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以歷史成本計量的會計科目有哪些
基本上都是以歷史成本入賬,除了固定資產盤虧後以重置成本入賬。
希望回答有用滿意請採納,還有什麼的話請追問
Ⅱ 企業採用歷史成本計量,主要體現在什麼地方
主要體現在:企業的各項資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這就是回會計上所說的「歷史答成本原則」,歷史成本是資產實際發生的成本,有客觀依據,便於查核,容易確定,比較可靠。如果資產發生減值,應當按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准備。
Ⅲ 哪些情況採用歷史成本固定資產計價方法
新購置、自行建造、投資者投入、融資租入、在原有固定資產的基礎上進行改建、擴建、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採用歷史成本固定資產計價方法。
Ⅳ 下列會計要素中,應當採用歷史成本計量的屬性的有()
五種計量屬性在資產計量中的應用
(一)貨幣資金
由於貨幣資金的特殊性,所以對貨幣資金的初始計量應採用歷史成本計量方式。為保證貨幣資金的安全完整,企業應定期不定期的進行貨幣資金的清查。清查也應採用歷史成本計量。
(二)金融資產
企業應結合自身業務特點、投資策略和風險管理的要求,將取得的金融資產在初始確認是劃分為以下幾類:⑴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⑵ 持有至到期投資;⑶貸款和應收款項;⑷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
⑴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的計量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可進一步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和指定為一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初始確認時,應按公允價值計量,相關交易費用應當直接記入當期損益。其中,交易費用是指可直接歸屬於購買、發行或處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費用。
企業取得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所支付的價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的,應當單獨確認為應收項目。在持有期間取得的利息或現金股利,應當確認為投資收益。
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當將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
處置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時,其公允價值與初始入賬金額之間的差額應確認為投資收益,同時調整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⑵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計量
持有至到期投資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且企業有明確意圖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性金融資產。
1.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初始計量
持有至到期投資初始計量時,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和相關交易費用之和作為初始入賬金額。
2.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後續計量
企業應在持有至到期投資持有期間,採用實際利率法,按照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認利息收入,計入投資收益。實際利率應在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資時確定,實際利率與票面利率差別較小的,也可按片面利率計算利息收入,計入投資收益。
處置持有至到期投資時,應當將所取得價款與持有至到期投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3.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轉換
企業因持有至到期投資部分出售或重分類金額較大,且不屬於企業會計准則所允許的例外情況,使該投資的剩餘部分不再適合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的,企業應該將 該投資的剩餘部分重分類為可供 出售性金融資產,並以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重分類日,該投資剩餘部分的賬面價值與其公允價值之間 的 差額計入所有者權益,在該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發生減值或終止確認事轉出,計入當期損益。
Ⅳ 採用歷史成本計量的三種資產類別
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採用歷史成本,採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回現值、公允價值計量。
在可變現凈答值計量下,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量。
Ⅵ 採用歷史成本計價的優點有哪些
會計核算方法現有成熟的包括: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和編制會計報表。
利潤是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的經營成果,包括主營業務利潤——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等。
各類賬戶的余額方向一般都和記錄增加的方向是相同的,如,資產類在借方,表示期末的實有額;負債、所有者權益類在貸方,表示期末時企業資金來源或構成的實際數;損益類一般無余額,主要是要匯總計算財務成果而被轉走。...
Ⅶ 歷史成本原則是什麼
歷史成本原則又稱實標成本原則,是指企業的各種資產應當按取得或購建時發生的實際成本對價,而且即使物價變動,一般也不進行調整。
其主要內容是:企業取得的各種財產物資,應以其購進或建造時發生的原始成本即實際成本人賬,並以此作為分攤和轉作費用成本的依據。當物價變動時,除國家另有規定外,不得調整其賬面價值。按實際成本計價,能防止隨意性,使會計信息真實可靠,便於了解和比較。
實際成本原則主要用以確定財產物資的入賬金額。
(7)哪些採用歷史成本擴展閱讀
會計上,企業資產價值通常以歷史成本為基礎,以公允價值為輔,這是真實、准確、完整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要求。
企業持有資產的價值,可能因為自然環境、技術革新、市場環境等因素而發生變化,比如企業持有的股票因股價上漲導致賬面值比取得成本高、亦或者持有的存貨因技術革新而無人問津,從而導致存貨可變現凈值小於成本......這些都可能導致資產的歷史成本和賬面價值出現差異。
實施條例從企業會計准則中引入了資產計稅基礎的概念:歷史成本為本。一般情況下不得調整計稅基礎,減少資產價值變動對所得稅的影響,以不變應萬變。考慮到實務中的需要,計稅基礎並非一成不變,符合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可以調整計稅基礎。
Ⅷ 按歷史成本計價適用於( )
A
歷史成本計價是指各項財產物資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
在物價變動的情況下,採用歷史成本計價不可能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必然導致企業損益、稅金和分配的不實,比如在通貨膨脹下採用歷史成本計價核算固定資產,就會使固定資產折舊偏低,使企業產生虛盈實虧,超前分配。
Ⅸ 什麼時候該用歷史成本、公允價值和現值
歷史成本是資產在其取得時為它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負債在正常經營活動中為交換而收到的或為償付將要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
重置成本,是指企業重新取得與其所擁有的某項資產相同或與其功能相當的資產需要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
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日常活動中,以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成本和預計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凈值。
現值是指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折現的金額,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量折現的金額。
公允價值是熟悉市場情況的買賣雙方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和自願的情況下所確定的價格,或無關聯的雙方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一項資產可以被買賣或者一項負債可以被清償的成交價格。
它們只見到關系:歷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者負債過去的價值,而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以及公允價值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者負債的現時成本或者現時價值是與歷史成本相對應的計量屬性。當然這種關系也並不是絕對的。比如,資產或者負債的歷史成本有時就是根據交易時有關資產或者負債的公允價值確定的,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如果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換入資產入賬成本的確定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除非有確鑿證據表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加可靠;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交易中,合並成本也是以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對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等的公允價值確定的。