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雲南省的省會為啥是昆明,而不是更有名的大理呢
雲南,簡稱雲(滇),省會昆明,位於中國西南的邊陲,北回歸線橫貫雲南省南部,屬低緯度內陸地區,東部與貴州省、廣西為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雲南是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是發現的中國和亞洲最早人類。如今,雲南省總面積39.41萬平方千米,居全國第8位,總人口4770.5萬人(2016年)。那麼,一個問題來了,為什麼雲南省的省會是昆明而不是大理呢?
四
最後,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南詔國和大理國之所以定都大理,存在防禦的中原王朝,比如唐朝和宋朝的考慮,也即將都城設立在遠離中原王朝的滇西地區,提升都城的安全性。但是,自元朝之後,為了促進雲南和中原地區的交流和聯系,自然希望將省會城市放在靠近中原、地理位置更優越的地區。而這,促使昆明最終脫穎而出。
㈡ 說哪些地方顯示大理地區的悠久歷史和人民竟然創造
大理地區是雲南最早的文化發祥地之一,據考古發掘,新石器時代遺址廣泛分布在以洱海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圍。白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的先民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種植水稻,馴養家畜,從事採集、漁獵,創造了大理地區的遠古文明。漢元封年間(公元前110~前105年),漢王朝在大理地區設置了葉榆、雲南、邪龍、比蘇4縣,屬益州郡管轄,從此大理地區正式納入了漢王朝版圖。東漢時期,大理地區屬永昌郡,蜀漢時期分屬永昌、雲南2郡;晉朝時分屬寧州的永昌、雲南2郡,劉宋王朝時分屬寧州的雲南郡、東河陽郡、西河陽郡,南齊時期分屬寧州的雲南郡、東河陽郡、西河陽郡、永昌郡;隋代屬昆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洱海地區置有「八州十七縣」,麟德元年(664年),改屬姚州都督府。8世紀30年代,洱海地區「六詔」中的南詔,在唐朝的支持下,合六詔為一,統一了洱海地區,建立了南詔國。唐昭宗天復二年(902年),南詔權臣鄭買嗣發動宮廷政變,建立了大長和國,南詔亡。後唐天成二年(927年),又先後建立了大天興國和大義寧國。後晉天福二年(937年),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滇東三十七部,進軍大理,推翻了大義寧國,建立了大理國。南宋寶元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軍滅大理國,建立雲南行省。南詔、大理國歷唐、宋兩朝,達500餘年,使雲南形成了一個穩定的政治統一體,奠定了祖國的西南邊疆,推動經濟文化迅速發展。元代,雲南政治中心東移昆明,元朝在大理地區設立了上下二萬戶府。元至元十一年(1274),改設路、府、州、縣,大理地區分屬大理路、鶴慶路、威楚路和雲龍甸軍民府。明代,大理地區分屬大理府、鶴慶府、蒙化府、永昌府、楚雄府。清代,大理地區分屬大理府、麗江府、永昌府、蒙化直隸廳。1913年,大理地區屬滇西道。1929年,國民政府實行省、縣兩級制,大理地區設祥雲、彌渡、賓川、鳳儀、蒙化、大理、永平、雲龍、漾濞、鄧川、洱源、劍川、鶴慶13縣。40年代後期,雲南省政府在大理、蒙化、鶴慶設置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2月1日,大理專員公署建立,轄下關、大理、鳳儀、鄧川、賓川、祥雲、彌渡、蒙化、雲縣、緬寧、順寧(鳳慶)、永平、漾濞、雲龍、洱源15縣市。1956年,雲縣、緬寧、順寧3縣劃歸臨滄專區,麗江專區的鶴慶、劍川2縣劃歸大理專區。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關定為自治州首府。2000年止,大理白族自治州轄1市11縣,即: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縣、祥雲縣、賓川縣、彌渡縣、南澗彝族自治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永平縣、雲龍縣、洱源縣、劍川縣、鶴慶縣。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大理地區設葉榆縣,直至南北朝葉榆縣的建制一直未變。唐初,洱海地區「六詔」中的蒙舍詔勢力漸強,在唐朝支持下,於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統一「六詔」,建立南詔國。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詔國都城由巍山遷至太和城(今大理蒼山太和村附近),此後又遷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城西一帶)。南詔與以後建立的三個王朝及大理國都城均定都於羊苴咩城。從公元8至13世紀的唐宋五百多年間(即從公元738年南詔國建立至公元1253年大理國覆滅),大理一直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詔、大理國的都城所在地。
元代大理國滅亡後,仍然將雲南政治中心設於大理。元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建立雲南行省,行政中心始由大理遷至昆明,但大理仍為滇西第一大城,一直沿襲至今。
㈢ 雲南哪個小城市歷史悠久
大理歷史悠久,是雲南最早文化發祥地之一。據文獻記載,4世紀白族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許多氏族部落,史書中稱為「昆明之屬」,他們創造了燦爛的新石器文化。前221年,秦朝開始經營西南,在西南地區建立行政機構,自此開始中央王朝對大理的統治;漢時(前109年),漢武帝出兵擊敗了「昆明之屬」各部落,並在大理地區設置了葉榆縣,開辟了中國南方絲路,使得大理成為了四川通往印度的「南方絲路」中轉站。
㈣ 大理和昆明哪個好.
大理歷史是名城假如愛吃梅子倒是好地方 昆明快速發展的年輕城市 隨著各條環城路和高架橋的完工 已經是十分理想的居住地!~ 不過昆明的氣候比較乾燥要隨時注意皮膚的保濕。。。 一年的溫差倒是沒多大 不過氣候跟下面個州市沒法比 陰天很煩人!~
㈤ ·大理在古代當作大理國的首都,為什麼到了近代,反倒不如昆明了呢
南詔國與大理國---大理的歷史
南詔的由來
隋末唐初,在今雲南大理的洱海周圍及哀牢山、 無量山北部地區,分布有烏、白蠻眾多部族和部落,649~902年間在中國西南地區的「烏蠻」聯合「白蠻」建立的奴隸制的邊疆民族政權。一般認為,烏蠻是今彝族的先民。其中有六個勢力最大的烏蠻部落,史稱「六詔」(「詔」之意即王),即蒙舍、蒙嶲、浪穹、鄧賧、施浪及越析;或稱「八詔」,則加石和、石橋二詔(《新唐書》作時傍、矣川羅識)。蒙舍詔地處各詔之南,故又稱南詔。649年,蒙舍詔首領細奴邏建「大蒙國」,自稱「奇嘉王」,臣屬於唐,遣使入貢。武則天時,其子邏盛親自入朝。蒙舍詔原居蒙舍(今雲南巍山西北),至唐玄宗時,邏盛之孫皮邏閣在唐的扶持下統一六詔,遷都太和城(今雲南大理南太和村),779年又遷羊(陽)苴咩城(今雲南大理)。738年,唐賜名皮邏閣為蒙歸義,封雲南王。皮邏閣及其子閣羅鳳即以洱海地區為中心,發展其勢力,向東消滅踞有今雲南中部、東部和南部的爨氏,向西南囊括今瀾滄江以西的尋傳、朴子、望苴子等族地區。南詔在境內發展生產,溝通本地區及中南亞與中原經濟、文化的聯系,在歷史上起著積極的作用。
南詔之統一六詔,本由唐朝促成。統一後,南詔向外擴張。時唐設置姚州(今雲南洮安北),建安寧城(今屬雲南),向今雲南各地發展勢力,與南詔發生矛盾沖突。玄宗天寶年間,唐朝開始抑制南詔的擴張。但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雲南太守張虔陀等貪獪無謀,進一步激化雙方矛盾。750年,閣羅鳳發兵攻陷姚州,殺虔陀,遂背唐而附吐蕃,752年,吐蕃封之為「贊普鍾」,意為吐蕃王之弟,給金印,號稱「東帝」。時楊國忠為唐相,調全國各地兵十萬征討,但為南詔所敗。其後安史之亂起,吐蕃東進,唐無力應付西南,南詔乘機擴展疆土,控制今四川大渡河以南, 包括今四川西南部、雲南全部及貴州西北部的廣大地區。閣羅鳳孫異牟尋時南詔勢力最盛,曾以二十萬兵力與吐蕃並力攻襲劍南西川。吐蕃以南詔為屬國,向其征發兵、賦,又派兵駐其境,南詔王異牟尋不堪其擾。787年,唐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不斷進行爭取南詔的工作。789年,吐蕃與回鶻爭奪北庭,征發南詔兵力,引起南詔不滿。794年,南詔終於與吐蕃決裂,與唐恢復盟好,並與唐聯軍大敗吐蕃,異牟尋接受唐的「南詔王」的封號, 但基於奴隸制經濟發展的需要, 為了掠奪人口以充奴隸,南詔仍不時向周圍地區發動戰爭。829年,南詔攻陷成都,掠子女工匠數萬而去。9世紀中葉,吐蕃政權瓦解,唐朝國力也十分衰弱,南詔既無西北後顧之憂,對唐境的侵擾更為頻繁,成為晚唐最嚴重的邊患。
南詔政治制度深受中原影響,其初期官制有六曹,即兵曹、戶曹、客曹、法曹、士曹和倉曹,基本是沿襲唐朝地方官制。後期改六曹為三托、九爽。三托是:乞托,主馬;祿托,主牛;巨托,主倉。九爽是:幕爽,主兵;琮爽,主戶籍;慈爽,主禮;罰爽,主刑;勸爽,主官人;厥爽,主工作;萬爽,主財用;引爽、主客;禾爽,主商賈。其相稱為清平官,決國事輕重。地方軍政制度則有六節使、二都督、六瞼。「瞼」猶如唐之「州」。
南詔文化教育制度亦多模仿中原。南詔多次派王室、貴族子弟往成都、長安就學。鳳迦異、異牟尋、異夢湊 (尋閣勸)祖孫三代並以被俘的唐西瀘縣令鄭回為師,後又任鄭回為清平官。不少南詔人深通漢文,擅長詩賦,南詔王隆舜、清平官楊奇鯤等都寫了膾炙人口的詩篇,被收錄於《全唐詩》內。南詔還從漢地吸收不少工農業生產技術。被俘的成都工匠在南詔傳授紡織技藝,「自是南詔工巧埒(相等)於蜀中」。南詔王勸龍晟時佛教盛行。蒙氏王族不僅提倡佛教,而且信奉三寶。豐佑母還出家,法名惠海。大理崇聖寺及三塔即為南詔時所建,至今仍矗立於蒼山之麓。
南詔晚期,由於頻繁發動戰爭,賦役繁重,生產凋敝,各種矛盾激化。897年,南詔王隆舜只知畋獵飲酒,不理國事,為其臣楊登所殺。902年,權臣鄭買嗣(鄭回七世孫)利用民怨沸騰之機,殺死南詔王舜化真,奪取王位,另建政權,南詔亡。自649年細奴邏稱王至此共二百五十四年,傳十三主。
㈥ 大理城的歷史有多悠久
大理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始建於公元764年,迄今已1200多年。唐代南詔國和宋代大理國政權均建都城於此。現在,又是白族人聚居地的中心。既有不少歷史遺跡,又有諸多民族風情與現代文明。
㈦ 雲南省歷史最悠久的城市
若論城市歷史,應該是昆明最長。公元前三世紀(紀元前298——277年間),楚國大將庄蹻率眾入滇,抵滇池地區,建立了以叟族為主的「滇國」。漢王朝以滇池地區為中心設置了益州郡,古代雲南接受中央王朝直接統治的開始。唐宋時期,雲南逢南詔國、大理國時期,昆明先後被命名為拓東城、鄯善府,成為「東京」。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賽典赤主滇後,正式建立雲南行中書省,置昆明縣,並把行政中心由大理遷到昆明。自此,昆明」也正式作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㈧ 雲南的歷史比四川悠久嗎久在哪裡
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許氏祿豐龍」和食肉型恐龍化石「雙脊龍」是我國「目前」最早的恐龍化石。其化石標本發現於中國的雲南省祿豐。生存年代是三疊紀晚期--侏羅紀早期。
雲南元謀縣上蚌村西北小山崗上的元謀人,出現在大約170萬年前,原始人群時期的人類就生活在中國大地上。雲南元謀人是我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的猿人。到新石器時代,居住在滇池、洱海附近的人們,已能使用石斧之類簡單的生產工具,從事原始的農業生產,有些地方的人還會建造簡易木結構房,並逐漸形成較大的村落。 庄跤入滇:公元前三世紀,庄跤通過黔中郡向西南進攻,「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建立了滇國。庄跤等將較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帶進了雲南,促進了雲南的發展,標志著雲南從政治上與內地聯系的開始。 秦開五尺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在雲南設置郡縣,開「五尺道」,從四川宜賓至雲南曲靖附近,因路寬僅五尺,故稱「五尺道」。五尺道的開辟溝通了首都咸陽經四川與雲南東部的聯系,並委派官吏入滇治理,使其成為秦帝國的組成部份。 漢武開滇: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將軍郭昌率巴蜀之兵臨滇,設益州郡,下屬24縣,郡府設在滇池縣(今晉寧縣),雲南為其中一個縣,縣城設在今祥雲縣的,「雲南驛」。漢王朝調整了郡縣,改變部落相立,不相統屬的狀況,帶進了一些封建生產關系。這一時期青銅工具的使用,牛耕的出現進一步提高了農業耕作水平。高超的冶煉技術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各種青銅器物品的出土,顯示了民間藝術家們的精湛技藝。大群被放牧的牛、馬、綿羊和山羊與家畜豬、犬一道,標志了滇國發達的畜牧業。漢武帝還派唐蒙擴建「五尺道」,改名「西南夷道」。漢王朝還組織人力開鑿博南古道,日趨頻繁的商賈往來,促進了西南與東南亞各國,尤其是與緬甸、印度的國際貿易與文化交流。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漢武開滇。 諸葛亮治南:三國時期,現在的雲南及黔西,川西南的部份地區統稱為「南中」。公元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統三路大軍親征雲南,他採取「不以力制,而取其心服」的政策,當進入滇西地區洱海(大理一帶)時,迅速平定了雲南奴隸主貴族發動的叛亂,降服了當地大姓孟獲,對孟獲「七擒七縱」,使盂獲心悅誠服地投降,井發誓永不造反。因此諸葛亮很快平定南中,雲南成為蜀漢的一部分。 爨氏據滇:公元317年司馬睿稱帝,建東晉,東晉初年,由內地遷至雲南的爨(音竄cuan)勢力逐漸強大,爨琛自主為王,統治滇池地區,爨氏歷統治400多年,把滇池地區稱作昆川(或昆卅),並與隨、唐王朝保持經濟文化聯系。 六詔統一:公元738年貞觀時期,唐王朝扶持蒙舍詔統一「六詔」,建立以洱海為基地的「南詔國」,詔主皮羅閣被封為「雲南王」,南詔歷傳13王,統治200餘年。 段氏建立大理國:公元937年,段思平滅南詔建大理國,公元1117年,宋朝封大理首領為「雲南節度使」,政治中心在洱海區域,以大理為都城,相傳22世,共統治316年。在大理國統治期間,鄯闡城(今昆明)逐漸成了滇中最繁盛的一座城池。其間留下了著名的「孔雀膽」的故事。 元跨革囊: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軍征雲南,破大理國,1267年封第五子忽哥赤為雲南王, 1271年其子被害身亡。公元1274年忽必烈派賽典赤·贍思丁到雲南。公元1276年,元朝已正式建雲南行中書省為全國11個行省之一,從此「雲南」正式作為省級行政區的名稱。政治中心由大理遷至昆明。賽典赤到雲南後,在經濟上制定賦稅,發展生產,興修水利;在政治上,一改過去殘酷屠殺的做法,代之以善民族關系,興辦教育、安定政治形勢的政策。突出的如五百里滇池,原常泛濫成災,賽典赤徵召民工,鑿開海口,疏通螳螂川,使滇池水由海口經螳螂川流入金沙江通過長江匯人大海,海口使滇池水位保持平衡,既不會乾枯,又免除水患,使滇池周圍皆為良田。賽典赤任雲南行政長官六年,社會安定、生產發展。於公元1280年病故於昆明,死後「百姓巷哭」、「號泣震野」。今昆明市五里多小學內有賽典赤墓,歷代常有人悼念。公元1290年首封皇長孫甘麻刺為雲南梁王,是全省最高統治者,他的避暑行宮就在西山三清閣。 明建政權:明朝洪武14年(公元1381年),朱元漳派傅友德、沐英平定雲南,攻克昆明,滅元朝梁王,在雲南建立明朝政權,統治278年。 吳三桂進攻雲南: 明末,以李定國為代表的大西軍,曾擁護流亡皇帝永曆帝以昆明為根據地為抗擊清軍。清順治16年(公元1659年)吳三桂進攻雲南,永曆帝及其隨員逃至緬甸,公元1662年,永曆帝朱由榔及其子被吳三桂從緬甸逮回,絞死在昆明金蟬寺,(今華山西路「逼死坡」),明朝最後一代王朝覆滅。清朝康熙年間,吳三桂的分裂判亂被粉碎。(即歷史上的「三藩」叛亂)清代後期,杜文秀,李文學等先後起義,震撼全省。鴉片戰爭以後,雲南受到帝國主義的威脅與侵略,各族人民奮起反抗。 建立民國政權和討袁護國: 1911年10月30日(即農歷九月初九日)蔡愕率眾舉行「重九」起義, 11月1日,起義官兵在五華山組織了「大中華國雲南軍都督府,」推蔡鍔為都督,李根源參議院院長兼軍政部總長,建立民國政府,推翻了清朝在雲南250多年的統治,1915年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等領導發動了護國運動,點燃了全國討袁護國的革命之火。1926年,雲南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組織。1945年12月1日,為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統治,昆明舉行了「一二·一」學生運動,遭當局殘酷鎮壓,4人遇害,製造了震驚全國的「一二·一」慘案。1949年12月9日,國民黨雲南省主席盧漢率兵起義,雲南和平解放,建立了雲南省人民政府。
而四川早在1000多年前我國的晉朝時代,四川省五城縣就發現過恐龍化石。但是,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那是恐龍的遺骸,而是把它們當作是傳說中的龍所遺留下來的骨頭。
四川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萬年以前。在四川東部的巫山縣( 現屬 重慶市)大廟,科學家發現了距今202—204萬年前的人類頭骨化石。在川中的資陽縣,出土了著名的「資陽人」頭骨化石。在川東的銅梁縣(現屬重慶市)、川中的資陽鯉魚橋、川西平原的成都羊子山以及四川盆地西南的漢源縣,發現了大量古人遺留下來的生產工具和獸類遺骨,時代大致在幾十萬年到一二萬年前。這些考古遺存和遺跡,便是四川先民生息勞動的最早的證據。
大約1萬年以前,四川進入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物,如磨光石器、陶器、家畜遺骸等,在東起長江三峽,西至甘孜、阿壩的全川范圍內廣泛分布,迄今發現遺址200處以上,表明新石器革命的種子已經撒遍了巴山蜀水. 四川新石器文化的重要遺址有巫山(現屬重慶市)大溪遺址、綿陽邊堆山遺址、 岷江上游遺址、大渡河和青衣江遺址、西昌禮州遺址、成都遺址、廣漢三星堆遺址文化第一期。其中最重要的是廣漢三星堆遺址。這里發現了密集的居址,大量磨光石質生產工具、陶器、動物遺骸,以及工藝品,表明已經達到新石器的全盛時期。由於新石器文化的高度發展,引起了川西平原腹地文明要素的逐漸產生。大約40 00年前,在廣漢三星故地出現了早期城市,原始形態的刻劃文字和青銅器,一個古文明中心於那時在四川誕生。而這一時期,正與史籍所載「三代蜀王」角逐爭雄局面的結束和川西平原政治的一體化相一致,表明一個植根於社會而又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國家政權產生出來。這個政權,便是早期的蜀王國。
四川在中國古史傳說里佔有重要地位。據中國上古時代流傳下來的各種文獻記載,約在公元前30世紀,華夏始祖黃帝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為妻,蜀山氏女生子高陽,便是名揚中華、跡遍海內的帝顓頊。
古文獻還記載夏禹在川西高原岷山地區和川東重慶治水。也有文獻說大禹生於西川石紐,地在今北川縣。這些都是遠古四川與中國各地存在頻繁的經濟文化往來的證據。
(從人類活動來看,可能是四川人類活動的歷史最早的,但四川省五城縣恐龍化石的具體時間不能確定,所以尚不清楚四川和雲南的歷史誰更悠久。
如果把歷史理解成有文獻記載,而不是發現人類活動遺跡,四川應該比雲南歷史早。這僅是個人觀點,供參考。)
㈨ 昆明和大理,哪個更好
當然是昆明好了,畢竟是雲南的中心嘛,消費水平差不多,工資主要看你做什麼。找工作也要看你做什麼,總體還是昆明機會多一點。祝順利!
㈩ 昆明和大理,你更喜歡哪一座雲南的城市
要從哪個方面看了。昆明是省會城市,城市規模、經濟、人口、文化等方面都要好於大理。大理是旅遊區,環境、生活節奏等應該比昆明略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