查,有課堂討論與辯論,學生不僅豐富了對教材知識的感知,而且還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對所研究的對象進行深入思考,發表獨立見解,敢於批判,學到了課本上所學不到的東西。師生同一舞台演出,教師起著「導演」的作用,學生是真正的「演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並對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有很多深層次的思考,這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辨能力,無疑是非常有益的。
四、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組織學生效果評價
傳統的課堂教學最大的弊病是,無論學生現有知識情況、接受能力多麼不同,老師授課時僅能用同一聲音,同一內容,同一進度來指導他的學生。這不僅限制了優秀學生飛翔的翅膀,同時又讓後進生聽課時苦不諶言。要改變這種准確狀態,我以為,進行「自主探索,效果評價」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法。所謂「自主探索,效果評價」,就是學生圍繞具體的教學目標或引發的問題,利用各種媒體提供的信息與資源,根據自己的實際和知識特點進行獨立的思考、探索,並在教師或同學的協同(師生、生生溝通、小組、匯報等)下,釋義思辨,探索發現知識規律,分析問題結構,構思解題思路,匯報學習成果,共同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不同類型學生的個性,適時變換課堂角色,順應他們的志趣、愛好,多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機會,多讓他們發表各自的意見,要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的「交互性」,讓學生結合各自的實際水平及愛好選擇相應的信息進入學習。組織學生進行「效果評價」,讓他們先進行自我評價,再進行學習心得,體會的交流,以產生「共生效應」,不斷補充,完善他們各自的知識結構。
如我在上《 美國獨立戰爭 》一課時,就讓學生以美國獨立戰爭為主題自主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人物、戰役、電影、問題等進行研究,然後充分利用各種影像資料、圖片資料以及網路信息向同學們進行展示,此次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是強烈的,學生主動發展潛能是巨大的,學生的自主能力需要培養與提高,只要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前提,以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為重點,以促進學生智能為核心,就能使學生逐步形成具有較強的再生的基本素質,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展。
㈥ 作文700字:如何學好歷史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我自己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
教我歷史的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老師。他的課彷彿有一種魔力能把你緊緊地吸引住,浩浩歷史長河在他的講解下彷彿一下子就與我們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引導我們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聯系與實質。在他的指導下,高一時我的歷史學得很順利。也許是讓勝利沖昏了頭腦,高二時我開始偷懶了,不再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掌握。只是到了考試前才臨時背一背。到高三下學期總復習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愚蠢。高一的知識由於有扎實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費多少力就能輕松地回憶起全部內容。而高二的課文我即使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忘的可能。我這才知道為什麼老師總讓我們「抓基礎、重平時」。? 高中歷史的學習與初中完全不同,並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問題的。高中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復習一次,每個月再總復習一次。復習時關鍵是要反復地看書,在反復中提高。書才是最根本的。離開書本談能力是不現實的。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與縱向的比較。書本決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㈦ 七年級中國古代史的學習心得體會,600字
中國古代史就是一部少數人的歷史,功名利萬的老百姓少之又少,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說是名士風流,那是建立在多少屍觀人命的基礎上的?安石不出,奈何蒼生。說的就像拯救世界的救星一樣,豈不知謝安大宰相不照樣尋花問柳嗎。無論什麼家什麼派,都是變著方的騙老百姓。「竊漢大盜」曹孟德還算對人好的,你自己出牛耕地,還多給你幾個錢。像那些戍邊的,說好兩年就回,說不定得死在那裡。說好交租就1成的,說不定命都得賠上。說好給你十畝地,能拿到一畝,當政者就可以稱作曠世明君。隋唐開始,由於推行了科舉制,選材擴大,確實出了一些巨臂鴻儒,但統治者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唐王朝是一個有容乃大的王朝,確實是百家齊放,放到你失去政權的時候,你才知道誰害你誰愛你。宋王朝又糾枉過正,還出了好多冒功的皇帝,收復了幽雲十六州呀,端平收復三京呀,留下的都是笑話。明清就更別說了,那是一個人或者少數幾個人的王朝,君權登峰造極,在軍政大權上有絕對的獨斷性。
現在都在說,儒家害國。實際上,儒家學術提倡的是仁禮孝義,是相當正確的,但被統治階級利用,害苦了人民。國史上的曠世奇才,像衛鞅、王安石這些人,他們變法的最終目的是富國強兵,但國富不等於民富,民要是富了,還養那麼多官僚做什麼?縱觀國史三千年,九分天註定,一分靠打拚。
㈧ 怎樣才能高效地學習好歷史500字作文初一,急~~~~
首先,要學會聽課: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後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其次,要學會記憶: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
最後,要學會總結: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正確看待分數,才不會被分數蒙住你的雙眼,而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專注於蘊藏在分數背後的秘密。二是要總結考試得失,從中找出成敗原因,這是考後總結的中心任務。學習當然貴在努力過程,但分數畢竟是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象徵之一,努力過程是否合理也常常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三是要總結、整理錯題,收集錯題,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麼解,還有知道這一類型的題要怎麼解)。四是要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