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述絲綢之路的重要歷史作用。
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內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容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絲綢之路是一條連接東西方的國際大通道,它的開辟,對中國和歐、亞、非各國友好往來、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把古老的中國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文化、古羅馬文化連接起來,成功打開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大門,極大地促進的漢朝的繁榮昌盛。在以後的歲月里,隨著南海航路的開辟,這條曾經繁榮的大道漸漸衰落。19世紀末,人們對亞歐內陸再度關注,絲綢之路也從沉睡中醒來,繼續發揮著連接東西方文明紐帶的作用。
Ⅱ 簡述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價值
古代絲綢之路跨越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的發祥地,跨越不同國度和膚色人民的聚居地。不同文明求同存異、開放包容,共同繪就了人類文明繁榮的壯麗篇章。古代絲綢之路成為人類歷史上文明交流、互鑒、共存的典範,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一、古代絲綢之路開創性地打通東西方大通道,首次構建起世界交通線路大網路。
古代絲綢之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堪稱世界道路交通史上的奇跡。大大小小、難以勝數的中外交通線路,構成古代絲綢之路的「血脈經絡」,構築了古代絲綢之路的基本格局,建構了古代東西方世界相互連通的交通網路,成為亞歐大陸之間最為便捷的通道。
眾多的通道使得人暢其行、物暢其流,東西方使節、商隊、僧侶、學者、工匠川流不息、絡繹不絕,沿線國家商貿與人文交流的半徑由此被大大擴展,貿易市場半徑由此被大大拓寬。
二、古代絲綢之路極大地促進了商品大流通,率先實現了東西方商貿互通和經濟往來。
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商貿往來的生命線,通過絲綢之路,我國的絲綢、茶葉、瓷器、漆器等商品源源不斷輸出到沿線國家;來自中亞、西亞以及歐洲的珠寶、葯材、香料以及葡萄、胡麻、胡桃、胡蘿卜、胡瓜等各類農作物絡繹不絕進入我國。
絲綢是沿線國家商品交易中最主要的高檔貨物。原產於我國的絲綢,在古代西方國家十分名貴。在古希臘購絲綢、穿絲綢成為富有和地位的象徵,甚至公元前5世紀希臘帕特農神廟的「命運女神」和埃里契西翁的加里亞狄像等身上都穿著透明的中國絲織長袍。
公元5世紀前後,我國茶葉通過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陸續傳入南亞、中亞、西亞,15世紀一經傳入即迅速風靡整個歐洲。茶葉貿易使沿線國家的貿易收入大幅增加,帶動了沿線經濟的繁榮及相關行業的突飛猛進,轉口貿易也隨之長足發展。
三、古代絲綢之路推動了科學技術的交互傳播,廣泛而又深刻地推動了沿線國家生產進步乃至社會變革。
絲綢之路是我國與沿線各國科學技術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歐洲近代工業革命之前,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以及煉鐵術等技術,通過絲綢之路相繼傳入西方,成為推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變革的重要因素。
我國古代造紙術大約從公元4世紀起傳入朝鮮和日本,公元8世紀傳入中亞、北非和歐洲。8世紀末,阿拔斯王朝先後在巴格達、大馬士革開辦造紙廠,大馬士革一度成為歐洲用紙的主產地,造紙技術又傳到埃及、摩洛哥。隨著12世紀西班牙、法國出現造紙作坊,中國造紙術席捲義大利、德國、英國。
我國古代印刷術是沿絲綢之路西傳的又一重要技術。早在公元7世紀我國就發明雕版印刷,在吐魯番、敦煌等地發現了用於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紙製品。北宋時期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不久,即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播到朝鮮、日本、越南等國。
至13世紀,沿絲綢之路來到中國的歐洲人將這一技術帶回歐洲。15世紀時,歐洲人谷登堡利用印刷術印出了一部《聖經》。1466年歐洲第一家印刷廠在義大利設立,印刷技術迅速傳遍整個歐洲。
英國學者弗朗西斯·培根盛贊中國火葯、指南針、印刷術,他說: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許寶騤譯,商務印書館1984年,第103頁)馬克思指出: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
三大發明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事實上,我國四大發明的西傳,為歐洲文藝復興和資本主義的產生提供了重要條件。
四、古代絲綢之路助推了多樣性文化交流,是東西方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紐帶。
古代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是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彼此融合的文明之路,絲綢之路橫跨亞歐非數十國,把中華、印度、埃及、波斯、阿拉伯及希臘、羅馬等各古老文明聯結了起來、交融了起來。
東西方文化交流遍及音樂歌舞、天文歷算、文學語言、服裝服飾、生活習俗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民樂相互傳播、相互影響、相互借鑒,通過與當地音樂形式、演奏技巧的有機融合,不僅成為沿線國家民族化、地域化的代表和標志,而且深深地鐫刻在了沿線各國各民族文學、戲曲、歌舞伴奏、民間生活等各個方面。
在唐代,琵琶從我國傳入朝鮮、日本、越南。從我國傳入日本的螺鈿紫檀五弦琵琶,至今收藏於日本奈良東大寺,堪稱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稀世珍品。
公元753年,六次東渡終獲成功的鑒真,在日本弘傳佛法,開創門派,被日本人民譽為「文化之父」、「律宗之祖」、「天平之甍」。
早在公元1世紀初,儒學已傳入朝鮮,《詩經》和《春秋》等儒家典籍成為朝鮮人的經典讀物。5世紀以前,儒學經朝鮮傳入日本,據《古事記》所載,百濟的阿直岐、王仁是最早到日本的儒家學者。
文化的交流、交融和互動,與古代絲綢之路的發展相伴始終,絲綢之路在把多種文化、多種文明緊緊連接起來的同時,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絲路文化和文明,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作出了不朽貢獻。
(2)絲綢之路帶來哪些歷史機遇擴展閱讀:
以史為鑒 合作共贏——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對內,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為西部大開發的深入推進提供了契機,有助於推動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堪稱中國經濟升級的戰略引擎。
我國中西部地區改革開放由於起步較晚,相對落後,而中國經濟的全面振興及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中西部整體發展水平和競爭力的提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將形成中西部地區與中亞、東歐、西亞的新商貿通道和經貿合作網路,對推進中西部的開放型經濟發展進程、維護國家安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調整城市結構和人口布局等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有利於加強與沿線各國的經貿聯系與文化交流,促進各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藉助經濟合作的深化,改善與周邊國家的關系,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勢必為我國帶來巨大的地緣政治利益,為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戰略支持和能源供應。
二、對外,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是加強中國與中亞、南亞,乃至中東和歐洲部分地區各國友好交流、促進區域合作的必由之路,也是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必然產物。
中國與絲路沿線各國開展的務實的、互動的區域合作,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前景廣闊。上合組織六個成員國和五個觀察員國都位於古絲綢之路沿線,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望惠及近30億人。
21世紀的高科技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不斷修建完善的公路、鐵路、油氣管道、網路通信等公共設施,宛如古絲綢之路上的現代商隊,使絲綢之路經濟帶最終成為共同發展的合作帶和命運共同體。
Ⅲ 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給我們什麼啟示
啟示如下:來
一,凡是利益所在自,不管過程是多麼艱辛,都能驅使人們去追求,去開發。
二,凡事能促進歷史進步,對世界文化傳播有貢獻的事物,都會得後人的肯定。
三,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世界各地區之間的交流在不斷頻繁加強。
四,只有不斷地加強各國交流,才能促進文化的興盛與繁榮。
如滿意,請採納,哈哈!!
Ⅳ 歷史絲綢之路帶來什麼影響
開辟促進了對西域的開發,加強了西域和西漢的聯系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是古代一條重要的陸路交通要道
Ⅳ 什麼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它給西部帶來了哪些機遇
(1)由第一幅圖可知,長江沿江地帶起到了紐帶作用,構成了「H」型經濟格局,圖中的城市:①是重慶,④是上海;(2)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注入東海,圖中的城市②是武漢,是長江和漢江的交匯處;(3)由圖可知,城市③是南京,通過它的南北鐵路線是京滬線;(4)由第三幅圖可知,長江沿江地帶構成了「鋼鐵工業走廊」和「汽車工業走廊」;(5)長江上游由於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長江沿江地帶由於工業污染嚴重,易形成酸雨.故答案為:(l)H;重慶;上海;(2)漢江;唐古拉;東;(3)京滬線(鐵路);(4)鋼鐵;汽車;(5)水土流失;酸雨.
Ⅵ 絲綢之路有何歷史作用及歷史價值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絲綢都是中國運的)。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古代橫貫亞洲大陸的交通要道。自公元前119年張騫出使西域後逐漸出現。東起我國古都長安(今西安附近),沿渭水西行,經過河西走廊(今甘肅省狹長地帶),到達敦煌,出玉門關和陽關,進入「西域」(今新疆及以西地區)。南路出陽關沿昆侖山北麓西行,北路出玉門關沿天山南麓西行,翻越蔥嶺(今帕米爾高原)進入今中亞地區,再往西,經今伊朗等國到達大秦(羅馬帝國在中東的領地)境內。漢代多走南路。唐代多走北路。「絲綢之路」全長約7000公里,因運輸西方視同珍寶的中國絲綢而得名。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綢、鐵器、打井技術等傳到西域,西域的土特產、樂器,印度的佛教等也傳入中國。絲綢之路是漢唐千餘年間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地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在我國當今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然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我們應該很好地加以利用。
Ⅶ 絲綢之路的開辟有什麼歷史意義
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在工業化到來的時刻,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已被東起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的10900公里長的新亞歐大陸橋所取代。但是,它仍有可開發的新價值。
走在絲綢之路上的人們,有身揣皇上敕令的使節,有率領千軍萬馬的將軍,有心懷發財夢想的商人,有浪漫雲游的邊塞詩人,有隨民族遷徙的民眾,尤其是不絕於途的心懷信仰的傳教士。
所以,絲綢之路是商貿之路、外交之路、傳教之路、軍旅之路、漫遊之路、遷徙之路等多重文明交往匯聚一體的交往平台。多姿多彩的文明交往歷經兩千多年的積淀,留下了豐富的物質遺存。
除了物質遺存外,絲綢之路所蘊含的絲路神韻更是一筆豐富的精神資源。與後絲綢之路時代的西方一極化不同,絲綢之路在空間上始終是多極支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國、印度、中東、歐洲四個極點。通過這種多極支撐的交往框架,人類的多個文明中心彼此遙相呼應。
作為橫跨亞歐非三大洲之間的交往大通道,絲綢之路的開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以中亞為分界線,從東西兩個方向來觀察,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絲綢之路的歷史淵源。
從東向西的交通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中期。據《竹書紀年》《穆天子傳》《史記·秦本紀》等文獻記載,周穆王於公元前10世紀西征犬戎,從長安出發,北上向西,經隴西、蘭州、武威、張掖、居延海及巴丹吉林大漠,最遠至蔥嶺、中亞一帶。
每到一處,就以絲綢、銅器、貝幣和硃砂饋贈各部落酋長,各部落酋長也以馬、牛、羊、酒等物品回贈,由此打開了橫穿大西北的草原之路。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由東向西的交往軌跡進一步明顯。從考古發現來看,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時,中國絲綢已經傳入希臘。
Ⅷ 絲綢之路的歷史影響是什麼
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內這容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在工業化到來的時刻,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已被東起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的10900公里長的新亞歐大陸橋所取代。但是,它仍有可開發的新價值。
http://ke..com/view/1239.htm#3網路上挺詳細的,你可以看看
Ⅸ 你感覺絲綢之路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好處
我覺得絲綢之路豐富了我國的文化,能過極大力度的想外國展示我國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把我們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Ⅹ 絲綢之路在歷史上有哪些重要作用
絲綢之路在歷史上有哪些重要作用?先秦時期,連接中國東西方交流的通道已經存
在,絲綢正式西傳始於西漢通西域,絲綢之路真正形成始於西漢張騫鑿空。這個時期,絲綢的傳播源、傳播的目的地、傳播的路線都非常清楚,有史可依,有據可查,傳播的數量也非常大,東西方是有計劃、甚至是有組織的進行絲綢貿易,所以絲綢之路真正開辟於西漢武帝時期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